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空间的形态分析方式
机动车停驶、复驶/注销登记申请表
填 表 说 明
1、填写时使用黑色、蓝色墨水笔,字体工整;;
3、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地址栏,属于个人的,填写实际居住的地址;属于单位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上签注的地址;
4、申请方式栏,属于由机动车所有人委托代理单位或者代理人代为申请的,除在“”中划“√”外,还应当在下划线处填写代理单位或者代理人的全称;
5、机动车所有人的签字/盖章栏,属于个人的,由机动车所有人签字,属于单位的,盖单位公章;
6、代理人栏,属于个人代理的,填写代理人的姓名、住所地址、身份证明名称、号码,在代理人栏内签名,不必填写经办人姓名等项目;属于单位代理的,应填写代理人栏的所有内容,代理单位应盖单位公章,经办人应签字。
第二篇:『技术分析』经典形态分析
『技术分析』-形态分析的经典资料
形态分析是技术分析领域中比较简明实用的分析方法,把汇价走势中若干典型的形态作出归纳,并命名之。被分为两大类:反转形态和中继形态。我们先说说反转形态。反转形态表示趋势有重要的反转现象,整理形态则表示市场正逢盘整,也许在修正短线的超卖或超买之后,仍往原来的趋势前进。
反转形态:头肩型 三重顶与底,双重顶与底,V型顶与底,圆型 还有 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 整理形态:三角型 对称三角型 上升三角型 下降三角型 扩散三角形 菱型 旗型 楔型 矩型
第一部分
反转形态
反转形态-----
1、头肩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不论是由涨至跌还是由跌至涨,图表上都会呈现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就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
2、趋势即将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也表示重要趋势线的突破
3、图形愈大,价格移动愈大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小,形成的时间则较长。
头肩顶/底是最为人熟知而又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仅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下降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幅度可能略大些)后的上行/下降,形成右肩。两次回调,通常为简单的zigzag形态(该形态,常常反映了市场急于完成回调)。
头肩顶/底形态在实际中,并不都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然而,在形成的时候,成交量/动量都相应地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征。即:在左肩形成时,由于通常伴随在在最强烈的上涨/下降趋势中(第三浪特征)形成,动量最大,市场交投活跃,充斥着大量的各种利好传言,动量/成交量达到最大高峰状态。头部形成时,尽管各种利好消息仍然不断出现,汇价也随之不断w创出新高,然而此时,动量/成交量出现萎缩,递减的现象。这是见利好出货的阶段,对后市转向悲观的投资者开始逐步抛出/买进(下跌中,头肩底),出现了头部。然而,仍然有部分投资者出于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的乐观状态,继续逢低买入/逢高卖出(下跌中,头肩底),但是动量明显下降,交投量不再活跃,趋于衰竭,于是形成了右肩。鉴于维持原有运行趋势的动能衰竭,再次朝向与原有的运行方向,不同的运行,势不可免。对原有趋势继续维持乐观的,对此看作是回调。然而,一旦颈线位的跌破,恐惧心理聚起,抛盘如潮,虽然,随后出现一次反抽,但是回抽通常无法越过颈线价位,无力回天,通常成为市场大跌前的最后一次出货机会。
判别:
利用各种时间框架的图表,可以直观看出大小头肩顶/底的外围形态。然而,缺乏具体成交量数据,其内在的特征,可利用布林带辅助判别。头肩顶/底形态中,汇价和布林带间对应位置的变化关系,可以推测出市场在这一方向上的动能逐步衰弱的过程。一般说来,鉴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左肩会越出布林带得上轨(上涨中,头肩顶)/下轨(下跌中,头肩底),而头部也会触及到布林带得上轨,然而,右肩,通常仅仅触及/越过布林带的中轨。同时,关注每次回落时显示不同方向上的k线数量的变化,也是对判断动量递减是否,一个很有用的信息之一。比如:上涨时,每次回落的阴线逐渐增多,本身,就说明了,空方的力量在增强。
几项注意事项
(1)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者,不应视之头肩顶(底),不应套用头肩顶(底)的操作策略。(2)理论上,头肩顶的左肩成交量最大,头部次之,右肩最少。但并非所有的情形都如此。(3)突破颈线是确认头肩顶(底)的重要条件
(4)头肩顶(底)形态形成之后,股价突破颈线,成交量会在随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出现低谷,这是市场犹豫的表现,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反抽的过程,使得价格回试颈线水平。
失败的头肩形态
一旦突破颈线,完成头肩形态后,便不应再度穿过颈线。以顶部形态来说,价格向下突破颈线后,如果再度回到颈线上,便是个严重的警告,表示最初的突破可能是个恶兆。这样的头肩型就是失几的头肩型。
反转形态-----
2、三重顶与底
三重顶或底是极少见的形态,和头肩型仅有些许差别,它的特征是三个峰或谷的高低度几乎一致。常无法分辨某个形态是头肩型抑或三重顶,幸好两种形态所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
三重顶型在两处底点形成的支撑区被突破后才算完成图形。
三重顶的第三个顶,成交量非常小时,即显示出下跌的征兆,而三重底在第三个底部上升时,成交量大增,即显示出股价具有突破颈线的趋势。
三重顶
反转形态-----
3、双重顶与底
双重项底反转是指在汇价顶部或底部形成的两个波峰,人们常称之为“M”型“W”型反转。
双重项底反转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汇价的反转,也有可能在汇价回落到颈线的过程中受到支撑线的支撑而上涨。这时汇价在支撑线和前面两个高点之间的区域内运动,形成三重顶、三角形等多种形态,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两个峰之间距离越远,也就是形成两顶底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将来双重顶反转的潜力越大,反转后的波动也就越剧烈。双峰形态突破后的涨(跌)幅是形态本身颈高的1----3倍。
双重顶底
5整理形态通常表示价格的盘整动作,是当前趋势的暂时停止,接下来价格还是会循原来的走势进行。
整理形态和反转形态另一个不同处在形成的时间上,反转形态需要较长的形成时间,整理形态则较短。形态虽分门别类,但也会有例外,比如三角形通常是属于整理形态,有时也具有反转的作用。
三角形形态在实际走势中常出现于各个时间段,且大多数时候属于中继形态,所以在实战中的操作价值较高;有时也作为反转形态出现
实际运用中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
三角形没有非常好的测量目标位的方法。但是有规则可供使用。假设有一个上升运动,从开始形态的第一个反弹顶部出发,作为一条平行于底部边界线的直线,这条线将会向右滑离开形态。价格可望一直上升而达到这条线,而且,在从形态突破后,价格上升的角度和速度等趋势特征通常与进入形态之前的趋势特征相同。这条规则可使我们得出价格到达测量线的大体时间和价格水平,同样的规则适用于下降运动。三角形并不是预示着趋势反转。相反,除非相当不寻常的情况下,它们更倾向于预示着最好称作“巩固”的形态。三角形的图表很少有预示价格在哪个方向突破三角形的线索,直至突破行为最后发生。在未冲破边界前,价格朝两边交叉的顶点推进得越远,该形态的力量或能量可能会越弱。
当前面两个反弹顶部已经形成了下倾的上部边界线时,从下部边界线出发的第三个反弹上升并以一适度的幅度冲过最初顶部线,这个运动没有形成可识别的突破性交易量,在没有超过前一形态顶部最高点时停了下来。当价格随后又回至形态中时,必须将原来上部边界线废弃,再由第一次和第三次反弹顶部重新画一条线。
一个以极大交易活动为开端的对称三角形,对它的向下突破更容易是虚假信号,而非真实下跌趋势的开端。尤其是突破发生在价格已经逐渐前进到三角形顶点处之后,上述奇怪现象更容易发生。只有直角三角形给出关于自己意愿的事先通知。突破越早,越不会是虚假运动。时间超过三年的巨大三角形最好作为无用信息而忽略掉。一、三角形调整的形态特征
1、四种三角形的基本形式
根据三角形出现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对称三角形和扩散三角形。
上升(下降)三角形:汇价在某水平呈现当正当强大的卖压,价格从低点回升到水平便告回落,但市场的购买力十分强,汇价未回至上次低点即告弹升,这情形持续使汇价随着一条阻力水平线波动日渐收窄。我们若把每一个短期波动高点连接起来,可画出一条水平阻力线;而每一个短期波动低点则可相连出另一条向上倾斜的线,这就是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的形状的上升三角形恰好相反。
上升三角形显示买卖双方在该范围内的较量,但买方的力量在争持中已稍占上风。卖方在其特定的汇价水平不断沽售不急于出货,但却不看好后市,于是汇价每升到理想的沽售水平便即沽出,这样在同一价格的沽售形成了一条水平的供给线。不过,市场的购买力量很强,他们不待汇价回落到上次的低点,更急不及待地购进,因此形成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线。下降三角形则情形相反。
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都属于整理形态。上升三角形在上升过程中出现,暗示有突破的可能,下降三角形正相反。上升三角形在突破顶部水平的阻力线时,有一个短期买入讯号,下降三角形在突破下部水平阻力线时有一个短期沽出讯号。此二型态虽属于整理形态,有一般向上向下规律性,但亦有可能朝相反方向发展。上升三角形向上突破后的最少涨幅为三角形的竖直高度。
对称三角形:对称三角形是投资者暂时摸不清楚汇价未来的走向,多空双方看法出现严重分歧,多方有看多的理由,空方有看空的现由,因此汇价下跌,多方人士逢低买入,而汇价上涨,空方人士借机高场,说在完成左肩与头部之后,在右肩反弹时超越头部的高点创出新高。整个形态以狭窄的波动开始,然后在上下两方扩大,把上下的高点和低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可以画出一个镜中反照的三角形状,也就是右肩创新高的头肩顶,这就是笑里藏刀的扩散三角形。
扩散三角形是因为投资者冲动情绪所造成,通常在长期上升的最后阶段出现,这是一个缺乏理性和失去控制的市场,投资者受到市场炽烈的投机风气或传言所感染。本来投资者操作已趋保守,直到右肩创新高后,在市场一片鼓吹延伸浪的呼声中,又重新疯狂追涨。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众人都看好之际,行情总是朝反方向前进。市场冲动和杂乱无章的行动,使得股价不正常地大上大落,形成上升时高点较上次为高,回落时低点则较上次为低的情况。
扩散三角形实战运用技巧:
1、标准的扩散三角形至少包含三个转折高点,两个转折低点。这三个高点一个比一个高,两个低点可以在水平位置,或者右边低点低于左边低点;当股价从第三个高点回跌,其回落的低点较前一个低点为低时,可以假设形态的成立。将高点与低点各自连结成颈线后,两条线所组成的区域,外观就像一个喇叭形,由于其属于“五点转向”形态,故较平缓的喇叭形也可视之为一个有较高右肩和下倾颈线的头肩顶。
2、扩散三角形在整个形态形成的过程中,成交量保持着高而且不规则的波动。喇叭形是投资者冲动和非理性的情绪造成的,绝少在跌市的底部出现,因为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之后,市场毫无人气,在低沉的市场气氛中,不可能形成这种形态。而不规则的成交波动,反映出投资激动且不稳定的买卖情绪,这也是大跌市来临前的先兆。因此,喇叭形为下跌形态,暗示升势将到尽头。陕解放构筑喇叭形时的成交量符合此规律。
3、扩散三角形下跌的幅度无法测量,也就是说并没有至少跌幅的量度公式估计未来跌势,但一般来说,跌幅都将极深。同时喇叭形右肩的上涨速度虽快,但右肩破位下行的速度更快,但形态却没有明确指出跌市出现的时间。只有当下限跌破时形态便可确定,投资者该马上止盈或止损出局了。
4、扩散三角形也有可能会失败,即会向上突破,尤其在喇叭型的顶部是由两个同一水平的高点连成,如果股价以高成交量向上突破,那么显示前面上升的趋势仍会持续。但对于稳建保守的投资者而言,“宁可错过,不能做错”,不必过于迷恋于这种风险大于收益的行情,毕竟喇叭形的构筑头部概率十分大。、三角形的内部结构
一个标准的三角形调整形态,都包含了5个边和6个点,每个边的构成均为3波结构,且理想状态下每个边的运行幅度都是前一个边的61.8%。了解三角形的内部结构,有助于我们在实际走势逐渐判定的过程中及时跟随市场节奏。
二、如何在不同的三角形调整中操作
在上升三角形和下降三角形中,显著的买入或者卖出点位都是三角形形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点,以及有效突破后的介入点,在部分情况下,突破三角形之后会有回抽,回抽突破线时同样是比较理想的介入机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升趋势中的上升三角形往往表示短线强势,下降趋势中的下降三角形往往表示短线弱势。
对称三角形中,买卖的基本原理和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一致,可对照图片理解,在实际交易的时候请注重顺势而为。
对称三角形和上升趋势中的上升三角形、下降趋势中的下降三角形都是以顺势突破为主,可作为比较经典的中继形态。
011如何选择菱形的卖出时机?
一般情况下,当构成扩散三角形的主要支持线被有效跌穿,便宣告这种形态已基本完成。此外,由于菱形的形成初期是扩散三角形,而扩散三角形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看跌形态,所以投资者在该形态形成之初就可以选择卖出。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一些技术分析方法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出相应的卖出信号。如RSI、KDJ等技术指标在形成扩散三角形的时候会出现顶背驰的现象;OBV在股价不断创新高时并未同步向上,从而使得量能不配合,这些都是卖出的主要依据。菱形整理出现后的跌幅应如何计算﹖
当菱形右下方支持跌破后,就是一个沽出讯号。其最小跌幅的量度方法是从股价向下跌破菱型右下线开始,量度出形态内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垂直距离,这距离就是未来股价将会下跌的最少幅度。因此形态越宽跌幅也越大,形态越窄跌幅越小。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菱形有时会出现在两个反方向通道的结合部,如汇价以上升通道方式运行到高位后进行整理,这个通道平行线成为菱形的左上边和右下边。随后,汇价转身向下,还是下降通道的方式运行,这样,菱形的右上边和左下边则成为下降通道的两条平行边。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汇价的跌幅通常至少是先前涨幅的50%。
整理形态-----
3、旗型与尖旗型
旗形走势的型态就象一面挂在旗杆顶上的旗帜,这型态通常在急速而又大幅的市场波动中出现,股价经过一连串紧密的短期波动后,形成一个稍徽与原来趋势呈相反方向倾斜的长方形,这就是旗形走势。旗形走势又可分作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如果上下两条线相交时称为尖旗形。尖旗形和旗形显得很相似,不同处在于旗形的持续时间较长。
旗形是个整理形态, 出现在第四浪的几率较大,随后的趋势虽然将继续,但距离趋势结束可能也将不远了,此时操作要注意防范风险。突破旗形后,上涨的幅度一般都不会少于旗形之前紧邻旗形的那波行情的空间。
这两个小型的整理形态被公认为是最可靠的图表形态之一,无论是在方向的指示还是在测量目标的预示方面。他们偶尔也失败,但几乎每次都是在形态完成前发出警告。防范这种错误必须采用严格检验以保证形态的真实性。可靠的旗形的前提条件之一为:市场必须在4周内完成其形态并在新的运动中突破。所以,一个真实的旗形不可能在月图上出现,也很少在周图中出现。
3破头部(最终低点)之前。线性坐标周线图中的上升楔形几乎总是一轮熊市的景象,表现出减缩的市场活力,而这是与主导地位的市场基本趋势相反的任何回撤运动的正常表现。
在具体分析中,需要密切关注成交量、时间等诸多因素。通常楔形形态内的成交量是由左向右递减的,且萎缩较快。同样,楔形整理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8至15日内,时间太久的话,形态力道将消失,也可能造成汇价反转的格局。究其具体操作而言,上升楔形在跌破下限支撑后,经常会出现急跌,因此当其下限跌破后,就发出沽出讯号。而下降楔形向上突破阻力后,可能会演变成横向发展,形成徘徊状态,成交依然非常低沉,然后再慢慢爬升,成交亦随之增加。这种情形的出现,我们则可等汇价打破徘徊局面后适当跟进。
要点提示:
(1)楔形(无论上升楔形抑是下降楔形)上下二条线必须明显地收敛于一点,如果型态太过宽松,形成的可能性就该怀疑。一般来说楔形需要二个星期以上时间完成。
(2)虽然跌市中出现的上升楔形大部分都是往下跌破占多,但相反地若是往上升破,而且成交亦有明显的增加,型态可能出现变异,发展成一上升通道,这时候我们应该改变原来偏淡的看法,市道可能会沿着新的上和或通道,开始一次新的升势了。同样倘若下降楔形不升反跌,跌破下限支持,型态可能改变为一下降通道,这时候后市的看法就应该随着市势的变化而作出修正了。
(3)上升楔形上下二条线收敛于一点,汇价在型态内移动只可以作有限底的上和或,最终会告跌破。而汇价理想的跌破点是由第一个低点开始,直到上升楔形尖端,之间距离的2/3处。
有时候,汇价可能会一直移动到楔形的尖端,出了尖端后还稍作上升,然后才大幅下跌。
(4)下降楔形和上升楔形有一点明显不同之处,上升楔形在跌破下限支持后经常会出现急跌;但下降楔形往上突破阻力后,可能会向横发展,形成徘徊状态或园状,成交仍然十分低沉,然后才慢慢开始上升,这交亦随之而增加。这情形的出现,我们可待汇价打破徘徊闷局后才考虑跟进。
(5)从实战的经验统计,下降楔形向上突破与向下突破的比例为7:3左右;从时间上看如果下降楔形超过三四个星期,那么向下突破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一些;
整理形态-----
5、矩型
矩形是汇价由一连串在二条水平的上下界线之间变动而成的型态。汇价在其范围之内出现上落。价格上升到某水平时遇上阻力,掉头回落,但很快地便获得支持而升,可是回升到上次同一高点时再一次受阻,而挫落到上次低点时则再得到支持。这些短期高点和低点分别以直线连接起来,便可以绘出一条通道,这通道既非上倾,亦非下降,而是平行发展,这就是矩形型态。
矩形是整理形态,在升市和跌市中都可能出现,长而窄且成交量小的矩形在原始底部比较常出现。突破上下了限后有买入和卖出的讯号,涨跌幅度通常等于矩形本身宽度。
一个高,低波幅较大的矩形,较一个狭窄而长的矩形型态更具威力。
52)终结三角形:也是倾斜三角形的一种。只允许存在在c浪,和第五浪中。允许的结构是3-3-3-3-3。
3)上升三角形:各分波段的顶端形成的上边平坦,下边低端逐渐上移。可以存在在上升推动浪,和下跌浪中的调整波段中。允许的结构是3-3-3-3-3。
4)下降三角形:各分波段的底端形成的下边平坦,上边高端价位逐渐下移。可以存在在上升推动浪,和下跌浪中的调整波段中。允许的结构是3-3-3-3-3。
5)收缩三角形/对称三角形:各分波段的顶端逐渐下移,低端逐渐上移。
可以存在在上升推动浪,和下跌浪中的调整波段中。允许的结构是3-3-3-3-3。
6)扩张三角形;各分波段的顶端逐渐上移,低端逐渐下移。可以存在在上升推动浪,和下跌浪中的调整波段中。允许的结构是3-3-3-3-3。
各种三角形,除了引导三角形,和终结三角形,都不能单独组成上升/下降具有五浪结构的主要推动波段,只能组成其中的调整波段中,通常在浪b,4,x中。调整波段中的c浪,因为具有推动浪同样的五浪结构,为此,除终结三角形之外,不能单独 形成c浪。
所有三角形形态的成立,并不在于外围汇价的形态,而在于内部的特征。韬客外内部的特征,要求和谐,平衡,至少有一对分波段,幅度上呈现接近于某一黄金分割数比例(不是很严格,仅仅要求接近于),最佳为0。618比例。0。764,0。81的比例也很常见,1。0的比例也允许。形态终了,突破一方的限制,是否能够迅速回到原来的起点附近,是最终判定的依据。这些规范,常常为后市走势的判断,提供了很好的推测依据。
各类三角形,包括终结三角形,在形态没有运行完毕前,存在着形态被破坏的可能性。这种状况不是很多,因为三角形形态的下跌/上涨,运行时间长,市场对此有比较充分的共识。为此,出现这种状况,大多数再交投量稀薄,带有诱空/诱多的性质。最终返回到形态限制区域内,下破/上破形态的上下边,后市走势的特征,仍然基本不变。
一个标准的三角形调整形态,都包含了5个边和6个点,每个边的构成均为3波结构,且理想状态下每个边的运行幅度都是前一个边的61.8%。楔形
下降楔型也称倾斜三角形,或者终结三角形,在结构上,通常形成调整波段中浪C,或者下跌波段中的第五浪),以及上升楔型,如同头肩顶/底,圆弧顶/底一样都是典型的翻转形态(注意:不是反转形态)。
第三篇:存在 空间 建筑
感知的空间与建筑
——《存在·空间·建筑》读书笔记
姓名:周国妹
学号:11121567 【摘要】:
《存在·空间·建筑》一书是有关建筑空间问题的新的研究。过去关于建筑空间的讨论受单纯现实主义所支配,然而实际上它是关于“建筑知觉”的研究,是立体几何学。【关键词】:
存在 建筑 空间 图式 几何 抽象
书本情况介绍:
书名: 存在·空间·建筑
EXIT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作者:(挪威)诺伯格·舒尔兹/ Norberg-Schulz,C.页数:153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译者:尹培桐 丛书:建筑师丛书 出版时间:1990.6
正文:
本书出版较早,又是据(日)加藤邦男的1979年的译本翻译,所以语言相对较为生涩,但其在存在空间与建筑空间上的理解与分析仍然相当出色。
关于建筑问题,作者自己也意识到有着各种各样的研究。作者在其另一本著作《建筑中的意向》(Intentions in Architecture, 1963)中也曾明确指出决定建筑总体性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当下,也有很多建筑师在进行它们新的研究,并力求在建筑形体理论方面等有所创新。而本书则是关于建筑空间问题的新的研究。
我觉得本书的宗旨在序言里就有所体现:过去,关于建筑空间的讨论受单纯现实主义所支配,然而,实际上它是关于“建筑知觉”的研究,是立体几何学。但不管哪方面讲,都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即忽视了它是以人的存在这一次元为限的空间。我个人认为,以人的存在这一次元为限的空间这一概念对于建筑空间的架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J·V·优克斯裘说过:就像蜘蛛结网,一切主体本身与对象持有的特性之间,交织成网一样的关系,经过千丝万缕的编织,最后形成主体唯靠它而存在的基础。
人之所以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Existence)。它是由于人抓住了在环境中生活的关系,要为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提出意义或秩序的要求而产生的。人对着“对象”定位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空间的理解,不同的建筑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帕麦尼代斯认为空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不存在,这是一种过渡性的观点;莱乌奇泼斯认为空间即使不是实体存在,也是一个现实;普拉托进一步为空间提出了几何学;而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空间,就是一切场所的总和,是具有方向和质的特性的力动的场(Filed)。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也开始研究起“人的”空间问题,把人体验环境这一点作为问题提出来,它和空间知觉是一个复合过程,已经证明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而对于单纯的现实主义者来说,世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但事实上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早期的心理学诸概念是静态的,具体性质的,而后来导入力动方面的研究,例如完形心理学(Gestall psychology)的各项绝对“法则”被换成了由皮亚杰所拟定的非常灵活的“图式”(Scheme)。知觉空间是以自己为中心在不断变化的,不过其变化的诸形态被主体图式所同化,而主体的图式则因新的体验而有所修正,因此即使是知觉空间变化的诸形态,也和形成意义作用的整体联系在一起,至此分化出五种空间概念,他们是:
1.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Pragmatic Space);2.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3.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4.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Cognitive Space); 5.纯理论的抽象空间(Abstract Space).而在建筑空间的研究方面,其研究情况也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欧几里德空间为基础,研究其文法,欧几里德的研究,因空间架构、工厂预制的施工方法以及某些理想城市规划方案等关系,三次元的立体几何学受到重视,因此比较流行;而另一类是以知觉心理学为基础展开空间理论的研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因为前者的立体几何学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因为心理学在空间感受中的作用,其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以此提出了“周围空间”、“被知觉的空间”、“总体印象”等相应的概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术史家富莱和建筑师鲁道夫·施瓦兹分别提出了新的观点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富莱在《比较艺术学》中,为了阐述各种空间结构而导入了“路线”和“目标”的概念,施瓦兹则在著作《教会的权化》及《大地的耕耘——关于建设》中阐述了存在亦即“世界内存在”的基本结构,并把这一结构移至建筑空间的各个具体特性之中。
存在空间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形象”。它也有三个要素:中心与场所;路线与轴线;领域与地区。把知觉心理学所带来的这些基本成果用常见词汇来表示,就是:初期组织化的图式是依靠中心亦即场所,方向亦即路线,区域亦即领域的成立而确立。要获得环境,就是以路线和场所为手段,将环境结构化,并分割成各个领域。古代罗马人的城市营建法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罗马人不仅用两根主轴确定方位绩点,而且把区域分割成四个区域亦即四分区。存在空间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六个阶段:1.地理阶段(Geographical level),具有认知性质;2.景观阶段(Level of Landscape),一般是指把存在空间的轮廓作为“图”时所表现出来的“地”的阶段;3.城市阶段,人与人工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多数场合决定着结构;4.住房阶段;5.用具阶段;6.各阶段的相互作用。
以上是对空间概念和存在空间的一些论述,而下面所要开始序数的建筑空间的内容,则是本书讨论的重点。
上面也讲到过“存在空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满足生活而发达的图式,而建筑空间则可以说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它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1.场所与节点。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中心”的建筑式定义问题。中心就是场所,或者用凯文·林奇的话来说就是创造“节点”。林奇说:“所谓节点就是观察者可以进入并作为据点的重要焦点,最典型的就是路线的交汇点或具有某些特征的焦点。”
2.路线与轴线。凯文·林奇认为路线的定义是:“观察者天天、时时通过,或能通过的道路。”不过这里还可以加上观念上的通过。组织空间的轴线实际上并不带有引起真正运动的志向,不如说它是体现把多种要素相互统一,而且常把这些要素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的一个象征性的方向。
3.领域与地区。凯文·林奇为地区所下的定义是:“观察者内心可进入其中,并且有某种共同性与统一性特征,因此可以认知的区域。”
以上三个建筑空间的要素,与存在空间的三个要素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然而它们更具体化,更有实际检验的意义。
同存在空间的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建筑空间中也形成场所、路线、领域所统一的一个整体,即这些要素一起构成一个可称之为“场”的东西。场的概念是为了作为空间状态表示相互作用的诸力体系而用于自然科学的领域,它是从克尔特·文莱那里继承而来,用以说明社会心理状态中人的位置。“建筑的场”也是由保持力动均衡状态的诸力所构成作为单纯的场的状态,就是在单一的,未分发的场所中,加上仅有的一点路线所穿过周围领域而构成的。然而,如此限制的情况,在现代世界上几乎没有,即使在古代,由于轴线或路线,也已经遇到了多数场所或领域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场。在古希腊建筑中,与其说这种关联性,不如说各要素单独突出更为重要;但古罗马建筑则相反,可明显看到对空间相互关联性的根深蒂固的愿望。提沃利附近的哈德良皇帝的离宫,就是具有这一特性的实例。它的总平面布置与其说是单一的建筑群,倒不如说是有不同特征的各围合领域所构成的,它们由轴线而组织化,由路线而相结合。然而从整个体系来讲,它仍旧是叠加的,多含有较独立的二次体系,广大的区域在地图上仍基本作为空白而留下来。欧洲建筑经过中世纪,即使大教堂那样的单体建筑表现出了高度的空间统一性,但要在总体上基本都做到这一点则是困难的。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建筑反复运用单纯的几何单位而加以统一的观念,在原理上已经确立了具有欧几里德单纯几何学性质的连续的场。可是,要是分析一下博努涅列斯基的作品我们就可以从中得知,具有组织力的中心起到了决定作用,它是同给予建筑物全体的欧几里德几何学式的重复相对立的。这一点在阿尔伯蒂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清楚,他不仅是由于韵律的强烈愿望,也是由于向心性和长轴性产生的明显紧张感所造成的。这种基本关系仅仅局限于教堂,同时它也是决定一切存在空间的状态。总而言之,那些认为世上人类的全体位置不由自己所创造的建筑而定义的人们,经过几个世纪却又回到了向心性和长轴性,并且把它作为他们的中心课题,这也不足为奇。芒托瓦的圣坦多莱亚教堂是由长轴的中厅和冠以穹顶的中心按几何方式统一起来,但是这两种形态并没有结合而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则可以说是同样的原理——尽管米开朗琪罗力图把教堂在空间上统一起来,但是在他前面的设计师伯尼尼所设计的既有方向性又有向心性的圣彼得广场,大小虽然适宜,但是这个广场是椭圆形的,它体现的实际上是达到综合处理的巴洛克建筑的特征。在这之前,建筑的场是有不叫不均质的要素所成立的,情况仍是正常的。但是随着波洛米尼的成就,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处理方式。他的空间都是综合的整体,各个部分不能个别抽离出来。而由于划定边界的表面作成曲面,因此创作出既向水平方向又向垂直方向伸展的新的连续性。波洛米尼的曲面墙壁是由中心所决定的,构成了相互交错的向心的场。场相互干涉的力动地带特别被用于出入口这样的运动。波洛米尼的想法由加里尼促成了进一步的发展。加里尼把这几个中心相互联系起来,让它们的中心和相互干涉的地带规则地重复,用力动表现来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连续空间,创造出伸展形式。加里尼创造的场并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置于密度和方向的体系变化基础上。值得一提的是,波洛米尼与加里尼对统一的愿望,表明了要想统一传统上本来截然不同的各种性质的,一种新的心理性的综合。
而建筑空间的各个阶段,与存在空间的几个阶段也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其第一个阶段也是景观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建筑空间与建筑师的联系更加直接起来。自古以来,人把景观诸形体做得更为准确,或与自己持有的一般环境形象综合在一起而把景观形体加以变形的探索,多有所见;第二个阶段则是城市阶段,营建地段的同一性,首先是基于作为景观相关联的“图形”的特征,分散的集中化则体现基本的环境结构;第三个阶段是住房阶段,城市结构具有较抽象的性质,到了建筑物阶段则变得非常具体而可触觉,自然也就比城市结构更容易描绘形象,作为建筑的住房,其本质就是它的内部空间。在城市中我们已经抛弃了所谓的开敞景观,但仍还是在外部。在住房中我们是独立的,是从外部中完全进去。公共建筑也可以看成是适当意义上的共同体住房。建筑空间的各个阶段,也形成了与存在空间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化全体。人的同一性因与存在空间的全体性相关联而成立,所以建筑空间所有的各阶段当然具备各自限定的同一性。不然的话,人关于自己环境所持有的形象就成了混沌状态个人本身的同一性也会受到威胁。因此,景观被看成包含了生活与行为的一切特殊的结构,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背景。而该同一性则依赖于涉及其全体的连续性。城市阶段根据集中与密度而被区别。人们是一块来到城市的,城市的同一性既依赖于人在一块这一点。然而住房则表现了某种孤立化,即表现有意封闭的个人世界。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各阶段应有适当形式的特性。所谓同一性,如果把路易斯·康的说明加以解释,即就意味着是对象“愿意呆的地方”。
各阶段一般形式呈一个金字塔的阶梯组织。例如,住房本质上是内部空间,但与城市阶段关联时,则具有作为个人或公共的路标以及目标的功能。也就是说,住宅作为体量的特征及变得显著了。城镇也是这样。城市很容易形成公共内部空间的特征,可是当与景观相关联时,就是一个凝结的形体。对一个大陆整体来说,在地里阶段仍作为格塔式心理学图形或体量来表示(图形一般比包围他的周围密度高)。空间与体量成为一对的情况,就这样发生于各个阶段。这里想到了文丘里的说明:“所谓建筑,就是在内部与外部相遇处产生的。”体量也是同样,墙壁限定空间就是事实。墙壁是有体量和空间这些比较抽象的观念所决定的,实际上却是建筑的现实具体要素。不同的主阶段为了相互表达,往往具有类似的形式特征。这样,某个阶段表达另一个阶段,可用“结构的类似性”为手段而达到为了说明同型,必须提一下原型。从前面所述可知,形式与内容的对应是世界的必然特征。关于总体体验相互依存的这两方面,无论任何形式,再容纳内容的可能性方面也是有限的。所以,原型仍是一个现实。不过应当指出,不必为了他而导入“集团潜在意识”的观点,或是研究大脑作用的过程。基本图示并不是特殊的全体,不如说是有一般的各种关系所成立的。这一基本图示一面经常构成新的组合,一面又得到不断改变的解释。基本结构与总体状况之间的紧张,如用吉迪恩的话来说那就是:生命乃“恒常性与变革性”的双方。
存在空间的场由它对应的建筑空间的场来表现。各不同阶段的场若相互作用,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总体,它包含着不同阶段的不同结构,可以推断,他们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强度也不同。在古希腊的总体布置规划中,如象在德尔菲看到的,景观阶段主要依靠可盈建筑场所这一意义的某种选择所决定的。城市阶段以及建筑群的构成是遵从闭合性与近接性原理,作为拓扑学关系而结构化,但建筑物则被几何化并慎重地分段化。希腊时期的城市普列安尼就是在山坡上营建地带与山顶上卫城这二元要素统一了景观结构。从他的城市阶段,可看出是根据拓扑学关系确定的边界,它的构成是几何学的方格子体系。结构的多样化表现在各个建筑物阶段。这就是:拓扑学构成的封闭式私人住宅、几何式方格子体系的街道网、对称组织的剧场机身庙等。这里体现出,随着对象从个人性、公共性到文化性,其精确度在逐渐增大。从迪奥克拉西皇帝营建的斯普利特大宫殿可看到古罗马时代的营建方式,由面海对称布置柱廊体现出城市阶段与景观阶段的基本相互作用;宇宙阶段由决定方位四基点的两条垂直街道所体现——它把城市分割成四个分区。城市阶段高度的形式化,有几何形式统一,其中也包含着神庙、灵庙这样较独立的建筑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所有建筑物均基于同一单纯的几何单位,一方面试图发挥各阶段更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因此,所有阶段均可看到同一的结构,就连大自然也成了被赋予几何形体的形式化庭院。
通过阅读诺尔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建筑》,最深的感受就是建筑空间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亲身感悟上。在这的需要重申也值得重申的就是:所谓建筑空间,可以说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存在空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他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满足生活而发达的图示。建筑常常体现出要改善人的各种条件的愿望。也就是说,人的存在空间是由环境的具体结构所决定的,但这里人的要求和愿望却引起了反馈。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这样反复的过程,亦即真正的相互作用。“建筑空间”是具体的、物理的看到这一过程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存在空间是构成人在世界内存在的心理结构之一,建筑空间也可以说是他的心里对应。舒尔兹本人受海德格尔的影响甚深,从存在主义到建筑现象学,牵着暧昧不清的关系,符号学、语言学、现象学、心理学,都为空间的认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其中的心理学,在物质告诉发展的今天,无疑成为了最值得研究的方面。
我们自身对建筑空间有些什么要求呢?首先,要求为确立同一性而提供丰富可能性的结构必须能形象化。伟大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尽管该作品可进行各种解释,但不能失去作为作品的同一性。相反的,“混乱的形体”所得到的种种“解释”只不过是偶然性的,它随时可能会消失。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即使存在多义的,复合的结构化建筑空间中,也从移动性或瓦解这样的致命观点中解放出来。“多样统一”的观点绝不是什么新东西。所以建筑师的任务就是采取把人持有的形象或者理想具体化的方式,帮助找到一个人存在的基地。
“家庭”、“城市”、“国家”的概念仍然有效。这些概念给予新的“开敞”环境一个结构,我们可能成为世界市民。世界市民在总体性上掌握自己的场所,但该场所若被看成是构成更概括性背景一部分的一个要素,那么其它一切则成为他自身存在空间的连续延长。个人对总体性能做到的贡献,就是保护给予自己的场所,并把它分段化。海德格尔说:“人是在可为之而死地救济大抵的限度内居住的„„”。人如果要做出真正的贡献,首先必须进行建设。正如文章最后所说的,我们还应当听从圣克丘派利的箴言:“但是,我是城市的建设者„„我拴住了出发的商队。它只是风中的种子„„我抗住风,把种子埋在地下”。
第四篇:高职室内设计及空间形态论文
一、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多为近几年开始创办,一般都是由专科学校、中专等性质学校合并组建,在高职纷纷进行课程改革、骨干校建设的大潮中,实训基地建设很难跟上学校发展的速度。而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一般为市属院校,地方财政有限的拨款不足以支撑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室陈旧、老化的设备必然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
2.仍然是“为实训而实训”,从观念上已经将实训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生掌握设计辅助性技能的手段,弱化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的过程性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达不到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装饰设计与施工工程相关实践经验,理论教学常常与实践相脱节,此类教师本身的实训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动手实训目的变成了“两张皮”。在地传授知识、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双向地互动式学习,以引导为主。这种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积累有较强的要求,运用灵活的思维教学设定学习训练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即时对教学进行调控,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二.体现因教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运用“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打破了职业高中教学传统的“学生只管学,教师只管教”的系统状态,建立起了互动式的非线性教学系统关系。使我们的学生“学中生疑,有疑而问”,教师以疑而答,增强了地理教学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1.切合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学阶段,认知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导向,能进行概念的、抽象的、形成逻辑的推理……扩散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逐步发展起成熟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已初具水平。发展自学研讨、自我小结、小组归纳、自我测评的“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正是顺应和照顾了职业高中这样的正处于认知建设阶段的学生的诸多特征。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贴切。教师认真备课,带着问题进课堂,教有目的;学生带着学习提纲学,学有方向。师生目标统一,这样能做到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地理四步教学法”的教法贴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符合职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学生,功夫下在平时,不留后遗症,学生后劲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素质。教学情境好,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的“黄金时刻”内进行教学双边活动,能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得出“,地理四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不仅继承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优点,还吸收了各种新教学模式长处,同时又能调控最佳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因而可以说这种素质教学模式符合职业高中教学环境,因而受到众多职业高中师生的重视和欢迎。可以相信,将会有更多职业高中的地理教师主动地运用这一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一种理想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体验式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浅析
体验式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浅析
商业步行街主要空间形态类型
商业步行街形态各异,种类多样,本文以商业步行街商铺布局与其围合而成的公共区域空间形态为原理,将其分成三类:规则的带状步行街、略有变化的组合空间、不规则的自由形态。以下根据各种类型的不同特点,结合案例展开论述。
1.规则的带状步行街
规则的带状步行街是购物中心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商业步行街的基本模式。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图1.1-1.2)就是这类商业街的典型代表,其标志性的特点如下:
首先,从平面上看,这种形态的步行街通常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动线,沿此动线两侧分布商铺,中间围合成中庭空间,再以横向的走廊相连,形成连续的带状中庭。由于这些带状中庭基本上都均质地依序排列在主动线上,所以给人很强的交通导向感,路线安排也非常明确,顾客基本上可以从进入商场的那一刻起既沿着主动线依次将所有商铺看完。其次,从垂直空间上来说,带状布置的中庭基本上以一个统一的截面沿轴线伸展,所以从视觉形象上看给人一种简洁大气、一气呵成的感觉。再加上中庭两侧的侧帮、店招、栏杆等建筑元素也是同质对称布置、风格统一,更是加强了这种整体感和方向性。另外,由于这类步行街基本上是同类业态在同一水平层集中或连续布置,比较容易让人了解商场的大致商业布局,消费者在中庭里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商铺,从而有目的地找到想去的地方。
(图1.1 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商业街平面)
(图1.2商业街内景)以上所述,这种带状构成的步行街形态由于简洁、实用,易于识别而结构清晰,特别适用于大型购物中心和超大型的SHOPPING MALL。如北京英特宜家购物中心(图1.3-1.4),也是采用这种模式,其特点是步行街剖面采用了层层递退的形式,上下层的视线更加开阔,空间磅礴感尤为突出。
(图1.3宜家购物中心商业街平面)
(图1.4宜家购物中心商业街内
景)
2.略有变化的组合空间
略有变化的组合空间最大的特点是空间不再是单一连续的,而是由多种不同形态组合而成。这种形态最大的优点是丰富了消费者的感官享受,从而带来多种不同印象的消费体验。
这种商业步行街是由各种形状的公共空间变化而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平面上这些形状包括弧形、椭圆形、圆形、扇形等各种形状,通常在完形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变异,并通过一定的穿插和排列组合,形成一组有序列感的整体空间。竖向空间上由于平面的变异而带来富于变化的视线通透,也因此碰撞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如金隅万科城(图2.1-2.2)就是此类空间的典型代表:平面上水滴状的带形空间、中间方形连桥上点缀圆形店铺、端头加之椭圆中庭并往高层扩展,整个室内空间富于变化而不失整体统一,既突出了流线型的主题,也通过弧形的变异自然地把点状的聚集点、带状的步行街、圆形的中庭和喇叭形的大厅贯穿到了一起,给人一种流畅舒缓的感觉。这种手法的好处就是人在整个行进的过程中空间感受是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会被不知不觉地引导和逐一经历,充分显现了此类商业建筑在体验感受上的精心布置和巧妙构思。
由于组合形的商业街具有多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其业态布局更多是是与空间相结合,根据空间的形态特征布置与其相对应的业态,这样多种业态能够在此融会贯通,相互影响、相互带动,不失是提升商业价值和带动消费的绝妙之举。
在这方面比较有典型特色的如北京颐堤港(INDIGO)(图2.3-2.4)。颐堤港的室内步行街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巨大的冬季花园共享中庭,其商业街在两端和中部都有通道或中庭与冬季花园相连,步行街环抱冬季花园,形成一个收放自如、风格迥异的商业空间。与其空间形态相对应,颐堤港的业态分布也别具特点:餐饮全都集中在冬季花园周围,从一层到三层全为餐饮店铺,且层层后退,形成阶梯状的空中花园格局,既充分利用了中庭的共享空间,又丰富了观赏视线,同时又提升了餐饮品质,不失为一举多得。
如上所述,变化的组合空间这类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形态、业态布局、体验方式等各方面,都较之规则的带状空间更为丰富,而且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因而也更容易让人留下印象并和与别的商业街区别。另外,由于这类变形只是基于完形的微小变化,易于操控和实现,也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接受和采用。
3.不规则的自由形态
不规则的自由形态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高端层次。之所以称其为高端层次,是因为这类商业空间要么是对现有条件的利用和重新打造做到极致,要么就是全新地创造出一系列富于变化的自由空间,这两种做法无不需要极为高超的掌控和协调能力,才能达到理性中包含随机,变化中富有规律,乃至巧夺天工的一种境界。
北京侨福芳草地(图3.1-3.2)是这种自由形态商业空间的典型代表。它的商业街是由四栋单体建筑之间形成的巨大空隙,通过切割、穿插、拼合等手法,共同围合而成的复合空间。建筑的外部形象是四个建筑通过切割组合形成的整体,而室内商行街的理念基本上是以一个透光的顶棚将四个单体之间的空间全部封闭起来,全部纳入其室内空间,加之地下两层形成的下沉广场,联合成一个巨大的共享中庭,联系到建筑的每一个局部。这种建筑群体组合完形和建筑间隙空间室内化的手法,看似大智若愚,实则将空间的集成效应发挥到最大化,以极简、集约、精致、精彩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种形态的步行街打破了常规意义下的商业“街”的模式,看上去也不像是人为安排的线性交通路线,而是在大一统的室内空间中随消费者的习惯和喜好自由安排。这无疑是增加商业空间体验丰富度、增强业态之间带动效应和提升商业空间品质的理想境界。这样的商业空间,又让笔者联想到日本的东京代官山街区、难波公园等商业项目的空间形式。其空间营造原理,在解放单一造型、人为规定,同时还能在不规律中视觉享受和丰富人们与自然想象力沟通的体验方面,无疑是意会言合的。
总结与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其过程是想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商业建筑形式有条理地、系统地给以总结归纳,以期更好地了解商业建筑的运行模式和核心原理。在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当今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简单向复杂、单一功能向复合体验的方向发展。其实以发展多年且规模显著的万达广场为例,万达商业模式,也由以前的单一店、组合店、综合体朝着更为复杂的万达MALL、万达城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考虑到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不仅仅考虑商品本身,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购物、消费时的环境、心情与感受,这是体验式消费理念的精华,因此商业建筑也应该升级为通过对商场、产品的安排,以及特定体验过程的设计,来满足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精神需求。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比,笔者发现现代商业建筑购物空间最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通过丰富消费者的体验度而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实现商业互动效用。与网络不同,实体商业体验度的提升,需要依靠实实在在的建筑空间营造和设计来实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想象力和购买欲也不会受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商业空间所拘束,势必会有新的兴趣点,出现新的市场,朝着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研究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同时,关注以后可能出现的市场需求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出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模式,才是人们所共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