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论文
发展经济学论文-1-
浅谈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
摘要:通过阐述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人力资源的影响,并且,借助东西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差异对于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以及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进而引申出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大力发展人力资源,由此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效益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进入到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的膨胀和发展。从经济学原有的投入和产出的生产要素观点出发,很难衡量当时直至现在的经济的发展,以下的几个经济之迷为代表:(1)产出增长率远远超出了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长率;(2)科兹涅茨之谜:更多的产出是用较少的资本生产出来的;(3)列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二是劳动密集型的(以第三产业为主)等。这些现代经济增长之谜一时成为当时经济界的难题和热点。
经过不间断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投资》才给出了比较权威的答案。他诠释了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当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验证了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的数量重要得多。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最基本的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但是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而不是单纯的要求有劳动能力就行。人力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动性。在社会直接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只作为开发利用的对象和客体。人力不仅如此,还是开发的动力和主体。
2、时效性。人力资源是有生命的物质实体,以人类自身再生产为存在方式,存在着生命周期和世代更替的问题。如果不被实施的开发利用,就会随时加的流失降低甚至丧失它的作用。
发展经济学论文-1-
3、社会性。自然资源的发展变化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发展变化的直接结果,社会的经济条件对人力资源的再生产具有决定作用。
4、可投资性。只要劳动力人口具有从事生产、经营及公益事业的本领,就可以随时投入,投入得当会使较多的劳动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5、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雇员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企业领导者的人力资本
企业领导者正握着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配置权力,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发展目标的确认者、计划制定者、工作指导者,在企业中扮演着领导的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企业管理者的水平高低、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高度,从而决定了其所做的决策正确与否和水平高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关系到企业的执行力,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内涵。同时,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未来竞争力: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未来的战略定位。因此,具备一些基本素质(高智商、科技和专业知识、商业头脑、执行能力、战略能力、经验、诚实守信和乐于沟通的价值观等)的领导者,才能合理的组织企业的既定资源,把企业带向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创造品牌。
2.雇员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的假设同样对雇员有效。雇员的人力资本产更高的工作效率,继而影响企业业绩。当以企业省份研究企业领导者的人力资本的时候,雇员的人力资本研究却被忽略了。有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和企业生产了相关。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什么样的员工,造就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素质,决定什么样的发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依靠员工。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才能提升;只有员工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才能提升。员工素质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谁拥有了一流的员工,谁才能成为一流的企业。掌握未来人力技能需求的变化,提升员工素质、改善工作效率,增进员工贡献度以及企业整体生产力,可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的。
3.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通过培训和其他知识形式来提高雇员技能水平的实践。许多关于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的研究都是描述性的,为了便于定义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我们引用一下资源基础和人力资源管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关注能开发和利用独特技能的策略,关注能完成企业目标的知识体系。
资源基础论认为传统资源,如资金或技术,都是相对次要的。因为比起人力资源,他们是容易被模仿的。因此,稀罕的、独特的、不可转让的技能及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促进企业成功。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内部发展的,而且包括一个合作、分享、发展的过程,他的目标是创造一支有才能的和效忠的工作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致力于确保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产出作出贡献的活动。理论表明人力资源通过提高雇员的技能和积极性来提高生产力。人力资源的核心作用是运用合理手段促进人力资源之中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质量因素的形成并使之合理配置而具有经济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是经济活动开展的最小的单元,也是国家间竞争的最直接的代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对企业而言更有现实意义。
然而,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水平的不同,以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同,人力管理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管理特点的企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美国企业管理以追求理论最大化为企业终极价值目标,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能力型”的管理方法,具备以下的典型特征:风行个人主义与能力主义;重视法律和契约;评估注重实绩,分配根据成绩。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美国人力资源的管理一度被看做是较低水准的事务性工作,涉及的人员不过是专长与天蝎政府规定的表格、从事薪酬发放和调查士气、实施最初招聘的面试等。
相反,由于日本的管理实践倾向于关注过程的改善与长期目标而不是短期的数量与结果,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培养开发型”的管理方法,有以下的特点:具有追求经济
利益的报效国家的双重价值目标;实行终身雇佣制,强化归属意识;实行年功序列稳定职工队伍;组织以企业为单位的工会,结成命运共同体。所以,在传统的日本公司案例是中层总经理唯一最重要的责任,而这方面工作的成功是发展至最高管理层的先决条件。
东西方由于管理、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策略上的差异,被认为是美国经济一度衰落,和日本经济70年代以后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20世纪后期和2l世纪以来,东西方的经济发展也都遇到了不同的阻力,东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体现出了模式融合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演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一名企业领导人所做的所有决定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有关人的决定,因为人决定组织的整体实力”。这恰恰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企业在竞争中,越来越多地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核心的竞争优势来看待。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隐蔽性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以员工为中心的结果引发以组织为中心的结果,创造出一种企业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
研究世界上的长寿公司和成功企业,比如。杜邦公司(1802年创建),塔塔工业集团(1877年创建)。壳牌公司(1890年创建),可口可乐(1886年创建),三菱集团(1870年创建),学者们发现了很多相同的特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企业文化;对员工需求经常进行评估。定期做员工满意度调查;有凝聚力,员工有较强的认同感;重视企业内部沟通,包括上级与下属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重视员工发展的长远计划;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训练旧研。
这些共同的特点说明,适合的人力资源手段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确实能够支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应被放在战略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应紧密结合起来,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要从传统“守门人”的角色,转变为企业主管的策略伙伴。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围应整合到企业的战略、运营等流程中;其功能应与企业运营目标挂钩。管理层必须与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确定经营方向和预期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术和举措应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
部管理过程与活动。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现在市场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应具备引导企业的革新、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点燃起人才的能量和保持甚至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企业实现商业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而我觉得继续教育是不可忽略的关键之一。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一生所用的知识在学校取得10%--20%,其余80&--90%则是在工作中通过接受再教育的途径获得的,而人类社会知识目前每两年增加一倍。人类要驾驭现代生活,就必须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据统计,我国每年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五、六十年代占20%,八十年代占80%,九十年代则占90%以上。这就足以说明,在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后,还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来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继续教育就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使之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身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层次高。这是由继续教育的对象一般是己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决定的,是属于高层次教育。
(2)时间短。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知识基础和实际需要确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管所需时间短.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内容新。继续教育旨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4)见效快。继续教育紧密结合科研任务、生产任务,学以致用,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知识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而具有很强的速效性。
总之,企业继续教育能促进管理现代化,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攻克技术难关,给企业带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效益。一个成功的企业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走人力资源开发型企业发展之路.广集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
创造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氛围,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申向阳,齐卫东.从经济增长看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
2008(10)
[2]高松敏,浅谈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M].Economic & Trade
2008(09)
[3]郭玉荣,王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成人教育的作用与发展[J].成人教育报
2008(11)
[4]王丽娟,人力资源变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06(01)
[5]兹绪武,坚持以人力为本,走人力资源开发型企业发展之路[M].现代企业教育 2007(11)
第二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论文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
考 生 姓 名 金明明 专 业 _ 工商企业管理___ __ 准 考 证 号 014411217322 _ __ 指 导 教 师 ________ ___ 通 讯 地 址 黄孝河路95—德盛大厦 邮 政 编 码 430015 _______ _ 电 子 邮 箱 1445319551@qq.com __ 联 系 方 式 *** __ ____
二 ○一二 年 十二 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安全管理体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energy efficiency,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reduce th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frequency, prevent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make sure the life safety of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prominent.Set up and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in China,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s livelihood engineering.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y value chain, in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have prominent position, but th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industry, chemical industry,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negligent and is not to be despised;Improve chemical safety production and chemical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precautionary safety consciousness,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evel, so as to better take management and dealing with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accidents, the current is anxious task.We can learn experience from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s and enterprise success experience, thus further promote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scens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is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mportant part in every reg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noticed egotistical and the cost of the environ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final consequences,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in the movement, the clean produc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 materials safety management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cognitive and consciousness, and fully effective.Key words: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目 录
一.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依存关系.....................................1
二、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2
(一)企业发展的总体产业结构....................................2
(二)企业发展的趋势............................................2
(三)企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2
三、企业发展过程中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因素............................3
(一)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不够健全....................3
(二)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3
(三)企业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3
(四)国家的扶植力度不够........................................4
四、面对这样的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我们的应对对策................4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观..........................................4
(二)提高企业的环保技术水品....................................5
(三)不断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做到与时俱进,低碳生产............5
(四)努力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指导教育..............6
五、平衡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6
(一)产业生态化建设............................................6
(二)不能牺牲环境去发展企业....................................7
六、整体的结论......................................................8 参考文献............................................................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依存关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了世界,这是一个令无数中国人倍感自豪的阶段。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要求企业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企业模式不在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的企业不仅仅要做出产品,更重要是要有一种可持续的理念。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观,那么,企业必将被自己所创建的模式拖垮,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即是要求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高度的前提也即是如何正确看待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依存关系。
首先,良好的环境基础给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源动力。一个企业不论发展得多么的宏大,都要依赖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好的环境给企业更多地思考空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环境的特点,选择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从而做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性和一致性;相反来看,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恶劣不堪,污染严重,资源不济,那么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又会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
其次,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造福人类自身,保护环境也正是企业发展的意义所在。
企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而来,而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的前提也是在于保护好我们自身所生存的环境,因而一个负责任有可持续意识的企业的发展必将是建立在保护自身发展环境的基础之上,这也正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如果企业的发展不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那么长此以往,环境因素在阻碍企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将日益凸显,到那时企业也终将被破坏的环境吞噬而难逃衰败的厄运。
再者,企业发展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最后,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生存是为了利益,但这一利益并非仅仅是企业的私利,而是指为人们提供有效、便利、长久的服务。如果企业为了一时之暴利而致广大民众的利益而不顾,破坏环境,毁坏人民良好的生活环境,那么,民众反过来也不会支持这样的企业进一步生存下去,那时,企业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的保护离不开企业发展的支持与帮助,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关注环境问题并不是企业不求发展,而是关系到企业如何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探讨的意义所在。
二、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就目前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发展的总体产业结构
现代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我国工业建成了包括由完整的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组成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我国工业已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二)企业发展的趋势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其中,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三)企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企业不考虑环境问题。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在这个进程中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全球范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围内,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气候系统紊乱,洪水、干旱、赤潮、荒漠化等自然灾害剧增,酸雨加剧,南极出现臭氧空洞等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忧虑和抗议。在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排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企业发展过程中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因素
(一)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不够健全
我国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项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业与国家政府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界限划不清的主要原因。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即使有些地方政府了解情况,也并没有从整体上积极推进,没有制定相关条例,地方政府仅仅是看到了与企业目前经济利益的关系,而没有看到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
(二)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三)企业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四)国家的扶植力度不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伴随的环境问题,但是由于企业的技术资金有限,如果企业花费大的成本在治理环境污染 上的话,势必将大大提高产品的成本,甚至有的产品会因此而面临竞争力的问题,但是,环境问题又是一个不能置之不理的问题,倘若今天不治理,等到环境大规模破坏的时候,在想来治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因而,国家的财政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国家会因此加大投入,但是从一个国家宏观的发展来看,却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企业的效益好了,国家的税收也会增加。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离这一目标尚有一段距离。
四、面对这样的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我们的应对对策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企业的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否有一个科学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一个企业能否经受住时代考验的杀手锏,也是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要求通过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还包括上述各个大的方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全面发展所包括的各个大的方面以及各个大方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是同向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是相互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
(二)提高企业的环保技术水品
国家环保部门在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的同时,注重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培训,充分发挥环保监督监测部门的人才优势,为企业服务。政府对一个企业的监督受时间和人力的制约,不可能对生产企业时时事事关照,必须面向企业,提供其自身的环保意识,定期对法人和环保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工作人员以及操作工人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断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做到与时俱进,低碳生产
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四)努力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指导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企业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企业人员进行环境教育,刻不容缓。
当然要做到让企业各级员工真正有环保意识这一点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国家政策的辅助,教育不仅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动力,更是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形象的动力来源,这样一来,才能从源头做到既保护好环境同时也不至于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平衡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产业生态化建设
建设特色优势生态农业。调整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品种结构,逐步提高经济作物、水产养殖、林特产品和畜禽产品在农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蔬菜、水产、花卉、茶果、畜牧五大产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的区域条件和比较优势,按照“开拓市场、优化结构、提高品位、增加效益”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名特优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在城郊和虞中平原水网地区构筑城郊型优高农业区,建设优质蔬菜产区、花木种植区、名优特色水果种植区、高档水产养殖区;在虞南丘陵山地构筑生态型农林特产区,建设绿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有机农产品区、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区,建设“后花园”、“休闲区”。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优化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生态优先,发展第一,强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意识。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和企业,重点扶持机电、节能环保产业,改造提升轻纺等传统产业,适度发展化工业和新型建材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限制压缩重污染和高耗低效产业,形成以机电、化工、轻纺、节能环保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
加强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不能牺牲环境去发展企业
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企业经济发展最终严重损害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那么在获得了短暂的经济发展后又将依靠什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损害企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基础,实际上就是在杀鸡取卵,自我毁灭,破坏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之所以把他们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大规模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实也就是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难道我们还要重走他们的老路,重新品尝他们因环境污染经历的苦痛吗?
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发展最终损害企业的资源环境、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经济获得了短暂的发展,但同时这个地方的生活环境条件恶劣,空气、水资源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枯竭,疾病流行,人的基本生存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们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至到了不得不背井流乡,试问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看新疆罗步泊沙漠百年来的变迁,我们发现,罗步泊从一个水草茂盛、物美鱼肥的天然湖泊变成今天的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它的每一步无不深刻说明了人口的急剧膨胀、无节制的资源开发索取对其造成的巨大伤痛。罗步泊的今天就是对人类破坏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明证和警告。
保护环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环境保护有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身体健康,人们每天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反过来同样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动力。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杜绝乱砍乱伐、滥挖滥采的无节制浪费资源现象,也为一个地方明天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六、整体的结论
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把各种产业、各种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工业结构调整中,严格限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鼓励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业和企业的发展。在工业的合理布局中,遵循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客观经济规律,遵循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努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总之,充分发挥结构调整对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着力从工业结构变动趋势和结构调整效应改善环境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扭转经济发展模式,着重发展生态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而实现生态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参考文献
[1]腾藤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 张金水.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中国六部门经济最优增长轨道的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李毅中: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一)[4]陈贵佳,黄群慧,王延中等.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7.[5]约翰.穆勒著,陈岱孙等译.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6]韩博平等编,环境与人类,电子工业出版社
[7]郎铁柱 钟定胜,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大学出版社
[8]黄英娜,王学军,环境CGE模型的发展及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2):35.38.[9]王海建,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3):30—33 注:[J]指期刊,[M]指著作
致 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 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 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第三篇:人力资源与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选修课论文之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核心竞争力
姓名:陈海燕 学号:3120100025 专业: 2012级医学影像学
上了老师的课之后,我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在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制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策 ,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必须有一套自己的人的管理方法,企业第一资源要素是人力资源,是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改进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层次、优化人力资源能力是核心.加强企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那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
而作为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1)完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决策层面、战略层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规划性、辅助决策功能。
(2)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和控制等职能。
(3)完善人力资源的相关控制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协调职能。
(4)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系统,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武器和分析工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装备和水平,增强选人、用人、育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规划技术
包括组织和岗位的设计技术,分析技术,评价技术,定额定员技术等。引入线性和回归分析、现代工效学及工业工程(IE)技术等。
(2)选人用人技术
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出相应的选人用人技术,诸如笔试、面试技术、心理测验技术、情景模拟技术、评价中心技术、系统仿真技术及现代考核技术等等。通过这些技术集散地应用,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出人才的知识技能、个性、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适应性等,发掘出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合理的配置人才。
(3)考评技术
考评技术设计的关键在于标准的确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考评指标实施考评。同时,将考评结果与使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绩效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4)薪酬设计技术
企业在薪酬设计上,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对成本具有控制性,体现岗位、技能、责任、劳动强度的差别,体现薪酬的保障、激励、调节等功能,体现市场需求,使薪酬既能起到激励员工热情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5)培训与开发技术
引入各种直接传授、实践培训、参与培训、网上培训、虚拟培训等方式方法,摸索出有效的技术组合。
(6)劳动关系管理技术
引入现代沟通处理技术、调查技术、统计技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现代谈判技术和预警机制等,信息沟通,整合协调,预防和化解矛盾。
三、普及现代人力资源意识,培养造就“准人力资源经理”管理团队。
(1)重点向部门经理和主管灌输现代人力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确:绩效考评、人员配置、教育培养造就员工等等人力资源相关责任,不单纯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同时也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关系到组织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影响到公司整体战略的实现。提高他们执行人事职责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2)明确划分直线部门或职能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事管理职责。
(3)定期培训教育部门经理和主管有关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方法,特别是有关绩效考评、人员配置、定员定额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为了提高以后就业的竞争力,不仅要扎实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多参加活动,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
过去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人们往往只看业绩,但现在开始关注一个企业的文化。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产生持续性竞争力和凝聚力,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它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资料显示,在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为13年,而中国企业只有 5~8 年。1亿元门槛往往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不可逾越的一条死亡线。而回顾20世纪70 年代《财富》杂志所排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发现大约1/3的公司已经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无不是不健康或不健全的企业文化造成这些企业无法不断更新自身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香港经盛国际执行董事叶生所说:“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一、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能够使企业具备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员工产生归属感,对价值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吸引、留住人才,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企业,健康的企业文化也能够降低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从而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成功的企业文化融合了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成员都会主动地为公司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企业员工也能实现自身最大价值。优秀的企业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员工地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更快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第三,企业文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事实证明,在现代的企业建设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利于创造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关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在实践上成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所属行业特性,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思想意识,个人品行与道德准则、思维方式与习惯,价值观与经营哲学,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走向和实质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优秀企业文化虽是企业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更凝聚了企业领导的智慧与心血。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企业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只有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才会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入。因
此,作为企业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和管理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塑造人”企业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共同体。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走势把企业文化建设溶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汲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营养,为构筑一流的企业,雕塑凝聚力极强的战斗群。企业要做到惟才是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人才成长的平台。积极创新人才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人才,公正、公道地对待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3.调整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成长要经历创立、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其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处在创业期的企业,其核心目的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应着重体现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充满信心。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内部环境,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合理调整。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在激励机制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绩效机制,对员工的奖罚要分明,分工要明确,用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维持企业的良性发展。在企业步入成熟阶段后,企业往往集团化,企业的运行相对平稳。这个时候企业往往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责任感下降。如何保持企业的活力,激发创新意识,推动企业改革,是这类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强调危机意
识和培养开发人才上下功夫。另外,在企业处于并购阶段时,要注重融合各个企业的子文化,形成包容并购企业的独特文化但又有共性的大企业文化。
4.在借鉴发掘整合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处在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激烈冲撞与重组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我们企业首先要理智、辩证地对西方企业文化加以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劣,从而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不假思索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掘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不得益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从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去诠解,我们就会发现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仁义礼智信”的统一体。通过吸取儒家伦理思想之精华而建立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市场上赢得公众的信赖和赞誉。此外,我们要建立高度整合的现代企业文化,摒弃传统经济中的粗放型文化,结合自身特点,吸收西方企业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整合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个著名的比喻“房屋图”。他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屋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他认为国内更多关注的是屋体和屋顶,对地基这个部分说不清,而中国企业的问题更多地是出在地基部分。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正如同GE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所阐述的,如果你想让列车时速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第五篇: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论文2010.06.18
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国有
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1、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公司制的核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性。
1)改变股权结构不合理状况的要求。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占问题突出。2004年底,在290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中,只有1464家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改制面为50.4℅。在改制企业中,以上市公司为例,第一股东为国家持股的公司,占全部公司总数的65℅。股权结构不合理是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直接影响现代股份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实现;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度,影响上市企业独立规范运作和业绩的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机制难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也就可能遇到体制上的障碍。
2)改变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的要求。
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运作还不规范。
首先,董事会职能不清。董事长由政府委派,内部缺少民主,由董事长一人说了算;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使经理层的权力失去了有效的制衡监督,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分权制衡机制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其次,经理层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并没有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进行,且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和公司业绩之间并未建立规范联系。
再次,监事会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3)改变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的要求。
一是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企业的监控作用不大。
二是外部的产权市场对企业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
三是经理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作用不大。
3、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途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长期、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采取重大措施,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形成合理股权结构。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完善出资人的管理职责。
2)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3)健全外部治理机制。加强金融机构的约束作用,尤其是强化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与民展;积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二、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内涵。
国有企业经营者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也是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过程。
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制定要确保其公平、精确、合理,激励机制设计要结合企业的规模形态和经营者的需求水平。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
1)根据企业实际,采取多样化激励形式。
2)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拉开报酬距离。
3)激励机制设计中要有考核制度。
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构建的内容方面,要建立与企业绩效挂钩的物质利益激励机制。根据激励期望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受到预期结果的影响,可通过年薪制、股权激励、退休金计划来实施物质方面的激励。
在强化物质激励的同时,还应重视和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所谓精神激励就是通过对成效的认可、记功命名表彰、授予荣誉称号、提级升职等手段,满足人的社交、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人的荣誉感、光荣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采取目标激励、权利激励、声誉地位激励等几种形式。
2、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
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根本上有赖于对国有企业进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提供完善企业约束机制所需的体制保证。
1)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内部约束。
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来实现的。首先,通过建立与完善公司的章程和有关的规章、规定等,明确经营者的经营责任。其次,加强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约束。再次,加强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监事会通过查阅账目、委托审计、提出奖惩建议方式,形成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
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内部约束,必须建立对经营者进行考评的指标体系、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2)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外部约束。
一是通过法律规范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法规约束,应制订和完善有关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法律、法规,依法确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二是通过审计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审计约束,要把年终审计、定期性的阶段审计、临时性的抽查审计相结合,特别是实行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三是通过银行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债务约束。
此外,与一般的企业经营者一样,以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外部约束还包括市场约束,主要是经理市场约束、是产品市场的约束和资本市场的约束。
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
1、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为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独立经营权,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行打下了基础。
由于国有企业大多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如能源和原材料产业、邮电通讯、新闻广播、铁路、航空、供水、供电、煤气、金融保险、、军事工业及某些高新技术产业等,在国家建设初期,都
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在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虽说大部分都改制为企业,但在国内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也是上级任命产生,公司的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国有企业规范运作,工作效率低下。
有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规范了董事会的核心地们,来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决策。而董事会聘任的经理层则有相应的独立经营权,他们围绕公司战略的重大决策进行运行管理,通过设立科学的经理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经理层的经营考核,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的的激励机制,改善企业的运营结构,促进国有企业健康的发展。
2、改变国有企业经经营的“一言堂”局面,推动国有企业民主决策,有利于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
原先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任命制,有的已慢慢演变成为变相的“家族企业”。企业没有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任人唯亲,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机率增加,利用职权转移和侵吞国有财产的案件逐年攀升。
政府任命企业负责人,很多情况下,企业负责人不懂经营,盲目决策,造成资源浪费。企业负责人好大喜功,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过度追求规模,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不利局面,严重的损害了群众对国有企业的信心。
通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约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引进职业化的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可以引进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升企业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
3、建立与企业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经营者动力,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效益双提升。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逐渐形成和完善,经营者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得到了良好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完成企业经营指标的愿望。
企业发展与否,关键看企业经营者的引领和决策,在现代化市场大潮的高速发展下,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能力、集约化程度都尚处在偏低的状态。因此,通过能与先进企业管理接轨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运营,通过市场机制的竞争和磨砺,通过企业集约化管理的深入开展,相信我国国有企业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性,从另一面讲,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