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终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基地。
二、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我市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以天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研究开发产品;以石晶光电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以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化;以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和发展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做大做强中原特钢的限动芯棒、铸管模、煤炭高压有限公司、远东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智能化电器以及精密成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鑫源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兄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电子陶瓷用高级氧化铝粉体材料和超级细微粉。
2、壮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在发展壮大我市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品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真正将济源的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是:以豫光集团为龙头,发展铅锌合金、电池和矿灯及其它产品深加工,形成铅产业链(冶炼-合金-电池、矿灯、电动车等),锌产业链(冶炼-合金、电镀等)和酸产业链(冶炼-制酸-化肥及其它合成产品)。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工业,以豫港焦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捣固焦、炭黑、甲醇、粗苯等煤化工产品;以恒通化工和豫源化电为依托,积极发展合成树脂和新型聚脂材料及树脂粉深加工(塑钢门窗、塑料管材、塑料合成革、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和日用塑料制品等)。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将铅锌、钢铁、化工和电力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改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过程的转变。将煤气转化为化工产品,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将硫酸转化为化肥,将粉煤灰转化为建材,使传统产业结构向低消耗、轻污染、高素质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以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等资源消耗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在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创建一批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市工业现状,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确定如下(附后)。
三、实施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一是政府加大对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结构调整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额度,以此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发起组织各类投融资机构,努力扩大利用民间资金投向结构调整。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地、国外资金参与我市的结构调整。
2、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既要抓住机遇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明显改变我市结构现状、提高我市产品、产业层次的项目,也要淘汰压缩一批没有市场、产品加工层次低、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落后生产力。下决心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和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把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再度发生。
3、认真开展好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2006年为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年。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市场调研与分析,一切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如何依托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结构调整,要转变作风,加强协调与服务,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有关配套政策,使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4、搞好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工程,以促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为了便于投资者在我市进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市政府拟在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结构布局的同时,规划一块规模适度的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由政府投资对示范区
进行水通、电通、路通,同时要加大示范区的保护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人在我市投资,不断加快我市结构调整步伐。
5、工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对符合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或技改项目除享受我市原有的政策外,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高新
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产品出口企业,按规定减免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产品出口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可按现行税率五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3)、投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的40奖励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额的45奖励企业。(4)、对在我市投资的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奖励,视项目的投资额度、技术含量、贡献大小分别给与10-100万元的奖励,最高奖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其它
1、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负担;
3、本意见由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
1、纳米二氧化硅系列产品;
2、生物杀虫剂;
3、高品质石英晶体材料;
4、高技术陶瓷技术开发;
5、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
6、优质塑钢门窗及年产万吨以上塑料管材生产线;
7、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多层薄膜生产;
8、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防渗土工膜、降解塑料、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的开发及制造;
9、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及新型建筑密封材料、新型环保型磨擦与密封材料;
10、冬凌草系列产品开发;
11、煤焦油深加工;
12、异形钢系列产品开发;
13、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技术开发;
14、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生产;
15、水利发电;
16、60万千瓦以上发电站建设;
17、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用于干法水泥生产。
18、三废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19、工业零排放示范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20、其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新技术。
第二篇: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终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基地。
二、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我市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以天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研究开发ppS产品;以石晶光电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以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化;以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和发展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做大做强中原特钢的限动芯棒、铸管模、煤炭高压有限公司、远东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智能化电器以及精密成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鑫源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兄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电子陶瓷用高级氧化铝粉体材料和超级细微粉。
2、壮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在发展壮大我市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品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真正将济源的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是: 以豫光集团为龙头,发展铅锌合金、电池和矿灯及其它产品深加工,形成铅产业链(冶炼-合金-电池、矿灯、电动车等),锌产业链(冶炼-合金、电镀等)和酸产业链(冶炼-制酸-化肥及其它合成产品)。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工业,以豫港焦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捣固焦、炭黑、甲醇、粗苯等煤化工产品; 以恒通化工和豫源化电为依托,积极发展合成树脂和新型聚脂材料及树脂粉深加工(塑钢门窗、塑料管材、塑料合成革、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和日用塑料制品等)。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将铅锌、钢铁、化工和电力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改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过程的转变。将煤气转化为化工产品,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将硫酸转化为化肥,将粉煤灰转化为建材,使传统产业结构向低消耗、轻污染、高素质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以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等资源消耗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 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 在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创建一批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市工业现状,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确定如下(附后)。
三、实施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一是政府加大对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结构调整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额度,以此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发起组织各类投融资机构,努力扩大利用民间资金投向结构调整。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地、国外资金参与我市的结构调整。
2、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既要抓住机遇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明显改变我市结构现状、提高我市产品、产业层次的项目,也要淘汰压缩一批没有市场、产品加工层次低、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落后生产力。下决心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和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把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再度发生。
3、认真开展好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年为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年。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市场调研与分析,一切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如何依托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结构调整,要转变作风,加强协调与服务,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有关配套政策,使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4、搞好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工程,以促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为了便于投资者在我市进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市政府拟在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结构布局的同时,规划一块规模适度的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由政府投资对示范区进行水通、电通、路通,同时要加大示范区的保护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人在我市投资,不断加快我市结构调整步伐。
5、工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 对符合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或技改项目除享受我市原有的政策外,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1)、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产品出口企业,按规定减免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产品出口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可按现行税率五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3)、投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的40%奖励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额的45%奖励企业。(4)、对在我市投资的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奖励,视项目的投资额度、技术含量、贡献大小分别给与10-100万元的奖励,最高奖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其它
1、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负担;
3、本意见由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
1、纳米二氧化硅系列产品;
2、生物杀虫剂;
3、高品质石英晶体材料;
4、高技术陶瓷技术开发;
5、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
6、优质塑钢门窗及年产万吨以上塑料管材生产线;
7、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多层薄膜生产;
8、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防渗土工膜、降解塑料、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的开发及制造;
9、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及新型建筑密封材料、新型环保型磨擦与密封材料;
10、冬凌草系列产品开发;
11、煤焦油深加工;
12、异形钢系列产品开发;
13、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技术开发;
14、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生产;
15、水利发电; 16、60万千瓦以上发电站建设;
17、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用于干法水泥生产。
18、三废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19、工业零排放示范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 20、其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新技术。
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湖北省发改委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湖北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着力推进八大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抓好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提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三个一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改善工业发展环境,促进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按照《湖北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总体发展战略,我省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建材、食品等八大行业为主,全面启动工业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重点支持和服务东风汽车公司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抓好神龙轿车二期、东风本田二期扩建、东风—日产生产能力完善配套和规模化生产,提高我省专用车生产水平和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钢铁行业:重点支持武钢二冷轧和硅钢改扩建、新冶钢配套设施改造;支持武钢和鄂钢联合重组及冶钢做精做强。石化行业:重点支持武汉石化800万吨、荆门石化600万吨炼油改扩建及抓好仪长输油管线湖北段建设;进一步整合烟草行业资源。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支持长飞、邮科院等企业,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激光加工设备等产品。医药行业:重点支持三类以上新药的开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纺织行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棉纺织、服装生产力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建材行业:重点支持“四新两高”产品发展,依托华新等企业建设7
条大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食品行业: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
二、抓好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据调查,2005年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803项,总投资额1487亿元。预计有400个项目在2005年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预计新增产值580亿元、利税116亿元。初步选定机械汽车、石化、冶金、建材、纺织、轻工(含农产品深加工)、能源、高新技术行业100个项目,列入2005年“三个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有5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这些项目包括:
——机械汽车行业中有神龙汽车二期扩建工程、东风本田12万辆乘用车、东风有限襄樊中高级轿车基地和中重型车技术改造、东风车桥改造、中德合资激光拼焊汽车底盘总成,武锅锅炉回收等14个项目。
——石化行业中有武石化及荆门石化炼油扩能改造,湖北化肥厂油改煤,湖北宜化10万吨聚氯乙烯,沙隆达新品种农药,宜昌兴发集团三聚磷酸钠等10个项目。
——冶金行业中有武钢二冷轧、二硅钢、冶金节水改造、500万吨球团,大冶有色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鄂钢转炉技改等9个项目。
——建材行业中有华新水泥南漳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武穴日产6000吨水泥,宜都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大冶尖峰日产4000吨水泥,长利玻璃深加工,三峡新材浮法玻璃生产线等9个项目。
——纺织行业中有孝棉实业扩建32万纱锭、经纬化纤3万吨粘胶短纤,爱帝集团针织服装等10个项目。
——轻工行业中有武汉晨鸣林纸一体化、武汉统一饮料扩建、武烟技改、TCL300万台空调、武汉小天鹅80万台洗衣机等14个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中有武汉光迅光电子器件产业化、武汉邮科院移动通信(3G)产品、湖北三环信息银税一体终端、长飞光纤扩建等12个项目。
——医药行业中有宜都东阳光6000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中联药业扩建、广济药业1300吨核黄素、八峰药化700吨氨基酸等8个项目。
——船舶行业主要是长航青山船厂出口船舶基地扩建项目。
——能源工业中有清江水布垭、宣恩洞坪水电站、阳逻电厂三期扩建、黄冈大别山电厂等13个项目。
三、继续支持100家大企业做强做大、100家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抓好100家重点大型企业、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三个三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继续做好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适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情况,对企业进行调整,择优充实新的企业和项目。二是争取100家大型企业和100家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5-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力争100家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合计达到300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家(东风有限、神龙、武钢、武石化、荆门石化、长江电力),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东风本田、鄂钢、冶钢、江汉油田、武烟),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家;力争100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长31%。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联系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做好季度详细分析报告和月度统计工作。四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服务。
四、继续推进“三个一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一是按照省政府“三个一批”工作的要求,今年再完成武钢、大冶有色、南方集团、医药集团、铝业集团、江南实业、宜化等15户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以及5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基本实现10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的任务;继续巩固省属企业改制改组和管理体制调整成果,基本完成10户省属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任务。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推进企业改制。大型国有企业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鼓励实施管理层收购,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形式。三是加强规范运作和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健全改制报批制度,做到每一个环节依法运作、规范透明。四是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东汽、武钢等15户大型企业为重点,加快企业自办学校、医院、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五是推进市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经济调控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发展,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国家禁止的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扎实做好列入国家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林浆纸一体化、装备本地化等国债专项计划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三是继续集中部分省预算内资金,实施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技改贴息专项,带动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增加对重点工业行业的投入。在各市州、县市全面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条件。四是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和调度,及时监测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五是加快武汉乙烯、湖北核电、东风雷诺轿车等重大项目,以及列入我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的一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
底前有300个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能进入前期启动。六是加快我省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制定和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
六、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工作,适时掌握各地、各行业经济运行动态,特别是加强对经济运行中带有倾向性、全局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二是抓好煤、电、油、运等重要原材料生产要素的组织调度工作,特别是做好冬季枯水期电力供应、煤炭采购、储备和运输,集中资源保重点、保急需。三是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资金供需的矛盾。四是引导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五是继续开展全省安全生产、消防、治乱减负大检查,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六是通过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形式,支持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四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调研报告)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新密组团又是郑州都市区的一个功能区,如何尽快融入郑州都市区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强化都市区的产业支撑,是“三化”融合的核心。为此,本人对我市工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二、近几来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强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靠产业升级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省、市要求,这几年我市在资源整合、产业聚合整治上打了一场硬仗。一是煤矿企业由原来的213家整合到101家,保留煤矿用于技改资金累计达到20亿元,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快,整合技改后煤炭年产量可突破2000万吨,比整合前增加500万吨;采区回采率由原来的70 %提高到 90%。二是耐材企业由733家整合为390家,累计投资20亿元实施工艺改造,新上隧道窑195条、梭式窑33座、推板窑94条,耐材年产量由治理改造前250万吨突破833万吨,被中国耐材协会命名为全国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全市耐火材料产量占全国的13%,占全省的33.4%,占郑州市的48.8%,三是造纸企业由148家整合为48家,2011年又从48家整合到36家,关停了91条生产线,累计投入治理资金4亿元,建成33套生化工程,企业使用商品浆的比例提高到20%,造纸行业年产量2010年达到240万吨;总投资35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包装纸项目正在筹建,总投资1.9亿元的造纸群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日处理工业污水15万吨;华旗助剂厂聘请5名全国造纸行业知名专家,组建了郑州华旗造纸科技有限公司,为提升我市造纸产业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建材行业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采石场210个、石灰窑54家、铝石窑186家,积极发展新型高档水泥生产项目,郑州同龙力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于2009年5月份试产;23家环保节能型采石场已建成。
(二)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靠项目建设带动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共引进市外域内资金150亿元,累计投资近600亿元,新上各类项目52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0个,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投资超百亿元的裕中电厂,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投运;郑州市第一家通过技改建设的昌源电力3×1.2万千瓦秸秆发电第一台机组已并网发电;总投资8亿元的曲梁服装工业园是省重点扶持园区和郑州市跨越式发展重点园区,自2009年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来,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修建
了平安街、永安街、永祥路等7条全长16.5公里道路,埋设雨污分流管道29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其它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已投入试运行,正逐步完善标准化厂房及综合楼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加工、装备制造为主导,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盛祥氟化盐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投资1亿元的华丹全降解塑料、投资1.1亿元的鸿升密封材料、投资3500万元的豫密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航天烟花爆竹、投资4500万元的味得佳食品、投资15000万元的华昌转移中心、投资8000万元的年产30万套齿轮生产线、投资1.65亿元河南和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4亿块煤干石生产线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三)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靠科技进步支撑结构调整。市政府投入启动资金500万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华昌技术转移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每年将为我市提供不少于3个高科技项目落地。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全市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29家、产学研联合体25个,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新技术155项,开发新产品130个;2008年以来共申报专利784项,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24个,重大科技成果4项,获省优产品10个,省名牌产品4个其中东方集团的东方牌获省著名商标,中原特耐的“锡槽底砖”属国家专利产品,产品占
全国市场的80%以上;才华公司的“高温隔热耐火材料”、宇冠公司的“耐火材料浸渍新工艺”等项目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项目。2003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实现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与对策
从总体上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看,“两个过分依赖”比较突出,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观念时期。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已进入了产业竞争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势不可挡,产业聚集化、融合化、生态化日益突出。从国内情况看,全国经济跨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从自身情况看,煤炭和铝矾土资源日趋枯竭,同时,我市经济又对煤炭、耐材等产业依赖过大,如果没有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必将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严峻挑战。同时,掠夺性开采、也将进一步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加速、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大气质量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甚至可能像美、加、澳等国家的某些废弃的资源型城市那样变成“鬼城”,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要坚持统筹兼顾、集约发展、自主创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及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提高新型工业在新上项目中的比重;着力提高技术改造投入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着力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一)优先发展现代装备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提高高加工度产业比重
1、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南环路两侧金鑫机械、豫鑫机械、坤鑫机械、金源特变、华威齿轮、鲲鹏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加强领导,规范引导,合理规划,引进装备制造项目,尽快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立足我市各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庞大市场需求,加大研发力度,以研发带动生产,切实发挥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以西区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以华昌科技、全降解塑料、鸿升密封材料、豫密药业、亚乐生物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及化工产品。努力西区打造成新兴产业基地及产学
研平台。
(二)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高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的比重
1、努力提高铝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以隆盛祥矿业公司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铝精深加工产品,着力促进“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协调发展。以平陌镇硅石资源为基础,积极探索硅石规模开采、集约经营、精加工、深加工的新路子,逐步拉长硅石产业链条。
2、着力提高服装产品档次。切实加快曲梁服装园区建设,以五朵云、渡森、法乙利等企业为依托,积极与国际、国内著名服装企业联手,全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档次,打造全国男裤之乡及全国服装物流中心。
3、努力扩大食品工业规模。以国华食品、味得佳、实验挂面、益民面粉等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着力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创建一批国家名牌产品。
4、整合改造提升资源和能源工业。进一步整合耐材、造纸、煤矿、建材等行业步伐,推动资源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势企业集中,鼓励煤电企业联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耐材集中区要加大技术改造力
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形成与资源、市场、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群,力争5万吨生产线达到50条。造纸集中区,要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优化造纸行业资源整合,逐步催生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纸业集团和纸业品牌,打造全国纸业集群,力争5万吨造纸生产线达到40条以上,努力实现清洁生产,零污染排放。
(三)加快企业重组融合,着力提高大型企业比重
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继续强力推进扶优扶强工程。进一步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重点支持裕中能源、和成煤矿、郑州瑞泰、郑州安耐克、隆盛祥矿业、东方集团、同力水泥、华昌科技等一批战略重组和资本运作项目,努力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力度,重点做好振东耐材、东方集团、华威耐材、裕中能源等企业上市的培育工作。加大对扶优扶强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财政支持,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优化生产经营环境,鼓励企业加快发展。
(四)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坚持把园区建设和集群经济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按照依托优势、市场为主、科学规划、政府推动的思路,努力培育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以曲梁科技产业园、曲梁服装工业园为龙头,以各乡镇规划的15个工业集聚区和集中区为重点,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入驻步伐,努力形成一批形象好、设施全、服务优、产业集中度高的工业园区。二是积极培育带状经济。以现有工业布局为基础,以双洎河和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为轴线,抓好“一河三路”工业经济带和工业群区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轮廓清晰、优势互补的带状经济。三是发展壮大特色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淘汰落后、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清洁生产、拉长链条等措施,走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路子,努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优势,即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清洁生产为主的绿色耐材产业、以包装纸为主的造纸产业、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业、以曲梁服装工业园区为主的服装产业群。同时做好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重点抓好超化、来集耐材,大隗、苟堂造纸,曲梁服装,袁庄建材等专业乡镇及一批专业村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五)加大工业投入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一是集中精力现有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到我市布局,完善充实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广“项目全程代办制”,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三是着力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技改
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防污标准,对新上项目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对在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二是对生产企业进行节能及清洁化改造,重点在耐材、建材、造纸等行业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七)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为经济转型提供保证 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以华昌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加速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发高端产品、终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科技型产业,培育以裕中电厂、杨河煤业、东方集团、安耐克、豫密药业、鲲鹏晶体、隆盛祥、华旗助剂、华丹全降解塑料等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群。广引外资,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在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把激活民间资金放在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投融资体制、激励政策等方面创新途径和
方式,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使民资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重视资本运作,引导效益好、实力强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引进和用好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高层次人才,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证。加快人才培养,确保产业发展需要和用人需求。
(八)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确保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健全政策体系。围绕推进结构调整,出台加快项目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工业园区发展、节能减排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措施,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激励机制。建议市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企业、名优产品、、新兴产业项目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信用新密为目标,以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形成推进结构调整的工作合力。
第五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调研报告)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密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张国有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新密组团又是郑州都市区的一个功能区,如何尽快融入郑州都市区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强化都市区的产业支撑,是“三化”融合的核心。为此,本人对我市工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煤炭、耐材、造纸、建材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已成为新密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支撑。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新密市面临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密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牢牢坚持工业强市的发展主战略,按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优势突出、实力增强”的总体思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加大投入为保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改造武装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
兴产业、培育特色经济产业群、建设专业镇项目区为抓手,以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增创了工业经济发展新的优势和活力。
2011年,全市GDP总量478.5亿元,增长15.2%,其中一产增加值14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346.1亿元,同比增长16.6%,三产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12.8%;规模工业增加值294.4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263.5亿元,增长23.6%,工业投入198亿元,增长27.1%,郑州东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陶粒砂项目,河南新纪元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等117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裕中电力二期、郑州建信年产20万吨陶粒砂等38个项目正在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新密市的传统产业完成了从小而散的格局到企业规模化经营、从数量型扩张到园区化发展的演变历程,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纸、建材、服装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和16个产业集中区,产业结构、产品档次实现了质的飞跃,工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迈入加速转型的新阶段。
二、近几来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强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靠产业升级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省、市要求,这几年我市在资源整合、产业聚合整治上打了一场硬仗。一是煤矿企业由原来的213家整合到101家,保留煤矿用于技改资金累计达到
20亿元,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快,整合技改后煤炭年产量可突破2000万吨,比整合前增加500万吨;采区回采率由原来的70 %提高到 90%。二是耐材企业由733家整合为390家,累计投资20亿元实施工艺改造,新上隧道窑195条、梭式窑33座、推板窑94条,耐材年产量由治理改造前250万吨突破833万吨,被中国耐材协会命名为全国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全市耐火材料产量占全国的13%,占全省的33.4%,占郑州市的48.8%,三是造纸企业由148家整合为48家,2011年又从48家整合到36家,关停了91条生产线,累计投入治理资金4亿元,建成33套生化工程,企业使用商品浆的比例提高到20%,造纸行业年产量2010年达到240万吨;总投资35亿元的年产100万吨包装纸项目正在筹建,总投资1.9亿元的造纸群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日处理工业污水15万吨;华旗助剂厂聘请5名全国造纸行业知名专家,组建了郑州华旗造纸科技有限公司,为提升我市造纸产业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建材行业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采石场210个、石灰窑54家、铝石窑186家,积极发展新型高档水泥生产项目,郑州同龙力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于2009年5月份试产;23家环保节能型采石场已建成。
(二)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靠项目建设带动结构调整。2005年以来,共引进市外域内资金150亿元,累计投资近
600亿元,新上各类项目52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0个,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投资超百亿元的裕中电厂,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投运;郑州市第一家通过技改建设的昌源电力3×1.2万千瓦秸秆发电第一台机组已并网发电;总投资8亿元的曲梁服装工业园是省重点扶持园区和郑州市跨越式发展重点园区,自2009年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来,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修建了平安街、永安街、永祥路等7条全长16.5公里道路,埋设雨污分流管道29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其它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已投入试运行,正逐步完善标准化厂房及综合楼面积32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加工、装备制造为主导,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盛祥氟化盐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投资1亿元的华丹全降解塑料、投资1.1亿元的鸿升密封材料、投资3500万元的豫密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航天烟花爆竹、投资4500万元的味得佳食品、投资15000万元的华昌转移中心、投资8000万元的年产30万套齿轮生产线、投资1.65亿元河南和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2.4亿块煤干石生产线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三)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靠科技进步支撑结构调整。市政府投入启动资金500万元,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华昌技术转移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每年将为我市提
供不少于3个高科技项目落地。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全市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29家、产学研联合体25个,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新技术155项,开发新产品130个;2008年以来共申报专利784项,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24个,重大科技成果4项,获省优产品10个,省名牌产品4个其中东方集团的东方牌获省著名商标,中原特耐的“锡槽底砖”属国家专利产品,产品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才华公司的“高温隔热耐火材料”、宇冠公司的“耐火材料浸渍新工艺”等项目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项目。2003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实现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三、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与科学发展观和上级要求,与我们的愿望,还存在很大距离。主要问题是:
一是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69:27.6,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9:72.3:24.8,第二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69%提高到2010年的72.3%,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比重上看,一三产业发展较慢,二产发展快,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工业结构矛盾突出,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长期以来,我市工业中,耐材、煤炭、建材、造纸等四大资源型工业起到支柱作用。
三是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全市工业企业200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0个,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没有一家。大中型企业47家,占规模企业8.65%,低于郑州市12.1%的水平,低于登封27%的水平。企业产品层次低,煤炭工业80%以上是初级产品,造纸行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成本大、效益不高;耐材行业雷同,产品科技含量小;服装多以贴牌生产和来料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影响力还不够,生产利润极低。
四是财政收入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度较高,非资源型产业财政贡献度较小。我市财政收入的74.1%来自二产,主要是工业,特别是资源型工业,而非资源型工业由于发展较慢,对财政的贡献度较小,如服装行业、机械行业、食品行业。
五是主要矿产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煤炭、铝矾土已进入衰退期,几年内如果没有替代产业产生,可能出现区域经济衰退现象。
六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济发展包袱沉重。主要是软环境(信用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不佳、硬环境(基础设施 6
建设)不足、经济建设环境欠账(矿山垃圾、地表沉陷、地下水位下降)较多。
综合以上情况,归纳起来是“两个过分依赖”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新密作为一个传统资源型工业县(市),过分依赖资源、过分依赖传统产业的发展格局突破不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品初级原料型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三有三无”的问题依然表现突出。长期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有三无”,即:有群体,无规模;有资源,无优势;有积累,无扩张。
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与对策
从总体上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看,“两个过分依赖”比较突出,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观念时期。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已进入了产业竞争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势不可挡,产业聚集化、融合化、生态化日益突出。从国内情况看,全国经济跨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从自身情况看,煤炭和铝矾土资源日趋枯竭,同时,我市经济又对煤炭、耐材等产业依赖过大,如果没有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年,必将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严峻挑战。同时,掠夺性开采、也将进一步造成的地下水
位下降、地表塌陷加速、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大气质量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甚至可能像美、加、澳等国家的某些废弃的资源型城市那样变成“鬼城”,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关键,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要坚持统筹兼顾、集约发展、自主创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及有保有压的原则,着力提高新型工业在新上项目中的比重;着力提高技术改造投入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着力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一)优先发展现代装备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提高高加工度产业比重
1、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南环路两侧金鑫机械、豫鑫机械、坤鑫机械、金源特变、华威齿轮、鲲鹏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加强领导,规范引导,合理规划,引进装备制造项目,尽快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立足我市各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庞大市场需求,加大研发力度,以研发
带动生产,切实发挥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以西区生物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以华昌科技、全降解塑料、鸿升密封材料、豫密药业、亚乐生物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及化工产品。努力西区打造成新兴产业基地及产学研平台。
(二)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高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的比重
1、努力提高铝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以隆盛祥矿业公司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铝精深加工产品,着力促进“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协调发展。以平陌镇硅石资源为基础,积极探索硅石规模开采、集约经营、精加工、深加工的新路子,逐步拉长硅石产业链条。
2、着力提高服装产品档次。切实加快曲梁服装园区建设,以五朵云、渡森、法乙利等企业为依托,积极与国际、国内著名服装企业联手,全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产品档次,打造全国男裤之乡及全国服装物流中心。
3、努力扩大食品工业规模。以国华食品、味得佳、实验挂面、益民面粉等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着力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创建一批国家名牌产品。
4、整合改造提升资源和能源工业。进一步整合耐材、造 9
纸、煤矿、建材等行业步伐,推动资源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势企业集中,鼓励煤电企业联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耐材集中区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形成与资源、市场、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耐火材料高技术产业群,力争5万吨生产线达到50条。造纸集中区,要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优化造纸行业资源整合,逐步催生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纸业集团和纸业品牌,打造全国纸业集群,力争5万吨造纸生产线达到40条以上,努力实现清洁生产,零污染排放。
(三)加快企业重组融合,着力提高大型企业比重
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继续强力推进扶优扶强工程。进一步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重点支持裕中能源、和成煤矿、郑州瑞泰、郑州安耐克、隆盛祥矿业、东方集团、同力水泥、华昌科技等一批战略重组和资本运作项目,努力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力度,重点做好振东耐材、东方集团、华威耐材、裕中能源等企业上市的培育工作。加大对扶优扶强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财政支持,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优化生产经营环境,鼓励企业加快发展。
(四)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坚持把园区建设和集群经济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按照依托优势、市场为主、科学规划、政府推动的思路,努力培育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一是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以曲梁科技产业园、曲梁服装工业园为龙头,以各乡镇规划的15个工业集聚区和集中区为重点,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入驻步伐,努力形成一批形象好、设施全、服务优、产业集中度高的工业园区。二是积极培育带状经济。以现有工业布局为基础,以双洎河和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为轴线,抓好“一河三路”工业经济带和工业群区发展,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轮廓清晰、优势互补的带状经济。三是发展壮大特色经济。通过整合资源、淘汰落后、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清洁生产、拉长链条等措施,走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路子,努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优势,即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清洁生产为主的绿色耐材产业、以包装纸为主的造纸产业、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业、以曲梁服装工业园区为主的服装产业群。同时做好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重点抓好超化、来集耐材,大隗、苟堂造纸,曲梁服装,袁庄建材等专业乡镇及一批专业村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五)加大工业投入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一是集中精力现有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到我市布局,完善充实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广“项目全程代办制”,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三是着力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防污标准,对新上项目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对在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二是对生产企业进行节能及清洁化改造,重点在耐材、建材、造纸等行业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七)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支撑,为经济转型提供保证 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以华昌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加速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发高端产品、终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科技型产业,培育以裕中电厂、杨河煤业、东方集团、安耐克、豫密药业、鲲鹏晶体、隆盛祥、华旗助剂、华丹全降解塑料等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群。
广引外资,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化的招商引资活动,努力在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把激活民间资金放在和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投融资体制、激励政策等方面创新途径和方式,创造条件,提供平台,使民资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重视资本运作,引导效益好、实力强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引进和用好一批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高层次人才,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证。加快人才培养,确保产业发展需要和用人需求。
(八)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确保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健全政策体系。围绕推进结构调整,出台加快项目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工业园区发展、节能减排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完善各种配套措施,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激励机制。建议市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企业、名优产品、、新兴产业项目等。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信用新密为目标,以优化政务环境为重点,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形成推进结构调整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