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工业产业聚焦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1:5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怀柔区工业产业聚焦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怀柔区工业产业聚焦的思考》。

第一篇:怀柔区工业产业聚焦的思考

关于我区工业产业集聚的思考

2006年7月

产业集聚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规律。它在本质上具有高创新性和很强的外部经济效应,能够大大降低集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集聚产业的内生发展力和竞争力,对于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产业集聚步伐、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对于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怀柔来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我区工业产业集聚的现状

2005全区实现GDP 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8∶54.2∶40,工业仍是拉动我区经济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6.4%。按照产业集聚的标准和特征判断,我区工业呈以下特点:

(一)以三大主导行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1、三大行业集中度优势明显,空间布局相对集中

截止到2005年底,全区428家工业法人企业中汽车及零配件、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三大行业企业分别占到了10%、14%、17%,单个行业的企业总资产规模占全区工业企业总资产规模的比重分别为18%、40%、13%,单个行业从业人数分别占全区工业企业从业总数的20.9%、24%、10.7%;2005年三大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56.5亿元、20.6亿元,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33.2%、32.9%、12%。全区22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工业骨干企业中汽车及配件行业占3家,食品饮料行业占7家,包装印刷行业占6家,比重分别达到13.6%、31.8%和27.3%。我区三大行业无论从企业个数、资产规模、从业人数还是从行业产销能力、支撑行业的骨干企业实力上看,都领先于区内其它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规模优势。

三大行业在空间布局上,主要集中在三个开发区和庙城、桥梓、怀柔镇三个基地中,其中:雁栖开发区聚集了以爱芬、红牛、朝日啤酒、波尔亚太、太平洋制罐等为代表的知名食品饮料、包装印刷骨干企业;凤翔开发区内云集了以凌云东园、世东凌云、水兴广振、中冀福庆等为代表的技术先进的汽车配件企业;庙城工业基地汇集了以汇源饮料、鸿禧香精香料、圣伦食品等为代表的饮料、调味品企业,三大行业从空间布局上看集聚特征明显。

2、专业化分工协作经济效应凸现

空间集中的产业及企业间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产业链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标志。我区食品饮料和包装印刷业在行业间分工协作上集聚效应突出,2005年食品饮料行业在爱芬、红牛、统一、红星酒等大企业产销量增幅达40%以上,带动整个行业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0%,占全区工业的比重同比增长了11个百分点。而为其配套的包装印刷行业也实现了大幅增长(接受问卷调查21家包装印刷企业中60%为我区食品饮料行业配套,如奥瑞金制罐与红牛饮料、波尔制罐与朝日啤酒,上海紫江与统一饮品等),销售收入增幅达25%以上,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近年来首次突破12%,真正成为我区工业的增长支撑点。而接受问卷调查的27家汽车行业企业中也有40%的企业与北汽福田配套,产业内企业间关联配套的连动效应明显。

(二)新的产业集群增长极蓄势待发

除三大行业以外,我区规模较大的有生物医药、现代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建材四个行业,2005年四个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3.8亿元、2.4亿元、3.1亿元,占全区工业的2.5%、2.2%、1.8%、1.4%。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大企业达到5家,并涌现了以玛诺生物、森星医药耗材、富连京制冷、英思沃、嘉誉诚智能卡、欧文斯建材为引领的众多知名企业,1

在这些科技含量高、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下,四个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规模在不断壮大,为我区进一步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三)我区产业集聚发展任重道远

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一般须经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集中办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高地、地区品牌到虚拟市场等七个阶段。现阶段我区的产业集聚总体仍处于集中办产业的成长阶段,产业集群的规模和内部关联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全市目前工业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上看,我区与顺义、通州、昌平三个区虽有一定距离,但与同属生态涵养区的区县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如近邻密云县目前仍没有1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但放眼与国内产业集群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我区的三大产业集群在个数、产销规模、龙头企业实力方面上差距较大。如福建省泉州市拥有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4个,50-10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了13个。因此要客观的认识到我区工业的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具有十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我区工业产业集聚尚有不足

(一)产业深层次“集聚度”有待提高

1、集群内产业链条发育短缺

全区接受问卷调查的204家企业中,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企业占54.4%,上、下游企业分别只占到10.8%和34.8%,87.4%的企业由区外购进原材料,65%的企业产品不供给所处园区企业或其他区内企业,而江苏省吴江开发区,其生产最终产品的外商IT企业选用的装配料件中有80%以上不用出区就能配齐。可以看出我区产业链发育还很不充分,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两端较弱。如集中度较高的食品饮料行业内80%以上的企业是生产成品的中下游企业,能为之配套生产果浆、原浆、配料的上游企业很少,研发企业更是短缺。产业链条不完备甚至断层使得企业不能就近购进所需,输出所产,形成不了一个地域较为集中、内在完善的市场组织网络,从而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范围经济效应,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输、交易等成本。

2、集群内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发展脆弱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开发区和工业基地内只有27.3%的企业与所处园区或区内其他企业有生产协作关系,18.4%的企业间有技术合作关系,8.3%的企业间有销售带动关系;但却有42.6%的企业与区内其他企业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工业园区中的众多企业虽然在空间上实现了集中,但各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不高,缺少深层次分工,竞争多合作带动少,仍未建立起一个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协作配套体系,未能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产业配套能力较差,配置效率不高。以汽车行业为例,顺义区目前有2家整车生产企业(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责任公司),能够为这两家整车生产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达到51家,其中一次配套企业6家,二次、三次配套企业45家,有85家汽车销售企业,因而汽车产业集群得以迅速成长。而我区围绕龙头企业北汽福田公司配套的零配件企业不超过20家,汽车修理企业不超过18家,销售公司不超过10家。而且我区生产车桥、发动机等汽车关键部件、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多数生产工艺简单,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更没有独立品牌。

(二)园区专业化集聚度偏低、龙头带动企业规模偏小

近年来虽然我区引进项目在向开发区和工业基地集中,但以“堆”代“群”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园区内同类企业分布散乱不成体系,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企业最为集中的雁栖开发区和富乐工业园区两行业总集聚度分别为76%和63%,其他园区和基地内各行业集中度不超过30%,而顺义区的空港工业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已达到93.3%,林河工业区汽车产业集聚度达到95%。

现代企业集群式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在生产、销售、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拉动、吸附作用。我区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数量虽多,但总体规模偏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缺乏领军型的大企业。2005年底,我区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5-10亿元的也只有3家,多数带动型企业产销量在1亿元左右。实现销售收入最高的北汽福田和爱芬两个企业也仅达到50.5亿元和20亿元,而顺义现代汽车和索爱通信两个龙头大企业就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和225亿元。

(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位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个开发区和各工业基地内除有少量物流企业和销售企业外,为工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信息咨询以及研发、交易结算、人才技术培训、质量检测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寥寥无几。即使是物流企业数量也不多,从投资规模、营运能力上看辐射半径偏弱,离专业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标准相去甚远;而销售企业也都是小规模的老式工贸企业,并非专门为某一类产品配套采用现代营销方式的专业机构。至于行业协会、商会虽然数量不少,但能真正发挥协调、组织职能的很少。

三、关于我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考

培育产业集群带动经济腾飞已成为各地方政府发展的共识。

从国内发展形势看,宏观经济正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增长周期内,伴随着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兴起和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消费水平的上升,我区三大行业将大有可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将强有力的拉动运输行业复苏反弹,稳步增长的生活性消费支出将会形成一个良性上升的市场空间,特别是2008奥运,给食品饮料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来自区域外强有力的竞争压力,一是与周边区县产业结构趋同造成同质化竞争将日益加剧,二是同时伴随着“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出现了近乎一致的发展取向,为谋得行业发展先机优势,导致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因此要形成一批企业高度集聚、专业分工明确、区域品牌效应明显、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的产业集群,应提早谋划。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四集聚、两融合、两转移”的发展思路。

(一)以“四个集聚”为核心,构筑支撑保障

1、以空间集聚为核心,倾力打造东部工业产业带

以三个开发区为核心的东部工业产业带已集聚了我区60%以上的工业企业。按照国家发改委对开发区设立审核的要求,我区三个开发区整合在一起,统一冠名,原则规定了今后所有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开发区,市政府资金支持以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由于政策的倾斜,整合后的开发区优势愈发明显,而各工业基地的发展将逐步受到限制,为此我们要以空间规划引导为纲,以提升东部产业带承载力为目,使东部工业产业带真正成为我区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

强化产业空间规划约束,确定限建区域,对不具备集聚条件的产业项目限制土地供应。优先保证东部产业带重大项目土地供应,规划、落实好不同产业类型的集聚区,通过重大项目布局引导相关产业集聚。对于增量,各职能部门要严格工业项目审批手续,原则上新上工业项目进入东部产业带。对于存量,逐步探索东部产业带外工业项目进行年度社会效益评审(区政府协调、多部门联合),加强能耗、水耗、环保指标考核,不能达标者或限期整改,或予以一定的资金引导向东部产业带转移。对于现有的镇乡工业基地,原则上按照镇域控规逐步调整,在尊重既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

目前东部产业带发展受空间制约,工业“熟地”所剩无几,土地资源瓶颈直接影响了以投资拉动来破解经济总量不足的发展现实,开发区“东扩北移”势在必行,推动工业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降低开发成本,是当前工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挖掘现有资源潜能,通过加大对三个开发区现有企业、厂房、土地的整合力度,解决产出配

置效率低下问题,切实提高优化空间承载能力。

2、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增强区域工业核心竞争力

(1)巩固、提升、优化现有三个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品牌

继续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食品业要侧重引进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品牌企业,饮料业要侧重引进上游生产原浆和配料等产品的企业,争取成为国内饮料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之一;包装印刷行业要围绕为食品饮料企业配套引进工艺先进的大企业,拓宽产品种类;汽车及配件行业除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整车企业外,更要侧重引进生产汽车关键部件的零配件企业,争取形成为北汽福田、顺义现代乃至国内其他整车企业配套的汽车配件集群。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以三大产业中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突出我区优势行业和特色产品的整体对外影响力,形成区域品牌。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技术企业,突出发挥科技进步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用足用活我区促进高技术企业发展政策,加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沟通与合作,大力引进高技术企业,探索新的技术引进模式,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的高科技成果。突出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具有一定基础的高技术产业领域,鼓励原有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着力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企业,争取培育形成2-3个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上的产业集群。

3、以政策集聚为核心,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环境

(1)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效应,实现“三个”倾斜

积极争取市级各部门产业资金的支持,为东部工业产业带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龙头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调整区内工业企业发展资金和结构调整资金的使用模式,进一步发挥政府产业发展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三个倾斜”。一向提升和优化东部产业带基础设施倾斜,适应工业由于总量扩张和资源升级带来的新需求;二向充实和完善东部产业带服务支撑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倾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建立;三向培育和实现东部产业带内重大项目产业链倾斜,增强重大项目专业配套的定向吸引力。

(2)强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集聚

充分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完善引进人才政策,打造人才“绿色通道”,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特别是对我区支柱产业、重点项目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要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引进。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选择,创新工作思路,探索人才引进新方式新办法,积极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人才,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能、才尽其用,为我区产业集聚发展构筑人才高地。

4、以发展观集聚为核心,提高产业集聚形成的凝聚力

从国家及北京市政策环境、我区产业发展现状、自然地理资源分布以及区域规划等综合考虑,以东部产业带作为工业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已成为必然。因此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树立大局观念,打破区域界限,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强镇乡与部门间、镇乡与镇乡间发展经济的沟通与支持,提高综合行政效力,促进我区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继续助推以三个开发区为核心的东部工业带产业集聚的战略地位和绝对优势。

(二)并重融合,集聚提升

1、一产向二产转化融合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我区农产品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促进一产向二产的转化融合,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农业加工型龙头大企业大集

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通过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农产品企业集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2、二、三产业联动融合注重发展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围绕现有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向具有技术开发、推广管理、营销培训、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质量检测等整个产业链的全方位服务功能延伸,鼓励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信息咨询等中介组织、行会和商业协会的发展,逐步形成区域性和行业性的信息中心、信用担保中心、检测中心、商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终端服务。积极引进专业化物流集团,形成为产业集群配套的采购、储运、加工、配送及信息沟通为一体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提高集群内工业企业的运转效率,降低成本;以我区打造影视基地为契机,着力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相配套的工业化产品,积极引进与其配套服务的影视器材、服装、道具的生产、包装企业,建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影视产品、器材生产基地。

(三)导向转移,重点切入

1、招商引资视角重点向大企业转移

无庸置疑的是我区工业近几年强劲的增长态势,得益于大企业引进后持续、稳定的拉动增长,爱芬、红牛、统一等骨干企业,经济实力突出,市场产品成熟,稳定支撑着我区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行。眼光瞄准市场前景好,资本实力雄厚符合我区发展定位的大企业,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心。06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项目年”、“活动年”的发展方针,为此我们要积极引进龙头型大项目,围绕大项目落地,实行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举全区之力,快速提升、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招商引资偏重向成熟的欧美企业转移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特别是国外优质资源,近几年引进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实践证明了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先进的技术、高额的资本回报率,在发展中充分体现了企业高成长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如何使更多的国外优质企业向园区内集聚,构筑强劲的增长集群,招商引资导向优良潜质的欧美企业转移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落实。

第二篇: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怀柔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

——2006年4月5日

目 录

序言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发展状况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

(二)行业发展目标

(三)科技进步目标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建设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

(三)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四)继续走“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之路

(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挖掘内涵式发展潜力

(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第三部分 2020年远景展望

一、发展战略

二、奋斗目标

编制依据:

1、国家和北京市编制的“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

2、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3、《北京市怀柔区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

4、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关于《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纲要》

序 言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怀柔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跨越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面临着城乡统筹发展和北京2008年奥运商机,我们要抓住机遇,按照怀柔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正确处理好生态涵养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自主创新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发展低消耗、无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创建出具有怀柔特色的新型生态工业体系,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发展状况

“十五”时期,怀柔工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食品饮料、包装印刷三大主导行业,培育生物医药和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保持着高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是“十五”期间推动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8.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84.1亿元,工业利润9.3亿元,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工业税金11.81亿元,出口交货值6.79亿元。乡镇企业完成企业总收入120.1亿元,企业总利润10.3亿元,企业增加值26.1亿元。

上述主要经济指标与2000年相比,工业产值增长120.1%,工业收入增长130.0%,工业利润增长120.4%,工业增加值增长119.3%,工业税金增长240.2%,出口交货值增长67.0%,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62.8%,企业总利润增长128.1%,企业增加值增长104.4%,年均分别增长17.1%、18.1%、17.1%、17.0%、27.7%、10.8%、10.2%、17.9%和15.4%。实现了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全区工业、乡镇企业“十五”发展计划。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1、行业特色明显,骨干行业拉动作用强劲。

从“九五到十五”经过十年的调整,行业优势进一步显现,支柱产业日趋成熟。以都市型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食品饮料、包装印刷、汽车及零配件三大主导行业进一步壮大,三大主导行业2005年完成工业收入143.1亿元、工业利润7.2亿元、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77.7%、77.4%和72%。与2000年相比,工业收入增长111.2亿元、工业利润增长6.2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21.7亿元,年均分别递增33.2 %、48.4% 和 41.7%。

高新技术产业中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机械电子等通过重组、引进新项目逐步壮大,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行业新引进了玛诺公司、北京一生物、森星医药、瑞普森生物等企业。机械电子行业新引进了富连京制冷、冬之尼电子、安德数字机床、海湾科技和中宸泰克等企业。服装纺织、家具制作、新型建材行业占工业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84、0.88和3.37个百分点。优势骨干行业的发展壮大,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良好基础。

2、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贡献突出。

到2005年底,工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93家,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4家。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73.7亿元,工业收入170.9亿元,工业利润8.7亿元,工业增加值33.4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92.1%、92.8%、92.5%和91.8%,其中:福田欧曼、爱芬食品、红星酒业、统一饮品、汇源果汁、大北农饲料、红牛饮料、太平洋制罐、波尔亚太制罐、奥瑞金制罐等龙头骨干企业增长强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十五”期间,坚持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战略,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如:朝日啤酒、统一饮品等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纷纷落户怀柔,全区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4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全部项目达产后可新增生产能力100亿元以上,壮大了优势骨干行业,扩大了经济总量。

4、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五”期间,区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共有 186家完成重组转制,改革面达 98%,其中产权制度改革企业 176 家,占企业总数的 93 %。通过改革,国有集体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12.24 亿元,盘活资产13.6亿元;引进到位资金8.8亿元,置换职工身份8719人。通过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两个退出”,实现了资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基本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创建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区直、镇乡、村企业破产和不良债务清偿工作。推进区直、镇乡、村企业改革、破产企业共计15家;对区直、镇乡、村企业不良贷款进行清偿和核销;累计共破产、清偿各类债务11.9亿元,为企业重建信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5、依托科技进步,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到“十五”末,全区工业累计有44家获得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引进开发新产品16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填补国内空白3项;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4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1人。完成ISO9000认证85项,ISO14000认证26 项,红牛饮料和御食园食品获国家食品行业HACCP最高认证,其产品可直接出口。科高大北农饲料获市工业促进局、市乡镇企业局等部门组织评比的现代成果二等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6、清理整治“五小”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

“十五”期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关闭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和污染严重、资源能源高消耗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北京京都黄金冶炼厂氰化氢气体泄露事故发生后,按照“政府监控、专家指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关闭了黄金生产工艺,并对生产工艺中存放的1300立方米含氰液体进行无害化处置。到2005年底,共关闭非煤矿山企业130家,占全区非煤矿山企业总数145家的90%,同时对已关停的“五小”企业加强监管,进一步巩固关闭成果。

(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1、构建了“三区十基地”的工业空间布局框架。

到2005年底,我区已建成市级工业开发区三个、区级工业生产基地十个。形成以雁栖工业开发区、杨宋凤翔科技示范区和北房经纬工业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即:山区五镇乡、雁栖镇、怀北镇、怀柔镇、大中富乐、庙城镇、桥梓镇、九渡河镇、渤海镇和欧曼汽车等十大工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格局。以“三区十基地”为主体的全区工业空间布局结构已经形成。

2、资源整合、标准化厂房建设取得实质效果。

“十五”时期,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发展空间不足、资源制约等瓶颈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五年来,盘活、整合土地3000 亩,拆除破旧房屋设施45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7.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工业区规划建成区全部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3、布局集中、企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食品饮料、包装印刷、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通讯电子、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部集中在工业区和工业生产基地内,入区企业达359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46个。2005年,“三区十基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8.1亿元,工业收入145.7亿元,工业利润7.83亿元,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量的83.9%、79.1%、84.2%和81.0%。初步形成了布局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工业在改革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加强调控,有效规避行业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粗放以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三是工业发展空间不足,进一步发展与资源制约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企业规模小,名牌、名企少,缺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势拉动作用的超大型企业。

第二部分 “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企业集群、发展集约”的工作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走适合怀柔特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

——工业总产值:“十一五”末380亿元,增长101.5%,年均递增15%。

——工业销售收入:“十一五”末370亿元,增长101%;年均递增15%。

——工业利润:“十一五”末19亿元,增长104.3%;年均递增15%。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末73亿元,增长100.5% ;年均递增15%。

——出口供货额:“十一五”末14亿元,增长105.9%;年均递增15.5%。

——乡镇企业总收入:“十一五”末241亿元,增长100.8%,年均递增15%。

——乡镇企业利润总额:“十一五”末21亿元,增长103.9%,年均递增15%。

——乡镇企业增加值:“十一五”末52亿元,增长99.2%,年均递增15%。“十一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

(二)行业发展目标

一是充分利用“三区十基地”已形成的集聚优势,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总部、科研院所等入驻怀柔,推动高端发展;二是重点引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电子通讯及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巩固壮大现有汽车及配件、食品饮料、包装印刷等优势支柱产业,打造都市型产业集群;四是依托工业区和小城镇配套发展为工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五是推进工业开发区和工业生产基地的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到“十一五”末,主导行业从目前三大支柱发展到六至八个具有一定企业集群和产出规模的支柱行业,使全区工业呈现出行业特色突出、产业相溶性强、门类较为宽泛的产业结构,提高全区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科技进步目标

“十一五”时期,继续推进企业品牌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向深度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品牌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加强企业和科研单位、院校的联合,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立怀柔工业节约型发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保障五个再生资源利用示范项目的顺利建设投产;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打造雁栖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北京金运通大型轮胎翻修回收利用一体化和汽车拆解回收利用一体化等两个工业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的建立。工业万元GDP能耗下降15%;工业万元GDP水耗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建设。

一是着力打造以杨雁路为中轴、以雁栖开发区为龙头,南连北房经纬工业区和杨宋凤翔科技园区的东部工业经济带,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抓好山区、金桥、聚源地、富乐、雁栖等十个产业基地建设,使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二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对8600亩增量土地分期分批规划整合,即雁栖工业开发区4300亩、北房700亩、杨宋1000亩、庙城1000亩、雁栖镇800亩、怀北800亩,总计规划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力争每年有四分之一土地通过征用、流转或租赁的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为下一工业发展创造资源条件。三是严格杜绝土地出现新的闲置,新引进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未开工建设的,要明确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开工建设,逾期要采取措施或依法收回所占土地;进一步加大存量闲置土地整合力度,每年计划整合开发区、工业生产基地内存量闲置土地500亩,建设竣工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完善雁栖开发区和镇乡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2006年计划投资2.9亿元,其中雁栖工业区D区投资2亿元、经纬、凤翔工业区和庙城镇聚源地工业生产基地投资9000万元,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

依据各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发展状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怀柔工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在工业行业空间布局上,雁栖开发区要着力打造京北都市型产业基地和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园区;杨宋凤翔科技园区要以汽车零部件为主打造汽车零部件基地;其他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做大做强一到两个优势骨干行业。根据发展需要,整合三个开发区管理体制,实现区域统筹规划,开发、服务与管理,加强协调、联动和互动,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竞争、产业集聚的格局。“十一五”时期行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是:全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先进制造、新型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充分利用中科院研究生院落户怀柔的机遇,广泛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继续发展都市型工业,做大做强现有食品饮料、包装印刷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巩固其支柱作用;加快调整优化汽车制造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来怀发展,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服装纺织、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与本地区农业资源关联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积极引进高端产业和与工业关联度高的物流业及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努力,怀柔工业将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门类较为宽泛,优势骨干行业特色更加突出的产业格局。

(三)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实施企业倍增计划。

“十一五”期间,计划选择60个具有发展潜质和成倍增长能力的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加强协调服务、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等途径,创造有利于企业成长壮大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装备、更新技术工艺,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等技改措施,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等改革措施,形成内涵与外延互动的发展态势,促进其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到“十一五”末,形成企业规模10-100亿元企业10个、3-10亿元企业12个、1-3亿元企业24个和14种小特精尖产品。

一是重点培育欧曼重卡、爱芬食品、红牛饮料、红星酒业、大北农饲料、玛诺生物制药、统一饮品、奥瑞金制罐、汇源果汁、中冀福庆公司等具有10亿元至百亿元生产规模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逐步做大做强;二是以东明化学、朝日啤酒、太平洋制罐、波尔亚太制罐、茂华建材、有研粉沫、顺思童服装、英思沃器材、兴发水泥、水兴广振、中东鑫达、希望饮料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3亿元—10亿元规模企业;三是以北京一生物、新源食品、天惠参业、富连京制冷、康师傅饮料、健力宝饮料、丘比食品、红螺食品、御食园食品、长富食品、上海紫江、诚一食品、奥特奇生物、科锐博华电力、奥星恒迅、富春龙车厢、世东凌云、辛营服装、弗拉蒂尼制衣、古诺凡希家具、四维保安器材、新中联包装、斯普乐线缆、福斯特线缆等为重点培育一批1亿元—3亿元企业;四是以中宸泰克、哈威管材、天威瑞恒、刮拉瓶盖、杰普莱斯医疗器械、威亚高性能纤维,科莱恩色母粒、海湾科技、嘉誉诚智能卡、双得利智能仪表、东方磁源、安德数字机床、益美高制冷、雷蒙赛博机电等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小、特、精、尖企业和产品。

(四)继续走“引进扩张、引进调整、引进强区”之路。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为全区工业和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一是树立工业发展全局一盘棋思想。举全区之力,以雁栖工业开发区、北房经纬工业区、杨宋凤翔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力争每年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引进利用区外资金不少于25亿元。二是实施招商选资、绿色招商策略。适度提高项目准入门坎,侧重引进拥有核心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引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劳动力吸纳能力强、无污染、综合消耗低的项目,杜绝低质量项目落地工业区(工业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引进和培育上下游行业相关联的企业进入园区,提高产业关联度,做长产业链,做大企业集群。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大公司开展招商工作,力争引进一批规模大、牌子响、税收贡献大的优势项目,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集群。四是实行招商引资领导责任、目标责任和重大项目联系推进责任制度。做到每个招商引资项目都有领导联系、部门推进和专人负责。充分调动各方招商的积极性。五是增强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做到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政府的高效优质服务留住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项目在办理手续、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各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使投资者引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是在企业创新上,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突破。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速产业技术进步。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创新体制上,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二是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名牌、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开发产品深加工等高端技术领域,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巩固现有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加速培育北京知名品牌产品和企业。在未来5—10年内,力争树立几个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和跨国企业来怀投资发展。三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充分利用北京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商务流程,互联互通,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重点推进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要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提高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投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挖掘内涵式发展潜力。

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业,走适合我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在资源利用上,研究制定《怀柔区工业用地控制指标指导意见》。在节地、节水、动力、能源等资源消耗指标上,进行分类指导,不断提高亩投入强度和亩产出效率;第二,建立企业正常的入驻和退出机制,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进入工业区和工业基地。对现有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和行业逐步淘汰退出,推进产业升级;第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内部挖潜。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重点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第四,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园区建设,实施《循环经济行动方案》。重点抓好大型轮胎翻修厂、亿鑫建材、龙源一手、金铭沃得、哈威管材等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拟建成汽车拆解回收利用一体化的再生产业基地和废旧轮胎翻新、橡胶加工、混炼胶加工为一体的再生产业基地,推动我区回收再生一体化的规模化发展。

(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面临着良好机遇和外部环境。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重在“生产发展”,在于推动农村的生产力建设,提高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主要有三点: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三是在山区集中建4个农民生产、就业基地。北部山区在汤河口地区整合不少于500亩的土地,建农产品加工基地;雁栖镇重点是对已经形成的虹鳟鱼一条沟进行整合提高,增强其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渤海镇除利用原渤海工业小区发展部分工业外,着力打造三渡河绿色餐饮走廊;九渡河在团泉地区建1500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抓好以下三方面具体工作:

1、以纳入市、区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继续推进二三产业专业村建设。每年新发展10个二三产业专业村,推进10个老二三产业专业村巩固提高, 对年内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突出的村,给予重点扶持。

2、整合山区和农村土地资源,在产业发展、产业培育上下功夫。继续探索“集体土地,村民自建”、“土地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流转、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向二三产业合理流转,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每年整合山区和农村产业用地200亩。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山区中心镇、村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等项目,每年建设二、三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在招商引资洽谈时,要把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本地区农民就业作为企业落户的基本要求,围绕企业需求,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形成“定向培训、就近就业、迅速转型”的二三产业就业转移模式,实现农民从培训到上岗的无缝隙就业链条。引导农民以投资者、所有者、经营者身份进入二三产业,鼓励扶持农民自主创业;立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000个,其中吸纳本地农民就业2000人。

第三部分 2020年远景展望

一、发展战略

怀柔作为首都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京-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同时是首都东北部都市型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两个第一(环境保护第一,科技进步第一), 面向两大市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把握两个关系(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实现两个突破(绿色工业、生态园区)。要放眼京-承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未来5-10年,将聚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大高地,在40平方公里的新城规划中,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形成产业中有城市,城市中有产业,新城与产业基地连成一体的发展格局。

二、奋斗目标

1、经济总量:按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到2015-2020年经济总量将达到800-1000亿元规模,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生态工业: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到2020年,达到最低资源消耗和零有害物排放的生态工业目标,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怀柔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

怀柔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

(讨论稿)

根据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怀柔区发展总部经济实施品牌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开拓资本市场战略扶持政策和怀柔区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怀政发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内涵式发展,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扶持条件及申报材料要求

1、企业或项目应符合怀柔区产业发展定位,在怀柔区注册登记、生产经营、依法纳税,按照有关规定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上缴各项税费;

2、注册资本金100万元以上;

3、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无连续亏损现象;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向统计部门及时准确报送相关报表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5、企业资信评级2B以上。

(一)、技改扩规项目

采取择优原则,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支持。优先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零地扩张项目;纳入十一五期间倍增计划企业项目。对重点新 建项目,参照本条执行。

1、申报材料要求

企业需提供如下申报材料:

(1)、技术改造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加盖公章)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年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4)、上一审计报告及当期财务报表 原则上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5)、企业资信等级证书、产品专利证书或新产品、新成果鉴定证书等

(6)、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2、支持资金额度及使用

按照当年到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参照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择优给予企业或项目不高于1年期贷款利息的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支持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不得用于非生产建设性开支。

(二)、节能减排项目

采取择优原则,对企业当年实施的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的,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给予奖励。企业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要达到或低于《北京市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第一批)》和《北京市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第二批)》的要 求,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水耗较上一下降5%以上。

1、申报材料要求

(1)、节能减排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年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4)、上一审计报告及当期财务报表

2、奖励资金额度

给予实施主体总投资不高于30%的一次性奖励。

(三)、重组引进项目

择优对盘活现有厂房场地引进工业项目落地建设并投入生产的单位给予奖励。引进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本地职工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项目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无污染。

1、申报材料要求

(1)、重组引进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2)、经年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引进项目经年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引进项目引进单位确认表(4)、引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奖励资金额度及使用

给予项目引进单位不高于30万元的奖励,奖励资金专 项用于招商引资。

(四)、信息化建设项目

择优对工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给予扶持。重点支持推进电子商务水平,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销售渠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企业建立办公系统、管理系统、市场信息系统、决策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基于生产环节提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1、申报材料要求

(1)、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加盖公章)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年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4)、上一审计报告及当期财务报表

2、支持资金额度及使用

给予项目实施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30%的资金扶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扶持资金专项用于补充信息化建设经费。

(五)、淘汰落后项目

择优对符合《北京市关于加快推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意见》(京工促发[2007]123号)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自愿关闭的,给予资金支持。申请资金支持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企业自愿关闭;人员安置 工作结束;营业执照注销或变更完毕,生产许可证注销完毕。

1、申报材料要求

(1)、怀柔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停产验收申请书

(2)、营业执照注销证明(3)、职工安置证明(4)、生产许可证注销证明

(5)、上一审计报告及当期关闭前的财务报表

2、支持资金额度

对确定的项目,给予不高于50万元的奖励。

(六)、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

择优对当年有市场、有订单并实行封闭运行的企业流动资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支持。

1、企业申请需提交如下材料:

(1)、《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申请表》(加盖企业公章);

(2)、经年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3)、企业税务登记证;

(4)、企业上一审计财务报告和当期财务报表;(5)、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借款合同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原件经审查后返还企业;

(6)、银行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证明》。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申请表》需同时报送电子版。

2、贴息资金额度及使用

对确定的企业或项目,给予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不高于2%的贴息支持,资金用于支付银行利息。

(七)、工业增长突出贡献奖励项目

对工业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2009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同时增长20%以上;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2009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同时增长10%以上的企业给予奖励。

对乡镇企业总收入5亿元以上的镇乡,2009乡镇企业总收入、乡镇企业增加值同时增长10%以上;乡镇企业总收入5亿元以下亿元以上的镇乡,2009乡镇企业总收入、乡镇企业增加值同时增长20%以上的,给予奖励。

1、申报材料 企业需提供:

(1)、工业增长突出贡献奖励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2)、经年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3)、上一审计报告及当期财务报表 镇乡需提供: 经济增长突出贡献奖励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2、奖励资金额度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经济规模和增长幅度,给予企业经营团队一次性5-50万元的奖励。

对符合条件的镇乡,根据经济规模和增长幅度,给予一次性10-30万元的奖励。

二、申报企业要求

1、各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材料请用A4纸打印,加盖公章,按照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两份上报。

2、各申报单位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3、经确定的项目应与怀柔区工业局签订合同书,并且承诺按要求及时反馈项目进度情况,接受各级相关部门的审计。

4、各项目单位应严格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违反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收回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处分。

5、原申请北京市工业发展资金项目未进行验收的企业,原则上不得申请本专项资金。

三、项目申报时间要求

1、各相关单位于每年5月底前和10月底前将前述

一、(一)至

(六)项目材料报怀柔区促进工业区企业健康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工业局产业指导科)。11月1日以后项目结转下一上报。

前述

一、(七)项目2010年1月底前上报。

四、项目评审程序

1、怀柔区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及相关专家组成项目论证评审小组。由项目论证评审小组对各相关单位申报项目进行论证评审并出具论证评审意见。

2、怀柔区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论证评审意见拿出支持奖励项目名单报主管副区长,主管副区长审核后由财政局采取直接支付方式拨付项目承担单位。

附件一:技术改造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附件二:节能减排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附件三:重组引进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附件四: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附件五:怀柔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停产验收申请书

附件六: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申请表 附件七: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证明表格

附件八:工业增长突出贡献奖励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附件九:经济增长突出贡献奖励项目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附件十 :合同书

二〇〇九年四月一日

第四篇:关于怀柔区文体中心的思考

关于我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2013年是实施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实现“大文化”发展理念的重要一年。文体设施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中重要的硬件基础和发展载体,是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助推和谐怀柔建设,我委对区内文体设施建设及文体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梳理。

一、我区文体事业的基本情况

(一)丰富的文体活动,提高我区知名度。

2013年,我区成功举办了“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建设美好和谐新怀柔”万人广场舞大赛,全区41支队伍70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联合市舞协等单位举办了第五届“怀柔杯”国标舞全国公开赛,吸引了全国各地30余支代表队1300余名选手参赛;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嘉年华(怀柔)”活动,历时15天累计吸引观众达10万余

—1— 人次。此外,还举办了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怀柔杯”国际大学生公益广告节、怀柔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满族歌舞文化节等颇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提升了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品质,很多外籍游客也因此慕名而来,极大提高了我区的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2010年至今我区屡获殊荣,在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舞蹈类比赛(北京赛区)中荣获金奖;北京市第22届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赛事中荣获“金凤凰铜奖”,累计获得市级以上集体奖项20余次、个人奖项100余人次。

(二)区镇村三级联动,为文体事业提供有力保障。为满足群众的文体精神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我区积极树立“文化联动”的理念,充分调动、整合辖区内已有的文化设施资源,形成城区、乡镇、农村三级联动的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文化共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区营造了良好的文娱体育氛围。

1、积极筹措大型综合区级文化中心。区文化馆部分楼房始建于1985年,设有舞蹈排练室、声乐室等,总建筑面 —2— 积3818平方米。区博物馆建于2009年,馆藏文物1311件套,其中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158件。区图书馆2008年正式开放,总建设面积7309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589席、报告厅403席,现有馆藏文献80.1万册(件),2010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怀柔区作为北京市“六高四新”之一,现有区级文化馆俨然已不能满足我区发展形势需求,在加快推进“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和“雁栖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下,我区正着力打造一个集文化馆、博物馆、广电中心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投资等已初步拟定,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重点镇文体设施完善。2009年,我区率先为琉璃庙、庙城、雁栖3个乡镇争取了市级支持。2011年,市发改委全面启动了本市重点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我区怀北、桥梓、北房等4乡个镇也在全市42个按需配建文体中心的范围内。现共为我区汤河口等7个乡镇文体中心项目争取了市级支持,总建筑面积达19071平方米,总投资7437万元,争取到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5253万元;长哨营、渤海等其余七个乡镇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乡镇文体中心项目的实施,为基层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促进了我区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3—

3、村级文体设施全覆盖。我区共有行政村284个,社区32个,“十一五”末我区已实现了村级文化室全覆盖,总建筑面积约为88000平方米,主要由村镇两级筹资建设,文委支持设备,截止目前,我区达标文化室共计222个;2007年以来,区文委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7597万元,新建村级文化站并对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墙等基层文化设施进行装修、升级改造。2013年,区文委继续做好达标建设工作,安排扶持资金400万元。截止2013年底,我区基层文化设施达标率为60%,力争尽早完成“十二五”期间区县政府基层文化设施全部达标的绩效管理任务。

(三)文化队伍健全,加大文化惠民服务力度。为继续抓好我区文化队伍人才建设工作,我区秉承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思路,立足现有基础,制定培养计划,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素质,同时给予一定的补助,提高文化人才的工作热情。一是充分发挥文艺骨干带头作用,区文化馆配备了舞蹈、声乐、美术等专业的文化干部近30名,并做到专职专用。今年,区文化馆招收300名文艺爱好者,免费开设声乐、古典舞、书画等8个项目13个培训班,全年共免费培训720课时、30000人次,为全区广大文艺爱好者搭建了学习、展示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充实基层业余文化队伍,注重培育基层文化、体育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鼓励其发挥引领作用,引 —4— 导群众自发建立各种文化、体育社团。为扩大基层文化带头人的规模,我区成立了文化志愿者人才库,现库内共有志愿者1050人,在上岗前文化馆专业老师会对即将上岗志愿者进行培训,在取得两证后(志愿精神培训证、文明礼仪知识培训证),本着属地就近的原则,带领群众开展文娱工作,现全区共有85名文化志愿者在岗工作,每人能享受800元/月津贴补助,市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万元,其余由区文委自筹解决。

区体育局为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每年培养2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专业培训并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后方能上岗,截止2013年年底,我区体育指导员达到了1380人。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率逐年增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基本达到49%的指标要求。现全区开设了20多个文化站、100多个健身站,既加强了业余文体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又提高了文娱骨干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区内文化志愿者和体育指导员的带领下,全区每天都有近万人参加文体活动,公园、广场、居民区等地随处可见积极锻炼的人们。

二、全市文体设施建设基本概况

为建设“人文北京”营造安全有序、稳定祥和的文化环境,我市在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市形成

—5— 了以市群众艺术馆为中心、19个文化馆为地区分中心、323个街道(乡镇)文化站、5798个社区(村)文化室为服务终端的全覆盖网络。并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23个区县级图书馆(每区县均拥有一家以上公共图书馆)为分中心、325个街道(乡镇)图书馆、3864个社区(村)图书室为终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市级及区县级均建有文图两馆,行政村图书室、文化室及数字影厅实现全覆盖。在体育方面,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健身设施12936处(包括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运动设施),其中各类体育场馆6146个、13个区县拥有多功能健身体育中心、16个区县建有区县级体育场18个、体育馆15个、游泳馆12个。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农村及有条件的社区均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三、我区文体事业发展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大型专业文体场馆建设有待完善。

从全市完备的文体设施现状来看,我区在硬件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即便如此我区仍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然而,现有乡镇级的文体中心,基本能满足本镇域居民的一般文化生活需求,但规模相对较小,规范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对于全区来说,可共享的大型“专业”文体资源还很有限,区级大型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仍然缺乏。2014年10月,APEC会议将在我区举办,会议涉及人员多、级别高、范围广、—6— 影响大。随着未来各种国际会议的召开,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都将在我区进行,怀柔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大型国际会议能否成功举办,而且关系到我国特别是首都北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做好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大型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文体场馆建设已势在必行。

(二)街道级文体中心建设空间不足。

怀柔城区辖泉河、龙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共24个社区、12.5平方米公里,预计“十二五”末人口数将达到15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中心。每年我区要举办夏日文化广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职业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几百场,如此丰富的文娱活动,泉河、龙山两街道担负了其中近50%的文艺演出任务,然而城区内却很难找到合适空间新建街道级文体中心。由于没有专业的室内排练活动场地,天气好时大家临时在露天公园排练,天气不好只能借用街道办公大会议室,严重受到天气因素制约,同时也影响了文艺爱好者的活动热情和文艺演出效果,制约了我区文化、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后期运营管理方式有待优化。

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后,后期管理和运营极为重要,现行的文体设施运营一般分为公益性、半公益性、经营性三种性质,公益性的像图书馆、创作室等,半公益性的像台球馆、—7— 影剧院等,经营性的像网吧、棋牌等,现我区的三级文体活动设施多是纯粹的公益性,公益性运营成本大、机制缺乏灵活性,如何走出后期运营政府大包干的现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优化。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文体设施建成后不能及时对社会公开,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理解,也增加了文体中心后期难以顺利运行的窘境。

四、建议

(一)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区内国有资产。

据了解,现我区仍有一些行政单位出租房屋、土地等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大多数未履行审批手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隐形流失。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议根据居民聚集、交通方便、属地就近、空间开阔等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区国有资产暂作为泉河、龙山两街道级文体活动场地使用,以缓解街道没有合适土地新建文体中心的窘境。

非重点乡镇文体中心在没有市级资金支持政策的大环境下,乡镇政府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政府名下的空闲、利用率较低的国有资产暂用作乡镇文体中心,挖掘

一、两个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群众文化素养较高的村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免费为其提供镇级文体中心作为活动场地,充分发挥其文化带头人、体育引领员的作用,最终带动全镇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

—8—

(二)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发„2013‟21号)相关要求,对非经营性领域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等,采取捆绑式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由社会投资人组织实施,也可由政府回购或购买服务。在没有市级资金支持政策的情况下,可根据我区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我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的政策,对于非经营性项目,减轻社会投资人负担,实行保本微利、差别化的补贴政策。

乡镇政府可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乡村环境优雅、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现我区宝山镇政府引入社会资本,与北京东方沃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文化休闲产业、旅游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旧村改造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进一步梳理,优化乡村建设规划布局,促进人口适度集中,改善基础设施,预留大量公共文体活动用地并配置设备,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宝山镇的文体事业尤其是民俗特色文化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三)加强服务管理,完善后期运营机制。

为完善新建文体中心的后期运营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往“政府建设、政府管理”大包干的单一运营模式,使政府文化部门逐步由“建文化”向“管文化”转变,—9— 建议研究制定《怀柔区文体设施后期运营管理办法》,探索适合我区文体事业发展的新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进行专业化管理”,创新投资运营管理机制,将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进行分离,通过招标产生运营单位,极大发挥运营单位的市场灵活性,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多元化、可持续化发展。后期运营管理中,首要保证文体中心的公益性,定期免费对公众开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让百姓参与其中,其余时间以出租的方式开展演艺娱乐、节庆会展、影视动漫、传媒出版、网络文化等活动,实现公共文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精心打造“雁栖商务区”时尚文化品牌。随着我区国际会都、影视文化与中科院产业园区的迅速发展,国际化、高端化的趋势将逐步突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赋予了我区新的商业契机,建议在示范区周边打造一处具有国际时尚氛围的“雁栖商务区”,它是一个集游览、观光、购物、餐饮、休闲、游乐、商务、文化于一体的购物中心;是世界各地国际品牌的强强联手、大型连锁业态的强力汇聚;是一个以大业态为主力的“一站式”消费王国。并引入“奥特莱斯”的经营理念,商品结构规划以品牌零售为主,适当加大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展示比例,设置影院、时尚体验、摄影等专区,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以休闲、开放、亲和、包容为基调的圣地,引导国际健康生 —10— 活理念,打造一个乐活、时尚的高品位聚集地,为畅享生活的人群提供一个舒适、自然、绿色的生态园林式综合活动中心,未来将有望成为带动我区经济转型跨越和“会议旅游、休闲之都、文化怀柔”的新地标。

—11—

第五篇:对提升我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在国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的大形势下,如何做大做强××的工业支柱产业,尽快提升××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竞争力,使我市经济尽快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我市支柱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市的工业支柱产业以冶金,化工、煤炭及深加工,建材,机械以

及医药食品等产业为主,这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是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大,贡献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31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五大支柱产业企业264家,比上年增加60家,总数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85.16%,其中:冶金10家,化工、煤炭及深加工121家,建材92家,机械28家,医药食品1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96174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7.02%,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2.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96个百分点。

二是支柱产业产品优势较为明显。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的一批产品产量在全国或全省占有较大份额,具有较强的产品优势。2005年,五大支柱产业中:成品钢材349.25万吨,占全省的34.31%;生铁819.84万吨,占全省的33.9%;平板玻璃626.36万重量箱,占全省的100%;水泥391.15万吨,占全省的10.57%;原煤1127.19万吨,占全省的43.94%;焦炭102.98万吨,占全省的25.91%;金属切削机床794台,占全省的18.59%;改装汽车1232辆,占全省的32.31%;电风扇229351台,占全省的100%。此外,我市的工业陶瓷、低压电瓷、烟花爆竹等产品都在各自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是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305736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0.78%,其中:冶金为1100986万元,化工、煤炭及深加工为770342万元,建材为306484万元,机械为81273万元,医药食品为46651万元。五大支柱产业的应交税金为151414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40%,其中:冶金为47090万元,化工、煤炭及深加工为72375万元,建材为24501万元,机械为4790万元,医药食品为2658万元。

二、我市支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五大支柱产业,就其总产值和增加值而言,在××工业30个行业大类中举足轻重,是××工业的有力支撑,但与真正的支柱产业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支柱产业及其骨干企业产业链延伸度不够。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度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好坏,我市的支柱产业还仅仅是少数几个骨干企业的“单打独斗”,与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更没有形成产业带、产业群。比如冶金产业是我市产值份额最大的支柱产业,真正的骨干企业只有萍钢,企业只有中间产品在××本地生产,产品的产业链在本地没有形成,对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甚微。

二是支柱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未真正形成产业链,大多数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主要生产上游产品以及低成本、低价格的中低档产品,企业规模不够大,产品附加值也不高,就连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产业也只能以加工制造基地的角色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这些产业已逐渐向开发设计、品牌经营、产品营销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比如冶金行业,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产品深加工优势,产品没有做精、做深、做细,附加值不高,并且还是能源消耗大户,在目前的油电煤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企业粗放型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制约的变数影响太多,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玻璃和陶瓷这两大传统产业也同样存在着上游产品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三是支柱产业内企业合作程度低,规模效益差。同类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与本地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产业内企业合作氛围淡、企业间交流少,有的甚至搞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看似很旺盛,其实内耗严重,实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比如我市的陶瓷产业,内部重复建设过多,集体生产能力过剩,一旦有外地资本或品牌进入该行业,本地的企业立马受到冲击,处于被“洗牌”的地步。此外,支柱产业与科研机构或地方高校的合作尚未真正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支柱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主要表现为:缺乏大项目支撑,招商引资成效不佳,资金投入和人力资

源严重不足。虽然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的氛围越来越浓,来萍投资考察的客商也日益增多,但真正在××落地生根的大项目并不多,有些项目虽然落地,但都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暂时还发挥不了产业的聚集、带动作用。另外,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或者说,符合条件的高素质研发人才非常缺乏是制约我市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缺少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这是内陆

地区的共性问题,但对××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比较突出,既反应在量上不足,更反应在质上不高,既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市市属企业中,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这和企业的规模有关,但也和企业缺少精通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有关。

三、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对策建议

1、认清形势,正确判断,不断增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主动性

首先要对××的工业及其支柱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即××的工业及其支柱产业不仅规模、技术、产品水平比较低,企业结构不合理,而且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数量不够,质量不优,一段时期内还形不成整体竞争力。其次要理性认识、科学应对全球化的、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升级形势,对承接产业转移,要有一个标准,要吸取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训,科学合理地选择转移产业,而不能搞“一锅端”,要使承接的产业能在××长期、健康发展下去,为优化××的产业结构发挥作用。

2、遵循产业内在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支柱产业发展方向,为支柱产业的裂变储存能量

(1)科学制定支柱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一是要科学定位支柱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发展方向,尽量不与周边地区支柱产业进行同水平同方向竞争,在规划中要对符合定位的企业项目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或鼓励。比如“陶瓷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深加工,只要项目符合这个定位,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在科研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生产投资等多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鼓励。二是做好支柱产业之间,支柱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以及配套服务产业的规划,在规划中对符合配套协作的项目明确具体的支持与鼓励政策。一方面尽可能地使××地区的支柱产业之间有一定的协作联系,如“化工产业”应该利用煤炭、冶金等产业的副产品或废弃品尤其是排放的污染物,对于这种有利用关系的项目政府就应该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支柱产业的配套、服务产业应尽可能地安排在本地区,尤其是要通过规划,使现有产业不断改造提升,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配套协作,对符合这种配套协作关系的项目尤其是现有企业的改造项目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如××的机电行业如何通过改造为客车、钢铁产业的提供配套服务,政府应该具体规划、指导,并在规划中确定具体的改造标准及其支持措施与办法。

(2)科学制定支柱产业的产业内规划

主要做好四个规划:一是各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及其创新、升级的规划;二是各支柱产业内的技术服务,产品配套协作规划;三是各支柱产业内对于填补产业链空白和延长产业链的规划;四是各支柱产业内的技术、产品的扩散规划等等。

(3)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引导

对核心企业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其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cam)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系统等一些大项目;对中小企业,政府要针对其数量多,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特点,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这个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够低成本地应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要积极实施信息化人才培养战略,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信息化水平和技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3、科学谋划、布局工业园区,不断增强支柱产业的集群效应

一方面要着眼全局,不断完善全市园区的总体规划,使各工业园区协调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目前我市各工业园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规划,但从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园区的技术方向定位不明确、规模普遍偏小、工业园区的建设停留在一般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的经营等,而对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因此,政府应该从规划方面对全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作一个总体要求,使我市的工业园区能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各工业园区内部规划,突出各自区域经济的特色。各工业园区必须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园区的布局设计、设施建设、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等都必须按照园区定位产业的特点、标准和目标进行规划。园区的规划最好尽可能围绕一个产业,甚至只是某个产业的某个方向来制定。对能够填补园区定位产业的产业链空白和延长该产业链的技术、产品项目,我们要提高优惠标准,放宽准入门槛。

下载怀柔区工业产业聚焦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怀柔区工业产业聚焦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推荐五篇)

    工业旅游和产业旅游 1、 产业旅游起源和定义 产业旅游的兴起,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法国雪铁龙、雷诺、标志三大汽车制造商开发以参观汽车装配现场为核心的旅游产品,西......

    蚌埠市工业产业调查报告

    蚌埠市工业产业调查报告 蚌埠市经济委员会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必须走集群化......

    产业集群思考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许多“块状”产业,即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形成专业化块状产业。如浙江绍......

    工业产业地产策划方案

    某某××工业地产项目行销报告纲要 一、工业、产业地产:下一轮地产开发热点 1、“世界工厂”与某某工业地产辉煌前景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步伐的加快,“闽三角”将成为......

    2020年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2020年工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一、年度目标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厂项目建设。实现特色产业产值0.82亿元,其中医药业产值0.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0.11亿元......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第2节 工业产业集聚

    第2节 工业产业集聚 一、工业产业的区域集聚和地方集聚 1、区域集聚。我国工业产业的区域集聚是工业产业集聚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指的是省际的差异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