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时间:2019-05-12 12: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第一篇: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文章标题: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文中就作者本人所在单位在解决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中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努力达到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企业概况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初创于1953年5月9日,2001年12月4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的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3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职称1179人,高、中级技术职称306人,拥有固定资产1.75亿元,年施工生产能力15亿元以上。

二、人力资源过剩现状及原因分析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职工下岗,当时,国家的社会保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国家做出规定,在国有企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成立了中心,用于安置企业下岗职工,截止2005年底关闭中心之前,中心有下岗职工近两千人!这些人是实际上被企业已经排出,但仍维持劳动关系的过剩劳动力。人力资源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了很多问题。

①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上下对口,企业无法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经营需要配置劳动力,带来了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如企业设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管理部(内含医院、子弟校、公安分处等)等具有社会事务性质而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管理部门。

②受政策法规的约束。如职工退休后的顶替政策,使一大批知识水平、生产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进入企业。

③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劳动力缺乏有效流动的途径。有的员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后,就只能在这个企业工作。如企业在80年代初分配来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由于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能提供给她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一些管理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因她没有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业务素质,最后也被淘汰下来,安排在后勤服务组打扫卫生。这在当时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实在让人痛心。

2、企业发展战略改变后,形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配置,营造市场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变政府开发为市场开发,逐步使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企业拥有了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以面向市场,提高效率为目标。组织结构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企业改制后,组织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成立了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匹配的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由管理岗位上下来的员工一方面不具备生产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放不下面子不愿到生产岗位上工作,最后只能进入中心,等待再一次上岗。还有一些职工拈轻怕重,累的工作不想做,待遇低的工作不想干,在组合上岗时也被淘汰下来。

②企业的发展目标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管理型企业发展,企业队伍结构全面转型,导致一大批人员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力水平,特别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根本途径。技术的变动,造成资本—劳动比例的改变,即资本的比例上升、劳动的比例下降,因此,必然会影响就业者,造成既定就业状态的改变,使一部分就业者被排挤出就业队伍。

三、人力资源过剩对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

1、国家规定,企业成立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费用,这些费用分别由国家、社会、企业各承担三分之一。企业每年为此支付费用达到近200万元,同时企业还要为中心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这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经济负担。

2、下岗人员由于脱离了社会劳动,其工作技能逐渐下降,使劳动力造成“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损失,长期失业还会使其完全失效而报废,再上岗时已不能满足岗位工作职能需要。

3、企业一方面存在人力资源数量总体上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上的不平衡,部分岗位又严重缺人,下岗职工中又不乏不愿上岗的各方面人才,给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

四、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1、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与部分中心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

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来保险制度并轨》([2005]6号)规定,2005年底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

职工大都协议期已满,应按规定实现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并轨人员和企业新裁减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没有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中铁__局五公司对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早在2004年下半年就开始提前策划,多次就出中心的合法性、政策依据、补偿待遇、企业承受力及可能的不理性反应召开评审会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2005年下半年紧紧抓住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年底关闭中心的政策机遇,及时启动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通过持续宣传引导、耐心细致服务、规范办理出中心手续,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与响应,与1134名职工解除、终止了劳动关系。

2、对一些接近退休年龄而未达到退休年龄者,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提前退休。如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0周岁、男性职工年满45周岁的,经本人自愿申请,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与公司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公司继续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至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止。对2005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5周岁、男性职工年满50周岁的或工龄已满30年,实现再就业有困难的,公司原则上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公司发给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至正式退休时止。经本人自愿书面申请,公司也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相关待遇比照中心其他职工解除与公司劳动合同的待遇办理。

3、配合国家并轨工作,整合公司人力资源,加速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劳务施工队伍,实现员工队伍结构战略重组和人力布局合理调整。公司在建工程的劳动力需求量很大,公司并非不用职工,而是必须以市场化管理形式使用职工,否则,“国企养人”的传统观念和国企体制的“温床”从根本上会让中心职工贻误终生,早一天出中心,早一天适应市场。为此,制定了《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优先吸纳合同未到期的部分出中心职工。对合同未到期的出中心职工,根据《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参加组合,组合成功的,公司与其签订上岗协议,实现上岗。

4、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企业人力资源不仅存在着总量上的过剩,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平衡,表现为“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部分部门、工种人力资源严重过剩,如服务员、司机、普工,部分部门、工种又存在着紧缺现象,如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测量工、试验工等。通过组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根据企业各项目部对测量工、试验工的需求,挑选富余人员中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职工进行转岗培训。2006年初,委托外部培训机构,对有从事测量工、试验工工作意向且通过企业初选的富余人员中的47名职工和52名职工分配进行了试验工和测量工的理论知识培训,然后再安排到项目上,由项目再对其进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这部分人的补充,基本满足了企业对此两个工种的需求。鼓励职工自学,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如每取得一个与岗位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

5、鼓励部分职工自谋职业。有些中心职工在劳动合同期内,未与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但已于其他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这部分职工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不存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无保障。因此,企业要求这部分职工及时书面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申请,经公司确认后,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6、拓宽就业渠道,广布用工信息。公司每月定期将项目提供的用工信息在闭路电视、网站及墙报上予以公告,员工(含合同未到期员工及已办理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均可根据自身的技能情况自愿报名,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考核。公司由监察审计部牵头,党委办、纪委办、工会办、离退休支部、居委会派员组成用工监督工作小组,参与员工上岗的考核和选拔,确保员工上岗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实施。

五、实施效果

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逐步转化和减少过剩劳动力,使企业在近几年生产经营得以迅速成长。企业每年的产值都有长足的增长,实现了减员增效。员工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自主择业观念、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做到了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健全完善了现代企业组织机构,为企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第二篇: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运用多种方式 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文中就作者本人所在单位在解决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中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努力达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企业概况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初创于1953年5月9日,XX年12月4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的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3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职称1179人,高、中级技术职称306人,拥有固定资产1.75亿元,年施工生产能力15亿元以上。

二、人力资源过剩现状及原因分析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职工下岗,当时,国家的社会保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国家做出规定,在国 有企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成立了中心,用于安置企业下岗职工,截止XX年底关闭中心之前,中心有下岗职工近两千人!这些人是实际上被企业已经排出,但仍维持劳动关系的过剩劳动力。人力资源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了很多问题。

①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上下对口,企业无法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经营需要配置劳动力,带来了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如企业设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管理部等具有社会事务性质而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管理部门。

②受政策法规的约束。如职工退休后的顶替政策,使一大批知识水平、生产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进入企业。

③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劳动力缺乏有效流动的途径。有的员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后,就只能在这个企业工作。如企业在80年代初分配来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由于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能提供给她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一些管理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因她没有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业务素质,最后也被淘汰下来,安排在后勤服务组打扫卫生。这在当时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 浪费,实在让人痛心。

2、企业发展战略改变后,形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配置,营造市场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变政府开发为市场开发,逐步使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企业拥有了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以面向市场,提高效率为目标。组织结构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企业改制后,组织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成立了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匹配的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由管理岗位上下来的员工一方面不具备生产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放不下面子不愿到生产岗位上工作,最后只能进入中心,等待再一次上岗。还有一些职工拈轻怕重,累的工作不想做,待遇低的工作不想干,在组合上岗时也被淘汰下来。

②企业的发展目标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管理型企业发展,企业队伍结构全面转型,导致一大批人员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力水平,特别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根本途径。技术的变动,造成资本—劳动比例的改变,即资本的比例上升、劳动的比例下降,因此,必然会影响就业者,造成既定就业状态的改变,使一部分就业者被排挤出就业队伍。

三、人力资源过剩对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

1、国家规定,企业成立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费用,这些费用分别由国家、社会、企业各承担三分之一。企业每年为此支付费用达到近200万元,同时企业还要为中心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这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经济负担。

2、下岗人员由于脱离了社会劳动,其工作技能逐渐下降,使劳动力造成“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损失,长期失业还会使其完全失效而报废,再上岗时已不能满足岗位工作职能需要。

3、企业一方面存在人力资源数量总体上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上的不平衡,部分岗位又严重缺人,下岗职工中又不乏不愿上岗的各方面人才,给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

四、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1、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与部分中心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

XX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来保险制度并 轨》规定,XX年底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都协议期已满,应按规定实现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并轨人员和企业新裁减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没有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中铁__局五公司对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早在XX年下半年就开始提前策划,多次就出中心的合法性、政策依据、补偿待遇、企业承受力及可能的不理性反应召开评审会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XX年下半年紧紧抓住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年底关闭中心的政策机遇,及时启动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工作。通过持续宣传引导、耐心细致服务、规范办理出中心手续,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与响应,与1134名职工解除、终止了劳动关系。

2、对一些接近退休年龄而未达到退休年龄者,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提前退休。如对XX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0周岁、男性职工年满45周岁的,经本人自愿申请,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与公司签订社会保险缴费协议,由公司继续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至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止。对XX年12月31日以前女性职工年满45周岁、男性职工年满50周岁的或工龄已满30年,实现再就业有困难的,公司原则上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可 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公司发给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至正式退休时止。经本人自愿书面申请,公司也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相关待遇比照中心其他职工解除与公司劳动合同的待遇办理。

3、配合国家并轨工作,整合公司人力资源,加速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劳务施工队伍,实现员工队伍结构战略重组和人力布局合理调整。公司在建工程的劳动力需求量很大,公司并非不用职工,而是必须以市场化管理形式使用职工,否则,“国企养人”的传统观念和国企体制的“温床”从根本上会让中心职工贻误终生,早一天出中心,早一天适应市场。为此,制定了《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优先吸纳合同未到期的部分出中心职工。对合同未到期的出中心职工,根据《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业化劳务作业队管理办法》参加组合,组合成功的,公司与其签订上岗协议,实现上岗。

4、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企业人力资源不仅存在着总量上的过剩,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平衡,表现为“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部分部门、工种人力资源严重过剩,如服务员、司机、普工,部分部门、工种又存在着紧缺现象,如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测量工、试验工等。通过组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根据企业各 项目部对测量工、试验工的需求,挑选富余人员中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职工进行转岗培训。XX年初,委托外部培训机构,对有从事测量工、试验工工作意向且通过企业初选的富余人员中的47名职工和52名职工分配进行了试验工和测量工的理论知识培训,然后再安排到项目上,由项目再对其进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这部分人的补充,基本满足了企业对此两个工种的需求。鼓励职工自学,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如每取得一个与岗位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

5、鼓励部分职工自谋职业。有些中心职工在劳动合同期内,未与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但已于其他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这部分职工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不存在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无保障。因此,企业要求这部分职工及时书面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申请,经公司确认后,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6、拓宽就业渠道,广布用工信息。公司每月定期将项目提供的用工信息在闭路电视、网站及墙报上予以公告,员工均可根据自身的技能情况自愿报名,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考核。公司由监察审计部牵头,党委办、纪委办、工会办、离退休支部、居委会派员组成用工监督工作小组,参与员工上岗的考核和选拔,确保员工上岗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实施。

五、实施效果

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逐步转化和减少过剩劳动力,使企业在近几年生产经营得以迅速成长。企业每年的产值都有长足的增长,实现了减员增效。员工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自主择业观念、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做到了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健全完善了现代企业组织机构,为企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XX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XX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文章标题: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

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文中就作者本人所在单位在解决人力资源过剩问题中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努力达到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企业概况

中铁__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初创于1953年5月9日,2001年12月4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的施工企业。公司现有员工4314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职称1179人,高、中级技术职称306人,拥有固定资产1.75亿元,年施工生产能力15亿元以上。

二、人力资源过剩现状及原因分析

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职工下岗,当时,国家的社会保险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国家做出规定,在国有企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成立了中心,用于安置企业下岗职工,截止2005年底关闭中心之前,中心有下岗职工近两千人!这些人是实际上被企业已经排出,但仍维持劳动关系的过剩劳动力。人力资源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遗留下了很多问题。

①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强调企业组织结构与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上下对口,企业无法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经营需要配置劳动力,带来了机构臃肿、部门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如企业设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管理部(内含医院、子弟校、公安分处等)等具有社会事务性质而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管理部门。

②受政策法规的约束。如职工退休后的顶替政策,使一大批知识水平、生产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劳动力进入企业。

③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导致劳动力缺乏有效流动的途径。有的员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后,就只能在这个企业工作。如企业在80年代初分配来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由于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能提供给她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一些管理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因她没有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业务素质,最后也被淘汰下来,安排在后勤服务组打扫卫生。这在当时师资队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实在让人痛心。

2、企业发展战略改变后,形成大量人力资源闲置。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必须通过市场配置,营造市场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变政府开发为市场开发,逐步使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企业拥有了组织结构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其组织结构设计以面向市场,提高效率为目标。组织结构服从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企业改制后,组织结构相应发生了变化,成立了与有限责任公司相匹配的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由管理岗位上下来的员工一方面不具备生产人员的技能,另一方面放不下面子不愿到生产岗位上工作,最后只能进入中心,等待再一次上岗。还有一些职工拈轻怕重,累的工作不想做,待遇低的工作不想干,在组合上岗时也被淘汰下来。

②企业的发展目标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管理型企业发展,企业队伍结构全面转型,导致一大批人员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生产力水平,特别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根本途径。技术的变动,造成资本—劳动比例的改变,即资本的比例上升、劳动的比例下降,因此,必然会影响就业者,造成既定就业状态的改变,使一部分就业者被排挤出就业队伍。

三、人力资源过剩对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

1、国家规定,企业成立中心,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费用,这些费用分别由国家、社会、企业各承担三分之一。企业每年为此支付费用达到近200万元,同时企业还要为中心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这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经济负担。

2、下岗人员由于脱离了社会劳动,其工作技能逐渐下降,使劳动力造成“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损失,长期失业还会使其完全失效而报废,再上岗时已不能满足岗位工作职能需要。

3、企业一方面存在人力资源数量总体上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上的不平衡,部分岗位又严重缺人,下岗职工中又不乏不愿上岗的各方面人才,给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4、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篇:浅谈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现状

汇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的现状

审批:周乃房 拟稿:田忠华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的现状

——县域人才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调研组领导:

大家好!在此我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我公司发展的概况,汇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内,主要经营业务涉及海盐、水产养殖、化工、物流、机械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公司下设山东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埕口盐化贸易有限公司、无棣金盛化工有限公司、滨州市金水源航运有限公司、山东汇泰置业有限公司等十八个子公司。2009年投资3亿元新上年产4万吨硫酸钾、8万吨磷铵、10万吨硫酸及海水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目前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始终致力于“海纳百川求贤士,共展宏图创伟业”。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汇报一下集团公司发展中人力资源发展管理的现状:

一、招揽贤士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求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二是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发现;三是劳动者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四是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增加。其中后两项都是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他们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人才资源成为决定公司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我国古代政治家都早已意识到“人才为政事之本”,更何况现代我们这些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者。当今是知识经济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目前各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也是人力资源和人才的全球化,科技革命是人的智力引发的革命,知识经济是建立

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经济,各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创造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与效率,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

(二)人才资源开发必须得到公司高层管理的重视。

为了提高集团公司的竞争力,我们高度重视开发人才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本公司采取一是积极培养人才,二是努力吸引人才的两手策略,最大限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谋划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今后,人才的争夺也必将由科技人才扩展到管理人才。我公司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占领人才资源开发这个制高点。人力资源开发也要本着集团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把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二、人力资源发展管理在公司整体发展中的战略方向

公司要想在今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要制定和筹划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方向。以公司所处地理位置来看,我们位于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蓝色经济区,首先就要理解和掌握蓝色经济区的概念、特征和意义。其次根据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制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方案。

(一)充分认识蓝色经济区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一是蓝色经济区的概念:蓝色经济区集陆海于一体,并与国内外创新资源、信息网络对接,缩短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空间距离,造就了新型的经济形态和集群带发展空间。同时,通过产业带、创新域和生态链的整合互动,将区域内各个城市或经济实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蓝色经济区及其产业布局,展现了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式。二是蓝色经济区的特征:蓝色经济区不仅是一个涉海经济的空间概念,还是一个系统创新、可持续发展和陆海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它

通过制定陆海一体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实现海洋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使沿海和腹地经济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实现共同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空间和创新域,蓝色经济区具有集聚性、关联性、独立性和辐射性四大基本特征。而传统的陆海经济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忽略了其内在的基本特征,就使得其在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设计方面被人为地分割了。三是蓝色经济区的意义:蓝色经济区实际上就是一个以系统创新为支撑,产业经济发展为基础,将更多的海洋资源,通过陆上科技资源、创新平台、工业制造、物流运输、投资体系等鼎立支持和有效开发利用,努力实现陆海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空间规模的最大化的泛海经济区。

(二)我公司未来人才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1、人力资源发展的理念。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它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贡献。为此,这就促使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刚性转向柔性管理,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体现出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管理风格。

2、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随着知识经济向广度、深度发展,企业对高素质知识性员工的需求日益迫切,企业之间人才争夺的竞争愈演愈烈,这无疑会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

仅与企业其它管理走向融合,而且逐渐上升为企业战略重点,并与其企业经营战略紧密结合,其核心思想是: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生命线,但战略管理必须以开发人为基础,不论是经营计划、绩效开发,还是管理激励都应该以企业成员为中心。随着人本管理的回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角色定位必然由传统的控制人工成本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将事务性的工作标准化、自动化和程序化,更注重于设计实施各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力和企业整体绩效的方案,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

3、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和重心。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为众多的利益者服务,为本企业、投资者、客户、员工、地区及一切战略伙伴服务。其管理重心是:构建和培养学习型组织。知识经济时代使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必然也就转向知识型管理,在管理工作上,随之而来的也就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1)人才的风险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如何形成一个虚拟的工作团队,搭建一个智力平台,设计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这又是一大挑战;(2)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不再是按严格的等级秩序确定自己的位置,而以角色定位。这就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即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上的角色来确定员工的任职资格、行为标准和工作范围;(3)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结构完全是一种混合交替式的需求结构,其需求要素也出现了一种多重化的含义。于是就需要企业建立更加合乎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更加富于竞争力的报酬体系,使合理的价值分配与科学的价值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员工的有形价值、无形价值、现实价值及潜在价值予以充分肯定,以促使员工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从而为企业做出可持续性贡献。

4、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如今无论是就业计划和职务分析、招聘和录用资料的处理,还是面谈、笔试,计算机的应用都将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涌入人力资源管理使得雇员和经理前所未有地相互连接

在一起。同时,网络还为员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工作及团队合作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管理人员迅速作出重大决策。另外,适应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员工自我发展与参与管理的要求,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更适应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适用性强、变化速度快及重新配置资源的发展趋势。

5、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未来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经理能扮演五种角色:一种是精明的生意人;一种是优秀的人际关系专家;一种是战略设计者;一种是卓越的心理专家;一种是见多识广的博学专家。而要成功地扮演这些角色,又必须具备以下管理业务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适应能力;重新配置资源的能力;建立和预测商业影响的能力;一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企业改革的能力;不断掌握相关前沿知识并以新知识武装自己的能力;善于处理模糊不全信息的能力;摇控指挥的能力;快速反应的应变能力;一流管理专家的能力;善于公关及其合作的能力;善于领导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技术以推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三、打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集团公司正极力创建和谐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无棣职业中专及滨州农机学校共同合作交流,研究培训适合企业及社会需求的各项人才,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年初制定详尽的计划方案,运作本的人才培训事宜,充分利用学校在目前社会需求状态下的办学宗旨,互惠共赢,展示探索目前我公司及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一)挖掘在校优秀教师作为企业培训的讲师。

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向企业合作学校挖掘优秀老师作为企业培训的讲师,对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企业首先整合目前发展中阻碍生产的专业及滞后人员的岗位特征,实施专项培养与定位培训,做到不漏一人,不落一岗,切实提升所有岗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适合企业目

前发展的优秀生产团队。无棣职业中专一直以来在于我集团公司合作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企业的发展培训教育了许多急需型人才与储备型人才。再者,我们积极与滨州农机学校联系磋商协调山东理工大学的教授在今年二季度对我企业职工进行一次专项培训,我们的培训宗旨不是走过场,切切实实的为员工解决在工作中的岗位技术难点问题,拉动企业员工整体的素质教育和业务技能提升。

(二)逐步建立健全培训学员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起一套学员档案,针对各岗位人才培训后的登记情况和学员个人及学习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切实利用起培训的学员资料,下一步我集团公司针对参加培训人员建立信息数据库,在总公司人力资源调配时,统一提取数据分配岗位,做到办公自动化和调配一体化的有效结合。合作院校同时也建立起了学员档案,为适应现阶段社会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保障本市区企业人才供需的要求,切实体现了出本市区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建设与发展互赢状态。

四、公司国外智力引进和外出培训的现状

(一)公司国外智力引进和人员出国培训情况。

目前,公司在引进国外人才上还属空白,出国培训也只有董事长曾出国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在这方面我们还很欠缺,没有可借鉴性的经验可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持续不断地进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管理模式必将向国外智力引进和出国培训战略上转移。通过切实可行的行为方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保留现有人才,广揽国外人才。

(二)公司国外高层专家的需求情况和原因分析。

从公司目前的管理和经营业务范围来看,着手引进国外高层专家应是很有必要的,公司经营的盐化工和新建化工项目都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扶持高新技术型企业。但是,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之环境比较简陋将成为国外人才引进的制约和重中之重。另外,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很好和成熟的经验予以借鉴。企业人才引进要规范、科学有效、目光长远。现在我们缺乏法制化规范和科学操作程序。以用人标准而言,从理论上讲应当是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客观依据应当是一重业绩,二重人际管理。

(三)公司引进国外人才中需要把握的用人目标及对策。

1、引进国外智力和紧缺人才的目标任务:一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高层企业管理类精英。二是具有一定学历或从事过研究的高新化工类技术精英。三是为打开国外市场局面的企划类销售精英。

2、引进国外智力和紧缺人才所把握的重大问题或对策:一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明确规定人才引进的目标、任务、方法、工作流程、权责关系和奖惩措施,将人才引进纳入人才建设体系之中。在坚持能力标准的同时,更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引进现代人才测评技术,使人才评价科学化,科学选才,慧眼识才,识别真正的人才,把有限的物力、财力用到刀刃上。二是激励机制要及时有效。所谓人才激励机制就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职工采用一定的激励方式和手段,使组织目标与职工的需求动机相联系,并结合职工的工作绩效,增加职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进而促成组织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企业人员考评中,应把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人员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可以进行统一,真正把企业人员素质、智能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人员考评的主观影响,增加考评的客观性,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常用的绩效考评指标,使用最多的就是德、能、勤、绩,然而对于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言,这套考评内容体系显得过于陈旧,无法有效适应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使绩效考评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六个方面对企业员工绩效的考评进行考虑,即员工所处岗位的性质、个性素质、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学识和个人品德。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新观念,建立新体制,运用新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并与国际对接。

以上是本公司在人力资源发展中的几点体会,有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汇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二

第五篇: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与制定对策措施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状与制定对策措施

[摘 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制订和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要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建立多维交叉体系的规划工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环境。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对策措施。

人力资源规划强调人力资源对组织目标的支撑作用,从战略层面考虑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作用。因此,既包括了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与结构的系统规划与安排,也包括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策略与相应职能的系统安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作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以追求人力资源的平衡为根本目的,它主要关注的是人力资源供求之间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的匹配。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着眼于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先准备人力资源,它所考虑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员,而是一类人员。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它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提供了指导。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保证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人力资源规划是确保企业能够适时获得适量和适用的人员的程序,使人力资源获得经济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以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为依据,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组织确定的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使组织得到长期的利益,注意实现员工的目标。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活跃的要素资源,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它还能不断地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保证企业目标完成、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计划、使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吻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划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一些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不清,方向 1

不明,不知道企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人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和目的。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随着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及时调整。先前制订出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失去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第三,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规划人员从整个企业战略出发,经多方面沟通与协作,调研出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所需状况,进而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习惯于仅凭过往数据和历史,便草草制订出该规划,其规划缺乏论证和可执行性。第四,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中无章可循。①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②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没有管理咨询的前提下,很难作出专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3 制订和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对策措施。

第一,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首先要明晰企业战略,然后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制订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资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人力资源部门要搞清企业未来的行业定位、经营策略、经营规模和产值目标等。这就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才能有的放矢。第二,建立多维交叉体系的规划工作机制。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全员上下协同,上至企业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为人力资源规划建言献策。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线经理等协同工作,且分工负责完成的。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同时,与一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订规划方案,并支持下属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分析和预测,协助决策者制订规划方案,并做好方案的评价,支持一线部门实施规划等;一线经理负责人力资源的核心业务,具体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参与决策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

第三,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果没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效率之低是难以忍受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客户、业务和市场进行深入接触和了解,把握整个企业发展走向,洞察整个行业走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人员的学历、能力特长、素质等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有利于决策者和管理者在编制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时能准确、及时获得相关的有用信息。

第四,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人力资源部门从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就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业务部门的需求,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

业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工作是否具有预见性、有无管理技能及对管理的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人事经理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人力资源规划是独特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领导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企业要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培养他们的研究、预测、分析和沟通的管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工作预见性,并要求这些从业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第五,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环境。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应该充分注意与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的融合,具有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面向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愿景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就难以有效实施,企业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保持企业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实施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应当把人力资源规划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解决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志清·浅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09(12)·[2]陈雪玲·浅议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9(6)·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现状影响及管理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浅析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 要:企业食堂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还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结合当前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应该加强......

    浅谈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范文

    浅谈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关键地位,是全员参与的目标管理。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防止人才流失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报告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了每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尤其表现在一线员工的竞争方面,企业人员正常流动是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需要,但......

    国务院八项措施遏制产能过剩

    国务院八项措施遏制产能过剩 摘自:宏观经济中国广播网[微博]2013-10-15 18:18 [导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今天发布,八项措施遏制产能过剩。 央广网北......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五篇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超越预算(Beyond Budget-ing)”是20 世纪 90 年代 ,欧洲学者提出的概念,目的在于否定现行预算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引起不小的“轰......

    企业督察队管理措施

    企业督察队管理措施为推进精细化管理和执行准军事化管理,更好地做好督察工作,特制订以下规划措施。 1、 严格遵守公司及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标准。 2、 按督察管理规定......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和特点

    09人力资源管理0950105013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特点分析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个人观点是国内没有几个公司拥有比较规范比较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大都只是......

    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影响现代企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它冲破了传统的劳动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