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未来之路》读后感
将变革视为常态,利用洞察和信息采取行动
——读《未来企业之路》后有感
本书以明确的观点和错落有序的层次,向读者展开了对构建未来企业的设想。书中内容的明确分层,可使读者既可快速了解其观点,又能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数据及调查结果使读者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及要点。书中阐述每阐述一个观点都会举出全球性企业的案例,还有一些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发现,向我们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导。
书中提到,“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传统的项目管理及其正式的和结构化的要素已经被应用了数十年,但是,正式的变革管理方法还没有显著地渗透到企业或者项目的运转中去。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变革管理,往往以临时救急的方式出现。”这一事实众多领先企业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互动,继而行动,这就是能够在行业内领先的重要因素。作为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我们,通过倾听,学习和互动,从而有所收获,让企业的众多员工融入其中,改变思维模式。
在企业的变革中,最难运作稳当的恰是其“软体”部分,从组织内改变观念,态度和文化,是需要时间上的跨越的,这正是企业改变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文化不是企业的一部分,它是企业的全部。每个市场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需求和期望。“未来的企业”会不断尝试去了解如何优化规模经济与地狱特色之间的平衡。
我们作为能源型的企业,更加需要领先于其他领域的变革,使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成为人类福祉的一部分。下面由书中摘抄的几大要点,是需要我们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思考的。
一 变革制胜的要点:1.真知灼见,付诸行动;2.坚实方法,稳固效益;3.改善既能,优化变革;4.精准投入,最佳回报。
二 三大变革驱动力:1.新业务模式;2.客户需求增加;3.数字化信息爆炸。
三 对领先的新定义:1.数字渠道领先者;2.新时代领先者.四 实现成功的三个手段:1.成本和复杂性降低;2.创新的造市;
3.战略性服务交付。
书中也把未来的几大挑战罗列在众人眼前:成本控制,供应链可视性,风险管理,客户亲密度及全球化。仿佛坐在过山车上的全球市场需要更及时准确的决策和整个企业视变革为常态的能力,更加智能的管理已经发展为必备条件而非追求目标。
综合了世界各地及各行业的先驱管理者的经验,本书核心观点,先驱者的智慧结晶即为: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以及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除了深入敏感的洞察力,我们的企业更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将之实现。
“未来的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关联的,这样才能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的企业有机会发挥绿色的价值,智慧系统的不断出现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对社会和地球面临的环境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将推动新型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商机的出现,从而引领新的“绿色及未来”经济。
“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
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向导,与目标挂钩。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员,必以此为目标,结合大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
着眼于未来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
在《未来企业之路》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成为“未来的企业”才能赢得“企业的未来”。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也陷入了混乱中,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混乱使经济环境变得十分复杂和不确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要怎样做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所有企业不得不更加看重的课题。
什么是危机,我认为危机就是人站在高高的悬崖上,要么战胜恐惧发现机会取得突破,要么被自己的恐惧所控制、煎熬,最终自己跳下悬崖。因此,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遭遇危机后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不仅是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变革管理、全球整合愈加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可持续成长,如何实施变革创新,更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未来企业之路》是一本在大量调查实践的基础上,综合1000多所企业CEO的观点,有IBM公司负责编著的书,这本书为当今企业家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未来企业的五项特质(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实现领先的三个手段(成本和复杂性降低、战略性服务、创新的造市)、R-O-I框架、智慧的未来供应链等内容极具启发意义。最值得关注的是,此书将“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可见这本书中的观点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下面就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谈谈我的观点。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攀升到全球第二,其宏观经济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变革:经济模式、产业模式及技术驱动业务模式都处于转型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在中国GDP的构成比例不断变更;金融危机为中国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大陆型经济”的转型提供了良好机遇,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也有利于推进中国的经济向“大陆化”转型;“中国制造”依靠低价席卷世界 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中国制造业向服务转型和专业化服务业发展将是必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将引发相关产业的巨大变革,并催生出大量新的产业增长点;未来的技术革命将会呈现 加速和融合的趋势,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将从本质上改变企业的业务和运营模式。中国企业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更需勤练内功,面对加速的变化和更加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具有创造力 地重新思考其战略和业务模式,在新经济环境中取得领先。
中国高速增长的GDP中制造业可谓功不可没,但一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只停留在聚焦产品的初始阶段,大量的产品却只带来极少的利润。《在未来企业之路》认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于向服务型转变,书中提出制造企业有两种向服务转的型模式: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和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而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将会借助于自身强大的制造优势,沿着第一条这条易于实现的路径发展,只有少数拥有出色运营优势的中国企业能够沿着第二条道路推进。不论那一种途径,都需要业务模式、运营模式、人才与文化的协同,同时在选择下恰当的战略举措是需要考虑自身的独特定位。
除了向服务型转变之外,在《未来企业之路》中多次提到未来企业的重要性是“全球整合企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绝不是来自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高耗能的制造业,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转型。全球整合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出路。企业要利用战略、管理和运营优势来实现新的目标,即全球性生产和价值链的整合。为此,中国企业必须做到:
1、选择最佳地点,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技能实现高效运营,从而在能力和技术、成本方面实现优化,建立规模经济。
2、以客户为中心,使决策更贴近市场,更好得应对当地市场变化,灵活地适应客户的需求。
3、优化全球运营模式,利用获得的技术和资源,实现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创建灵活的全球运营。
近几年,国有企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国有企业虽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和特殊的市场竞争力,却缺乏发展的后劲。所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企业必须开拓新的运营、供应链和客户信息来源,以洞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国有企业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充分发挥颠覆性的新技术、新市场及新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势,挑战传统思维,借鉴其他行业和市场的经验,开拓创新思维,并利用现有的优势在市场中积极检验新的业务模式。总之,国有企业要实现颠覆性或破坏性的业务创新,而不能仅停留在原地打转。
在纷繁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将全球经济带出低迷的国家。但中国虽然在经济危机中一直保持GDP的增长,可我们清楚中国与美国、日本差距很大,不是GDP差距所能衡量的。中国现在的发展很快,可几十年后呢,缺乏创新、缺乏未来眼光的中国企业能否走得更远呢?依据现在的状况来说,未来很不明朗。所以现在的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着眼于未来的重要性。所以结合中国的现状来说,《未来企业之路》对于现在的中国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本“醍醐灌顶”的书。
第三篇:《未来之路》读后感
收集、分析实时信息,管理流程,预见未来
----------《未来之路》读后感
《未来之路》引用了一个名词‘预见力’,它是建立在目前实时信息平台的一种展现未来的能力,提前一步,哪怕是半步,对企业的竞争力都是一种很大的提高,书中从多个方向分析了‘预见力’,例如:金融、电信、运输与物流、零售、医疗、能源等等。
在这里,结合我们生产系统这段时间的电子表格信息反馈,ERP平台,指挥中心建设等,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落实预测,书中提了几个必要条件:1,将客户满意最佳实务作为业务执行的典范标准,并作为公司的最高指导原则。2,掌握机会、避免犯错作为公司的例行性工作。3,捕捉、分析事件,并据以采取行动。4,能够通过历史性与实时性数据审慎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5,透彻了解工作流程,并有能改变不合理流程的能力。6,接纳变革。7,逐步积累有利条件。
从以上几点可我们可以得出预见力出现的流程:客户是企业的生命,捕捉市场变化,通过积累数据和实时数据分析,得出判断结果,加强或变更生产模式、企业方向。
生产系统信息反馈平台还没建立以前,我们的生产模式仍旧是老式的会议解决模式,通过不停的对账、开会来安排生产,很多时候,一些可能不是什么问题的问题都能拖延很长时间。数据积累更是很少
有,通常都是文字版,随着年代久远,一些重要数据甚至已经丢失。
09年生产系统引入了信息反馈的理念,一场经营管理思维的革
命已经悄然展开,利用通讯、办公软件,在ERP还在建立阶段,大
力推行电子表格式管理,在没有正式的管理软件前,已经开始了信息的即时收集和反馈,使得生产系统首次达到了生产信息共享,从此生
产模式进入了快节奏,实时信息理念悄无声息的深入到生产管理者、组织者的头脑里,以前遇见问题,不是等人解决,就是汇报领导。
现在,第一件事,就是写在问题反馈上,通过电子信息反馈平台,互通有无,基本实现了‘企业信息集成和实时信息共享’。随着ERP
系统和指挥中心的逐步实施和投入使用,我相信我们的能力会得到更
大的加强。
信息收集、分析,只是达到了预见力的一个基础,预见力也
不等于未卜先知,我们要接纳不确定性,找出能控制的事件,通
过控制累积,将整个情势导向我们想要的结果,把不确定性降低
到某个可以管理的程度,确保我们“把事情做对”的次数比过去
多。
有人可能会说,谁都知道能预测未来对现在的好处,可是具
体怎么做,这里就谈到‘预测力’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流程”。流程带来秩序,但是流程同样是固化思维的枷锁,书中提到了另
一个名词:商业流程管理。我觉得我们的生产管理同样适用,简
化下,那就是:生产流程管理是贯穿整个组织,将流程加以模型
化,能根据使用者的作业模式或营业需要的变化产生新的信息,流程也能够因为作业需求的精炼与修正进行机动性的调整。那么,现行的流程是否代表管理模式的最佳实务?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流程,如何有效地规划与改变我们的生产模式?我们又怎么知道到目前为止运作很好的流程,一旦遇到环境改变之后,还能否顺畅如昔?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极其熟悉我们目前所能接触到得一切流程,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在收集到各种综合信息后,分辨出那种流程更适宜当时的客户需要,如果说流程是生产的秩序,那么流程管理就可以看做是流程的秩序。当然,解构、释放和调和流程绝非易事,但确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收集实时信息,综合历史和当前数据,预测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带来的关联变化,通过管理流程,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向有利的方向转变,达到抢占制高点的目的。商业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尽管没有人能完全的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善用资讯从而持续不断地改善我们的预测能力,通过连续不断地资讯流,观测未来、采取行动。
第四篇:未来之路读后感
未来之路读后感
未来之路读后感1
今天我分享的书是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这是比尔盖茨在1995年对微软发展历程的系统回顾,他休学开启计算机梦的青涩桥段也充满其中,同时,书中也描绘了那时的他对PC未来的畅想。后,他的预言很多成真了,比如他对智能手机和视频会议的畅想,如今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对纯粹技术的介绍和描绘,而是比尔盖茨凌驾于精妙的技术天赋之上的,对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他身上的人文关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善于总结反思的个人特质,还有他的叛逆、勇敢创新与独树一帜。我看到的是能和现在的我交流沟通的活生生的少年。
比尔盖茨很善于将枯燥的理论和现象,通过形象有趣的'故事和例子来讲述,并具有生活的智慧灵性。比如,他在讲二进制的算法和信息比特叠加时巨大的数据量时,举了一个“大臣要求国王在棋盘的方格中依次放翻倍的麦子”的例子,数据量的巨大一下子就变成了形象可感的麦堆,他并说,“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还不足以丰富到使我们看透为什么一个数字会在很长的时期成倍数增长——所隐含的种种暗示。”我觉得这是一句很有哲学意味的话,作为一个与科技、与实证主义打交道的创业者,他始终对自然和生活的不确定性保持着敬畏。这是很难得的,这使他在生活的激流和行业的竞争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带领着团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并不卑不亢。他拥有平常心。
在这本书,我体会到很多比尔盖茨的学习方法和处事态度,比如,他会对一些公司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学习行业的原则,并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找漏洞,找突破。他善于对过往的各种选择及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久而久之,他知道哪些是孰轻孰重的问题、哪些是兼容性的问题,什么时候应该主动突击,而什么时候应该随波逐流。他更善于总结规律,比如,他观察到有才华的人喜欢一起工作,这种工作环境容易制造一种兴奋感。潜在的伙伴和用户也会加倍注意到这家公司,这样一来,这种正向的螺旋就周而复始,也就容易产生下一个成功。当微软蒸蒸日上,而其他一些相似的公司面临破产的时候,他把这些公司中的精英召集起来,运用这个原理,推动了下一次创新的革命。
成功的人各有各的特质,而唯一不变的,是对于自己从事行业的无尽的热爱。唯有热爱,才能勇敢探索。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在哪方面有独有的天赋?我愿意终其一生愿意奉献青春的行业是什么?目前,我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还在不断尝试和寻找。
未来之路读后感2
本书以明确的观点和错落有序的层次,向读者展开了对构建未来企业的设想。书中内容的明确分层,可使读者既可快速了解其观点,又能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数据及调查结果使读者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及要点。书中阐述每阐述一个观点都会举出全球性企业的案例,还有一些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发现,向我们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导。
书中提到,“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传统的项目管理及其正式的和结构化的要素已经被应用了数十年,但是,正式的变革管理方法还没有显着地渗透到企业或者项目的运转中去。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变革管理,往往以临时救急的方式出现。”这一事实众多领先企业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互动,继而行动,这就是能够在行业内领先的重要因素。作为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我们,通过倾听,学习和互动,从而有所收获,让企业的众多员工融入其中,改变思维模式。 在企业的变革中,最难运作稳当的恰是其“软体”部分,从组织内改变观念,态度和文化,是需要时间上的跨越的,这正是企业改变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文化不是企业的一部分,它是企业的全部。每个市场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需求和期望。“未来的企业”会不断尝试去了解如何优化规模经济与地狱特色之间的平衡。 我们作为能源型的企业,更加需要领先于其他领域的变革,使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成为人类福祉的一部分。下面由书中摘抄的几大要点,是需要我们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思考的。
书中也把未来的几大挑战罗列在众人眼前:成本控制,供应链可视性,风险管理,客户亲密度及全球化。仿佛坐在过山车上的全球市场需要更及时准确的决策和整个企业视变革为常态的能力,更加智能的管理已经发展为必备条件而非追求目标。
综合了世界各地及各行业的.先驱管理者的经验,本书核心观点,先驱者的智慧结晶即为: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以及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除了深入敏感的洞察力,我们的企业更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将之实现。
“未来的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关联的,这样才能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的企业有机会发挥绿色的价值,智慧系统的不断出现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对社会和地球面临的环境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将推动新型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商机的出现,从而引领新的“绿色及未来”经济。
“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向导,与目标挂钩。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员,必以此为目标,结合大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企业未来之路读后感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
当前,企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面对加速的变化,如何发挥优势及如何进行定位,从而在这一新环境中取得领先,是思考的首要问题。
刚听到《未来企业之路》书名时,以为是一本介绍企业成功案例的书籍,读一遍,感觉高深莫测书中1000多位企业管理者对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变危为机、把握趋势、积极推进变革、走出一条企业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传达出独特价值理念和创新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告诉我们企业现在应该重新思考自身内部应具有哪些能力及通过协作获得哪些能力,对企业进行重新配置和专业化,从而实现更高的价值。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对企业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变革和指导。以期深刻领会以“未来的企业”姿态去赢取“企业的未来”。
我读完此书后也对“未来企业”特征做了更简洁的归纳:就是六个字,“变革、超越、创新”。
“变革”——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成长,如何持续创新,我认为“变革”是关键。而企业在实施变革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人”,也就是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所处的企业文化的氛围。而变革成功的关键也是与“人”有关,企业的领导力、员
工的参与、员工的态度、相互间的的沟通。书中将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列出两大因素。软性因素:高层的支持、员工的参与、诚恳、及时的沟通、变革先锋、有文化支持的变革;硬性因素:有效的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体系的调整、高效的培训机制、物质和非物质性的鼓励。
“超越”——就是业务固有模式的超越,开辟以客户领先的新模式。倾听——倾听客户的意见;学习——跨越所有渠道和机会,洞察、学习、体验客户;互动——与客户持续互动,共享和创造价值;收获——获得客户的认同。倾听和学习是产生和运用客户洞察的核心,互动和收获是企业战略服务的核心。
“创新”——抓住有利条件,创新新的业务模式。就是企业具备书中提到的企业所具有的3能力,才能完美地实现蜕变。企业需要与客户价值保持一致,利用差异化的智能技术,通过分析把握市场洞察,并且通过有适应能力的运营模式而实现创新。
我们应当站在更高的视角上,了解全球范围的最佳实践,将本所业务向专业化服务转变,“让创新超越客户的想象”,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勤练内功,面对加速的变化和更加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以未来企业的姿态,思考做“未来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模式,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创新之路,在新经济环境中取得领先,走上我们哈表所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