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主要工业支柱产业培育实施意见
XX市主要工业支柱产业培育实施意见
产业是区域崛起的脊梁。XX加快发展的重点在产业、难点在产业、突破口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市委、市政府把2013年确定为产业建设年,为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经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做大做强产业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好字当先”、“又好又快”为导向,树立产业兴市、产业强市、产业富市的理念,把产业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率先建小康”的思路,进一步强化产业服务理念,改进产业服务方法,拓展产业服务领域,提高产业服务质量,切实为支柱产业和相关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谋划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创新增添动力,促进各支柱产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快速发展,全力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优化、跨越发展。
二、培育对象及目标
以2012年实际完成数为基数,到2017年,分别达到10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目标。
(一)煤及煤化工产业1000亿元、矿冶及新材料产业1000亿元;
六、培育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此次产业培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业支柱产业培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XXX、市长XXX任组长,各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XXX主任担任,副主任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XXX副主任担任,具体工作由市工信委经济运行科负责。联系电话:*******,联系人:XXX。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以“工业支柱产业培育”活动为契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深入本区域内相关产业开展“工业支柱产业培育”活动。
(二)强化“点对点”帮扶。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把“谋布局、强服务、调结构、求实效、稳增长、促跨越”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布局好产业、谋划好产业,帮助产业内各建设项目及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快企业发展,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各县(市)区相应部门要密切协助配合,各市级挂钩领导要亲自抓,按时完成培育走访任务,摸清情况,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及时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确保一个产业有一名市级领导任培育组长,2-3名市级领导为培育组成员,联系产业,一个职能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实施综合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部门负责对单个部门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此项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委、市政府将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
七、培育分组
第一组:煤及煤化工产业 培育组长: 培育领导: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煤炭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国资委、市供电局。
第二组:矿冶及新材料产业 培育组长: 培育领导: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国资委、市住建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安监局、市商务局。
第三组:电力及新能源产业 培育组长: 培育领导: 牵头单位:市供电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煤炭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国税局、市住建局、市招商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
第八组:轻工产业 培育组长: 培育领导: 牵头单位:市工商联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商局、XX银监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第二篇:培育支柱产业 打造产业品牌
培育支柱产业 打造产业品牌
赴临武县考察心得体会——袁文雄 暖水镇党委书记
2011年9月19、20日,汝城县考察团在廖桂生县长的带领下,来到临武县考察学习,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觉得两地尽管自然条件有所差别,具体做法各有千秋,但临武县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使我触动极大,给了我较深的体会:
一、选准支柱产业,搞好示范带动
临武的一只鸭子、松阳的一片叶子就能响动全国,所以要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拳头产品做大做优,关键是选准产业、选准对象。暖水镇山清水秀,无大型工业污染;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光照足湿度够,精耕细作的农耕传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根据暖水的这些环境特点和资源优势,我们请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论证,得出一致结论是:在暖水发展茶叶非常有投资价值。产业选准了,然后经多方考察,我们于2009年引进了非常适应暖水环境气候并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浙江松阳茶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根据汝城土壤含硒丰富的特点,取名为“汝城高山富硒松溪茶”,规划用五年时间,发展种植面积16000亩。2010年种植茶叶面积800余亩,2011年新增种植面积1000余亩。现在,茶叶长势良好,2012年即可初见成效,这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群众积极响应,预计2012年新增种植面积将达3000亩以上。
二、搞好土地流转,扩大产业面积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殊要求,产业化及产业基地的建设规模尤为重要。土地不统一流转集中,就形成不了规模,也形成不了气候,更形成不了产业。临武的大冲辣椒面积、松阳的茶叶面积,无不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在引进松溪茶叶种植后,更是积极宣传,解放思想,将土地以最优惠的价格租给投资企业,以最优惠的政策扶持投资企业,而对种植农户,我们给予最实际的奖励、最好的技术服务。通过各种措施,从而使松溪茶叶能在暖水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三、打造产业品牌,实现多赢目标
在信息和商品高度发达的今天,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一只临武鸭,带动半个临武农户,一片松阳茶,给松阳带来总税收的三分之一。所以说品牌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而发展就决定一切。依据松溪茶的优势,我们要加强引导,把松溪茶品牌建设列入公益宣传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经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牢固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同时要坚持标准化生产,分步实现松溪茶通过国家“三品”认证,积极争取国际质量认证和安全认证,从而使松溪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的品牌,真正的实现企业赢利、群众增收、国家增税的目标。
在缺资金、少政策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一个山区小镇,要想打造一个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中叫得响的品牌,其难度是可想而知。因此,在我县农业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我向县委、县政府提几点建议: 1:整合全县的资金和项目,加大对重点产业项目的扶持和奖励。比如桂东为支持玲珑茶叶的生产,每亩由政府补助1200元,促进了茶叶面积的迅速扩大。
2:集中全县力量,搞好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尽快先打造出
一、两个有影响、高效益的品牌。远看松阳,靠一片茶叶就已名动全国、县强民富。近看临武,靠一只鸭子,人家就知道有个临武。其实,打响
一、两个品牌,就是增加汝城知名度最好的途径。
第三篇:加快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契机
加快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根据《XXXXX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XXXXX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各乡镇场开展以“林果业增效年”为契机加开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并通过现场参观、个人了解、专题考察、座谈讨论等形式了解基层林果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林果业工作实践和对发展我县特色林果业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林果业管理增效年”必须明确其主要目的和内容 按照自治区建设环塔里木盆地1200万特色林果产业带和地区提出的打造“中国枣园”、构建农牧民高收入框架的奋斗目标,把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作为优化林果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坚持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林果业区域布局形成。
XXXXX把林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产业培育发展通过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优化林果业结构、加大科技培训,突出抓好林果业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以“病虫害综合防治、果树夏季修剪、增加物化投入、高标准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各项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推进林果业发展向标准化、高效益转变。以红枣、核桃及杏、香梨等果品为主,干鲜果品并重的林果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成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改善生态、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XXXXX林果业发展现状和布局
近年来,我县把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作为优化林果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取得一定成效,林果栽植面积扩张、产量增加,林果种类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我县各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果品及果制品已远销国内外市场,多次在全国林果产品博览会、学术研讨会上获奖。2006年被农业部和国家XXXXX分别命名为“中国灰枣之乡”、“中国小白杏之乡”,已成功注册“库车白杏”、“库车白杏干”、“库车酸梅”、“库车酸梅干”、“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库车药桑”等6个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17万亩香梨持有“库尔勒香梨”“梨园证书”、占梨园总面积的94.8%,申请登记“注册果园”2.25万亩。
我县林果业十一五规划面积为68万亩,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已达5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7%,完成规划任务的87%。其中:红枣13.71万亩(完成规划的55%,明年嫁接建园4.4万亩后即完成规划任务的72%)、核桃16.95万亩(完成规划的113%)、杏21.05万亩(完成规划的111%)、香梨4.39万亩、葡萄1.46万亩、酸梅0.74万亩、石榴0.16万亩、桃0.53万亩,均完成规划任务的100%。杏、红枣、核桃、香梨、葡萄等树种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酸梅主要分布在乌恰镇、玉奇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齐满镇、墩阔塘镇等,桃主要在乌恰镇、伊西哈拉镇、玉奇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哈尼喀塔木乡、乌尊镇等。2008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6.55万吨(其中:杏18.88万吨,葡萄3.38
万吨,香梨2.83万吨,红枣0.396万吨,核桃0.298万吨,酸梅0.31万吨),实现果品总产值41010.75万元,其中特色林果产值39717.73万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72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4586)的15.7%,特色林果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拉动农民增收作用日益明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林果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栽植、农牧民素质培训等方面都比较欠缺,加之林果病虫害的危害、面积有扩大趋势,林果业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随着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林业科技现状与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是林业科技队伍人员数量和整体科技水平,已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缺乏真正技术过硬、专业水平较高的林果业专业和林业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人才。二是近年来经济林病虫害蔓延加快,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十分紧迫。三是果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低,保鲜仓储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县现有果品加工企业总收购能力约5万吨,仅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18.8%,而且果品加工企业门类不齐,加工品种单
一、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3、林果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但栽培管理技术和肥水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增产增收作用。
4、随着全县果园面积的迅速扩大,病虫害发生蔓延严重,对林果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5、林果业具有前期建设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果园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林木优良种苗、肥水管理、技术人力、病虫害防治等投入都很大,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制约了产业发展。
四、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契机,加快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的意见与建议
1、在机井灌溉、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方面、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方面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
2、上级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像小麦、棉花给予良种补贴一样,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与科技服务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3、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议以项目建设支撑病虫害防治事业,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4、加大对果农林果业技术管理培训力度,提高各级林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果农的科学管理水平。
5、林果业具有前期建设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果园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林木优良种苗、肥水管理、技术人力、病虫害防治等投入都很大,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制约了产业发展。需要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像小麦、棉花给予良种补贴一样,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与科技服务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五、工作对策
(一)加强组织保障――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考核及奖励机制
按照“事前部署、事中指导、结果通报”强化指挥监督,严格生产考核。制定《XXXXX实施林果业管理增效年管理考核办法》、《乡镇领导干部、林果业技术人员林果示范园考核办法》、《林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巩固林果管理三级园,县乡技术员与示范园管理挂钩,党政领导与技术员“捆绑式”管理。以示范园的生产投入、技术应用、措施到位、产量效益、示范带动等项作为考核评价指标,对每个示范园进行验收。加大林果业在农业生产考核的比重,强化指导监督,充分调动广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林果业管理的积极性,从全县考查选派九名林果专业技术人员到九个林果业大乡任科技副职,抓示范园的管理和林果营销环节的组织协调,任职期限三年。抽调农口单位干部181名组成林果关键技术落实督查组,按统一标准督查施肥,保证投入。把握林果业技术关键环节,适时召开针对性的现场会、观摩会。通过专家或林果技术员现场讲解、现场点评,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不走样、不打折。
(二)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力度
2008年我县已投入林果业发展资金共计1422.72万元,其中县财政出资1254.72万元。主要用在:一是示范园追肥和挂果园喷施叶面肥,完成县乡村三级领导示范园追肥7次,挂果园香梨、酸梅、核桃、红枣等花期喷施叶面肥活菌剂(氨基酸)、硼砂、“枣丰灵”等5-7次;二是病虫害综合防治,三是对红枣嫁接建园成活率达到85%的农民给予每亩100元
补贴,四是开展林果业检查评比奖励优胜乡镇等。2009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资金扶持力度,投入资金1973.1万元用于林果业奖励资金、补贴资金――660.05万元、病虫害防治资金――673.4万元、林果业宣传、技术服务费用――365万元、建设烘干房补贴资金――52万元、林果业项目配套资金—222.65万元
(三)夯实技术支撑――加强林果业技术培训,强化林果业标准化管理
一是加大科技宣传面,提高科技转化率。开辟电视专栏,制作、播放林果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专题片,送发《XXXXX果树管理工作年历》、《红枣病虫害防治》《核桃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册。二是狠抓技术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强化服务宗旨。县乡两级共举办脱产集中培训班培训县乡林果技术员培训林果技术员134人、乡镇村领导431人,结合科技下乡等培训农民技术员1216人、农民技术能手15348人次。三是把握林果业技术关键环节,适时召开针对性的现场会、观摩会。通过专家或林果技术员现场讲解、现场点评,确保各项技术措施不走样、不打折。果树生长季节每隔20天左右即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月召开一次农口例会,总结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及时解决林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林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果树树势恢复,降低了冻害损失,实现了早见效和产量与效益的增长。
(四)健全病虫害防御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病虫测报防控体系,整合机构,集中力量,充分发挥人员、设备、技术的利用率。制定县有害生
物入侵防治预案,整合农技植保站、园艺组及森防站,成立XXXXX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整合乡镇农机站、林业站技术人员,组建林果病虫害防治服务队和乡、村测报队伍,每村配备测报员,专人负责有害生物分类、登记、汇总、分析,提高了有害生物防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二是坚持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防为辅,高效低毒安全,城乡同防,各种防治方法综合运用,春季病虫害防治中,将喷洒石硫合剂、绑扎束膜阻击带、杀虫灯诱杀、冬翻冬灌清园、刮老树皮、涂粘虫胶、人工捕捉抹除等防治技术综合运用、常抓不放,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将县城风景树与驻库单位、住宅小区的病虫害一并抓。财政出资购买杀虫灯及配件,由农技站负责对全县4321盏杀虫灯进行维修,并在重点果园集中开灯。购硫黄粉400吨、生石灰300吨、波美计230支,集中大型喷雾器436台(其中新增133台),以村为单位成立石硫合剂熬制及喷洒队223支,分别与村签订合同,每支队伍12人。全县共熬制石硫合剂2002吨,药液由村委会免费统一提供,机械由村里租赁,按每亩费用6-9元,每次作业后户主验收签字,年底一次收费,合同一定两年,按照“四统一”,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完成石硫合剂统防统治面积44.1万亩。春尺蠖防治任务10万亩,完成13.881万亩,其中飞机防治81000亩,农区人工防治57810亩。当前按照“四统一”,较往年(5月20日)提早20天开始防治枣瘿蚊、预防食心虫,防治枣瘿蚊10.73万亩,防治食心虫、蚧壳虫27448亩,今年上半年,腐烂病、食心虫、枣瘿蚊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危害程度较历年都轻。三是高度重视果树冻害防御,确保林果业安全越冬。把红枣、核桃幼树埋土保护,树杈包裹等防冻技术作为常规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到林果业秋冬季管理中。采取从冬前抓御雪防寒,雪后清扫树盘、树杈积雪,到早春覆膜提温、加强肥水的一系列措施,防灾减灾。
(五)培育龙头抓项目,推进林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特色果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争创名牌。已成功注册“库车白杏”、“库车酸梅”、“库车药桑”等6个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17万亩香梨持有“库尔勒香梨”“梨园证书”、占梨园总面积的94.8%。二是积极开展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严把果树种植、施肥、防病等生产环节技术关口,建设无公害果园6.02万亩,绿色果园3万亩。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新引进了新疆天枣源龟兹生物肥技术公司和XXXXX金泰木业有限公司等两家龙头企业,建设总投资1.78亿元、年产值4.8亿元。其中天枣源龟兹生物肥技术公司可年产林果有机专用肥20万吨,能满足40万亩基地林果有机肥需求。四是积极组织参加乌鲁木齐、上海、北京等地经贸洽谈和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强化宣传推销,进一步扩大我县果品品牌在疆外市场知名度。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果业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果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发展林果业决定,全面实施以林果业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林果增效年活动,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打造精品果园,提高林果生产综合管理水平,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实施林果业工程带动,强化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完成2009年的各项指标任务。
第四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张洪江谈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011年10月11日 2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手机看商都 【洪江,工业】 分享好友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市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工业是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濮阳才会有更宽更广的出路’。作为全市工业主管部门,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所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市工信部门将紧紧围绕‘二三五’赶超目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快的节奏,唱响工业强市主旋律,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力争在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19月23日,市工信局局长张洪江表示。张洪江说,为把工业强市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市工信局要做好三方面的具体工作。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标准谋划工业发展。为促进濮阳市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只有做大做强工业,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反哺农业、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把工业化做为“三化”的重中之重,在全市上下形成工业强市的强烈共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工业、服务工业、保护工业,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结合濮阳市工业发展实际,市工信局确定了四个战略举措:一是依托大企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二是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做强地方工业。三是强化产业招商、工业项目谋划和建设。四是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本报记者段利梅用新政策、新机制和新作风推动工业发展。积极发挥工业经济发展合力团、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分包和责任推进机制等机构和制度的作用,督促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工业强市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以现有企业改造提升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加快提升。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打好攻坚战。
对于濮阳市出台的新政策、新机制,市工信局将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在促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企业资本规模提升、为企业搞好优质服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好企业家和工信部门两支队伍的素质提升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为实现濮阳工业经济的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扛起发展之旗,恪尽职责之能,奠定良好基矗
第五篇:提升旅游产业定位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提升旅游产业定位 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因其就业量大、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绿色健康,倍受青睐,世界各国竞相将其作为提振区域经济的战略支柱,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创收产业。随着国务院、重庆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渝委发〔2010〕35号)的出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比拼发展态势。因此,抢抓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提速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业,对于促进我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产业的四大优势
垫江旅游资源以“花、泉、山、水、农、果”等地理、水域、生物等自然景观为主,以古迹建筑等人文景观为辅,具有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的突出优势,独占市内“春暖看花开、启游赏国色”的花季旅游黄金期。通过10多年“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蝶变。201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3亿元,接待游客94万人次,增长32.5%、16.1%,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带动最强、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为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共识已形成。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旅游业作为全县骨干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2000年,设立县旅游管理局(隶属建委)。2003年,成立县旅游局,独立承担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管理相关职能,同时县上成立了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管理;2010年,县上设臵了500万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20%比例逐年增加)、出台了旅游大项目“一项一策”等政策举措,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全县上下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更加统一,支持和参与旅游环境建设的行动更加积极。二是成功打造了“山水牡丹”名片。10多年前,全市知名旅游品牌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丰都鬼城、合川钓鱼城等,垫江始终榜上无名。然而,在县委、县政府“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按照“以花为媒、牡丹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面参与”的市场化办节路子,举全县之力打造牡丹文化节。随着十二届牡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垫江牡丹”已成为响彻巴渝的知名品牌,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的数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三是培育了一批旅游服务主体。在“一花带百花、一节带多节”的旅游节会发展模式推动下,牡丹文化节带动了 油菜花乡村旅游节、柚花节、李花节等节庆旅游的发展,实现了“培育一朵牡丹花、带动旅游大产业”的规模效应。县内旅行社及门市部由2001年的1家发展到14家,旅游星级饭店由原来的南阳酒店1家发展到4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宾馆、餐馆、农家乐、度假村等食宿主体激增到数百家,旅游接纳能力不断增强。四是综合效益逐年增长。“一朵牡丹花、撬动大发展”。2004年至2010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8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73亿元。其中,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长在27%以上,有效带动交通、商贸、通讯业的发展。今年牡丹节期间签约项目105个,其中上亿元项目有22个,协议投资总额126.8亿元,其中包括63个工业项目、18个农业项目、15个房地产及基础建设项目以及9个商贸物流和其他项目。
二、垫江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制约
经过10多年的精心培育,垫江旅游产业已成长为扩大垫江名气、提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然而,无论是放眼全球旅游产业领先发展的“名片效应”,还是环顾周边区县“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造势宣传,我县旅游产业仍处于粗放型经营的现实并未改观。究其根源,客观上大自然没有赐予名山大川自然美景、历史长河没有留下令人震撼的优秀人文遗韵,但主 观上也仍存在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定位不高。近年来,先后举办了12届牡丹文化节、6届油菜花节和2届李花节,为垫江旅游业大发展造势。然而,旅游产业定位始终处于“不三不四”的位臵。虽然在《垫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把垫江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亮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机制和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创建和评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发展目标,但旅游业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仍处在六大发展战略之外。这与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极不相称。二是政策支撑不强。区域性旅游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政府在优惠政策、管理体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强力支撑。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县至今尚未出台与《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渝委发〔2010〕35号)的配套政策;在管理体制方面,县级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总体上存在规划布局、资源整合、合力推进等协调难。如牡丹源景区由3个业主单位管理,呈现“三分天下、各自为阵”的管理现状;在资金投入方面,除政府投资景区的景区(点)道路、停车场、人行便道、公厕、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外,吸引社会筹资和招商引入等社会 投资较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撬动”旅游这项大产业。三是文化发掘不足。旅游文化的挖掘程度、旅游产品的链条长短、旅游服务的优质与否,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吸引力和消费拉动力,关系到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综观牡丹源区,景点单一不成规模,除满山遍野的“山水牡丹”外,缺乏应有的文化娱乐设施来渲染营造“千年古县、牡丹故里”文化氛围;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配套上,无康体健身体验、观光度假休闲购物等现代综合旅游产品传播文化元素,无高科技旅游产品提高文化附加值,“游”和“娱”仍然相当薄弱;与其他旅游景点无链接、互动,规模化程度低,旅行线路短,游客停留时间少,人均消费低。
三、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产业的五点建议
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势能迅猛强劲,产业前景无可限量。顺应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抢抓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垫江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正“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
(一)提升产业定位。千年山水牡丹是上天赐予垫江的一块旅游资源瑰宝,做大做强以牡丹为主题的垫江旅游产业,不仅有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牡丹的成功先例,而且10多年的 运作实践也证明了现实可能。因此,全县上下需进一步增强信心,提升旅游产业定位,努力把垫江旅游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新兴支柱。要明确提出并坚持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聚力打造“中国牡丹城、重庆近郊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发展目标,用“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来指导、服务、推动旅游发展,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发展合力,构建全民办大旅游的格局,带动旅游关联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二)出台强力政策。旅游产业效益的区域性属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源动力的地方属性。因此,加快区域性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从政策、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全力支持。根据国家和市上的相关政策,借鉴武隆等其他区县的成功经验,要加快推动垫江旅游产业发展,建议出台两个方面的扶持政策:一方面是要出台今后一个时期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用于指导全县面上的旅游工作;另一方面是要制定牡丹园、卧龙盐温泉、明月山温泉、宝鼎天堂、东印茶山等景区(点)开发项目对外招商的具体政策,从而推进景区(点)的开发建设工作。
(三)理顺管理体制。垫江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也是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过程。因此,要实现垫江整个旅游产业的大提升,须有坚强有力、协调各方的管理体制来保障。一是建立县旅游经济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有关事项,督促落实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多方联动、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旅游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把旅游产业发展任务纳入县级部门管理目标综合考核内容,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任务全面落实;四是成立垫江牡丹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收回牡丹园景区经营管理权,彻底转变旅游区“多头经营、散乱管理”的现状;五是组建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应借鉴市内武隆、万盛、丰都等区县的成功经验,成立具有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职能的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成为政府统筹管理景区资源、推进景区建设的综合平台。将卧龙盐温泉项目作为全县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全力招商,使旅游与地产有机结合,让其撑起垫江旅游的一片天。
(四)加大建设投入。旅游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高投入才有高回报,大投入才有大发展。一是整合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建设资金,集中投向牡丹源、卧龙盐温泉等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旅游景区(点)及周边水、电、路等基 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奠定硬件基础;二是加大旅游产业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县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牡丹园等重点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切实用足用活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确保旅游发展资金足额用到旅游业发展上来。我县财政虽设臵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但只是将各相关部门原预算的经费整合打捆包装,用于争取市上的配套资金,而真正用于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宣传营销及激励旅游发展的资金是少之又少,亟待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强化监督和审核。
(五)强化统筹推进。新兴景区,重在建设。要按照“科学借鉴、放大升华”的建设思路,抓好垫江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建设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强化旅游规划。要按照“一城一品、一城一景”和“文化、净化、美化、亮化、绿化”的整体要求,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规划单位和专家,完成《垫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垫江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牡丹园、卧龙盐温泉、宝鼎天堂、东印茶山等县级重点景区(点)详规的编制工作,提高全县旅游规划水平,为垫江旅游赋予新内涵,塑造新形象,创造新价值,打造“文化一脉、格调一致、水平一流”的国内知名景区;二是打造旅游精品。精品景区是区域旅游竞争的核心。要按照旅游发展规划,做好“花”文章,抓 好县内景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深厚文化、有无穷趣味、有无限美景”的旅游精品。可围绕“牡丹故里”生态游、“茶山花海”乡村游、长寿湖“湖岛之旅”休闲游、“卧龙温泉”度假游、“宝鼎朝觐”观光游、“分州古城”史迹游等六大主题,加快精品牡丹园建设,打造“中国地中海”卧龙盐温泉,力争在2015年建成一个国家4A级景区,构建“牡丹花海—卧龙盐浴—温泉度假—茶山避暑—双河湖风景区”的西线旅游和以“湖岛之乡—分州古城—宝鼎天堂—生态农业观光”的东线旅游。特别是让“牡丹花下浴盐泉”成为“非去不可”的目的地。三是营造文化氛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按照“有中添彩”、“小题大做”和“无中生有”的思路,组织力量挖掘牡丹文化、盐浴文化等垫江民俗民间文化,强化文化载体建设,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可在高速路出口、城市干道县城至太平、牡丹源景区等车流要道设臵融入牡丹元素的雕塑、壁画、灯饰;在城市花园、干道绿化带广植牡丹等花类植物;在车站、广场等城市形象窗口设臵以牡丹为元素的浮雕、群雕以及任鸿隽、胡帛、李悝等垫江名人塑像;在宾馆酒店、农家乐、度假村等餐饮行业餐具、人员服装等融入牡丹花图案,倾力营造“中国牡丹城”氛围;充分利用导游解说、旅游产品广泛宣传垫江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风物人情等民风民俗;可聘请名家、大腕对垫江地域文化进行策划包装,启动以山水牡丹为题材的历史神话电视剧《牡丹传奇》的拍摄项目,以高品质艺术节目、刊物或图册等形式弘扬本土个性文化,提升垫江牡丹的品位和魅力。
报:市委研究室。
送:县委常委,县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
发: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室,县级各部门、县属各企事
业单位、驻垫单位党组织。
(共印7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