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分立合并后需要变更劳动合同吗
企业分立合并后需要变更劳动合同吗?
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分立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组成一个企业或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或一个以上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依据原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其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劳动合同。这与《劳动合同法》第35条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企业的分立与合并本身并非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企业可依法向劳动者提出变更合同的建议,并说明变更的理由和内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书面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权利、义务的调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待遇等,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企业合并分立案例
企业合并案例
甲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企业股东持股情况为:股东A持股900万元,持股比例30%;股东B持股2100万元,持股比例70%。乙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企业股东持股情况为:股东A持股510万元,持股比例30%;股东B持股1190万元,持股比例70%。
根据甲公司及乙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经全体股东同意: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吸收后甲公司存续,乙公司解散。合并后甲公司企业实收资本4700万元,其中:股东A持股1410万元,持股比例30%;股东B持股3290万元,持股比例70%。企业刊登合并公告,截止公告期满,债权人未提出清查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的要求。甲公司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未办理税务变更登记;乙公司办理工商注销,尚未办理税务注销。
双方签订《有限责任公司吸收合并协议》,合并基准日为20XX年X月XX日,双方约定甲公司承担乙公司全部债权债务及安置全体职工,乙公司名下房产及土地过户至甲公司。经对照《财政部国家说无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判定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并符合特殊性税务重组条件。
企业合并房产土地过户税法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本业务不征收营业税。
根据财税字(1995)4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第三条之规定“在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本业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根据财税[2012]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第三条之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本业务属企业合并免征契税。
企业分立案例
甲公司原实收资本150万元,其中股东A出资105万元(出资比例70%),股东B出资45万元(出资比例30%)。根据企业股东会决议,确认通过公司分立方案:甲公司采取存续方式进行分立,分立后甲公司存续,实收资本100万元,其中股东A出资70万元(出资比例70%),股东B出资30万元(出资比例30%);新设乙公司,实收资本50万元,其中股东A出资35万元(出资比例70%),股东B出资15万元(出资比例30%)。分立后两个公司的实收资本情况经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企业分立方案为: 以20XX年X月X日为分立基准日,原甲公司的债权由存续的甲公司享有;原甲公司的债务由存续的甲公司及新设的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原甲公司职工由存续的甲公司全员接收安排。企业股东出具承诺保证书,保证在12个月内不改变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股东A与B不转让其所持有股权。经对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文件相关规定,判断甲公司本次企业分立业务符合特殊性税务重组条件。
企业刊登分立公告,并通过分立方案。存续的甲公司已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及税务变更登记。新设立的乙公司已办理工商设立登记及税务设立登记。现甲公司要求将房产及土地过户给新成立的乙公司。
企业分立房产土地过户税法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本业务不需征收营业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相关规定,本业务不属于土地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根据财税[2012]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第四条之规定“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本业务属企业分立免征契税。
第三篇:第十二章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
第十二章 公司的合并、分立与组织变更
【导言】
公司的资本运营和公司购并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现象,而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组织变更则是公司资本运营的重要法律形式。本章力图从概念上厘清公司合并、分立和组织变更的法律含义,并将公司合并、分立与相关概念作比较,使学生从公司的人格结构的背景中理解公司合并、分立和组织变更制度内在机理和本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公司合并、分立的基本概念,吸收合并(兼并)的方式,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公司分立后的债务承担等问题。
第一节 公司的合并
一、合并的概念和意义
(一)合并的概念 1.概念界定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订立合并协议,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不经过清算程序,直接合并为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公司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类型:
吸收合并(Merger),也称兼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例如1996年12月美国的世界第一大航空公司对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麦道航空的合并,具有76年历史的麦道航空公司在合并之后不再存在。
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是指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例如1998年国泰证券公司与君安证券公司的合并,原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和原君安证券有限公司不再存在,而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公司合并与公司并购
公司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是指一切涉及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合并的行为,它包括资产收购(营业转让)、股权收购和公司合并等方式,其中所谓“并”(Merger),即公司合并,主要指吸收合并,所谓“购”(Acquisition),即购买股权或资产。
3.公司合并与其他的公司并购形式的差异
公司合并不同于公司的资产收购,资产收购是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在资产收购行为完成之后仍然存续。公司合并与资产收购的差别在于:
(1)资产转移不同:在公司合并中,资产转移是概括转移,所转移的是解散公司的全部财产,而非部分资产,而在营业转让中,所转让的既可以是全部财产,也可以是部分财产;
(2)债务承担不同:在公司合并中,被合并的公司的全部债务转移至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而在资产收购中,除合同中明确约定收购方承受被收购方的债务外,收购方不承担被收购方的债务。
(3)股东地位不同:在公司合并中,存续公司为继承解散公司的资产而支付的对价如现金或存续公司的股份,直接分配给解散公司的股东,解散公司的股东因此获得现金或成为存续公司的股东。而在资产收购中,收购方为资产转让而支付的对价属于出售公司,而与出售公司的股东无直接关系。
(4)法律后果不同:公司合并必然导致合并一方或双方公司的解散,被解散的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由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承受;而资产收购则不当然导致一方公司或双方公司的解散。
(5)法律性质不同:公司合并的本质是公司人格的合并,而资产收购的性质是资产买卖行为,不影响公司的人格。
公司合并也不同于公司的股权收购,公司的股权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收买另一个公司的股权,以取得控股权,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在股权收购行为完成之后仍然存续。公司合并与股权收购的差异在于:(1)主体不同:公司合并的主体是公司,而在股权收购中,一方主体是收购公司,而另一方主体则是目标公司的股东。
(2)内容不同:在公司合并中,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承受解散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而在股权收购中,目标公司的股东将其对目标公司的股份转让给收购方。
(3)法律后果不同:公司合并必然导致合并一方或双方公司的解散,被解散的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由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承受;而股权收购则不当然导致一方公司或双方公司的解散。
(4)法律性质不同:公司合并的本质是公司人格的合并,而股权收购的本质是股权的买卖行为,不影响公司的人格。
总之,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在本质上都是买卖行为,而非公司合并的本质——公司人格的合并。
(二)合并的意义
在公司合并中,有积极合并者,也有消极合并者。
对于积极合并者,公司合并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公司合并扩张公司规模,减少竞争对手,如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美国飞机制造业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抗衡;并且,通过合并还可以发展协作和多样化经营。
对于消极合并者,公司合并的意义在于:通过合并与大企业合并,可以减少风险。此外,在公司无力经营时,可以通过合并,避免破产,避免付出高昂的解散和清算的费用,公司财产关系、股东关系概括地转移于存续或新设的公司,原有营业还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不至于突然停顿。
二、合并的方式
吸收合并(兼并)是最常见的合并类型,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吸收合并内在机理和的操作方法。
在吸收合并中,被兼并的公司将消灭。而公司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公司的资产、公司的股权和公司的人格。公司的消灭最终表现为公司人格的消灭,而在人格消灭之前,可以先将被吸收公司的资产转移给吸收公司,或将被吸收公司的股权转移给吸收公司,而无论资产转移还是股权转移,吸收公司可以支付的对价一般是现金或者本公司的股份,这样,在逻辑上,就可以划分出两类四种吸收合并的方式:
第一类:资产先转移
1.以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吸收公司以现金购买被吸收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全部权利和义务(债权和债务),被吸收公司失去原有的全部资产,而仅拥有吸收公司所支付的现金。被吸收公司解散时,因债权和债务已全部转移,故无须清算,被吸收公司股东依据其股权分配现金,被吸收公司消灭。
2.以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吸收公司以自身的股份购买被吸收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全部权利和义务(债权和债务),被吸收公司失去原有的全部资产,而仅拥有吸收公司支付的自身的股份。被吸收公司解散时,因债权和债务已全部转移,故无须清算,被吸收公司的股东分配被吸收公司所持有的吸收公司的股份,并因此成为吸收公司的股东,被吸收公司消灭。
第二类:股权先转移
1.以现金购买股份的方式:吸收公司以现金购买被吸收公司股东的股份,而成为被吸收公司的唯一股东,然后,解散被吸收公司,被吸收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债权和债务)由吸收公司承受,而无须清算,被吸收公司消灭。
2.以股份购买股份的方式:吸收公司以自身的股份换取被吸收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被吸收公司的股份,而使被吸收公司的股东成为吸收公司的股东,吸收公司成为被吸收公司的唯一的股东,然后,解散被吸收公司,被吸收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债权和债务)由吸收公司承受,而无须清算,被吸收公司消灭。
三、合并的程序
(一)订立合并协议
首先,参与合并的公司各方应签订合并合同。那么,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这是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司法》对此没有具体规定,但是《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对公司合并合同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可以参考。
(二)通过合并协议
公司合并是导致公司资产重新配置的重大法律行为,直接关系股东的权益,是公司的重大事项,所以公司合并的决定权不在董事会,而在股东会(股东大会),参与合并的各公司必须经各自的股东大会以通过特别决议所需要的多数赞成票同意合并协议。
(三)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四)通知债权人和公告
《公司法》第174条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五)办理公司变更或设立登记。
四、合并的法律效果 公司合并发生下列法律效果:
(一)公司的消灭
公司合并后,必有一方公司或双方公司消灭,消灭的公司应当办理注销登记。由于消灭的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已由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概括承受,所以,它的解散与一般公司的解散不同,无须经过清算程序,公司法人人格直接消灭。
(二)公司的变更或设立
在吸收合并中,由于存续公司因承受消灭公司的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组织变更,如注册资本、章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等事项,应办理变更登记。在新设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公司全部消灭而产生新的公司,新设公司应办理设立登记。
(三)权利和义务的概括承受
《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合并后,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即使在合并完成后,未办理被吸收公司的注销登记,存续公司仍应承担被吸收公司的债务。2002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4条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后,被兼并企业应当办理而未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债权人起诉被兼并企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企业兼并后的具体情况,告知债权人追加责任主体,并判令责任主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节 公司的分立
一、分立的概念和意义
二、分立的方式
三、分立的程序
四、分立的法律效果
第三节 公司的组织变更
一、组织变更的概念
二、公司组织变更的类型
三、组织变更的条件
四、组织变更程序
五、组织变更的效力
第四篇:企业合并后关于劳动合同的纠纷[定稿]
企业合并后关于劳动合同的纠纷
一、案情简介:
湖南籍的小刘2009年8月进入内江市某制造企业工作,企业帮其办理了内江市户口,并与其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和服务期协议,协议约定,小刘违反服务期协议需向企业支付5万元违约金。
2011年10月,小刘所在的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合并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即开始与所有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新合同除用人单位名称改变为新公司名称外,合同的岗位、期限等其他内容与原合同保持不变。小刘表示不愿与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为其办理退工手续,还要求企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公司不予同意,要求小刘要么签订劳动合同和服务期协议,要么支付违约金后自行离职,双方发生争议。小刘遂于2011年11月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为其办理退工手续,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争议焦点所在:
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企业发生合并情况,是否意味着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二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以前基于提供特殊待遇而签订的服务期的协议是否还有效?
仲裁庭上,小刘表示,新公司无论是企业性质还是企业名称都已不是他原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了,原劳动合同已因企业的原因而不能履行,该劳动合同应予解除。由于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在企业方,因此,他无需承担违约金,相反企业还应当支付他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更何况,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才可以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而企业并未对其进行培训,因而该服务期协议已经无效,新公司不能要求其继续履行服务期协议。
公司辩称,企业合并,并未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方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刘某要求离职,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服务期协议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仲裁庭审理后,经调解不成,作出裁决,对小刘的请求不予支持。
三、案例分析:
1.企业发生合并、分立的,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根据该规定,小刘与原企业的劳动合同应该由合并后的新公司继续履行,用人单位的合并并不意味着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当然,如果合并确实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履行困难的,可以依法协商变更或解除,如协商变更或解除不成,应当继续履行与员工签订的原劳动合同。
本案中,企业合并并未出现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公司方虽然要求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但这只是为了规范管理的一种行为,其重新签订的劳动合同除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了用人单位的名称外,其他内容均无变化,这也是公司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的一种表示。就算合并后的新公司不变更原来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的名称,原劳动合同依旧有效,其用人单位方的权利义务均由新公司依法承继。小刘那种原单位不复存在,原劳动合同就无法履行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如果没有服务期约定,小刘想解除劳动关系的话,也是属于自行辞职,单位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因为小刘与原单位签有服务期协议,因此,如果他要求离开,则应当依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因为服务期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和一种补充,也应当由合并后的用人单位承继履行。
所以,新公司有权要求小刘要么继续履行服务期协议,要么离职支付违约金。要提醒用人单位的是,就算小刘不重签变更了用人单位名称的劳动合同和服务期协议,也并不影响原合同和协议的效力。
2.新法实施前的服务期协议依然有效。
正如小刘所说,《劳动合同法》确实规定,用人单位只能与由其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者约定服务期,并约定违约责任。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也就是说,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户口、提供住房、车辆等特殊福利,并因此设定服务期及违约金的做法,将不再得到法律的认可。
但小刘与企业的服务期协议是2009年8月依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规定签订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劳动者的服务期作出约定。企业为小刘办理内江市户籍约定服务期及相应的违约金就是基于“提供其他特殊待遇”这一当时是合法有效的条件的。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合法约定应当继续有效。所以,小刘不能以《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否定其2009年约定的服务期协议。
四、心得体会
按照合理性原则,法律通常会倾向于保护弱者,尽管相对于用人单位,劳动者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但也应当在一定的约束范围之内。劳动者在寻求自身权益的同时,一定要学法懂法,遵守法律法规,保证各方利益最大化。
第五篇:公司合并后的职工劳动合同是否变更
一些企业在发生合并、分立之时,常常置自身的义务和职工的权利于不顾,借机推脱责任,草菅职工权益。如此,自然是引火烧身,当职工奋起维权,在法律面前,这些企业也不得不为自身的行为“买单”。
2011年1月小曼与A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是5年,但是,2013年10月,A公司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后A公司被B公司吸收合并。但是在公司合并之后,B公司强行变更小曼等人的劳动合同,致使他们的岗位、薪酬变化很大且毫无选择余地。
小曼等人怀疑公司这样的做法于法无据,于是想向律师咨询一下有关公司合并后,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问题。以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云律师观点:
公司是劳动合同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权利义务的履行主体之一。公司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实体变化,一类是实体变化。
非实体变化是公司信息的变化,比如公司的名字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这些不会对公司实体产生什么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所以,针对非实体变化,无需签署变更协议,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是继续有效的。
实体变化包括公司合并、分立。公司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共同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分立则指一个公司分成两个以上的公司。吸收合并是指公司接纳其他公司加入本公司,接纳方继续存在,加入方解散。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说明通常情况下,原先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继续履行,没有必要重新签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合并还是分立,如果原先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在合并分立后会被注销,员工最好还是在公司被注销前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再与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本案中,小曼所在A公司与B公司的合并,A公司属于被吸收合并方,两公司合并后,一种情况是A公司未被注销,那么A公司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可以由B公司继承其权利义务并继续履行,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继承履行并不是必须履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所以员工、原劳动合同公司、新公司三方可以共同签署一份劳动合同变更协议,将原公司的劳动权利义务转让给新公司。这是法律允许的。
但如果A公司与B公司并购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双方不能在自愿的基础上就劳动合同变更达成一致,小曼等人可以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并请求公司支付补偿。这一解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即“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在解除之时,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给予劳动者本人一个月工资收入的经济补偿,而经济补偿金的计发标准应根据劳动者解除劳
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收入来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小曼等人还可以提交劳动仲裁。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两公司合并后A公司被注销,那么小曼等人最好在公司被注销前与其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之后在决定是否与B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B公司擅自变更小曼等人的劳动合同的行为违反劳动法相关法律的规定,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小曼等人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并请求相应的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