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帽记》有感

时间:2019-05-12 11:1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草帽记》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草帽记》有感》。

第一篇:读《草帽记》有感

读《草帽记》有感

北师大泉州附中 高三(3)黄思雅

初中时在《智慧》杂志上读到胡坚的《草帽记》,当时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把整篇文章都抄了下来,未曾仔细琢磨,而今再回头看,竟生出无限感慨。幸而当时摘了下来,否则就错过了一篇好文章。

一顶厄瓜尔多的巴拿马草帽,几十年的寻觅,最后漂洋过海地到来。如诗的语言让人十分放松,仿佛这不是一段充满荆棘的历程,而是一段漫长的享受过程。文章可能只是作者用来感慨自己寻觅的结果,或给人以坚持下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教育。但我却更多地被作者在寻觅过程中的那种气定神闲的从容态度所打动。

当一个人沉浸在求而不得的情绪中时,还能够如此从容吗?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焦虑,会坐立难安,也会伤心。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席维斯·史泰龙一样淡定地接受1849次失败。那么,这份从容不迫就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从容并不是不在乎。胡坚寻草帽几十年,可能有人会说他其实没有用心在找,不然怎么会连一顶草帽都找不到。其实不然,他非常的用心,不然也不会说:“我找这玩意儿多年了,祸害了不少朋友。”用心不一定要表现得多么地焦急。俗语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又不是焦急就能有结果。遇事越是从容才越在乎,与其焦急地做无用功,不如从容地面对,从容地坚持。

从容不是顺其自然。草帽的产地在南非厄瓜尔多,倘若胡坚顺其自然,也许一辈子都寻觅不得,因为国内早在上个世纪就连原料都不进货了。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而在胡坚身上我看到的是制造机会。当然,哪怕是看起来高难度的制造机会,胡坚都是带着那股子从容去完成的。联系国内商家,联系国内厂商,联系厄瓜尔多商家,这繁复的过程里,他的从容为他带来装在木头盒子里漂洋过海的巴拿马草帽。

遇事从容,再难也变享受。寻帽历程虽长,但胡坚却字里行间弥漫着享受的感觉,难道不是因为从容?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遭放逐时吟诗作对,万分享受,不也是因为从容?哪怕境遇再苦,也要从容而行。坦途在前,何必因挫折而不淡定?从容享受才是正解。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困难也就不算困难了,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从容带来的不止是享受,还有勇气。

遇事从容,再难也有勇气。几十年很长,为什么胡坚没有放弃呢?因为从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勇敢是每临大事从容不迫,找到自己的出路。”从容给我们带来坚持的勇气。从容地做事,才能有勇气,勇敢地走远。于学生而言,一道题,不也是越从容解得越顺吗?有从容带来的勇气,还会怕困难吗?

从《草帽记》里,我读到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坚忍,而是从容的生活态度。生活是变化无常的,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了从容。有了这份从容,生活会更加美好。

推荐老师冯照莲

第二篇:草帽记教案

教学要求:

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2、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

2.出示课题:《

18、草帽记》,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

问:什么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

3.你知道这个草帽记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

简介贺龙: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4.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记”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2.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

三、整体进入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记”这个计策怎么样?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记”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3.出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

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记”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

(板书: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

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交流:

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

(“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

(“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

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记”作了铺垫。)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

(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

(“凌乱”的反义词是什么?整齐。“凌乱”一词写出当时红军战士对贺龙的命令执行得很好。诱敌:让敌人以为是红军逃跑时扔下的。)

敌机:

★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

(“忽然”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

★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

(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

★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计。)

白军: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一个团”说明敌人兵力之多。“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分看出他的坚毅果断。)

★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

(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滥炸。)

四、熟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习题3、4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节读文;

2.简要地说说“草帽记”神在哪儿?

二、学习详细复述课文

1.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详细复述课文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详细复述课文”。我们复述3、4两个小节。

(一)复述第三小节

1.要详细复述课文,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

板书:①熟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节,把课文读熟。

2.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

板书:②归纳要点

课后第一题的练习帮助我们归纳要点。请同学把第三节中每句话标上句子序号,然后在书上划出答案。交流。

3.第三步,详细复述课文

板书:③详细复述

4.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详细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下面,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详细复述第四节。

(二)复述第四节

学生评议。

三、总结并朗读全文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来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详细复述了课文的3、4两节。

2.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长征正是依*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3.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记”的神妙之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第三篇: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走上讲坛至今,总有一些问题令我时时困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时陷入到老师累、学生怨、家长责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我们的老师怎么了?为什么再也没有了昔日大家从容讲学的风范,而是“鞠躬尽瘁,病而后已”?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全体渴求知识的眼神,而多的是疲倦哀怨的目光甚至是抵触对立的情绪?

这一切,在认真阅读《学记》之后,我找到了答案。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早已认识到了这一切,因何我们至今仍迟迟未能觉悟?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教师,我选择与自己的教学时间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谈。实在不深,实在不新,只能算作对这精深理论的浅易注脚。

《学记》第10则在谈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说,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主要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引导而不逼迫,这样师生间就会融洽和谐;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但不施加压力,多鼓励而不压抑,学生学起来就感到容易;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而不代替他们做出结论,启发而不详尽讲解,学生就会用心思考。做到了这三点,就称得上善于启发诱导了。

而对于师生间最终的双向效果,《学记》第14则中也有表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教育效果却双倍,并且会把功劳全部归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但效果却只有一半,并且还怨恨老师。

反观我们的教学,大多也就呈现为这两种状态,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一部分老师,他们在教学中所做的就是“道”、“强”、“牵”的工作。他们都是旨在教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乐学”。因此,在他们的教学中,老师所起到的是引导、激励、启发的作用,他们致力于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所以,就会达到“和易以思”、就会达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的最佳效果;这样,师生之间是融洽和谐的、是民主自由的,学生自然也会“从而庸之”。

而我们一部分老师,所做的就是文中所说的“牵”“抑”“达”的工作。我们以“学生还小”为理由,理所应当地牵着、拖着学生、甚至是代替学生走路;我们以“严师出高徒”为理由,冠冕堂皇地逼着学生学,甚至千方百计动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抢占学生一切学习时间,还要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我是为了你们好啊”;我们以“学生不会”为理由,简单机械地给他们记答案,只是把自己的东西、甚至只是教参上现成的东西灌给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任何求知的渴望、没有任何入门的兴趣、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没有任何合适的方法,而只是如机器般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然而,学生毕竟不是机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会有一部分学生成为屡屡与师长对抗的问题学生、叛逆学生,也会有另一部分学生则成为泯灭个性的、只知盲从的人。前者固然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且在我们当前的集体教育中,这样的学生必定会影响我们的整个教育效果。然而,后者呢?不是更加可悲而可怕吗?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在沉默中泯灭自我的人,他们的一生将会何其悲哀?我们民族的希望又在何方呢?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学生能不怨、不怒吗?所以结果自然是“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了,这怪不得学生,换作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会这样的。

幸而,我们身边还有无数真正的名师;幸而,我们有道尽世间一切真理的先人。只要我们认真去拜读,认真读书,认真读人,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的教育也一定会日臻完美的。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第四篇: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在学校的倡导下,同事的耳濡目染下,终于拿起了《学记》这本小册子,起初读不懂,越读却越有滋味,感悟越深。它言简意赅,喻词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教师的评价为:“三王四代为其师”,历代统治者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因为教师是教人学习为政的,必须懂得治国安民的道理,培养具有治国平天下的统治者。在《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当做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言人。《学记》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对教师应予以及其崇高的地位和尊敬,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古人姑且如此,我们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教师,更具有新的责任。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标志。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活力已经被激发的今天,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发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种强烈的使命感,做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无时无刻应挂在心上,无时无刻应浮现在脑海里的问题,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决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要想使学生多学知识,学好知识,教师本身应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俗话说:“在深的水里才能摸到最好的鱼”。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

三、是培育健康的心灵,完善教师人格品质。教师要敢于解剖自我、了解自我、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老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教师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师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教师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更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现在学校生活和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上。

《学记》它简明扼要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它着重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从教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还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第五篇: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静静地读过学记之后,里面所描述的学生、老师、学校,瞬间想到正作为学生的我、曾经的老师、学校以及将来要成为老师的另一角度的我。虽不甚解,但心有所悟。现就学生和老师角度淡淡浅薄的感想。

《学记》说:“学者有四失,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对长久以来的学生角色感触真切,自我检讨四失均占有,有时意识到自己学识浅薄就想一口吃成大胖子贪多,有时常找理由推脱、惰性泛滥,渐渐地学识不涨自然浅薄。一旦养成这样的不良习惯就会形成原地踏步的恶性循环。只有深刻地意识到错误,克制自己才能改掉恶习,正视自己、完善自己。但就发现问题而言,教师闻道在先,且教学经验丰富较学生自己更易发现问题,若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做扬长避短、补偏救弊的工作,就能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中学时说的主科和副科、课上和课下、校内和校外,交换大脑的不同学习方式。课余仍要认真地复习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增长自己各方面的技能。课余时把该做的做妥当了,课上就能认真听讲好好学习了。学生自己若能自己安排调节自己的课余时间,就能使学习张弛有度、严肃、活泼而愉快。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只能照本宣科,不能领悟学生学习的困惑之处,不能称之为一个好老师。"既了解 所传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又洞悉学生资质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一个合格教师。对这一点上我有深刻的体会,在补习班兼任老师的时候,自己备课时常常以为已经把所有知识点都弄明白了,但是第二天一上讲台,突然下面的学生一个劲的提问才忽然醒悟,发现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太不了解,造成了学生与老师脱节。课后仔细反思才后知后觉备课时不仅是让老师自己明白,同时也要预先想好学生会在哪儿产生困惑,并且事先想好如何解释。当然很多情况也不是难预料到的,这时就考验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应急能力。“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准老师的我们要逐步学习的,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学习。就个人观点,年老的教师学生老师共同进步可能谈的要少,而对于年轻教师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对学生的认识不仅要多从书籍资料中去补充,还要多从实践中去切实体会、理解、相处并磨合,才能达到真正的互相了解。才能达到兵家常说的知己知皮,百战不殆。对现在的我们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应该要多多实践、探索,实践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 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适当引导,而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而不是简单告知答案。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应是对教师职责的写照。作为学生的我也不喜欢仅记忆乏味的答案,更享受探索答案的过程,所以也立志做一个授人以渔的老师。上面所描述的完美的师生关系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不断地指导我的教师之路。

《学记》不愧是中国教育著作的经典,对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借鉴。

下载读《草帽记》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草帽记》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窃读记》,学完后,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这篇课文讲的是林海音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书,所以只能到书店里窃读,有时候一本书......

    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 开学以后,我经过老师的熏陶引导,我读了《窃书记》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里我领悟了许多感受,你们想知道吗? 《窃读记》说的是一个家庭贫困的小女孩,顽强好学,因为......

    读《上学记》有感

    一个人的讲述,一代人的历史 -读《上学记》有感 高一(2)班孙何凝 现在的人已经习惯把一段狭长绵延的时光斩钉截铁地分为三个时段: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每一段历史具有她自己......

    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 最让我难忘的课文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窃读记》。每当想起这篇课文或读起这篇课文,心情就像平静的湖面一般,往里面扔一块石头一般,荡起无数条彩色的波纹,心情......

    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济师附小五、六王翘楚我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后很有启发,也让我喜欢上了读书。我很喜欢《窃读记》这篇课文,每次读起书来,我眼前就时常浮现出小主人公林海音读书......

    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上半年,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这篇文章。文中主要讲了作者林海音小时候十分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的条件是绝不准许她去买书的。于是,她只好选择偷偷的溜进书店里去......

    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窃读记》这一边文章,我觉得无比的羞愧,因为文中的,林海音到书店里去窃读,一直到说店里的日灯亮起来,林海音才把书依依不舍的放了回去。我从文中......

    《读《窃读记》有感》

    读《窃读记》有感1 “读书就读书呗,为什么还窃读呢?”我怀着好奇心,读《窃读记》这一课。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深受启发。 读着读着,我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这一个画面:一位清秀的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