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21:4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

第一篇:河南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

河南省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

为更好地发挥质量品牌引领作用,加快我省质量品牌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和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国质检质〔2016〕59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等全省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工作方针,完善质量宏观管理,健全市场竞争规则,加强质量监督执法,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推进社会质量共治,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切实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新需求,促进质量品牌供需平衡,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建设质量强省、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决定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断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把企业市场竞争的重心由低价胜出引导到提升质量溢价与品牌效应上来。加快转变质监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质量品牌发展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升质量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坚持改善供给与满足需求相结合。抓住制约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关键问题,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开展共性与关键质量技术攻关,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培育自主品牌,引导产品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品牌需求。立足多元化、多层次质量品牌市场,强化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提升全民质量品牌意识。

坚持创新驱动与改革当先相结合。发挥创新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中的引领和驱动作用,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品牌促进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内生动力,主动实施优质优价、优进优出、优胜劣汰的竞争策略。进一步树立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紧紧围绕质量品牌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理顺质量品牌与市场利润的正向挂钩机制,切实用新一轮的改革搭建更高水平的工作平台。

坚持统筹规划与稳步推进相结合。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会同省质量强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各司其职,凝聚合力,强化业务融合、工作联合,推动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落实、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大质量工作格局,提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稳步推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机制建设和制度安排。

(三)发展目标

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质量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质量竞争型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溢价水平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质量领军企业、优势产业以及消费者喜爱的本土产品和优质服务。自主品牌中高端消费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网络交易产品和服务质量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平明显改善,实现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更好地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区域质量发展更加协调,产品、企业、产业、区域的质量竞争力得到强化,社会公众的质量获得感明显增强。到2020年,新增省长质量奖10个以上,培育质量诚信A等企业500家以上,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强制性认证产品持证率达到100%。品牌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品牌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数量显著增加,品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品牌价值和效应明显提升,品牌建设成果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品牌培育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示范区,逐步树立“河南制造”、“河南品牌”和“河南服务”安全诚信优质的新形象。到2020年,建成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0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区10个、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0个,培育河南省名牌产品(服务名牌)1000个以上、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以上。

质量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质量技术基础更加稳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攻克一批影响产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质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经营管理者、产业工人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工匠精神得到弘扬,全民质量素质不断提升,质量人才梯队建设更加成熟。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5个以上、省级质检中心40个,组建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个,主导和参与制订国际标准5个、国家标准100个,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达3500项,建成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2个、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3个,新增自主品牌的产品或体系认证机构5个。

质量治理与促进体系进一步健全。质量宏观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质量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品牌发展战略有效实施,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断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监管、舆论监督、消费者选择更加科学有效,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逐步建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树立优质发展理念。大力宣传和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坚持质量至上、好字当先、好中求快,全面提高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弘扬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提倡工匠精神,为推动河南制造走向精品制造、河南产品走向河南品牌、河南服务走向优质服务注入质量底蕴。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质量处、办公室)

创新质量宏观管理。进一步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区)活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争取将绩效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依据之一。严格质量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加大警示问责和督导整改力度,严肃查处质量事故涉及的渎职腐败行为。(质量处、人事处、机关党委)完善质量统计体系。加强宏观质量和效益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反映质量提升成效的综合指标,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质量工作满意度、质量技术基础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体系,推动将质量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研究建立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引导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完善质量统计调查制度,加强质量状况分析,提供着眼经济发展全局、反映质监职能的高水平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建立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区域性质量竞争力指数,将质监部门打造成为“质量信息权威发布机构”,建立集信息发布、在线调查、资源共享、沟通交互于一体的质量综合服务平台。(质量处、省局应急服务中心)

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结合我省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健全信用标准体系,搭建反映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信用资源互通共享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推进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质量信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联合各部门实施严重质量失信联合惩戒,加大对产品质量失信惩戒力度。推动企业强化质量主体责任和诚信意识,实施产品质量信息自我披露,公开产品质量承诺,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强化企业自觉承担质量主体责任意识。(质量处、办公室、标准化处、省局应急服务中心)

完善质量法治体系。牢固树立质量法治理念,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品牌提升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对执法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质量法制监督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加强质量法制宣传教育,普及质量法律知识,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法规处、执法处)

(二)培育质量品牌优势,引领供需结构升级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及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获奖组织的质量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展品牌培育、质量标杆遴选等试点示范活动,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鼓励企业制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推动质量技术进步,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和品牌管理,建立完善质量、品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质量处、认监处、科技处)

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品牌评价理论研究机构和品牌评价机构,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制定品牌评价相关标准。开展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对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指导各类园区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的价值和效应。联合有关部门,做好河南省品牌价值评价发布以及知名品牌年度发布工作,培育更多河南企业进入中国品牌价值百名排行榜和重点行业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以产业聚集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为重点,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鼓励企业加强品牌经营,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引导企业诚实经营,信守承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护良好品牌形象。积极开展品牌保护工作,为品牌企业提供品牌保护技术手段和维权打假等服务,推动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质量处、科技处)

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不断完善省长质量奖评选机制,提高省长质量奖的权威和影响力,把省长质量奖打造成代表河南质量、河南品牌的名片。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建立和完善相关行业质量的评价体系,逐步扩大省长质量奖评选范围,推动全社会重视和追求质量。鼓励各级政府开展质量奖表彰,树立质量发展标杆,总结标杆经验,强化标杆引领作用。完善各级政府质量奖配套激励措施,引导地方政府在采购、招投标方面给予政策性优惠。加强部门协同,以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工具推动质量提升。(质量处)

(三)突出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增进民生质量福祉 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对重点消费品开展重点性能指标比对抽查,摸清一批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状况,形成高质量的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建议。加大消费品监督抽查工作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督抽查整体效能。在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推动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全面接轨,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消费品风险监测和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发布风险警示和消费提示,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高特殊群体、基层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与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针对消费品市场热点,加快研发、设计和制造,及时推出一批新产品。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支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突出儿童用品、电子电器、汽车产品、食品相关产品、复肥、配装眼镜、新型墙体材料等重点产品,强化监督抽查和省市联动抽查,整治一批消费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在中小城市、农村市场开展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消费品专项行动。创建一批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宣传一批河南精品和民族品牌,为促进消费品质量明显提升、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消费者信心明显提振、消费需求潜力明显释放奠定良好基础。(监督处、标准化处、执法处)

实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大电商生产企业质量帮扶力度,指导电商经营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帮助企业查找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企业质量源头管控能力。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品生产集聚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结合电子商务“豫货通天下”社会化品牌,建设一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促进区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提升。加大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网上监测,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利用市场机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执法打假专项行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适时公布电子商务制假售假典型案例,震慑质量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监督处、执法处)

实施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以提高实体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围绕全省高成长性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支柱产业转型,以国内外同行业产品标准和实物质量为标杆,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围绕主打产业、主打产品,一个一个行业开展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引导行业、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组织实施工艺优化和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行动,推动质量创新,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落实《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在汽车、电线电缆等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重点领域产品标准水平。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优势。支持企业拓展对外合作方式,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增强境外经营能力,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完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督促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追溯体系,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特种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质量处、标准化处、特设处)

实施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健全以质量管理、诚信评价、行政监管、风险监测、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提升服务业标准化水平,规范服务质量分级管理,推动建立优质服务承诺标识与管理制度,培育一批能够代表“河南服务”形象的优质企业。完善服务质量发展指标,开展服务业质量监测分析,加快构建重点服务行业质量监测体系。聚焦旅游、物流、售后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实施服务标杆引领计划,提升重点服务行业质量水平。构建全省重点地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网,发布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促进各级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强化金融、物流、养老、文化等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服务认证体系。推进实施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神秘顾客和社会监督员制度,健全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平台。(质量处、标准化处、认监处)

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量提升行动。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为准绳,以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为支撑,寓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于一体,提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水平,发挥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富民强县、服务外交外贸的重要作用。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评价,培育更多河南企业进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50强榜单。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监督检查,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并试点试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自我声明制度,保障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特色。(科技处)

(四)优化质量工作模式,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实施质量简政放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清理规范生产许可和质量准入等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中介服务,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质量品牌发展营造更加公平、更加规范、更加宽松的环境。加快质监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基层质量品牌提升工作,使企业和产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优化升级。发挥各级质监部门贴近基层的优势,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把由地方实施更有效的审批事项,最大限度下放到地方。打破市场垄断和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让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品和服务集聚。(法规处、标准化处、监督处、特设处、计量处、认监处)

推动质量制度创新。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积极鼓励开展行业试点,发挥行业组织的催化作用,提高企业改进质量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建立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质量违法和失信成本。积极推动重点商场质量责任首负承诺,健全由销售者牵头发起的质量追溯链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消费品原料配料含量、原产地、特殊人群适用性等信息披露标签标识全覆盖制度,推行消费品能效标识、绿色标识等认证制度。建立有奖举报、投诉调解、公益诉讼和责任保险等制度,在产品“三包”、重大设备监理等领域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加大对中小企业质量品牌提升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创业、创新、创优”。(标准化处、质量处、认监处、执法处)

加强质量风险管理。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集系统,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置措施。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平台,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监督处、特设处、计量处、认监处、科技处)

严格质量监督执法。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质量执法,严查彻查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生产行为。加大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力度,强化舆论震慑力。加大举报投诉处置力度,结合举报投诉、风险排查、监督抽查、舆论曝光等渠道反映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打假行动。加大消费品领域执法打假力度,加强对儿童用品、机动车、灯具、家电等领域强制性认证产品无证出厂、销售等行为的查处。加大区域整治力度,强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的执法打假。加大技术手段在执法打假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执法效能。(执法处、监督处、认监处)

(五)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建立并完善具有高精确度、高稳定性的计量标准及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统筹计量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升级换代和科学布局。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贸易公平、改善民生等计量新需求,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法制计量,全面加强工业计量,积极构建产业计量,强化能源资源计量,培育和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研发一批自主可控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设备。(计量处)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构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组织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加强标准化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将创新成果、管理经验转化为标准。加强标准馆藏和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标准云平台,推动标准信息资源交换合作。加快标准化人才培养,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力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业,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提高应对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标准化处)

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加强认证认可制度建设,完善“分级监管、重心下移”和“区域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制度。建立健全认证认可服务业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体系,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制度创新。加强认证认可创新驱动能力建设,鼓励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积极推进一批检测认证创建示范区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监管能效,提升认证认可社会公信力。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增强复合型服务能力,深度参与认证认可国家标准规则制定和互认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我省认证认可国内影响力。(认监处)

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检测技术联盟和集聚区建设,推进技术机构资源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对技术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管,规范检验检测行为,促进技术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提高检验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信力。鼓励技术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创建国内一流技术机构和知名品牌。(科技处、认监处、特设处)

推进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围绕品牌影响因素,打牢品牌发展基础,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造条件,推动建设一批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示范点,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质量技术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搭建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综合运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为企业和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加快融合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多源质量技术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积极推进质量技术基础服务向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扩大优质质量技术基础服务供给。(科技处、质量处、计量处、标准化处、认监处)

(六)推动社会共建共治,优化质量治理体系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重点行业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升可靠性水平,促进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鼓励龙头企业将配套的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链式提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主动顺应个性化多样化、绿色环保、社会责任、消费友好等新潮流,把产品做精做细。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经验,选树一批河南省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质量处)

加强质量品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加强质量研究机构和质量教育学科建设,形成分层级的质量人才培养格局,培育一批质量科技领军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品牌相关课程,培养品牌专业人才。发挥品牌建设社会机构积极性,开展品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品牌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为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提供人才支撑。鼓励我省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开展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高端复合型人才。(人事处、质量处)

培育先进质量文化。树立全面、全程和全员的质量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法治、企业自治、社会共治的“大质量”治理格局。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实施以质取胜经营战略,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社会、广大企业及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抵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强化全民质量意识,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办公室、质量处)

强化质量中介服务。加强质量管理、计量校准、标准化服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信用评价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推动质量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加强对质量服务市场的监管与指导,鼓励整合重组,推进质量服务机构规模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我省质量服务品牌。鼓励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积极提供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质量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融合行政、协会、媒体和消费者力量,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和品质消费的良好环境。(质量处、计量处、标准化处、认监处)

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健全质量投诉处理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12365等投诉热线的作用,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积极推进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有效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引导企业、行业协会、保险以及评估机构加强合作,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增强公众的质量维权意识,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质量维权活动。完善产品侵权责任制度,保障质量安全事故受害者得到合理、及时的补偿。积极探索实施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执法处、监督处、应急服务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经济新常态下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意义,切实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力求实效。省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协调质量提升行动的具体事宜。要加强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等方面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与工作联动。

(二)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督导考核,将意见目标任务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年度考核,确保意见各项措施和目标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将落实质量品牌建设的远期规划同解决当前突出的质量问题结合起来,将落实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与各项产业规划结合起来,加强对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督导。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意见的解读,营造意见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媒体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和展示,倡导自主品牌消费,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充分利用“中国品牌日”这一重要契机,支持主流媒体开展系列报道,设立专题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大省内优质品牌宣传力度。支持地方和行业开展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品牌宣传展示活动,鼓励企业展示质量品牌形象,扩大自主品牌的社会影响。

第二篇:**市品牌建设实施意见

为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努力打造成'品牌大省'”的要求,贯彻实施《**市2004-2007年商标品牌工程实施规划》,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制定**市品牌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实施“工业立市”主战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原创与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并举,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开发和二次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培育自己的企业品牌,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国内外资源,促进企业间优势互补,推进组织创新,加快创立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3至5的时间,形成 个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形象的大品牌,其中,在省内有影响的品牌 个,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 个。到2010年,力争驰名商标 件、中国名牌产品 件;省著名商标 件、省品牌产品 件;市著名商标争取达到10000件;**企业使用自主商标的产品或服务在工业总产值、利润及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争取达到60%以上。

三、主要任务

目前,**拥有市著名商标210件、省著名商标63件、省名牌产品 件、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 件。但是,**品牌发展和企业发展不相适应,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的大品牌还有待突破。一是企业创建品牌和提升品牌的意识有待增强;二是品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相对较少;三是品牌运用领域不宽,不懂得运用商标战略去拓展市场、占领市场。四是创牌后劲不足,一些培育对象规模偏小,另有一些企业在成名后,忽视品牌维护。

开展品牌建设要着力依靠“四大要素”,重点推进“四个一批”。着力依靠“四大要素”:一靠质量。质量是品牌建设的突破口,是品牌的重要基础,是品牌的竞争力。二靠技术。技术创新是提升品牌价值的源泉。以先进标准、创新技术作支撑,才能创建领先的品牌。三靠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检验品牌,加强品牌策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四靠人才。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开发品牌,保障品牌建设持续发展。

重点推进“四个一批”:一是支持一批农产品打响品牌,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民收增。二是引导一批服务企业树立品牌,重点提升商贸、房地产、旅游、物流等领域企业形象。三是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自己特有品牌,重点帮助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等领域的企业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四是帮助一批拥有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实现产业和品牌集聚发展,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资源,增强国际国内竞争力。

四、工作原则

**品牌建设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政策推进、规范运作的原则,发展代表**形象和品位的大品牌。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订落实政策。成立**市品牌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品牌战略建设的宏观指导,积极指导企业开展创牌工作,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创品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贯彻落实《**市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相关部门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政策向创牌企业倾斜。设立**市品牌建设基金,重点鼓励中小创牌企业和在品牌建设中有突出成效的部门及个人。工商、质监、经委、商检、海关、财政、农业、科技、外经贸、银行等部门要团结一致,配合联动,形成加快品牌建设的合力。

(二)充分发挥企业创牌主体作用。创品牌的基础在企业,企业要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跳出地区、部门、行业的框框,突出“品牌发展”战略全局性特点。要强化市场观念,把市场营销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实施品牌战略结合起来,依据市场状况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规律,制订创牌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牌活动。要坚持质量第一,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标准化、质量认证等技术基础工作,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要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注重提高现有优势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并通过技术改造,使其尽快上批量、上规模,转化为品牌产品。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商标管理体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实施“走出去”商标扩张战略,积极申请境外商标注册,拓展海外市场。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要抓好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加强职工技术培训与教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品牌队伍。

(三)开展品牌建设系列服务活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落实打造“品牌大省”要求,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服务。一是认真开展打造“品牌大省”课题的调研,认真谋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品牌建设的工作任务,为省政府出台品牌战略有关政策提出建议。二是创新品牌建设工作的思路和机制,把工作重点从驰著名商标认定、名牌产品认定转到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上来。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论坛等,营造全社会关注品牌、支持品牌的氛围,提高企业创牌意识。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商标注册,把支柱行业、服务行业、高新技术产品和农副产品商标注册列为重点,指导出口企业、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企业进行国际注册。五是精心选择发展后劲足、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不断充实和扩大争创驰著名商标战略梯队。六是完善品牌认定体系,认真做好驰名商标申报、著名商标、名牌、免检及原产地产品推荐认定工作。七是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积极培育以品牌为纽带的商标基地发展,发挥品牌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八是扩大品牌影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展示会,展示**品牌整体形象和实力。九是发挥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开展品牌评估、盘活闲置商标、权利许可转让等工作,指导企业无形资产的合理开发流动和优化组合。

(四)加强保护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侵犯驰著名商标的行为,保护商标所有人权利。二是完善打假维权网络,对市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创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要认真执行举报奖励制度,注意保护举报单位和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规范市著名商标认定行为,完善认定体系,坚持以市场评价为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篇:机关服务品牌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创建“FES”

服务品牌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青岛市政府“五项工程”管理体系和建设“四型”机关的要求,创新外经贸工作,根据我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创建“FES”服务品牌活动(Foreign Enterprise Service),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政府“五项工程”管理体系和建设“四型”机关活动为主线,以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为保障,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外经贸工作服务品牌建设作为展示外经贸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和服务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品牌创建,进一步增强外经贸机关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和创新力。

总体目标: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服务品牌建设,让服务品牌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外经贸各项工作中去。从项目洽谈到落户,直至开始正常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零距离服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力争用1-3年时间,打造出一个过硬的“FES”外经贸服务品牌,促进平度经济的大发

展。

二、基本原则

(一)体现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品牌的文化内涵导入外经贸工作中,从品牌体系的构建入手,完善品牌创建体系,由浅入深,逐步培育和发展,使该项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突出专业性原则。把品牌创建工作同外经贸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品牌促工作,在工作中培育和丰富品牌内涵,使服务品牌能充分体现我市外经贸工作的特点和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三)保持长效性原则。服务品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创建和保护服务品牌需要全体外经贸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要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树立大局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工作。

(四)提高队伍素质的原则。通过开展创建服务品牌活动,建立考核机制,培育团队精神,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内部形成一种人人为品牌增光添彩、争先创优的气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实施步骤

创建“FES”外经贸服务品牌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推广阶段(2005年3月—2005年4月)

要在优化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外经贸工作部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进行讲解和筹划,对品牌的名称、内涵及品牌的组成体系进行广泛讨论、征求意见,挖掘和提炼。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有效传播,使社会各界对外经贸服务品牌有共同认知,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5年5月—2005年7月)

第一步,在机关内部进行组织动员,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个科室,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服务品牌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和推广。

第二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举办外经贸服务品牌建设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课,统一行为规范和标准,使品牌创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三)巩固提高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2月)

坚持在创建中培育和提高服务品牌的工作思路。以创建服务品牌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全市的外经贸工作,完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丰富、提升品牌理念和内涵。让每个外经贸干部都有一个格言,使外经贸服务品牌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品牌体

系。同时成立检查小组,对服务品牌的创建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年终进行总结验收。

四、健全机制,强化措施

一是健全机制,完善保障和支撑体系。通过引进创建服务品牌活动,进一步促进外经贸各项工作的规范发展,健全运行机制,规范管理,为品牌的创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建立创新机制。创新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工作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建立外经贸的创新机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①体制创新。要进一步强化监管,规范运作,为品牌创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②管理创新。完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实现管理上的新突破。

③制度创新。以《行政许可法》为基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外经贸审批行为,为创建品牌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④运行机制创新。建立规范的外经贸运作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公开透明机制、考核监督机制等。使我市的外经贸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协调。

2.建立考核机制。将服务品牌建设贯串于整个外经贸工作的全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分解工作目标,实行量化考核和奖惩机制。

3.建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措施保证机制。根据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外经贸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4.加强内部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外经贸的软硬环境,实行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深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措施,完善服务过程,逐步建立起宽松和谐、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发挥品牌的激励示范作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品牌的创建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二是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进行广泛宣传,让外商、企业代表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品牌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外经贸服务品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有一个良好形象,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优化创建品牌的社会环境。

三是努力学习,推动机关文化建设。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创建服务品牌为契机,在机关内部掀起学习高潮,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求知奋进的良好氛围,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外经贸机关文化,使品牌的创建工作能够有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赋予外经贸服务品牌更深刻的理念和内涵。

四是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外经贸工作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具备“四种能力”,即获取新知识、超越自我的学习能力,破

除陈规、因时而变的创新能力,不甘人后、勇争一流的竞争能力,优质高效、廉洁周到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为创建品牌提供队伍保证。

五是加强监督,明确责任。成立外经贸局“FES”服务品牌创建领导监督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严格分工,明确责任,实行日常自查与考核检查相结合,日常交流与定期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0306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

意见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省委要求,要以政治引领力为核心,以组织覆盖力为基础,以堡垒战斗力和先锋带动力为支撑,切实把党员和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按照中央、省委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把2018年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年,充分发挥“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作用,马上办抓落实,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三〃五”基层工作日为载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建强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

一做”学习教育、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做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结合起来,确保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六是突出效率导向。要提高工作效率,突出运用好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构建务实管用的信息化平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方法步骤

(一)排查摸底(2月下旬至3月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建立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台账。

(二)整顿提升(4月至9月底)。实行分类推进,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带头人能力素质不高、党员教育管理不落实、运转经费保障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日常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坚持共性问题集中整治、个性问题专项整改,促进整改提升。

(三)跟踪问效(10月至11月底)。各级党委(党组)对系统、领域内基层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自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四)检查验收(12月)。以党委(党组)为责任主体,自下而上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观摩评比、检查验收。

四、工作措施

(一)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突出政治标准,把“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

统一”,即统一党群服务中心标识牌、统一村党支部标识牌、统一村民自治委员会标识牌、统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标识牌、统一悬挂国旗党旗。①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用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设臵固定的宣传栏和公开栏;引导百货超市、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各类便民设施及公益项目围绕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布局,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农村政治引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议事协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实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等功能,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逐步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③“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按照有标识牌、有党旗国旗、有办公和活动设施、有规章制度、有档案资料、有党务公开栏的“六有”标准建好党群活动中心。有30名以上党员的,面积不少于120㎡,有10-30名党员的,面积不少于90㎡,不足10名党员的,面积不少于60㎡。其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必须有党员活动场所。

(四)加强队伍建设。①优化党员队伍。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倾斜发展党员。实行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增强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实施

酬要不低于2016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村主任和“两委”其他成员分别按照村党支部书记的80%和60%同步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支出分别达到1.2万元和1万元标准。基本达标后,各县(市、区)要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随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同步提高。②强化城市社区党建经费保障。推进人财物等资源向社区下沉,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分别不低于3.5万元、4.5万元、5万元;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工作报酬分别达到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1.2倍、1.1倍以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作报酬不低于上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③强化“两新”组织党组织经费保障。要采取“政策给一点、党费返一点、财政拨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非公企业党费全额返还,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1%部分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或通过企业赞助、党员资源捐助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七)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落实好每个工作日不少于半个小时集中学习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三〃五”基层工作日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培训、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段,推进“四议两公开”(“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运用。以“一标准两符合三规范四满意”为标准,持续开展“红旗便民服务

(十)强化典型引领。①建示范点。在农村、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按照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载体建设等不同内容,分别建立做法新颖、实践有效、干群拥护的“示范点”,成为党建创新的“领跑者”、示范引领的“新标杆”、全面过硬的“助推器”。②建示范带。各地各单位将适合自己区域(系统)特色的做法结合实际辐射推广,连点成线,形成风格,建成“示范带”。③以点带面。通过巡回观摩、经验交流,推进先进做法在不同区域(系统)之间的沟通融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让不同行业领域的党组织相互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五、组织领导

(一)建立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一号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要以“三〃五”基层工作日为载体,以责任分工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是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把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年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马上办抓落

第五篇:河南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实施意见

河南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豫政〔2015〕22号),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强调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国发〔2014〕48号文件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战略意图,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化对审计职能作用的认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学习国家审计有关政策和规定,积极配合、支持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二、明确加强审计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国家和我省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为建设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发现问题,完善机制。发现国家和我省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现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经验和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三是依法审计,秉公用权。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敢于碰硬,勇于担当,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和各项廉政、保密规定,注意工作方法,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三、发挥审计保障作用

(一)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持续组织对国家、我省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策落实和不断完善。

(二)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要看好公共资金,严防贪污、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共资金安全。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关注财政资金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关注财政支出的合规性和绩效,严肃查处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侵占等问题,促进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落实情况,加强“三公”经费及会议费使用、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推动俭朴政府建设。

(三)揭示经济运行风险隐患。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区域性金融稳定等情况。要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检查存量债务化解情况,密切关注新增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防止形成浪费和新的风险隐患。要关注金融风险,跟踪检查信贷资金投向、互联网金融发展、跨境资本流动,严肃查处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利益输送、非法集资和诈骗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注意发现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坚持纵向到底的原则,按照资金流向,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等环节进行跟踪审计,确保群众真正从中受益,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根据省委、省政府美丽河南建设部署,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加强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探索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分析财政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等情况,推动惠民和资源、环保政策落实到位。

(五)推动深化改革。密切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提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及时予以反映,推动改进和完善。

四、强化审计监督作用

(一)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注意反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着力揭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妨害公平竞争等问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密切关注市场运行情况和政府监管职责履行情况,注重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和动力,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二)推进廉政建设。坚持推动改革发展和惩治腐败“两手抓”,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要查深查透查实。重点关注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和资源环境等领域,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贷款发放和证券交易、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非法集资、规划调整、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问题,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三)推动履职尽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本地实际,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任务要求,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依法依纪揭示和反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促进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五、狠抓审计整改落实

(一)健全整改责任制。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要及时整改和认真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机关书面报告审计整改结果,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二)加强整改督促检查。各级政府每年要专题研究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以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将整改纳入督查督办事项。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整改。审计机关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

(三)严肃整改问责。各地、各部门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完善制度规定。对整改不到位的,审计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问责。

六、完善审计工作机制

(一)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凡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不得设置障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依法、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管理和电子数据等资料,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在现场审计阶段,被审计单位要为审计机关进行电子数据分析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对获取的资料,审计机关要严格保密。

(二)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审计机关履行职责需要协助时,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予以协助和支持,并对有关审计情况严格保密。要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在案件会商、情况沟通、资料查询、调查取证等方面形成制度。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有关部门要认真查处并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审计机关要跟踪审计移送事项的查处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告。各地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计划和计划,避免临时委托、过量委托状况,实现离任审计为主向任中审计为主转变,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开展。

(三)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各级政府要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定期组织开展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阻挠、干扰和不配合审计工作或威胁、恐吓、报复审计人员的,要依法依纪查处,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七、加强审计能力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直接领导本级审计机关,支持审计机关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政府监督检查机关要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查结果等信息,避免重复检查。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报告等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和重大案件线索向同级政府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二)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审计机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背景。着力提高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研究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招录审计人员可加试审计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开展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探索预算执行项目分阶段组织实施审计的办法,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可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同时对部分专业性强的职位可实行聘任制。

(四)保障履行审计职责必需的力量和经费。各地要根据审计任务日益增加的实际,合理配置审计力量;按照科学核算、确保必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切实保障本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为审计机关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切实保障各项审计任务顺利完成。

(五)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河南审计数据系统。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能力。积极实施金审工程,创新电子审计技术,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工作。开展对我省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电子政务工程与信息化项目的绩效审计。

下载河南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意见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意见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意见 饲料和兽药是畜禽养殖主要的投入品,也是决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为推进我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夯实基础、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工作汇报

    XX市第二医院 “夯实基础、打造品牌、提升质量”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把XX市第二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

    品牌建设提升反贪办案质量 2

    品牌建设提升反贪办案质量(图) 2008年02月04日02:13[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江苏扬州:检察长直接办案 侦查一体化 规范执法行为 检察院反贪干警们......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意见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意见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意见 (试 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品牌教育战略,着力......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精选合集)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提升十大品牌质量 创新全国百强成果

    提升十大品牌质量 创新全国百强成果 武安市职教中心建校21年来,历代职教人奋发图强,倾情打造,培育缔造了多个具有武安职教特色的专业品牌。自2010年开始实施二次创业六年发展方......

    灯泡行业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设想

    灯泡行业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设想一、灯泡行业概况目前辖区共有灯泡及相关生产企业43家,其中成品生产企业21家,其中1家尚未正式生产。在成品生产企业中,装饰灯泡生产企业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