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高考政治按知识点分类企业劳动经营、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企业、劳动与经营
一、企业与劳动者
1.(2011•旧课标全国)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
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A。本题设问主体是企业,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是政府应努力解决的问题,不符合题意;选项④只会使招工更难,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2011•旧课标全国)去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A.6%B.10%C.12%D.15%
【解析】C。企业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利润率=净利润/自有资金×100%,甲去年的利润率为2/20×100%=10%。今年该企业的净利润=(20+10)×10%-10×6%=2.4万元,自有资金仍为20万元。所以甲今年的资金利润率=2.4/20×100%=12%,答案为C。
3.(2011•重庆)工资水平(W)是劳动者选择“工作”或“休闲”的关键因素。若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最初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收入,此时,劳动力供给量(L)会增加;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以至于劳动者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时,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致使劳动力供给量(L)反而减少。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规律的图形是()
【解析】B。工资水平提高,劳动者最初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收入,劳动力供给量会增加,故工资水平与劳动力供给量成正比关系,A、C两项错误;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以至于劳动者认为休闲比收入增长更重要时,宁愿选择增加休闲而减少工作时间,致使劳动力供给量反而减少,此时工资水平与劳动力供给量成反比关系,因而B项正确,D项排除。本题以图示的形式出现,最好采用排除法确定量的关系的变化图示。
4.(2011•四川)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
A.18.46元B.21.33元C.3.08元D. 24.75元
【解题思路】C。.本题考查股票价格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价格= 100000万元÷5000万=20元;股票的预期股息=20×3%=0.6。②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则银行利率=3%+0.25%=3.25%,股票预期股息=0.6(1+25%)=0.75。③该股票价格=0.75÷3.25=23.08元。
5.(2011•四川)J省《高速公路条例》规定,为了保障车辆正常通行,高速公路收费道口的待交费车辆排队超过200米得,应当免费放行。这一条例的实施,对高速公路经营者和消费者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①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服务质量,赢得市场信誉
②增加单位时间车辆通行数量,提高经济收益
③加快消费者车辆的通行速度,提高出行效率
④保持消费者车辆的通行畅通,节省过路费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②③④
【解题思路】A.本题考查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知识,主要从“怎么办”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为避免免费情况的出现,高速公路经营者会通过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服务质量,增加单位时间车辆通行数量,加快消费者车辆的通行速度等措施,保持车辆的通行畅通;这也使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服务,有利于消费者节约出行时间等,①②③符合题意;保持消费者车辆的通行畅通,对于高速公路经营来和消费者来说,一方要收费,一方要交费,④不选。
6.(2011•海南)H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王某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转移公司财产以逃避公司债务,损害了公司债权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王某对公司债务应()
A.以法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B.以法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C.以个人财产承担有限责任D.以个人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D
7.(2011•浙江)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
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指出表
4、图14中的经济信息。(6分)
⑴表4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图14表明,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2009年的比例下滑。相对于2008年,2009年农民工在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
(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伴同学的观点。(14分)⑵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工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东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象,市场机制对于“用工荒”的解决有重要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第解决“用工荒”,还须政府的宏观调控。小周的观点是片面的。
解析: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综合考查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月一职能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考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语言表达能力,难度中等。第(1)问,分析说明时,既要做到纵向比较,又要看到横向的差异,同时还要点明关键的年份及其变化,力求全面。第(2)问是判断说明题,运用设问中给定的理论知识,从正反两方面逐一分析,要做到全面、辩证,切忌“一边倒”。
8.(2011•新课标全国)我国某汽车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至2009年9月,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 4003件。获得授权专利2414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该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该企业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企业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分乘用车出口企业。10多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拼车梦。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解析】本题以一个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案例为背景,考查公司经营等经济生活知识,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经济生活知识、描述和阐释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解答第(2)问重在审清设问:第(2)问的第①小问要注意“经济知识”、“自主创新”、和“企业发展”等字样,明确本题解答的范围和方向;解答第(2)问的第②小问要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又不能超越设问而“漫天撒网”。
【参考答案】(2)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①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分)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2分)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企业经营者应该采取这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①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②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③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④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⑤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⑥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答出1项得2分,答出任意4项可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9.(2011•天津)“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单一直徘徊在4.0—4.3%之间。在经济意义上,失业人口的存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运用劳动二重性的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⑵①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②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③失业人口无法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解析(2)经济常识的劳动二重性知识在全国高考中曾经考过,主要是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知识来分析。
10.(2011·北京)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第成为“钻石模型”。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图11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为什么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
解析:本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背景,以产业发展的“钻石模型”为依托,考查经济、哲学和文化模块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材料新颖,设问巧妙。
第(1)问要求学生结合图表中的具体内容,分析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隐晦,形式灵活,对于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作答时,要结合图表中生产要素所指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技术以及市场需求所指的消费需求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1)①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 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②消费需求是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技师,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1.(2011·海南)1973年,某企业生产的玩具产品“芭比娃娃”由于式样陈旧、价格昂贵等原因而严重滞销,企业濒临破产。很多员工建议放弃生产“芭比娃娃”而转产,但一位年轻人极力反对并建议为“失败产品”创办博物馆。“这绝对不行,这不是自曝家丑吗?”企业总裁立即明确表示反对。
但这个年轻人据理力争并最终设法说服了总裁。不久,陈列200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失败产品”的博物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在此后的3个月里,年轻人全身心地“泡”在博物馆里,听取参观者对“失败产品”的见。他收集的500多条意见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令企业总裁惊喜不已。相关部门根据这些见改进产品设计式样,调整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的市场,企业很快打了一漂亮的翻身仗。此后的12年间,公司年业绩从4 200万美元飙升到10亿美元。
今天,“芭比娃娃”已不仅是一种玩具产品的商标,而且是流行时尚、成功品牌的代名词,那位“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年轻人也被誉为“芭比之父”。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知识,概括该企业产品由滞销到畅销的主要原因。
11.【答案】市场调研;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
二、投资与融资
1.(2011•江苏)某家庭共有闲置资金10万元,其投资理
财方案如图1所示。该家庭理财方案的特点是()
①采用了多种理财方式,资产组合理
②偏重于风险资产投资
③有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④储蓄和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偏低
A. ①③B. ①④C.②③D. ②④
【解析】D。该家庭的投资有股票、国债、定期储蓄、保险,而且股票投资占80%,定期储蓄只占5%,保险占5%,说明偏重于风险投资,定期储蓄和国债投资所占比重偏低,这种理财方式不合理,风险规避意识也不强,排除①③;因为风险投资在该家庭中占的比重较大,所以②④入选。
2.(2011•广东)2011年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在此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理性的应对措施是()
A.增加现期消费B.提前归还债务C.持有债券D.增加储蓄
【解析】A。既然“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日益强烈”即未来物价会上涨,那就会“增加现期消费”,即将未来要购买的商品提前购买,故选A;“增加储蓄”不能解决通货膨胀的影响。只有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增加储蓄”才是理性的应对措施,故不能选D。
3.(2011•重庆)张某有5万美元,2万美元换成人民币,3万美元换成欧元,根据表1四
()
.甲和乙
【解析】C。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元兑换人民币价格最高的是丙银行美元兑换欧元价格最高的是丁银行。故选C。本题是判断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表中所列两项的说法恰好相反,要避免思维定势。
4.(2011•海南)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而消费价格指数为5%,同期居民储蓄仍然大幅增长。对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的合理解释是()
①人们要应对未来住房、养老等支出②居民的消费趋于饱和
③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有弹性④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
5.(2011•海南)2011年1~4月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为104亿美元,形成大量外汇占款(指中央银行因收购外汇而投放的等值本币),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基准利率B.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D.发行金融债券
4.【答案】B
5.【答案】D.
第二篇:中考最新政治知识点分类归纳
在政治考点里,大家总会忽略必须记得的一些关键词,复习的时候不好好看,到考试的时候一下子就傻眼了:明明看到过的题目,却因为忘记了一些关键词而不能答出来。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最新政治知识点分类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最新政治知识点分类归纳1
一、“四主”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错: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X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中考最新政治知识点分类归纳2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中考最新政治知识点分类归纳3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八、其他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
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等
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
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3.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内容: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14.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
15.违法行为的种类(内容):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6.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生产资料归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17.生产力要素的内容: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18.“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的基本含义(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内容):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2.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3.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5.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6.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7.(繁荣)文化事业的主要内容: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
28.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
中考最新政治知识点分类归纳
第三篇: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文化生活
2015-2018年文化生活真题(全国卷)
一、选择题
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 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④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C.②③
D.③④
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 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聚着深違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完成20~21题
20.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20~21题。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 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要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4年10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二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6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挖据水着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辰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脸国和实验室,解决了杂文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健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稽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起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来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着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师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稽技术培调班50多期,培调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霓,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听究与生产。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10分)(3)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育要点。(4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文?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 以分析。(10分)(3)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6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1)(12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0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第四篇: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一、经济学: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7)国家的宏观调控: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途径主要有两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保障;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靠政策、靠技术、靠投入、靠产业化经营、靠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指现代机器大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支柱工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因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必须走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加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其主要权利(略)和主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遵守职业道德)。(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5)国民收入的分配: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16)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税、利、费、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国家的财政是通过瞀实现的。
(17)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18)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新型税收;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9)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我国的银行主要有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其职能是依法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企业法人)、政策性银行(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
(20)银行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住处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21)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是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人个人意志的体现,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弥补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种措施,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2)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其内容主要包括自愿(基本原则,是前提)、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是市场交易原则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2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24)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占有重要地位,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享有广泛的权利消费者也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
(25)经济全球化:随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间的经济联系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其表现是(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26)世界金融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等)、世界银行(World Bank—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
(27)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必然的(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要条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已为世界各国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8)通过海关征收的关税对一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贸易,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
(29)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吸收、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促进国内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30)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有益的东西,又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经济学新考纲修改:
1、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对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要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3.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宪法确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维护了社会公正。使合法的私有财产有了法律保障。第四、表明我国正按照文明政治、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筑文明政治、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这有助于树立好的国际形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4、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①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因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客观规律。②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5、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一观点体现了党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经济良好运行的社会机制。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与效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哲学常识:
(1)世界的客观性: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实事求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4)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6)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应该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7)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统一双方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和关键)。
(9)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0)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对外因要一分为二的分析,善于利用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注意避免其对事物发展的不利影响)。(11)量变和质变:坚持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的原则;注意优化结构,促进事物的发展。(12)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有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
(13)认识要不断深化(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学会运用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重视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
(1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16)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不同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不同的。
(17)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要走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核心、也包括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三、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3)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各级因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
(6)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和不断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首先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需要国家、发达地区的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7)我国的宗教政策: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8)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9)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0)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四、补充知识: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背景: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坚持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着力推进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三)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要注意质量,做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要转变增长方式。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5、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6、坚持改革开放。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7、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问题
二、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之路
1、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
第五篇:劳动争议案件法律规定-按民事案由规定分类
关于劳动纠纷的法律规定
一、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依照执行《劳动法》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二、劳动就业
(一)综合
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
(二)就业中介服务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三)外国人及台港澳居民内地就业管理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有关问题的函
(四)改制企业劳动关系处理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
(五)就业、再就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舸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 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
三、劳动合同
(一)综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二)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规定
(三)合同订立
劳动部关于订立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取保候审的原固定工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请示》的复函 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干雇工合同“工伤概不负责”是否有效的批复
(四)合同履行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
(五)台同解除 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被错判宣告无罪释放后,是否应恢复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职工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决定用人单位能否据此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复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会主席任职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因违纪解除劳动合同问题的复函(无实际意义)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要求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已被《劳动合同法》代替)劳动部办公厅关于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复函(已被《劳动合同法》代替)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私出境定居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有关赔偿问题的复函(已被《劳动合同法》代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
四、劳动报酬
劳动部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制度的通知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
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最低工资规定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中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紧急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关于进-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 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最低工资规定的通知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推动提高和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的通知
五、工时与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只适用于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 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制定《国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无实际意义)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六、劳动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 安全生产行政复议暂行办法 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七、女职和未成年特殊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分级 冷水作业分级 低温作业分级 高温作业分级
八、社会保险
(一)综合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
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 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监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二)医疗保险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通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意见的通知
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通知 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
(三)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认定办法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
卫生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
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关于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工作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新旧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衔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四)生育保险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武行办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的复函
(五)养老保险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体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各地不得自行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审批办法》的通知 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加快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统筹金应当列入破产财产分配方案问题的批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通知 关于调整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的通知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程
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关于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部关于企业年金基金银行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六)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条例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
关于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人员原有缴费时间的处理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制度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括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有关工作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九、劳动争议的处理
(一)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涉及劳动争议处理方面请示程序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复函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
劳动部总后勤部关于军队、武警部队的用人单位与无军籍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受理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从事业余兼职劳动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处理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
(二)调解/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劳动部关于印发《劳动仲裁费和劳动合同鉴证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动部关于颁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通知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能否适用部分裁决问题的复函 劳动仲裁员聘任管理办法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国家
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对纠正后裁决不服是否有申诉权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关于用人单位不服部分裁决申请复议期限问题的复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加强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
(三)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
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复议仲裁决定书可否作为执行依据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劳动监察指令书是否属于可申请法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或者作出不予受理通知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对关于请解决劳动监察决定强制执行问题的函)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准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
十、劳动监察与行政复议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 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撤销立案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