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爱伴他们成长
让爱伴他们成长
大阳中心小学李会平
小学生尚未定型,心理还不成熟,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用诚挚的爱去塑造他们、感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像父母亲那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尤其对那些
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多给他们一些爱,使之能视教师为朋友、为亲
人。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的群体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才能与学生共生活共学习共进步。
一、深入后进生的内心,和他们交朋友
后进生一般都有自卑感,对老师都有畏惧和逆反心理。要转化他们,教师要真心地去爱
护他们,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知晓他们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
理解他们的欢乐和烦恼。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喜欢他们老师并没有嫌弃他们。
我们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
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
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
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
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
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
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
学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要让后进生克服畏难情绪,学有所得,激发出学习的兴趣,逐步树立起自信心,要善于观察他们的情绪表现,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稍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
我们班有个男生,学习差,还经常不写作业,老师在前面讲,他在下面说,经常有科任老师
向我告状,我也多次找他谈话,想让他改掉这些坏习惯,可当时他答应的挺好,过后还是我行我素,有时我想他可能就是一块朽木,算了,让他自由发展吧,可转念一想我不能因此就
放弃他,一次我讲一节数学课是图形的认识,我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这
时我看见他举起了手,他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这次他举手,他会吗?我心里想,我还是叫
起他,他虽然说得不流利,可他回答的却是正确的,我及时的给予鼓励,还送给他一阵热烈的掌声,他美滋滋的。课下我又趁热打铁,我对他说:你今天的问题回答的真好,老师真为
你感到高兴,其他同学都不会的问题你都会了,可见你多聪明啊,只要你多努力,你一定会
把学习成绩赶上来的。他望着我说:“老师我还能跟上吗?”我说:“当然能啊!”看到我鼓
励的目光,他点点头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努力学习。”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在课上认真听
讲,只要他在学习上稍有进步我就及时的鼓励,有一天,他们的英语老师说他像换了一个人
似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以心换心,决不随意责难,更不要嫌弃
老师的微笑、鼓励、适度的赞扬献给后进生,是后进生的心窝时时有一股暖流,这样,他们自然会觉得老师是可亲的、同学是友善的、学习是有趣的、上课是愉快的、学校是温暖的,这一切犹如润物的春雨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第二篇:让爱伴幼儿一起成长
让爱伴幼儿一起成长
——中班幼儿爱的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袁静
(太安镇中心幼儿园,陕西铜川,727000)
【摘要】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道德情感。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儿童道德感的现实状况、以及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三方面的因素,我们提出了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的课题。
【关键词】爱;幼儿;爱的教育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有良好智能素质的下一代,更需要具有健康心理和懂得关爱的下一代。现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在中心地位,整天被爱包围着,享受着全部的爱,但是却不懂得付出。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更谈不上爱心和同情心了。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儿童道德感的现实状况、以及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三方面的因素,我们提出了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的课题。希望通过创设多方面的环境、教师的一系列教育行为,把爱心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一方面使幼儿懂得去感受爱,另一方面使幼儿懂得去付出爱,在爱的摇篮里满足、快乐、健康的成长。
基于社会对人的要求、儿童道德感的现实状况、以及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三方面的因素,我们提出了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的课题。希望通过创设多方面的环境、教师的一系列教育行为,把爱心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一方面使幼儿懂得去感受爱,另一方面使幼儿懂得去付出爱,在爱的摇篮里满足、快乐、健康的成长。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那么,对幼儿爱心教育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利用家庭资源营造“爱”的气氛。
家庭是对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导,第一路标,在爱心教育中家长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个性行为品质,并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园,要使我们的爱心教育得以深化,体现实效,则必须要牢牢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以家庭环境的改造和创设为依托,使德育渗透在幼儿园、家庭、社区各个领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注重爱心教育的系统性与实效性,以景制情、以点带面,来实现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爱心的目标,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密切配合,首先班级老师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介绍和宣传本课题实施和开展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将定期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介绍给大家,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发动家长积极参与明确家长的配合事项。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家教沙龙,组织家长们展开讨论,每个家长分析自己孩子在家庭爱心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和情感道德水平,分析家庭物质水平的提高,家教观念以及祖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现状和困惑。面对困惑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策略。向家长提供培养孩子爱心的1方法,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样。我们还通过家园栏以书面交流的形式,让每位家长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点滴经验、想法介绍给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爱心的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活动,使家长更加重视幼儿的爱心教育,主动在家中强化幼儿的爱心教育。
孔子曰:“己身正,不令则从,己身不正,令不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必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爱心氛围,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家庭和幼儿园要经常沟通,教育上要保持一致,让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在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孩子要有爱心,首先自己要有爱心。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成人一点小小的善举都会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和言行上的模仿。因此,我们将家园互动、家教指导工作作为爱心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利用节假日,学会“爱”的表达。
大家都会对这样的广告记忆犹新:“妈妈,洗脚。”当看到画面中的孩子吃力地端着一盆水,稚嫩的小脸被晃动的水弄得有些模糊时,我们情不自禁的会感动。可以看出,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也想向成人表达自己的爱心,有时可能缺少表达的机会。所以,要在幼儿的生活中,我们要提供机会让幼儿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让大家感受到他的爱心。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把“爱心”行为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
金秋季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较多的一个季节。中秋节之际,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在这其乐融融的日子里,我们组织了《我为亲人献爱心》的活动,让幼儿感受的家人的爱,感受到家庭中爱的氛围,并让幼儿学会去关爱身边的亲人,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很爱自己的长辈。每个孩子回家给爸爸妈妈洗洗脚,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有的孩子好奇地问:“奶奶,你的腰为什么是弯的?”“是干活多了累的。”“那我以后经常给你捶背就会好的。”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爸爸妈妈们的心中也涌起了层层热浪:“平时,只有我们大人给孩子洗脚,付出爱,从来没有想到过孩子为我们做些什么,今天看到孩子如此关心我们,真的好感动!”
重阳节到了,为了让幼儿懂得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我们带幼儿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们。每个孩子带上一份礼物来到敬老院,给爷爷奶奶表演了舞蹈、唱歌、绕口令等节目,得到了爷爷奶奶们的阵阵掌声。节目表演后,孩子们带上礼物一一送给每一位的老人并与他们亲密交谈,送上一句祝福的话。看到这些天真可爱的又有爱心的小朋友,爷爷奶奶们又高兴又激动地合不拢嘴。孩子们回园后都开心地说:“老师,下次我们再去看望这些爷爷奶奶们,好吗?”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其实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结合“五一”劳动节,为了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激发幼儿尊敬、关爱周围劳动者的情感。在节假日我们请家长带领孩子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感受他们的辛苦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并学会去关爱他们。此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孩子们有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大马路的十字路口集体给忙碌着的警察叔叔献鲜花,有的小朋友独自大胆地去关爱警察叔叔:献上一句爱心话:“警察叔叔辛苦了”;送上一个爱心行动:请警察叔叔喝杯水。家长把孩子的爱心行动拍摄下来。家长们都说:“这个五一节过得很有意义!”在班级里,老师创设了主题墙:“您们辛苦了!”,把孩子们的爱心行动的照片展示出来,并组织幼儿讨论学习:“为什么要给警察叔叔献爱心?”、“你 “
2幼师国培(2015)陕西省乡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编号)指导老师:
作者简介:袁静,陕西省铜川市太安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介绍自己的?”、“警察叔叔怎么说?他的心情怎么样?”、“给别人献爱心,你的心情感到怎么样?”小朋友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心情,他们说:“五一节,我们小朋友都休息过节了,可是在节假日中我们发现还有好多叔叔阿姨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加班工作,为大家服务。有医生、有公交车的司机、有商店的营业员阿姨、有建筑工人„„五一节的天气很热,我们看见节日的大街上车辆、行人来来往往的非常多,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叔叔顶着炎热正在忙碌地指挥交通,他们多辛苦啊!孩子们可以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一砖一石”的行动,垒筑起“善良感情”的高楼大厦。通过一件件小事,是孩子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为他人尽责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在行为上也就自觉了。教师要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三、利用一日活动,体验“爱”的温暖。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善于观察,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对幼儿随机进行爱心教育。如:游戏时,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当不小心碰着别人时,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有困难要热情地帮助别人。„„上学期班中有一名张世博小朋友生病住院了,抓住这次教育机会,我们请幼儿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体验生病人的痛苦。从而引发了幼儿探望生病人的愿望,还想出了一些安慰生病伙伴的方法。然后根据幼儿们的建议,班级教师买了水果到医院去看望她,给张世博带去了同伴们的祝福。赵欣康复来园时小朋友们纷纷把自制的爱心礼物送给她,说了许多慰问的话,让这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非常感动。班级分点心时,老师抓住这次机会开展讨论“多出来的水果给谁吃”“大的给谁吃”,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说“给生病的小朋友吃吧”“给个子小的小朋友吃吧”“给好朋友吃”,一个苹果引发了幼儿关心别人、谦让伙伴的情感。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我们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为了让班级的每一位幼儿每天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使老师能更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情绪,我班设置了“心情角”,每位幼儿都画有一个自己表情的脸谱,红色的是高兴的脸,兰色的是不高兴的脸,小朋友每天可以在自己的“心情角”里时时挂出自己的表情脸谱。一天,晨间谈话,老师发现心情角里有三个蓝色的不高兴的脸谱,就关心的问:“今天,谁不开心了呢?”这时,孙佳怡、苏妙菡小朋友站了起来,都说今天不高兴。老师问:“为什么不开心呢?”孙佳怡说:“早上,杯子没放好,被李老师批评过了。”苏妙菡说:“今天迟到了,不开心。”她们都说出了自己不开心的原因。于是,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想办法讨论:“怎么样使他们快乐起来呢?”小朋友们纷纷表示,有的说:“放心好了,改正了缺点,就是好孩子,老师会喜欢你的。”有的说:“中午早点睡觉好了。”有的说:“明天早点上幼儿园,你就可得第一名了。”有的说:“下课后,我拿出玩具和他玩,他会开心的。”„„.小朋友们互相关心,互相安慰。老师不仅读懂了孩子的心声,而且在爱心的氛围中让幼儿保持了一个快乐的心境。
若教师拥有一份爱心,肯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就不难会发现幼儿的各种心情。在他们快乐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在他们不高兴时,努力寻找原因,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关爱、安慰,让他们快乐,使他们心情愉悦地生活。
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的内容,如在主题墙的布置上,体现爱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动植物,让孩子关心、爱护、照料它们,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时刻充满爱,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孩子,使孩子的爱心在爱的氛围中慢慢充盈起来。
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爱”的情感。
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把爱的教育渗透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教师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爱的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幼儿从中感受、体验对他人的爱。如: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微笑》、《小花籽找快乐》,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小蜗牛”和“小花籽”的友爱之心,使幼儿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以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教师组织讨论:“我们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通过孩子们积极的探讨、交流、争论,让孩子学习关爱同伴,关爱他人,让幼儿在文学美的熏陶下以美育德、以美育爱。又如音乐活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叫轻轻》,歌表演《让座》等,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激发了爱妈妈、关爱周围的人以及尊敬老人的爱的情感。教师在实践中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一丝丝地渗入孩子的心灵。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结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三月份主题教育《我是中班小朋友》活动中,班上的翁小萱妈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辆小车,送给班级的“爱心礼物”。我们就此开展了“爱心服务流动车”活动。每天有2位幼儿自愿报名成为“爱心服务员”,关注班级中需要帮助的同伴、老师及家长。在“流动车”上有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的图书、玩具、餐巾纸等物品给大家一起分享。每天在饭前、离园这段时间“爱心服务员”推着小车为大家服务。活动完毕,把小车上的物品整理好。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主动关心别人,为他人服务工作的愿望和能力,也培养了幼儿愿意把好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品德。为了使此活动开展有一个教育的延续性,体现教育的评价性,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设置了一个“爱心评比栏”,每个孩子都是“爱心小天使”,每天或一周评比孩子点点滴滴的爱心行为,看谁的五角星最多。以此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
四月份结合本班的主题教育《我爱家乡》开展了系列活动。创设了“爱心”教育环境,在室内悬挂吊饰“我爱我的家”、“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让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萌发爱的情感。并从幼儿的情感认知特点出发,不断增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情感体验,从爱小家到爱家乡、祖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组织了家庭活动小组到绿色学校采摘草莓、小番茄。感受了浓浓的亲情,体验了亲子活动的乐趣。
我们还开展了《温馨感谢》主题教育,教育幼儿感受并懂得回报他人的爱,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组织幼儿围绕”爱“,讨论“爱是什么?”“爱就是心里呀要装着别人”;讨论:“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爱不单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也包括自己对他人的关心爱护。
在实施了爱心培养之后,幼儿的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使幼儿提高了“爱”的认知,强化了“爱”的情感,培养了“爱”的意识,掌握了“爱”的方法。幼儿在游戏中团结友爱、活泼大方、互相谦让;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互相帮助;在生活中礼貌待人、习惯良好。家长对幼儿的变化感受最敏感、最深切。他们觉得爱心培养就象一条红线,把孩子们的各种素质串起来了,所以孩子们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孩子们现在进步快,懂事、体贴人、善于交往、自信有主见。
我们认为“爱心教育”对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关爱同伴,与同伴友好合作是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的,并能有利促进幼儿健康的品德素质的培养,使之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不过,从被动的行为逐渐到主动、自觉的行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强化、感化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家长、社会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去培养幼儿的“爱”的行为,千万不能让幼儿的道德行为成为5+2=0的结果。有爱心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催化剂,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提倡的今天,爱心行为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了。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我们充满爱心的双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让爱伴幼儿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华,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J]陕西,幼儿教学研究,2007年第10期。[2]任琼,浅谈影响幼儿教育的诸多因素,[J]幼儿教育(下旬刊)2014年02期,教育研究
第三篇:爱学生,让他们更好成长(心得体会)
爱学生,给他们更好的成长空间
————换位思考的心得体会 黄康学
我们的学生如今就要面临高考,都在紧张的复习备考阶段。看着学生们一张张或淳朴、或许是略为憔悴,有的紧绷着的小脸,不禁想到我当年的参考阶段„„
经过第一轮复习之后,从5月份开始以来,我就开始了第二轮复习,着重放在要点点拨和做典型考题上,另外还做一些冲刺题目。按照学科的要求以及年级组的相关布置,加强了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的指导。
按照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差异等特点,老师应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用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把爱心多倾注在学生身上,做到感情上亲近、兴趣上引导、学习上启发、生活上关心。课堂教学中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扮演角色的机会;课外多与他们交谈、谈心。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时,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正的方式取代批评的做法,让他们心里升起新的希望,轻松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要关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爱,学生心灵的距离才会与我们拉近。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如果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点,对后进生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久而久之,容易促使后进生形成了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他们厌学逃学,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这种局面是与老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的。他们最怕也是最恨别人批评他,歧视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喋喋不休地批评和数落他,学生不但不会体会到我们对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老师在 “整”他,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责任。
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当然,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越严越好,作为高三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严而得当,并且还要严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一分严格掺入九分感情之蜜,这样的甘露才能滋润幼苗的健康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严而有“格”,在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都应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来约束自己的学生;二是严而有“度”,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要求,得当处理;三是严而有“恒”,即是要求高三教师配合班主任工作应持之以恒,这也充分体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四是严而有“方”,即是要求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刚柔并用,寓刚于柔。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胜利欲望,都希望得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 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许或鼓励对他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创设情境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
通过工作实践,使我也更加认识了面向全体的含义:每个学生都是学困生,因为他们都各自有不够标准的地方;同时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因为他们都有自身闪光的地方。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更加艰巨而重要。除了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还要有恒心。总而言之,后进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自尊心还在,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后进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的。但转化学困生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摸索,力求找到更好的行之有效地方法,开启学困生的心灵,并持之以恒,帮助学困生转化。
后阶段,按照年级组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坚持最后的十多天;细化内容,对试题再回顾,要有思考;复习上要有适度的安排,查缺补漏;强化考试技术,注重条理化与规范化;做题时认真审题,各种方法并用;答文综卷要先易后难,用好时间;心态要正,避免粗心;还要注意细节,如整洁度等。考到最后,检查要有方法,采取宽松活方针,对学生针对性辅导;并多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疏导学生心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
我坚信:对学生的关爱就是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尤其是如今我们面对的高考生,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他们,用真心真情去爱学生,用爱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搭建阶梯,让他们从容应对高考,迎接美好挑战。
第四篇:让“三爱”伴我们成长
让“三 爱”伴我们成长
尊敬的国家主席提出了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做到这“三爱”是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树立起爱国精神,每个中华少年都应该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去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可能这一点点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汇聚在一起就是巨大的。爱祖国,人人有责。生活中,有无数平凡,普通的名字,感动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最美教师”张莉丽用柔弱的身躯谱写着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最美司机”吴斌用76秒的坚守诠释责任……。平凡人的担当演绎着奉献之美,用自己微薄的举动来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社会人民的一份责任。这就是爱国的最好表现。
其次,我们要爱学习,因为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是身体的需求,而书籍给我们带来的才是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哺育,只有热爱学习的人,才是一个“健健康康”的人,正因如此,才有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日无书,百日荒芜”等等说法。宋代的著名诗人王安石说过:“活到老,学到老。”这个例子在王安石的身上展示了出来。有一次,在王安石七旬大寿时,家里热热闹闹的准备了宴席,请了许多客人,客人走后,天已经黑了,王安石还是继续认真的工作起来。在三国时期曹植就很爱学习,才高八斗的他并没有因为知识渊博而感到骄傲,反而十分虚心好学。因此,他的学识,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才华横溢,我一定会加倍努力。
最后,我们还要热爱劳动,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所以很多小学生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我想告诉大家,热爱劳动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常劳动,对学习和思维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每天都在劳动或者在家里做家务,这样一个细小的举动,我们每个人就可以把这种爱劳动的精神发扬光大。
“三爱”,引领着我,引领着十三亿人民,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做到“三爱”,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篇:读书心得:让读书伴成长
读书心得:让读书伴成长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读书与健康成长紧紧相联,读书促进成长,成长离不开读书,这是我个人理解“终生学习”这一要求的简单表述。
我读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总结我的读书经历,有四次起伏变化:第一阶段是学生时代仅为学习成绩而读书,我称为被动读书;第二阶段是有了兴趣爱好仅为提高特长而读书,我称为局限读书;第三阶段是在工作岗位上仅为干好本职而读书,我称为狭隘读书;第四阶段就是现在的情况,读书意识强了,读书范畴广了,但读书量太少,我称为平常读书。和大多数人一样,总是借口困工作忙而贻误读书,这不是能站住脚的理由,而是自身坚持做事的毅力不够,没有养成坚持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这就算是对自己的一次自我批评吧。
我算不上一个“地道”的读书人,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就和大家在一起谈一些个人的观点。我个人对“读好书”的见解可以概括为12个字:精读、常读、笔读、心读、鉴读、多读。
一、精读。精读的一个方面是精选。世上的书籍数以亿计,要读的书难计其多。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去读,更重要的是会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选择几本好书,不要见书就买。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赵树理也说过这样的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说的就是选好书、读好书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书读到真懂。一本好书,读一遍两遍是不行的,要反复的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多少专家研究《红楼梦》,还成立了专门的红学研究会,现在还在研究她,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不能只求一只半解,要完全理解,尽可能全部消化,这才叫读书,叫精读。
二、常读。书要常读,养成习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把一件事重复去做,这种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对坚持每天读书,不要说需要多久,只要能坚持1个月,这种意识自然会成为习惯,这就叫习惯成自然。我认为,我们青年干部要把读书当作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我称之为常读。
三、笔读。就是要借助手中的笔辅助读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常理解为作读书笔记,我还理解为写心得体会、读后感、随笔等。我认为,读书是吸收,写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执笔写公文、起草大会讲话时,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要么写的内容干巴巴,平铺直叙,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脑子里记下的东西太少,这才刻意去多读书,把好的语句、好的典故摘记笔下,并坚持写一些读书心得,不怕写不好,只要坚持,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留在脑海,动笔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见于笔下。我在看电视节目时也在作笔记,准备了一个专门的电视笔记本,收益还是有的。这便是勤动手的好处,我叫做笔读。
四、心读。读书要专心,更要用心。书中自有黄金屋,用心去读,才能真正读懂书,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鉴读。读书也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读书梳理自己的头脑,丰富文化底蕴,提升道德素养,我把一些好的方面作为航标,把比如从物传记方面的反面东西作为成长的警钟,这就叫做鉴读,有借鉴、有鉴别的吸收书中的文化,持扬弃的读书观。
六、多读。“从精出发,博览群书。”身边的人和事是书,工作是书,生活是书,只要肯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以上是我读书的大概状况和自己对读好书的一点见解,但自己却做的不够好。在今后,应该认真体会并尝试陶行知先生的“读书十诀”(序、勤、恒、博、问、礼、习、专、思、创),弘扬“读书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的精神,坚持读书,让读书伴随成长。我恳切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坚持定期开展,也希望各位网友能以书会友,成为朋友,一起探讨读书心得。《礼记·学记》里不是说到:“读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