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指导意见[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1:4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改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改指导意见》。

第一篇:医改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医药价格改革的近期和长期目标。到2011年,要通过改革和加强管理,使医药价格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秩序逐步好转,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到2020年,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医药价格能够客观及时反映生产服务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

《意见》明确,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要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在强化政府对医药价格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鼓励研发创新与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并重;坚持促进企业和医疗机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层次的用药及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医药价格改革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意见》确定了由政府制定价格的药品和医疗服务范围。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用药及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特殊药品,由政府制定价格;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制定价格,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意见》明确,政府制定药品价格要遵循“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反映供求”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药品临床价值等因素。要进一步加强对流通环节加价行为的管理,逐步降低政府指导价药品流通差价率水平,保持药品之间合理差价或比价关系。政府制定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在合理补偿医疗机构成本基础上,按照扣除财政补助、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耗材)差价收益核定。

《意见》提出,在合理制定药品零售指导价格的同时,要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可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等措施进行必要补偿。要进一步改革医疗服务定价方式,加快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提高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加强对高值医疗器械价格的管理,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评审制度建设,健全药品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医药市场价格调查、监测和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完善价格决策程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价格管理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医药费用供需双方谈判机制;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探索建立医药价格监督长效机制,规范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价格行为。

第二篇:医改实施意见

木王镇人民政府

木政发﹝2010﹞48号

木王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木王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

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委会、村卫生室、相关单位:

《木王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镇 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决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0一0年八月五日

抄送:卫生院 档:

(二)木王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适应全镇人民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立覆盖全镇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药卫生体制,根据《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镇安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卫生资源,增强服务能力,建立起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是广大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体制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3.总体目标。建立我镇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1年,建立覆盖全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全面执行,建立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报销、配备、临床使用等制度。

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镇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4.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全镇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到96%,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参合率达95%以上。医疗救助制度覆盖所有低收入困难人群。

探索建立新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探索统一规范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为全镇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利用农村惠农卡,尝试采取农民自愿、协议委托、信用社转账的资金筹集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改革筹资机制,建立巩固提高参保水平的筹资长效机制。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行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诊疗常规试点,降低医疗成本,规范诊疗行为,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60%以上,并逐年增长。不断扩大门诊统筹定点范围,提高门诊费用补助比例。

6.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参保单位和个人服务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就医“一卡通”;建立完善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健康档案使用效率。

(二)探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7.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认真落实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使用和监测等制度。2010年,在乡镇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三统一”试点。

8.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从2010年起,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95%以上,落实政府补偿,逐步实行零差价率销售。2010年,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应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9.进一步深化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职能,合理核定人员编制,试行院长公开竞聘制,职工全员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制定完善《镇安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镇卫生院改扩建和职工安心工程建设;实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以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探索推行农村家庭医生责任制。

11.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通过财政补助、单位交纳、社会资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镇安县卫生人才培养基金,每年选送医疗机构职工总数的5%,卫生院技术人员总数的20%到上级医疗机构临床进修学习。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水平,规范管理,2010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其他人群建档率达50%以上。免费为3岁以下儿童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2011年,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禁烟相关规定。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创建县、乡、村级三级健康教育促进协会。以农民健康促进协会为平台,利用电视和广播等,采取开设专栏或专题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健康知识,干预生活行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13.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积极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免费为农村妇女在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201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0%。

14.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装备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五)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5.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积极推行常见病临床诊疗规范,探索建立以手术分级管理为核心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等诊疗行为。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16.加强组织领导。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各项改革工作。卫生院、财政所、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紧制定医改相关配套文件,积极探索创新,加快推进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完成。17.加强财力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度提出的各项卫生经济政策,建立补偿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加大补偿力度,切实保障医改所需资金。

18.加强宣传引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周密制定医改宣传方案。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和手段,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全镇上下参与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认真总结、宣传医改经验,为深入推进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19.加强监督考核。要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评体系,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该单位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各部门要对目标任务逐条进行分解,确定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对因措施落实不力、态度消极影响改革的,或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问责,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关于医改的一点建议和意见

关于医改的一点建议和意见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 任何方案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不可能一出台就解决所有问题,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关于医改应着眼于大局和长远, 立足于现实和实际, 多一些实践。

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目前基本靠药品赚钱,在农村生活的居民,若有个头疼脑热,大都先到乡镇卫生院级村卫生室看看。量量血压、测测体温都不要钱,有时输液费忘带了,由于人比较熟也不计较。

目前,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政府基本没有投入或投入很少,要维持或想获利,基本靠药品赚钱。有不少卫生院实行医生开单提成制,医生的收入来自于看病的“开单”提成。

如何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不再“卖药挣口粮”?

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院,应出台好的措施不让其营利,要不然,虽然政府购买了站里的公共卫生服务,但群众还是得不到实惠,卫生院及卫生室还会绞尽脑汁“卖药”赚钱,开单提成现象仍然会存在,百姓看病仍难回归健康轨道。

建议1:合理补偿

假如政府先对卫生院级卫生室的先期投入按市场价进行评估,并进行合理补偿,乡镇卫生院级卫生室会很好地配合国家新医改的。希望政府采取收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其承担社区公共卫生职能。如果新医改后统一配送药品确实低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的话,它们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将可能无利润,届时,他们将不得不自愿改制成公办社区医疗机构,吃“财政”饭。

建议2:总额限制

国家设立或购买公共服务时,应对乡镇卫生院级卫生室覆盖人口进行周密调查,分清服务人口的年龄比例,然后按年龄段人群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情况,科学核定服务收益的最高限额,超出限额的部分要归公,收入总量低于限额的站,要适当奖励。

建议3:免费医疗

印度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人家能为国民实行免费医疗服务,就连暂居印度的外国人看病都免费,中国怎么就不能免费呢?他建议,国家应根据人口统一规划,足额投入,设立公办卫生服务机构,为国民提供免费医疗待遇。

按照“新医改方案”,基层卫生院及卫生室用药,必须是国家统一配送的基本目录药品。

建议4:做好调查

要保证国家配送的药品价格低于市场,招标前,药品招标管理部门需行深入调研,确定基本用药目录价格,引入市场竞争,公开招标。

建议5:基准药价

根据医药企业的零售报价和该药品的日用量,计算出患者一天内需要花的钱,参照当地居民多年临床用药的疗效,选择一种疗效好价格又低的药品,将其价格确定为该类药品的基准价。然后实行招标采购,高于此药品价格的,剔除在基本用药范围之外;低于此药品价格的,纳入到社区基本用药目录中来。“千万不要搞成通过药品集中招标,药价降了,药品也被招死了。”

建议6:免费用药

免费向居民提供那些成本极低的日常用药,也是防止基层药价过高的不错手段。例如一些低成本的日常用药,政府不妨核定其成本后,规定让一两个药品生产企业免费生产,然后政府给予补贴。这些药免费发放给百姓,政府也花不了几个钱。

建议7:按需给药

给群众看病,破盒适量给药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要求医生按居民患病的情况,打破药品包装,给出居民病好前需要的药量,比如,3天能好的病,绝对不开4天的药。

建议8:减少环节

要保证基层药品价格低于市场,最好取消药品配送管理机构等中间环节,或将药品管理机构人员纳入财政编制,配送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凡招标药品,可由配送人员或由医药企业按招标价格免费送往社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医药成本。

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怎么保证?

有人说,新医改方案规划出的“蓝图”,给人一种回归“计划经济”的感觉,不少百姓担心医疗机构没有利益驱动后,医护人员的态度会变得比较生冷,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建议1:竞争上岗

政府一方面可派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生定时到社区站坐诊、查访和巡回医疗,另一方面,在基层医疗机构用人方面,用政府规定的任务和居民满意度作为考核招聘人员的硬指标,满意的留下,不满意的辞退,从中选出适合的好医生。

建议2:医院互动

建议大医院专家教授应每星期至少一次轮流到基层坐诊和指导。卫生部门可将其指导结果,作为对专家考核、评优、晋升的依据和条件,让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真正互动起来。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也要定期让人员到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升水平。

建议3:医生签约

针对医生的服务态度问题,单纯地靠自觉不行,必须有必要的约束机制,有绩效考核办法,那才能保证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出台对医生满意度考核办法,留住好医生。

建议4:绩效考核

必须建立对医护人员的考核,对服务质量的考核,可以采用不记名抽查的方式,让居民给医护人员的服务打分,达到标准的,薪水照发;达不到标准的,薪水和职位将受到影响,这种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有利于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对于目前推行的城镇居民医保,只有到大医院才能使用,在社区,城镇居民医保账户为零。对此许多群众想问,新医改以后,城镇居民医保卡是否仍为空。

建议:纳入医保

医保管理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进行考核,选择那些卫生服务能力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作为居民医保报销补偿单位,这样不但方便群众,也可降低居民使用的医保资金,同时还能平衡卫生资源,减轻大医院的诊治压力,将小病、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留在社区。医院不应该市场化,医保应该是全民化(无论有没有工作都应该有医保),医保应适用社区小医院,并不是非得住院才享受医保。

看病难,看病贵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层县级医疗职工工资待遇没有保障,解决好医疗职工工资待遇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

公平是目标, 效率是手段。在医改中实现公平,应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可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利用效率,但难以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政府负责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转。政府应在规划、调控、准入、监管、筹资、基本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应公平配置卫生资源,公平的资源配置能带来公平的服务利用。在农村加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保障制度之间资源配置差距。应注意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在改革起步阶段注重公平,保障水平宁可低一些,但覆盖范围一定要广。随着经济的发展, 应把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举办的城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

供给与需求

医改初始阶段的当务之急是为所有公民建立起医疗保障,增强他们的购买力。为此,应加快建立完善医保体系,本着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城市,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农村,加快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建设。力争实行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强制性的医疗保险。应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的目录和收费标准,由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并按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和项目得到政府的相应补助,改革过去按人头、床位的补助方式。应发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调节作用,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医疗保险经费随病人转移, 由独立第三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项目、病种与医院实施财务结算,维持医疗保险基金不出险,并保持医疗供需的大致平衡。

预防与医疗

医改方案的设计应以防病为出发点。医疗保障的首要目标不应当是治病,应当是防病,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通过预防工作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相应降低医疗费用开支。公共卫生支出应由国家承担。将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公共卫生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由国家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性机构应逐步分离出来,自负盈亏。应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向公民提供的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应该免费。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网络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医疗与药品

应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确定基本药物目录和品种,通过价格控制以及合理费用分担等手段,确保公众享有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药品经营与医院分开,切断药品生产经销机构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医疗技术和劳务服务的收费标准,同时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打击商业贿赂。医疗保障支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部分的药品费用,超出目录部分由经办机构、医院和个人合理分担,形成费用制约机制。要理顺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基本药品的采购制度,鼓励医生和患者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新药审批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准入,以支付制度的改革为核心,理顺医药价格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国有与多元

应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区别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制定不同的政策,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有医疗机构为补充,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是国有国营的。由政府举办、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防治机构和疾病应急救治机构,并免费向公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机构由国家举办,政府应在现有的国有医疗机构中确定非营利性的,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并起到保障基本需求、平抑医疗价格、引导合理竞争的作用,由政府包人员工资和基本建设费用。由政府负责依法和监管。

应大力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要建立城市医院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整合现有卫生资源,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由大医院承担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教学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任务。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应鼓励城市支援基层。制定政策,引导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

中医与西医

应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将中医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筛选、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快创新和发展。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开发中药宝库,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既要着力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研究人才,又要通过中医带徒等方式,培养中医药适用型人才。

监管与搞活

政府应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充实力量,理顺职责,增加投入,充分发挥监督执法机构的作用。改革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将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依法监督管理,真正实现管办分离。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搞活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促进医院管理人才的流动。

第五篇:医改

浅析新医改

摘要:自新医改制定实施以来,不觉已过三年。在这三年里,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疗费用继续水涨船高。然而,改革之事非一早一夕,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在医疗改革事业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新医改的内容与目标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医疗改革的社会根源

(1)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2)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卫生服务体系薄弱;(3)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4)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5)药品和医用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影响了基本药物的可及性;(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三、新医改开展的具体工作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我国的新农合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覆盖8.35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55.3元。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支出比例从60%降到了38.2%。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截至2010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同时推进定编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政府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儿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等。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优先发展县医院,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全科医生培养等政策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另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采取一系列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对医改的评价与见解

医改事业关系到十几亿人民的健康福祉,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系统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医改启动实施的前三年,也就是2009-2011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着眼于保基本,从基层入手推进改革。尤其是在基层成效更加明显,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较大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医改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的难点进一步聚焦,只有持续深入推进,才能不断扩大改革成效。因此,制定医改规划,进一步凝聚共识、找准突破口,推动医改持续有效深入是必须的。

(一)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

落实政府责任,改革补偿机制。坚持公立医院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履行的职责,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加强卫生部门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控制。

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创新医院管理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与院长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

1、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要落实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社会资本优先的原则,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2、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要全面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税收、价格、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配置、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3、坚持扶优扶强。要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契合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也是国际上通行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发展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

(三)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2、提高医保服务水平,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探索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要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大对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六、最后结束语 我们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固然没大错,但决不能知难而退,不敢触及体制性矛盾,仅仅在医疗卫生体制的外围打转。当然,期望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改革目标,并不现实。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改革的路径设计,必须要明确,不容回避。

对改革者而言,务实的态度是,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主旨;其次,应当不惧失败,不讳指责,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行。如能以平常心评估新医改三年的成效,坦然接受批评,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加快制度性改革,庶几近之。

下载医改指导意见[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改指导意见[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改范文合集

    未知的医疗界 医改相信大家都听过,据我所知并不是改不了,而是会触动很多官员们的口袋,高价医药费用这个黑锅医生已经背的够久了,是时候放下了! 就单说药,我国同一类消炎药单注射用......

    医改

    医改 基层卫生机构就应该转变观念,把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把百姓的小病治好,这样也就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让更多的好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来医治大病。 10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

    医改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麻醉学系09级3班 徐梦姣 20092250130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

    医改

    http://chisc.net/doc/ http://www.xiexiebang.com/yiyuanguanli/guanlizixun/jixiaoguanli/2011-09-15/193.html http://www.xiexiebang.com/p-58118.html绩效考核 http://......

    医改

    我国重性精神病防治面临人才缺乏等挑战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已被纳入平安医院建设总体规划,目前这项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我国重性精神病防治面临专业人才缺乏、患者医疗负......

    医改

    首提医疗纠纷 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改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5-03-06 09:43:30 来源:东方网作者:白宣娇责任编辑:朱苑桢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

    医改

    2011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疗改革认识问题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化”对立? 有观点认为,中国应由政府拨款,建立以“广覆盖、低成本”为原则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还有人......

    医改情况

    xx医改工作情况 xx是山东省“360工程”重点配备中心卫生院之一,一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骨伤、放射、检验、公共卫生等20个科室。现有职工43人,其中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