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意见
关于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意见(2008年6月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学苏北精神、促济宁跨越”动员大会和中央、省委今年1号文件精神,整合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地方名优农产品品牌群体,提升名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全市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
略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产品消费结构换代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作为加快发展和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务求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的要求,以微山渔湖产品、鱼台大米和杞柳编织品、金乡大蒜和小米、嘉祥小尾寒羊和山药、邹城食用菌和黄金梨、任城苗木和甜瓜、泗水优质西瓜、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传统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特色优质和传统优势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载体,以市内外经贸洽谈会和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为平台,以培养农民经纪人、经销商和搞好农产品营销推介为手段,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重点培育,创保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上市率,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孔孟之乡农产品品牌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到2010年,全市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个以上,新增全国驰名商标2个,新完成绿色、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在淡水产品、大蒜圆葱、食用菌、肉鸭蛋鸭、苗木杞柳等十大优势产业产品中形成4—6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
三、工作措施
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发展品牌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应从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多个层次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八个环节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业品牌基础。质量是品牌农业的根本。以健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程质量标准控制。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推进农业品牌培育战略有机结合。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范、过程有监测、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管,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品牌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培育经营的主体。各地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市场需求,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四)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种养专业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重视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工作,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积极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推荐工作。严格操作规范和程序,确保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整合现有地方农产
品品牌资源,通过评选认定,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品牌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各地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参加博览会和展销等系列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积极推介和宣传品牌,扩大地方名牌农产
品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品牌培育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产品品牌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者要及时曝光,依法惩处;对恪守信用者进行表彰奖励。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八)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构筑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为不断提高我市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高效快捷、覆盖面广的市、县(市区)、乡三级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经纪人与经销商队伍数据库;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定期发布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知名品牌,指导品牌农产品生产,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市渔业局、市环保局等单位和有关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办(市政府农办)。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调度指导。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拉动,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工作运行机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二)落实相关责任。按照“一切工作具体化”的要求,细化实化措施,落实工作任务,把推进农产品品牌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相关县市区和具体责任人。市里每年举办两次农民经纪人、经销商规模培训班,开展二到三次大型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建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合同,实行目标管理。
(三)加大政策扶持。各级要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科学规范品牌经营。加快制定、完善和落实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切实加大对发展品牌农业的投入,建议市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预算资金作为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经纪人培训、信息平台建设和开展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设立专账,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篇: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
瓮安县农村工作局
2012年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
为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农村工作会、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瓮安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我县现代化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与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 牌滚动发展良好局面;基本完成粮油、蔬菜、畜禽、渔业系列产品的商标注册、品牌建设、三品认证等工作;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有效机制,走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道路,计划在2012年,争取培育认定5-10个名牌农产品,通过品牌农业的带动,逐步使全县大部分主要农产品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创立和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
二、工作重点
(一)粮油
积极引导粮油基地生产者及加工企业开展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名牌产品的申报,重点培育扶持黔中粮油、梭罗贡米、瓮安双低油菜等粮油品牌。
(二)蔬菜
力争到2012年底,培育品牌2个以上,通过推行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销售,以金龙番茄、岩鹰坪萝卜、瓮安朝天椒为重点培育产品,以各个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和销售公司为扶持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三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三)茶叶
大力培育贵山茶业、鸿远茶业、新卫茶场、卧龙茶业等州级和县级龙头企业,主要加强对产品的认证,力争在今年申报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1家,重点培育青山富硒保肝茶、桐木翠片、岚关雪芽等茶叶品牌的地理标志保护。
(四)畜禽养殖业和渔业
以瓮安县兴旺良种猪繁育推广场、瓮安县兴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为示范,大力带动全县的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养殖,重点组织各个规模化养殖场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一体化认证。大力发展渔业生态养殖,重点培育小河山,老坟嘴和江界河生态渔业养殖,力争在今年内,能培育1个畜牧业的无公害认证。
(五)农产品加工企业
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日渐兴起,积极引导这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内,重点培育像柴姨妈黄粑、东秀嬢泡酸辣、左氏皮蛋、阿乡食品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州级头企业申报省级名牌产品,引领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
(一)培育品牌发展载体,制定名牌发展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是争创名牌农产品的主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以质量为中心,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品牌发展载体。从我县资源条件、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发展需要,统筹规划,使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明确品牌培育重点,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强 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针对各种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查找差距,健全机制。
(三)加强农业名牌产品基地建设。以各个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业名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创名牌农产品的目标,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研究和开发建设。从各我县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出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准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建设区域性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和创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名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纳入各类农业基地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实施之中,予以重点扶持。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产品质量是发展品牌的基础,标准是产品质量的依据,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农业标准体系。着力构建“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龙头、以各乡镇监管站为基础、以专业批发市场(企业、基地)和快速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深入扎实地贯彻实施《瓮安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开发与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相结合,抓好品质带出品 牌,做好品牌创出名牌,促进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和名牌形象。
(五)强化监督管理,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加强与工商、质监、食品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我县农业名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好农业名牌商标、商号、标识、域名的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防止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名牌农业产品商标、标识的违法活动,实行打假与扶优相结合,保证我县农业名牌的质量和信誉。同时要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重大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名牌农产品称号的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
(六)加强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我县农业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积极主动地帮助指导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组织参加各地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扩大瓮安县农业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瓮安县农村工作局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就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六项重点工程,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十六项重点工程之一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市委、市政府面对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情况,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适应品牌发展和品牌消费的新趋势,作出的科学决策。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促进资源整合,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实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实现品牌销售,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较少、特别是名牌少,品牌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各地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品牌就是信誉、就是竞争力、就是无形资产、就是效益的理念,把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品牌农业纳
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加大名牌农产品培育力度,不断提升我市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明确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各种经贸洽谈会、农产品展销会和网络媒体为平台,以创建国家名牌、省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为重点,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为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任务是: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2011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品牌30个以上。其中丰润、丰南、滦县、滦南、乐亭、迁安、迁西、遵化、玉田每个县(市)区发展3个以上,开平、古冶、唐海每个县区发展2个以上;在现有农产品品牌中争取培育省级以上名牌5个以上;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农产品10个以上。力争“十二五”期间,培育150个以上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
三、严格落实农产品品牌建设各项工作措施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产品品牌的质量基础。要以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广泛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做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有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结合优势农产品布局,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要加快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步伐,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包装上市。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促进品牌农产品包装上市,促进农产品的品牌销售。同时要加大服务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关系,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内外通行规则和市场需求,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依托优势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五)积极组织名牌农产品申报认证,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著名商标”的申报认证工作。要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申报认证,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强包装、扩大宣传,大力推介,积极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要建立完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加强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努力提高农产品出口份额。围绕农产品展示展销,继续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农业会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推介和宣传品牌,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产品、使用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七)自觉维护品牌形象,确保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要加强品牌保护,努力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保障农产品品牌健康发展,对恪守信用者要予以宣传表彰。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八)加强网站建设,构筑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要对市县农合联、龙头企业所建网站进行完善提高,建立当地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经纪人与专业合作社数据库。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定期发布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促进产销有效对接,实现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成立以市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付国民为名誉组长,市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李元新任组长,市委农工委副书记王晓峰、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王永红和市供销社副调研员、农合联秘书长杜九如为副组长的唐山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策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合联秘书处,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共同推动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农合联要按照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和创建工作计划,制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工作责任。要充分发挥乡镇级农合联分会作用,建立健全“以标准促生产、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工作运行机制,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农产品品牌创建奖补制度,对当年新注册的农产品品牌每个一次性奖补5000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每个一次性奖补5万元;获得“河北省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的,每个一次性奖补2万元。
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和奖励政策,促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四)强化宣传推介。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专栏节目、专题报道、网上展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市在唐山电视台每周推出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品牌进行宣传推介。以唐山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为平台,集中宣传推介我市的品牌农产品,提高外地消费群体对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和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宣传,加强横向、纵向宣传,拓宽宣传领域,丰富宣传内容,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强化督导检查。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农合联将把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大力扶持,强力推进,定期对各单位品牌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年底进行考核评比,落实扶持奖励措施。
第四篇:论文:农产品的品牌化战略
农产品的品牌化战略
【摘要】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志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它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获得良好效益、促进持久增收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文章在明确农产品品牌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现实意义,具体剖析了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产品品牌化应采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战略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传统“萝卜青菜,装筐就卖”的销售模式使农业“丰产”不“丰收”,农民收入少,农业发展一直在低层次徘徊。而近几年来,在中国农村引发的农产品品牌化浪潮,其意义已不仅仅是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效益,更成为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把现代品牌理论引入到农业领域,必将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农产品品牌的内涵
如今品牌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那么究竟什么是品牌?定义不一。广告专家约翰〃菲利普〃琼斯(J.P.Jones,1999)对品牌的界定是:品牌,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哈金森和柯金(Hankison、Cowking,1993)从 六大方面阐述了品牌的定义:视觉印象和效果;可感知性;市场定位;附加价值;形象;个性化。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品牌本身有着深刻的内涵,代表了某一产品或服务、某一企业或组织的综合实力。品牌通常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注册商标三部分[1]。一般工业品品牌表现为某个特定的名称或形象,主要是以商标为代表的自创的标识。农产品除了具有上述自创性的品牌形象外,还包括国家认证的标志,如: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简称“三品”)、原产地标志(2005 年后改为地理标志)等共有品牌。
二、农产品品牌化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一是有助于开拓市场。品牌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后,生产者就可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包括扩大出口,促成国内外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二是有助于稳定价格。突出的品牌品质会减少价格弹性,增强对动态市场的适应性,减少经营风险,保持竞争优势;三是有助于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品牌以迎合消费者个性差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四是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了对消费者的信息干扰,用品牌将农业企业和产品信息“打包”呈现给消费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新产品进入市场,若借助已成功或成 名的品牌,扩大产品组合或延伸产品线,可大大节省新产品推介费用。
2、有助于保障农户权益。一方面,能切实增加农户收入。长期以来,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长期影响市场,使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农产品的愿望难以实现,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买者、卖者均不满意的尴尬局面。而农产品品牌能够起到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解决农产品市场上逆选择现象的作用,农户的生产对象自然转向利润高的优质产品上面来,从而获取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大大增强农户可持续经营能力。在没有形成农产品品牌带动的生产经营的格局下,农户只能按照市场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原则进行生产,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农产品品牌建设成功后,农户可以生产优质农产品并能得到比生产普通或劣质农产品更高的收益,因而就有了充足的资金投入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上,形成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提升消费质量。一是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因品牌产品的的来源或生产者都很明确,出现问题就很容易进行消费维权;二是有助于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品牌代表着产品的品质、特色、服务等都具有超出一般的品质,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这就缩短了消费者识别产品的过程和购买时间,也有利于消费者选购商品;三是有利于消费者形成品牌偏好。消费者的个性与品牌的个性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对某一品牌较稳定的倾向性选择。
4、有利于增强竞争实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外部动力,而国外品牌农产品的涌入又给我国的农产品经营带来了竞争压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策略,一是有利于提升竞争水平,用我们自己高质量的品牌农产品慢慢替代国外品牌农产品,占领部分市场,不断扩大利润空间。二是有利于我们优化配置,适时放弃没有价值的品牌,整合小而散的品牌,加强建设有潜力的品牌,从而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2]。
三、农产品品牌化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各地各级农业部门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创立品牌、争创名牌,走上“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之路”,着力打造品牌农业,获得有关部门认定的名、优品牌的农产品逐年增多。但是与工业产业的品牌建设相比较,农产品品牌建设起点低、经验少,农产品品牌化道路当前还面临许多问题亟待改进完善。
1、品牌意识有待强化
目前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者主要以小规模农户为主,缺少企业化经营的实体,政府、企业、农户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对品牌农业引导不力,认为创品牌是企业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分散的小农户由于其生产规模极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弱,对市场反映较慢,往往生产极具盲目性,产出的农产品市场认同度低,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农产品加工企业往往只注重提高 其附加值,忽视农产品自身的品质。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卖难”问题的存在,充分暴露了农产品经营者的品牌意识缺乏:一方面,对品牌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品牌市场的动态性缺少认识。
2、品牌规模有待聚合
从世界农产品品牌的成功经验看,一般都是先有规模,后有品牌,规模支撑品牌。但我国农产品组织化程度低,经济实力薄弱,农业企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特点,使农产品品牌不论在地域上还是在产业链环节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散性。目前虽然我国有很多特色农产品已经建立了自有品牌,但多品牌、少名牌,品牌的覆盖面相对较小,难以形成合力,无法与国际化的知名品牌相竞争。像烟台市的苹果,有“红富士”、“乔纳金”、“金帅”、“嘎拉”、“红星”、“印度”等多种品种,但它们都是以各个村的果园承包为单位生产,且一个果园往往只生产一个品种,这就无法形成一个规模,更无法支持品牌的发展[3]。
3、品牌主体有待明确
品牌建设必须最终明确品牌的所有者是谁,没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就很难对品牌实现有效的投资、管理及维护。政府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但是政府并不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品牌的主体可以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销售者、或其组合体或中介组织等,但不论品牌的主体是谁,它都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应该是具有法人资格,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 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4、品牌营销有待拓展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的产品具有国际性知名品牌的甚少,即使是中国领先的海尔、联想同可口可乐、微软、通用相比,还是差之甚远。“酒香也怕巷子”,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离不开对品牌的宣传,一流的产品也要靠科学的促销手段来扩大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树立名牌地位。像陕西红枣,几年前因没有形成统一的大品牌和大名牌,各县域内各自为战,小打小闹,虽然多个地方有着“中国红枣之乡”的美誉,但在产品的包装、宣传力度不够,严重限制了品牌市场。
5、品牌保护有待加强
当前,受利益的驱使,大量假冒伪劣品牌充斥市场,假草鸡蛋、假大豆油、假有机米……各种劣质产品以次充好,严重损害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削弱了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更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品牌危机管理机制缺失。近年来,不少知名地域农产品品牌如“金华火腿”、“重庆火锅底料”、“龙口粉丝”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被媒体曝光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接导致地域产品无一例外地遭到“封杀、撤柜、禁止出口”,造成空前信任危机,销量一落千丈。许多知名企业蒙受不白之冤,产地形象被严重抹黑。因此,即使是具有良好形象的地域农产品品牌也应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
四、农产品品牌化的有效途径
1、强化意识,把握内涵,增强品牌观念。一要强化品牌意识。针对目前企业、农户的品牌意识依然淡薄的现状,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广泛进行质量、品牌、商标、广告和营销策略的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的品牌意识,使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认识到建立品牌、创立品牌是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市场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重要途径。二要把握品牌内涵。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通过商标注册或权威认证或参与几次产品展销会等,这些只是基本环节,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示品牌的内涵,即品牌不仅需要知名度,还需要美誉度,这是品牌创造市场价值的基础。产品的品质、技术、服务和营销是决定品牌价值的关键因素,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品牌的价值与形象。
2、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打造区位品牌。一是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政府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加大品牌战略的财政预算投入,通过适当提取农业技改费、返还土特产品税等办法,以及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客商进行农业投资。二是整合品牌资源。针对目前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政府有必要从全局出发,大力整合品牌资源,逐步淘汰、合并一些规模小、素质低、效益差的杂乱品牌,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创立行业集体商标,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经营行为规范等行业规则,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地域性农产品品牌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区域内农产品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打造区位品牌。区位品牌往往蕴含了具有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内涵,它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尽快把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农产品申请成为“地理标志产品”;要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块状经济,努力建设一批拥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像白洋淀鸭蛋、阳澄湖大闸蟹、龙口粉丝、西湖龙井茶、涪陵榨菜、山西陈醋等很多地方特色农产品都以产地来进行区隔。因此,如果能够将产地的优势抢占为品牌的优势,将为品牌成为品类老大创造最重要的法码。
3、明确主体,培育龙头,形成带动效应。一要准确定位品牌主体。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特点是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非企业化经营,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而要成为品牌主体必须具备完善成熟的条件,即其规模化、组织化、企业化和一体化程度,这决定了品牌主体在品牌投资和运作过程中的强势地位。品牌主体是品牌的直接受益者,只有品牌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品牌建设才会具有内生的动力。政府只是配合引导,绝不应越俎代庖。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要形成产业优势,就必须依靠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政府要支持以品牌生产为龙头的农业企业化建设,对其扩大再生产给予优先贷款,在区域开发、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品牌农产品群体,积极推行标准化“统一”管理,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给予必要的经济帮助,促进其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高。
4、提升质量,凸显个性,优化品牌品质。品牌并非一经认定就一劳永逸,而是不断由消费者评判,由市场决定其优劣。因此,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形象,是农产品品牌的立足之本。一要加强科技投入,推进品类创新。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中,很多农产品的细分市场已经饱和,竞争十分激烈,而进行品类创新是提升品牌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农业产业组织为主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个性化产品。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品种和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生产方式和运营机制,为创立名牌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质量标准。要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不同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要求,规范生产过程,开展全程质量控制。要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夯实农业品牌发展的基础[4]。三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附加收益。特别是加强农产品的采收、包装、储藏、9 运输和加工技术的研发,通过精细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农业产业的收益。
5、注重营销,多元推广,提升品牌形象。品牌的价值只有在运用推广中才能实现。与国外农产品营销相比较,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落后,农产品品牌营销手段缺乏,营销力度较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我国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是加强产品包装。产品的设计包装是体现品牌形象、档次、价值的重要载体。产品适度包装,可抬升产品身价,同时还能避免运输、贮存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损害,保护产品质量。有时精美的包装就是优秀的“无声推销员”,能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并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二是加强宣传推介。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工具或手段,比较直接的方式有电视广播、平面广告等等,比较委婉的方式有终端媒体化、公关借势、品牌植入、网络推广等等品牌推广手段,借助各种媒介快速占据消费者心智,打开产品知名度。[5]三是加强内涵挖掘。在品牌的传播和推广上,我们不仅仅要着眼于品质、质量等,也要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等等。尤其是一些地区的特色产品,每一个特色产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通过为农产品注入更多的感性消费元素,让消费者乐意为之买单。
6、依法维权,完善机制,稳定品牌市场。一是要用法律武器维护品牌权益。目前,我国商标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弱,假冒伪劣现象更是屡禁不止。为保护品牌农产品的合法权益,各级 行政司法部门要紧密配合,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二是要建立品牌危机管理机制。企业必须建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管理机制,在做好生产、管理、销售的同时未雨绸缪,针对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的预防、处理以及如何挽回地域农产品品牌的声誉等,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鉴于农产品影响面往往较广,各级政府可牵头成立会同工商、质监、经贸、农业等相关部门协同组成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建立危机善后处理机制。企业要做好沟通披露信息工作,处理好与各级新闻媒体、政府、专家与公众的关系,认真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快恢复地域农产品品牌形象,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光辉,张蓓.农产品品牌系统及其管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7):453-456.[2]杨映辉.论中国农业品牌化问题[J].农产品加工,2005,(6):7-9.[3] 张玉龙,陈明宝.烟台苹果生产销售中的问题与对 策[J].北方果树,2007,(9):35-37.[4]李敏,易发海.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前提和关键[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9-120.[5]胡晓云.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2007,(6):9787109116702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质监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修改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相关部门:
为加快地区农业资源优势转换,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优势品牌、特色品牌和知名品牌,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我区农业发展从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不断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和产业化经营层次,加速农业转型转向,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07]67号、地区行署《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塔行发[2007]117号)精神,现就我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业转型转向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府扶持引导,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我区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加快我区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完成以
粮食、棉花、打瓜、牛羊肉、出口果蔬、特色农产品六大系列产品为主的农产品的商标注册、绿色食品认证及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基本实现农产品商标广泛注册和使用;努力扶持壮大现有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区域性知名品牌,力争培育出1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农业名牌产品;10个以上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和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品牌产值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质量观念、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形成“育品牌、重品牌、用品牌、护品牌”的良好机制,不断提升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
二、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
(一)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引导扶持企业培育、创建、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要统筹制定本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确定培育扶持的重点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发展。
(二)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结合我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实际,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以粮食、棉花、打瓜、牛羊肉、出口果蔬、特色农产品六大系列产品为主,立足国外市场、区外市场、周边市场三大市场,以哈国等国外市场为目标,加快创建国外名牌果蔬品牌;以区外市场为目
标,加快创建红花、棉花、打瓜、牛羊肉和特色农产品的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名牌产品等;以疆内及周边市场为目标,加快创建粮油、畜禽蛋奶、果蔬等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各个目标消费市场群众耳熟能详、日常消费认可的农产品品牌。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塔城地区推进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措施,运用商标战略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在鼓励各个品牌竞争的同时,按照“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统一商标”的导向,引导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开展商标注册。加强业务辅导,推动农产品品生产经营主体根据自身规模以及品牌建设所处阶段和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农产品品牌创建方案,创建不同层次的品牌。切实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工作。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国注册商标,取得商标国际保护,避免出口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商标和品牌。在地区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品牌申报和创建。重点做好由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的“新疆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由自治区名牌推进委员会评定的“新疆名牌产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由农业厅组织开展的“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等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工作。
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
(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地区农业局要在8月10日前完成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的制(修)定,并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根据各自的产业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乡镇场)、示范县的创建,不断推进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 个、示范区 个;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要达到 万亩,占全区总播面积的 %以上。
(二)积极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依托我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的优势,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依靠品质打造品牌。围绕我区的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加快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步伐。到2015年,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农产品绿色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有机基地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 个以上。
四、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相关单位的监管责任,确保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严禁不合格农产
品进入市场。抓好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强化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检验检疫,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检测,夯实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基础。
(二)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坚持扶优扶强与打假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产品称号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
五、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
(一)加大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节目专栏、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网上农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进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努力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根据自身目标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和网络营销,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品牌农产品,不断提高我区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品牌保护意识,建立市场监控体系,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在
条件具备的地方和目标市场,推进品牌农产品专柜和专业市场建设,防治鱼目混珠,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各级工商、质督等部门要不断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农产品市场平台建设。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参加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农展会。依托三大展会,逐步拓展疆外市场。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组织好中哈农产品展销会,逐步建立健全哈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快中哈农产品边贸市场的改造建设,尽快形成稳定、快捷、连年增长的中哈农产品贸易新机制;适时在克拉玛依等周边消费市场举办农展会,大力推介我区品牌农产品,巩固和扩大我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打造提升国外、区外和周边三位一体的销售平台,促进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
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组织机构。地区成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督查和考评工作,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各县(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加快我区农业发展转型转向。
(二)实行政府奖励。从2010年起,地区财政连续5年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工作,奖励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先进单位(集体、企业)及个人,并对首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级各类名牌的企业,给与一次性奖励。
(三)加强政府扶持。从2010年起,对首次获得“中
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企业以及社团、合作社等其他组织,在相关项目立项、审核和核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职业培训、优惠贷款和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
(四)明确责任分工。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区工商局负责 “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和“新疆著名商标”;地区质监局负责 “中国名牌产品”、“新疆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农业局负责“中国名牌农产品”、“新疆名牌农产品”创建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基地认证的协调服务工作,并根据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地区农口各部门要在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落实。地区发改、财政、金融、保险、税务、检验检疫、海关等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造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浓厚工作氛围。
(五)加强督查指导。各县(市)、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细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加强检查指导和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完成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红色为修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