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美术教学论文 农村美术教学的去向
农村美术教学论文 农村美术教学的去向 和城市孩子相比而言,农村的孩子们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了些。因此,农村孩子十分珍惜每周一节且来之不易的美术课。在农村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心情我颇有体会,每当 他们从课文中学到一点新东西,就想以自己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用薄纸印摹捡来的画面纸片;有时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涂抹和影印,便会悄悄的搞起自己的创作。经过一番工夫,他们的作品出笼了,得到了伙伴们的啧啧称赞。这时,他们又会把自己亲手孵出的作品羞涩地掬向美术老师,以便得到认可。因此,当学生用自己的手和思维来涂鸦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做教师的都应当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这样不仅能尊重学生们那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更重要能激发他们的创造。那么,在美术课上我们农村美术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每个学生在美术上都有闪光点,倘若我们教师不注意有时就会使之熄灭。而我们的一句不经意鼓励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作,尽情地表达他们的想法。我们要为农村孩子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要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较好的美术教育。在教学中发现有个性的作业我们应积极支持,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工或一个构想,我们都应该鼓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唤醒他们潜在的审美感觉,充分地发挥他们天赋以达到他们年龄可能达到的美术成绩。
激发学生灵感点,培养学生美术热情应该这么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作为一名农村的美术教师,我们应懂得尊重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欲望。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什么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这些,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然后循循善诱,热情辅导。切忌给孩子们泼冷水或武断的否定,有时农村孩子的思维太天真,心灵太美好。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千万不能给他们可爱的构思洒上一点点污淖,而是要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创作情趣,培养他们的创作激情
第二篇:论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探究》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探究
清源镇中心校六合小学
农村虽然有不少学生拥有美术天赋,但往往因为所在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而得不到正常的美术教育,一些农村薄弱小学的美术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课。但农村的孩子渴望美术老师!其实喜欢美术的农村孩子很多,但是很多的农村学校连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没有。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这样:
一、我们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的优势(处处发现资源美:山水田园,小桥流水人家,田野绿色蔬菜)开展美术教学。认识到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美术教师做个有“心”人很重要。留心、细心,处处发现资源美;关心、耐心,提供学具助发展;恒心与爱心,教学协作勤指导。不但提高了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还使农村儿童参与到美术实践,获得一定的美术素养,促进农村美术教育发展。我校就地取材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 :
1.树叶贴画造型教学。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河,抬头见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树叶千姿百态,与很多物体的形状相似,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术课前可引导学生按要求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面压平,阴干备用。上美术课时先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合适的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画。
2.麦秆造型教学。春天,金黄的小麦丰收了。农村学生总喜欢玩,他们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模仿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叫声。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这种兴趣。教师可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秆。在美术课上先让他们修剪整齐,然后像树叶贴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连成各种图案。
3.布贴造型教学。布贴画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它源于历史悠久、应用极广的民间刺绣的贴补工艺。而作为画的一种独立表现形式,它又给人一种崭新的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布贴艺术造型教学,也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剪贴成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居所。
4.刨花贴造型教学。农村家庭制作家具后会有很多的刨花,我们可以收集起来贴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先选长条平整的刨花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擦干、着色并压平,接着构图(想好你要贴一幅什么图画),最后剪刨花并粘贴。若能用精美的画框装裱起来,效果更佳。
此外,黄豆、蔬果、粮食、石子、玉米秸、树皮、树根、吹塑纸、瓷砖、易拉罐等都是绝好的美术资源,在学生灵巧的手中都可以变成一幅漂亮的画或者是另一个有用的东西。“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要当好农村美术老师,就要做到让农村孩子和家长们“走出农村”了解日新月异的当前发展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人类的进化也越来越完善,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孩子,对美术没有任何概念、兴趣,首先要激发这些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作为美术老师衣着要比较前沿、整洁,发型美丽、大方,从视觉上冲击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学过美术的就是品位高;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得意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们有要是我也能画出这样的画儿就好了的感叹,并及时予以鼓励),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实际训练中,组织不同的学生练习不同难度的绘画部分,以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我们正确看待先进的设施设备先进的设备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便利,实物投影仪可以放大所需的图片,多功能设备可以制作视听效果极佳的画面。因此当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完城里教师运用先进设备上的一节节精美的美术课后,误认为农村美术教学与城市美术教学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此。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会画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此。不得不承认先进的教学设备促进和改善了我们的教学。但先进的教学设备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没有这些设备是否就会影响教学呢?我想不会。凡高、毕加索、达•芬奇难道是先进的教学设备教育的结果吗?不是。其实要教好学生,无论是农村的学生还是城市的学生,关键在于我们美术教师。我们美术教师要懂得美术教育,要知道怎样帮助学生懂得美,表现美。
任何一个农村美术教师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不能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学校缺乏应有的设施设备而自己忽视美术教学,甚至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合理的借口。我们应该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寻找素材,自制教具教好美术。就像有的学校利用当地黄土,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并组织美术教师进行泥塑教学观摩。现在的农村虽然没有城市发达,但他们也是家家户户有电视,那些精美的画面,学生电视上见得多了。现在的交通如此发达,学生进城领略城市的风光与繁华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教学设备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重要的还是要切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寻找到他们的能力能够承受的教学方法。
总之,每一名农村美术教师,都要尽心尽力地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把美传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传播到农村的每个角落。改变农村美术教学是每个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第三篇:浅谈农村美术课程教学
浅谈农村美术课程教学
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两年的工作学习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农村美术教学实践的认识与反思,现实是农村存在着教学环境差、教学资源极为贫乏、新课本上的内容比较抽象、课程越来越难展开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教学资源丰富起来,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加以思考与探索。
一、农村小学美术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美术课程的进展不像城市学校那样顺利,更多的是变通和转换思维。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美术教学场地缺乏,同学们的美术基础很薄弱。课程的展开更多的是结合书本及教师单纯的口头传授。
1.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校应该配备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美术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学习使用。农村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没有配置完备的美术教学设施,美术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学学美术教育的展开与实践。
2美术教材在农村小学使用状况不容乐观。
美术教材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海量的美术课程资源,例如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设备,音像设置和必要的艺术教学用具等。然而很多中小学没有这些基础的设备配置,即使配备齐全大多也只是放置作为摆设,真正能够使用的美术教材少之又少,这让很多美术教师感到教学无法开展。所以很多老师还是沿袭着一盒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农村中学的美术课程往往都是理论部分图片教师结合书本讲解,实践部分大多以画画为主,动手制作的课程很少能够开展起来,每到考试来临时,美术课要为主科让路,课程很难持续性进行
3.师资的缺乏阻碍了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奇缺,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而是以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这样美术课就堂而皇之变成了其他课。众所周知教师的师资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没有专业美术教师的美术课程自然无法有效展开。
4.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农村中学还是存在着成绩是一切的旧观念,忽视素质教育,忽视美术学科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于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严重显示了美术课程的发展,还何谈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二、农村中学开展美术课程的的策略与方法
1.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强调师生主体作用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美术教学课程开展的好坏。因为美术教师不仅决定着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和利用,还是美术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美术课程的开展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增强教师的美术教学资源意识和提高开发运用能力。当然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美术课程的有趣之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身边的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一为学校固有的软硬件教学资源,二为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1)关注校园的花草树木,让同学们在校园进行写生创作。写生时,学生在观察某一景点时会被自然的景色所感染,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从而对校园产生良好的情感,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爱护我们的校园,不去损坏它们。
(2)关注校园长廊、过道、橱窗、教室的布置。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布置教室设计黑板报,定期更换学生在长廊和橱窗中的作品,既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能,又可以达到美化校园的效果。有了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就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般来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环境条件上有一定差异,但任何学校在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老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优
势,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3.充分利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美术教学资源
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它向社会环境开放并不断与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使学生在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增长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陶冶情操。
4.加深素质教育理解,认识美术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的意义,把课程资源开发落到实处。
我们应正确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切实认识到美术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大脑使他们左右脑智力均衡发展,具有促进感知觉与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意义。这一切都说明美术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那种认为只要有教师给学生上美术课,不管该教师是否受过专业美术培训,让学生随便画些简笔画,就认为是素质教育是不对的。只有正确理解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到美术课的重要性,才能很好地实施美术课堂教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加以改正,更好的学习基础美术课程改革,了解美术基础课程的最新变化动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我的建议是,课程设置的时候,能够把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多设置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起来的课程。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学校:淤上乡中心小学 作者:吴俊青
【论文摘要】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值得思考、实践和反思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自由的欣赏形式、缤纷的实践形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积极的创新。我在教育实践中,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对农村小班化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关键词 】
小班化
活动空间
师生互动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欣赏
实践
【 正文 】
“时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也对二十一世纪的学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使我们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教育方向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艺术教育已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和画画,而应在参与艺术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得到自主发展的空间,从接受艺术技巧的教育转向接受艺术能力的教育,以达到全面发展、完善人格、涵养品德、培养创造,使教学工作更能适应社会迅速的变化,并在这个变化中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刻阐释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农村面对人口日益老年化、学校班级人数锐减的现状,如何培养高、精、尖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彰显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小班化不是简简单单的班级人数少,活动多浮于表面的形式而已。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新课程由单纯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美术教学而言,传统的农村美术课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而冷落甚至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学生对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完全处于“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做不好,更别提有什么创意了。如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我从创设学生灵活的学习活动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尝试。应该说灵活学习活动空间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为主导的参与教学和师生间的互动。
1、学生参与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发挥更好的师生互动,由于学生数明显减少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多,师生交流机会增多,教师更频繁、具体的点拨每个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特别是美术教学中教师的具体点拨尤为重要,学生也会信心大增,并且学生会感觉老师不偏心,是在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以前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个别辅导,而对成绩差的则很少点拨,如今基本听不到学生这么说了。这种师生间地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知识的传授为本。
2、合作学习
农村的学生因为各方面条件不足更注重合作学习。新课程要求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和教师平衡调配手段相辅助,因为每位学生的特长平衡他们之间的不足之处。农村学生并没有像城里的学生那么全面,但他们有其中一项还不错的技能,但是美术作业是个比较检验综合能力的,而且农村学生对于材料不足,见识不足也有很大问题。所以我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组,让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达到均衡,让小组成员人人都能运用到美术工具,小组之间又有竞争。
有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后各组成员们各司其职,他们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充分发挥了本组各成员的优势。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人人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为组内成员提供了互助性学习的机会。
3、教师引导
团坐的形式下,教师不能忽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多分为,即: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以及诸多心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均发现,在权威式领导下的儿童学习成果最高,他们很快而且很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他们都表现出过分的紧张、敌意和侵犯性等消极的情绪。放任式领导下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成果还是情绪方面的结果均不理想,因为在需要成人指导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摸索、彷徨和不安之中。而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对教学的成果,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均有较好的影响,它是把较大的责任交给班级来负担,靠集体的力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大班型教育的条件下,许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权威式领导相对用之过多。现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让我们选择了更多的灵活教育方式。有些老师过于侧重学生自我个性的绽放,采取放任式领导方式,往往高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一个活动下来收效往往甚微。因为每个学生有着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倾向上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小组活动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许多方面实施差异教学,扬长避短。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因为人数少教师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前准备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向日葵的教学为例,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方法,我们要认真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层次,我们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当然我们教师不能直接对他们说,否则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心里明白就行。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练习,当然这样教师会比较辛苦课前要准备得比较充分。比如我在上《向日葵》这一课时,首先我们看到凡高向日葵的原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学会欣赏这幅作品。他画的向日葵不只是色彩,而更加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为生活高唱的赞歌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充满激情的色彩和粗犷豪放。的线条。凡高热烈而狂躁来自太阳的光是金色的火焰,那强烈地色彩的发源地代表着磅礴的志气,为了追求最辉煌的色彩效果。凡高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来描绘向日葵。蓝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配一点天蓝色的花蕊和天空,凡高的黄色,如此动人散发着无比感人的魅力。画布上流动着金色的阳光,向日葵生气勃勃尽情地吸收着热量。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每位学生都必须了解这幅作品的内涵。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物体的造型比例基本画准确,色彩的大致色调画出来。中间层次的要求物体的造型比例准确,背景色主体色及色彩的冷暖区分好,并且画出要求色彩相对丰富冷暖对比强烈。高层次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色彩要丰富、冷暖恰当,而且让他们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有机会近距离的看到老师的示范,又能直接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疑惑,致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三)有利于分层评价,鼓励达标
画画是一件极为美好的事情,没有画不出画的孩子,有的只是不被承认的作品。在作画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分层要求”在作业展评时,把它作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标准和依据,把同一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还有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跟前面的作品进行比较,只要有一点提高和进步就及时加以肯定,激发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望。我深刻体会到,如果我们能看清每位学生所处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层次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同学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利保障。
(四)小班化利于以自由的欣赏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到学会在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能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
1、浏览网页。参观画廊,参观博物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遥不可及、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运用我们身边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上美术校本课程时我精心设计时间段,带同学们一起浏览美术网页,同学们可自由地点击观看网上美术馆、艺术馆,进一步接触名师名作,感受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感悟艺术的美。
2、接触身边的大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美丽之处。
(五)小班化可以用缤纷的实践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罗丹论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道“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也是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
1、走进大自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农村中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农村地区地方性、季节性特点,选择学生常见且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农村生活作为活动内容,如观看水稻、油菜、小麦、竹子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及特点;如观察小桥流水、林荫小道、曲径小路、农耕细作场景。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区域,在教师视野之内,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这种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接触原野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学习民间美术,感悟民间美术的艺术美。结合农村随处可及的资源开设了编扎(草编、竹编、藤编)、纸工(刻红钱、窗花)、雕塑(蔬菜雕刻、泥塑)等特色校本课程,利用网络教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眼界。民间美术校本的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民间的传统文化更得以发扬广大,对劳动人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得以进一步升华。
2、课外空间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自我学习空间,学生在课外找寻自己的课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有的同学家里可以上网,他们就把网络作为了自己学习艺术的自由空间,在网上找出的大堆相关艺术资料,带回课堂。不仅让自己在课外丰富了艺术体验,也让其他学生、老师有了一个补充艺术感知的机会。再如,我家乡是龙灯之乡,很多同学家长能制作出很多漂亮龙灯上的装饰图案、剪纸等,于是家庭就成为这些同学学习美术的自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连接让这些同学接触到课堂以外的艺术,也让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机会。
事实证明,团坐形式、欣赏实践等形式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更注重了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的热情高起来了,自主实践更好的实施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小班化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在小班化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思维、多角度、多创造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不断思索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何让小班化教育教学达到实效,这是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
我还认为小班化教育教学不仅在知识方面、教育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它的优质性,在教师自身素质上更要体现优质。我们教师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为树立榜样,让小班化教育真正变为优质教育。我们坚信在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我们踏出的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前方的路尽管荆棘丛生,但我们始终有理由也有信心认定,小班化实验将在改革的进程中作出引领和范例!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育》,毛放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顾平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全日制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模版]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论文摘要】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值得思考、实践和反思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灵活的团坐形式、自由的欣赏形式、缤纷的实践形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积极的创新。【 关键词 】
小班化
活动空间
团坐形式
合作学习
欣赏
实践 【 正文 】
“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如惊雷般震惊全中国。学生疏于独立思考、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是我们在培养杰出人才时遇到的最大困境。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刻阐释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人口日益老年化、学校班级人数锐减的现状,如何培养高、精、尖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彰显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小班化不是简简单单的班级人数少,活动多浮于表面的形式而已。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新课程由单纯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美术教学而言,传统的农村美术课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而冷落甚至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学生对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完全处于“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做不好,更别提有什么创意了。如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我从创设学生灵活的学习活动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尝试。应该说灵活学习活动空间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灵活的团坐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分组团坐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延伸艺术课堂。开学之初,我现在小组合作上进行了尝试。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让每个学生完成两幅画,一幅是临摹我所给的范画,一幅是随意创作,可以是写生画,可以是小制作,主题不限。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我有针对性的把全班学生分成七组,每组4~5人,采用团坐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把一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安排在每个组里,由每个组里的美术特长生帮带他们,要求每组学生合作,集体一起学习,与别组同学竞争。有个同学平时功课很差,上课漫不经心,其它学生告诉我,他不仅美术课不交作业,就是其他课他也很少交。针对他的情况,我安排他坐在美术课代表边上,并私下交代美术课代表多给予其热情激励和帮助。学生与学生沟通是最直接有效的。当本组同学小组合作活动时,在课代表的暗示、带领下,同学们总有意地请他帮忙拿这个,帮忙做那个,渐渐地他也参与到合作和创作中来,这时加之同学们适时的帮助与鼓励,他的美术作业无论质量好差他都能按时交上。后来我发现,其实他并不笨,有的作业创意还比较独特,于是有机会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表扬他,可以看出他现在对美术课充满了自信和乐趣。
2、合作学习
团坐的形势下更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新课程要求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和教师平衡调配手段相辅助,我将每个学习小组辅以以下四个基本角色,由小组成员自荐担任:
(1)召集人:组织本小组讨论,将小组人员进行工作分工,协调小组整体工作进程。(2)代言人:记录小组中每位成员的发言及组内评论,代言本组讨论的结果。(3)策划人:在绘画上有一定功底,编辑策划小组集体作业。(4)计时员:保证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有时间发言,遵循每个成员的意见,提醒小组发言和集体作业时间。
此外,因各班人数的不同,有个别小组可能超过4人一组的现象,可在策划人员中增添1位。有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后各组成员们各司其职,他们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充分发挥了本组各成员的优势。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人人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为组内成员提供了互助性学习的机会。
3、教师引领
团坐的形式下,教师不能忽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多分为,即: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以及诸多心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均发现,在权威式领导下的儿童学习成果最高,他们很快而且很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他们都表现出过分的紧张、敌意和侵犯性等消极的情绪。放任式领导下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成果还是情绪方面的结果均不理想,因为在需要成人指导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摸索、彷徨和不安之中。而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对教学的成果,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均有较好的影响,它是把较大的责任交给班级来负担,靠集体的力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大班型教育的条件下,许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权威式领导相对用之过多。现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让我们选择了更多的灵活教育方式。有些老师过于侧重学生自我个性的绽放,采取放任式领导方式,往往高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一个活动下来收效往往甚微。因为每个学生有着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倾向上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小组活动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许多方面实施差异教学,扬长避短。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二)自由的欣赏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到学会在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能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
1、浏览网页。参观画廊,参观博物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遥不可及、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运用我们身边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上美术校本课程时我精心设计时间段,带同学们一起浏览美术网页,同学们可自由地点击观看网上美术馆、艺术馆,进一步接触名师名作,感受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感悟艺术的美。
2、走进身边的艺术家。邀请身边的画家来校为学生现身书画,接触我们家乡的艺术大师以后,有的同学不禁在观后感中有感而发;“大师离我们很近,只要我们努力,或许若干年后的我们也能成为大师。”
(三)缤纷的实践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罗丹论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道“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也是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
1、走进大自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农村中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农村地区地方性、季节性特点,选择学生常见且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农村生活作为活动内容,如观看水稻、油菜、小麦、竹子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及特点;如观察小桥流水、林荫小道、曲径小路、农耕细作场景。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区域,在教师视野之内,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这种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接触原野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学习民间美术,感悟民间美术的艺术美。结合农村随处可及的资源开设了编扎(草编、竹编、藤编)、纸工(刻红钱、窗花)、雕塑(蔬菜雕刻、泥塑)等特色校本课程,利用网络教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眼界。民间美术校本的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民间的传统文化更得以发扬广大,对劳动人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得以进一步升华。
2、课外空间拓展。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自我学习空间,学生在课外找寻自己的课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有的同学家里可以上网,他们就把网络作为了自己学习艺术的自由空间,在网上找出的大堆相关艺术资料,带回课堂。不仅让自己在课外丰富了艺术体验,也让其他学生、老师有了一个补充艺术感知的机会。再如,我家乡是龙灯之乡,很多同学家长能制作出很多漂亮龙灯上的装饰图案、剪纸等,于是家庭就成为这些同学学习美术的自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连接让这些同学接触到课堂以外的艺术,也让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机会。
事实证明,团坐形式、欣赏实践等形式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更注重了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的热情高起来了,自主实践更好的实施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小班化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在小班化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思维、多角度、多创造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不断思索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何让小班化教育教学达到实效,这是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
我还认为小班化教育教学不仅在知识方面、教育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它的优质性,在教师自身素质上更要体现优质。我们教师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为树立榜样,让小班化教育真正变为优质教育。我们坚信在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我们踏出的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前方的路尽管荆棘丛生,但我们始终有理由也有信心认定,小班化实验将在改革的进程中作出引领和范例!
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育》,毛放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顾平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全日制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