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

时间:2019-05-12 11:4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

第一篇: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

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

2008年1月,我们走访了东北、四川和江浙一些地区,向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实地调查粮食、生猪和劳动力供求情况及价格走势。

调研显示,近期中国的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将最终传导至产品价格,从而推高通货膨胀。因此,物价管制和信贷控制等行政措施似乎难以平抑通胀压力,甚至可能推高通货膨胀。

我们继续维持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保持高位,CPI涨幅达到5-5.5%的判断。猪价短期难以回落

对于猪价的调研主要集中在养猪大省四川。调研结果显示,造成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

1、供给短缺,前期(2005-2006年)猪肉价格过低造成养猪无利,农户养猪积极性下降,另外猪病疫也加剧了生猪供给不足局面;

2、成本上升,饲料成本在过去的两年里上升了50-60%,农民工工资则年均上涨了15%。尽管四川省政府对养猪实行了政策扶持,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但短期(6个月)内,猪肉价格并不会明显回落,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原因在于:

1、农户仍需要观望价格,农户仍然担心风险(猪病疫,未来价格的下降等),如果猪肉价格能在未来的半年内保持稳定,将会巩固农户的信心,增加养猪量;

2、规模养猪场有积极性扩大生产,但猪肉生产周期较长,供给规模大幅跟上至少要等到2008年底。

主粮上涨压力较小,而饲料用粮上涨压力大

对于粮价的调研主要集中在东北及四川地区。调研结果显示,造成本轮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07年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普涨的情况,除了农药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化肥、种子及农膜和柴油的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复合肥及农膜的价格分别急升了25.7%及21.4%,推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促使粮价上涨;

2、大豆供给紧张,2007年伏旱天气不利大豆种植,国内产量大幅减少,导致供给短缺,使大豆价格高涨;

3、国际粮价传导,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大豆,大豆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亦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总体来看,未来饲料用粮依然上涨压力较大,而主要食用粮上涨压力相对较小。具体品种价格趋势:

1、水稻供给充裕,近期价格显著下跌,供大于求,上升可能性不大;

2、大豆严重减产,加上干旱天气,价格看涨;

3、玉米价格近期微跌,但前景不错,有望在三四月份回升。

《劳动合同法》对于物价的压力不可忽视

对劳动力价格的调研主要集中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和劳务输入大省江苏、浙江等地区。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的空间在多数省份已经不大,农民工供给相对紧张,使得江浙一带不少务工工资收入近年来年平均增幅达到10-15%。但同期民营企业生产效率也保持了不低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受访企业表示,2008年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至少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高科技及大型企业基本没有影响,而对多数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力成本构成上涨压力(额外上涨10-20%),而《劳动合同法》也将影响民营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江浙一带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中,此前并没有给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因此,随着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员工缴纳社保将使这些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涨。另外,多数受访企业表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潜在的劳资纠纷风险剧增,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因此受到影响。

短期来看,劳动力成本的“政策性”上升未必会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上。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门槛低,同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尽管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亦不断上升,但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并未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增加的成本转移至消费者,而通常都是自己通过效率进步来消化。从中长期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利润受到负面影响,将会增加行业内大企业并购和整合的机会,使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定价能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最终传导至产品价格层面。因此,《劳动合同法》对物价的长期压力仍不能忽视。

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胀时期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近期国内的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基本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源于供应不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另外,国际粮价飙升推高粮食进口成本并传导至国内粮价。消费结构升级虽然也加剧食品价格上涨,但并非短期通胀高企之主要原因。

从通胀调控政策上看,物价管制和信贷控制等行政措施难以平抑通胀压力,甚至可能推高通货膨胀。能源价格管制导致能源短缺,影响粮食运输,最终推高商品粮价格;食用油价格管制迫使榨油厂提高豆粕价格以交叉补贴榨油亏损,从而推高养猪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盲目的信贷控制影响粮食收购从而推高粮价。

从宏观经济上看,中国已经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期,其结果是实际汇率(即汇率加通胀)趋势性上升。政府需要在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为缓解短期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政府可以对低收入消费者

提供财政补贴。在微观层面上,政府可以考虑用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方式提高和稳定粮食和畜牧业生产积极性。

第二篇:当前猪价低位的情况下

当前猪价低位的情况下 猪场更应注重养猪细节

朱保林

近段时间以来,养猪行业处于低谷时期,由于猪价偏低甚至亏本,大家为了节约开支,主动地采取多种形式,一般通过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使用效果不太显著的低价药物、原料、疫苗等来减少成本。从生产第一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大可不必恐慌,养猪是一个周期性的产业,有高峰就有低谷,这正是我们加强自身建设的时候,只要自身管理到位、落实全面的管理细节,相信我们就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下面我提出一些在目前情况下更应注重的管理细节,供大家参考。

一、成立合作小组,增强购买力,保证原料质量

有效避免假药、假疫苗、劣质饲料原料。建议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大家自发组织起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如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拼车、拼饭、拼房等),在采购时(如饲料原料、药物、疫苗等)联合起来,选择知名场家的、质量稳定的产品,选择一个销售商,进行价格谈判,这样可以利用数量的增加达到控制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要保持饲料营养水平

养猪行情处于低谷时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饲喂好的饲料、营养水平高的饲料,猪只出栏快、发生疾病少,无形中节约了一定的成本;饲喂差的饲料、营养水平低的饲料,一旦管理不到位或出现其它意想不到的因素,就会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体质下降、发病率增高的结果,表面上看是节约,实际上得不偿失,当大的疫情流行时,甚至全军覆没。这种教训已发生多次,应该值得同行们注意。

三、永远注重免疫效果

猪只的健康水平,不能简单地仅仅根据表观现象来判断:猪只活泼、吃料正常就是健康;反之就是不健康。要定期进行猪只抽血化验,主要检查猪瘟、伪狂犬、篮耳病、圆环病毒等几个重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最少一年要有两次抽血化验,特别是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并且必需做的应该也是抽血化验,以便及时进行病因的确定和治疗。

四、加强生产管理,堵住管理漏洞

养猪行业,生产是基础,市场是保证,管理出效益。管理水平高的,即使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都会略有盈利,至少能够保本;管理水平低的,市场行情再好,管理跟不上的话,猪只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种猪繁殖性能差,都会亏本,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别人赚大钱时自己赚小钱,别人赚小钱时自己保本或亏本,始终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要提高管理水平,包括对人、对物、对财的管理。2007年,我在养猪协会会

母猪的配种,如果猪场没达到上面指标,很有可能是饲养了不少无效母猪。无效公母猪主要有以下几种:(1)长期不发情的母猪。(2)屡配屡返情的母猪。(3)习惯性流产的母猪。(4)饲养在妊娠舍中,但却不出现返情的母猪。(5)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6)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猪。(7)使用频率很低的公猪。(8)精液质量差,配种受胎率低的公猪等。这些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浪费饲料,浪费栏舍等,应及时淘汰。但是,目前的行情不会太长,大家一定不要把不该淘汰的淘汰掉,如果你硬去干,你会后悔的。

2、肥猪出栏时间过长的浪费

这是在一些限制饲养猪场出现的现象,为保证猪的瘦肉体型,严格限制猪采食,本来160天可以出栏的猪却要养到180天,有的甚至养到200天。体重超过200斤后还在养,我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因每增加一天饲养,猪的维持饲养就要多一天,就按维持饲养需每日一公斤料的话,多养二十天就需多用20公斤料,况且猪越大,饲料的利用率就越差,吃进去的(钱)多,但长出来的(钱)少。对一个规模猪场来说,这个浪费的数额是很大的。

3、技术不过关的浪费

这个现象很普遍,如不看食欲随意给仔猪加料而造成的剩料或不足,不看膘情机械地饲喂妊娠母猪而引起过肥或过瘦,不看时机配种造成的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等。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技术造成的,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力量解决。

4、饲养无价值猪的浪费

无价值猪主要是一些病弱僵猪,吴增坚老师提出的五不治病猪都属无价值猪,如无法治愈的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治疗费工费时的猪,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等。这些猪还是及时淘汰为好,否则浪费人力,药品,精力,最后收效很小。

(四)、其它浪费

1、人的浪费——大才小用和小才大用

2、钱的浪费——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养六百头母猪与养八百头母猪盈利一样,我们是养六百头呢还是养八百头呢?规模场主要是改善设施。在我们这里,有一种现象,我要说一下,赊账,实际上比贷款都贵,这是我们看得见的浪费。

3、计划不周的浪费

计划不周在猪场屡见不鲜,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配种计划不周,配种过于集中导致哺乳仔猪被迫提前断奶,保育仔猪体重不足转入生长舍,育肥猪不得不提前出栏,降低猪的盈利;饲料计划不周而出现积压或不足,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等。上述情况造成的损失是每一位养猪者都能体会到的,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浪费。

4、信息资源的浪费

信息来源很多,报纸、网络、电话、短信等,如果充分利用会得到更大收益。当然信息资源要及时、可靠,更要有科学性。目前的猪价肯定持续不会太久,大家可以放心。

第三篇:猪价继续上涨空间问题探讨

饲料涨价,推动猪价“反弹”,但生猪存栏量充足,猪肉消费也不会有大的增长,所以猪肉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但猪业上市公司仍收益颇多。

猪价:成本推动型上涨

从6月初开始,商务部价格监测中心的鲜猪肉价格开始连续上涨,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11周上涨,从最低的14.01元/千克涨至16.15元/千克,涨幅高达15%。

生猪养殖的成本中,饲料成本占到养殖总成本的40%-50%、仔猪成本也占到40%-50%,这两者的价格波动较大,对猪价的影响也较大。目前仔猪价格与毛猪价格基本上是同涨同跌的格局,近期猪价上涨并非由仔猪价格上涨所引起。

在饲料的生产成本中,玉米和豆粕两者又各占到20%-30%的比例,因此玉米和豆粕的价格成为影响生猪养殖成本的重要因素。玉米价格从2009年初开始就强势回升,目前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豆粕价格虽然从2008年的高位跌落,但是调整幅度明显小于猪肉价格。因此猪肉相对于玉米和豆粕过高的比价得到修复。如果将6月的价格差与历史水平相比,甚至显得有所低估。近期玉米价格在北方干旱的影响下继续维持强势,豆粕价格也处于震荡向上的格局,猪价上涨前,生猪养殖已无利可图。

我们认为猪价过度下跌,玉米、豆粕等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持续上涨是推动近期猪价反弹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猪价上涨难以与2007年时的情况相比,当时由于疫病使得供给大幅减少,而需求仍在,因此是需求拉动价格上涨。而目前只是跌破成本线使得猪价有所反弹,很难对反弹高度有太大的期待。

对于目前的猪价上涨,我们不认为目前的猪价上涨是一个趋势性的上涨,而更倾向于将其定性为一个“价格反弹”。存栏量仍处高位将压制猪价后市反弹高度。从过去9年的历史数据来看,我国的生猪存栏量正常水平维持在4.1-4.3亿头之间,2007-2008年由于猪价上涨激发了养猪户的补栏激情,使得期末存栏数大幅上升,2008年底更是到达4.6亿头的高位。虽然进入2009年后存栏量有所下降,但是目前仍然有 4.5亿头左右的水平,远高于过去历史的平均水平。从存栏生猪中能繁母猪的占比来看,也与生猪存栏量数据类似,目前是处于历史的高位区间。

对于下半年的猪价走势,我们认为近期反弹的趋势可能在时间上会延续,但是空间有限,下半年可能围绕15-18元/千克的区间进行震荡。

猪肉消费难有大增长

我国的猪肉总体来说保持平稳增长的格局,2000年以后大体保持2%-4%的增长。从近3年来的产量来看,除了2007年由于供给出现问题导致产量下降外,2006年、2008年均同比上升,且2008年由于上一下降7.8%出现了报复性的增长,产量的增长率达到7.7%,尽管如此,2008年的猪肉产量也仅与2006年水平相当。

猪肉消费难以随着经济和收入的增长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其余肉类对猪肉消费的替代。猪肉产量占肉类的比重在过去20多年间逐年下降,这反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其余更为高档的肉类在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猪肉的产量水平低于经济和收入的增长水平。

展望2009年,我们很难预计今年的猪肉产量会有大幅的上升,原因是上半年受到猪流感的影响,猪肉消费在短期内有所抑制;另外经济增速下滑也将对餐饮消费有所波及。但是从短期的需求来看,由于国家收储托起了短期需求,可以认为是本轮猪价反弹的直接催化因素。根据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年初联合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设定的标准,商务部在6月13日启动了冻猪肉收储,截至8月21日已经收储30万吨(国家冷库储量为60万吨),这个短期需求带动了猪肉价格进入反弹。

尽管我们不认为全年消费量能够带动猪价进入趋势性上涨格局,但是我们认为消费旺季的到来,构成猪价短期内仍然保持强势的理由。下半年国庆、中秋、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消费旺季即将来临,消费需求回暖拉可能成为猪价继续上涨的动力。

带来交易性机会

虽然我们判断本轮猪价上涨仅是成本推动的价格反弹,并对其反弹的高度持谨慎态度。但是我们认为,本轮猪价反弹可能还将持续,这将使得投资者对猪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反弹期待更高,因此我们认为这仍然构成一个交易性的投资机会。

从直接受益程度多少的角度来考量,生猪养殖和屠宰的企业将受益最多,如新五丰(600975)、罗牛山(000735)、顺鑫农业(000860)。其次是上游的仔猪养殖和饲料企业,如正邦科技(002157)。再有就是前期囤有低价冻猪肉的下游肉制品企业也将有一定的表现,如双汇发展(000895)。

第四篇: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

摘要

作为国家标准推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实行的是有效低价中标原则。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把握合理低价,击败竞争对手,作好培养人才,进而编好企业定额,加强合同、成本管理,建立信息网络,培育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有效低价中标原则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传统的 “量价合一”计划模式向 “量价分离” 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表明,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真正开始踅入国际惯例的轨道。那么,建设工程领域的这一新的计价规范的实施究竟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呢?据有关方面的专家介绍,具体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淡化了标底的作用。定额作为指导性依据不再是指令性标准,标底则起参考性作用。而且由于实现了量价分离,标底审查这一环节可以被取消,有人甚至认为可以不设标底,避免了泄露和探听标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程序上规范了招标运作和建筑市场秩序。二是对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市场风险做了明确的分担。招标方确定量,承担工程量误差的风险,投标方确定价,承担价的风险。三是统一了计算口径,有利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工程

价格

分离

第一章 “量价分离”概述

1.1 “量价分离”的含义及目标形式 1.1.1 “量价分离”的含义

量价分离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提出多年,已经为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熟知和接受。

量价分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传统的概预算制度实行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预算定额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中既规定了定额工料机实 物消耗量标准,又规定了定额直接费单价。一本预算定额在手,既可以查找实物消耗量标准做工料分析,又可以套用直接费单价计算直接费用。这是量价合一的方便之处。但是,由于直接费单价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即使实物消耗量标准不变,预算定额也需要经常修订,而每次修订都需要重新印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购买新定额成为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一项负担。这是量价合一存在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价格,直接费单价相对也比较稳定,预算定额的修订周期可以比较长。这个矛盾还不是很突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价格的逐步放开,直接费单价变动频繁,预算定额的修订周期也相应缩短,量价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基于实物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实际工作中提出了量价分离的改革方案。

1.1.2“量价分离”形式

量价分离中的量是指预算定额中的实物消耗量标准,这个标准是相对稳定的。量价分离中的价是指人工、材料和机械的预算价格,以及根据预算价格和实物消耗量标准计算得出的定额直接费单价,预算价格是随市场行情而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也随之而变动。为了解决量价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将相对稳定的预算定额实物消耗量标准以书面形式编辑出版,保持相对稳定,供长期使用;另一方面将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另行发布,或者以书面形式单独编辑出版,或者以电子形式在网上公布。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1.1.3 “量价分离”的目标

如上所述,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得知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物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之间

的矛盾。由于实行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对量和价分别进行管理,可以在不变动量的条件下单独变动价。但是,这样一来,也就有了新的问题。当着单位估价表单独用书面形式出版并采用手工编制预算时,需要同时使用实物量定额和单位估价表两个本才行,使用不方便;当着单位估价表在网上发布时则只能采用计算机编制预算,否则就无法套取单价、换算单价。改革中出现的这一新问题,也只有在进一步改革中得到解决。

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是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相联系的。仅仅这样来认识量价分离的目的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该从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出发,来认识量价分离的深层的间接的目的。

我们将量价分离放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是进行计价基础资料改革的需要,是进行计价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量价分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一项措施。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定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与此相适应,我国采用的主要计价基础资料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建筑产品价格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抛弃定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必须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与此相适应,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已经不再适用,形式上的量价分离也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必须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只有实行了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尤其是实行了彻底意义上的量价分离,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总之,实行量价分离的目的,就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实施许多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必须与量价分离相配合才能真正实施。1.2 “量价分离”改革中的实施过程 1.2.1 “量价分离”的实施过程

(一)分步实施

为了真正做到量价分离,我们可以采用分步走的办法。

1.第一步,实行形式上的量价分离。实物消耗量标准和直接费单价分别出版发行,但两者的管理权限和确定方式暂时不变。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步骤。在此期间,应该加紧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其他改革措施。

2.第二步,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这一步也应随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实施。

开始时,可以实施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管理,单位估价表由地方管理的办法,这就涉及到计价基础资料的管理权限,涉及到量和价在管理权限上的统一与分散的分离。

其后,可以放开单位估价表,将统一编制的带法令性的单位估价表改为指导性的价格信息,供业主和承包商参考,允许承包商在统一的实物消耗量定额的控制下,自主地报价;这就涉及到计价基础资料的确定方式,涉及到量和价在确定方式上的统一与自主的分离。

再次,可以取消统一定额的法令性(注意:不是取消定额,而是取消定额的法令性),将统一的带法令性的预算定额改为指导性的实物量消耗标准,供业主和承包商参考,允许承包商在三统一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确定实物量消耗标准,自主确定各项基础价格,自主确定各分项工程的单价。至此,就实行了彻底的量价分离,逐步地过渡到按市场经济的需求来计算和确定工程造价。

(二)配套实施

要分步实行量价分离,必须与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合,实行三统一,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行承包商自主报价。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只有在实施这些改革措施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而如果不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也就不可能实行三统一,不可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不可能有真正的承包商自主报价。因此,各项改革措施必须配套实施。

例如,我们要实现三统一,如果预算定额仍然由各地区负责编制的话,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就可能有不一致之处,三统一是无法实现的。

例如,我们要实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原则,必须对量和价实行不同的管理要求。如果不实现量价分离,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例如,我们要实现工程量清单计价,这项措施的核心不在于工程量清单本身,而在于实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计价模式。这项措施要求允许承包商独立自主地

报价。如果预算定额和单位估价表仍然由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统一编制并且带有法令性质的话,承包商就无法真正独立自主地报价。

例如,我们要采用实物量法来编制工程预算。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取消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因为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本身就是与单价法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破除统一的带法令性的预算定额和单位估价表,如果不允许承包商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各自的报价,实物量法这样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也无法采用。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实行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实物消耗量定额相分离。多年来,我国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直是作为预算定额的组成部分。实行两者的分离,使工程量计算规则具有独立性,不再依附于预算定额,这就为淡化预算定额的法令性和统一性奠定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

(三)法规保障

任何一项改革,包括量价分离,都会与旧有的法规制度相矛盾。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强调行政推动的同时,必须做到法规保障。应该抓紧法规制度建设,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旧有的法规制度进行清理,同时将各项改革措施加以总结整理,形成新的法规制度,在全国强制推行。没有法规保障,就无法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1.2.2 “量价分离”改革深度

现在讲到量价分离,一般是指这种形式上的量价分离。但是笔者认为,仅仅实行这种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笔者所谓的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是指实行量和价在管理权限和确定方式上的分离,是一种深层次的量价分离。

这种实质上的量价分离,依其改革的深度不同,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管理,通过编制全国统一的实物消耗量定额来控制实物消耗量标准进而控制工程造价,直接费单价则由各地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来确定,这就是量和价在管理权限上的集中与分散的分离。其二,实物消耗量标准由国家统一确定,直接费单价则由业主和承包商自主确定,这就是量和价在确定方式上的统一与自主的分离。其三,实物消耗量标准和直接费单价均由使用者自主确定。允许企业编制本企业专用的实物消耗量定额,编制预算确定工程造

价时随行就市地自主确定直接费单价(或综合单价),这就是彻底意义上的量价分离。

实际工作中,还有一种关于量价分离的提法,即“控制量,放开价”。这个提法中的“控制量”是指控制工程量,与 本文讨论的实物消耗量标准不是一回事。但是只有实行了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才能真正做到“控制量,放开价”。这就是以上所说的实质上的量价分离。

第二章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施行“量价分离” 的市场模式

彻底改变了我国实行多年的建设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计价模式。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我们过去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管理方法、施工管理理念、工作方法,都要彻底更新 ;与之并行的有效低价中标原则,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都是一道道深深沟坎,企业如何跨过、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立足、取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2.1 企业确保中标——把握好合理低价以取得中标几率

确保中标:把握合理低价,击败竞争对手一举中标要把握好合理低价。首先要了解“企业个别成本价” 与 “社会平均成本价” 的差距。“企业的个别成本价” 是根据企业管理水平、技术专长、施工设备、采购优势、降低成本等具体措施计算出来的。“社会平均成本价” 是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社会平均水平制定出的成本价格。企业投标时的自主报价,可以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价,也可以高于社会成本价。对于有优势、管理又好的施工企业来说,其消耗的成本费用就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投标时,报价就低,中标的机会就大;相反,企业管理较差、又没有任何优势,发生的成本费用就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投标时,报价就高,中标的机会就小。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充分利用高效的管理办法及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以及自身的优势,并针对具体的评标、定标的有关量化指标,如:报价、质量、工期、信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采取灵活的投标策略,制定合理的价格,才能一举中标。

“合理的低价”并不是盲目的压价,而是在企业能够接受的利润、有理有据的低价,是投标人对市场的评价、选择、激励的导向等价机制理性的判断,这种“低价”所反映出的是企业之间个别成本之间的差异性,是投标单位中标与否的关键。正是这种差异才使企业在市场行为中牢固树立起了竞争优势,击败竞争对手。2.2 人才培养——不仅注重技术,还要注重实际成本

过去施工技术人员只管技术,不管成本,施工完毕后还不知道实际成本。而工程造价人员只懂按现行地区定额套用计算造价,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到底是怎样把工程做出来的,实际使用哪些材料、有何工种的人工都不知道。在清单报价合理低价的情况下,无量无价可套 ;此时预算投标人员只能乱估,按地区现行定额下浮一定数额后作为报价,结果都是一塌糊涂,要么就是不中标,要么就是低于成本中标,而在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只好亏本施工,或者就在施工中偷工减料,7

甚至为此出现质量、安全事故。这就要求施工企业把本单位施工管理的人才与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组织起来,认真培训,学习新管理方法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出一批既懂施工技术又懂工程造价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另外,复合型高级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预测和分析市场风险和建筑产品价格运行机制,不仅要有竞争意识而且要有风险意识。有了这批人才后,企业才能够找出本企业经济实力的优势与差距,才能找出真正有效生存策略与对策。例如编制本企业定额等重大事项。

2.3 编好企业定额——指导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在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应用

每个清单项目都没有规定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这样,一方面给企业自主报价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报价的难度。因而,作为施工企业,确定人、材、机的消耗量,尽早建立符合自己企业内部机制的定额,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3.1 企业定额是企业投标报价的依据

企业定额的作用企业内部定额是企业投标报价的依据,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项目经济指标、工程项目分包、限额领料、项目考核的依据,也是工程量清单投标落实“合理低价且不低于成本价” 的关键。2.3.2 编制企业定额,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采用平均先进水平。所谓“平均先进水平”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大多数施工队组和大多数生产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和超过的水平。这种水平使处于中间水平的工人感到定额可望可及,对于落后工人使他们认识到必须花大力气去改善自身条件,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珍惜劳动时间,节约材料消耗,尽快达到定额水平,是一种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定额水平。

(2)由于企业定额的编制工作量大,周期长,在编制时,要考虑那些已经成熟且得到推广或已成熟尚未推广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据具有实践性和可靠性。要选择正常的施工条件、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和劳动组织、合理的操作方法,作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影响定额水平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使定额水平不致于脱离现实。而且要注意定额项目之间的平衡,避免有 “肥” 有“瘦” 现象,造成定额执行困难。

(3)量价分离、动态管理。对形成工程实体项目,与工程量清单规范一致,8

采用 “四个统一” 即统一的项目划分,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计量规则,统一的编码的价格形式,并实行限定量、浮动价和规定费的动态管理计价方式。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措施性费用项目(例如:脚手架、模板工程、临时设施、垂直运输等)实行限定量、采用不完全价格表现形式。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具体的施工组织措施,采用一次投入量和使用期计价,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4)编制企业内部定额,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项目编入定额中,以满足实际施工需要。企业消耗定额需要经过考察多项工程、长期积累大量数据测定而成。这些数据的搜集整理都来自于现场管理,材料管理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企业的生产技术在不断发展,管理水平和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企业内部定额还要反映这些新思想、新理念,使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互动的自我完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项目划分细,功能针对性强,并与施工方案双向反馈,充分体现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个性化。

2.4 加强对工程成本全面、深入、细致的有效管理

加强对工程成本全面、深入、细致的有效管理控制清单计价规范实施以后,建筑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和严格成本控制,利用科学技术等有效降低成本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经济成本必须做到先算、先分析,才施工、控制;再核算、对比总结。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成本控制能力及管理能力。2.4.1 在人工费方面工程施工前,要进行用工分析预测

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工程分部分项,对每天用工数量连续记录,每完成一个分项,就与投标报价中的用工数量对比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以便对控制指标加以修正。通过对用工数量分阶段控制,可以降低人工费支出,增加效益,杜绝没有收入的人工支出。例如: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术交流中心1#楼中标人工费仅占总造价11.5%,远比常规的15%低,我们与工人签订劳务合同时、设立文明施工奖, 把文明施工内容纳入工作范围内,工人做好了得到奖金很高兴。我们也把人工费控制在12%,完成人工费控制任务,同时对材料费也节约了不少。2.4.2 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费约占总造价的60%~75%)是成本控制的重点

在材料费方面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费约占总造价的60%~75%是成本控制的 9

重点,对不同的材料供应方式的控制也有所不同。对业主限价的材料,可从施工企业采购过程降低材料单价。对自己采购的材料,必须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物美价廉。采购过程以投标时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材料价格为控制指标,确保采购过程产生收益。对业主供应的材料,做到保证质量,严把验收入库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方面的程序文件,做到材料堆放合理布局,工完场清、减少二次搬运。并实行限额领料,完成一个分项,考核一个分项,控制一个分项。尽可能地避免返工,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否则,不但增加材料成本费用,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对后续的工程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为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人员,还应随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市场供需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及时储备质优价廉的材料。减少材料运输过程的损耗。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根据施工周期,尽量减少租用时间。对于地方材料尽量使用当地的地方材料,可以节省大量材料运费,对于外地工程更应想办法使用当地的地方材料、机械设备、周转材料。例如******工程,全部使用当地材料、机具、周转材料 仅运费一项就节约开支16万多元。2.4.3 机械费方面避免机械设备的闲置

机械费方面充分考虑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机械使用计划,避免机械设备的闲置情况。做到设备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每天要做详细台班记录,将实际使用台班与控制台班进行对比,分析量差,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机械台班价格的变化。机械司机要按规定经常维护机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每天满负荷运转,少作无用功。

2.4.4 对施工中遇到的索赔及工程签证需及时办理

加强索赔管理,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可遇见的实际情况或设计变更、材料代用、合同以外的工作内容以及停水、停电或因业主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停工、窝工的需要及时办理工程签证。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向业主提出索赔或提出变更合同价款,防止应得费用损失。通过对成本控制,使企业从过程控制的管理入手,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在后续的投标中,使报价不再盲目,避免一味过低或过高报价所形成的亏损、废标,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需要。

2.4.5 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确保工程价格随着市场行情定价

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确保工程价格的有效控制实行工程量清单后,大部分的 10

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将随着市场行情定价。在清单工程量确定后,关键是确定人、材、机的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的来源有多种渠道,有代表政府职能的各省市造价管理部门随时发布的造价信息刊物,有协会性质的有偿服务,还有网站软件公司的材料价格网站。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各方面的信息流铺天盖地,纷至沓来。面对如此宏大的信息流,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显然已无能为力了,我们必须寻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企业服务,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另外,企业还应该建立自己的材料价格库和材料进货渠道,使造价人员随时与材料管理部门沟通,掌握最新材料价格信息。特别要掌握钢材、水泥和水泥制品、木材、门窗、混凝土构件、防水材料、砖及砂石料等常用的建筑材料价格信息。需要时可随时提取。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快速地完成工程量清单的报价和购买材料时的定价。作为施工企业的造价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学,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实自己,才有出路。因而,必须加强造价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实行继续教育制度,定期培训学习,开展业务交流、经验介绍等活动,以推动专业人员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从原来造价人员被动反映造价结果转向主动影响项目决策和施工管理人员不懂造价管理转向主动想方设法降低工程造价。2.4.6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C •K普拉海拉德和G•海默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能力,是技能和竞争的集合。这种“学习的杂乱堆积” 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竞争优势。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执行,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一施工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管理体制,培育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按国家的既定原则,尽快落实企业改制,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机制。(2)加强投入、注重创新。不但要技术创新,而且要观念创新,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有效的科研转换体系形成自己的优势技术,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3)塑造精品工程,创立具有内涵的企业品牌。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思想渗透其中,企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大幅度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培养出一批高级

复合型人才,带动企业全员素质普遍提高,获得在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量价分离”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必然趋势

3.1 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作为国家标准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业内普遍评价认为,这一工程计价方式的改革,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表明,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真正开始踅入国际惯例的轨道。那么,建设工程领域的这一新的计价规范的实施究竟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呢?

中国加入WTO后就必须接受WTO的规则,并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利用国民待遇原则解决各国市场准人制度,促使各国尽快纳人全球一体化。几十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多数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计价模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计价模式。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计价仍采用统一定额计价法。即:先计算工程量,套定额估价算出直接费,然后以费率的形式计算间接费,最后再浮动确定最终报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已明确规定“投标报价不得低于成本”。这个成本是指企业的个别成本,而我国目前执行的国家或地区统一定额是按社会平均成本的原则编制的,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内消耗的单位工程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水平。国际惯例采用的清单报价法,体现的是企业个别成本,两种方法有质的区别。同时,我国施工企业在间接费、计划利润及人工工资等费用计算上也与国际惯例存在差异。因此,尽快改革现行计划方式,全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工程量清单计划是我国人世的必然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工程造价改革迎接挑战的根本点和切人点。3.2 开放经济市场,制定企业定额的需要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施工图纸、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工程数量清单;投标人根据本企业消耗标准、利润目标、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环境的企业实力,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后自主填报清单中由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的承诺的单价和总价。是编制招标工程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支付工程进度款和办理工程结算,调整工程量以及工程索赔的依据。

工程量清单计划是开放式的计价方法,即遵循“控制量,放开价”的原则去确定价格,是把建筑产品的定价权交给了建筑施工企业,给优秀的施工企业以展现其技术经济实力的机会,但也让管理水平落后的施工企业自然淘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施工企业若不拥有自己的施工定额,仍然应用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办法,便会导致不顾千变

万化的市场现实因素,脱离量价分离的原则。把握不准实际工程造价,满足不了市场价格需要,最终逐步失掉市场份额。所以任何一个施工企业,都要按照市场规律,建立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成本核算体系,编制和拥有自己的企业定额,做为参于市场竞争的计价依据。

3.3 改革计价制度,规范建筑市场的需要

市场竞争,价格是关键,公平竞争导致优胜劣汰。我国现行的建筑产品价格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形成的,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形成价格的体制有根本矛盾。因此,改革计划制度,规范建筑市场,就成为当前建筑市场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亟待解决和规范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前亟需的是淡化定价依据的法规性和强制性属性,各类基础性定额、材料价格、费用标准等计价依据不应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发布,应改为由协会、中价机构收集发布。转变造价管理机构的职能和工作重点,凡是市场能干的事情让位给市场,凡是自己能干的事情把它干好。

2、公平竞争要求共同的竞争基础,制定统一的计价标准和规则,对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过渡期里,推行全国统一的基础性消耗定额,地区造价站不再编制地区综合定额,消除地区性定额的割据状况。另一方面,制定统一标准计量规则和统一的工程,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下的今天,工程发承包计价应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由市场竞争形成。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施工承包企业理所应当地成为市场真正的定价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公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提出的综合评价最优和合理低价两种中标模式,逻辑地成为建立以工程量清单为平台的新的工程计价模式的法律基础。有了这个法律基础,再加上以上的几点需要,可以肯定地说,实施工程量清单,实行量价分离必定是今后建筑业的发展方向。3.4工程造价计算核心软件需要

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工程量的自动(辅助)计算,CAD 技术的工程量自动计算;工程造价的自动计算。包括定额套用,工、料、机分析,价差调整。费率计算等;系统数据库管理,要求软件通用性和开放性好。除数据库有差异外,适应于各省、市的各类工程使用,便于用户对各种数据库进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如: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系统:工程中造价软件的开发是赋予工程造价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同时也是“量价分离”的具体表现。因此,各类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必然

成为发展的趋势。谁有这个管理和控制能力,谁就能在各自的领域里体现竞争优势,这也正是未来的造价管理软件系统应该为造价行业改革发展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造价行业应用软件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方向。

目前建设工程造价软件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于编制投资估算;工程设计阶段,用于编制工程概算及限额设计;工程招投标阶段,用于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及投标报价;工程施工阶段,用于编制工程进度资金申请表及工程产值表;工程结算阶段,用于编制工程结算书;工程审核阶段,用于编制工程审价书等。可见,建设工程造价软件已经渗透到建设工程各个阶段中,其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具体应该怎么理解“量价分离”中的实际问题?软件的作用就是“量”与“价”的鲜明区别。“量”就用量的计算软件;“价”就用价的计价软件;现实中业主承担量的风险,施工方承担价的风险,大家有目共睹,具体应该怎么理解?业主承担量的风险就是清单工程量由业主提供,业主计算的工程量尽可能要准确,否则施工方报价时可能采取不平衡报价,工程量计算少的,施工方会将此项综合单价提高,结算就会增加;施工方承担价的风险就是报价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报价后,综合单价是不调整的,工程总价也有按中标价包死的,需要考虑材料、人工涨价等的因素,只要我们在工程造价软件中修改、导入即可。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与我们现实工程中的“量价分离”脱不了干系;与施工单位核对中,先量后价,就是工程造价的自然规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与国际接轨,形成社会化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业管理。3.5 扩展领域,量体裁衣

我们可以根据软件适用范围,按照工程发展阶段,寻找不同的目标顾客逐步推广。如:设计单位的限额设计主要利用工程造价计算核心软件系统和工程造价信息咨询系统,这样能比较快速、准确的得出结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咨询公司需要对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这就需要用到工程造价计算量的核心软件系统、定额编制软件系统、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系统和工程造价信息咨询系统。笔者认为这样对软件的开发成本和用户的购置成本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平衡,能够减少用户时间及减少不必要的主管冲突,需求不断增长,“图形算量和钢筋抽样软件”是算量,计价软件专属算价,不但避免了现实中“量价分离”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减轻及缓解了时间及供求需要,为造价行业中“量价分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发展及推动作用。

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GB50500-2003,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 【2】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宣贯辅导教材.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 严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9 【4】 胡明德,建筑工程定额原理与概预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徐大图,工程造价管理,北京,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6】 谢洪学,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7】 任泉,WTO知识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8】 王在生 王传勤 《建筑及装饰工程算量计价综合案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张炜 王亚平,林杰;工程合理成本的模糊估测模型及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1998年03期

【10】王立文,项目费用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 03期

【11】 孙曰瑶 《品牌建设案例分析》 [DB/OL] 【12】《造价改革对造价软件发展的影响》[DB/OL] 【13】 赵静涛《工程造价软件行业品牌建设亟须加强》[J]《市场研究》2008年 第 期

第五篇:2014年中国猪价四大因素关联性分析(模版)

2014年中国上半年江门房地产行业调整现状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从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获悉,畜禽监测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烟台生猪价格呈快速下跌态势,仅4个多月时间累计下降34.06%,创2010年7月份以来生猪价格最低水平。5月份之后,随着国家冻猪肉收储工作的深入开展,生猪价格开始稳步回升,至6月30日,烟台生猪价格1个月之内上涨了13.2%。

前四月生猪价下跌严重四大因素关联性影响

这半年之内,生猪价格先抑后扬的急转态势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据畜禽监测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从2011——2013年开始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肥猪出栏总量逐年增加,生猪平均出售价格也随着增长。到2013年底能繁母猪和肥猪出栏量供过于求,生猪价格逐月下降。2014年2月,生猪价格降到每公斤12元,3月中、下旬又降到每公斤11元,养殖户已经严重亏损。

而这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又来自于养殖户的盲目性,当生猪市场价格变动,养殖户就盲目地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生产的盲目性使生猪生产、供应,以及生猪市场价格发生关联性波动,生猪生产始终在阶段性盈利或阶段性亏损状态下进行。

同时,生猪价格涨跌受周期性的影响。大致三年为一个周期,这种周期性、重复性的波动与生猪的养殖周期性密不可分。从2011年开始至2014年生猪价格又进入到新一轮“猪周期”的末期,生猪市场价格通常会波动较大。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国家出台“八项规定”后,餐饮企业消费额有所下降,猪肉作为餐桌上的主要副食品,需求量随之减少。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对蔬菜和牛羊禽等的消费量逐渐增加,而猪肉的消费量逐渐减少,需求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价格下跌。

生猪价“触底反弹”因宏观调控之手

但今年5月份之后,随着国家冻猪肉收储工作的深入开展,生猪价格开始稳步回升,至6月30日,烟台生猪价格1个月之内上涨了13.2%。近期中央有关部门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的规定,启动了冻猪肉收储工作,猪肉收储价格略高于市场价。烟台市按照国家规定,在全市各家屠宰企业,启动收储工作,扭转了生猪生产亏损的局面。

同时,生猪内部成本刚性推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前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而饲料、人工、运输、生产和经营等成本持续高位运行推动了猪肉价格反弹上涨。

另外,今年3月末发生的H7N9禽流感疫情使居民产生恐禽心理,禽类产品的销量大幅下跌,居民消费转向猪肉等肉类产品,猪肉消费数量增加,也是拉动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未来生猪市场将稳检测、保障、防疫机制齐出手

生猪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事关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终端消费市场稳定和群众生活保障。目前,养殖效益处于保本状态,大中型养殖户生猪存栏、出栏数量基本稳定,并无大范围清栏或者延迟出栏现象。同时随着夏季的来临,生猪生长速度放缓,出栏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价格会小幅回升。

预计三季度烟台市场猪肉价格还有上涨空间,排除超预期价格反弹,总体仍将平稳运行。有关部门仍需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合理引导生猪生产;强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大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生猪存出栏数量的稳定性,逐步走出暴涨暴跌怪圈,促进全市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载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