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

时间:2019-05-12 01:0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

第一篇: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

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

我华夏之学,与西方之最大不同在于中国一脉相承的以人为本之内涵的人文精神以及胸襟之博大。西方文明是神本思想占主导,中国则是“天、地、人”的人本思想,西方的人本思想是近代针对神权高于王权这个特定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一些中国的人本思想。西方文明强调的是怎样从自然界获取,而中国文明则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怎样地和谐相处,《老子》中说“纳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正是强调的这一点,而《老子》本身也就是一部讲述人—自然—道怎样相和谐统一的哲学巨著。西方文明之思维内涵在于对局部之仔细把握然后慢慢向全面发展,而这,也正是西方科学发展以及学科分科的一重要原因,我们从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希腊的各种典籍中便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影子;而中国文明之思维内涵则在于总是先从总体去思考把握,然后再逐渐注意局部。所以中国文明生来便已具有一种站在战略高度思考问题之全局性,当西方国家战争还在忙于正面对决时中国的战略指挥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当希腊哲学刚放光彩的时候,中国的诸子百家早已经纵横捭阖,百家争鸣。形而上者如《周易》所阐述之至道是后世无论中外哪部典籍所能够超越的?如果把中国文化压缩成一个图形,就正是太极图。孔子之儒家主要是发扬了太极图的阳极,它阳刚,积极入世,强调的以道德为准绳先修身再慢慢扩大到以此建立社会之秩序,而这在当今看到是多么地高明!老子之道家则是主要发扬了阴极的这一面,它阴柔,强调无为,正好是儒家的补充,至阳则易折,至阴则无力,阴阳相济,方能成。而《中庸》不正是强调取得阴阳结合之最佳状态的么?而这个状态不正是做事做最佳状态么?而孟子宣扬之内圣外王亦不正是王者天下之大法么?我这里所举,不过是中国文化之优越之九牛一毛而已!这,就是我华夏优秀之文化。让人悲痛的是这么优秀的文化正逐渐被他的子孙所抛弃,明明是自己利用得不好,却不躬身自省,反而说问题在于文化之腐朽!何其悲也。

随着历史的发展,优秀的中国文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许多方面也逐渐地变味而成为历代帝王统治的绝对精神工具。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为帝王忠实服务的文人的不断地注疏,许多经典逐渐失去了他的本来面目,甚至完全以另外一个面目出现,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作用统治之工具。到了清朝,对优秀文化的歪曲利用终于让中国人尝到了苦果,并让中国坠入痛苦的深渊。

翻开近代世界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突飞猛进的发迹史,是一部弱肉强食的野蛮史,是一部机器碾压生命的血腥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更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糟蹋史。

从十四世纪末开始,到十六世纪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终于让整个欧洲普遍摆脱了野蛮时代,从而成功地由古文明过度到中世纪文明,积极快速地走上了文明发展的道路,并直奔近代文明。到了1750年左右,精神文明终于直接作用于物质文明,人文精神发展到科学技术,终于变成了推动欧洲人发展的科技的车轮,工业革命的开始,让欧洲坐上了火箭一般迅速地与东方一直按部就班的庞大的清帝国的实力靠近。曾经辉煌强盛中华大帝国逐渐被赶上,然后被西方远远地甩在后面并死死地踩在脚下。

在这里,以殖民扩张、掠夺侵略为核心的海洋文明战胜了以安定温和为核心的中国农耕文明,用他所特有的野蛮与粗暴将中国毫不留情地尽情凌辱。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与信心被残酷的耻辱击得粉碎,于是,中国的一批能人志士开始反省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最先是魏源在《海国

图志》中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发展中国“以制夷”,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的惨重失败以后,一些人发展,仅仅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不能改变中国势弱的地位的,这不是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制度,更深层次的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的文化,他们没有去系统地研究我们文化变味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这种腐朽的儒家文化实则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了味的儒家文化,不再是真正的纯正的儒家文化。,他们只是粗浅地看待目前的状况,认为弊端在于中国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之腐朽,而西方文明才是优秀的文明;而这,也就拉开了批判甚至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之开端。虽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不屈抗争,中国人民终于从列强的脚底下脱离了出来并逐渐得以发展,但是对于中国文化之否定一直没有停止,从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再到现在,这种观点从未弱化过。究其原因,一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教训之残酷,另一方面则是即使今天,中国的实力地位相对于西方国家仍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这种实力(主要指经济与军事)的相对弱势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文化的相对弱势,不仅西方国家人现在有一种相对于中国文化之优越感,甚至我们在各种场合,仍然可以听到我们中国人发出这种声音,而更让人堪忧的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也受此影响,对中国传统之文化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是相当危险的,这说明虽然我们的国运日昌,但是我们已经失去了近两百年的民族自信心仍然没有树立起来,我们还不具有真正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没有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就不好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没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没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持久地强大的。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逐渐地在客观辩证地分析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力度仍然不够,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花更多的精力。而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让我们的国民正确认识、正确解读我们真正的传统文化开始。

首先要正确认识并了解吸纳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应该做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正确独立的主体文化意识,其次才是逐渐了解学习西方的各项长处、优点,然后将其融汇到我们自己的文化血液之中,一边向内丰富我们自己的人文修养,丰富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向外,学以致用,将其用到建设我们个人自身事业成就的行动中来,用到建设我们国家的行动中来;小处为个人、为家庭之兴旺崛起努力;大处为国之兴旺崛起、民族之兴旺崛起做出贡献!

先习传统文化之精髓再学习西方文化,这个顺序是万不可颠倒的。之所以强调这样的顺序,我先打个比方再作说明。诸位应该对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很是了解,而对小说中自宫的岳不群、林平之、东方不败更是印象深刻。虽然练成绝世的武功,但是却为我们所鄙夷,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恶,仅仅是自宫这一点,已经足以为我们所不齿,自宫的人,就根本算不得一个健全、健康的人,而是一个畸形的人。练武须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内力高了,练什么武功都轻而易举,如果本末倒置,轻则武功尽废,全身瘫痪,重则有性命之忧,更何况自宫,成为一个都不是正常健全的畸形的人。

成长之营养,提升内力之心法。我们只有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衍生学习其他的;如果没有学好传统文化,没有清晰的正确的文化主体(打个比方即内功修为),就急着去抓西方的东西,只会越来越昏,最终失去独立人格、清晰的思维以及健全的思想,完全迷失而不自觉。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外在的价值观念到内在的认识事物之方法都完全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而如果不修国学而直接去攀西方之学,则无疑于自宫练武,结果就是成为一个畸形之人。以上是站在在国内的文化角度来说的,那么再站到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中,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的形势之不乐观,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之逐渐崛起是如芒刺在背,处处向中国发难,例子也不用我列举,诸位也自明白。所以西方列强国家恨不得中国就四分五裂,长期陷入内战与贫穷没落的泥潭之中,而目前看来,想要用武力的方式直接打败中国之不现实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各种阴谋诡计让我们自乱!从支持藏独拿西藏说事,资助东突以及对中国各种问题指手画脚就可以看出来,明处就已经这样了,暗地里不知道还有多少勾当。而摧毁我们的文化则是最为恶毒之处,也是一部分用心险恶之人一直所追求的。因为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独立之灵魂,后果,可想而知。而从现在我们的文化遭侵略之状况,实在不容乐观,这就更加要求我们须得做不屈的文化抗争,捍卫我华夏之灵魂!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让我们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一点一滴,脚踏实地,认真做起,为把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而努力!

第二篇: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目前,人们总是感觉到一种很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上一些人的人文精神、文化品格的衰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轻视文化、贬低文化、甚至反文化的现象以及缺乏人文教育有关。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社会高速前进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人重要性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其中蕴含的深意值得现代人仔细推敲。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传统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剖析,真正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精髓,和学习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精华更多的体现在了中国人的性格及对待事物坚韧不屈的精神上,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1.2 知行合一观

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1.3 重视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1.4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就是于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1.5 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的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着中国历代优秀的人才,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对当代中国人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 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我们爱国主义情感更可从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对祖国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团结青年一代,也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等历代爱国英雄身上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启迪人们将为国为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对于以新一代的青年为代表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动不动便对社会不满,怨老天不公,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民

族英雄的可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2.2 意志品质的提升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都是现代人需要反思和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

2.3 职业素质的重要影响

当前社会每年的跳槽现象频现,人们不肯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失信于企业的现象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专注统一、感恩思想,强调“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有利于引导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于专业岗位建设,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培养团队写作已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的“和谐统一”,发挥协调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是意味的盲从,我们也必须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不断的总结反思,吸取优点摒弃错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永远画写着浓重的一笔。

3.1 没有科学观念

中国漫长的历史有着较为发达的常识和哲学,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概念和体系。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科学概念体系往往是从一些最为精练的初始概念或者假设出发,然后以严密的逻辑手段或试验手段推演归纳出一系列的定理、定律、公理、方程,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为人类认识、理解、描述、预测客观世界提供逻辑根据。这种科学体系的典型代表就是欧式几何和牛顿力学。但可惜的是翻遍中国历史,没有产生过任何一个类似的科学体系。按道理中国在数学领域最有希望建立这样的体系,但数学著作往往注重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与应用。比如勾股定理,实际是举出了它的一个“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并没有把他用抽象的语言或者数学公式表达出来。中国工匠精于测量制造,但中国始终没有形成几何学。可以说这一缺陷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致命的,当西方人应用科学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的时候,中国只是创造了更多的诗词歌赋、训诂考据,也没有产生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如果说有,中国人当首选张衡,可惜他死后墓碑上写的是官职,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做官的,可能他连墓碑都没有。

3.2 家庭伦理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人生下来就是不自由的。在一个注重家庭伦理道德的社会里面,社会组织是独裁的、等级制的。在这样的社会中父亲的权威天然高于儿子,君主天然高于臣子,丈夫天然高于妻子。一个人生下来,已经在道德上被赋予了某种角色。这种伦理制度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有序,但从根本上也扼杀了个人的自由与个性。个人不能怀疑权威,怀疑就要受到谴责。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发明创造往往被集体的名义所抹杀。

3.3 没有把自然世界作为研究思考的中心内容

在中国思想家那里,天地自然和人是一体的,是天人合一,物我相齐的。人和客观自然世界本来是统一的整体,没有必要单独拿出来具体研究,实际上就是取消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区别。比如“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还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这样的问题在希腊哲学家那里是个问题,但在中国哲学家这里就不是个问题。中国的古圣先贤们进行思考的最终目的往往还是落实在人本身,落实在社会政治生活上去。无论哪一派思想,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讲到政治和道德,具体的自然规律反倒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实际上中国也没有哪一派思想是单纯以自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因此从以上几点我们也能得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一味的盲从,必须取其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指挥的接近,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注重和谐、中庸之道和兼容之学。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是对这部丰富世界遗产的捍卫,也是运用中国人几千年的聪明才智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适、说儒:胡适精品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2] 楼字烈:中国现代社会与儒家伦理,国学网,2004—07-10

[3]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

[4] 刘小枫《中国文化特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 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中国和平出版社

[6] 李锦全 《人文精神的传承与重建》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传统文化论文

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和的结晶。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强化教育的倾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自强不息”及“允执厥中”等丰富的人文精神,它们对加强成教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等教育 人文素质大学生

为什么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当代大学身的普遍现状1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成教大学生的年龄跨度、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及能力等不尽相同,其中的一部分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他们仅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找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家庭”,并把能拿到毕业文凭作为上学的最高目标。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把 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三)奉献理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 一些成人高校学生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实用,重视现实,恪守 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而忽视个人对集体、社会的义务,缺少群体观念,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行为上表现出无私奉献少,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强烈。如在就业问题上,他们不是选择到 “祖 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到能“赚钱最多的地方去”(四)文化素质低,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简历造假、考试作弊、忘恩负义,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一味放纵自己,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

以上情况表明,当前不少成人高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所以,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文精神,积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推崇优 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来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优 良道德品质等的养成。传统文化教育是成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传统文化能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它尤其强调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因此,中国古代贤哲即使是对自然界的新颖见解,结果也总是要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以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与人生的哲理。儒家修身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历史的产物,其道德伦理观念、为人处世哲学等虽带有封建色彩,但以儒家为主体所形成的所有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被看作是“大节”,崇尚节气,讲求情操,逐步凝结成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感,形成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在多次外族入侵面前之所以没有亡国,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都是中华民族爱国的杰出代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帮助其修养“为天下立功,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品格。当今,由于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人格失衡,一切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至上追求,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进行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悠远,积淀和蕴含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进 高校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I]成 人教育,2004,(9)

[3]王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I].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第四篇:传统文化论文

带入情景,想象画面

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镇李场小学

郭曾

古诗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喜爱。它以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读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也显得尤为关键。

在当前教学中,古诗教学异彩纷呈、百花齐放,但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古诗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古诗由于时空跨度较大,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个人情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难入情入境,与诗人难以产生共鸣,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再加之,语文教师对古诗教学或重视不够,或觉得无从下手,使得古诗教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仅仅成了试卷上的一个得分点。

那么古诗教学真的让人束手无策;真得因为难教就要停滞不前了吗?除了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外,我们教师就无法有所创新吗?人教出版社专家崔峦老师说:“小学古诗词教学,最要紧的是把学生带入情景,想象画面,做到眼前有画面,心中有感受,最忌讳的是串讲词句,逐句翻译,把活诗(词)教死。”这句话对我有很深的感触。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我认为想象是击破古诗难关的一块璞玉。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己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学生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在这一心理过程的带动下,可以还原再现描绘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古诗因时空跨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可以说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一座桥梁,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二、再现情境,激活想象

根据情境想象是我们惯用的方法,它能使使静态的阅读变成动态的生成。其实所谓“想象”并不意味着想象出实际没有的事物,这是狭义意义上的想象,想象更应包括再现原有的事物。

如《凉州词》的教学,在初读古诗后,我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王之涣在吟出这首诗时,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事物,可最终定格在诗人眼前的却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样的一个画面,既有广度,又有高度,有点有面,接着才会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声音,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则不在画面之内。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经验和自己感受的总结,这种经过加工的画面再现,也是一种想象,学生对画面的想象同样是充满智慧的表现。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王之涣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出这首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种情景的再现可称为是再现式想象,它来源于学生对生活、对事物深刻的理解,源自于自身感受的一个提炼。学生的头脑中再现了古诗的场景,并能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

三、联系生活、引发想像

感悟古诗,不仅是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蓄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种味?即所谓感悟诗情。实践证明,紧紧抓住“想象”,这个中介,就可以成功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如学习《十五从军征》,当学生读到“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我启发学生想象:同学们,六十五年是人生的大部分岁月,我们的主人公把自己的青年、壮年、老年都留在了沙场上,那么这些年他是如何度过的呢?三十岁时、四十岁时、五十岁时„„直至八十岁才得以返乡。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一个空间,从而让学生通过想象老人征战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体会服役时间之久,进而感受此时老人回到家乡后的心情。学生再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诗句,马上就能领悟出全诗的主旨了。

四、展开想像,训练写话

传统诗歌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诗歌习作。而现在古典诗歌的教学往往重视赏析,忽视写作,古典诗歌成了仅供学生赏析的古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学生展开丰富想像的同时,适时加入一定说话训练、写话练习。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即兴发挥能力。

如教学《十五从军征》,当学生读到“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老人在哭泣什么呢?随后我让学生以“我在哭泣”为开头,写写老兵的心声。此时再配之以恰当的音乐,学生个个奋笔疾书、展开想象,仿佛自己就是那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们写下的不仅是老兵的心声,更是那字字带血的控书。用文字表达的东西永远比随口说出的更具逻辑性、更具文学性,而学生能写出这些,都离不开想象的辅助。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课堂写话训练,从而使古诗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学生的习作夯下了基石,也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古诗言虽尽而意无穷,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想像增加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想像使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在古诗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想象这一媒介,可以使古诗教学的课堂活力四射,增添古诗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升华了学生对古诗感悟。有了想像这块敲门砖,古诗教学定能散发它独特的魅力。

第五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论文

论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湖南省醴陵市王坊中心学校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做,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关键词:树立榜样;预习;听课;提问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神圣责任,毫无疑问就落到了教师身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学习习惯是什么

所谓习惯,都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影响”

二、中学生为何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首先,当前教学改革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和学会生存。而实际上学习习惯就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2、其次,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一种支配人生的重要力量。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任杨 孩子成长、成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作为初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良好的习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不是只要老师来个强制性命令或者强制性措施就行,而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一步一步地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是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年,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心理、生理各方面都不成熟,性格也都比较叛逆。人们常说小学是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基本定型了。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小学固然是重要时期,但是人是通过发展,慢慢变成熟的 初中阶段仍然是发展的黄金时期,甚至是一个更为重要特殊阶段。这是由初中生自身所处的青春期特点所决定。如果在这样一个关键的青春转型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日后再想纠正过来,肯定是难上加难。反之,如果在这关键时期抓好了对他习惯的培养,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树立形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初中生习惯于从模仿中学习,而且,模仿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做学生的正确榜样。比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之外,还应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与必要的心理规律。

首先,应重视行为习惯对于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并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就能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其次,必须要向学生讲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开学初期,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中午休息时间给学生讲中外名人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故事浅显易懂,内容丰富多彩,名人和科学家的榜样作用使得学生更能接受我的教育,比之教条式的说理更为有效。在让学生明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同时,我还告诉学生必须要克服哪些毛病,让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

再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出要求,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自学预习最好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进行,复习完当天课程之后,再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坚持每天用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去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提高分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有遇到疑难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试着解决,并做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中更仔细听老师对那些问题的讲解。这样,听课时,思路也会更明确,更有重点。

3、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着重听,一定要作笔记,但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记笔记,最重要的还是听。听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尤其是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听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老师如何分析问题的。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上课时,还要积极回答问题,这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老师的反馈和关注,更有利于提高。

4、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且符合逻辑。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5、认真做作业、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做作业前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先复习。巩固了当天的学习内容后再做题,就不会出现“遇到一道题不会就去翻课本”的情况。做作业时,要仔细读题,搞清题意。这是作对题的关键的一步。做题时,要学会独立思考,碰到不会的题,仔细思考,如对数学题,要仔细分析给出的已知、未知条件,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等式,从而解出答案。或回想老师解题的思路,试着把学过的知识点套用进去。如果不行,再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别人。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一个人一条道走到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目的、计划地做课外作业,比如可以写写观察日记或者心情日记,把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自己认为比较有趣的故事写下来,无形中这样的习惯会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说话做事有条理,思考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与感想。

6、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面对每天的预习、学习、复习、测试,单调而又枯燥无味,无论是什么好的方法,都贵在坚持,并且要循序渐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醒学生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发挥潜意识的作用,还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7、内外并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在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起到督促作用,要适时的进行指导和严格要求,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上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按照好的学习习惯来提升自己,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成为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一个又一个五彩的阶梯!

下载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学院:这个学期选修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时间如白驹过隙,马上就要结课了,在此谈谈对这堂课的大体感悟。课程结束了,却忘不了老师给我们讲的每......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量;另一方面,近代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在阔步走向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足以使中国人、海外......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论文 —— 走 进 智 者 的 心 灵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姓名:赵欢欢 学号:20121003303 班级:化工12-1班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_____走进智者的心灵 (一)走进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的主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有了一定的......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佛教在中国 摘要:大乘佛教也是智慧和慈悲这两个根本的精神。这两个根本的精神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叫做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教是上求菩提,即上求觉悟,下化众生。觉悟人生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本站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成员:黄容(组长)毛雨。刘叶。刘梦瑶。巩洁 如今,一些人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认为所谓的“现代文化”就是“全盘西化”,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