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的思考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关于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效,是摆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能否有效的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关系到“两个保证”的落实。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代表执行职务不够、发挥作用不够的问题,与宪法、法律的规定和广大选民寄予的厚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影响着人们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影响着人大工作的开展和加强。许多同志当了一届代表,并不知道自己应当履行哪些权利和义务,有的代表在代表大会期间从不发言,很少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闭会期间也很少参加代表活动,不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关系,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人过问,更谈不上监督,甚至这样的代表还能连任几届。因此,加强对代表的监督,是当前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当务之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主要是指对代表的工作、作风等进行检查、评定,并督促其改进的行为。这种权利属于政治权利之一。《代表法》第五章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这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要求代表必须接受监督。社会主义民主,是全体人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同时,选举法、代表法也对代表接受选民的监督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使代表接受选民或原选区单位对代表进行监督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它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使选民有可能派出自己的优秀代表人民进入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同时,又使选民或选举单位对代表行使监督权、罢免权,这样就保证了民主选举制度的真实、完善。
其次,人民与代表间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决定了代表必须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我国的各级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通过人大代表来实行的,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人大代表是否廉洁、是否公正,参政议政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国家权力机关的功能和权威。人民有权监督代表的活动,才能保证代表是合格的、人民满意的代言人,才能使代表增强代表意识,不断提高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按照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来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并始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样,就能防止、避免人大代表发生脱变,颠倒主仆关系,做出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情。
再次,只有加强人民群众对代表的监督,才能使我国的政权始终置于全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保证其不至腐败变质,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对代表行职履责情况的监督,可以让代表增强责任感,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正确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实施对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好国家事务,管理好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从而使我国的政权始终置于全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因此,加强对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情况的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和参政议政水平,对于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宪法和法律虽然对人大代表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了规定,但究竟对人大代表在哪些方面进行监督,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监督等等,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家法律还是地方性法规,都没有成套的、详尽的规定。如何加强对代表的监督,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程序,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采取适当有力的方式,才能达到监督的实效和目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是加强对人大代表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人大代表述职,就是人大代表向选民、选举单位口头或书面汇报执行职务的情况,回答他们对代表工作和活动的询问,并由选民或选举单位对代表的工作进行评议,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督促代表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一活动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代表汇报的工作内容是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包括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以后的基本工作情况。从工作实际看,代表述职评议的优越性在于:
首先,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健全和完善了我国目前的监督机制。我国目前地方存在的基本监督脉络是一府两院行使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权,各级人大监督一府两院,代表监督人大。而代表履行职责状况如何,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是我国当前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一个“空档”。代表联系着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进行监督,是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基础。组织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接受选民的评议,就是巩固和加强这个基础。因此,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加强对代表的监督,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目前的监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有利于增强代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加强与选民的联系。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代表一经产生,即参与集体行使职权,不受其他个人或组织的非法干预。而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都将导致腐败──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是一种腐败,疏于职守,不理政事,也是一种腐败。代表定期或不定期的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是对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必要制约,对保证代表恪尽职守,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起积极作用:它能促使代表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和应做的工作,努力奋发,给述职创造条件,不致在任期中懈怠无为;同时,又是一种动力,能鞭策代表向选民负责,依法行使好职务。
再次,代表述职制度有利于广大选民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人大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选民汇报工作,接受选民的监督,能够使选民认识到自己选出的代表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是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参政议政,就是自己间接参与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真正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这对于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人大意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是对加强对代表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代表述职,各级人大应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要注意做好宣传,提高选民对代表述职工作的认识,并进行积极地评议。人大常委会要把代表述职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广泛地进行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使广大选民和代表提高对代表述职工作的认识,增强对人大代表述职进行评议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使选民对明白对代表评议的内容:一是人大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参政议政的情况,包括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是否行使职权,是否有越权或滥用职权之行为,是否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同时,他们在闭会期间是否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否与人民群众全国各地密切的联系,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这是评议的重点。二是人大代表的道德品行,主要是人大代表是否有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品行不规等行为。三是注意多提建议、批评、意见。
2、要组织代表多开展一些积极有效的活动,增强代表述职的内容。代表有“职”可述,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要使代表述职工作开展好,人大常委会应加强对代表工作的领导,使代表工作级级专人管,层层专人抓。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可以根据代表的自身条件和特长,吸收代表参加工作活动,除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统一组织代表参加集体视察、检查、调查外,还要鼓励代表持证视察,邀请代表参加对人大任命干部的政绩考察。同时,还可以组织代表开展一些时间跨度比较大的具体活动,如代表“四学三争”、“五个一”活动等,增加代表活动的内容,保证代表有职可述。
3、要加强对代表述职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保述职实效。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和各选区要对人大代表一视同仁,不论是老代表还是新代表,城市代表还是农村代表都要规定定期向选民和选举单位述职,不应有例外。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放下架子,不搞特殊化,以普通代表的身份,主动到原选举单位和选民中述职,接受监督。如果领导干部不参加述职,做不到述职的普遍性,就会挫伤普通代表参加述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代表述职就会变成走过场,起不到任何实际的效果,人大的权威也会削弱。在述职中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应及时向代表反馈,督促其整改,并限期报告整改结果。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及拒不落实整改意见者,可考虑对其依法予以罢免。
总之,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是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有效形式。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第二篇:论建立人大代表的辞职制度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论建立人大代表的辞职制度
据2002年4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大常委会按照代表法规定,实行了代表辞职制度。近年来已接受了15名人大代表的辞职,较好地解决了人大代表‘终届制’的弊端,保证了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广泛性。”去年以来,新闻媒体分别报道了湖南省茶陵县乡镇干部调离辞去代表职务、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打破人大代表“能上不能下”的“终届制”、湖北省谷城县人大推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等,这些做法为全国各地人大常委会在处理代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人大常委会在前年也开始试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我积极参与并对此进行了调研,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稳妥地推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才能增强代表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一、建立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必要性
1、近年来,由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不同步、机构改革或乡镇撤并、届中调整,使一些作为人大代表的乡镇领导人员的职务有了变化,有的单位由于岗位变动或情况变动,本来应当有的人大代表不再有了,有的则一下子有了好几位人大代表,影响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一些新任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和乡镇长,则因代表名额的限制当选不了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无合适人选出任代表团团长、副团长或在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无小组长,既不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加强代表工作。
2、一些人大代表在社会上兼职过多,或本职工作过于繁重,或身体长期有病,或长期出国、出外打工等,这些人大代表中的一部分人与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没有或甚少有工作或生产上的联系,既不便于听取和反映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也不便于接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事实上已经不能够很好地从事代表工作和参加代表活动,不能够很好地执行代表职务。
3、一些代表的素质低,参政议政能力有限,被群众戏称为“会议代表”、“举手代表”、“哑巴代表”,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对此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对于以上的情况,如果我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将会使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产生误解,把人大代表当成政治荣誉看待,使人大代表缺乏职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从而影响代表作用的发挥。而这样的后果,将使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的利益受到影响,不仅损害了是人大代表的工作和活动,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因此,建立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使以上的人大代表辞去代表职务,并根据代表法的规定进行补选,改善代表的整体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国是实行兼职代表制的,除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外,人大代表并不脱离原来的生产或工作单位,这是为了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以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因此,人大代表的主要精力和时间仍然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选举时,按照代表的构成比例把代表名额分配到各选区或选举单位,使人民代表大会有一个合理的整体结构。因此,代表在具有先进性的同时,还具有代表性、广泛性。从这两点来说,人大代表职务具有岗位性。我们要清楚地认识,人大代表的职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给这个岗位的,而不是单纯给个人的,代表履行职责与其本职工作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代表的选举产生与其岗位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像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因为工作的需要安排选举为人大代表,他们调离了原工作岗位,新任的领导同样因工作需要人大代表这一身份。如果他们不辞去人大代表职务,那么因名额的限制新任的领导就无法补选为人大代表。像一些代表长期外出或身体长期有病,不能很好地通过岗位职务执行代表职务,应当说已失去了代表性,不再具备代表产生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二、如何开展人大代表辞职工作
为了打破人大代表“能上不能下”的“终届制”,保证代表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代表辞职制度。在这方面,应当有一套制度规定,做法要规范化、法制化。
一是要明确辞职对象。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调入机关单位工作的;代表类别为领导干部,现已退休或改任非领导职务的;身体长期有病或长期出国、外出打工,不能执行代表职务的;代表素质低,不能胜任代表工作的,这些均应辞去人大代表职务。
二是要做好思想工作。对于辞职对象,是领导干部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去做工作,明确因工作需要需辞去代表职务,可在宣布调动时同时建议其辞去代表职务;是非领导干部的由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主席团劝其辞职,指出其不能履行代表职责,不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
三是由代表提出辞职申请。辞职请求由代表本人书面提出,写明其辞职理由和请求事项,签署姓名和日期。
四是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人大常委会接到代表的辞职请求后,先由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人大常委会会议再听取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然后作出决定是否接受其辞职请求。如表决通过接受代表辞职的决定,会后须予以公告。
五是适时补选代表。在代表辞职务后,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主席团必须及时按照代表的界别,及时在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进行补选工作。
人大代表辞职是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和工作问题,人大常委会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辞职虽只是个别的、必需的,但一定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特别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取得同级党委的支持。可先由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委提出代表辞职的意见,尔后由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辞职的制度。在确定辞职对象后,要多做协商、协调的工作。因为代表的辞职,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代表职务的,情况更为复杂。只有各方面取得共识,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二是要做过细的思想工作。除了做好代表本人的思想工作外,还要做好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工作。要从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大局出发,多做细致的说服或劝说工作。三是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人大代表的辞职及补选工作,法律性、程序性、政策性非常强,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切不可主观意志、马虎从事。
三、建立代表辞职制度的评析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有5年的任期,乡级人大代表有3年的任期。人大代表一经依法选举产生,就要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在任期内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如果个别人大代表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履行代表职责或已不适合再担任代表职务,那就应当依法停止执行代表职务或终止代表资格,或者根据工作需要劝其辞去代表职务。随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加强,人们对人大代表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的代表意识、人大意识、法律意识等大大增强,他们期望人大代表能深入选区或选举单位,听取他们的呼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法律规定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代表如果发挥不了这方面的作用,就应当辞去代表职务,由更合适的人来当代表。代表法是一部关于人大代表制度的法律,实践证明是她是一部好法,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建立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代表制度。
第三篇:对建立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的几点思考范文
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的过程中,监督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法则之一。过去人大的监督,主要是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以及由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各地在人大工作中,普遍感觉到对监督主体之一——人大代表的监督还是空白,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试行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就是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口头或书面汇报执行职务的情况,回答他们对代表工作和活动的询问,并由选民或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进行评议,提出建议、批评、意见,督促代表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实际情况看,目前还存在一些代表执行职务不够、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与人民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人大意识还不够强,不善于用法律赋予的权力通过人大代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很多选民往往对代表在履行职责上的所作所为知之甚少,因此,加强对代表的监督,做好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是做好当前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当务之急。
一、建立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是全体人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都要为人民谋利益。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顺利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新时期,我们尝试加强对代表的监督,试行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创新代表工作,充分发扬民主的体现,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举措之一。
二、建立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行动
组织代表述职评议是一项实施法律的工作。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同时,选举法、代表法也对代表接受选民的监督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代表法也有类似的条文,第四条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第五条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些规定是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并接受评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三、建立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整体工作水平的需要
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和组成人员,是人民政权的基础,他们参政议政水平的高低,能否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能否正确、充分地发挥好权力机关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代表述职和对代表开展评议,填补了监督代表的真空,也能促使代表进一步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自觉履行职责,从而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今年八月,我市在虞山镇进行试点,对该镇第三十五选区选举产生的一位镇人大代表开展了述职评议,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由此看来,对代表的述职和评议是深化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人大意识。人大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选民汇报工作,接受选民的监督评议,是把选举代表和监督代表的权力有机统一,能够使选民认识到自己选出的代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参政议政,就是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日益增强,这就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代表工作的实效,密切代表与选民和选举单位的联系。代表向选民述职、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执行职务的情况选民面前和盘托出,使选民进一步了解代表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知晓代表工作的成绩与不足。这样,选民就有了监督的权力,广大群众从代表的述职评议中,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在评议中,选民满意的代表就会得到拥护和支持,意见和建议同样会鞭策和激励代表继续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而克服那种对代表“选谁都一样”和“一选了之”的观念。
三、有利于增强代表的法律意识、履职意识、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和民本意识。实践证明,代表述职评议的过程,也是代表接受法律教育,代表职责教育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增强代表使命意识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功能日益强化,代表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如果没有勤奋的工作,认真地履行职责,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难以满足选民对代表的要求,辜负选民的希望和重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代表也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意识,当好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人民权力的行使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公道正派,光明磊落,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才能受到选民的拥护和爱戴。
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是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有效形式。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前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选民和代表对代表述职工作的认识。人大常委会要把加强宣传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提上议事日程,使广大选民和代表对代表述职加深理性认识,增强参与对代表述职评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尽快制定相关规定,明确代表述职评议的操作规程和组织步骤,使代表述职评议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二要积极开展代表活动,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开展得好,关键要让代表“有职可述”,使选民“有事可评”。这就要求人大常委会组织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要使代表活动级级有人管,层层专人抓。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或者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参加视察(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或执法检查,从而使代表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代表个个成为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分子,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在工作中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述职和评议的关系,既要组织述职对象作好述职报告,又要组织好选民的评议;二是处理好述、评成绩与述、评不足的关系,既要述职者述好、述绩,更要述不足、述问题,既要求评议者对述职对象评好、评绩,更要求评不足、评问题;三是处理好述职评议与落实整改的关系,衡量一次代表述职评议活动取得的成效,关键要看述职评议后的落实整改情况,要把对整改情况的跟踪反馈作为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防止述职评议流于形式或走过场。
第四篇:对建立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建立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的几
点思考
对建立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的几点思考2007-02-10 16:50:27
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的过程中,监督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法则之一。过去人大的监督,主要是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以及由常委会任命干部的监督;各地在人大工作中,普遍感觉到对监督主体之一——人大代表的监督还是空白,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试行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就是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口头或书面汇报执行职务的情况,回答他们对代表工作和活动的
询问,并由选民或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进行评议,提出建议、批评、意见,督促代表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实际情况看,目前还存在一些代表执行职务不够、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与人民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人大意识还不够强,不善于用法律赋予的权力通过人大代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很多选民往往对代表在履行职责上的所作所为知之甚少,因此,加强对代表的监督,做好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是做好当前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当务之急。
一、建立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
主义民主,是全体人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都要为人民谋利益。发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顺利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新时期,我们尝试加强对代表的监督,试行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创新代表工作,充分发扬民主的体现,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举措之一。
二、建立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行动
组织代表述职评议是一项实施法
律的工作。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同时,选举法、代表法也对代表接受选民的监督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选举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代表法也有类似的条文,第四条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第五条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些规定是代表向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述职,并接受评议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三、建立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是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整体工作水平的需要
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和组成人员,是人民政权的基础,他们参政议政水平的高低,能否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能否正确、充分地发挥好权力机关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整体工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代表述职和对代表开展评议,填补了监督代表的真空,也能促使代表进一步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自觉履行职责,从而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今年八月,我市在虞山镇进行试点,对该镇第三十五选区选举产生的一位镇人大代表开展了述职评议,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由此看来,对代表的述职和评议是深化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民主意识
和人大意识。人大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选民汇报工作,接受选民的监督评议,是把选举代表和监督代表的权力有机统一,能够使选民认识到自己选出的代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参政议政,就是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日益增强,这就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代表工作的实效,密切代表与选民和选举单位的联系。代表向选民述职、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执行职务的情况选民面前和盘托出,使选民进一步了解代表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知晓代表工作的成绩与不足。这样,选民就有了监督的权力,广大群众从代表的述职评议中,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在评议中,选民满意的代表就会得到拥护和支持,意见和建议同样会
鞭策和激励代表继续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而克服那种对代表“选谁都一样”和“一选了之”的观念。
三、有利于增强代表的法律意识、履职意识、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和民本意识。实践证明,代表述职评议的过程,也是代表接受法律教育,代表职责教育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增强代表使命意识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大功能日益强化,代表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如果没有勤奋的工作,认真地履行职责,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就难以满足选民对代表的要求,辜负选民的希望和重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代表也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意识,当好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人民权力的行使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公道正派,光明磊落,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才能受到选
民的拥护和爱戴。
建立和实行人大代表述职制度,是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有效形式。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前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选民和代表对代表述职工作的认识。人大常委会要把加强宣传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提上议事日程,使广大选民和代表对代表述职加深理性认识,增强参与对代表述职评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尽快制定相关规定,明确代表述职评议的操作规程和组织步骤,使代表述职评议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二要积极开展代表活动,为代表履
职创造条件。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开展得好,关键要让代表“有职可述”,使选民“有事可评”。这就要求人大常委会组织好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要使代表活动级级有人管,层层专人抓。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或者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参加视察或执法检查,从而使代表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代表个个成为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分子,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在工作中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述职和评议的关系,既要组织述职对象作好述职报告,又要组织好选民的评议;二是处理好述、评成绩与述、评不足的关系,既要述职者述好、述绩,更要述不足、述问题,既要求评议者对述职对象评好、评绩,更要求评不足、评问题;三是处理好述职评议与落实整改的关系,衡量一次代表述职评议活动取得的成效,关键要看述职评议
后的落实整改情况,要把对整改情况的跟踪反馈作为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防止述职评议流于形式或走过场。
第五篇:特别行政区制度发展与协调
公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 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
二 特别行政区设立的法律依据
【宪法】第三十一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三 特别行政区域的特点
第一,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自治权包括:
(1)行政管理权。除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根据基本法应当由中央人民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外,特别行政区有权依照基本法的规定,自行处理有关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2)立法权。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特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备案并不影响法律的生效。(但若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同基本法冲突了,可以发回,不能修改或撤销,然而一旦发回该法律就立即失效了,但对以前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1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法院为最高审级,该终审法院的判决为最终判决。
(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中央人民政府可授权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如:签发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实行出入境管制;国际协议是否适用特别行政区发表意见;参与和香港有关的外交谈判。
第二,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都规定,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法律教育|网整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第三,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该区永久性居民依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组成。永久性居民是指在特别行政区享有居留权和有资格依照特别行政区法律取得载明其居留权和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居民。
第四,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特区的原有法律除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原有法律予以保留。
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基本法(常委会无权)
修改提案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修改议案,须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分之二多数、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同意后,交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四、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四十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四十周岁,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任职期内不得具有外国居留权,不得从事私人赢利活动)
行政长官由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和本特别行政区负责。
2、特别行政区政府:
政府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行政官员必须是在当地连续居住15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澳门除行政长官外,其他不要求无外国居留权)
3、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立法会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其他职权。议员一般是由永久性的居民担任。不过在香港,非中国籍的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永久性居民在立法会的比例不得超过20%,而在澳门则没有这些资格限制,但澳门立法会多数议员由选举产生,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立法会的任期除第一届另有规定外,每届任期为4年。
第七十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由年满四十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第七十二条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副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满十五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4、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组织系统是: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高等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讼法庭。法官是根据当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它方面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一般终身任职,除法律规定的几种情形外。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
澳门设终审法院、中级法院、初级法院和行政法院。澳门还设有检察院。各级法院的法官,根据当地法官、律师和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的推荐,由行政长官任命。检察官经检察长提名,由行政长官任命,检察长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五、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1、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体现“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它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高于特别行政区的其它法律,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基本法为依据,不得同基本法相抵触。
2、予以保留的原有法律:
原有法律基本不变,除同基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作出修改的法律。但原有法律是有特定范围的,主要是指在当地形成的法律。(法|律教育网整理)原有法律是否被采用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
3、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对于凡属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项都可立法,其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备案不影响法律的生效。
4、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性法律:
①必须是载明在基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仅限于国防、外交和不属于高度自治范围内的法律。这些法律并不能自动生效,需要由特别行政区将法律公布或由立法实施。
②附件上所指的全国性法律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国籍法》、《国旗法》、《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驻军法》等。
③特定情况下全国性法律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