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简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之现代印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目标,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角度、从职务分析、获取人力、整合认同、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开发培训等几个方面对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介绍,谈谈我国印刷企业存在的此方面问题与对今后发展的启示和个人收获、体会。
关键词: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开发
一、引言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传承,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现代印刷企业以大型印刷机为主,属于比较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其生产过程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人才的支撑。而目前中国印刷企业现状是,印刷企业缺少真正懂技术和管理的专业人才,而其中相关的高端人才更是“一将难求”。在中国,印刷业是朝阳产业,要让它可持续发展,后备军就得跟的上。后备军,指的就是各种人才,包括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掌握高技能人才等等。有了人才,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产业,才有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行动力。对于印刷行业来说,人才缺乏是普通现象。因此,培养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和对人才的资源管理方面上,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近年来,培养人才、培训人才的各种方式应运而生:有企业奖励员工拿学历,有企业自设培训部门的,有校企开展订单式培训,有校企联合办学的,有企业自掏腰包办学,还有开展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等方式,毋庸置疑,这些方式都是在为企业行业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对此,对印刷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内涵
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印刷企业对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是研究并解决印刷企业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总称。包括以下内在含义:
1.人力资源是包括在人的生命机体内的一种劳动能力,即包括已得到发挥的现实劳动生产力,也包括尚未发挥的潜在劳动生产力;
2.人力资源存在于一定社会组织范围,既可以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角度划分计量,也可以从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微观角度划分计量
3.劳动是生产目的和生产手段的统一。劳动者做为生产的目地和手段,体现为生产性要素和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
(二)作用
1.人力是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的根本资源。综合人力物力要素的生产力结构中,是具有生产技能的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来作用于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工具是主导方面,而劳动工具从简单的石器到现代电子计算机只是人所创造的物力要素,并为人所驾驭使用,因此说明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的根本性要素。
2.运用人力资源是管理的本质。无论那种管理学理论,最后的理论均为凝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上来,管理的本质均趋于管理即是管人,管理即是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和培训开发。因为,人力资源是一种居于主体地位的能动性资源,人不但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调节现实物质资源生产的总量与结构,而且可以对人力资源本身的生产、开发、分配和使用进行多方面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管理,可实现对人力和物力的整合管理,促进一定经济组织的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人选─—¬最经济的人力,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
(三)基本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谋划、吸引、保留、推动、调整和开发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健康生存和发展目标,基本内容如下:
1.职务分析,通过编制职务说明书,对企业的岗位进行职务分析,从而成为企业设计组织结构、制定用工计划,为开展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2.获取人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按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招聘、考试、录用。使每一个岗位上都是合格员工,确保企业目标顺利实现。
3.整合认同,使员工接受和遵从企业的宗旨和价值观,整合其多元取向到企业一元价值导向上,强化其对组织的认同,建立对组织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
4.保持激励,依照激励原则,提供员工相应奖酬以增加其满意感,使之安心尽职和积极工作。
5.控制调整,评估员工素质,考核其绩效,依此作出相应的奖惩、升降、离退、解雇等决策。
6.开发培训,适时培训员工,发掘员工潜能,提供其发展机会,为企业输送和储备高素质员工。
三、印刷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一)职务分析
1.定义:职务分析源于美国,现为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所谓职务分析,是对企业每一工作岗位和职务规范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它一般包括职务描述、职务分类、职务评价等内容,依据职务分析制定职务说明书,企业可以此做为对员工管理的依据。
2.职务分析的具体作用体现如下方面。(1)为考试录用提供依据,即按各类职务的内容、责任和资格,制定用人标准,设计命题;(2)为工作考核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3)作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使员工的培训有目的性和针对性;(4)有利于进行有效人事预算)和管理,同时也为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5)有利于对员工进行编制调整管理,防止出现冗员和人员的短缺,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务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基本要素,直接关联“获取人力、整合认同、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和培训开发等环节。由于它居于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要素地位,应该颁布相关的职务分析的法案,这样才会有效推动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3.职务分析的原则。(1)整分合原则,它是指一个组织必须分工明确,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合作,从而增强整个组织的效应。首先以总目标总任务为核心,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将大的目标逐步细化至每一个具体细小的目标,同时保持各个目标之间的联系,确保整体功能上强化,这就是整分合原则。(2)最低职位数量原则,它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实现其独立承担的任务而必须设置的职位数。即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要设立的工作岗位,而坚持最低职位数量原则,是保证组织机构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如果设立的职位数量超过这个标准,造成机构膨胀,人浮于事;低于这个数,则会形成职位短缺,人手不足,影响组织设立目标的实现。(3)系统原则,它是指职位的设置和划分应从职位之间相互关系上总体把握,充分发挥各个职位叠加起来的总体的效果与功能。只有将各个职位的个体功能充分挖掘开发,并加之以系统的管理,才能制造出整个上最大的效益。(4)能级原则,“能级”是借用原子物理学概念,指原子中电子处在各个稳定状态下时的能级等级。在职位分析中,是指一个组织系统中各个职位的功能等级,存在着职位的高低,按照能将对应进行管理,要建立一定秩序、规范和标准,根据人的能力安排工作,使人尽其才。在这里,要承认人的能力差别,要按层次建立稳定的组织形态,要使不同能级表现为不同的权力、利益和荣誉,要使人的能级于其所处管理级次动态对应,要使人的能级处于动态性、可变性和开放性。
4.职务分析方法。(1)职位调查,即对组织现有职位的工作内容、工作量、权责划分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①个人基本资料(资历、身体、年龄、性别等)②该职位的类型、数量③该职位的目的、待遇、报酬④工作技术、程序及使用的工具⑤工作地区、时间、地点范围、环境⑥在组织中的地位和责任。调查方法:访问法,观察法,问卷法,工作实践法,典型事例法。(2)制定职务说明书,该说明书包括职务概况、职务说明、任职资格等方面,注意制定该说明书时,须根据职位调查的事实进行编写,要客观描述,语言要准确。依据职务说明书的标准和要求,对职位进行管理,并给予相应待遇。
1.定义:它是指通过各种信息途径吸引应聘者并从中选拔、录用企业所需人员的过程。人员录用,对企业而言是保证拥有叫高素质员工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社会而言是保证公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公平竞争合理就业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风气的形成与社会稳定的发展。
2.员工录用原则。(1)公平平等原则,指以公告说明(面向社会的外部选择与企业内部晋升选拔两种)招聘单位、招收的种类和数量资格条件、考试的科目、方法及时间,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平等对待所有报考者,不得制造不平等限制(如种族、性别歧视等),做到一视同仁,赋予内外人才公平竞争的普遍机会。(2)竞争择优原则,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只有拥有人才,才能保持企业发展势头,企业生存竞争机制决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又决定了人员的录用的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可避免静态式“伯乐相马”“首长印象”选择人才。只有在广泛报考的激励竞争中才能真正选择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3)全面量才原则。通过全面性对应聘者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经验等全面考核,考虑有个人选的专长,量才录用,用其所长和职得其人,发挥各类人才的专长优势,是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招聘成本的重要方法。
3.人员录用程序和方法。(1)程序:①筹划准备阶段,该阶段应对所需职位的工作分析和劳动力市场调研,确定招录对象和区域范围、录取标准;发布招录简章,受理报名。②考录选择阶段,进行笔试、体格检查、面试和心理测验的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确定录用名单:签订劳动合同书。③检验效度阶段,一般在新员工工作半年后,将其实际工作表现与招录过程各项评分进行对比,检测两者的一致程度和相关程度,以了解预测效度的准确性,便于完善以后的人员录用工作。(2)方法:①面试,考官对应聘者的正式交谈,以求了解应聘者业务知识水平、求职动机、工作经验、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外貌风度和逻辑性思维等情况,并对于是否录用作出决策。②知识测试,旨在了解应聘者对求职岗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③心理测试,可选择成就测试(鉴定应聘者在训练后实际能力水平)、性向测试(潜力测试)、智力测试(测试思维、学习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人格测试(测试气质、性格、价值观)等方法来测量应试者的智力和个性差异。④情景模拟式测试,根据应聘者可担任的职务、编制与该职务实情相似的一套试题,使之在模拟工作情境中处理问题,并依据标准答案对之录用与否进行判断。
四、印刷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
(一)整合认同
1.含义:它是指把企业员工的思想统一到组织发展目标上来,以达到全员性共识。主要以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管理哲学为核心,通过整合员工多样化取向的价值观、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与组织目标的一致认同。由于录用的员工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由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各种经济所有制并存,由先富到共富的经济推进方式,造成了员工录用前表现为多个利益主体,在经济状态、所受教育、社会环境、生活历程也各不相同条件下形成每个员工在思想方式、心理结构、文化构成上,尤其在行为模式上价值取向差异,形成多元取向局面。所以,对任何一个成功企业,总是要借助构建各种制度和规范来整合个体行为,化多元价值取向为指向企业发展目标的一元价值导向。
2.整合认同的内容—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三个层次的同心圆结构。其外层是物质文化,以产品开发为形体、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厂区建设为基础,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载体。中层是制度文化,由社会的经济法规、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等构成,反映了行业行为规范。内层核心是精神文化,包含着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信念,支配企业运作动机并隐含在员工的行为之中,是企业精神的核心,有利于整合员工的思想和认同共同追求目标。
(二)员工激励
1.定义与作用。它是创造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劳动效能和创造性主要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的自觉能动性,为此,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和工作境界,将潜在生产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励员工,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目标实现及个人价值的需要满足。
2.激励原理和理论。(1)原理:通过向员工提供促其产生某种行为的诱因,并利用目标激起个人自觉行动的过程,使个人为现实目标而产生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对工作表现出高昂情绪和坚强意志。(2)理论:分为需
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三)员工考核
1.含义和作用。(1)含义:是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机关,依据一定考核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员工的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心理素质、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察与评估。(2)作用:①是做好招录工作的重要手段②合理安排,使用员工和确定劳动报酬的客观依据③发现、选拔人才的途径④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⑤增强员工培训的针对性⑥激发员工提高自身素质⑦发现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考核原则与方法。(1)真实客观原则,核心原则,客观地考核员工,防止压抑人才或滥竽充数,杜绝企业损失。(2)公正公开原则,用事实代替流言,用标准代替感情与偏见,自觉接受公众与社会监督。从而达到维护企业根本利益的目的。(3)制度化原则,有利于全面评价员工,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的有序实施。(4)反馈与发展原则,及时反馈员工,发挥考核作用,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考核方法:要素评定法、层次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立体考核法。
五、印刷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由于我国印刷企业人力资源家底薄和印刷人才队伍远远落后国家规划和印刷科技进步的需要现状,所以加强印刷行业人力资源开发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人力资本投资
1.从质量上考虑,表现为由知识、资历经验及熟练程度上构成人力资本上投入。2.培训投资收益及费用,应由企业承担,其主要人力培训成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企业培训所需设备、器材、场所及各种必需品费用。(2)提供师资费用。(3)培训管理和其他劳务服务费用。(4)为学员支付工资及福利。(5)企业因学员参加培训而产生的损失收人。(6)企业派出到高等院校或专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受训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实习等一系列费用。
(二)员工培训
1.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一个企业要想持久不衰地兴盛下去,就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要加强科学管理、计划财务、生产调度等专业结构合理,人才知识水平层次分布的知识机构合理,开创新事物、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智能的结构合理。杜绝“亲缘”结构,同时形成老、中、青构成的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的合理。但是具备以上条件还不可以,领导班子的结构合理,勇于实战,善于学习,总结经验和教训,摆正“首脑”和“身体”的关系,才能带领员工沿着振兴鹏飞的道路上前进。
2.人才培养应坚持以下原则。(1)全面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做好员工的培训。(2)按需施教、教用结合。(3)人员的质量与数量相统一。(4)政治思想、文化技术、组织管理能力的全面培训和教育。
(5)处理好“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只有转变态度,才能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3.培训方法。按大类分为代理式与亲验式,而现代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后者,它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敏感性训练法、心理测试法等等。对于员工培训,企业要切实落到实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与实施:(1)提倡人才要流动,要进入市场。首先提倡内部流动,打破以往把人终生固定在一种岗位上的局面,充分发挥人才潜能。(2)要不怕人才向外流动。允许人才“跳墙”虽然对企业有压力,但也推动了企业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动力,可以促进人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是落实双向选择,企业可优化组合选聘,个人可以追求理想岗位创造可能性,这种流动,也有利于企业人才血液的更新。(3)让人才走向市场,有助于劳动者形成自觉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尽相挖掘潜能、比才能、超自我,这样才可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兴盛。
(4)加强人事劳动制度的建设,制度建设可使企业人事劳动工作标准化、科学化,还有利于积累经验、优化管理,必须建设起多劳多得、奖勤罚懒、能进能出、优化组合、能上能下任人唯贤,竞相奋斗进取的现代人事劳动管理制度。
六、总结
在这段时间内,让我从工作和其他方面学习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无论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是工作经验上,发现自己从中获益匪浅,感觉自己需要补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需要自己不断地及时地补充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同时工作时要保持一颗虚心向他人、向在此方面
比自己懂得的人学习请教,充分地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太熟悉的,没有掌握住的东西和不足之处自我发现出来,并加以一一的改正和提高。同时,将这些自己常犯的错误用专门的工作手册记录下了,且要时常翻出来加以复习,这样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也是对平时实践中的进一步补充与发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反馈。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抱着一个对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工作中学习到真正的技能,来创造更多的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篇: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内容摘要】: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资源无论怎么划分和深化,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竞争高度激烈的现在与未来,人力资源的地位更为突出。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与经营战略、成本战略、科技战略一样,都是一种重要的职能战略,配合和支持着总体战略的实施,推动着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任何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这篇文章。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观念落后,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差无异。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未能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一种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目的是控制人,把员工视为被管理和控制的工具;是一种封闭式的、不注重培训与开发的、对员工欠缺激励的落后的管理观念,这种落后的观念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必然造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很多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并将促使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断更新。
(二)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按惯例来工作,政策依据不足,制度不健全,领导说了算,人力资源部门忙于应付一般性的事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体系不完善,职能不健全,管理混乱,无章可循。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办办手续,登记考勤,发放员工工资了事,未能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整合的职能;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从来未进行过培训,员工素质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领导也不重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是办办手续而已,可有可无,根本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由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方式的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权受到限制,未能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沟通,无法统筹整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难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未能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地位。
(四)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是统得过紧,限制了企业和员工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员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收入分配平均主义严重,分配方式单一,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贡献等要素在分配体系中的关系,难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种机械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通过组织制度的创新,解决领导班子问题。
企业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德才兼备优秀管理干部的培训,推行责任承担制的体制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制度。
1、领导班子推行“风险制”。企业的管理方式实行的是责任制,企业能否取得效益,归根究底在于经营策略是否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最终取决与企业领导班子的责任心,应建立起真正的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实现经营绩效考评任免制,按照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综合考虑监管改造工作的情况和个人素质,做好该奖励的奖励,该提拔的提拔,该免职的坚决免职,决不能迁就照顾,真正体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组织机构推行“职能化”。既然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就应有一个相应的职能化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控制,为企业对所需人力资源进行吸引、使用和激励。我们应该将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过渡 到人力资源管理上来,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价值观;成立一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为中心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利用和培养,并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成本战略等进行科学的协调配合,以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二)通过用人机制的创新,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1、对外实行“招聘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人才。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人才”应理解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发展,必须实行性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从社会上吸取企业急需的人才,可以借鉴社会企业的有关做法,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技术骨干,通过与被引进人才签订一定时间的合同,形成一种劳务关系。
2、对内实行“竞聘制”,增强竞争、危机等激励机制。必须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用人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做到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岗上有危机,岗下有机会。这样,才能增强全体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才能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所有的工作岗位要按需要进行竞争,聘任上岗,谁的管理能力强,谁就上领导岗位;谁的技术水平高,谁就任技术领导人;谁在岗位上不称职,谁就立即被解聘下岗。以此化解所谓身份制度带来的矛盾,让职工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同时,对管理层人员要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实行末位淘汰制和黄牌警告制;对普通岗位人员则实行待岗制,形成一种动态的竞争管理机制。只有不论身份、不谈资论辈,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三)通过激励措施的创新,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性的分配制度,实行与单位效益相挂钩的分配原则,把干警职工的收入分为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三部分,把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它们的收入。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通过培训教育的创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后劲不足的问题。
企业的多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就企业管理知识培训而言,其层次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领导艺术培训,如何管理和指导下层为单位、多部分的工作,保证企业多项任务的完成;同时,还包括高级管理和决策技能,如何进行生产管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如何帮助职工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2、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企业管理者和生产经营的具体操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广泛内容,职业技能培训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职业有所侧重。
3、岗位技术培训。这时完成多项工作和生产任务所必须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操作设备、产品质量以及执行有关政策和规程、培训对象一般为生产操作人员。
4、安全生产和健康培训。这项培训的目的是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内容涉及到生产系统及设备系统的特性,安全操作法规,劳动保护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卫生常识。这既是提高企业安全系数的有效措施,有时减少人力资源损耗的重要环节。
5、上岗操作培训。这是确保新上岗人员迅速适应岗位环境,及时掌握生产及管理等技能,为其上岗创造良好开端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让新上岗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产品工艺、质量要求。
6、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从思想、情感及心理上对企业认同和忠诚,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积极创造优良的业绩。
如果能按以上六种类型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实际操作的专业人才,也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人力资源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其重要性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尤其是我国在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已经从旧的体制束缚中挣脱出来,赢得了生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的体制隐藏和遗留下来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也因此被暴露出来.如何促进企业
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当前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发展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作用,并对现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在企业理念,职工整体素质,控制人员流动,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要素,可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因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都离不开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取得优势地位,依靠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特别是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现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全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胜利者,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经济之所以处于世界的首位,其真正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丰富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美国是世界吸纳顶尖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众多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已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世界许多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源优势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全球著名的微软公司自1975年创立以来,始终以超常速度发展.该公司成功的秘诀正是拥有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大批精通最新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科技人才.而我国深圳的华为和中兴两家生产通信设备的高科技企业,短短十几年就发展成全国本行业知名的大企业,这是和公司网罗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分不开的.从中可以看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最富有挑战力和竞争力的资本,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我们再依据世界银行的计算财富方法来说明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该方法把形成社会财富的因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自然资本(土地,水源,木材以及地下资源的价值);第二类是创造的价值(机器,工厂,基础设施,水利系统,公路和铁路等);第三类是人力资本(人们的生产能力所代表的价值);第四类是社会资本(它不是个人代表而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家庭和社区之类的人员和机构的生产价值).其中第四类财富尚未统计.根据前三类财富的统计,越是发达的国家或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其人力资本所占的财富比重越高,而且在整个世界财富中,这些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所占的比重更高.据统计,目前世界上29个高收入国家的人力资本已占财富的67,世界总财富的63,9是人力资本.据此,我们可以说,知识财富在各类财富中占主导地位,哪一国拥有的知识量多,既该国的人力资源拥有量大,则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高.事实上,自然资本,创造的资本也离不开人力资本,离不开知识,因为只有包含越多的知识的自然资本和创造的资本,其价值才会越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无疑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状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对人才的竞争.入世使我国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人员往来更加便捷,信息共享,人才共用表现得更加明显,国际间的人才争夺战也进一步加剧.在这场争夺战中,我国人才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显露了出来.我国的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和充足的而且是高品质的人才资源作支撑,那将无法适应经济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届时高素质的人才也将大量流失.目前我们企业人才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大量潜在人才有待开发,然而我们许多的企业却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做好,结果许多工作没法进行,最后导致效益低下.二是忽视对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已成为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并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管理者的功能不单是服从和执行,更应该是创新和开拓.国外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强调开发管理者,其次才是开发员工,目前我们的企业搞得不好,关键是管理者的问题."将帅无能
第四篇: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人的因素,特别需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只有选聘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创新,对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独特的应用。
一、用好现在的人,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讲,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列宁曾指出,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和劳动者。在一定物质条件下,劳动者是推动生产力前进的决定性因素。“用好现在的人” 意味着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地利用人的体力、智力、知识力、创造力和技能,促使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实现更完美的结合,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但可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结构更趋合理,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个员工的才智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外竞争力。人力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过程,是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基础。这种竞争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活力,它将使企业显得更加朝气蓬勃,使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加快,当企业拥有某项技术,其他企业也可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并掌握该项技术。因此,专业人士认为,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是技术上的竞争,而是如何使用技术上的竞争。美国IBM公司创建人沃森曾说,“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公司。”正因为如此,企业十分强调自身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营造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
二、留住关键的人,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和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制约和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留住关键的员工,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实现企业长期快速发展的目标。这则需要企业从如下方面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关键人才。
(一)以人为本,建立高效畅顺的沟通渠道。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公平的企业环境对于提升员工凝聚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借鉴某些大型规范企业的经验,如设立员工关系管理专员,开展员工面谈及满意度调查,建立企业BBS论坛,开辟员工申诉渠道,及时了解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文化,是凝聚全体人员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是相一致的,片面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职工利益是不现实的。企业需为员工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经常组织各类集体活动,营造“热爱企业,以企为家”的氛围。通过平等待人、加强沟通和增进交流等一系列举措,让员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增强员工思想认同感、工作忠诚度和生活归属感,使他们全心全意心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奉献。
(三)制定合理的薪酬保障制度,完善有效激励机制。
制定合理的薪酬保障制度,完善有效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措施。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薪酬保障制度,完善有效激励机制来激励广大员工努力奋斗,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贡献聪明才智。在薪酬保障制度上,需凸显员工创造价值,使员工收入与实际贡献相称;同时,按政府要求完善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在人才选拔机制上,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实现人才内部合理流动。这也是对现有的人才资源合理使用,对潜在的人才资源发掘深化,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选聘优秀的人,为企业赢得人才的制高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竭尽全力探寻克敌制胜的法宝,争取赢得经营战略上的先机,必须至少五个制高点,即人才的制高点、资本的制高点、技术的制高点、产品的制高点和市场的制高点,而人才的制高点或称智力资本的制高点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跨国公司剧烈竞争的事实说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智力资本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占据了智力资本上的优势,哪个企业就能开发、引进、采用最高端、最先进的技术,开发研制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并运用最新的经营战略和战术去占领市场,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
所谓高素质的人才,包括三类:一是具有经营战略头脑的企业家人才;二是掌握并具有开发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三是一大批训练有素,具有敬业,创业精神的员工队伍。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选拔和配置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也为企业抢夺人才的制高点,相继占领资本、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制高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之所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中心和重心,正是因为企业需要充足丰富的动力,需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总体发展战略的制高点。
四、培养需要的人,建立企业独立的人才储备库。
不同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如何打造一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团队是关键。除了对外甄选优秀人才,对内还须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做到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并重,有助于企业建立独立的人才储备库。如今,人才的内部培养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更显得举足轻重。尤其当今企业面临招工难的普遍现象,企业当务之急是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尽快促使员工进入企业内部的“人才之列”。因内部员工比较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容易进入角色,比较外部招聘成本与风险,这也是企业成本较低、成效较好的方式。
培训有助于员工潜能的开发,是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形式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式发
展,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原来需要几个人完成的工作或看管的机器,现在可能只要一个人完成,这就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企业需要而培养员工,不仅是知识的补足、技能的训练,而是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增强工作信心,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
曾经有人说,优秀公司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能把普通人组织起来做出不普通的事业。一个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经理。企业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杰出的人才,打造充满激情和富有极强竞争力的团队。只有这种思想深入贯穿于每一位经理人和员工的心中,并为之行动,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大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成为中小企业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是企业群体中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是一个点多面广而又数量众多的企业群体,是国民经济中非常活跃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创新、增强效益与提供就业机会方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探求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企业管理层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举足轻重作用.并相应建立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与管理系统。但是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与实践的种种误区,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益得不到体现,其中人力资源规划不能发挥基础性作用是根本的原因。人力资源规划是指预测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环境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目标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当前中小企业管理者普遍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始终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着可有可无与执行不力的困境与危机。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分配计划或企业生产任务,履行人员录用、定岗、报酬、调动、退休等行政化的工作,而忽视对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发和系统管理,其工作偏于简单、粗放,绩效评核往往只是形式。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传统人事管理更为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工作重心偏向于员工积极性,注重效率和科学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突破传统的计划、行政人事管理模式,才能构建立新的激励与约束
1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来看,国有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管理人力资源,通过经济核算来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以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目前,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不具有规模经济实力,采用的也多是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很多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只把其当作一个企业的后勤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过程和企业利润创造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其他部门兼任。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上,如发放工资、管理员工档案等简单的人事任务。有些还兼任许多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关系不大的其他管理职能,机构设置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形成正规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往往会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直到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临时抱佛脚”,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等。这样做显然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中小企业的这种做法,客观上使其为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提供的报酬较少,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员工们提供的个人发展机会相对于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也比较小,不利于人才潜能的培养以及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3)缺乏科学的用人观,导致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招聘、考勤、绩效、薪酬、调动等与员工有关的事项,却没有关注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员招聘缺乏科学、规范的流程和甄选测评体系,人员的选聘过于草率。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观,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工作三年内流失率最高。而人才流失不仅直接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削弱企业的凝聚力,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降低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4)强调管理,激励手段单一,培训开发态度不正确。
大多数中小企业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缺乏人性化管理,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许多中小企业家认为只要高工资一定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没有意识到单一的激励手段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从而员工的使用效益也无法达到满意化。中小企业在培训开发方面,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特别是涉及培训费的分摊和追偿缺乏有效的办法,使得人员培训费用的投入水平低,效益不够显著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素质提高成为空谈,管理者队伍建设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困境原因分析
导致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但是,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原因讲,主要体现在1.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不全面;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环境的多变性及模糊性;3.中小企业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4.中小企业专门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者短缺,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四个方面。
四、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的在于企业经营者个人。通常企业经营者是管理者同时也是企业所有者。一般中小企业的所有者特别是家族企业的所有者不会撒手放权让外人来管理。企业经营者个人大权独
握,决策随意性很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体制不健全,对政策的制定与预测能力不强;企业效率低下,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情况严重;企业业务体系混乱;权力独裁,中层管理人员的权力与斡旋的余地有限。企业中存在一种严重的重博弈、重计谋、重随机处理,轻规则、轻机制的现象。
因此,最重要的是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要说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中有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还是一个问题。一旦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提高了,他所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是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是企业未来更大的发展。出于对未来的考虑,企业经营者自然而然的就会重视人力资源规划,那么这种内在对未来发展的动力就会促使企业经营者去构建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科学地作出管理和经营决策。
(2)科学合理建立职业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建立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机制是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专业的技术讲师、管理咨询专家到本企业对员工进行实地培训或是与大企业高校等进行联合办学和委托办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本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注重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和需求。在强调严格绩效管理的同时,也强调要通过物质激励,企业文化等手段让这种严格管理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在物质回报以及尊重和信任的环境中得到平衡和释放,善业绩评价体系,实现客观准确的评价员工的各种表现,并依此采取相应的福利措施、制定人培训与升迁计划等,企业也可以把实现企业的目标与提高员工收入,改善员工劳动条件、增加福利等措施,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人人心系企业命运、共谋企业发展大计的局面。实施民主管理、决策方式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企业上下齐心,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或是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综合作用,使员工和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3)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增强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融合解决中小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与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指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与实际情况,明确企业发展的分时期战略。如果长时期战略由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确定,也应该确定短期或企业发展的方向。科学全面认识人力资源规划是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包括,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重要性,让企业领导决策层要充分重视,并将人力资源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内容、方法技术以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特殊性的培训,促进先进人力资源规划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有效相结合。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最高境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最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避免了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问题的产生。
(4)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
主要是改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含着对人力资源管理旧模式的否定和发展,有时甚至包括模式的重新构建。这一过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调整以及对原有习惯的冲击,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工作往往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只有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才能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打造完善的支撑平台。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支撑平台除了人力资源部门相关的职能工作如职位分析、职位设置、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外,有些甚至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比如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目标管理体系等。
(5)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创新模式
由于中小企业运行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避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创新模式。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再面临缺失与脱离实践的困境。中小企业的多样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创新将是其保持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总之,中小企业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在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意识,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才能留住人才、任用人才、培训人才,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