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心服务企业,助推做大做强
用心服务企业,助推做大做强
市、区“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委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中心的“三服务”活动。以戚磊主任为组长的我委“三服务”小组多次深入挂钩服务企业XX公司,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开源节流,增强企业风险应对能力。针对当前能源、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严峻形势,我委在工业系统提出开展以“提高销售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为主题的“降本固体”活动。在对XX公司认真调研后,我委结合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在企业内部开展“成本年”活动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是:合理涨价,提高销售收入,消化部分原材料涨价压力;统筹安排,订布尺寸精量细算,减少浪费;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投入;挖掘潜力,改造现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综合利用,优化模具结构,提高利用率,减少重复投入;开发新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等。据初步测算,通过开展“成本年”活动,到目前为止XX公司累计节约成本或增加效益120多万元,对稳定生产经营、增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
2、银企互动,化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融资困难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XX公司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加之产品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不能顺利回笼,对企业生产安排、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了解该情况后,我委急企业之所急,先后联系了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信泉创投等几家金融机构,与企业负责人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各金融机构代表都表示会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近期有望帮助解决部分资金缺口,缓解企业压力。
3、节能改造,稳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家老化工企业,XX生产设备尚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水平,部分生产设备严重老化,生产效率低下,并带来巨大的污染和浪费。为此,我委积极为企业量身打造节能减排方案,帮助企业实施了以变频调速、余热回收、冷却水循环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气囊生产线节能技术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同时我委还将企业列入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单位,对企业清洁生产进行培训和全程跟踪指导,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扶持。目前,清洁生产培训工作已经全部结束,11月份即可通过验收,市级扶持资金近期有望到位。
4、创新拉动,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人才引进。我委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研发结构,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引进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鼓励企业部分部件用国产代替进口;改
进橡胶坝生产工艺,对底垫片、海绵止水、黑坝擦胶配方进行调整;对坝布精打细算,严格控制订布长度和尺寸;对新模具采用一模多用,着力提高模具综合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XX公司先后完成大型橡胶炉护舷磨具制作和新品试制、新型气囊产品开发等研制开发任务,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委主动与XX等大专院校联系,帮助企业引进了6名毕业大学生,充实了企业营销、技术、质检和分厂工艺管理队伍,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党建带动,以企业党组织建设推动企业发展。XX公司党支部是我委确立的党建示范点,我委对公司组织发展、积极分子组建培养、文明单位创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指导,全力培育党建新特色。今年,XX公司新发展党员4名,6名预备党员转正,送培4名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达109人;被XX区综治委评为治安管理等级A级平安单位;在我委“七一”表彰大会上,公司党总支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5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总支XX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预计全年,XX公司产值可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35%。我委也将继续全力以赴服务企业发展、用心解决问题、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为全区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作出力所
能及的贡献。
第二篇:实施商标战略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征文
实施商标带动战略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除了依靠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以外,重视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商标兴企、商标富农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商标战略,促进产业优化、产品优化,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原地区,企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品牌意识和取得的实效,与地方政府特别是工商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立足宣传引导,提高商标意识;延伸服务领域,帮助申请注册;积极培育支持,争创名牌商标;促进职能到位,构建保护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为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了一批驰名、著名和知名商标,构建起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区域知名商标持续发展的阶梯。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对商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除举办《商标法》咨询宣传、集中培训等活动外,每年都对使用商标的企业商户进行一次普查,并以此为基础,在重点企业推行了“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策略提示书”等商标使用行政指导制度,通过市场巡查、上门走访、企业年检调查等方式,掌握汝州辖区经营主体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身边的
1典型案例,宣传不重视商标正确使用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导其尽快纠正、及早申请。
通过持续宣传的引导,使经营者认识到商标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注册商标是企业信誉的载体,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财富和无价之宝。不但有限公司、产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重视商标战略,就连种养殖户、农产品再加工、传统家具制造等行业也都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在全市营造出了重视商标、发展商标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通过实施“一乡一品一标”战略,以特色产业和玉米、小麦、红薯、蛋禽、肉制品及干鲜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发挥行业协会、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推进商标的申请注册步伐,着力培养品牌产品,为扩大全市的商标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申请注册商标提供优质服务
按照职能划分,基层工商部门仅具有对经营者使用商标和对印制商标单位监督管理的职责权限。当事人申请注册商标,可以直接到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办理,或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要经过多道法定程序,至少花费2年的时间,才能拿到注册证。
一些人认为,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帮助他们申请注册商标,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工商局出力不见效。还有人说,近几年你们工商局帮企业申请注册了那么多商标,还有省级、国家级的荣誉,工
商局肯定收到钱了、发大财了。而实际却恰恰相反,从单位到个人,从没有收过企业一分钱、吃过企业一次饭,经常是费时出力还得赔电话费、路费。几年来,为了商标注册跑省城、上北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为企业这方面的花费支出都超过万元,但为经济发展注入的活力是无法估算的。
三、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我局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品牌,二是利用本地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商标,促进了全市涉农商标的快速发展。三是扶持粮油加工、木器制造等加工业商标品牌,推动自然人商标注册的发展,四是挖掘传统知名品牌的发展潜力,使极具价值的汝瓷、官瓷、彩陶等历史品牌创新发展。
四、促进监管职能到位,保护商标专用权
针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容易被别人假冒、侵权的实际,汝州市工商局加大了对假冒、侵权商标的打击力度,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企业实行跟踪维权,增强商标保护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做大做强职工服务品牌
做大做强职工服务品牌
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最大优势。几年来,辽阳市白塔区总工会牢牢把握密切联系职工群众这一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找准工会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群众有效结合的连接点,以服务职工“五项工程”创建为核心,创建全方位服务职工的新模式,让广大职工享受到工会组织实实在在的服务,让职工深切地感受到了工会组织是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专业便捷的法律援助
区总工会一直把专业法律援助服务项目和关爱职工服务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已建立面向全体职工的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以办理咨询、协调及讼送援助案件和法律知识为主线,整合区域法律服务资源,为职工免费及时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诉状等服务。4月16日,区总工会在鸿飞电器集团举行了服务基层推进“五个重点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向11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和12名社会化工作志愿者颁发了聘书。各基层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向各单位职工发放了《白塔区总工会法律援助和社会化工作职工服务手册》2000多册。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定向提供法律咨询,以及政策解读提供援助等形式,为全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便捷、专业、高效的服务,及时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
工会温暖送到家
关爱职工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工会组织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把爱送到一线职工心里。区总工会多次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向他们发放慰问品、慰问金。不少普通的一线工人深受感动,“我们没有为企业做出多大贡献,工会组织却这样关心我们,使我们受之有愧”。收到慰问品的一线工人还特地给工会组织写了感谢信,并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回报工会对他们的关爱。
其次,把关爱送给农民工子女。区总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金秋助学”、走访慰问建筑工地农民工等活动。
此外,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职工的心理疏导,成立以12名有资质的社工师为主的关爱职工服务小组,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等服务。
文化服务构建和谐家园
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和社区职工书屋。目前,全区61个社区分别建立了职工书屋、书吧、书角;部分规模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工书屋。“职工书屋”在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已全面铺开,有50种近万册图书下发给10家非公规模企业和部分社区工会,区职工书屋藏书量达20多万册。以“职工书屋”为平台,广泛开展了读书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部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有的在辽阳日报和《白塔工会》上予以刊登。
二是建立完善区、企业和社区文化体系建设,打造精神家园。在全区范围开展了以“文化凝聚力量,歌声唱出和谐”为主题的寻找白塔最美歌声活动,组织14场专题演出,参与职工达3000多人。爱民社区工会开展了“阳光家园”系列活动,开通了“心理咨询驿站、缘牵玫瑰家园、法律服务快车、书法绘画园地”等。公路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制作了“便民卡”,无偿为困难职工提供电器维修、家政保洁等系列服务1400多次,省、市、区多次在此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三是开展“我到社区当义工”,工会主席亮身份、做表率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了职工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对于构建幸福和谐的精神家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技能大赛提高职工素质
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活动,为职工提升素质搭建平台。制定下发了《“当好主力军、奋战‘十二五’,我为白塔经济发展做贡献”竞赛实施方案》,在全区30多个规模企业中开展了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参赛职工达3000多人。
在打造“平安白塔”活动中,区总工会为提高全区保安队伍的职业技能,推进保安队伍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树立保安队伍的良好形象,打造我区一流的保安服务队伍,区总工会隆重举行了首届白塔区职工技能大赛暨保安技能比武大赛,来自全区11个代表队300多人参加比赛。陈阳等10名保安获技术能手,获个人第一名的陈阳荣获“辽阳五一奖章”。区总工会还先后举办了辽阳市技能比赛白塔赛区美发大赛、职工编织大赛、计算机攒机比赛,大赛冠军王德文被授予“辽阳五一奖章”。辽阳开关厂电装车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6个规模企业分别荣获省、市工人先锋号,在全区职工中掀起了比学习、比技能、比争先、比贡献的劳动热潮,有力促进了职工立足岗位强本领、献良策、创纪录、做贡献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竞赛和“创先争优”活动,有16个单位、20个班组、35名同志被评为“先进基层工会”、优秀班组和优秀工会工作者,充分展示了白塔职工的主力军风采。
多层次全覆盖的职工帮扶
近年来,白塔区总一方面将“送温暖”、“送清凉”、“金秋助学”“子女就业”、“农民工帮扶”、“困难劳模帮扶”等工会帮扶品牌做大做强,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寻求职工利益诉求的关键点、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点和拓展服务职能的切入点,让工会服务帮扶工作渗透到职工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和社区职工服务站。61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职工服务站和“爱心超市”;20个规模企业建立了职工服务站和职工书屋。为6000名职工办理了企业在职职工VIP服务卡。有的基层工会成立了“爱心基金”,专款专用,专门帮助有困难的职工。同时,建立了困难职工家庭档案等。宏大集团工会创办了自己的“爱心超市”,制作价值60万元“爱心卡”1000张,每张面值600元,分发给1000户贫困家庭。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增强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五项服务职工活动把工会组织与企业和广大职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提升了工会组织的知名度、影响力,同时为广大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赖。
第四篇: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言稿
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言提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本土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就结合部门职责对本土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建议谈一下看法。
一、基本情况
大多数本土企业是在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正从发展初期向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但本土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发展严重受限,面临不少问题。
(一)我县大多数本土企业规模不大,进入垄断性行业的难度大,一般从事的是竞争性行业,行业风险相对较高,抵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弱。其所从事行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资源优势。部分企业并未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成本投资,对于无直接经济收益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工作而采取忽视的态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环保设备队伍技术落后,难以节能减排。
(二)我县逐步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是家具制造,有**家,主要分布在**办事处。二是木材加工,全县板材加工企业有**家,主要分布***。三是厨具制造,***家。这些企业手续基本不齐全,用地多为农业用地,无法办理环保等相关手续。在清理、整治“散乱污”行动中,因“散乱污”被取缔近一半。
(三)我县工业园区稀少,多数工业园区没有任何手续,缺少规划、环评,导致按规定要求必须进园的建设项目无法落地。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关系到整个本土企业的做大做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二、工作建议
(一)落实责任,加强服务。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把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的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主动部署、主动上门、主动协调。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完善助推本土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特别是在产业链延伸、拉长过程中,要加大对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企业走弯路、误时机,最大程度节省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补齐发展短板,适应环保新常态。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环保与能源、旅游等经济社会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先选择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占地面积小和资源消耗少的发展项目。推动企业淘汰燃煤锅炉进行煤改气,积极推行超低排放改造,对重点、绿色项目开辟“快速通道”,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项目孵化、落地、壮大、成熟,直至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三)创新理念,汇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对当前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未来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完善,科学确定各种规划区域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加快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手续报批,推动产业成片化集聚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解决水、路、电等设施问题,吸引企业入园生产,形成行业集聚,加快产业融合,统筹配臵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努力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四)消除束缚,简化审批。消除阻碍企业做大做强的因素,能减则减,能改则改,能废止的要废止,抽掉旧产能的“釜薪”,使企业快速向新动能驱动转换。在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方面,要在审批环节适应新兴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变化快、业态新、规模小等特点,及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五)优化和完善促进各类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一是为本土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对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一视同仁,对外商外资企业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条件,同样也应该适用于同质同类的本土企业。同时,将本土企业名优特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前提下,优先选择本土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用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二是制定专项培训政策,力争在本土人才培训的对象上实现全覆盖,主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培训新模式,培养优秀人才。
(六)提供资金扶持、优化融资环境。加大资金扶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着力打造、扶持绿色、新兴产业,对重点企业按规定给与税收扣减政策。建立政银企对接制度,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引进风投、融资租赁公司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融资难,全力推进企业应急互助基金,与银行合作推出“助保贷”业务,有效缓解企业还款压力。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依靠优秀文化 做大做强企业
依靠优秀文化 做大做强企业——水电十一局企业文化建设侧记
中国水电十一局是1955年国务院为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而组建的第一个水电施工企业,她是我国水电建设的先驱、旗帜和摇篮,为祖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十一局人蓦然发现,长期的计划经历并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优势不明显、规模上不去、技术没专长、施工装备差,大的水电工程难以参与竞争,在系统成员企业中位置偏后,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面对困境,十一局人痛定思痛,努力从企业自身查找原因、寻求突破。他们经过艰苦探索,理清思路,大胆创新,终于使企业步出低谷走向崛起。企业产值由2002年的6.55亿元到2007年的25.62亿元,年均增长达31.36%,2002年-2007年签订项目合同金额152.14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增长232.68%,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十一局项目分布于阿曼、尼泊尔、伯利兹、赞比亚等10多个国家和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且,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也跃居集团成员企业前列。
十一局近年实现跨越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法宝是什么呢?他们依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具体做法是:
——以危机教育为突破,构筑共同核心价值理念
2001年7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在广泛调查和征询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企业适应市场、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他们认为,现代企业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转换为一个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协同奋斗的大集体;要做好一个企业,就要在这个集体里形成一种人人向上、积极进取的环境和氛围。像十一局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优良传统和沉重包袱并存的企业,若想重振雄风、再铸辉煌首先应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企业文化建设能否顺利开展,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全局干部职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变革的迫切性并达到共同的认知与行动。为此,十一局非常切合实际地选择了危机教育作为突破口,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学习《华为的冬天》的大讨论活动。众所周知,深圳华为集团位居全国IT行业百强之首,其事业如日中天;但是,集团老总任正非却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尤其是就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冬天”而发表的一系列观点和见解,在全局干部职工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十一局领导班子因势利导,促使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思索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建设者的十一局,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却业绩不佳、发展迟缓、实力不强、位置偏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十一局丧失了进入高速公路和高层建筑市场机遇,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甚至遭遇拒绝的地步?为什么一些企业“成功三年”却“崩盘三天”?华为集团这样的行业老大尚且如履薄冰,十一局如此景况如何奋发图强?
经过认真讨论和深入细致的思考,十一局上下逐步形成了一些共识:一是必须重视审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体系;二是必须超前思维,树立全面危机意识,锻造市场敏锐性;三是抢抓水电建设春天的机遇,想方设法上台阶,重振企业雄风。这项危机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十一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理清了思路,做好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十一局采取文化积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领导专家与职工群众相结合、企业共性与系统个性相结合的方式方法,通过广泛征集、咨询专家、反复讨论、集体决策、提炼阐述等几个步骤,提出并确立了十一局统一的基本价值理念。
随后,十一局采取领导带头、明确职责、区分层次、健全考核等办法和手段,较好地确保了核心理念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企业发展变化形势,又适时提出了力争跨入“国家特级企业”、“量力做大、着重做强”、“国际强局、非水电优先”的企业近期愿景与发展战略,促使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并开花结果。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之后,十一局围绕市场大做文章,创新坚持并积极实践“六个观念”,引导广大员工不断适应市场,积极踊跃参与各项改革,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是市场选择干部的观念。干部是否有才能,需要市场来检验;干部的去留要由市场来决定。这种观念的推出和实施,使过去的那种“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的陈腐观念失去了市场。五年来,十一局依据市场法则,提任处级干部118人,65名处级干部退出领导岗位,退出干部没有抱怨闹事,新提任的干部在岗位上发挥出色,形成了良好的“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用人机制。
二是市场选择行业的观念。谁能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呢?只有市场!近年来,十一局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先后撤销了亏损单位汽车分局、建筑总公司、铸造厂、预制厂等建制,改制重组了印刷包装厂、三门峡塑钢厂等,涉及职工总人数1000余人。同时,根据二级单位施工特长和经历,分别将中砥公司与第八分局、新世纪项目部与第四分局进行整合,成立了路桥分局、工民建分局,有效优化配置了资源,充实加强了“非水电”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力量。
三是机构适应市场的观念。机构臃肿重叠、人浮于事严重是国企普遍现象。十一局坚决推行“扁平化”管理,机构改革大刀阔斧,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人员,促使决策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市场反应能力更加快捷。他们先从局直机关开刀,工作人员全局公开竞聘,部门设置减少5个、人员缩减40%;同时,积极推进各施工分局机关跟着项目走,进一步强化了对项目的监管指导能力。四是重视“两个市场”的观念。“营销”和“生产”是施工单位不可或缺的两个市场,都是企业的生命线。十一局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贴近市场员工的积极性,五年来签约150多亿元订单,建设完工近190个项目。
五是市场决定分配的观念。依据对企业贡献大小,十一局实施分配向贴近“两个市场”并作出业绩的员工倾斜的政策,大幅提高了核心员工的收入;开展专业总工、专业造价师评聘活动,对专业技术和商务人员给予津贴;同时,根据经营成果对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依据完成工作量对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进一步倡导和拉开了收入差别,基本建立了市场决定分配的体系。
六是存在即需要的观念。十一局坚持存在即需要的观点,认为企业是一台运转复杂的机器,各个部门、岗位都有其不同的职责和作用,一个大型企业要做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全是大梁建不起大厦,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促使整个企业运转正常。五年来,十一局上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同心同德,紧密协作,形成了巨大合力,推动了企业持续发展。——以制度办法为基础,完善管理文化框架体系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运作已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全体员工集体参与表达意愿的体现;企业要保持步调一致就必须要有行为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十一局在制度规范建设上,围绕以人为本,下了不少功夫,想了不少办法,五年间建立和修订了管理制度160余项,编辑印发《经营管理制度汇编》4册,内容涉及人力、财务、工程、技术、物资、设备等方方面面;目前,依据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框架体系已经建立,而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执行体系也不断完善。
一是建立并推行财务监督体系。局属单位普遍推广会计主管委派制度,坚持企业内部系列审计制度。为了避免潜亏,对库存物资、周转材料、应收款、待摊费用等都作出了明确的限制规定。比如周转材料,项目结束了,原则上必须全部摊完;各单位上报利润数,须经过严格审计,从制度上避免了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为公正评价各单位的业绩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是建立并推行分配激励体系。局属单位符合条件的均实行市场工资制度;经营班子和项目班子实行年薪制,每年年底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兑现奖励;技术、商务及其他专业带头人实行津贴制;同时,局每年评选“工匠”、一些单位评选“模范员工”、“明星员工”等,均给予一次性经济或外出旅游奖励。通过一系列分配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吃大锅饭”的做法,有效激励了员工努力投身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并推行绩效衡量体系。针对局属单位经营班子,年初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年
终进行综合考核,衡量各自经营业绩,然后按照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管理年薪标准加以兑现,对绩效明显的单位还实施期权奖励。针对广大员工则积极开展培训,依据综合考核评定结果决定去留、升降、转换、培训。绩效衡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科学分配、激励先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建立并推行约束惩戒体系。为了规范项目施工与管理,先后编印了《项目管理手册》和《项目管理参考手册》,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要求的“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针对项目存在的有关问题,印发了《经济赔偿和处罚办法》,努力确保项目规范运作与管理。同时,制定并实施《员工行为规范准则》,注重日常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生产经营氛围。
——以品牌宣传为载体,狠抓企业形象工程建设
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发挥和利用有效载体,以创建精品、文明施工为重点,十一局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宣传,较好地树立了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信誉,有效促进了特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一是加强文明工地建设。结合创建精品工程要求,十一局制定了《文明施工细则》,积极开展“队伍好、质量好、安全好、进度好、环境好、效益好”的“六达标”创建活动,做到了工程建设到哪里,文明工地创建就到哪里,企业文化实践就进行到哪里。近几年,所承建的太浦河泵站工程、淮安立交地涵工程、宁夏扬黄泵站工程、山东新沭河泄洪闸工程等项目,先后获得了19个省部级文明工地称号;十一局整体保持了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和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局属18个单位获得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
二是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十一局以有线电视、报纸、网络为主,以项目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为辅,全面构建了立体化的宣传网络。特别是网络内容不断丰富,加强了企业内外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了主流信息阵地的作用;广大新闻工作者围绕企业重大决策、工程重要节点,深入一线,实地采访,强势宣传,及时报道,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开办了局史展室、局荣誉陈列室,开展经常性传统教育,不断弘扬企业精神。还结合五十年庆典编发了局史图书《奋进五十年》、专题片《50年回眸》,开展与外界新闻媒体联络交流,积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有力地树立了十一局在市场竞争中崛起的企业新形象。
三是注重标识系统规范。十一局编制了《文化手册》,对项目营地布局、“五表两图”宣传、员工统一着装、办公用品印制、办公环境摆设等企业标识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并不定期进行检查与督导评比,现在如果到十一局项目部或办公地,浓浓的企业文化气息便会扑面而来,十一局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在不断深入和广泛实践中。
四是树立各类典型标兵。十一局充分发挥典型、模范、样板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工程建设方面树立了太浦河泵站(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淮安立交地涵(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安徽临淮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施工样板;在员工中培育了朴玉山(全国劳动模范)、许燕峰(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共十六大代表)、张恒牧(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楷模形象;在五十年局庆之际隆重表彰了百名“奉献奖”职工;同时,加上局属广泛开展的“每月一星”等群众性优秀员工评选活动,在全局营造了争作贡献、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正是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上工作,水电十一局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为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依靠优秀文化,做大做强企业,十一局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信息来源
信息类型 [其他动态] 作者 郭蕾 李贞洁 查看次数 224 修改时间 2008-9-10 14: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