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下《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陈云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09例2。教学目标: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运用其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计算、验证等活动,亲历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学习的愉悦,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等量代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曹冲称象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学生喜爱的游戏跷跷板引入教学,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再简单复习天平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新授部分先设计小猪、小狗、小兔玩跷跷板情景,让学生找出小猪和小兔的关系,初步建立对换意识,再出示水果实物图,根据天平的原理得出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西瓜=?个苹果,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再让学生说过程,这样让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层层递进内化。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在巩固练习题中进行题式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曹冲称象故事导入——跷跷板游戏感知代换——主题图西瓜苹果教学(学生动手摆,上台板演)——练习——全课总结,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价值互换,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是课程内容上欠缺了一个中间物或者说是媒介物的渗透;在学生总结出方法后,老师不能及时从学生的方法中着手教学,课堂应变能力还需要再提高。其次是时间安排上。纵观几次汇报课,一直以来的弱项都是时间的安排不合理,课程前面部分稳步推进,学生乐学,后面部分明显感到时间紧张,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总结不精炼,草草收尾。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提醒自己改掉不足,继续发扬优点,争取使课堂成为学生乐学好学的地方。
2013-6-19
第二篇:三下——等量代换教案
等量代换教案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听过)你们觉得曹冲聪明吗?
(聪明)那他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
(学生述说)
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称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曹冲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换了大象的重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做等量代换,也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等量代换)
二、新课讲授
1、我们先来水果店看一看吧,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说)我们先来称一下西瓜,把西瓜放到什么秤上?(天平秤)那这个平表示什么呢?
(两边重量相等,左右平衡)
我们数学当中也有这样的平衡,比如1+1=2,等式左边和右边也是相等的。
那这样还平衡吗?重量还相等吗?哪边重了?
(不平衡了,重量也不相等了)刚才我们解决了小男孩的问题,称出了一个西瓜等于3千克。从图中知道,小女孩想知道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那我们还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苹果的重量)
现在水果店叔叔又告我们4个苹果是1千克,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女孩找出答案吗?
(生汇报:因为1个西瓜=3千克,1千克=4个苹果,所以4个1千克需要12个苹果。)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板书:3×4=12个)这个3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 谁再能来说一说?
你们的想法和他们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总结:同学们,你们找找看这两个有什么共同点?
我们把西瓜这边的三千克用苹果来代替,就运用了等量代换。而这个砝码千克就是我们解决这种问题的中间量,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个中间量,把它换掉,就能轻松的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了。
2、同学们真棒啊,这么快就帮小女孩找到了答案,这时候,一只小猴子带着一篮草莓来了,它说天气太热,它想吃西瓜,它想拿草莓和叔叔换西瓜,叔叔同意了。用天平秤称了一下,发现5颗草莓等于一个苹果,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算一下,它要多少颗苹果换一个西瓜? 同桌讨论,然后汇报。
(生汇报:因为5颗草莓=1个苹果,1个西瓜=12个苹果,所以1个西瓜就是12个5颗草莓,也就是需要60颗草莓。)
你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
(板书:20×3=60颗)
20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谁能再来说一说?
还有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把你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那这个问题中,哪个是中间量?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啊!这么快就学会利用等量代换来解决问题了。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解决了水果店里的问题,我们再去农场看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玩什么呢?
(跷跷板)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那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只羊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2头牛与几只羊一样重? 这里的中间量是什么? 生回答师板书:(1)1头牛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8头猪的重量。
1头猪的重量=2只羊的重量,8头猪的重量=16只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16只羊的重量;(2)1头猪的重量=2头绵羊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8头绵羊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8头绵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16头绵羊的重量。
这里我们把中间量4头猪用羊代换掉了,就很快的可以解决问题了。
2、练习二十四第4题
好,我们继续逛农场,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1只鹅与2只鸭一样重,2只鹅比4只鸡重)那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我们最先要做的是什么啊?哪个是中间量
让学生小组讨论,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想的方法多? 引导学生说出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从第一幅图可以看出,2只鹅的重量与4只鸭的重量相等,而2只鹅的重量﹥4只鸡的重量,所以4只鸭的重量﹥4只鸡的重量,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一些。
第二种,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1只鹅的重量﹥2只鸡的重量,而1只鹅的重量=2只鸭的重量,所以2只鸭的重量﹥2只鸡的重量,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一些。
3、练习二十四第3题
游完了农场,大家的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
课件:肯德基爷爷说了,想吃肯德基还得先解决问题:6包薯条换2个鸡腿,9个鸡腿换3个汉堡。那6个汉堡可以换多少包薯条啊?
这里的中间量是什么?我们要这么把9个鸡腿用几包薯条来换呢?
4、练习二十四第5题
(1)上面这么多问题都难不倒大家,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出示:
△+□=240
△=□+□+□
△=?
□=? 你们能求出△和□各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求的?先算那个图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
(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2)还难不倒你们,再难一点。△+△+△+○+○=41 △+△+△+○+○+△+△=59 △=
○=(提示:这里有什么是一样的?哪个可以把它换掉?)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思考题: 出示:○+□=91
△+□=63
△+○=46 ○=
△=
□=
第三篇: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巴南区王家坝小学2012——2013学年下期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冉定红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熟知的故事《曹冲称象》中引入“等量代换”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曹冲称大象实际上称得是什么?怎么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呢?学生能从字面感知只有相等才能互换。在主题图的讲解中,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在这个环节多让学生说说代换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提问:西瓜和苹果没有直接的等量关系,但他们都和谁有直接的等量关系?要求1只西瓜和多少只苹果同样重,首先要知道1只西瓜和多少个砝码同样重,再利用砝码和苹果的关系进行等量代换。这里不但要强调一个砝码可以用4个苹果来代替,更应强调4个砝码可以用多少个苹果来代替,或4个砝码可以用多少个苹果来代替?也可让学生同桌交流等量代换的过程,以好带差。让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层层递进。在练习做一做的过程,引导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利用“等量代换”进行了多样化的换算。在巩固练习题中进行题式变化,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最后引入了文字代换题,让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图形,有利于学生思考。在这一课内,学生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但是表达不清,学生简洁的表达需要老师的引领,让学生把自己内在的思维和言语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再提高。
等量代换是一种很抽象的数学思想,只有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他们才有可能感知、领悟。如:把用4个苹果等量代换1个1千克砝码的过程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的道理,再让学生说说等量代换的思维过程,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比较容易地找出了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因此,在这个环节多让学生说说代换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提问:西瓜和苹果没有直接的等量关系,但他们都和谁有直接的等量关系?西瓜和苹果可以通过什么进行等量代换?确定把什么换成什么?再根据什么条件确定怎样代换呢?这样的数学思考,有效促进了“等量代换”解决问题模型的建立。这里不但要强调一个砝码可以用4个苹果来代替,更应强调4个砝码可以用多少个苹果来代替,让学生同桌交流等量代换的过程。在说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学思想的感性积累,获得一种数学方法的领悟,学生逐步实现了思维方法的归纳,这会让学生在处理后面的练习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困惑:
1、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是优等生学得轻松,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而差生却很难知晓。在本堂课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学生怎样把已知的条件与问题相联系,是从哪个条件出发,寻找相应的条件,或者是从问题出发去寻找相适应的条件,类似于我们以前分析应用题的分析法和综合法。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确实非常困难,何况此课在生活中运用不是非常广泛,怎样才能让中下层的学生能了解解题思路,充分让优等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是我现在的当务之急。
2、虽然本堂课中重要的着眼点就是通过学生语言表达,实现知识的建模,但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解题思路,确实非常困难,对于有些学生,他们还是不能理解。在讲完例题以后的做一做中,我应该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单独的思考,而不是就像对答案一样很快就过去了,等量代换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内容,就刚刚来时的一个例题讲解他们还没有完全的理解,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就要充分地考虑到他们接受事物的规律,应该要留时间给他们思考。这样他们就会掌握得更好,这堂课的教学也会显得比较扎实。在从一个环节过度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显得有些僵硬,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这一块还要好好的下功夫。对于自己在课前准备好的很多东西怎么在课堂上有时候就显得不自然呢?我想这一定于自己备学生这一块做的不够是有很大关系的。2013、5、10
第四篇: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
何国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本节课内容设计贴近生活,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建构了数学模型,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知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价值。
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充分挖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提供了学生常见的水果、体育用品,以及学生喜爱的小动物,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水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放手让他们自己观察,充分地与小伙伴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究等量代换的具体策略。让他们具体的情境中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通过鸡、鸭、鹅体重的比拼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灵活应用的解题能力。通过练习,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尊重个性,主动参与
整节课我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提出合适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同时,鼓励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等量代换,但在表达上有欠缺,老师指导不到位,以后课堂上我会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等量代换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的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跷跷板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简单复习天平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新授部分设置小猴和小兔买西瓜的情境,根据天平的原理得出,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西瓜=?个苹果,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再让学生说过程,课件演示验证,这样让学生对本知识点进行层层递进。在练习做一做的过程,引导学生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在巩固练习题中进行题式变化,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不同角度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最后引入了图形代换题,学生利用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的不同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如引新课主线是从设计西瓜如何换苹果,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学生自身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由羊、猪、牛在跷跷板上的互换平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了教材编排作用,不论是新课的引入到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择,教师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驾驭教材。例:重量相等到价值相等的代换。
3、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把用4个苹果等量代换1个1千克砝码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深刻理解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的道理。从而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进一步理解该如何进行等量代换,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了这个学习的难点。
4、唯一感到不足的是练习的层次、梯度略显不够,这也是此节教材安排上需探讨的地方。学生对“等量代换”思想的理解本身较难,而教材展现的“做一做”、练习中的鸡、鸭、鹅和大萝卜、大白菜、胡萝卜等图例练习,尽管各有所要求,但练习近平行性较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