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19-05-12 11: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第一篇: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http://tieba.baidu.com/f?kz=6384173

322009-9-3 12:0

5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因其机制灵活、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因而在人员招聘、工资体系、员工辞退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和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上比其他企业有更大的优势,但在这种优势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管理者认为劳动力市场对企业是敞开大门的,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招到需要的员工,因此不在乎员工的高流失率,但在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才这样一种资源已形成自发的配置,所以人才的流动会更加频繁,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有人才的流动。但是一旦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便会给企业造成的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因此带来的其它深远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目前,民营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一、当今民企员工的管理现状

l、工作职责设计不合理、负担过重,使人难以承受

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超时或超强度劳动问题,计件制工人加班按工作量付酬,而一些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加班,则常常是象征性地发一些加班工资,或不发加班工资。有些企业关键技术的管理人员,常常24小时手机开着,随叫随到。无论是否发加班工资,毫无疑问,员工的劳动强度远比其他的企业大。这主要缘于企业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员工工作职责分配不合理,工作边界不清晰,人为地加大了工作强度。即便在经济上有一定补偿,但长此以往,员工身体难以承受必然选择离开。

2、处罚严重、工作压力大。

民营企业在管理状态上;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缺乏有效管理;另一种则是制度化管理。缺乏制度的企业处罚是随机的,制度健全的企业,其制度条款往往处罚多于奖励。处罚涉及工作任务的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事故、损失、行为规范等方面。个别企业员工的处罚扣款达当月工资总额的1/3。当然,适当的处罚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处罚过多则适得其反。有研究表明:当员工在一种高度紧张、压力较大的原环境下工作时,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反而低于正常水平。员工长期处在担心被处罚的压力下,工作不可能愉快,也不可能长久,一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

3、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

一般来说,人们应聘到民营企业工作,最初的动机是获得较高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作为企业员工,其职业发展的途径,通常是从低级的岗位或职务向高级和岗位或职务升迁,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或从不喜爱的工作岗位到喜爱的岗位等。如果员工发现在企业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单位去。在民营企业中,员工一般是被聘在某个固定岗位上工作,很少有机会在不同岗位上变换,也少有机会从低到高逐级上升,这种情况与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成熟及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充分、用人制度不完善等有关系。

4、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混乱

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或因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企业本身技术、资金、人力的缺乏,产品的不对路等诸多因素,使员工感到本单位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明确、缺乏基本的管理制度,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获得认可。这种环境使那些想有所为的员工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他往往试用期一满就离开了。除了上述原因,缺乏职业安全感,个别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也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员工跳槽,但整合起来看,造成员工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的企业在管理上的不到位,或者说企业从手及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及管理质量都有待改进。

二、今后员工管理发展对策

根据对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员工流失的原由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企业发展,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区理念,构政令政的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制定出相应的短期、中期、长期留人策略。

1、从短期来说企业应该采取果断措施,防员工流失于未然。

首先,企业应第一时间介入员工流失事件深处,进行果断干预。与员工面对面的交谈,尽一切努力阻止离职的情况发生。这种面谈中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会谈的目的首先是把问题放在桌面上,然后逐步解决。如果企业确实在某种待遇方面具有竞争优势,那就不大可能会有其他企业提出本企业所不能及的优厚待遇。只有当这名员工希望改变生活道路,彻底离开这一行业,企业才可能失败。当然,企业还应表现出诚意来,证明自己有能力给予员工更好的物质待遇和发展前途。最后,在面谈结束前,仍应要求员工当面打电话回绝对手企业的邀请。调查表明,对于普通员工和普通情况来说,仅仅初期的步骤就已经足够了。但如果是企业中高级的重要人员,就要制定相应的更加具体、更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面对员工流失的行为,企业大可不必不自信,坦然对待更能展现出企业宽博的胸怀,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员工的跳槽对企业来说是损失,但能坦然对待,正确处理,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使跳槽员工成为企业新的财富。

其次,及时及早的收集信息也是减少员工流失的短期解决方法。对诸如工作满意度、进修机会、薪酬水平、内部交流的质量以及对管理的信任度等涉及员工利益的主要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量化,同市场正常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反馈结果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改进,从而防员工流失于未然。

最后,留人从招聘员工开始,强调用人首重人品。通过事后干预来处理员工流失是许多企业不愿看到的方式,而留人实际上在企业进行招聘员工的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国泰航空

公司空中服务总经理Tom Wright说:“选择适当的人员承担适当的工作,是长期成功的根本保证。”富大公司总裁袁立提出了人才使用“三可原则”,即可信、可服、可用,贯穿起来就是良好的品德修养、人际关系;为事业的奉献精神、为企业的服务观念;真正融合到企业文化中的适用人才。他更好的阐释了用人重品、留人留心这样的战略思想。以往,企业招聘和评价员工,首先看重的是能力,这些固然重要,但是这种重才能轻人品的用人观往往反映了企业经营理念的滞后,跟不上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德、能、勤、绩”的考核原则中,把“德”放在首位,足可以说明员工的人品对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随着企业的成长,重能力轻人品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决策管理层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员工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就可能使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出现失误和错误情况。这种失误和错误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延长和放大,会给企业的秩序和运行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降低企业的信誉度,降低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对企业中忠诚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对优秀员工产生排挤效应,降低他们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出现企业所不愿看到的员工流失现象。这些忠诚员工的流失则会令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难以实现,这是企业最大的损失。同时,重能力轻人品也会使员工在跳槽的时候,带走或窃核心技术机密、另立“山头”与原企业恶性竞争等。

2、从长期来说,企业应打造理性的企业团队和帮助员工制定长短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使个人规划融入企业的规划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降低员工流失的可能性。

① 用理性打造企业团队。企业团队是有一群既有个性也有弱点的人聚合而成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在共同目标的指引和驱动下,共同奋斗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个人价值。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对员工吸引力和结合力的统一。如果企业团队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就会使企业组织系统失效,影响劳动集体的组织效力和目标的顺利实现,丧失企业团队的功能,以致无法维持下去。如果企业团队的凝聚力相当强,成员们对企业团队具有较强的归属感,自觉关心团队,并愿意为企业承担责任和贡献力量,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内部沟通良好,就能够促使企业团队齐心协力,密切合作,共同努力实现集体目标,有利于增强企业团队的生机和活力。用理性打造企业团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忽略赞赏的作用。好胜心人皆有之,企业的每位员工若都有强烈的进取意识,这个企业一定充满活力。人一般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十分注重领导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认可。特别是有些员工,他们往往能够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却耐不住被别人漠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总希望得到别人关爱,在困难时总希望的到别人的帮助。成功时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所以企业不必吝惜赞赏,有时一句话能胜过万金。但赞赏也应有度,赞赏一定要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

第二,包容员工的个性。因为人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受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人的个性也千差万别。企业领导不能以个性相投作为对下属亲疏取舍的标准,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者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因此我们应承认人的个性存在差异性;要有容人的大度,包容各种个性的人;要根据不同的个性,扬长避短,合理使用好每个员工;追求各种个性的相融。

第三,管理者要多承担责任,少争荣誉。在企业团队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团队成员之间既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个人和组织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一个组织中由于各人能力有大小,岗位有高低,创造的绩效也有多少。企业应将个人的成就融于组织之中,使组织和个人同步发展。任何时候管理者都应将荣誉让给下属员工,而自己多承担必要的责任,这样员工才会感到对自己的尊重,产生自豪感和安全感,增强对团队的信心和向心力。

第四,与员工进行感情交流。企业要创造一种愉悦宽松的工作环境,首先必须对员工尊

重和信任。企业管理者要将员工视为自己的工作伙伴,利益与共的手足。美国的惠普公司堪称尊重员工的典范,公司员工间不管职位高低都一律直呼其姓名,两位创始人也一直坚持这一习惯,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②帮助员工制定长短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与物质手段相比它对人才会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在美国的惠普公司汇集着大量素质优秀、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他们是企业发展与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被惠普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惠普不仅有丰厚的物质待遇,而且还帮助每位员工制定令他们满足、具针对性的职业发展规划,向这些员工提供良好的提高、成长和发展机会。所以惠普才能更好地吸引、留住并激励这些高级人才。

帮助员工制定长短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首先帮助员工借助于各种测试工具及其它手段进行个人特点的自我评估,员工根据评估结论结合自身工作环境,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然后,企业拿它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相比较,当企业对未来需要的预测结果与员工制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相符时,企业可据此帮助该员工绘制出在企业内的发展升迁路径图,标明每一次发展前应接受的培训或应增加的经历和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不断监测员工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进展,并对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与支持,促进其职业发展规划的实现。

③ 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宝洁公司一位高级官员曾对一群北京的高校毕业生说,在她的公司,企业会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今后两年,五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更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努力的转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能逐步的走出人员管理的各种误区和阻碍,使企业茁壮的成长。

第二篇: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

为了搞清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为做大做强我国民营企业出谋献策,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其竞争力的实地调研,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制度需要规范

1、是产权主体封闭,产权结构单一,产权界定不清晰。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的民营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开始进行企业改制。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已建立了股份制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使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主流。然而,深入企业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进程中,由于业主或创业者担心影响其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一般不愿意稀释股权,导致企业产权仍相对集中在家族成员或少数创业者手中,从而使股权主体相对封闭、产权结构相对集中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2、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改制后的我国民营企业大多相应地设立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然而这种变革与其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自发行为,不如说是在发展进程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选择,因而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就相距甚远。由于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创业者及少数主要成员往往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董事,同时兼任企业总经理或担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位,他们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同时也掌握企业的主要决策权,但又是企业主要决策的执行者。这种状况既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如笔者调查的民营企业中,不少企业其股东虽至少是在2人以上,但持股者不外乎还是以家族成员或少数至亲为主,所谓的董事会实际上主要是由父子、夫妻或兄弟姐妹及其它少数投资者组成。因此,企业的股东会往往就是董事会,而许多民营企业的董事会则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机构,常常是以业主的个人决策为主,并没有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也未能运用现代的决策手段。企业的业主常同时身兼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使企业的决策权和执行权难以分开。有一些企业其董事长和总经理虽然是分设的,但往往都是由夫妻、父子或兄弟分别担任这两个职位,可能是出于对“外人” 的信任危机或难于寻觅到合适人选,因而不愿或未能引进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一职。可见,许多民营企业即使改制了,但却没有真正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也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相互制衡机制尚未形成。

3、是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一直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软肋”。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受家族式管理的影响,在管理机制上往往以感觉、经验管理替代科学管理;以人情、亲情的信任关系替代制度约束;以家庭宗法、伦理规范替代经济规范;强调集权管理而忽略分权管理。因此,在许多民营企业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其一是基础管理不扎实。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建立完整规范、细致严密的基础管理制度,在计量、标准化、定额、信息化、规章制度及基础教育工作等方面都不够健全。有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不重视制度的贯彻执行,在实施中不能做到依法行事、秉公办事,导致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不公、亲疏有别,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其二是专业管理不规范。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表现为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人才培养的机制不健全而过多地考虑从外部“挖人墙角”企业也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财务管理方面表现为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混乱;生产作业管理方面表现为质量控制、现场管理不够到位;营销管理方面表现为销售人员或业务员整体素质不高,加上“管不好”或“管不住”,尤其是销售人员的考核体系和激励体系不健全,从而影响企业市场的开拓和销售业绩的提升。

(二)经营能力尚待提高

1、是战略管理能力较弱。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为了求发展,也开始逐步重视企业的战略管理,并制定了

相应的企业经营战略或战略规划。然而笔者深入实际分析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首先是缺乏明确而长远的战略目标。许多民营企业在战略目标上往往比较短视或模糊,一般只考虑到企业近2-3年的战略目标,对企业5年、10年以后的战略发展考虑较少,或是目标模糊不清,基本形同虚设,靠“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其次,是缺乏科学的战略决策程序。在战略决策过程中,许多民营企业还未能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和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和方法,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做出正确的决策,更多的是在决策中靠业主的主观臆断或经验判断,凭着“大概”、“可能”、“估计”、“大致”等非理性判断做出重大决策,从而导致决策的质量低下甚至出现失误。再者是战略方案选择随意性大。许多民营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是“跟着感觉走”,对方案的评价和选择较少考虑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资源限制,甚至把多角化当作是种“时髦”,对自己不熟悉的经营领域未能加以深入调查和分析,看哪儿赚钱就往哪儿涌,结果往往可能由于盲目的跟进,导致企业的衰败和损失。

2、是无形资产价值偏低。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主要是以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从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民营企业较少,高科技型的民营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我国许多民营企业为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强企业实力,开始注重在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使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有部分民营企业开始重视创牌和技术创新,产品的技术含量也逐步开始提高。但是,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对提升品牌、企业形象、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也太小。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偏低,表现为:一是技术开发能力较低,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少,主要靠技术模仿,导致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二是企业经营的品牌虽多但名牌较少。

(三)基础结构不够扎实

1、是高素质人才匮乏。

我国民营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的素质整体较弱,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匮乏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据调查,虽有部分民营企业的业主及其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并拥有一定的韬略和能力。但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业主及高层管理者文化程度仍比较低,尤其是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专业知识不懂得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及方法。在创业初期,这些业主往往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勤劳使企业拥有了目前的业绩。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将越来越难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此外,部分民营企业虽开始重视引进职业化管理者,使“外人”在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在用人观念上仍比较滞后,看似“求贤若渴”实则却是“叶公好龙”。有的民营企业即使引进了一些有才华能力,懂经营管理的专业管理人才,但却往往认为“自家人”总比“外人”好,“熟人”总比“生人”强,尤其在关键岗位上,如财务、人事、仓储等,更担心外人染指。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引进的一些“能人”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庸亲”却占据企业的重要岗位,加上对外来的专业人员在待遇方面等问题处理不当,或家族成员依靠自己在企业的特殊地位,在与外来专业人员的正确意见发生相左或冲突时,却往往占了上风,从而使引进的高素质人才感到难于融入企业的“亲缘圈”,正确的工作思路难以付诸于实施,个人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无奈只好走为上策。这必然导致一流的人才很难长久留下,从而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企盼人才、重视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怪圈。

2、是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在“亲缘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国民营企业以及创业者,既从这种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又受到这种文化的制约和束缚。因此,无论是企业的制度安排还是行为模式,都透出民

营企业特有的文化底蕴。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滞后,尤其是在人本管理等方面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如员工对高层管理者提出的各种管理方案,较少有机会参与决策或讨论,往往习惯于服从,也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管理者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也只是要求员工全盘接受,并强调严密监督和控制,可见员工参与沟通的意识较差,企业内部的交流被阻隔。有的民营企业业主还喜欢事必躬亲,事无巨细都管,不仅使自己陷入日常琐事而顾此失彼,而且使员工无所适从。此外,虽然有些民营企业也构建了企业文化体系,但文化建设基本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经营理念,也没有建立相应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加以保障,从而减弱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难免“身在曹营心在汉”,难以真正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3、是管理组织协调力弱化。

受“家族式管理”影响的我国民营企业,其管理组织是辐射式的,即创业家长权力至上,以其为中心实行集权管理;以业主或少数近亲为主的核心成员组成企业的决策层,负责企业的重大决策;以远亲和朋友组成的管理层负责企业主要部门的管理运作;再往外递推就是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由此组成一个亲疏远近的管理组织系统。这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能发挥亲缘、人情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和力及忠诚度,使全体成员自觉自愿地服从业主的权威,并为企业的发展同心协力。但随着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或向高科技产业发展,这种组织系统就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此外,许多民营企业的机构设置仍然是按照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形式设置,以直线职能制为主,部分规模较大的改制企业则采用事业部制,但企业部门的设置不尽合理,从而导致企业部门职责含混不清,信息流通不通畅,越级管理现象频频发生,内部协调机制未能形成。加上民营企业在具体问题上过分重集权轻分权,从而造成整个企业上下沟通受阻,市场应变速度缓慢,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下降。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

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多学者从外部环境的分析比较多,包括融资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从企业创新入手提高企业自身的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力。为此,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

(一)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我国民营企业要克服家族式管理和经验管理带来的局限性,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1、产权制度创新。

在血缘、亲缘、地缘这“三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民营企业,要摆脱在“人治”基础上和“人缘”氛围下的经营模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必须通过企业产权的改造,实现企业产权的开放化及多元化。

2、治理机制创新。

我国民营企业在处理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必须建立和完善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要实现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的权力分立,减少各层级之间的角色错位现象。二要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常设机构,并实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三要处理好企业内部代理问题,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约束,实现对企业职业高层管理者的有效制衡,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职业高层管理者经营企业的积极性。

3、管理模式创新。

在建立现代法人制度的前提下,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形成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现代管理机制,首先要改革“家族式管理”的经营模式,代之以现代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的经营模式,使我国民营企业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到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为此,企业要构建现代管理的支持平台,一方面要规范基础管理,另一方面,要健全专业管理制度。此外,民营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作为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工具。

(二)经营能力创新

企业经营能力的强弱将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进程,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要迅速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1、战略创新。

必须从战略目标出发,通过分析产业态势和自身竞争地位,用动态的观点寻求消费者的新需求、技术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变化产生的新商机,而后从长远着眼,通观全局地分析可能出现的新产业、新市场,从中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和利润潜力的产业及市场,并运用市场细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力选择所要进入的目标市场,进而实施企业新战略。

2、技术创新。

企业一方面要重视自身科技队伍的建设,力争提高企业的自主技术开发能力,以培育自己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并建立核心技术的保护机制和产品的国际认证,形成企业的技术壁垒。同时在产品设计、技术特征、产品形象、服务方式、销售方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另一方面可以灵活运用合作、联盟等方式,借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其它企业的技术力量进行产品开发及创新。

3、营销创新。

首先要变革营销模式,在注重营销组合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决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虑顾客的需求、估计满足顾客需求的成本、尽可能为顾客提供购买和使用的便利,并通过传递产品及企业的信息,与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其次应实施品牌战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重视全程服务、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加强品牌管理和宣传等创建企业自己的名牌,并靠名牌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

(三)基础结构创新

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基础结构,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组织机制等的支持。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基础结构的创新

1、人力资本创新。

一是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能力。我国民营企业家要带领企业再创辉煌,就应该树立创新创业精神,打破“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旧意识,对照自身的不足和差距,通过各种方法实现自我充电,强化自我修炼并超越自我,从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带领企业走向未来。二是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首先要转变用人观念,创建一个信任和尊重员工、培养和重用员工的机制和环境。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大刀阔斧地“炒庸亲”、“用贤能”,按照市场选拔机制举贤纳才,并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合理授权,达到责权利的统一;做到一视同仁,以德为先,唯才是用。再者是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薪酬体系,充分尊重人力资本的价值,使高层管理者及其员工的付出能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注重通过表扬、尊重、提升、培训、参与、工作的丰富化等精神激励方式,使员工的精神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忠诚度。

2、企业文化创新。

首先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内尊重员工,通过追求共识,强调参与,广泛听取员工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创造一个无拘无束、沟通顺畅的工作环境。对外做到一切让顾客满意,通过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快速优质的服务,千方百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其次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在企业运作的各环节,包括物料管理、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生产运作、市场营销

等方面,都制定具体翔实的行为规范并真正成为员工的行动准则。再者是强调企业的文化识别。在建立企业理念识别、行为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性的标识加以表现和传播,以创造一个鲜明、独特的形象。

3、组织体制创新。

首先要注重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组织系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分权得当、沟通顺畅,从而能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并充分发挥下属的潜能和积极性。今后要通过变革,使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步向扁平化、柔性化、团队化、网络化、虚拟化等方向转变。其次要建立组织学习机制。鼓励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相结合,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部形成以团队学习为主体,注重知识生成、交流、验证、更新的创新环境从而提高组织效率,赢得竞争优势。综上所述,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民营企业凭着“爱拼才会赢”的创造精神,敢想、敢拼、敢闯、敢赢,勇为天下先,在遭遇了各种挫折和经历了很多风雨后生存下来。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我国民营企业只要遵循市场规则,依靠科学管理,按照开拓、创新、求实、诚信、团结的精神,不屈不挠地继续努力,就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 1 ]陈祥槐 ,戚永红.民营企业的制度与管理创新 — — — 珠江三角洲部分民营企业的调研报告 [ J ].管理现代化 , 2002,(1).[ 2 ]吕政 ,郭朝先.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 [ 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 2002,(1).[ 3 ]许经勇 ,张一力 ,张玲玲.温州民营企业体制演变轨迹剖析 [ J ].社会科学战线 , 2001,(1).[ 4 ]李京文.新经济与中国企业创新之路 [ J ].现代财经 , 2000,(11).[ 5 ] Gary Hamel, C.K.Prahalad.Strategic.Flexibility— — —Managing in a Turbulent Envir onment[M ].JohnWiley & Sons L td ,1998.[ 6 ] C.K.Prahalad,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 porati 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第三篇: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股耀眼的新势力,它不是改革开发前十年的国有企业,也不是改革开放后十年时的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而是近几年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今时代,企业的综合实力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竞争,它已经成为企业变革图强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虽然经受了市场竞争血与火的洗礼,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其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坦途。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在管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竞争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是一种无形的国民经济资源。由于人力资源具有主观创造性,是一种能动的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戴尔·卡耐基说过“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是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这充分说明人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资资源无法取代的。

1.人力资源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冲破自身发展束缚的重要因素

中小型民营企业中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例子,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通常在所属行业中已有一席之地,有些甚至占有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具备了大踏步前进的条件和能力。可此时他们所固有的许多问题往往会暴露出来,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演绎着中小型民营企业“创立、崛起、衰败”的三部曲。到底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怎么样突破这个瓶颈呢?在诸多的问题中,人是关键。解决好人力资源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资本很重要,但运用资本的人更重要。

2.人力资源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1世纪是人力资源导向时代,企业面对资源全球化的竞争,人力资源就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具有不可复制和模仿性。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三要素,而三者可以说都是人力资源不同侧面的表现。各个资源要素的协调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条件,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形势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二、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有求贤若渴的意识,但宗族观念强烈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匮乏,使得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为了改变面临的困境,企业急需从外部选聘人才。但因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都文化程度不高,且深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族观念严重,招进的企业员工基本都是自家的亲戚,这些人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高超的技术,不但没有给企业带来活力,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2.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缺乏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

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了发展招进了大批高学历、高技能,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缺乏完整科学的开发计划,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说明,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全凭企业主的经验和主观判断,随意性很大,造成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合理,造成企业人力资源浪费。

3.有挽留企业人才的要求,但漠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主存在功利主义,有开发培养人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顾虑,对人才只用不养,缺少必要的、必需的培训,不给人才提供学习、“充电”的机会,忽视人力资源的增值。即使有培训,培训方式也多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这种观念无疑将企业人才的能力局限在现有水平上,不能有效地挖掘员工潜能。有的企业为了避免人才流失,通过扣押工资等方法来阻止人才流动,更是对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大挫伤,也违背等价公平的原则,其后果是造成人才流失,极大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4.有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愿望,但摆脱不了家族模式的管理方式

每一个企业主都渴望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企业。在寻求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少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公司进行管理改造,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摆脱不了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担心从外部选聘的人才不能忠于自己,忠于企业。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导致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的核心部门都由本家族人士掌管,这种近亲繁殖的形式难以担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同时使得引进的外来人才得不到重用。

5.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行动,但缺乏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

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民营企业也憋足劲要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由于我国的人才市场发育较晚,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足以满足企业与人才双方的现实需要。另外,我国人才市场的立法不完善,缺乏符合人才市场自身特点的有力的监督手段,使人才市场的诚信度不高,以至于人才市场出现诸多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伪造文凭、价格欺诈等不规范行为。人才市场的不完善制约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招聘,影响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发展和完善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1.转变观念,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国家应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老板创造有关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的素质,培育他们

全方位把握的思考方式,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相信员工的智慧,在目前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激发出企业活力,从而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另外企业老板要把企业培训当作一项投资而不是消费,加大企业资本投入,把企业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开发与计划配套,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领导业绩考核重要指标。对于高级管理人员,要实行继续教育,使其掌握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普通员工要实行在岗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既使企业受益,也提高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完善公司制度,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中小型民营企业制度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必要时要摈弃传统的家族式观念,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制度的转变。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权责明晰、相互监督、彼此制约、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机制,把“一人制”的企业变换为合乎市场规范的企业;另一方面,应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目标、权力与职责,促进各职能部门、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地行使权力。

3.塑造企业文化,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要对员工进行科学的招聘、选拔和任用。做到人尽其才,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客观的评估绩效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及奖惩制度。使每位员工明确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使技术分工条理化、明确化,这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三是要营建企业文化。加强职工的理想信念、人生观、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企业价值观灌输到职工思想行动中,转化为员工价值观,形成企业群体精神,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

4.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督作用,培育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

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要合理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结构布局和队伍建设措施,要抓好公共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如修建公共人才交流场所及人才信息发布中心、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组建信息发布设备、媒介物等,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培育人才市场体系,监管人才市场的运行,调节人才的社会分配,保证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进入21世纪,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民营企业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尊重和满足员工个人发展和精神的基础上,达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总之,只有结合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实际,积极应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完善民营企业的人才管理,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稳定员工队伍,留住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源最佳配置,中小型民营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智勇: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2(5)

[2]关淑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5

[4]丁哲学: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原因解析[J].北方论丛,2005,(2)

[5]李祝舜: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研究企业经济[J].2005,(2)

第四篇:浅谈民营企业的发展及现状

浅谈民营企业的发展及现状

[摘要]我国民营经济起步较晚,起点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支撑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片蓝天。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为例,探讨该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近几年,该市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都始终保持在二位数以上,这其中有民营经济的重要贡献。据统计,2007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已达16000户,民营企业500多家,其中规模和限额以上企业60家,近5家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民营经济的注册资本14亿多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70%以上,所创造的财富超过我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提供的税收是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并涌现出了一批民营企业的纳税大户。

2、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促进市场发育、提高市场化程度作用巨大。近几年来,我区90多家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成功改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大力参与,得益于民营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民营经济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省内外、境内外的联系,一些企业走出益阳、湖南,甚至国境,提高了我区经济的外向度。

3、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区经济素质的提高。民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亮点,是充满活力的新的增长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直接推动了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4、民营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就业面,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26000多人,如果算上短期或季节性的农民工,这支队伍还将更大。在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我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持了我区城乡居民生活整体实现小康,维护了全区社会的稳定。

二、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册资本普遍偏低,规模扩张难度很大。全区民营企业400家,注册资本总和为1.7亿元,每户企业平均为44.53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千万元以上的仅有2家。由于注册资本较少,一方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经不起大的坎坷;另一方面企业在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信任度明显偏低,争取资金往来的信誉度较差,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400户企业中,多数为锑品厂、电子元件厂、砖厂、服装厂、食品加工厂等,属于较为低级的粗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也谈不上传统产品或特色产品,更谈不上能够代表我区形象、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全国知名品牌。

3、缺乏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家族式管理偏多。在现有的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管理占90%以上,作坊式生产占70%,企业负责人中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5%,初中以下占21%,大专以上文化仅有4%。同时,多数企业家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开拓精神不足、洞察市场走势的前瞻性预测能力欠缺。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一是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缺乏,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二是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

健全。企业家本身产品质量意识比较淡薄,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滞后,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因而在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和检验中很难达标,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5、民营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较差。民营企业最不满意的是资金筹措、税收咨询、市场信息方面的中介服务,个别执法部门的“三乱”问题时有发生;企业在用地上和项目建设方面受地方群众干扰太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虽经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但影响极坏,损害了我区的整体形象。

6、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企业仅靠银行贷款,筹资渠道狭窄。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除农行外,工、中、建三行的企业贷款对县支行不予授权,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县域,县支行无法提供信贷支持;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对达不到一定信用等级的企业,银行不予受理。近几年来工、中、建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不大,据调查,我区金融部门的存款已达35亿元,每年递增30%以上,而各类贷款只有10亿元,其中对企业的贷款不到1亿元,加之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些因素造成了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与时俱进,扫除思想障碍,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实现“富民强区”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为我们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政治保障。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抢抓发展机遇,力促民营企业大发展。

2、解放思想,开阔思路,要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思路,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门槛,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宽松发展的成长空间。政府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退出领域、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扩展。鼓励民营企业对现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租赁等形式,实现资金、人才、技术、资产的优化配置。同时,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软件环境建设,改变对外形象,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宽口径向外招商引资,只要有意来我区投资办厂,不问企业性质和类型,只要法律、法规未禁止,都应热烈欢迎,努力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研的民营企业格局。

3、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地企业的综合发展前景。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领导人和现有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力度,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在人才的引进、开发、培育上要有创新,对外地企业家及技术人才愿意到本地来的从事产业开发的,可从工资、住房、子女就业、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在职干部自愿领办、创办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可采取职务不变、工资待遇不变、工作单位不变等优惠政策,让干部放心地、大胆地在民营企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4、创造高效优质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下大气力遏制“三乱”行为,完善并加强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企业特派员制度,对企业的各项检查要严格实行纠风部门审核和税费公示制度,坚决杜绝重复检查、无章违规检查和对同一问题执法主体多元化的现象;要大力开展信用环境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守信获誉、失信失利”的信用观念,努力打造“诚信资阳”,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5、对劳务输出工作赋予新的职能,在大批劳务输出人员中挑选并培养一批思想活跃、善于经营、有创新精神的有为青年,迅速将他们培植并成长为本地的企业经营主体。同时,政府应在强化服务中,积极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形成特色,输出前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让务工者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使他们在赚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经受市场的洗礼,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返哺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6、建立和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和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提供咨询、管理诊断、产品设计、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策划、产品推广、信贷担保等中介服务,从而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7、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从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面着手。

(1)从企业方面来看:

一是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必须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还贷形象,应靠自身的综合水平、经济实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取信于银行。在内部要规范企业管理和会计报表制度,能够提供真实、充分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

二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益。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朝阳产品,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之路;同时必须健全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连续性。

三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分流融资需求。具体说来:一要敢于利用企业内部股权融资,在我国资金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渠道能迅速筹措资金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二要善于开展表外融资,这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反映的筹资行为,即企业在融入资金时,无须改变原表中资产、负债的现状,例如租赁、应收账款出售、应收票据贴现等;三要注意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例如采用融资租赁方式。

(2)从银行的角度看:

一是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完善信贷资金投向结构。目前,在达观调控政策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实际上在减弱,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因而要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

二是建立一套与民营企业的特点相匹配的信贷组织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应科学制定信贷管理制度,既要建立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避免盲目放贷造成损失,也要相应建立信贷激励机制,改变不敢贷、不愿贷的现状,并适当下放信贷权限。

三是扩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信用评级标准,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应积极介入和参与中小企业各种形式的改制,为其提供相关的辅助决策服务。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在于信用评级体制不健全,银行要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评级标准,适当增加资本利润率、资本负债率、人均利润率、资金周转率等对中小企业相对有利的评级指标。同时,由于银行受利率管制无法通过提高利率来覆盖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应逐步放松利率管制。

(3)从政府角度看:

一是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及活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其融资相对于大型企业总是要困难些。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应从税收、财政支出、贷款援助和直接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二是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一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解决企业间的相互拖欠;二要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减轻企业的负担;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过多,冗员严重的问题,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应建立起“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融资担保体制

第五篇: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第一章 民营企业概述

§1.民营企业的涵义

民营只与国有资本企业相对,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 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2.民营企业的特点

1)、竞争压力大,企业富有创新精神企业主个人强烈影响着企业的战决策

我国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受到的排斥比较多,感受的竞争压力大,从而也比大企业更具有进取与创新精神。企业的设立往往也是根据企业主的技术专长而定的他 的个人选择也深深的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决策。

2)、组织结构灵活但管理制度不完善。

民营企业在其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也比大企业更具灵活性,表现在管理层次较少,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之间,生产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容易沟通。这既便于各种信 息的及时传递,也利于整体参与意识的增强。由于具有灵活机动的经营机制,能对各种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从而能创造出比大企业更高的创新效率。在管理中缺 1 乏健全、规范的制度,或是有制度不执行。现有的制度也常是双重标准,亲信成员在企业中往往地位特殊。企业主与合伙人之间关系不明确,制约监督乏力,从而使经营决策行为缺乏科学、民主性,不是投机心理较重,就是好大喜功、盲目扩张,经营行为随意化,产品质量难以有效保证,成本难以控制,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3)、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企业为了企业生存,在对外吸引人才时,往往不遗余力,以解燃眉之急。但根本上,由于企业的急功近利,往往无法形成类似国营公司的一整套培养体系,导致民 营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始终需要借力于市场环境。当市场环境无法借力时,民营企业往往在原地打圈,无法继续前进。

§3.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现状

1、员工流失率高

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30%以上,一些医药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70%,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这样一种状况显然与企业所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相适应。

针对这些现象,许多民营企业主也采取了较多的改革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改善人才管理方略,但是,收效甚微,许多民营企业还是叫喊着人才难留。究竟如何破解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迷局,如何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自然成为 2 眼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

2、人才流失中的骨牌效应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核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往往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其涟漪效应非常明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才流失中的骨牌效应,更不用提他们的流失给企业的技术含量、管理质量、人才培育成本、生产率和对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恶性影响。从企业微观层面看,人才流失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丧失,甚至是企业核心技术与机密的外泄,进而导致产品市场的缩减,这无疑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人才流失直接引发企业的人才危机,若不引起重视,会发生连锁反应,导致企业发生信誉危机、信息危机、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3、员工非正常离职成本高

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到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员工欲离职前一段时期士气低落绩效不佳花费成本,招募新人需要成本,训练上手需要成本。万一员工带走技术与客户,投奔到竞争对手那里则是更大的成本损失。

第二章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

§1.人员招聘时宽进宽出的方法。

1)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

这是民营企业最为常见的现象。民营企业很多是家族企 3 业,他们常常选用亲属,这样的选择往往意味着工作效率的低下和多余的人员,而低下的效率和多余的人员 又会使有才能的人对企业产生失望,从而选择离开。

2)宽进宽出致使人才流失率高。

一般是招聘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A没有做好职位分析致使找不到合适的人员,一般职位分析的任职资格要包括学历,工作经历,工作技 能,个人爱好特征等,但一般的企业并没有做好这项工作。B仅通过面试这种方法甄选人员,而面试仅靠初次印象的好坏,没有适合职位的考察应聘者是否能胜任的 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试题,不能考察应聘者的价值观等职位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选用人才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失误。在聘用和选择员工时未将最适合的人才聘用或是被选用的人才职业道德不佳,过多的聘用亲属致使以后管理混乱。这些在招聘时出现的问题都是导致员工日后离开企业的原因

§2.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

在人才市场上谋求职位的人一般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一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也看重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机会,看公司是否具有明确的晋升 机制。另外公司是否拥有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条件,公司是否提供学习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基层员工根本 没有提升的机会,他们只能永远地进行基本的操作,而无法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公司按资排辈,许多元老级的人物即使现在创造利润不 4 多依旧身居要职,而有能力想 向上攀升的人却看不到提升的希望。公司员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公司缺少对员工的正确引导没有为其未来做好发展规划,只是一味的索取 劳动力,没有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必然造成员工流失。报酬是在人们选择职业时比较注重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以及为其确定职业发展规划 等都是影响员工去留的重要依据。事实也表明,有些员工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可暂时放弃目前高于同行业的报酬。

§3.企业前景不明朗或内部管理混乱

1)有些民营企业管理混乱现象严重。

老板不懂得授权,自己又应付不过来导致各部门管理权责不明,往往是有了成绩各部门一起邀功,出了差错互相推诿,比如刚开始接到一项任务,大家都不放在心 上,正常上班期间无人督促,都见员工在聊QQ或MSN等,潇洒冲浪,下班看着倒计时。老板眼看期限已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达到客户的要求,就开始了无休止 的加班,几乎没有了正常的休息日使员工没有固定的个人生活空间。工作期间不出效率,又占用个人私人时间,使员工无论忙闲都待在公司中,长时间下来,大家都 疲于应付,最终导致员工离开

2)民营企业人际复杂是有目共睹的。

我在很早就听说过一句话“大公司里学做事,小公司里学做人”而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这句话足以显现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人际关系多么的复杂了,而 搞定人际 5 关系也就搞定了你的工作,在民营企业中,没有正确的上谏之路,一般情况下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老板与员工开会也是家长制式的开会方式,员工不敢 公开批评老板,如果意见不和很可能就委曲求全,长时间的压制很可能造成员工的离开,另外与老板关系的亲疏远近直接影响到你的升职,即使你有出色的业务也抵 不过亲属的地位,家族中的成员,即使能力不行也会长期处于高职,即使不涉及业务工作也要你小心照看,免得一不小心丢了饭碗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

§4.缺乏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

薪酬的公平性,涉及到外部公平性和内部公平性,这与绩效考核也密切相关,民营企业的不公平性问题多出现在内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会将自己的所 得与其他员工的所得相比较,当自己付出比别人多,而所得比别人要少或相等时,他就会感到明显的不公平;员工朝夕相处,工作努力程度和效果有目共睹,可是应 付了事者和兢兢业业者都一样待遇,甚至有时会在老板面前做事的人更能休闲于工作之中,努力于老板眼前。工资也是一路飙升。内部不公平性还表现在研发人员与 一般员工相同的待遇致使研发员工感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如果长期下来他的收获没有曾多那么他就会减少对公司的付出,直至最后选择离职。其实这是企业缺乏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导致的。

此外很多民营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价值,漠视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而减少工资奖金的支付,没有把个人 6 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冷了员工的心,导致其缺乏工作热情,企业应建立起企业利润的分享机制,可以给员工或部分员工一些股权,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员工的价值比如说很多民营企业认识不到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老板常常欺骗职业经理人为他工作,等工作结束要给钱时他又心疼,找出各种理由不去兑现承诺,例如,企业制定了一个亿的销售收入目标,制定目标时老板承诺完成一个亿就给职业经理人五百万的分红,而如果职业经理人做到了两个亿,对于那超出的一个亿,老很多老板都会以“今年目标定低了”为由 把应该给的钱减下来。所以这种说话不算数的行为其实是对员工的价值漠视。不能正确看待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

§5.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没有归属感。

很多企业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员工感到无法融入企业而离开,企业没有统一的文化和团结合作的良好风气,沟通和协调都有问题,许多有关工作的信息不能良好 的传递,员工间协调合作存在很大障碍,许多信息无法共享想法难以实现,员工感觉总是孤立的一个人,自己作为一个打工者,好像四面楚歌,没有归属感,最终因 为无法适应企业,无法顺利沟通合作而离开。还有的民营企业因为制度没有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企业的拥有者往往左右职业经理人的决策,亲属员工往往成 为优秀文化形成的障碍,久而久之,职业经理人因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而选择离开。

第三章 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失的重大影响

§1.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增加重置成本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研究发现:一个员工从离职以后,从找寻新员工到员工可以替换离职员工工作的替换成本就是老员工薪资的1.5倍.这其中包括招聘时的成本 如招聘准备成本,筛选简历成本,面试成本,录用准备成本,办理录用手续等成本,还有在培训阶段的成本:岗前培训准备成本,培训资料,培训管理成本等,以及 需要内部员工填补空缺的成本,需要额外加班的成本,主管人员协调完成空缺岗位工作的成本最后就是老员工离职前三心二意和新员工上手期效率低下所造成的损失 和所要支付的工资成本。

§2.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心。

共同的价值观对于企业有重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优秀员工的流失常常引起其他员工强烈的心理冲击,这会导致员工对企业领导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导 致内部人心涣散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员的士气。严重时还可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更大规模的人员流失。在一个员工流失率较高的企业不断有老员 工离开新员工进来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形成固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不可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带给其他在职员工的心 理冲击将影响这些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心。这是因为一部分员工的流失很可能会刺激更大范围的人员流失,它直接提示还有其他的选择机会存在。特别 8 是当人们看到 流失的员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或因流出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时,留在岗位上的人员就会人心思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也许从前从未考虑过寻找新的工作的员工也会开始或准备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稳定性和员工的忠诚心。

§3.人员流失造成企业声誉被破坏

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流动频繁,离开企业的员工自然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些负面的个人意见和评价,而这些评价、猜忌和传言会逐渐被谣传继而破坏企业名声。人们在选择加入企业时,总能会打听到关于企业的一些情况,这使企业面临着很难再次招聘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从而增加因声誉被破坏的招聘成本。

§4.知识型员工优秀员工流失造成的危害

一个企业里,越是市场短缺的人才越容易流失,通常,在人员流失率高的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等知识型人员流失严重,这无疑削弱了企业力量增 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这些人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离开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也 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可以说能否留住企业优秀人才是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第四章 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育和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立学习力的竞争。

§1.培训的重要性:

培训对企业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必须必须不断巩固人才基础,培养骨干人才,具有综合素质,能保证各项生产经营任务。逐步增加骨干人才的数量,优化骨干人才的结 构,提高骨干人才的素质,是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管理型转变的关键。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员工的个 人能力和团队的整体能力。员工个人能力的提高就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同时也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意识。任何希望强大的企业,都必须为员工支 付一大笔培训费。这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必由之路。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员工技能,另一方面就是灌输企业文化,让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意图与信息,理解企业的 行为,与企业取得一致的想法,以有利于今后的行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让员工的脑子里深深地打下企业的烙印,奠定员工今后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把自己的 成长与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员工能力提高的同时即实现了其自身价值,也就对企业多了一份认同感,这就会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价值。千万要记住一条规律:凡 是优秀的公司,它所培养的人才只适合它这片土壤,而不是到哪儿都适合的。那些担心员工跳槽而拒绝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机会或大量削减培训经费的企业,其结 果只会加速员工的流失。

要适应多经发展和管理创新需要,培养特色人才。企业为了拓展市场,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和特色人才。我们要有计 划,有目标的培养一批人才,使他们在某个领域,某个 10 方面具有特殊本领,成为独树一帜的能手和权威。企业根据需要,寻求各自的发展方向,要在企业有所作为必 须上好第一线和基层锻炼的基础课。

1.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

-优化教育内容

有效把握培训进度;有效组织课 堂;提供课堂大纲;5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有效组织讲座,使学员易于把握其大纲;使学员易于把握其大纲 把讲座同课程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清晰而全面地回答问题;应用事例,设置有一定难度,但又能达到目标的案例鼓励学员应用他们的才能完成任务、向学员指出,他们学习的内容多么有用、鼓励课堂讨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测验,发现学员的优、缺点 解释课程的各个主题是怎么相关联的,设计课程使学员能够展示他们已经学的内容。允许学员说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鼓励学员们共同分享相关的知识与阅历、课堂 中引用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能够有效地运用黑板和其他视听辅助设备、鼓励学员学习课程内容、能够完成课程的目的和目标、调动学员对课程的热情及兴趣、利用课 外时间思考。

2.完善培训开发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的职业资格考核,坚定,评价制度。新入社员 工 :《培训→考核→评价→再教育录用或直接使用》通过使用期的表现再定其工资待遇。老员工教育:《职务能力评价→针对职务进行教育 →考核→ 评价 》对技能人才要合理使用,将他们的培训效果与 11 工作业绩作为生紧急的依据。

3.建立培训评价机制

为确保 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监督指导。培训组织者对培训的组织实施应进行监督与指导,重点做好课程内 容先后次序的安排与协调。

2)分析和修正评价标准。根据信息反馈,对原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和修正,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

3)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两层意义,即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以及受训者通过培训后所表现的行为。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通过组织受训者讨论,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通过各种考核方式和手段,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 绩。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如可对受训者前后的工作态度、熟练程度、工作成果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

§2.根据自身的能力实施业务分配

企业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深刻地说明了各个部门、管理者之间协调的重要性。虽然企业此前也有制定招聘流程,但是 主要是人事行政部独立制定的计划,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部门合作。只有建立科学的员工评估适应企业的高素质员工。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看走眼了”问题,人事 行政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的人员评估模 12 式。

合理配置的基本标准是量才为用。比较而言,人与人的优化组合较为困难,不仅应考虑工作结构和权责关系,还应该考虑员工在性情、才智、魄力、热情等方面的互补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多地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磨 合。应当指出的是,合理配置过程应当是在广泛征求和充分考虑员工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因为只有经过个人参与的决定,执行起来才更为顺利。

每个人的气质、素质结构都是不一样的,因而企业应该根据每个人具体的特点进行安置。员工配制做到“以人为本”既可以调用起工作的积极性,又保证工作任务 的顺利完成。给予员工相应的权利,以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公平竞争,建立内部流动机制,促进全体员工素质的提升。实行有计划的员 工轮岗,让员工能得到多种工作经验。很多企业的经验都表明,有计划的员工轮岗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员工满意度。

§3.设计合理的管理模式

对员工来说,工作中较多的采用的是团队合作与任务小组的形式,因此,组织需要给知识型员工足够的独立自主空间,在流程 设计上保证团队与小组不受行政管理体系的过度控制,同时为专业人员提供有效工作的资源,建立组织中知识共享、集体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提升员工的专业认同的 同时,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认同。处理知识型员工与组织关系的关键并不在于建立一种严厉的控制系统,把人套牢挤 13 出知识,而是希望形成一个人人愿意奉献和创 造知识的管理系统。其内在要求专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的协调,实现组织与知识型员工的共同发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开放而规范的正式沟通网络,加强对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引导和利用;同时,采用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所思所想,在生活 上给予他们关心,在工作上帮助他们减压,设计弹性工作制度等等,都是提高员工组织认同的有效办法。

第五章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管理对策

根据对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可知,要想留住人才,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西方早已提出并付诸实践。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约主体性和参与性,它反对把人仅仅看作生产约“工兵”,而是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约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员工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束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如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约是给予更高约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约、是基础性约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远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约员工流失率,主要原因 14 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视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有不顺意的事,就离开。

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也才会有好的利润,员工是第一位的。这种人本精神 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管理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受。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2 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

一方面,企业委为员工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增加自身吸引力。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可以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在合同期内,企业不能无故辞退员工,员工也不能擅自离开企业。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交纳违约赔偿全:其次可实行培训赔偿制度。企业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记录员工培训实况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确定员工离职时所造成的损失,并要求赔偿。也可以事先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却留不住人的损失,更可纠正民营企业因此不 15 敢花钱培训员工的误区。此外。还可能以建立职工入股制度,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鼓励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有利于员工稳定。这一举措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有“全手锗”之誉。

§3 内部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混乱。员工无所适从,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是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尽量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给员工安全感。

2、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摒弃经验管理,真正做到科学管理中有几个重要管理环节务必注意。

要有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要求来制 约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提升等具体计划,而在这些规划或计划信息要尽量使员工知晓,以便员工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让员工感到自己在本企业还有发展的 机会,有助于提高员工留任率:

要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它不仅使每个员工都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而互通过 科学设计、综合平衡。可避免苦乐不均和员工工作压力过于繁重。同时它也是其它诸如考核、奖惩等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即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位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 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果能了解员工的个人计划。并努力使之达成目标,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没有人会愿意离开一个能不断使自己获得成功的 组织:

§4 培养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宋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选择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东,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制度里。继 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5 注重情感留人

注重情感留人,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人是感情的动物,企业领导必须能细微的了解到员工的真正需求,并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才能促使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以 17 采用如下情感留人手段:

1)、员工生日会:公司将该月过生日的员工集中起来进行一次生日会,花的时间也不用太多,下班前15分钟就好了。这种做法既增加了公司员工之间的感情,促进员工之间沟通与交流;又可以让员工感觉到家的温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开展员工活动: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各种比赛,比如球类、田径、卡拉OK等。这样既能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能够使员工之间彼此了解各自的兴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特殊福利:每逢公司员工生小孩或结婚时,为其提供高级花车、精美礼品或现金贺礼等。在特别的日子,为员工送上这种特别的礼物,不只是获得了员工的感激,更是增强了员工家属对员工以后工作的支持度。

§6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宣传

为了加大高素质,高技能员工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地方政府应该切实为员工的引进,做好相关的政策配套办法,并且果断的贯彻执行,着力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另外,对于一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想,各级政府也应带头进行扭转。出台相关各项有利于民企今后发展的政策文件,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对民企的宣传力度,稳定人们的心态,缩短民企和政府等其他部门的收入差距,使民众对民企的未来布满信心,让舆论导向逐渐转向于有利于 18 民企的方向,进而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员工进入民企,留在民企。

人才流失最终都会归结为一个关键问题,即雇用和保留你最宝贵的人才,同人才流失和更换相比,哪一种成本更高的问题。实践表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宝贵人才的流失和更换的成本远比保留这些人才所花费的成本更高。因此,择好人、用好人,留住人永远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第六章 结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特别是人才的高流动率的困扰,许多民营企业家发出了“培养人才难,聘请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感慨。据有关统计,不少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大大高于正常15%的人才流动率。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缺少凝聚力、感召力,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不仅增加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本文就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管理策略。

在应对知识性员工流失这一新问题时,作为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实力是其最大的软肋,在物质报酬上无法和其他性 19 质大中型企业抗衡的前提下,认清自身优劣势,树立高度的保留意识,实事求是地选聘员工,针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利用有限的资源,采用迂回策略来达到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最大满足度。此外,政府也应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助民企一臂之力。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控制员工的流失,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注意“留人先留心”。当今心理学已广泛运用于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互颇有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只有真心尊重关心员工,体察其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进步,给他们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企业自然能留住人才,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宣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为了加大知识型员工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地方政府应该切实为知识型员工的引进,做好相关的政策配套办法,并且果断的贯彻执行,着力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另外,对于一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铁饭碗思想,各级政府也应带头进行扭转。出台相关各项有利于民企今后发展的政策文件,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对民企的宣传力度,稳定人们的心态,缩短民企和政府等其他部门的收入差距,使民众对民企的未来布满信心,让舆论导向逐渐转向于有利于民企的方向,进而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员工进入民企,留在民企。

参 考 文 献 [1]S.M.paskoff.Ending the workplace diversity wars.Training,1996(8):20

[2]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0-128 [3]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8-10

[4]约翰.E.特鲁普曼:薪酬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32-35

[5]F.Jossi.From welfare to work.Training,1997(4):25

[6]郭宇:“雷尼尔效应”与企业留人.中外管理,2002(7):45

[7]彼得.德鲁克(美).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弗朗西斯.赫瑞比(加).管理知识员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彭剑锋,张望军.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9)

[10]文魁,吴冬梅.异质人才的异常激励[J.管理世界,2003,(10)

[11]宋国华.有关台州市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J.中小企业科技.2007,(7)附 录

下载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民营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犹如雨后春笋,遍地皆是,发展迅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社会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为更......

    我国民营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中文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管理模式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体系不够完善、意识薄弱,教育培训不足等问题。民营企业若要改变现状,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

    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 档案 管理 现状 对策论文摘要: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开......

    我国远程教育现状与发展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普及。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经常上网人数已达3000万,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已进入到了可以通过宽带上网的......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多学者从外部环境的分析比较多,包括融资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

    浅析民营企业员工关系管理

    浅析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之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活跃市场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管理

    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管理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因其机制灵活、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因而在人员招聘、工资体系、员工辞退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和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上比......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摘要:证券市场的改革关系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公平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我国的证券市场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