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若干意见
泗发〔2006〕17号 工业规模企业是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的主力军,是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中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为充分发挥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培植一批主业突出、辐射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大力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现就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为导向,规模化为目标,集约化为重点,信息化为手段,加大投入,强化扶持,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做大传统企业,做强优势企业,提升新兴企业,促进工业规模企业的快速增长,为把我县打造成为徐盐经济带新兴中等工贸城市而努力。
(二)总体目标:全力实施规模带动和大企业战略,确保到2006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220户,销售收入超1亿元以上企业5户以上。到2010年,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0户;全县形成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50户,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5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国家级名牌和驰名商标各2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各20个以上。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三)优先要素供给。在融资渠道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协作交流活动,营造气氛,提供平台,促进银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提高“银企双向选择”的命中率和贷款到位率。不断扩大担保公司担保资本金规模,2006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在1亿元以上,以后每年递增30%以上,切实解决规模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担保机构。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要主动介入,加强对接,帮助企业提高授权、授信额度;制定奖惩考核办法,加大对金融部门的考核,扩大贷款总量,确保能够基本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确保存贷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量的60%以上。规范企业贷款过程中的抵押物评估收费标准,不得要求企业或担保机构重复评估,公开工商、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收费标准。在电力供应上,按照有序供电的要求,积极协调规模企业生产、建设用电。在建设用地上,对发展前景广阔、支撑带动力强的项目,优先安排报批用地计划,县国土局要定期调整企业供地计划,优先保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用地需求,新批土地价格享受泗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件规定的优惠。在交通运输上,加强综合协调,建立运输快速通道,确保重点物资和煤炭等主要原辅材料的运输畅通。
(四)鼓励加大工业投入。对列入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争取国家和省财政的贴息政策。对促进技术进
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企业可在申报纳税时自主选择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同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对国产设备投资的,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
(五)推进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对建立企业产品开发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通过市、省级或国家级认定或新获得省级或国家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除为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补助资金外,由同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0.5万元、2万元、10万元。对当年实施的市、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经市级以上鉴定确认,可凭新产品鉴定证书、宿迁市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确认书,办理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手续,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0.5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
鼓励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系列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8000系列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对新获得上述每一项体系认证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万元。
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万元。此条款中的所有奖励资金全部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
(六)激励全民创业。在县经济开发区以外的企业(没有享受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自列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之日起,较上一年度当年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50%奖励。同时,所以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入库税收(按同口径计算)年增幅幅度超过10%的部分,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前5年全部奖励,后5年减半奖励的优惠政策。
(七)促进做大做强。设立规模企业发展奖励基金。对首次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工业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1万元、10万元、20万元。对年度纳税(消费税除外,下同)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税比上年增长的部分,由同级财政按8‰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对首次入库税收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15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且增幅超过平均增幅的,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15万元。
(八)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双创”活动,逐步引导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的转变,形成名牌产品的规模经济、放大效应和集聚效益。鼓励企业注册注册自主商标,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5万元和0.5万元的奖励;对新创建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5万元和0.5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国家级免检产品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条款中的所有奖励资金全部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
企业当年经营业绩的认定,必须经中介机构审计,并由县经贸、财政、统计、国税、地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审核确认。如与其它有关文件奖项设置相同的不重复计奖,对企业销售与纳税以最高奖励金额为准,不重复奖励。对涉及企业经营层和法人代表的所有奖励以最高奖励金额为准,不重复奖励。
三、组织保障和环境优化
(九)强化行政推动。成立泗阳县工业规模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县经贸、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国税、地税、统计、物价、外经贸、科技、人行、规划、国土、环保、工商、质监、交通、公安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经贸委,负责培育规模企业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专题讲座,或高层次培训、组织国内外学习考察等,为企业经营者学习交流、拓宽思路等创造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法人,在符合有关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其参加各级劳模、先进评选活动,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对通过MBA等学习并取得学位的企业法人,在我县企业工作期间由县政府每月发放200元津贴。
(十一)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对企业新引进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且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由县人事局办理人事代理手续,对企业新引进本科以上且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在企业工作期间本科学历的由县财政每月给予100元津贴,研究生学历的由县财政每月给予200元津贴,博士生学历或高级工程师的,由县财政每月给予400元津贴,并在住房上给予购买安置房待遇,子女入学免收择校费。
(十二)创优发展环境。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用足、用活、用透。对截留政策、消极办事的部门和单位给予公开曝光,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查处。坚决整治“四乱”行为,未经批准不得搞面向规模企业的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检查除外)。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进一步清理现行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新设立收费项目。为规模企业发放投资乐园卡和颁布重点服务单位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十三)本意见由县经贸局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资中县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实施方案
资中县加快培育规模工业企业的实施方案
规模工业企业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主力军,是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中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为充分发挥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培植一批主业突出、辐射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大力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为导向,规模化为目标,集约化为重点,信息化为手段,加大投入,强化扶持,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做大传统企业,做强优势企业,提升新兴企业,促进工业规模企业的快速增长,为把我县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中等工贸城市而努力。
(二)总体目标:全力实施规模带动和大企业战略,确保到2012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220户,销售收入超1亿元以上企业5户以上。到2015年,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0户;全县形成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50户,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5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国家级名牌和驰名商标各2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各20个以上。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三)优先要素供给。在融资渠道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协作交流活动,营造气氛,提供平台,促进银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提高“银企双向选择”的命中率和贷款到位率。不断扩大担保公司担保资本金规模,2012年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在1亿元以上,以后每年递增30%以上,切实解决规模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立担保机构。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要主动介入,加强对接,帮助企业提高授权、授信额度;制定奖惩考核办法,加大对金融部门的考核,扩大贷款总量,确保能够基本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确保存贷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新增工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量的60%以上。规范企业贷款过程中的抵押物评估收费标准,不得要求企业或担保机构重复评估,公开工商、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收费标准。在电力供应上,按照有序供电的要求,积极协调规模企业生产、建设用电。在建设用地上,对发展前景广阔、支撑带动力强的项目,优先安排报批用地计划,县国土局要定期调整企业供地计划,优先保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用地需求,新批土地价格享受资中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件规定的优惠。在交通运输上,加强综合协调,建立运输快速通道,确保重点物资和煤炭等主要原辅材料的运输畅通。
(四)鼓励加大工业投入。对列入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争取国家和省财政的贴息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企业可在申报纳税时自主选择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同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对国产设备投资的,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
(五)推进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对建立 企业产品开发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通过市、省级或国家级认定或新获得省级或国家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除为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补助资金外,由同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0.5万元、2万元、10万元。对当年实施的市、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经市级以上鉴定确认,可凭新产品鉴定证书、宿迁市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确认书,办理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手续,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0.5万元和1万元的奖励。
鼓励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系列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8000系列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对新获得上述每一项体系认证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万元。
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万元。此条款中的所有奖励资金全部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
(六)激励全民创业。在县经济开发区以外的企业(没有享受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自列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之日起,较上一当年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50%奖励。同时,所以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入库税收(按同口径计算)年增幅幅度超过10%的部分,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前5年全部奖励,后5年减半奖励的优惠政策。
(七)促进做大做强。设立规模企业发展奖励基金。对首次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工业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1万元、10万元、20万元。对纳税(消费税除外,下同)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税比上年增长的部分,由同级财政按8‰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对首次入库税收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15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且增幅超过平均增幅的,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15万元。
(八)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双创”活动,逐步引导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的转变,形成名牌产品的规模经济、放大效应和集聚效益。鼓励企业注册注册自主商标,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5万元和0.5万元的奖励;对新创建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5万元和0.5万元的奖励。对新获国家级免检产品的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条款中的所有奖励资金全部奖励给企业经营层,奖励金额的60%奖励给法人代表。
企业当年经营业绩的认定,必须经中介机构审计,并由县经贸、财政、统计、国税、地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审核确认。如与其它有关文件奖项设置相同的不重复计奖,对企业销售与纳税以最高奖励金额为准,不重复奖励。对涉及企业经营层和法人代表的所有奖励以最高奖励金额为准,不重复奖励。
三、组织保障和环境优化
(九)强化行政推动。成立资中县工业规模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县经贸、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国税、地税、统计、物价、外经贸、科技、人行、规划、国土、环保、工商、质监、交通、公安等部 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经信局,负责培育规模企业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专题讲座,或高层次培训、组织国内外学习考察等,为企业经营者学习交流、拓宽思路等创造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法人,在符合有关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其参加各级劳模、先进评选活动,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对通过MBA等学习并取得学位的企业法人,在我县企业工作期间由县政府每月发放200元津贴。
(十一)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对企业新引进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且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由县人事局办理人事代理手续,对企业新引进本科以上且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在企业工作期间本科学历的由县财政每月给予100元津贴,研究生学历的由县财政每月给予200元津贴,博士生学历或高级工程师的,由县财政每月给予400元津贴,并在住房上给予购买安置房待遇,子女入学免收择校费。
(十二)创优发展环境。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用足、用活、用透。对截留政策、消极办事的部门和单位给予公开曝光,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查处。坚决整治“四乱”行为,未经批准不得搞面向规模企业的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检查除外)。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 减的原则,进一步清理现行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新设立收费项目。为规模企业发放投资乐园卡和颁布重点服务单位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三篇: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终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基地。
二、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我市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以天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研究开发ppS产品;以石晶光电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以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化;以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和发展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做大做强中原特钢的限动芯棒、铸管模、煤炭高压有限公司、远东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智能化电器以及精密成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鑫源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兄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电子陶瓷用高级氧化铝粉体材料和超级细微粉。
2、壮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在发展壮大我市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品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真正将济源的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是: 以豫光集团为龙头,发展铅锌合金、电池和矿灯及其它产品深加工,形成铅产业链(冶炼-合金-电池、矿灯、电动车等),锌产业链(冶炼-合金、电镀等)和酸产业链(冶炼-制酸-化肥及其它合成产品)。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工业,以豫港焦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捣固焦、炭黑、甲醇、粗苯等煤化工产品; 以恒通化工和豫源化电为依托,积极发展合成树脂和新型聚脂材料及树脂粉深加工(塑钢门窗、塑料管材、塑料合成革、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和日用塑料制品等)。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将铅锌、钢铁、化工和电力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改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过程的转变。将煤气转化为化工产品,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将硫酸转化为化肥,将粉煤灰转化为建材,使传统产业结构向低消耗、轻污染、高素质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以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等资源消耗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 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 在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创建一批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市工业现状,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确定如下(附后)。
三、实施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一是政府加大对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结构调整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额度,以此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发起组织各类投融资机构,努力扩大利用民间资金投向结构调整。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地、国外资金参与我市的结构调整。
2、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既要抓住机遇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明显改变我市结构现状、提高我市产品、产业层次的项目,也要淘汰压缩一批没有市场、产品加工层次低、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落后生产力。下决心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和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把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再度发生。
3、认真开展好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年为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年。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市场调研与分析,一切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如何依托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结构调整,要转变作风,加强协调与服务,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有关配套政策,使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4、搞好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工程,以促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为了便于投资者在我市进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市政府拟在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结构布局的同时,规划一块规模适度的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由政府投资对示范区进行水通、电通、路通,同时要加大示范区的保护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人在我市投资,不断加快我市结构调整步伐。
5、工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 对符合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或技改项目除享受我市原有的政策外,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产品出口企业,按规定减免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产品出口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可按现行税率五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3)、投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的40%奖励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额的45%奖励企业。(4)、对在我市投资的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奖励,视项目的投资额度、技术含量、贡献大小分别给与10-100万元的奖励,最高奖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其它
1、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负担;
3、本意见由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
1、纳米二氧化硅系列产品;
2、生物杀虫剂;
3、高品质石英晶体材料;
4、高技术陶瓷技术开发;
5、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
6、优质塑钢门窗及年产万吨以上塑料管材生产线;
7、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多层薄膜生产;
8、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防渗土工膜、降解塑料、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的开发及制造;
9、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及新型建筑密封材料、新型环保型磨擦与密封材料;
10、冬凌草系列产品开发;
11、煤焦油深加工;
12、异形钢系列产品开发;
13、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技术开发;
14、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生产;
15、水利发电; 16、60万千瓦以上发电站建设;
17、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用于干法水泥生产。
18、三废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19、工业零排放示范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 20、其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新技术。
第四篇: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为更快更好地把我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际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一个导向,以资源为导向;两个注重,注重发挥电力的优势,注重效益;三大产业,稀土工业,矿产品加工业,果品精深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县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主导产业。
二、发展目标
一是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工业各项指标。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0亿元,年缴纳税收总额1.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5%以上。其中,稀土产业达到年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4.1亿元、年纳税8000万元;矿产品加工业达到年产值5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果品加工业实现1/2的果品加工分级销售,年加工量6亿斤,产值12亿元,增加值2亿元,年纳税3500万元。二是培植一批税收过十万元、超百万元、达千万元的企业。力争培植税收过十万元的企业50家、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20家、税收达千万元的企业10家。三是我县工业各项指标在全市的排名前移。
三、发展措施
1、抢抓发展我县工业的良机。一是我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和果业资源。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稀土、钨、钼、锡、铜、铁、铅锌、钾长石等30多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小水电资源也极为丰富,已建成13.7万千瓦装机,年发电量达3亿度;我县果业总面积已达37万亩,年产鲜果5亿斤以上,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我县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在全市确立的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中,我县就有稀土和果业两大产业集群;三是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良好,为我县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强化对工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经济贸易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矿管局、工业园区办、外经贸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全县涉工政策、产业规划、项目安排、企业改革、监督考核以及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运行协调等重大事项由“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外出费作为办公室工作经费。
3、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一要大力营造发展工业的舆论环境。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宣传“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上来。二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
传报道。宣传部门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三要完善、汇总各项奖励政策。每年召开加快工业发展工作表彰大会,对有功人员、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四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政治氛围,把优秀企业家作为评优表彰的重点对象,鼓励企业家参政议政,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通过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一种议工业、抓工业、主攻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4、加大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一要按照国务院(2005)28号文件要求,全面整顿规范矿业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足额征收矿产开采中的各种税费,取消所有开矿企业(项目)的税费优惠。成立矿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矿产的规划、开采、利用和管理。二要加大稀土整治的力度,规范稀土的开采、加工、运输行为。三要依法做好优势资源的整合工作,严禁大矿小开,浪费资源。四要努力延伸产业链,资源向深加工的下游企业倾斜配置。凡是优势矿种,一律不得卖原矿,必须经过一道或几道加工工序后方可出境。五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本县矿产资源规划设置采矿权,进一步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的延续、变更和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探矿权的设置必须符合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经审核后方可进行探矿作业,并向深加工企业倾斜,在同等条件下,深加工企业具有优先权;采矿权的取得一律采用招、拍、挂的方式,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按规定审批。凡有深加工的矿种,必须以有或建设深加工企业为准入条件,深加工企业方可参与招、拍、挂;采矿权的转让必须按照程序,依法批准,并向深加工企业转移。通过各种措施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长企业的生命力,引导矿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要完善矿产资源税费与经营量消耗挂钩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尾矿综合利用与强化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机制,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
5、搞好产业规划,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要聘请业内专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顾问,和专家建立长期的良性互动关系,指导我县工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对我县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方向选择、产品的规模、循环利用和安全生产等进行较为具体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及与之配套的项目库。二要围绕主导产业规划,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手段,突出产业招商。要完善公平、合理、稳定的产业招商政策,确保企业进得来、稳得住、见效快。对影响大、经济拉动大的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厂一策”,通过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有资金,有技术,能延伸产业链,在行业中有优势的战略投资者落户寻乌,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把全县的利益、引资单位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协调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要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国营稀土矿废弃矿区土地,扩大工业园区面积,完善电力、用水、物流仓储、电信设备、有线电视等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工业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为工业项目实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搭建优质平台。二要做好电力设施和电力供应的配套服务。继续实施好农网和城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稳步推进电力资源整合工作,确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主导产业供电价格,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
7、加大对重点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一要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帮扶制度,切实为企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每年确立一批重点企业(项目),落实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任务,实
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做好环评、安评、生产准入、许可、质量认证、名牌产品申报、免检产品申报等工作;帮助解决重点企业(项目)在引进、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县“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督查、调度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督促各责任单位帮助企业及时地了解情况,跟踪进度,解决问题,年终要进行考核、考评,对服务好、贡献大的单位给予表彰。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各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加强协作,每家银行要确立几个重点企业(项目)作为银企联系对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8、促进全民创业。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要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项目)技术改造进行贷款贴息;对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的进行补助;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等。二要使果品加工企业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化水平。三要扶持一批个体工商户转变成企业法人。
9、加大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融入企业家人才市场,产生具有较高层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力争早日建立起一支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联合培养、引进企业人才的机制,研究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训工人的途径,利用“职工培训”、“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大批产业工人。要提拔重用懂工业经济、有能力、有贡献的干部和人才。
10、加大环境整治,优化发展环境。一要规范涉企收费管理。积极推行收费许可制度、收费明白卡制度、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改变“以罚代管”、“执法就是收费”等现象,杜绝“三乱”行为。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理、完善和规范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引导、鼓励外来资金和本地资金投向工业领域。三要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坚决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利益的非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办”要进一步发挥优化发展环境的作用。四要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五篇: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
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芜湖市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已于 2009 年 6 月 16日经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七月四日
芜湖市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
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小巨人”企业,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据《中共芜湖市委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09〕14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按照鼓励发展、激励做大、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50户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通过5年时间(2009年至2013年)培育成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产权明晰、管理规范、企业家素质高的“小巨人”工业企业。
第二条 芜湖市工业“小巨人”培育企业(以下简称“培育企业”)的主要考核目标:在培育期内,年销售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速度 8 个百分点以上或企业成功上市。
第三条 政策措施
1.在培育期内,从2009年开始每年全市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每个培育企业每年给予 100 万元的奖励资金。奖励资金由市与县按2∶8的比例承担;市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按4∶6的比例承担。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培育企业提升装备水平、培育研发能力、实施技术改造、培养和引进人才等。
2.在培育期间,培育企业除享受培育奖励资金外,同时享受国家、省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其他各项扶持或优惠政策。
3.在培育期内,对培育企业在项目申报、土地供应、融资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培育企业申报国家、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新产品等项目。
——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培育企业申报国家、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
——优先安排工业用地指标,满足培育企业扩能改造和新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优先提供融资服务。有计划地组织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典当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向培育企业提供便捷的信贷支持或融资担保服务。推荐使用金融创新产品,费率从优。每年安排两次以上银、保、企专场对接活动。市民强担保公司、市政府设立的各类发展基金将培育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
——优先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对培育企业经营者、主要管理人员组织专门培训。每年组织一次专场人才交流和引进活动。第四条 申报推荐
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企业申报。凡在我市注册、生产,且2008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可自愿申报,并提供如下材料:
1.培育企业申请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公司章程;
3.企业未来5年发展规划和投资项目计划汇总表;
4.企业上一财务报表、纳税证明;
5.企业在产品、技术、质量、管理、研发、信用等方面取得的各类证书或相关证明材料。
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推荐上报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条 审核认定
1.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荐的企业材料进行审查,按照不超过拟培育企业数量1:2的比例确定参加答辩评审企业名单。
2.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申报培育企业负责人现场答辩会。评委由市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对申报培育企业进行现场答辩和评审。主要从企业家综合素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产品结构及市场前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企业管理、投资项目、筹融资方案、产权结构、人力资源及激励措施、预期行业位次等方面进行评审。
3.根据评审结果,拟定培育企业备选名单,报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审查并进行公示。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确定培育企业名单,报市政府批准后,授牌公布为“芜湖市工业‘小巨人’培育企业”。第六条 管理工作
1.芜湖市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由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2.对确定的培育企业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由培育企业与所在的县、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经委签订芜湖市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管理责任合同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按考核结果拨付奖励资金。培育企业对未完成当年培育责任目标的,暂不拨付当年奖励资金;若下一完成了当年和上年的两个培育责任目标的,则一并拨付当年和上年的奖励资金;若连续两个未能完成培育责任目标的,则予以摘牌;5年培育期满,经核查未完成培育责任目标的,收回已经拨付的奖励资金;若在培育期内提前上市的,将 5 年应奖励资金的剩余部分一次性拨付至企业。
4.培育企业要保证在本市的持续发展。若在培育期内或培育期满后五年内,培育企业整体迁出本市或将研发、销售、结算等机构变更注册到外市的,收回已经拨付的奖励资金,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收取利息。
第七条 考核工作
1.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培育企业培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培育企业于每年 2 月底前将上一培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提交所在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初审意见后,于3月10日前将培育企业培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汇总报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于 3 月底前组织相关部门对培育企业的培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并将核查结果报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审定。
2.对审核确认完成培育责任目标的培育企业,经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批准后,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部门于批准后 5 个工作日内将奖励资金全额拨付到培育企业,市财政应分担的奖励资金于上述资金拨付到培育企业后的 5 个工作日内拨付到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3.培育期结束后,由培育企业向所在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交书面的验收申请和总结报告,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确认。
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