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经验做法
春江水暖鸭先知。遭受危机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企业,保增长必须优先保证的也是企业。**市坚持把保增长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咬定发展不动摇,谋定后动不折腾,凝心聚力,稳商援企,全力助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元至4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0.9%;规模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61.3%;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31%;财政总收入2.41 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29.8%;元至三月外贸出口总额968.2万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230万美元,增长8%。
一、政策带动,营造企业发展“暖春”环境。一是挖掘优惠政策潜能。认真研究和梳理国家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更灵活、更宽松、更开放的原则,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和投资者最大限度的扶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真正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政策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放大优强企业优势。全市筛选确定32家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从发展环境、资金扶持、要素保障、项目申报、服务审批等方面为重点企业和外来客商提供特殊政策和“直通车”服务,鼓励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目前,**已有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8家,年税收过2000万元的企业4家、过100万元的企业32家。截至3月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净增40家。三是催生企业扩规升级。制定出台支持重点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的政策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改扩规企业,建立专班协调机制、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和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积极协调项目前期咨询、市场准入、规划选址、征地环评等工作,全程跟综,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目前,全市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计划投资8.8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
二、银企互动,破解企业发展融资瓶颈。一是引导金融信贷投入走向。研究出台《**市金融机构支持市域经济发展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和《**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督促和指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域经济的投入力度,缓解企业贷款融资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管理较规范、还贷守信用的科技型、外向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资金定价等信贷管理制度,及时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加大对食品酿造、纺织、化工、建材、电子材料等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的支持力度,满足项目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信贷需求。目前已协调市内金融机构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贷款4.04亿元。二是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工作,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获取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开展征信知识问卷调查,深入到相关单位、企业采集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息通报平台,提高对中小企业授信的效率,加大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和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采集企业信息有效信息398户,其中新采集167户,更新企业信息231户,全部录入人民银行总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完成数量和质量名列宜昌第一,其中的电信缴费信息、法院诉讼信息和环保信息等非银行信息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尚属首次。三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在全市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经理,主动到有信贷需求、2008年纳税1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或者去年投产,或当年准备投产的招商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开展信贷洽谈,零距离交流供求状况。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部门负责人深入9个镇(街办),实地参观考察62家有信贷需求的企业,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资信状况、贷款需求额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剖,并为企业量身设计贷款方案。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制定企业信贷投放计划20.59亿元,惠及122家企业。
三、政企联动,引领企业发展危中转机。一是深入调研,共商应对危机之良策。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先后深入**酒业、三宁化工、中石化湖北分公司、中冶重工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和产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寻求商机,在应对危机中加强技术改造,在精细化管理中增加效益,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4月末,全市1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大行业外,其余9大行业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及机械制造业3大行业增幅超过60%,分别为87.8%、76.4%和62.7%。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是优化服务,营造抱团取暖好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等理念,积极构建政企互动平台,经常性、多层次开展党政企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动,满腔热情支持企业发展,满怀深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饱含深情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按照“流程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大力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构建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市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三是建强队伍,培育企业人才后备军。全面树立“企业家的成长决定我们的增长”的理念,筹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主动对接国内外企业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主动寻求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家学习培训、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一流企业家。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引导激励一批年轻企业管理人员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阎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快的经验和做法
阎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快的经验和做法
阎良区农林局
2006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251元,较上年增加了445元,同比增长11.7%;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28元,较上年增加677元,同比增长15.9%;2008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18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52元,增长31.9%。由此可以看出,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均在12%左右。
我区着重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农产品销售、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等方面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加快农民收入增加。总结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近年来,我们阎良区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5.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万余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改良了土壤,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新增各类农机具8000余台,机耕面积23万亩。发展日光温室、拱棚等设施12万亩,全区设施栽培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早春瓜菜设施栽培覆盖率更是达到了95%以上,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加农业作务效益
科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区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不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西农大、杨凌职院、省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基地,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民大讲堂”、选送土专家和种植能手到西农大学习深造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科技作务水平。二是建立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在完善农业信息网、农信100、电子农务等已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新建成农村信息服务站58个,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产、供、销信息服务。制定并推广了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依托科技示范园、示范村,引进试验新品种100余个,推广30余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0多项,使良种良法普及率达到90%以上,有效推进了全区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阎良相枣”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区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个,无公害农产品14个,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甜瓜、芹菜等农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科技在我区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迅速提升,由2003年前的30%提升到现在的50%以上。
三、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业经营效益
一是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个,经销大户和经纪人600余人。通过合作社把单门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帮助农民化解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区每年85%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社销售出去。二是聘请杨凌专家合理分析市场前景,引导农民群众发展适销对路的瓜菜果畜产品,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确保农产品销售顺畅。三是每年早春瓜菜上市前夕,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宣传推介,使阎良优质无公害早春瓜菜享誉全国,走遍神州大地,不仅使瓜菜不愁销,而且卖了好价钱。四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作用,帮助农民通过互联网联系客商,销售瓜菜,实现了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卖瓜菜。
四、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收入
近年来,我区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为代表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围绕主要农业生产开展的农资经营、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农村商贸业和服务业发展活跃,有效的繁荣了农村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一是扶持壮大了亚宏面粉、秦龙食品、佰跃乳业、百通蜂蜜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通过“企业+农户”形式,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了1.6万余户实现增收。二是围绕瓜菜果产业发展起来的种子、化肥、地膜、竹竿等农资经营户明显增多,既方便了群众使用农资,又搞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每年早春瓜菜上市期间,以餐饮、住宿、短期劳动用工等为主的服务业十分兴旺火爆,给群众带来了新的增收领域。四是以北塬农家乐、鲜食瓜果采摘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五是加大劳务输出促增收。近年来,我区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内容,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了各项劳务输出。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民工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工资待遇有了保障和提高,促使了我区农村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2007年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22.97%、23.6%。
第三篇:*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做法
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
*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县(市)。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市经济发展遇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2003年,*市委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两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
济转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为什么提出“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发展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力实施综合开发,形成了以耐材、造纸、煤炭、建材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综合实力上升到全省第二位,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4.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6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3元。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收益的粗放型工业经济格局阻碍了*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三有三无”问题,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有资源,无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对矿产资源的“有水快流”式开发,*市两种经济贡献较大的矿产资源(煤炭、铝粘土)已进入衰退期。煤炭资源浅部煤层(200米以上)已经采掘70%,易开采的煤炭基本枯竭,现有的213家矿井多数在3~5年内闭坑。深层煤(200~800米)虽然储量可观(地质储量4.07亿吨,可开采储量2.68亿吨),但开采难度大,可供建井的勘探井田寥寥无几。当前已勘探的曲梁、关口、李岗、崔岗井田,开采深度均在450米以上,最深达800米,受瓦期突出、煤尘爆炸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和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技术的制约,后续煤炭开采业能否成为经济支撑还不能确定。铝粘土矿资源没有大的矿体,多以“窝状”分布,多年来的无序开采,浅部资源已经枯竭,剩下的铝粘土资源根据资源整合的要求,无法开采。其它矿产资源虽然储量大,但产品附加值低,或勘探程度不够,难以或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经济支柱。由于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市在未来3~5年将出现经济“断层”危机。2004年全市煤炭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9%,而财政收入的4.38亿元中有1.12亿元却来自煤炭产业,占据了总财政收入的26%。在浅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又对煤炭产业依赖过大的情况下,*市如不加快经济转型,没有新兴产业的及时跟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倘若在资源型产业开始衰退时,新兴产业已经趋向成熟,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可避免产业转换带来的区域经济衰退。
(二)有群体,无规模
突出表现:企业数量多,但缺少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投资项目多,但缺少投资大、能够迅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目前,*市的工业企业数量虽然超过了1500家,但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317家,规模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销售额都和周边县(市)有较大差距。从重点项目投资看,大个子企业数、投资额和周边县(市)有更大差距。不仅如此,*市的四大支柱产业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产业发展、环保治理、安全生产等政策的影响。在政策影响下,煤炭和造纸产业的企业数量大幅萎缩,耐材和建材产业企业数量也将走向萎缩。煤炭行业受限产压井、安全生产整顿的影响,企业数量减少了五分之二。随着明年资源整合政策执行到位,剩余的213家煤炭企业数量将减少到84家。造纸企业受治理污染的影响,近几年企业数量减少了一半,目前仅剩195户。耐材和建材行业近几年虽有较大发展,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直径小于2.2米的立窑均属淘汰性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必须限期取缔,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现有的843家耐材企业、179家建材、石料加工企业,将有一批企业会因产业政策调整而关闭,这样势必对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强烈冲击。
(三)有积累,无扩张
近几年,*市居民储蓄余额一路攀升,2003年为69亿元,2004年为84.7亿元,到今年五月份达到95.7亿元,年底可突破100亿元,增长速度惊人。作为一个内陆县(市),有这么高的储蓄余额虽然说明了经济发达和群众富裕程度,但并不能引以自豪。过高的储蓄余额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环境不理想;二是对民间资本的投资引导工作做得不够;三是经济增长粗放,没有合适的、让群众放心的项目吸引民间投资。因此,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一批具有长期发展后劲的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梯队,培育几个对国民经济带动系数大、辐射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主导产业,来吸引民间投资,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速,*市委、市政府走出去开阔眼界,坐下来认真思考,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03年提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是全面建
第四篇:关于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报告
关于稳定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狠抓运行调度、企业帮扶、政策落实、重点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力促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一、基本情况
我县1-2月份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5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随着3月份部分企业恢复生产及订单量增加,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进入4月份特别是5月份以来,企业受环保整改、资金短缺、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至12.5%,且呈现下行态势。预计6月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5月份全县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增幅同比、环比呈现下降态势,全县工业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面临的因难和问题依然较多,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压力较大。
一是稳增长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1-5月份受部分产品需求不足、价格下滑、水泥错峰生产、天然气限气等因素影响,部分骨干企业增长势头减弱,规上51家企业仍有17户产值同比下降,累计减产5.36亿元。同时上年年报新增规上企业同期基数逐月累计的体现,成为影响工业增速的重要原因。二是运行质量不高,缺乏新增经济增长点拉动。油气化工企业由于受环境整治、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运行质量下降,已建成煤矿未取得相关批复,无法投产;中民投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指标不足,无法并网;目前无新增企业入规,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三是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贷款门槛依然较高,加之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一方面土地、环保、安全政策趋紧,企业前期手续办理缓慢,影响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另一方面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稳增长压力大。
三、下一步措施
(一)解决环保整改企业停产限产问题。由县环保局及工信和商务局负责,加快解决环保整改缓慢、验收责任不清、验收程序复杂等问题,力促企业尽快完成环保整改,实现复产扩产;对整改缓慢的安排专人驻企指导服务,督促加快进度,促进企业尽快达标复产;对环保达标但未生产的企业解决验收责任、衡量标准、审批等问题,不能因为沟通协作不到位影响企业生产。
(二)解决资金短缺停产减产问题。由县财政局和金融局负责,尽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严禁在企业还贷之后随意断贷、缩贷、抽贷,切实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有市场、有订单、有盈利空间的企业要“雪中送炭”,增加授信,扩大放贷额度。要切实加强政、银、企融资对接,用足用活各类风险补偿资金,扩大工业信贷额度,努力解决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因资金问题全部或部分停产问题。
(三)解决企业季节性停产问题。由县工信和商务局和统计局负责,帮助企业尽早掌握劳务、市场、价格、原料等方面信息,在停产期间做好资金筹措、设备检修等准备工作。督促企业在停产期间健全完善安全制度,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做到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和应急救援“五到位”,确保企业环保达标、安全到位,待生产季来临即可开足马力生产。
(四)解决统计数据报送问题。由统计局负责,开展企业统计人员培训,组织开展统计执法检查,针对部分企业不会报、不敢报、不愿报统计数据的问题,指导企业准确理解《统计法》相关要求,让企业明白少报、漏报、瞒报、拒报、多报统计数据都是违法行为。对漏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尽快补报,对新开工项目帮助项目单位完善入库资料。对瞒报、漏报、拒报、且不整改的企业依据有关规定予以曝光。
(五)解决惠企政策落实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工信和商务局负责,紧盯国家和自治区降低企业成本和创新驱动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自治区电力调解、对标提升、两化融合等项目切块资金,以及贴息、担保、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扶持资金,帮助减产企业降本增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需求,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六)解决企业入统纳规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工信和商务局负责,深入企业摸底排查年内销售收入接近2000万元的已退库和规下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指导帮助成长性好、符合条件的企业完善手续,促其及时纳入规上统计,实现应统尽统,避免年末“一拥而上”纳规入库。帮助多司得滩羊和盐池晶澳光伏8月份入规,京城甘能、金家渠煤矿、宁鄂石膏和巨拓石膏年内纳入规上统计,确保有效拉动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七)解决工业项目建设滞后问题。各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工业项目建设调度会,及时会商解决项目建设中手续办理、征地拆迁、资金短缺等问题,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电力、环保等部门要重点介入新能源项目电力并网和化工项目核准建设问题,开辟绿色通道,打通项目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一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要求的好项目落地开工,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重点工业项目计划中,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补充一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附件:盐池县减产工业企业存在问题汇总表
盐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5日
第五篇:经验和做法(整理)
做法和经验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公开型、服务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
如济源市的政府网站建设。目前济源市各乡镇市直单位都开通了网站,网站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政务公开主要是领导信息、政务动态、部门概况和规划计划等政务。信息上网和信息更新及时。在线办事做到了全面、公开。住房公积金网、济源质监网、经济信息网、济源无线电、济源工商网等政府部门网站对面向社会公众,做到了全面、公开。全市各部门网站在页面布局、栏目规划、信息检索、规范域名和ICP备案等方面整体做得好。济源市政府网站建设,顺应了我国政府改革发展趋势,充分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新安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分层次的系统模型,由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视频点播中心组成网络的骨干层,三个中心之间由千兆路由器进行环型互联,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有线电视点中心可对安全级别较高的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进行系统备份和支持。把当前的广电光纤和远程教育光纤相互连接起来被三个中心共用,并共租网通的互联网出口,实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今后将要建设的所有应用系统均可利用当前统一的网络资源。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的广电和教育系统的光纤和电子政务信息中心相连,全县所有学校和远程教育中心相连,全县所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可与广电有线电视系统相联。电子政务用户在接入方式上,各乡镇和党政机关均利用广电或教育光纤就近实现光纤接入;人数和业务量比较小、离教育广电光纤比较远、经济财力不足的单位可用宽带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急用先上”和“投资收益率高先上”的方法,逐步扩大应用,着力建好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党委政府自动化办公系统、以搞好农民培训为主建设视频点播系统、完善远程教育系统、邮件系统等。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了政府工作模式的转变,塑造出开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节约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节约建设经费和后期运营成本较低的特点,促进了电子政务、教育和广电业务的拓展,实现了合作共赢,三网合一的网络架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的要求,并能够满足电子政务长远发展的需求,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
2、转变观念创新意识大力发展广电宣传事业。
3、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准确定位(栾川旅游)
4、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西峡县)
5、重视文物保护提升文化底蕴
经验:
(一)统一思想。由于电子政务技术含量较高、有些领导还不太了解,这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问题。今年我县是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县,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让全县上下做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二)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县委、县政府已把它作为建设服务型和公开型政府的重要举措,纳入了今年的主要工作,目前正在全面调研,科学规划。并准备成立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县政府办公室信息中心,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希望各单位抽调本单位熟悉电子政务业务的人员,积极和县政府信息中心联系,促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接入、布线和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三)落实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建设网络、开发应用系统、培养人才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今年我县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安排600万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各项网络应用的开展。各单位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或宽带接入、布线、终端设备配置、单位业务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保证和县电子政务平台同步建设,确保电子政务工程能按期投入使用。
(四)做好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建设。我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建设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由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避免分散建设、重复投资,以利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考察后设想
工业支撑,突出特色
科学规划,全面发展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工业强支撑
建设城镇重科学
繁荣文化显特色
社会事业高标准
发展旅游深挖掘
发展工业强化支撑 建设城镇科学规划 繁荣文化提升品位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旅游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