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创新
[摘要]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只有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实现创新,关键是领导的观念和管理的创新,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活力和生机,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长期地生存、发展和壮大。
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必须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企业只有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生存、发展。
一、企业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
市场经济最大的变化是打破了企业产品统购统销的政策,让企业直接面对市场,而这个市场再也不是原来意义的市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市场上的商品相当匮乏,顾客以能买到商品为满足,购买心理是单一的。而现在的买方市场恰恰相反,市场的商品相对充裕了,购买心理也从单一色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健康心理、好美心理、舒适心理。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出现各种不同的购买心理,还会出现自尊心理、占有心理、猎奇心理。在各种购买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对商品也越来越挑剔。一种心理代表一种需求,企业只有研究人们的购买心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企业才能取得收益,才能生存,发展。面对大干世界,多种多样的心理需求,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多大,生产的产品也不可能满足公众的各种需求,只能满足某个方面的需求,而市场的需求又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只有不断创新,生产和顾客消费需求动态相对应的产品,企业才能很好地引导消费。
二、企业创新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快速发展,任何一个产品都很难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种全新的工业产品从构思到投入商品性生产需要40年左右的时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已经缩短到20年,到70年代又缩短到10年,最快的只要5年。至于一般的改进型工业品的开发时间就更短了。仅美国一年就有一万多种新产品面世。而我们亲眼目睹的近几年来手机、电脑更新换代是多么神速。从外观上,刚开始接触的手机是砖头式而现在是掌上通,从性能上,由原来的单一的通话功能变成了掌上电脑,电脑的功能应有尽有。最近又出现了“智慧型手机”——一部带有摄影摄像功能、多媒体播放功能、支持彩信业务的手机,集当今手机全部功能于一身。面对手机的变化,说明科技迅猛发展,企业家们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危机感。美国著名企业家,通用电器公司总裁约翰·韦尔奇曾说:“经济中的变化随时可见,各种新技术风起云涌,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永远也无法预料,在什么时候,从硅谷的那个实验室中,又蹦出你下一个竞争对手。”因此,要不断地创新,企业要在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只有不断翻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功能不断增加,才能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一个企业如果稍有懈怠,不能积极主动地在经营战略、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组织等方面有所创新,而是墨守成规,就会不可避免地停滞不前,坐以待毙。
三、企业创新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发达国家中,每天有成千上万家企业开张营业,每天也有成千上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界各种资本流入市场,同样每天开张的企业不少,破产倒闭的企业也屡见不鲜。尤其有些国有企业早已资不抵债,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日益普及和深入人心,对企业间优胜劣汰,应该视为非常合理的现象。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企业创新的步伐太慢,不是在产品创新上赶不上消费选择的步伐,就是企业机制创新影响了企业产品创新的力度。更主要的是一个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关键还要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上创新,如果只有好的产品,不会推销也不能赢
得市场。我国的企业是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上比较陈旧,一些企业推销产品一般只注重宣传产品的内在质量,不大注重树立产品在市场中的形象。特别是当一种新产品上市时,用户对你的产品不了解,光靠宣传产品质量如何好是不行的,必须采取一套能让用户信任的措施,例如发现质量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可以退换,有一定的保修年限,并且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很好地履行诺言,这样产品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也就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市场竞争无处不在,一种好的营销方式很快就会模仿,那么你就要不断创新,树立更新的营销理念,推出更新的营销方式,外国商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卖当劳能在中国市场扎根,除了过硬的食品质量外,就是不断变化的促销方式。如迎合小朋友的“买食品赠玩具”,迎合家长的“买家庭套餐优惠价”等。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大众消费档次的提高,营销方式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特别是一些企业营销方式要非常有创意,例如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一分钱公益”活动,每销售一瓶矿泉水提取一分钱,支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帮助水源地贫困孩子上学、捐赠环保事业,保护环境,保护水源,捐赠体育事业,支持北京申奥。他们捐赠的钱越多,证明他们的产品销售得越多。他们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得到了广大公众的认可,同时也牢牢地占领了市场。任何一家企业都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都想提高市场占有率。谁能在解决这一系列难题中表现得最出色,谁才能在企业创新中有所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竞争的加剧逼迫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体现。
四、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
一个企业由于创新,其产品、技术、市场营销就可以领先同行业其他企业,但要想长期站稳市场,就必须有一个长远发展的战略,把企业的不断创新放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企业发展战略要保持相对稳定,保持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坚持不变。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的基本性创新。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为了应对市场的重大变化。任何企业发展战略都是针对市场环境制定的。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毫无疑问就应该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国入世后又使中国企业融入了全球经济大市场中,而这个市场变幻莫测,这就使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显得格外重要。在营销过程中,企业内部条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重大变化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发生了这种变化就要凋整或更新原有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也是为了提高企业长期的作战水平。企业各项工作都要上水平,战略更要上水平。企业发展战略之间存在水平差异,这种差异往往还特别大。智慧有多少,战略有高低。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为了创出更加高明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取决于企业领导观念的转变。企业普遍需要发展战略创新,有的需要重新定位,有的需要重新整合资源,有的需要重新制定政策和策略。一套因循守旧的路子,要走一条新路需要花很多的功夫,会遇到很多阻力,由于企业领导或多或少存在怎样使企业发展的旧观念,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往往提不到重要议事日程。企业领导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战略,应该首先向自己的旧观念挑战。
创新也来源于企业领导的动力、魄力和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再造工程,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困难和阻力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组织实施这样的工程,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有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的魄力,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才能把具有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制订好、实施好。
五、企业实现创新,关键在于领导观念和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领导者的观念创新是企业发展与进步的直接体现,关系着企业决策、科学的管理、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随着经济改革的全面推深入,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况,迫切需要领导者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
领导者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领导者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首先,从国际方面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今时代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世界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领导者需要观念的创新,企业能不能在新的世纪实现经济
腾飞,关键要看我们领导是不是能够正视各种挑战,善于捕捉机遇、更新观念。其次,从国内方面看,我们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领导市场经济与过去领导计划经济有根本的不同,改革开放越深入,市场经济越发达,两者的差别就越明显,更需要领导观念的创新。例如,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更多地体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企业领导要顺应它的规律,才能最后驾驭市场经济。若领导方式老化,观念不创新,管理不科学,往往会直接与市场经济相冲撞,引发一系列连带性问题。
领导者观念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探索。领导观念创新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领导者对企业管理新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而我们要面临国内外的大而强、强而精的企业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应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新观念和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配置好企业内部的资源,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科学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理解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运用激励手段在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以人为本,把企业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在企业运作中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在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由生产为导向转为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营销管理的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战略管理在企业各项职能中的统领作用,要把“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刚性特点时,同时也注重人性管理的柔性特点。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上,简化结构,减少流程。强调管理层次的扁平和信息传递的快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砍掉与企业价值链形成无关的程序步骤,以形成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业化水平,实现以信息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建立企业决策运行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从市场调查与分析,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成品库存,经营销售、服务,资金运作,成本核算,实施过程全面的统筹管理。各级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学习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能,实现自我超越,管理人员的水平上去了,才能打造管理过硬的企业。当今的进步管理潮流的趋势是:管理理念的人性化,发展方向的战略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知识传递的信息化,生产经营的柔性化,管理方式的文化化。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站稳市场,并在竞争中求发展,领导是关键,管理创新是根本。
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道路,建设型国家而努
力奋斗”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当然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给企业带来活力、带来生机,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长期的生存、发展、壮大。
第二篇: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
说到创新,现在人们热论的苹果产品和它的创造者乔布斯就是现实中创新的代名词。老乔走了,他与苹果的故事却传开了,乔布斯成了传奇。乔布斯回归苹果将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实现了惊天的逆转。人们确信,只有乔布斯才能救苹果,并且把苹果炼成金。故事的背后却是创新和苹果公司企业文化的高度结合。
苹果推崇精英人才文化,老乔极力强调“精”和“简”。老乔还强调“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苹果告诉了我们播放音乐的“小东西”可以像艺术品一样精致、美观,电脑可以没有鼠标、键盘,手机外观可以很个性化。乔布斯懂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创新才是一个公司安生立命的根本。如果纯粹从技术上讲,它们并没有十分突出的特点,也没有什么其他公司不能攻克的高端技术难题。这背后说的就是产品或服务的创新。
苹果推崇以人为本(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十多年前电脑算得上是奢侈品,如今电脑都成了白菜价。现在电脑企业在玩“水平产业模式”因为平民战略有它的规模优势。苹果的“垂直产业模式”饱受质疑,走精品路线,终于迎来了摆脱同质化的时代,当今天我们看到苹果的产品质量稳定和利润最大化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乔布斯的战略眼光。苹果的营销模式,让我们发现不是在营销产品,而是对营销进行创新,营销一种精神,营销一种文化。销售活动是在营销一种身份,营销一种生活方式,使苹果产品真正成为人
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象征。这背后说的就是管理的创新,更是营销、消费者行为的创新。
是创新成就了苹果和乔布斯,可见创新的威力之大。如何谋划发展战略,战胜各类困难,促使企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环境在发生变化,企业要想适应并掌控变化的局面,只有对包括企业经营理论、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行为模式等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不断的创新并使之与变化的环境保持协调,企业才能主动面对环境的考验。在当今企业竞争中,不仅仅是资金实力、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的竞争,也是企业间企业文化的竞争。XX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安全、绿色、创新、共赢”。是领导层高屋建瓴的把创新作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有了创新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就能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XX公司提倡创新,而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更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能让人不满足已有认识,不断追求新知。不墨守成规,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创新也能让人换个角度思考,看问题就会更深刻更全面。创新的内容很多,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等,每一项里面也许就蕴藏着巨大的宝藏。有了创新企业就能更充满活力就能追求卓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绿色、创新、共赢”不但能为XX公司保驾护航,更能让XX公司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第三篇:提升企业发展内动力
提升企业发展内动力——学习力的探讨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对学习力的理解,国外有学者解释为“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考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利器,正如彼得〃圣吉强调的“未来唯一竞争优势是比你的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因此,企业应提升学习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企业的学习力是企业最本质的竞争力,真正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是那些善于学习的企业。因此,对于一个优秀企业而言,学习力是其最重要的能力。学习力由三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的目标;学习的毅力反映了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一个人或组织是否具有很强的学习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或组织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
一、提升学习力,要解决好认识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对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充分认识,就难以做到重视学习。所以,要做学习型企业必须首先解决好认识问题。
认识先导首当其冲。企业要针对职工中存在的“不用学习、无时学习、无心学习”等错误思想和行为,转变员工观念,强化“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事事学习”。“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成败的关键。”“为了今天的成就,每天做好8小时工作;为了明天的成就,每天坚持两小时学习。”的思想认识。宣传、引导和鼓励,在所有员工中营造了争当学习型干部、学习型职工的浓厚氛围。
当你有了学习目标和意志,但缺少学习能力时,仅能知道“应学”;当你有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能力,却缺乏意志时,只说明你“能学”;而当你既有学习能力,又有学习意志,但是还没有找到学习目标时,你只是处在“也许能学”的状态。只有将三者集于一身,你才能真正地拥有学习力。
据统计,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世界500强企业,到了80年代已有1/3销声匿迹,到上个世纪末所剩更是寥寥无几。国外大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而我国企业平均寿命较短为5年,其中,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2.9年。当今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结局优胜劣汰。研究表明,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的总和。因此,目前国家与国家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已不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学习力”的竞争,谁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力,谁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信息,谁就有充分的创造力,从而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否则,谁就在竞争中被无情而残酷地淘汰。在1999年世界管理大会上有个学者做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如果将一个企业比做一棵大树,学习力就是大树的根,也就是企业的生命之根。“树根理论”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后劲和持久竞争力,不是单看这个企业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着重看这个企业有多么强盛的学习力。这就好比我们观察一棵大树的生长状况一样,不能只看到大树郁郁葱葱和果实累累的美好外在现象,因为再美好的外表,如果大树的根已经枯烂,那么眼前的所有繁荣景象很快就会转头空。所以,学习力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根,企业一定要培植自己的根,让自己的根越来越根深蒂固,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风雨中矗立不倒。
二、要正确理解学习力
学习力也是生产力,是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学习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管你是否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未来学习主体惟一具有的持久优势,就是有能力学习得更快更好。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谁对变化把握的全面,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2、适时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观念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企业,惟有不断地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企业发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3、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企业不断获取竞争力的核心。学习需要创新,管理需要创新,科技需要创新。我们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观察市场发展变化的形势,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同时创造性地研究探讨符合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符合公司现实情况的工作思路。
三、提升学习力的方法探讨
1、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提升学习力的是企业发展的长效动力,需要企业领导肯定和大力提倡,为此,企业要建立必要的运行保障机制,在提升学习力推进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经费扶持,使创造学习型企业的机制在政策、人力、资金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
2、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锻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培养了员工积极性的动力,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它能够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积极向上的、奋进的企业文化激励着企业所有成员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形成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所必须的环境。因此,企业应锻造奋发向上的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系统学习和在干中学打造旺盛学习力的学习团队。
3、全员参与原则。学习型企业是指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精神需要。建设学习型企业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学习型企业要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在建设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要运用创新的手段组织学习,跳出传统,呆板和简单的学习框架,创新学习的模式,内涵和载体。并将学习联系实际,将学习与绩效挂钩,充分强调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关系;将学习与管理并轨,通过学习后的反馈作用真正使学习行为出经济
效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且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激励机制,从人性化的角度合理调动广大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个人真切地感受到作为组织成员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良性转变。
4、要注意学习方式。美国哈佛大学把学习力解释为学会学习的能力,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只有学会学习的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我们才能学得更聪明。衡量一个人的学习力的高低,并不是看他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他掌握了多少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5、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和工作并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也是工作,因为工作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的关键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正如中国一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不会耽误工作,反而会使工作越干越好。作为企业员工,就是自觉地把工作当学问做,把工作的过程看作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把学习研究过程当作工作一样要求,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终身拥有一颗学习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去学习实践,去研究探讨,以谋求最大最好的工作效果。
企业可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大力培植团队学习意识,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从而重新塑造学习主体,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学习,获得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并能积极创新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组织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当然,这种方式需要企业付诸很大的努力,且时间也比较长,但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组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获得了大量的经验来反馈予工作。总之,在信息时代,具有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逐步形成建立在学习力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该种核心能力的方式选择可以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使企业能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企业发展动力: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发展动力: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一般是指激发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把需要、内驱力、目标3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使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
有激励就必须有约束,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约束机制,这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管理是企业的核心问题,而激励(包括起反向激励作用的约束)又是管理的核心问题。组织行为学有一个著名的公式:绩效=F(能力 激励)。大意是说,绩效是能力和激励的合成量,两个能力相同的人,他们的绩效高低取决于激励水平。
总的来看,可以将迄今为止人们对激励约束方法(或因素)的认识和应用概括为以下5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着重把“惩罚与奖赏”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二阶段,着重把“工作设计和参与管理”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三阶段,着重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四阶段,着重把“组织气氛和企业文化”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五阶段,进入综合化、系统化的“现代企业激励理论”阶段。
在现代企业,随着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实质上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委托人代理人两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委托人必须设计出一个代理人能够接受的契约,使得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效用的最大化,也就形成了现代企业激励理论中产权激励和竞争激励的两条主线。
因为解决企业激励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企业绩效问题,反过来看,企业绩效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是企业激励问题的解决。
现代企业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已经证明,企业的绩效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简要来说,首先,产权安排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其次,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企业家的素质(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其三,企业家的素质(能力)和努力水平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水平,并通过这两者同时影响企业的营运,进而通过企业的营运决定企业的绩效。其四,市场结构对企业绩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最终,企业绩效由企业营运和市场结构共同决定。
因此,企业绩效决定的主要因素、环节及其流程也就是企业激励(约束)所应切入的主要因素、环节及流程。从这一视角看,现代企业激励理论自然应是以产权激励(约束)和(市场)竞争激励(约束)为基石,包括多种物质激励(约束)和精神激励(约束)手段和综合化、系统化的企业激励理论。
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企业通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 就我国企业如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奖酬制度,建立健全奖酬制度激励约束机制
岗位工资制实施的一般做法主要是:(1)在企业内按工作性质、责任大小、能力高低等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岗位,同一种岗位类型再划分为不同的岗级,不同的岗位、岗
级设立不同的工资奖金标准。(2)在具体工资奖金的确定上适当增加浮动部分比例,降低固定部分比例;在工资奖金的发放上,尽量做到实物分配货币化、隐性收入显性化,逐渐形成总收入的概念。(3)岗位和岗级基本固定,岗位人员流动,谁具有更高的才能和更好的业绩,谁就被调整到更高的岗级或岗位上去。
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奖酬制度,能使不同部门、岗位、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员工在设计好的不同的“跑道”上同场竞技,各有所求,各得其所,避免了只有一条激励“跑道”(如把所有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赶到职务提升这条路上去)的偏差;同时对不同岗位、同一类岗位的不同岗级来说,称职者上,不称职者下,岗位、岗级变奖酬亦变,可以对员工起到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
本着企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设计激励约束机制
为使企业需要与职工个人需要获得最佳结合,我国企业在进行工作设计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要因事设位、以位寻人,而不是因人设事、因人设岗。(2)对职工要尽可能做到量才使用、用人所长。(3)要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能真正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4)应对职工与工作的配合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提高的职工去从事更高层次的、承担更多责任的工作,保持职工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参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企业各级工会应在企业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建设,花大力气提高工会干部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的素质,教育和帮助职工群众正确地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并把企业民主管理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企业应赋予各级工会更多的职权,进一步提高工会的地位,如企业工会应有权代表职工同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落实经济责任制;有权代表和组织职工叁与企业决策以及企业奖金分配方案、工资调整方案、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监督这些制度的执行;有权代表和组织职工评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并提出奖惩或任免建议等。
以完善竞争上岗、下岗分流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企业应着眼于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以求才、用才、育才、激才和留才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规范、系统的绩效考核,把竞争上岗、下岗分流作为公司的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加快实现人员管理的市场化,主要包括全员劳动合同市场化、人员进出市场化、人员档案管理市场化和社会保障市场化等;本着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有利于增强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有利于员工素质逐步提高的原则,努力建立以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的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是否有激励约束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的状况:职工的公平感、企业的领导方式、企业的资讯沟通方式、企业的宗旨等。企业应通过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建立“共识式”领导方式,推行“知识管理”,确立鲜明的企业宗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
全面实行产权、竞争和精神激励约束措施,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这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以下3个方面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1)经营者物质激励约束机制,这又主要包括3种主要形式,即:基本工资、福利和职位消费;基于短期超
额业绩的奖金或年薪;基于长期超额业绩奖励的经营者持股。(2)经营者精神激励约束机制,这也主要包括3种主要形式,即:成就激励、权力激励和尊重激励。简要来说,就是要赋予经营者应有的经营权,同时增强经营者的成就感和归属感。(3)市场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产品市场激励约束机制、资本市场激励约束机制和经营者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总的来看,以经营者激励约束为龙头,以产权和竞争激励约束为基石,在营造良好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富有激励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主要有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对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应是我国企业较为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内涵。
第五篇: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意义和目的及研究范围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使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剧烈变化,这引起了人们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关注。通过大量事实的分析,人们发现中小企业的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力并不亚于大企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源泉。
市场经济竞争中存在“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的定律。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和劳务。这就要企业必须具备旺盛的活力。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企业活动力的释放必然有一个日渐衰弱的过程,这就要企业塑造和构建新的活力增长点,正确选择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来不断填充和强化企业活力。综观国内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企业走过的历程,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和寻找出技术创新的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故此我国中小企业正不失时机地利用新成果,新概念等进行创新,来适应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和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重视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的,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技术创新战略的地位、作用和选择等方面,这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论文将通过对中小企业创新理论的历史变革的概略介绍引出创新战略的基本策略和框架,同其他正确理论成长过程一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一直围绕着企业的“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停滞阶段”这四个阶段来分别阐述战略选择的优势和劣势形式。为了选择合适的战略,还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做保证。本文就主要介绍了3种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1)自主创新研究。自主创新研究方法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实现创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并最终获得技术创新的战略收益。由于技术创新研究所追求的是技术上的领先性和市场的领先性,所以要想在创新战略方面取得一番成绩,就必须结合市场自身特点和创新技术的策略来研究方案。(2)模仿创新研究。模仿创新研究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率先创新者示范影响下和利益机制驱动之下,中小企业们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等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创新者技术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研究,或者在一项新技术出现以后,企业模仿新技术创新的方法。(3)合作出现研究。合作创新研究是可以加速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缩短创新时间,来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小企业打破技术和市场壁垒,以带来“双赢”的效果。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所谓创新是指在产品或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造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重要创新是指全新的产品创新或组合已有的技术取得新的应用;渐进创新则是指使用新材料、新配件等改进产品的性能或降低产品成本,或通过改变产品的局部而改进产品整个系统的功能。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内容,其他创新内容也都是围绕着技术创新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核心。技术创新就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和企业利润为目标的活动。其能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引入新产品;采用新的技术;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1、信息不畅,信息流通不畅,技术搜索成本较高是中小企业创新的首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这里的信息不仅包括产品的供求信息,还包括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
2、资金融通困难,中小企业无论采取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采用间接融资方式,都遇到种种困难,而且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要高的多。
3、人力缺乏,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较低,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流失也严重,引进人才十分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趋势我国中小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创新力量,尤其是对高技术中小企业创新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国正在进行的科技体制改革,其首要任务是解决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改革,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加速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进程,加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实行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可分为:
(1)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以技术创新为主政方向。
(2)运用经济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3)制定法律法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4)以直接面对市场的产品创新为主推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三、技术创新组织变革
企业要成功、高效地创新,企业组织就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组织的制度性安排要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2、组织整体要对市场有较高的响应速度
3、组织中各单元要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4、组织结构要有利于有效地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单位的创新活动
5、能够适应不同的创新活动,对企业整体进行自组织的结构性、机制性调整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 信息技术为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方法手段。信息技术使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信息技术改善了高级管理层做决策的质量和速度,改善了组织单元监控与评估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使用减少企业内外部的协调成本。
1、企业组织内变革
网络型组织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人、部门和企业为了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的联合体,它的运行不靠传统的层级控制,而是在定义成员角色和各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密集的多边联系、互利和交互式的合作来完成共同追求的目标。
网络组织特点: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众多的节点和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每个节点之间都以平等身份保持着互动式联系 ;密集的多边联系和充分的合作;降低信息成本 ;组织的成员以网络的形式相互连接
无边界趋势 :无边界原理实质是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界定依然存在,但部门间的边界模糊化;无边界的目的在于使各种边界更易于扩散和渗透,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更有利于信息在各部门的传递和对称分布,利于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开展和完成。
2、企业间的组织变革
虚拟组织:虚拟组织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经济实体之间,为了共同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并迅速把它推人市场而组建的一种暂时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为
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协调各企业的关系,进行优势分工的组织形式。
3、企业家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家”是指那些不断寻觅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能力的人。企业家精神则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
四、技术创新风险
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从创新主体企业的角度看,技术创新风险至少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每一种风险又分为许多风险因素:
(一)技术风险
1、技术开发难度大,关键技术预料不足;
2、技术只是无法获得;
3、关键技术难于突破;
4、存在技术障碍和技术壁垒;
5、实验基地、设备和工具缺乏。
(二)市场风险
1、新产品由于性能、稳定性或消费者惯性等因素一时难于被市场接受;
2、市场需要开拓且难度较大;
3、因价格等原因市场需求不旺或增长不快;
4、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策略、营销组合失误;
5、新产品寿命短或开拓的市场被更新的产品代替。
(三)财务风险
1、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2、融资渠道不畅。
(四)政策风险
1、不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科技政策和外贸政策;
2、无法获得产品、原辅材料、设备、技术的进口许可证。
(五)生产风险
1、难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2、工艺不合理或现有工艺不适应;
3、生产周期过长或生产成本过高;
4、原材料供应无法解决;
5、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难于保证、可靠性差。
(六)管理风险
1、组织协调不力、其他部门配合不好;
2、高层领导关注不够;
3、调研不充分、市场信息失真;
4、创新主体的领导人做出错误的决策;
5、风险决策机构机制不健全、研发过程不协调。
技术创新风险的基本特征: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的投机风险1.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3.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4.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5.技术创新风险是可管理风险。
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在技术创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性行为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递减,重点是要明确技术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在调研评估阶段,重点研究顾客是否存在这种需求,企业有无能力利用这一环境机会;在取得进展后,要尽量明确在可靠程度方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但
即使到研究开发的后期,甚至产品投放市场后,不确定因素还会存在,还是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新的风险。
防范技术创新风险的途径
新技术开发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潜在着许多失败的风险。在制定风险决策时,情报的数量和质量致关重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才能作出正确的、有把握的决策,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相对减少;反之,承担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不仅在技术开发阶段,在样品研制、商品化和进入市场等阶段,获取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应的对策是:
1.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2.加强市场研究必须进行细致的市场研究,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理解,使R&D瞄准和满足这些需求。这在产品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企业不作细致的市场调研,仅作肤浅的分析,就盲目上马,往往一事无成。
3.重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些企业希望高新技术成果能够立刻实现规模生产、创收见效,未待技术完善,未进行小试和中试,就筹措巨资,投资上马。正是由于这种边完善技术、边建立生产线的侥幸心理,导致创新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甚至项目失败的结局。因此识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防范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4.加强信息沟通创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改进新产品。
5.加强市场营销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许多新产品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开拓,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完善服务,听取用户的建议,完善新产品,是一些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