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发展对话背景材料
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发展对话
会议背景材料
一、成都城市情况
成都是一个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是四川省省会,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辖9区4市6县,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06万人。
成都,因‚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川西平原腹地,平均海拔5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成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多处国家文化遗产。成都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拥有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截止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家落户成都,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爱心城市、世界美食
之都等称号。
二、成都教育概况
成都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办学历史悠久,早在2100多年前,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石室设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2003年以来,我市在深入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坚持把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全面协调科学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1660所,中小学1096所,普通高校42所(其中市属高校3所);在校中小学生155.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6.1万人),中小学教职工10.6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6万人)。全市3-5岁幼儿入园率95.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7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54%。2005年,我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三、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概况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自1951年开始办学,60年来,培养了10多万名技能型人才,赢得了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树立起了优质的职教品牌。
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2万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1万人,年均短期培训3万人次。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高级讲师246人,全国名师5人,四川省骨干教师12人。
紧密结合省、市产业发展开设专业40个,其中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重点专业9个。校企共建设实训基地26个,其中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3个,实训设备总值7000万元。
学校坚持‚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的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受到新华社的肯定。牵头领办成都市汽车专业、现代物流专业、财经商贸专业和建筑专业四个职业教育集团,200多家企业和学校进入集团,带动农村职业学校40所,使近12000名农村学生享受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学校新校区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为省、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将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
学校现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于近期成功创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全国同类学校首创。教育部将在我校建立辐射西部几省区的‚教育部职教中心所成都研究中心‛。教育部和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共同推进的‚全国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对接高峰论坛‛将于今年9月在我校举办。
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藏区‚9+3‛
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中,是全省接收‚9+3‛学生最多的学校。作为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工作的典型,我校入选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永远跟党走’职业学校育人事迹报告会‛,是全国六所学校之一、四川省唯一一所学校。参加演讲的师生曾宪庆、朗色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亲切接见。今年9月9日,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省委常委等领导亲自莅临学校参加 ‚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座谈会‛。
为推进学校的高品质国际化发展,学校与美国东南学校、雷神公司、英国汽车行业协会等学校和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物流对话”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主题
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挥成都市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区域物流中心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与产业对话合作机制,搭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平台,分享专家学者的前沿研究成果和优秀物流企业、职业院校的宝贵经验,充分展示成都物流产业发展成果,促进职业院校与地方物流产业实现无缝对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创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西部物流业人才的培养高地。
会议主题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物流行业发展。
五、“物流对话”活动内容
会议内容归纳为‚11224‛,包括:举办一次成果展、实施一项考察、组织两个主旨演讲、举行两个仪式、开展四场专题研讨,实现‚行业、企业、专业‛充分互动,使本次对话活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重要特色。
六、“物流对话”活动日程1、9月21日(星期三)全天
会议报到地点:锦江宾馆大堂2、9月22日(星期四)上午开幕式、签约仪式暨主旨发言
08:30-08:50签到入场
第一阶段(09:00-09:50)开幕式地点:锦江厅09:50-10:20茶歇
第二阶段(10:05-10:15)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地点:四季厅
第三阶段(10:20-12:00)主旨发言地点:锦江厅12:00-14:00午餐3、9月22日(星期四)下午研讨会
分会场一: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地点:四季厅分会场二:中职物流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地点:相语堂
分会场三: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地点:迎宾厅分会场四:全国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研讨地点:浣花轩4、9月23日(星期五)参观考察、办理离会手续
第二篇:物流行业背景
一、物流行业背景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现代物流需要对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时进行统筹管理。
1、行业分类
2、行业地位与监管
2009年,物流入主十大振兴产业规划最后席位。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业的骨干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和
3、行业发展阶段
目前,物流行业尚处于积累阶段。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即将进入整合阶段,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4、市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物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大:“九五”期间中国每1个单位的GDP 需要1.7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十五”为2.2,2009年为2.88,2010年为3.2,2011年前三季度为3.7,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越来越大。
物流行业相应快速增长。2012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同比加快16.1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5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预计,中国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期还将持续10~15年,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物流需求的规模将持续扩大。初步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可比增长14%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17.5%左右。其中,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预测,未来五年,电子信息产业的物流服务需求会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
行业驱动因素
5、行业进入壁垒较低,物流企业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不高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进入壁垒较低,进入壁垒包括:
行业进入壁垒
2010年行业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分散,70多万家物流公司中市场占有率没有一家超过2%(而美国在上世纪末排名前11位的物流企业获得的已经是全行业66%的收益)。
据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12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从不同资产规模分组情况看,资产大于10亿元的企业占物流企业数的15.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资产小于5000万的企业占38%,同比下降个5.5百分点。不难看出,虽然市场集中度仍较低,但在逐步提高,物流企业规模呈扩大的发展趋势。
6、行业内竞争格局
我国物流业仍处在行业发展的积累阶段,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大部分产品和服务相似度高而且产品较为单一,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我国物流市场按照服务对象和物流供给特点的差异,可细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呈现出金字塔型的结构特征。
零担专线:低端物流市场的供给主体
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是数量众多的零担专线(一种以单一或少数几条线路为载体的零担经营模式)。零担专线主要以广泛布局的货运场站为依托,服务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生产及商贸流通企业零散、低水平的物流需求。由于经营主体数量庞大,承载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量,成为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主导形式。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零担专线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且数量众多,为抢夺有限的货源相互间激烈竞争,同质化竞争情况严重,经营零散粗放,缺乏集约和网络经营的优势,整体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
初具规模的中型物流企业:中型客户群及中端市场的供给主体
金字塔中部的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优势的中型物流企业,他们主要服务于介于规模化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客户群的物流需求。总体数量仍相对有限,市场份额较低,难以成为网络化运输市场的主导。此类企业运作灵活且处于成长期,相对于单条或少数几条线路运营的零担专线,具有一定的集约化、网络化运输优势。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规模和实力仍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差,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支撑,物流效率、服务质量和水平尚待提升,距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规模化物流企业:大型生产及商贸企业高端、集约、多样化物流需求的供给主体
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规模化的物流企业。此类企业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物流及运输网络,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网络的有效调整、优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通过不断延伸其服务范围,逐步向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服务。这类企业代表着我国物流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数量较少,承载的运输量相对有限,现阶段仍难以成为我国物流市场的主导。
低端与高端物流市场进入、退出壁垒比较
高端物流市场又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一是规模化的民营物流企业,如顺丰速运、宅急送、佳吉快运、宝供物流,以及已经被外资收购的华宇、佳宇等,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信息手段以及客户资源的优势,但在发展中却受制于资金、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影响了其规模的进一步拓展及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实力尚待提高;二是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招商局物流、中国邮政等,此类企业依托国有企业的背景,使其在网络扩展、资金融通、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由于其内部运行机制不灵活,现代管理制度仍相对欠缺;三是规模化的外资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UPS、DHL、TNT等跨国物流企业,依托长期的积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跨国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和国际化运作的优势。我国物流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凭借其优势,跨国物流企业已从原先主要以合资为主逐步走向独资,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物流业务,从集中于中心城市物流业务向构筑全国性物流网络展开,我国开放的物流市场成为跨国企业竞逐的焦点。
物流行业竞争要素
7、行业运行效率低,成本偏高,行业平均利润微薄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国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而这一指标在2009年为18.1%,物流费用与GDP比率难以下降,说明运行效率未得到明显提高。初步预计,截止“十二五”,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维持在17.5%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普遍在10%以下。
行业运行效率低,成本持续高企,盈利能力较弱。2012年1-11月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7%。主要源于物流要素成本在2012年全面上涨。据相关机构调研显示,2012年物流企业人力成本平均增长15-20%,燃油价格相当于2000年的3倍左右,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上下,大中城市物流业用地及仓库租金再度上涨,多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超过利润总额。(利润率低于资金成本时,使用财务杠杆反而会降低净资产收益率。)
如果将物流产业的价值链条用微笑曲线表示,处于曲线两端的是规划、设计、标准化、交易平台、金融、供应链管理等;处于曲线低端的则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仓储、运输、配送环节。曲线两端的公司相对拥有快的资产周转、高的资产回报、好的成长性,同时也有相对较高的资产溢价和市场估值。这一点将在后续的财务分析中得到体现。
8、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篇:中国净水器行业诞生背景与发展现状(本站推荐)
中国净水器行业诞生的背景与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净水器行业诞生的背景
1、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和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工业污染的排放,在1998年5月,在国家环保总局的3张卫星图上显示:自7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源头的水污染严重,周围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荒漠化逐年加剧,草甸退化严重,昔日的丰美水草正北大面积黄沙所吞没。源头地区生态的恶化造成了黄河流域水患频繁和水资源短缺双重危机。黄河源头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水资源污染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明显例证。此外,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很重要。
2、中国自来水处理工艺和网管建设的落后;自来水处理工艺一直以来基本都是通过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而这种处理工艺不能够深层次的处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水垢等,同时经过加杀菌剂杀菌消毒会让自来水中含有氯。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着危害的物质。并且中国很多城市的自来水管网用的都是镀锌管,经过几十年的腐蚀,很多老管网的自来水中都含有铁锈,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导致自来水管网遭到破坏,使自来水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
3、中国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饮用水的需求在大幅度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打幅度提高,现今社会,人们的健康理念急剧提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二、中国净水器行业发展的现状:
1、桶装水(饮水机)对改变人们传统的饮用水观念,树立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观念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使命已基本完成;“黑心桶”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桶装水的不方便性也日益体现,桶装水只能用于饮用但煮饭褒汤泡茶等不方便,桶装水其局限性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强,所以其使命已基本完成,慢慢的被取代。
2、净水器在当前的净水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随着人们水健康意识的提高,将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家电。
第四篇:关于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摘 要: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中职教育信息化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培养出一批新型的信息化中职人才,该文就当前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中等职业教育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35-02
信息技术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而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并已参与到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当中。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划和意见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方式普及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当中,并作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借助信息化技术资源拓宽视野,共享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地更新自身教学视角和观点,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精辟的学习内容。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之手,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完善,二者结合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1 思想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虽然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从大方面来看,国内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意识仍旧十分薄弱,不少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就业上。尤其是中职学校,其信息化教育的思想认识更是与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脚步不相适应,不少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深刻,让其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显然并不现实。并且,如何规划和实践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能为学校和师生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摆在中职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问题。
2.2 资金投入不够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承担着国家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化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各级政府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放在学生的基础设施和课本学习之中,即便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也相对陈旧。而有些学校为节省开支,也尽量减少信息化操作课程,仅提供电脑机房进行授课,更有甚者,将实践课改为理论课,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几乎没有,大大降低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信息化适应能力。
2.3 信息建设滞后
信息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网站建设和机房建设上,而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几乎没有进行。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不少中职学校网络课堂、学科课件、电子图书、视频资料以及信息化仿真实训系统等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更新较慢,常常出现新教刊旧知识、教学模式陈旧的尴尬局面,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没付诸实践就已然被淘汰。除了知识更新太慢的问题之外,教材的结构问题也日趋显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练习这两方面的比重不合理,从而达不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要求。
2.4 教学能力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喜欢理论化和课本化教条式学习方式,而是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但是我国传统的书本理论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漠,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敏感度不强,无法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教授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统一规划,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一是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学校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长远发展的建设规划,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二是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所有场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模拟仿真实训场所和校园基础数据库、智慧校园。三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定期组织师生接受最新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使师生都能够重视中职教育信息化。只有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才能使教师们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和科研,让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化知识和能力,因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2 工匠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更新教学理念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培养中职学校人才上的成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教职员工们应当在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他们在课堂上除不断地创新深度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自身信息化能力,并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等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才是我国现代化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回归,才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落脚点。3.3 分层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的教师,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引进高层次优秀专业教师;二是按照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外派学习,或将其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化能力同步纳入到考评、资格认证和职务评审等方面;三是充分重视该校的信息化管理培训,甚至可定期外派专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主管人员接受最新信息化培训,以大力抓好校园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发展的需求。
3.4 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
学校要全方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一是师生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并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功能数据库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通过上述创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5 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寻找和开发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有用资源加以整合和分类,建立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优质资源库,再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来加以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还要立足于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升级网络课程,汇集各项学科素材库和网络优质名师课程,定期更新资源共享课以及微课堂等形式不断地优化信息化资源。
3.6 重点采集,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要不断地完善软件研发和更新,要在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实习、就业、资助工作等提供良好信息数据支持平台。
3.7 大胆创新,建设智慧校园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应该面向广大师生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等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真正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结语
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全面信息化,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中职学校应始终跟随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才能促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五篇:石家庄物流行业发展
从《石家庄都市区城乡统筹规划》中了解到,石家庄市将推动内陆港综合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和窦妪物流园区三大综合性物流园区发展,提升区域物流组织能力。
按照相关规划,石家庄市将依托石家庄内陆港,在良村建设内陆港综合物流园区,重点推动保税物流等产业发展;依托空港资源优势,在空港新区建设空港物流园区;依托铁路枢纽及高速公路,在栾城建设窦妪物流园区。
同时,建设四大专业化物流基地。依托正定小商品城,在正定新区西北部建设正定商品城物流基地;在西柏坡高速支线和石太高速公路第三通道旁、鹿泉西北部,建设北方农产品物流基地;在老城区南部石环南路附近建设北方药博园物流基地;依托丘头循环化工园区,建设丘头化工物流基地。还将在鹿泉大河镇建设石家庄北部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在栾城冶河镇建设石家庄南部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3年-2015年)
战略构想颇具“大家风范”
按照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石家庄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是:建设一个园区,设立6个物流中心,搭建3个平台,构筑3大体系。
“一个园区”是指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6个物流中心”是指鹿泉商业物流中心、南高营医药物流中心、留营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中储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回收与再生资源物流中心。“3个平台”是指信息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3大体系”是指市域配送体系、区域集运体系、国际中转体系。
国际物流园区和6个物流中心在定位上是综合和专业的关系。其中,国际物流园区要建设配送中心、仓储中心、运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信息网络中心、集装箱集散中心、物流包装和机械器具加工中心等配套设施。6个物流中心是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整合,均具有一定规模,而且分属不同单位,独立法人运作。
开始运作时,争取他们入股共建国际物流园区,待该中心有了一定的影响和收益之后,再以资金、管理或技术收购这些企业的股份,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形成一个联合体,即石家庄物流航母,参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
石家庄市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依托石家庄的区位、交通和信息的综合优势,以区域国际物流作为发展定位,以国际物流作为发展目标,以配送物流作为支撑平台,坚持现代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展示和信息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建成集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设施于一体的仓储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信息网 络中心等大型物流中心区。
以集运为主、配送为辅,形成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形成以展带贸、展贸结合的市场交易体系和工贸一体的进出口加工体系。最终把石家庄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成为现
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的面向21 世纪的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以医药、纺织、冶金、建材、家电、饲料及生活消费品为主的,服务于石家庄地区及河北省、辐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的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并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国际型物流中心。
规划还拟定了实施要点:通过物流系统要素整合,实现物流系统战略性功能重组;构筑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高时效性的区域物流体系和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市域配送物流体系;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全面运用于运输业及运输辅助系统,保持运输过程的透明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程物流服务,加强各类专业市场和国际物流园区建设,提高对周边区域的配送能力,增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辐射功能;依托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及物流政策三大平台,面向东南亚,联系京、津、鲁、豫的区域型物流中心;构筑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良好物流环境;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物流机制,大幅度提升石家庄物流产业的优势。
发展战略部署“三步走”
根据物流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按时间规划,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总体分三步走,按“滚雪球”式的发展道路,跨越三个台阶:市域型物流中心、区域型物流中心、国际型物流中心。三大服务体系通过基础设施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构成有机整体。市域型物流中心是以石家庄市为核心,以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运用市场机制,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有效整合,对分布于各行业、各系统的物流企业进行优化重组,构建以石家庄地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物流服务体系。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及海关、铁路、公路货运枢纽的改造和建设,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和一批 专业配送中心,初步形成支撑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试点和推广发展以优化供应链管理为方向的工业物流、流通加工物流及商业配送物流、改造传统物流组织等工作,使物流产业、物流关联产业、物流企业及物流服务能力、物流市场需求初具规模。
区域型物流中心是把原来建立的单体的物流实体连成配送网络,重点发展综合和社会化物流。在这个阶段,T PL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引导企业把自营物流剥离出来,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和共同配送。并且利用配送网络,为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信息、加工等全方位服务。为完成区域型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要求要初步建立起按生产、生活区域合理分布,不同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储、运、配、拣、加等功能合理配置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网络体系;初步建设完成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全国一流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多式联运体系,形成华北区贸易物资的集散分销中心和物流加工中心、重要的连锁商业 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基本实现各城区物流量的合理分担及均衡发展。在这一阶段,要实现河北省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整合优势。
而构建国际型物流中心,是为了彻底完成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形成综合物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合理的物流点、线、面网络体系。把石家庄的地区配送网络与
全国的大配送网络利用信息技术和业务关系连接起来,与周边省份的太原、郑州、济南等物流中心结成战略同盟,加强省际经济交流,与周边地区的大中型生产型、销售型企业成为供应链联盟,构筑跨中国东部地区的物流航母。充分利用石家庄所处的华北地区中心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物流资源,把石家庄建成华北地区现代物流体系的中心,使石家庄市成为全国物流网络重要的结点城市,聚集众多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物流服务规范和物流服务功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
规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部《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是由以张明玉、王耀球、詹荷生、张文杰等一批国内著名的物流专家为主体的北方交通大学课题组完成的。规划全面阐述了石家庄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包括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详尽分析了石家庄发展现代物流的可行性,包括物流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发展状况、发展物流的优势条件,以及石家庄市 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的市场分析;规划还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投资和效益、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而全面的论证和勾画,其科学性、权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最为显著的特点。
《规划》对石家庄物流体系建设总的策略作了概括,即:政府推进、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规范发展、市场运作;全面启动、分步实施、先易后难、讲求实效、重点推进;政企联动、政策拉动、物商互动、内外齐动、良性滚动。
始终参与《规划》编写工作、在市政府负责物流日常工作的吴书科先生说,《石家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使之与丰富多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他说,石家庄发展现代物流的六大指导原则是:第一,政府规划,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第二,坚持循序渐进,按照供应链理论 系统推进的原则;第三,坚持整合、提升现有资源和投资新建相结合;第四,减少环境负担,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坚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交通道路规划相结合;第六,坚持现有产业基础和将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