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净水器行业诞生背景与发展现状(本站推荐)
中国净水器行业诞生的背景与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净水器行业诞生的背景
1、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工业污染的排放,在1998年5月,在国家环保总局的3张卫星图上显示:自7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源头的水污染严重,周围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荒漠化逐年加剧,草甸退化严重,昔日的丰美水草正北大面积黄沙所吞没。源头地区生态的恶化造成了黄河流域水患频繁和水资源短缺双重危机。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水资源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明显例证。此外,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很重要。
2、中国自来水处理工艺和网管建设的落后;自来水处理工艺一直以来基本都是通过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而这种处理工艺不能够深层次的处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水垢等,同时经过加杀菌剂杀菌消毒会让自来水中含有氯。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着危害的物质。并且中国很多城市的自来水管网用的都是镀锌管,经过几十年的腐蚀,很多老管网的自来水中都含有铁锈,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导致自来水管网遭到破坏,使自来水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3、中国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饮用水的需求在大幅度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打幅度提高,现今社会,人们的健康理念急剧提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二、中国净水器行业发展的现状:
1、桶装水(饮水机)对改变人们传统的饮用水观念,树立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观念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使命已基本完成;“黑心桶”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桶装水的不方便性也日益体现,桶装水只能用于饮用但煮饭褒汤泡茶等不方便,桶装水其局限性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强,所以其使命已基本完成,慢慢的被取代。
2、净水器在当前的净水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随着人们水健康意识的提高,将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家电。
第二篇:中国猎头行业的诞生与发展研究
中国猎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比较明显地受到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现按四个历史阶段予以分析:
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1982)
建国后,中国一直实行传统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在管理内容上,以事为中心,主要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在管理形式上,员工被安排到一定的岗位后,被动性地进行工作,甚至是一次安排定终身,由其自然发展;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等机械的手段;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工作,就事论事,缺乏长远;在管理技巧上,传统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在管理层次上,传统管理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等等。因此,在这种体制下,人才归属于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人才自身是没有所有权的,无法支配自己的流动权。企业员工从开始工作起, 便被动地分配到某个岗位,直至退休。员工进来不容易,想出去也比较难。个人的流动必须依靠政府、企业的行政调配命令,甚至于因为严格的户口管制政策,高级人才连辞职这样的权利,都要考虑户口、家庭、子女上学等制约因素。有关部门人事管理中的招聘、录用、工资管理、奖惩、退休等环节的工作被人为地分开,由各部门孤立地进行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只重视本单位本部门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而不管是否有效利用,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计划经济后期,高级人才领域已经出现了新萌芽和新动向。1977年,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
须有知识,有人才”。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在会议开幕时宣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恢复高考是这一时期的亮点之一。1977年8月8日,一批老教授和老专家情绪激动地希望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邓小平同志当即表态,“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当年,570万考生走进了关闭10年的高考考场,仅北京市的报考人数就超过15万人。在考试成绩合格后,各级地方政府还组织了严格的政治审查。后来,27万多人被全国各高校录取。
2.改革开放初期(1982—1992)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和企业开始认识到高级人才的合理流动,并尝试着进行局部的改革。典型事例就是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尝试引进国外专家和成立全国人才市场等几个方面。
构建了科教兴国战略。从19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引进了外国高级人才。1984年11月,中国武汉武汉柴油机厂公开聘请65岁的德国专家格里希,出任厂长。格里希成为中国猎头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此举打开了国有企业技术引进、智力引进的闸门。1987年,国家科委和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并在香港设置联络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大批国外高级人才。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些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猎头行动,均由政府一手完成和实施。
成立了全国人才市场。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务院于1992年颁布的《全国人才市场管理条例》,是发展和规范中国人才市场的第一部国家行政法规。此后,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工作被提上了各级人事部门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全国人才市场和区域人才市场先后投入建设。
3.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时期(1992—2001年)
在这个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标志:
(1)建立了相当规模的人才市场体系。1993年,人事部明确提出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包括人才市场体系在内的“三个制度、三个体系”,要求在2000年前初步搭成全国人才市场体系框架。1994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下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把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人才资源,提升为国家战略任务。1993—1997年,全国人才市场网络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多层次的全国人才市场网络基本形成。国家人事部在天津、上海、沈阳、郑州、武汉、广州、西安建立了7个国家级区域
性人才市场;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的省、市、区、县人才市场已达1956个;行业性和民办人才中介机构也得到蓬勃发展,达1800余家。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为主渠道,以行业人才市场为辅助,以民办人才中介组织为补充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1996年全国各类人才市场共举行人才交流会、洽谈会等5000多场次,进场招聘单位近70万家,进场应聘近2,000万人次,约300万人通过人才市场实现流动。
(2)猎头公司诞生并快速发展。在中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政府实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特别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动政策,极大地刺激了高级人才市场的成长。改革开放后,国外资本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在人才市场化的大背景、大气候下,已经在香港、东南亚地区发展起来的海外猎头公司,把目光瞄准了中国腹地。经过1989—1992年连续3年的治理整顿,中国政府主要克服了通货膨胀、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全面整顿了国民经济秩序,使得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这在客观上提供了猎头出现的政策和环境机遇。
1992年6月18日,新加坡一家集团公司投资,在老工业基地沈阳成立了第一家以猎头命名的机构——维用猎头服务部,其最初的业务是负责外资企业在当地招募公司职员。它被视为中国猎头产业的萌芽。1993年3月,北京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成立,是最早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猎头服务机构,也是第一家公司化的大陆猎头企业。1993年8月1日,赛思管理咨询公司(现名赛思卓越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成立,是北京市的第二家猎头公司。它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100多家国内外客户的委托,寻猎成功的人才包括总经理4人,副总经理7
51人,业务主管、高级文秘126人;涉及的行业包括石化、机电、外贸、商业、医疗、交通、通讯等,美国的惠普、通用公司,以及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大公司成为他们的重要客户。由于猎头在国内完全是开拓性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泰来、赛思这两家公司的早期骨干后来成为许多猎头公司的中坚。赛思公司的总经理黄剑说过,“不谦虚地说,北京的猎头公司,1/3和我们有血缘关系”。
在1994、1995两年,受国家整顿人才市场、人才中介行业的宏观政策影响,绝大多数猎头公司损失惨重,整个行业一度徘徊不前。1996年,猎头公司达到第一次产业发展高潮,仅北京地区就有30多家猎头公司。到1996年年底,猎头公司数量猛增到300多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大中型跨国公司纷纷收缩业务、开始裁员。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加大打击人才中介机构力度。这里,出现了著名的雷文失手事件。1993年,英国雷文公司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外资猎头公司中国办事处猎头。1997年10月,雷文公司因为挖取了北京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触犯了尚未解冻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体制,旋即被政府严令限制活动,最终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在雷文公司告别晚宴上,送行的人和被送行的人都寂静无声、黯然落泪。
到了1998年,几乎所有的猎头公司都不得不承认,那一年是最为艰难的一年。仅仅北京、天津地区的猎头公司倒闭比例高达50%以上,剩余的公司也大都奄奄一息。
1999年,盛行中国市场的网络热,迅速复苏了猎头业。濒临破产的猎头公司老总们,突然发现来自通讯、IT、网络、医疗、电子等行业的定单,如同雪花一般,纷纷扬扬掉到自己的头上。时隔一年,猎头公司重新复活,迎来了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2006年,公司数量猛增到3000多家(图5—1);从公司分布的区域来看,猎头公司主要集中经济发达地区,如京津地区、长江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地区等(图5—2)。
(3)外资猎头公司择机潜入中国市场。雷文公司失手后,并没有影响外资公司对中国大陆的垂涎。蜂拥而来的国外猎头公司,通过委托中国人才中介机构的方式,选择了一些比较安全的猎头公司形式,如合资公司、民营企业等。
2001年12月1日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布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对外资的谨慎开放。但是,外资获准参与中国的人才服务并受到条件限制,条件之一就是不得设立独资公司。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政策口子,却让国外猎头巨子们欣喜若狂。
4.市场经济时期(2001年以后)
伴随WTO协议的签订,中国政府开始有条件、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开放了大陆的人才(含高级人才)市场。
2001年11月10日,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终于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据此,外国资本已经可以按照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堂而皇之地进军中国市场。
2001年11月25日,距离与中国公司举办合资公司不到30天、号称全球最大猎头公司的美国光辉国际公司,如愿拿到了中国政府签发的营业执照,成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家进入中国人才中介市场的外国公司。次日,日本最大的猎头公司——仕达富(Staff service)也取得了第258号人才中介许可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6月,《北京市鼓励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暂行办法》出台,直接刺激了国际猎头公司入驻北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外资并购热浪,更是被引向了高潮。2002年5月,亚太地区最大的招聘网站——JOBSDB,在广州宣布购入中国人才热线40%的股权。2002年10月8日,号称年营业额达6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大猎头公司MRI,收购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睿特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BriTay International)。2002年12月,欧洲猎头公司MPS与上海伟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中国的“猎头”业务。
2002年10月初,海德思哲公司与北京恒先人力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联姻,设立了合资的北京海德思哲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把IT领域、金融领域和国有制造业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随后,美国光辉国际公司也于当年10月31日,与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CIEC)成立合营公司——光辉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10日,根据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出台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符合条件的外资人才中介机构可与中方人才中介机构依法成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开展人才中介服务。这意味着中国人才中介市场正式向洋“猎头”公司开放。
到2006年年底,绝大多数的、在国际猎头市场上排名前20位的跨国型猎头公司已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光辉国际、CHINATEAM、JOBBANK、TMP、ONSTER等国际猎头公司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置了中国办事处,其后又升格为分公司或收购了中国猎头公司的份额。
当前,外资公司(办事处)、合资公司和中国猎头公司数量分别占到1%、9%和90%,中国猎头公司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节选自宋斌博士论文《中国猎头产业规制研究》
第三篇:净水器行业现状分析与展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越来越严重,饮用水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家用净水器是解决终端用水的最佳选择,净水器在我国也将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这是很多人所看好的!
净水器行业现状分析
1、净水器厂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净水器生产厂家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经营,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和生产设备,没有正规的生产场地和检测方法,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和营销体制,以买配件组装为主,质量没有保障,服务没有保障.净水器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地区。
现在厂家对消费者的需求研究不多,对净水器产品的未来走向及行业的认识深度不够,所以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净水器产品种类繁多,但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做法。不仅是对产品,对净水器的市场营销,大多数厂家也都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哪个厂家在此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而且很多厂家都是短期行为,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市场竞争策略。目前净水器行业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品牌,整个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净水器市场分析
净水及净水产品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饮水机、纯净水、瓶装水产品等更是发展迅猛,但净水器的销售市场却始终不尽如人意。虽然市场年年也在增长,但显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份额不大,也没有一个知名品牌,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认知度也偏低。什么原因制约了净水器市场的发展?
目前制约净水器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净水器国家标准不完善,没有通一的标准来规范。
目前,净水器标准除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3023-93活性炭净水器》、《CJ 3026-94 饮用水一体化净水器标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检验衡量标准。由于缺乏标准指导,造成消费者无所适从。
B.产品定位有局限。
目前国内多数厂商将净水器的宣传定位为保健美容。美容给人的感觉总是没有大众化.我们应该将净水器定位在厨房家电类,将产品和厨房家电如电饭锅、电开水壶等放在一起宣传.这样,无形中消费者会将净水器和电饭锅当作同一类产品,从而提高普及率.C.消费者对净水器缺乏认识。
通过对消费者的咨询和商场的调查发现,多数消费者对净水器一无所知,对净水器的净水功能持怀疑、观望态度。这是制约净水器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D.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管理不规范
作为提供与人息息相关的饮用水的产品,净水器的卫生要求不可忽视。有很多的杂牌净水器产品,从外观到结构都无法达到起码的卫生要求,甚至有的活性炭净水器动一动就有碳粉掉落,有的净水器外壳及内壁粘满灰尘。作为产品销售终端--商场对净水器产品的管理也不规范,有的商场净水器产品专柜类似杂货铺,甚至有的商场没有净水器产品专柜.E.净水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滤芯制造缺乏统一的标准,滤芯的更换成为净水器发展的瓶颈。国内多数厂商只能制造活性炭滤芯,而对中空纤维、反渗透膜、超滤膜等净化先进技术掌握不足,只能依靠供货商.同时,滤芯的制造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一旦购买的某个品牌的净水器后,后续的滤芯更换只能购买同一个厂商的产品,消费者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力。部分消费者担心生产商不生产时,昂贵的净水器便失去用处;或者可能在滤芯价格上被厂商任意宰割。F.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支持,缺乏权威性的宣传与引导。
净水器是一个新兴行业,国内知名品牌如海尔等均没有涉足净水器的制造,国人熟悉的国外品牌如松下等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净水器市场正处在战国时代,各个品牌产品都说自己是国内外
知名品牌或者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制造,而市场对此又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行业中也没有让消费者认同的宣传与引导方案,一些厂商在宣传中增加了一些人为的不真实的宣传与欺骗行业,加大了消费者的怀疑态度。
G.其他类似用途的产品如瓶装、桶装水、饮水机等的竞争也是制约净水器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净水器行业者或许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研究市场发展的动向,加快产品自主产权的开发与完善;二:产品的定位与品牌建设;三:从行业角度出发,引导消费观念,开发产品市场;四:大力研究并应用先进的净化技术,解决净水器发展的各种问题;五:提升与完善公司软硬件设施,以适应国家标准的要求,在行业中立稳脚!
第四篇:2012年中国净水器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净水器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一、市场大门开启、净水器市场纵深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净水器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育和整个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保问题突出,推进了净水器市场的大发展。整个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净水器市场一直处在萌芽发展状态,最近这三四年,开始呈现发芽成长状态。到了2012年,也就是今年,我们看到整个净水器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市场的前景也伴随个各个厂家的推广而更加光明。据业内专家预计,2012年国内净水器的市场容量将突破1000亿大关。而净水器的利润是普通家电的3至10倍之多。一个小区的净水器安装工程销售额可达上百万元;一条街道的净水器销售额可达几百万元;家用净水器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相当可观。综合所知,中国的净水器市场也将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进一步爆发,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工业化带来的水污染,进一步推进净水器的普及
中国经济的发展史,是一部工业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环境污染史。现在工业化社会的演进,使中国的水污染不在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不仅仅是城市面临的问题,还是农村面临的问题。这些年,中国净水器市场容量年增长率达到50%。预计到2015年全国家用净水器市场普及率将达到20%~30%,约1亿家庭的拥有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0%,我国净水器保有量超过9000万台,每年增长速度近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调查:未来5年市场需求量达1500多万台,市场潜力巨大。所以说,工业化进程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这随着这些年各地方污染事件的不断攀升,和媒体的曝光,将更加激发中国消费者的环保消费意识,进一步加大对净水器的认知和接受。
三、净水器市场品牌的现状分析
加入到净水行业的人都知道,现在净水器行业商机无限,净水器行业经历了25年的发展,行业已初具规模,净水器行业已逐步向品牌化发展,根据国家数据部
门统计,2011年净水器的总产值在600亿左右,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净水器行业的总产值不及家电行业领头公司的年销售额。净水器目前在中国西部欠发达区域的普及量不到1%,发达地区的普及量在7%-10%之间,农村市场刚刚起步。比如强生苏荷净水器率先行业进军中国农村市场,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市场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认知度,而农村市场现阶段已经初显效果。
四、净水器行业伴随着各种问题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伴随着两面性,一面是对市场有利的,而另一面则损害着市场的发展。净水器由于门槛低,很多企业主看到净水器这一行业利润丰厚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一市场中,现在中国从事净水器生产的企业鱼龙混杂,光有牌子的就有5000多家。
由于企业进入到行业之后,为了短期利益,为了能够及时收回投资,受这些利益驱动,许多杂牌净水器厂家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行开拓市场。而很多企业把自己官商净水器十大品牌排名,给自己戴高帽子,迷惑净水器代理商和净水器加盟商。短期的利润:这种产品一般都价格较低,在市场上影响较小,除了个别品牌外,大部分流速较慢。但如果代理商根据自己的市场分析,找出其可能在本地市场成功的理由,细构上市方案,真正做起来,利润将非常可观。但由于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很难持久盈利。暂时的支持:实力越小的厂家越要仰仗代理商的力量来开发市场,因此,与知名品牌相比较,普通品牌对代理商更多采用的是进货奖励、高额折扣、赊销、铺底等直接、实惠而有效的支持。长期的服务压力:杂牌由于价格较低,生产设备简陋,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给经销商带来了大量的服务隐患,提高了服务成本。最终导致经销商销量越大,亏损越大。精明的商人做事时总是坚持行为服务目的,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此需要做什么。也有部分投机性商人想的是再混一两年就收手、退休或转行,着手于眼前利润,挣一分是一分。这样是对整个行业和广大消费者最大的伤害。家用净水器目前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强生苏荷净水器、美的、沁园等。
五、净水器将进入品牌争夺战
任何一种行业的发展,最终将会变成品牌之战,而整个行业的整体推进,是伴随着品牌的优胜劣汰。净水器因是具有节能、环保、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深受人们欢迎。目前净水器国家标准正陆续出台,净水器行业开始洗牌,品牌集中是趋势(如:家电行业开始有很多品牌,经过几年的市场竞争就剩下长虹、创维、康佳等几个牌子了)净水器行业将来也会品牌集中,所有净水器品牌将在市场中逐步被市场所检验,优秀的净水器品牌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来扛中国净水器的行业大旗。接下来的品牌争夺战很残酷,但很现实。每个企业应该立足市场,发展自己,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
第五篇:反思我国净水器行业当今发展的现状
反思我国净水器行业当今发展的现状。
纵观我国净水器市场,中低端消费依旧占据了市场的主导,也是行业销售最为活跃的地方;但也是因为这样,净水器中低端市场是各厂家都无法舍弃的市场,纷纷对这个市场发起攻势,中低端市场瓜分现状明显。而我国净水器行业在过去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取得了很不错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净水器厂家,但是,纵观全国各类产业,相比较之下,中国还没有一个净水器厂家敢于宣称自己为一个真正的大企业,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认真的思考问题所在。
问题的关键所在便是:国内净水器目前在渠道建设、服务、品牌宣传等还正处于完善阶段,尤其是服务,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优秀品牌正在着手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所以现阶段对于厂家而言根本无法顾全全国,大多先考虑在一二线城市优先考虑建立服务体系;这样以来中低端市场就变成了中小净水器厂家的温床,大品牌即使来到这类市场在短时间内页无法展现其产品优势,整个行业在中低端市场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各自为战”,行业的混乱状况可想而知。
事实上,不管是厂家、代理商、消费者都必须认识到:行业如果继续混乱下去,必将严重损害中国的全体净水器厂家、代理商,并最终损害我们的消费者。中国净水器行业急需一个领头企业来带领中国的净水器行业走出混乱。劣质生产企业毫无责任的开发和生产各任吸引眼球的净水器、各类附带材料产品在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的情况之下横行霸道;无良经销商在利润的驱使下,从不追究产品的来源,一味采购低价配材,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最终带来的问题是劣质产品环保不达标,返修率严重失控,生产企业无力承担产品品质问题,经销企业更是难以承担因品质问题带来的繁重的售后服务,最终严重损害我们消费者的利益。低成本开个净水器加工厂,就敢以净水器厂家直销的名头招摇市场,消费者、乃至整个行业都被忽悠,事实是:全国的净水器企业的绝大部分核心部件(如反渗透膜、泵、五金)均需从外单位采购,这包括我们的净水器十大品牌在内,到目前为止,据笔者了解也只有泉露正在筹划泉露科技园,准备开模自己生产除泵和304不锈钢以外的全部产品,相信这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好消息。
另外笔者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品牌净水器总部一味追求“店大为王”,为经销商带来了沉重成本负担,却又无法提供与市场有根本区别的产品,我们最终发现,一台净水器的生产成本有时竟不到经营成本的一半,这是很不正常的;而理性的消费者也越来越不认同这种高成本转嫁的经营模式,以至越来越多的净水器经销商倒在了高成本、严重同质化的市场体制之下。试问:要那么大的店做什么?这为消费者带来了多少隐性成本?消费者不愿承担这笔开支的最终结果就是选择弃你而去。再好的展厅,所起的到作用也仅是吸引消费者下订,并未给消费者带来太多的家庭净水参考价值。而从行业的消费结构来看,更多的客源是客户介绍的回头客,而不是展厅吸引的一次性消费者。
净水器行业要规范,就必需从所有环节同时下手:经销商的诚信经营、生产企业的规范生产,淘汰不规范的生产企业,谁来做这件事?经销商来做。经销商要做什么? 净水器加盟商要本着为客户负责任的态度从正规生产企业采购合格产品,这点泉露净水器就做得很好,泉露所有不能自己完成生产的部份,从五金到泵、再到反渗透膜均是和国际国内有资质的生产企业合作,比如304不锈钢就是订购的韩国浦项、泵则是采用的净水设备里的标杆生产厂家生产的“三角洲”泵等,这一点他们就控制得很好。好的产品采购回来了,净水器代理还要为消费者做好设计服务、安装服务、售后服务,这样,一套完美的净水器产品才算到了消费者家中。
所以综合整个净水行业来看,混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而作为厂家、代理商应该自觉、自律的维护好行业的发展次序,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净水器行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