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农村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农村的学生也要美术修养。美术作为一种释放情绪和表达疑问的积极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要以有限的资源为孩子们创设无限的美术课堂。而作为一个农村美术兼职教师,这既是一种限制又是一种挑战。我相信,农村的美术教学在我们的努力下也会开创出一片蓝天。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兼职乡土文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犹如一缕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可是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却发现,和城镇学校比起来,乡村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条件还是太落后,家长门的意识,素质还远跟不上城镇。作为教师,作为一个农村教师,我们的责任是教育下一代,可让农村孩子的美术修养越来越不如城镇孩子,我们又于心何忍呢?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弥补这些不足,做到扬长补短。下面是我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让孩子爱上美术学习。
当前,再众多以应试教育为根本的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的灌输性教学,学生的被动学习导致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基于考试的压力,将学习看作一种负担,厌学现象普遍存在,而美国艺术教育家科汗和盖纳的研究认为:美术作为一种释放情绪和表达疑问的积极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要孩子们爱上美术学习,继而爱上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爱上美术学习呢?首先,我让他们无时无刻的享受美,感受美术的魅力。作为一个农村教师,除了教美术以外,我还要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而现在的语文是新课标,教材里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在语文教学时,也可以相应的渗透一些美术知识。如:《小青石》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配备的插图也非常可爱。书中画了一堆小石子,而小青石和小黑石是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出现。背景是清新秀美的风景。我首先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又着意引导他们感受图画的美。而美术内容我是这样来渗透的:这幅画小青石和小黑石为什么要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出现?小青石为什么画的比其它石头大?画中运用了那些颜色?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你画这幅画,你会怎么画?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灵活的运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在语文学习中渗透了美术知识,并让学生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
其次,让孩子们爱上我。所谓爱屋及乌。美术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东西,不是你想画好就能画好的,怎样让孩子坚持下来,这个很多人都在研究。回忆我小的时候喜欢美术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教我们的美术老师,喜欢他幽默的说话方式,喜欢他帅帅的发型,喜欢他那几下子就让一个人栩栩如生的本事。。。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既是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者,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启发者和培养者。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教师必须要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素质和条件,即
1、要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3、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4、美术教师要有较强的美术动手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5、美术教师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6、美术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7、美术教师还要多看、多读、多写,提高美术论文写作能力。
再次,我在班里采用一系列的竞赛。因为大脑处于竞赛时的效率要比非竞赛时的效率要高的多。即使无直接兴趣的美术活动,也会因为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性质勃勃的投入到竞赛中去。
二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实践证明,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素质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并与社会生 1
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美术教学中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苏轼对王维推崇倍至得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此,可以这么说,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就像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教学中,辅以与美术教学相一致的文字,定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在教学《浮雕风景》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欣赏,观察书本上的范画,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看到过的美景,并要求他们用优美的文字来描述。此时,同学们的表现异常活跃。程度好的同学用一串串的文字来描绘,程度差一些的学生用一个个的词来描绘。还有些同学用我们曾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脑海中的景象画下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画面内涵的理解,而且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与这些美术活动结合参观,展览,讨论,写生等形式进行德育渗透,美术课将取得更生动,直接的效果。
三.美术与当地乡土文化融为一体。
我们现在的美术课所要求的东西非常多,今天水彩笔,明天油画棒,后天橡皮泥等等,上一节课就需要花钱去准备。可在农村,学生只能准备水彩笔,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及家长的观念不允许他们在美术课上花费太多的钱。所以,我想还是从实际出发,与当地的乡土文化结合,让学生尽量用少的颜色少的工具去表现画面,而且增加线描画的内容。这样即可以解决缺工具的问题,又让学生了解了当地的社会与经济文化地发展。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一课是《冷色调的画》学生不懂什么是冷色调,什么是暖色调。我于是决定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体会。著名的吴家园水库四周群山叠翠,库区里碧水盈盈,空气馨香沁人,是藻溪人的最爱。当学生来到这里,我问他们,当你看着绿莹莹的湖水,湖边黄澄澄的稻田,那里让你感觉凉快,那里热呢?学生们抢着回答,湖水凉,稻田热。这是多么直接的教学呀。在教学《登山游戏》时,我让学生们来回忆去爬公婆石时的情况,看看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这样子一讨论,学生们兴趣大增,一个个急着去动手画登山地图。山村到处都是绘画的内容,古老的房子,郁郁葱葱树,涓涓的流水,悠闲的老人和小孩„„利用农村丰富资源,教会学生发现美,敢于表现美,是我的任务我的责任。
在从事教学的这几年里,我一直在思索着,一直在探索着。虽然农村的美术教育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学生的素质,美术工具的准备,教学的条件以及学校的不重视等等,都限制着我们限制着学生地发展,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付出,农村的学生可以和城镇的学生一样具备美术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美术素质。同时,也要不断的督促自己提升业务,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农村美术兼职教师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
科汉。盖纳:《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素质教育导刊》
杨迅〈〈从人文自然景观中探索乡土美术教学〉〉
第二篇:新课程美术教学体会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体会
(2012年至2013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xxx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
1、在一段时间的美术教学中,深切感受到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教学环节值得重视和改进。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对美术教材的全面分析,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了,对教材有个熟悉的了解,教师才能驾驭教材。教材分析应分析学生学习这课的兴趣点,分析学生学习这课的情境点,分析本课的美术学科要素,分析学生原有经验,定准教学目标。
在我教学美术中,其教材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总体上较好的体现了美术新课标的精神,以贴近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自由、主动的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图案选择、色彩
配置、版面设计都美伦美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七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写生画的内涵及特征。同时更多地给他们多选择的作业形式,激发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他们对绘画艺术的独到理解。
二、情境创设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提设兴趣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教学资源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
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四、学习形式
在一节美术课中,学习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抓拍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了提升,只有这五个方面达到了,课堂的评价才落到了实处。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当然一味地否定肯定是不可取的,但终究还是会在一些画面不整洁或上色不均匀的绘画作品中给予否定的态度,这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态度的问题,也可能是个性的所然,只要教师细心的观察,从中可以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总之,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
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作为身处这一特殊的时期美术教师,更应该看清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学的重心,了解美术教学的动态趋势,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本,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教学。
xx中学 2012.10
第三篇:美术教学体会
如何应用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现在“创新教育”和培养创造精神成了时髦的话题,俺一直认为有快乐才会有创造,而美术活动特别容易制造快乐—— 与成年人的美术创作不同,少儿美术创作的快乐一般都存在于创作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作品完成之后。所以,特别应该重视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所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和美好情感。可现在很多的老师和家长在辅导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时,自然不自然地,总是以自己心目中的“象”与“不象”、“整齐”或“不整齐”,以及自己的艺术感受等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这就等于将目光紧盯在了作品完成之后。结果造成了很多孩子虽然喜欢美术创作,可是却不喜欢学习美术。我们可以辅导孩子创作任何样式和任何内容的美术作品,可以用想象创作,也可以画记忆画和写生画,当然也可以用临摹的方法进行学习。但是,不管进行什么形式的美术创作,作为辅导者一定要保证让他们快乐,在少儿阶段,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越多的快乐,在逐步开始比较系统的进行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时,孩子们就越愿意学习,越希望学好。因为他们既从快乐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会不断的提高自己创造的欲望,而这又会使自己的内心感觉到创造能力的不足。而知不足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知耻者而后勇”吗。
作为辅导者,要做到让孩子们高高兴兴的进行美术创作,就不能完全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首先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观察、认识与理解,以及孩子们独特的表现视角,让他们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自己。从这一点上讲,以想象创作为主的美术活动最容易充分的表现孩子们自己的快乐。只要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就肯定会感到无比的快乐。而辅导者此时应该做的是及时的表扬和引导。表扬他们创作的认真,表扬他们想象的新奇。在表扬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创作得更完整,引导他们表现得更漂亮。对于孩子们来说,用传统意义上的写生要求来进行写生活动实在困难。因为,要把真实的内容完全客观地、完整地画出来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而这对于未来的一般公民而言,又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丛观察生活的角度来说,写生又是最好的美术活动形式。其实对于少儿来说,写生的过程既是观察表现的过程,也同样是想象表现的过程,孩子们虽然面对着具体的对象,但在表现的过程中,他们创造出的总是自己客观看到的形象与自己主观感受形象的结合体,而辅导者特别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这种理解,只要他们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出写生对象的或多或少特点,而不是完完全全的旁不相干,他们的创作就成功了。至于应该体现出写生对象的多少特点,则应该视孩子们的年龄来确定。一般来讲,年龄越大,客观性相对越强。
记忆创作也和写生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们把什么内容都回忆并表达出来,只要充分表达了自己记住的最感兴趣的细节,甚至是童化了的细节足矣。孩子们在回忆的时候,往往会想当然的加入自己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总是与自己的生活特点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些想象。他们并没有撒谎,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丰富的阅历帮助自己客观的记忆。这就象人类的早期对待许多自然现象产生神秘的联想一样。辅导者所要做的应该是尊重之后的引导,引导孩子们以自己对美了认识和理解,将自己的记忆很美的表现出来,而不是随意的表现出来。这其实就是美术创作与信手涂鸦本质的区别。
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美术创作活动,临摹是辅导者常用的、比较方便易行方法。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临摹,还产生了造型简单的减笔画和卡通式的立体造型。但是,在辅导孩子临摹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能将是否表现得像示范作品作为学习的标准。临摹的目的并不是一对一的“像”。目的是逐步地提高造型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讲,应该允许并鼓励孩子们在临摹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而这些想象正也是快乐的根源。孩子们在临摹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东西越多,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就会得到更快的提高。
总而言之,如果希望少儿通过参与美术活动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我们就应该首先让他们从美术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因为只有有了快乐的基础,学习才能成为可能,有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创造力”还是问题吗?孩子们从快乐的活动中尝到了创造的快乐,成年人也会因为“舍”去了表面的“象”与“不象”、“整齐”或“不整齐”的纠结,从孩子的创造中“得”到了快乐的分享。
第四篇:浅谈农村美术课程教学
浅谈农村美术课程教学
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两年的工作学习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农村美术教学实践的认识与反思,现实是农村存在着教学环境差、教学资源极为贫乏、新课本上的内容比较抽象、课程越来越难展开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教学资源丰富起来,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加以思考与探索。
一、农村小学美术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美术课程的进展不像城市学校那样顺利,更多的是变通和转换思维。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美术教学场地缺乏,同学们的美术基础很薄弱。课程的展开更多的是结合书本及教师单纯的口头传授。
1.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校应该配备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美术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学习使用。农村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没有配置完备的美术教学设施,美术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学学美术教育的展开与实践。
2美术教材在农村小学使用状况不容乐观。
美术教材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海量的美术课程资源,例如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设备,音像设置和必要的艺术教学用具等。然而很多中小学没有这些基础的设备配置,即使配备齐全大多也只是放置作为摆设,真正能够使用的美术教材少之又少,这让很多美术教师感到教学无法开展。所以很多老师还是沿袭着一盒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农村中学的美术课程往往都是理论部分图片教师结合书本讲解,实践部分大多以画画为主,动手制作的课程很少能够开展起来,每到考试来临时,美术课要为主科让路,课程很难持续性进行
3.师资的缺乏阻碍了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奇缺,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而是以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这样美术课就堂而皇之变成了其他课。众所周知教师的师资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没有专业美术教师的美术课程自然无法有效展开。
4.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农村中学还是存在着成绩是一切的旧观念,忽视素质教育,忽视美术学科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于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严重显示了美术课程的发展,还何谈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二、农村中学开展美术课程的的策略与方法
1.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强调师生主体作用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美术教学课程开展的好坏。因为美术教师不仅决定着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和利用,还是美术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美术课程的开展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增强教师的美术教学资源意识和提高开发运用能力。当然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美术课程的有趣之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身边的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一为学校固有的软硬件教学资源,二为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1)关注校园的花草树木,让同学们在校园进行写生创作。写生时,学生在观察某一景点时会被自然的景色所感染,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从而对校园产生良好的情感,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爱护我们的校园,不去损坏它们。
(2)关注校园长廊、过道、橱窗、教室的布置。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布置教室设计黑板报,定期更换学生在长廊和橱窗中的作品,既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能,又可以达到美化校园的效果。有了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就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般来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环境条件上有一定差异,但任何学校在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老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优
势,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3.充分利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美术教学资源
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它向社会环境开放并不断与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使学生在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增长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陶冶情操。
4.加深素质教育理解,认识美术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的意义,把课程资源开发落到实处。
我们应正确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切实认识到美术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大脑使他们左右脑智力均衡发展,具有促进感知觉与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意义。这一切都说明美术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那种认为只要有教师给学生上美术课,不管该教师是否受过专业美术培训,让学生随便画些简笔画,就认为是素质教育是不对的。只有正确理解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到美术课的重要性,才能很好地实施美术课堂教学,美术课程教学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加以改正,更好的学习基础美术课程改革,了解美术基础课程的最新变化动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我的建议是,课程设置的时候,能够把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多设置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起来的课程。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
学校:淤上乡中心小学 作者:吴俊青
【论文摘要】 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值得思考、实践和反思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自由的欣赏形式、缤纷的实践形式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积极的创新。我在教育实践中,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对农村小班化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关键词 】
小班化
活动空间
师生互动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欣赏
实践
【 正文 】
“时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也对二十一世纪的学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的提出,使我们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教育方向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艺术教育已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和画画,而应在参与艺术活动,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得到自主发展的空间,从接受艺术技巧的教育转向接受艺术能力的教育,以达到全面发展、完善人格、涵养品德、培养创造,使教学工作更能适应社会迅速的变化,并在这个变化中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刻阐释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农村面对人口日益老年化、学校班级人数锐减的现状,如何培养高、精、尖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彰显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小班化不是简简单单的班级人数少,活动多浮于表面的形式而已。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新课程由单纯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美术教学而言,传统的农村美术课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而冷落甚至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学生对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完全处于“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做不好,更别提有什么创意了。如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我从创设学生灵活的学习活动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尝试。应该说灵活学习活动空间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为主导的参与教学和师生间的互动。
1、学生参与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发挥更好的师生互动,由于学生数明显减少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多,师生交流机会增多,教师更频繁、具体的点拨每个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特别是美术教学中教师的具体点拨尤为重要,学生也会信心大增,并且学生会感觉老师不偏心,是在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以前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个别辅导,而对成绩差的则很少点拨,如今基本听不到学生这么说了。这种师生间地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知识的传授为本。
2、合作学习
农村的学生因为各方面条件不足更注重合作学习。新课程要求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和教师平衡调配手段相辅助,因为每位学生的特长平衡他们之间的不足之处。农村学生并没有像城里的学生那么全面,但他们有其中一项还不错的技能,但是美术作业是个比较检验综合能力的,而且农村学生对于材料不足,见识不足也有很大问题。所以我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组,让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达到均衡,让小组成员人人都能运用到美术工具,小组之间又有竞争。
有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后各组成员们各司其职,他们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充分发挥了本组各成员的优势。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人人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为组内成员提供了互助性学习的机会。
3、教师引导
团坐的形式下,教师不能忽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对班级的领导方式多分为,即:权威式、民主式、放任式。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以及诸多心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均发现,在权威式领导下的儿童学习成果最高,他们很快而且很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他们都表现出过分的紧张、敌意和侵犯性等消极的情绪。放任式领导下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成果还是情绪方面的结果均不理想,因为在需要成人指导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摸索、彷徨和不安之中。而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对教学的成果,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均有较好的影响,它是把较大的责任交给班级来负担,靠集体的力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大班型教育的条件下,许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权威式领导相对用之过多。现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让我们选择了更多的灵活教育方式。有些老师过于侧重学生自我个性的绽放,采取放任式领导方式,往往高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一个活动下来收效往往甚微。因为每个学生有着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倾向上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小组活动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性格等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许多方面实施差异教学,扬长避短。教师应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因为人数少教师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前准备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向日葵的教学为例,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方法,我们要认真的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层次,我们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当然我们教师不能直接对他们说,否则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心里明白就行。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练习,当然这样教师会比较辛苦课前要准备得比较充分。比如我在上《向日葵》这一课时,首先我们看到凡高向日葵的原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学会欣赏这幅作品。他画的向日葵不只是色彩,而更加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为生活高唱的赞歌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充满激情的色彩和粗犷豪放。的线条。凡高热烈而狂躁来自太阳的光是金色的火焰,那强烈地色彩的发源地代表着磅礴的志气,为了追求最辉煌的色彩效果。凡高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来描绘向日葵。蓝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配一点天蓝色的花蕊和天空,凡高的黄色,如此动人散发着无比感人的魅力。画布上流动着金色的阳光,向日葵生气勃勃尽情地吸收着热量。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每位学生都必须了解这幅作品的内涵。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物体的造型比例基本画准确,色彩的大致色调画出来。中间层次的要求物体的造型比例准确,背景色主体色及色彩的冷暖区分好,并且画出要求色彩相对丰富冷暖对比强烈。高层次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色彩要丰富、冷暖恰当,而且让他们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有机会近距离的看到老师的示范,又能直接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疑惑,致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三)有利于分层评价,鼓励达标
画画是一件极为美好的事情,没有画不出画的孩子,有的只是不被承认的作品。在作画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分层要求”在作业展评时,把它作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标准和依据,把同一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比较。还有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跟前面的作品进行比较,只要有一点提高和进步就及时加以肯定,激发他们更旺盛的求知欲望。我深刻体会到,如果我们能看清每位学生所处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层次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同学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利保障。
(四)小班化利于以自由的欣赏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到学会在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能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
1、浏览网页。参观画廊,参观博物馆对于农村学生而言遥不可及、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运用我们身边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上美术校本课程时我精心设计时间段,带同学们一起浏览美术网页,同学们可自由地点击观看网上美术馆、艺术馆,进一步接触名师名作,感受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感悟艺术的美。
2、接触身边的大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美丽之处。
(五)小班化可以用缤纷的实践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罗丹论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道“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也是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
1、走进大自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农村中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农村地区地方性、季节性特点,选择学生常见且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农村生活作为活动内容,如观看水稻、油菜、小麦、竹子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及特点;如观察小桥流水、林荫小道、曲径小路、农耕细作场景。师生共同确定活动区域,在教师视野之内,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这种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接触原野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身边的材料学习民间美术,感悟民间美术的艺术美。结合农村随处可及的资源开设了编扎(草编、竹编、藤编)、纸工(刻红钱、窗花)、雕塑(蔬菜雕刻、泥塑)等特色校本课程,利用网络教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眼界。民间美术校本的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民间的传统文化更得以发扬广大,对劳动人民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得以进一步升华。
2、课外空间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自我学习空间,学生在课外找寻自己的课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有的同学家里可以上网,他们就把网络作为了自己学习艺术的自由空间,在网上找出的大堆相关艺术资料,带回课堂。不仅让自己在课外丰富了艺术体验,也让其他学生、老师有了一个补充艺术感知的机会。再如,我家乡是龙灯之乡,很多同学家长能制作出很多漂亮龙灯上的装饰图案、剪纸等,于是家庭就成为这些同学学习美术的自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连接让这些同学接触到课堂以外的艺术,也让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交流机会。
事实证明,团坐形式、欣赏实践等形式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更注重了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的热情高起来了,自主实践更好的实施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小班化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在小班化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思维、多角度、多创造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不断思索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如何让小班化教育教学达到实效,这是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
我还认为小班化教育教学不仅在知识方面、教育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它的优质性,在教师自身素质上更要体现优质。我们教师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为树立榜样,让小班化教育真正变为优质教育。我们坚信在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我们踏出的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前方的路尽管荆棘丛生,但我们始终有理由也有信心认定,小班化实验将在改革的进程中作出引领和范例!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育》,毛放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顾平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全日制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