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时间:2019-05-12 11: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篇: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体现在:

① 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

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③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归纳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线、共同的思想基础,成为了我们党、国家、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上的共同进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应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又要看到,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基础作用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系带来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全社会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和价值评价等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基本价值体 1

系,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遵循的则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等。它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但改革又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等;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社会存在的变化,反映到人们头脑中来,必然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与此相联系,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一方面,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思想观念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主流,它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促使其不断创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主流在发展;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有所滋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越发突出,先进的、积极的和落后的、消极的文化同时并存。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还非常尖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将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思想渗透的压力,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清晰的界定显得越来越迫切。因此,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它的提出表明,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思潮,有利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更清醒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为我们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精神保障和文化支撑。我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第一次提出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的体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对以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意识形态的摒弃,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进步的意识形态。

任何社会都有多种不同成分的意识形态,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便是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就无法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要;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保证,就无法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才能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精神纽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力条件。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使我国面对各种挑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达到共建共享,不仅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最重要的是使人们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可以整合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消除相互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化解社会利益和思想矛盾,减少社会摩擦和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实现价值取向的接近和心理沟通,增进社会共识和凝聚力,有利于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有利于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因此,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人们的思想共识,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巨大的保障作用。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时期形势,以应对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提出的重要理论主张。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显现,这一理论主张的提出再次表明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运 行中具有广泛的整合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标志着党和政府有能力有决心应对复杂局势的挑战。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相互融合的语境下,我们要深入领会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经济体制上说,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政治体制上说,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意识形态上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要求相适应,必然要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

但是,我国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思想理论领域的价值融合难度不断增大,种种“多元化趋势”致使主流价值观虽仍有其外在的话语权力空间,但却失去了昔日的内在感召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也有排斥、有融合也有斗争、有渗透也有抵制。表现在价值观的层面上,就是善恶、是非、真假、美丑、荣辱等观念的内在排斥性或对立性的边界不仅在民间社会,即使在执政权力体系内部也被模糊化和消解化。致使嘲笑真理、拒绝崇高、淡化理想、鄙视责任、享受堕落、自我麻痹等等言行得以瘟疫般地泛滥。在“多元、多变、多样”的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尖锐地演绎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代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部位作出清晰的界定显得越来越迫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影响到能否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问题,更关凸到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未来命运问题。

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灵魂,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公开彰显这一灵魂,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持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的需要。

在一百多年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史中,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价值体系,一直发挥并保持着指导作用:它引领和指导方向、团结和组织队伍、动员和鼓舞人民,正是在它的指导鼓舞之下,人民群众才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去。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始终是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照耀下进行的。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离不开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的指导。

我们坚持的科学观,始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以人为本”不仅意味着我们的一切事业都是为了人民,而且一切工作也都要依靠人民。那么对于人民来说什么又是最重要的呢?首先当然是思想,是人的价值观念。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会反映到人们的头脑里来,都会表现在价值观上,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它就会转化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应对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我们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正本清源、创建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它明确提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的提出,是对共同思想基础的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们党建设统一的核心价值体系理念,是在中国社会经历深刻的变革、社会阶层和利益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的结果。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由传统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黩武中,产生了结构复杂的不同利益群体。改革开放前,中国只有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后则逐渐增生出新的社会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等都属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13亿人品中,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超过1.4亿人;宗教信仰者1亿人左右。此外,还有11亿非党派和非宗教人口。协调各利益群体、社会阶层间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日趋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这种现实凸显出构建一个全民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制度,制度不能制约人的心灵。共同价值对社会的指引力量是巨大的。一个社会和全体成员应该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如果没有供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想像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意味着在思想领域的排他性,在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时,还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有个体的理想,个体的理想是个体人生追求、精神寄托和精神动力所在。人们总是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取向。同时,国家和社会也一定有自己的主导理想。一个社会的主导理想构成它所特有文化、文明的精神裨和显著标志,是这个国家和社会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正国为如此,理想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往往占有核心和基础的地位。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社会理想,将激励我国人民不断追求,并维系我们这个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提升和进步,塑造和谐道德风尚的需要。

思想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同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相适应,同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相适应,同对外

开放的环境相适应,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笥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坚定不移地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而是要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履行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我们还要针对人们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用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报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因推动遵循而迷失方面。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面,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和要求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以程序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特别是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多元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兼容共生、和谐相处为特征的思想文化体系。

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强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论,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运动、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价值目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状促使人们从价值视野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骤然“变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随之陷入低谷。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些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开始发生动摇,有些思想主张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道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倡导和践行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引导人们树立爱国情怀,知荣明耻,锐意创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领导下的各项建设事业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快又好地发展。

社会和谐,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而且,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这不仅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主导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

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但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引导人们超越民族、城乡、地域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整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世界上不同的的国家执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最科学、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胡锦涛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面对当前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的复杂形势,我们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灵魂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才能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指导权、主动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意识和个人理想日趋多元化,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却将全国56个民族十几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牢牢凝聚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被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赞同。正如李长春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统领作用。如果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

时代精神作为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风貌、民族气质、行为规范、价值追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由改革创新精神所统领的整个时代精神。从实践来看,改革创新既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又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特质,它体现出历史性、实践性、民族性、科学性、包容性等鲜明特征,经历了初步形成、继续深化和全面拓展三个发展阶段。要在新时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需要积极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和科学解答时代课题并举、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创新、总结归纳和宣传普及并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之一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其核心要素。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具有重要价值。要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去大力弘扬与培育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反映和体现,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新一代合格人才,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新概括和新总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要求。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应当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实际进程中。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立足国情,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产物,是对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准确、系统表达。它为我们旗帜鲜明的指出了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为我们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和升华。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激烈的东西方文化竞争,将长期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意识形态、思想侵扰的压力,我们在此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国情和当前国际局势,符合现阶段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变化的新特点,对更好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切实把这一价值体系的灵魂、精髓、主题、基础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建立起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哲学层面上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整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坚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坚持价值“一元”与“多样”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马恩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唯物史观来阐释未来社会价值理想;二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发展目标原则,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三是,要使人类获得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要通过实践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改变人的生存现状,而这一现实途径就是旨在消除现实中社会和人“片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运动。价值观总是和特定的主体相联系,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不同主体的价值观是和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宗旨,以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全面复兴为目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其价值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的发展和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聂月岩 黄存金试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绥化学院学报2008-12-15

段永清 肖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0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民日报 2006-10-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道德与文明2007-01

第四篇:核心价值体系

“学习十七大、赞颂新成就、推动新发展”主题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案 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之魂

(点击)[授课目的] 通过教育,使广大官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不断巩固官兵思想基础,努力构建军人核心价值观,增强官兵立足岗位、扎根消防、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点击)[授课重点] 着重引导官兵树立以“不辱使命、对党忠诚、严守纪律、勇于牺牲、锐意进取”为价值取向的政治思想和精神理念,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点击)[授课内容]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2、充分认识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3、从实际出发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之魂 [授课时间]

45分钟 导语:

今天讲课的题目是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之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根据这个任务要求,我们要结合部队实际,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

“学习十七大、赞颂新成就、推动新发展”主题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案 能提得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家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不稳;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倾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那什么是国家的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更应该有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点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七大报告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更加深刻阐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点击)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点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近代史上中国积贫积弱,备

“学习十七大、赞颂新成就、推动新发展”主题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案 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点击)其灵魂提示我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指导,就无法铸就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点击)主题告诉我们:伟大的共同理想基于伟大的共同事业,离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点击)精髓启迪我们: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点击)基础要求我们: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点击)

二、充分认识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并反复强调,军队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打牢官兵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既是军队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举措,也是赋予我军思想政治

“学习十七大、赞颂新成就、推动新发展”主题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案 想,自觉在坚定理想信念基础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作贡献;只有大力培育官兵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意识,激励昂扬向上的精神,才能使军队充分展现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不断增强官兵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才能有效保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部队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的水平,增强官兵政治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点击)

(二)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凝聚着党和人民对军队的重托和期望,是我们总结人民解放军80年建军治军经验的基本结论。”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为主线,坚持历史经验与现实要求相统一,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把党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转化为广大官兵内在的价值信念、价值品质和行为操守,才能确保消防部队的优良传统始终伴随部队建设和发展的步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永葆活力,发扬广大。

(点击)

(三)构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忠实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胡锦涛同志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精辟深刻的阐述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三个提供、一个发挥”,为加强军队革命

“学习十七大、赞颂新成就、推动新发展”主题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案 所在,更是消防官兵的核心价值所在。“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对消防部队职能使命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凸显了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的政治属性,鲜明地体现了军事服从政治的根本要求。只有增强使命感,广大官兵内在的精神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激发出来。作为我们党缔造的武装力量之一,长期的历史经验证明,消防部队只有自觉地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无往而不胜;消防部队只有把维护和捍卫党的领导作为自己的使命,才能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点击)广大官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各种矛盾必然会增加,分裂和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斗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社会稳定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广大官兵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消防部队建设,千方百计提高“四个能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发展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渐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拥有财富的逐渐增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变化日益频繁,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消防部队的使命和任务无疑更加繁重而艰巨。消防部队必须要创造性地开展执法工作,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真正做到爱民、便民、利民、安民。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点击)

(二)增强忠诚意识。忠诚作为军人的一种最高价值观,是由军队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国家都强调军队的忠诚,甚

“学习十七大、赞颂新成就、推动新发展”主题教育----核心价值体系教案 这些都要求消防部队必须始终加强纪律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令、警令畅通,确保部队集中统一、确保部队做到令行禁止,为推动部队全面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点击)广大官兵要把法律知识、条令条例、规章制度灌输到的头脑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明确是非界限,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根本上提高抵制各种消极因素影响的能力,始终严守合格军人应有的行为规范。

(点击)

(四)增强牺牲意识。相对于各个社会阶层和集团,军人的牺牲是无条件的和最为彻底的。比如,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在面对死亡时,是否奋不顾身,更多的是道义上的倡导,而非法规和纪律的强制,军人却不同,只要是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既使面对的是死亡,依然要勇往直前。军人的牺牲范围广泛,要求明确,不能回避,只能承担。(点击)消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哪里有火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消防官兵在一个个火场上,在一次次处置事故险情中,用汗水和鲜血把“牺牲”二字书写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蹈火卫士的风采。(点击)在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94户412名居民全部被消防官兵安全疏散,而20名消防官兵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场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全体参战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忠实地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消防官兵的壮丽凯歌。

(点击)

(五)增强进取意识。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是消防官兵对事业和职责的根本态度,也是实现既定目标必备的工作态

第五篇:学经典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国学经典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本土文化是中国人的基本信仰和信念。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世界的东方。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已拥有26个,孔子的思想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思想中。国学,不仅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筒上难懂的文学,她更像是孟子说的混混源泉,一朝掬饮,终生受用。我们汲取的就是这永不枯竭的甘泉。带着思考,我们阅读着国学经典,带着探究我们审视着当代人文教育的某些缺失,我们想在圣人经典的国学中获取教育的智慧,想从传统文化中找回人文教育断层的有效方法,从而去维护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纯洁与尊严。

国学的兴起使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教育在当今中国公众中的流失和淡化。国学的兴起是在抢救国学在公众中的精神主宰地位。人类二十一世纪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因为那是智慧的源泉,从“四子”那里挖掘精神财富,因为那是精神财富的家园。在那里去知晓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道理,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华夏民族的复兴,首先需要我们民族有一种凝聚力,向心力,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华夏民族从远古走到现在,代代相传,而不断的文化便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这个传统就像一条无形的链条,连着你我他的心灵,使我们汇聚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之中。作为民族的成员,不能没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华夏文化必须是遵着华夏的过去、现代和未来。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塑造着我们的民族魂,效法天地之道。敬奉天地祖先,中华民族的历史凝聚着优秀的传统,灿烂的文化、民族的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诸多方面,其中,国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第一,国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着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都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国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思想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密切关联又不相同。传统文化是区别于外来文化、当代文化,指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是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代一代的积淀,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国学,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其中的各个方面都贯穿着国学这门中国文化传统。

下载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合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读本》读后感 我国前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社会主义......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0级安徽大学政治学系马基原理专业学生 王翠学号:U201002002 内容摘要:老师让我们写这个话题,感觉这个话题很大,看了一些资料,觉得专门写社会主义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

    3.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次党校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正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三大理论来源一样,我们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同思想基础;共同进步;客观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七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中共十七大四中全会对树立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 、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