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变化情况(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1:4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GDP变化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GDP变化情况》。

第一篇:GDP变化情况

GDP变化情况: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初步核算数据,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一季度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42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小幅回落,但是总体来讲是开局平稳、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判断。

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没有出现原来预期的持续回升,但处于7.5%至8%的适宜区间,中国经济站住了脚跟。在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已出现阶段性下移的新情况下,我们追求的不是经济持续反弹而是走稳。在适宜区间内小幅波动是正常的,不能总是抱着持续明显回升的预期。

CPI变化情况:201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0%,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3.1%。

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1.0%;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

1.2%,服务价格上涨0.8%。

201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

1.7%,服务价格上涨3.1%。

出口增长情况:海关总署10日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13.4%。一季度贸易顺差为430.7亿美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1亿美元。

第二篇:李德水解读经济普查后GDP变化及其原因

记者:据了解,国家统计局按照国际惯例,利用这次经济普查资料,对我国2004年的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重新进行了核算,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并说明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负责人:根据国际惯例,国家统计局利用这次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多出2.3万亿元,增加16.8%。其中,第一产业因不在这次普查范围之内,仍采用年报核算数,其增加值为209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1%,比2004年快报核算数所占比重的15.2%降低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151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52.9%降为46.2%,降低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2129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个百分点。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存在明显的漏统问题。一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长期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MPS),服务业统计非常薄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简称SNA)逐步接轨,虽然服务业统计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基础统计工作尚没有完全跟上。二是从事第三产业领域的单位量大面广,情况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手段相对落后。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日益多元化,特别是私营、个体服务业发展迅速,由于非常分散、变动频繁,加大了组织统计调查的难度,存在一定的漏统情况。例如,在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中,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四是新兴服务业大量出现,发展很快,但由于资料不全,常规统计难以准确核算,造成核算数据偏低的现象。例如,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等,这些年都迅猛发展,虽然在常规统计中通过相关资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统计,但很不充分。五是工业、建筑业企业办的一些附属服务业,有的被混统在第二产业中,但更多的则是被遗漏了。通过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并补上了第三产业漏统的部分,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也比较接近。

记者:利用经济普查资料测算2004年我国GDP总量比年快报数多出2.3万亿元,增加16.8%,这在国内外都引起较大反响,而且使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也可能前移。你可否谈谈如何认识这个问题?

负责人:对这个问题,国内外都非常关注。我可以谈几点认识。

第一,要正确看待经济普查之后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从根本上说,这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信息通过经济普查得到了改善,而不是经济社会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经济普查不可能创造GDP,也不会因此增加可支配的财富,而只是更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大家知道,这次经济普查所动员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之多,调查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之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更是常规统计无法相比的。利用经济普查获取的丰富翔实的基础资料进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当然就要比常规的核算更全面、更准确、更真实。这也正是国家要下决心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原因和重大意义之所在。“追求真实,反映客观”,始终是统计部门的根本宗旨和神圣职责,我们在这次经济普查工作中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因而可以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综合国力。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件好事。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普查GDP进行修正并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根据国务院决定,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要将经济普查资料作为进行2005年国民经济核算、总结“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计划的基础。

第二,我国2004年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只前移了一位。经济普查后,我国2004年GDP总量从年快报核算数的136876亿元,调整为159878亿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公布的信息,以当年人民币与美元8.277比1的平均汇率换算,2004年我国GDP总量应从普查前的16537亿美元,调整为19317亿美元;占全球当年GDP总量438860亿美元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居世界的位次,从第7位变为第6位,超过意大利,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同样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意大利2004年GDP为16801亿美元,法国为20463亿美元,英国为21330亿美元,德国为27547亿美元,日本为46712亿美元,美国为117343亿美元。我国的GDP换算成美元,早在2000年到2002年就超过了意大利,位居世界第6位;从2003年到2004年,只是由于欧元升值换算成美元后,意大利又超过了中国。利用这次经济普查资料调整后,我国GDP总量换算成美元又超过了意大利,但与法国、英国相比,尚有一点距离。

第三,我国GDP总量调整后,人均水平在世界的位次变化仍然不大。关于人均GDP的排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有两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去年我国初步核算的人均GDP为1276美元,居世界第112位;按照经济普查资料调整GDP后,同样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我国人均GDP上调为1490美元,在世界上的排位升至第107位,超过了瓦努阿图、乌克兰、刚果、叙利亚和安哥拉等。另一种是按世界银行的算法,即以三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2004年人均GDP在经济普查前后,由世界第132位上升到第129位,只超过了埃及、瓦努阿图、土库曼斯坦。无论用哪种算法,都改变不了2004年我国调整后的人均GDP只有全球人均GDP的1/5这个客观现实。

第四,不要忘记我国还有1亿多人口生活比较困难。到2004年底,我国农村中没有解决温饱即生活在年人均纯收入668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610万,生活在668元—924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4977万。两项合计7587万人,加上各种突发性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建档立卡需要政府帮扶的贫困农民总计近1亿人;另外,城市中需要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有2000多万居民。城乡合计,共有1.2亿人口生活困难,比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还多。第五,还要看到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是很高的。如前所述,我国2004年调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额也只有4.4%,而当年我国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这足以说明我国单位产出的消耗太高,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更说明这种增长方式的不合理性。同时,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次经济普查后,我国的GDP总量虽然略有增多,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无论对取得的成绩还是面临的各种困难,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但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又面临一个新的矛盾,即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则要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要将其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所以,我们的任务仍是十分艰巨的。

第三篇:绿色GDP

一、绿色GDP的意义

研究和实施绿色GDP,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绿色GDP有利于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准确计量,我们就能知道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我们付出了多大的环境代价,从而可以使我们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损失。

第二,绿色GDP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评价标准。我们对各级干部进行环境保护绩效考核,是为了促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环保考核主要是用若干环境保护指标,以后绿色GDP研究成熟并作为干部考核指标后,可以使干部环保考核更具有科学性。

第三,绿色GDP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绿色GDP是一套公开的指标,通过发布绿色GDP,可以更好地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同时,公众通过绿色GDP,能直接判断一个地区环境状况的变化,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第四,绿色GDP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绿色GDP作为关系到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公共信息,必将促进政府更加关注本地的宏观发展战略,使政府从热衷于具体项目管理转向做好发展规划和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四篇:绿色GDP 文档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环境污染 可持续收入定义为不会减少总资本水平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对可持续收入的衡量要求对环境资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流动进行价值评估。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第五篇:浅谈绿色GDP

浅谈绿色GDP

【关键词】:传统GDP,绿色GDP、资源环境、生态、核算体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简述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引出“绿色GDP”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而分析了当前中国实现“绿色GDP“核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的重大意义。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方法。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指标。但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也是有局限性的。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正是由于GDP指标的这些局限性,引入了绿色GDP这一新概念。

一、传统GDP的缺陷

1、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

之所以要提出绿色GDP的概念,是因为传统GDP的核算体系具有一定的缺陷。国民经济的主要核算指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现行GDP只是单纯地考核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只对经济中那些货币化了的部分进行评价,忽略了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等难以计量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只反映正面效应,没反映负面效应[2]。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不断地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暴露了传统GDP核算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即它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外部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下降和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和谐[3]。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面对我国尚未完全摆脱的粗放型增长,有学者直言不讳:过于单纯注重GDP的增长,必然会进入这样一个怪圈——传统的GDP核算可能助长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2、盲目追求GDP的危害

我国现行的官员升迁制度中将GDP作为重要指标,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兴形象工程的现象,这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不利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 “晴雨表”,GDP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下一些地方盲目追求GDP,进而形成了“GDP崇拜”症,热衷于基础设施、经济项目的大投入、大建设,甚至不惜牺牲环境保护、民生福祉为GDP 让路。而统计数据 “注水”,就是“GDP 崇拜”的一个突出表现。GDP 不是万能的,过分崇拜GDP 只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GDP 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注水GDP 不仅损害地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导致对当地经济走势的盲目乐观,从而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爬坡期,政策的不合理调整会危害到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其次,GDP 和所有统计

指标一样具有局限性,生态环境、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状况等内容都很难从中体现。在GDP 大棒指挥下,一些干部难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唯拉动GDP的工作才干,唯增长GDP 的项目才上,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无关数据却关乎民生的事情,以致于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老百姓并未得到多少真正的实惠。

二、绿色GDP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使其能更确切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绿色GDP的概念是1993年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体系)时,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新的经济核算概念,从GS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Sustainable 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SGDP,即绿色GDP。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

1、国际上的绿色GDP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初,只有挪威要求在财会年报中披露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采用的计量方法,然而不到10年,许多国家已非常重视绿色GDP的实施,即从GDP中挤出水分—环境污染负债,生态赤字的资源损耗等。

在挪威的自然资源账户中,自然资源被划分为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两大类,构建了包括森林、土地、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在内的一系列完整的实物资源核算体系。

芬兰按照挪威的自然资源核算模式建立起自己的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和空气排放调查。

法国的自然资源账户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账户,描述并度量了环境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其实物账户类似于挪威的实物账户。

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土壤和森林列人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再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

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挪威、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测算工作,如:挪威开展了能源核算研究、澳大利亚开展了环保支出核算研究、印度尼西亚开展了森林、石油和土地资源核算研究,等等。而这些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2、中国的绿色GDP实践

2.1绿色GDP在中国提出的背景

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环境压力大的巨大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存在着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问题。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01~2002)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7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1998)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1995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美国的26.9%,日本的11.5%,高收入国家的20.5%,世界平均水平的29.2%,而单位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8倍,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7.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

产值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数倍。中国2003年创造的GDP,按照汇率法计算只占世界GDP的3.8%,但是中国当年消耗的钢材、煤炭和水泥则超过30%以上,这显然也是不成比例的。由于现行的GDP制度没有反映出在产生利润的同时所耗减的环境资源及造成的环境退化和破坏,这也就造成了人们只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利益,甚至为了取得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通过绿色GDP核算,将环境资源损耗,环境恶化这些环境效应货币化,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资源有价,环境有价。

2.2绿色GDP在中国的发展

2004年9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出公报,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其包括四个具体的表式核算框架:环境实物量核算、环境价值量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和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非常重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采取四大措施,以推动我国绿色GDP的研究工作。这四大措施是: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理论体系及基本框架;开展和建立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开展和初步建立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测算经环境损失调整的GDP,即涉及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绿色GDP;通过国家和地方试点,总结推广环境核算研究成果[4]。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专门设置了附属账户,如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并制定了核算方案,试编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1987、1995和1997年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账户,测算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甲烷、颗粒物等8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黑龙江、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森林、水和工业污染损失等试点工作[5];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开展环境核算问题研究,与国家林业局合作开展森林资源核算问题研究,等等。从我国现行GDP的组成上看,其实绿色成分已经纳入其中了。比如在第一产业中,造林面积、竹木采伐量的大小也会对林业增加值产生影响,是可以把林业增加值的大小看成一个反映环境现状的逆向指标;而在第二产业的产值中,价值增加率的高低,也是从侧面反映了原材料和能耗的情况,是资源消耗的一种表达。

三、绿色GDP核算中的困难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竺谈谈绿色GDP,中指出,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

首先,是技术上的。一是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这些资源的现行市场价格是建立在资源无偿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没有包含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资源价格明显偏低;二是环境资源的耗减核算。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环境资源的物质总量的耗减,这些耗减意味着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三是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因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保护措施及因对环境资源的人为污染、破坏导致环境资源质量的日趋恶化,而对整体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经济损失。这些核算实现过程较为复杂,用货币计量都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

其次,是观念上的。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人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除此之外,绿色GDP的核算还存在其它一些困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国际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尤其是价值量核算和绿色GDP核算,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可操作性的方法。而且现行的GDP核算已成一种惯性,如立即停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

需要一段过渡时期,在逐步完善其技术的同时,逐步完善其管理和实施效果。

四、发展绿色GDP的意义

绿色GDP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可以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新的评价标准。绿色GDP将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必然激发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种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地将经济活动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绿色GDP的建立全面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绿色GDP 始终把经济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不单纯强调经济指标的增长。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把一切有利于人类社会福利增加的经济活动都计入GDP正价值,将所有一切有损于人类社会福利的经济活动都纳入负价值,从而真实客观地反映国民的净福利水平,并以实现人的福利(包括近期和远期,当代与后代)最大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最终目的。

绿色GDP的建立,完善和发展了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有利于建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核算与分析体系,科学和全面地评价我国的综合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有利于改革与完善经济核算制度,建立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经济核算制度;有利于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资源资产的产权关系,建立自然资源高效使用、合理补偿和法制化管理制度;还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体的一部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没有将资源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因而不能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和国民的福利程度,其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缺陷。从绿色GDP的发展态式来看,绿色GDP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一种必然趋势,虽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制度、观念方面的障碍,也没有世界公认的成功体系可以借鉴,但经过努力,许多国家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绿色GDP扣除了现行GDP中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其实施进程中对循环经济的推行,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也起到了督促和监督作用。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与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快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使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提供重要而科学的数据支持。

因此,克服困难,推行绿色GDP核算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第十二章

[2]李敏翠,侯金柱.发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J].经济论坛,2004,(18):142.[3]吴优,国民经济核算的新领域—绿色GDP核算[J].中国统计,2004,(6):5.[4]韩林,国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将采取四大措施推进绿色GDP研究,中国网,2004.6

[5]邱晓华,中国经济向绿色GDP转变,凤凰网,2009年9.23《新财经》

下载GDP变化情况(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GDP变化情况(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GDP演讲稿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my name is Lily. I’m honored to stand here and make a speech. 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 My Understanding Of Green GDP. In recent years......

    GDP核算工作总结

    gdp核算工作总结一、苦练内功,建一支高素质的核算专业队伍 新速度、新体系、新普查是国家统计局提出的近期统计部门的工作重点。新体系就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说明核算工作......

    我家的GDP

    我家的GDP 前几天因为偶然的机会拿出了我家以前的照片,突然发现这几年不论是我的家庭,还是我们的祖国的变化都是飞速的。 因为正是寒假在家收拾东西,忽然在抽屉里发现了那几本......

    什么是绿色GDP

    什么是绿色GDP作者:信息技术处文章来源:甘肃调查总队点击数:20更新时间:2007-4-6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

    GDP的认识

    GDP的发展史以及人们对GDP的反思 自1953年联合国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附表”以来,后历经1968年、1993年两次大的修订,SNA(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系统就成为国际最为......

    GDP分析(5篇材料)

    二、零售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趋势比较 在进行实证分析前,先对零售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进行初步观察,以了解零售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大致关系,为实证......

    GDP与腐败

    很容易进行国际比较:你找到透明国际或反腐国际的腐败指数,查阅中国的排序,然后再收集一些与中国排序相当的其他国家的腐败资料,自己估算,例如拉美国家的腐败系数。最后,应用于中国......

    绿色GDP Green GDP

    As environment issues due to unsustainable way of development become sharp, the concept of Green GDP, working as an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ndicator, has b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