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了每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尤其表现在一线员工的竞争方面,企业人员正常流动是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需要,但频繁流失和难以引进是每个企业面临的迫切解决问题,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扩容。
经过深入对该公司的走访了解,了解到该公司是主要以纺纱为主,到目前为止公司在职总人数为422人,其中领班以上管理人员46人,占总人数的10.9%,高级技术人员8人,占总人数的1.9%,中级技术人员24人,占总人数的5.7%,一线普工344人,占总人数的81.5%,公司每年招入人员250人左右,接近占公司总人数的60%,在2012年(1—4)月份进厂人员(在职)有8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9%,占的比例为公司总人数的1/5,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老员工中就有1个新员工;
1、年龄结构:18—25岁人员有163人,占总人数的38.6%;26—38岁人员有139人,占总人数的32.9%;39—48岁人员有120人,占总人数的28.4%;
2、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92人,占总人数的45.5%;初中文化178人,占总人数的42.2%;高中以上文化的52人,占总人数的12.3%。
当公司处在飞速发展时期,企业人力资源部在人才引进方面给公司发展带来了滞后的影响,经过对该公司的调查了解,该公目前人力资源部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与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才引进的同志交谈,负责人才引进的同志谈到,就目前公司人员流失情况而言,主要表现在一线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人才引进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一、本地区区域化经济的发展,同行企业不断增多,给在此求职的人提供
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很多的人在进厂之初,总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对现有的工作浅尝辄止,不能全身心的进入工作状态,工作中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
二、该地区小型企业基本上是家庭式管理模式,没有规章制度的自由化
生产方式,与该公司正规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方式、方法有所冲击,也是导致人员流失的一个方面。
三、年龄上的青黄不接,老一辈的随着年龄增加而退居(返乡),年轻
一辈的人很多不能吃苦,尤其是环境较差的岗位和体力劳动偏大的岗位就更容易流失。
四、有些思想活跃分子,长期做单一的工作和在一个地方工作有厌烦的情趣,就会产生换个环境贪图新鲜感或走一圈后再回来的想法。
五、在车间扩容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门感到压力倍增,致
使在把关方面有所不严,没有为车间提供优质的一线操作人才,导致的人员流失也是一个因素。
六、新员工流失分析:
1、管理层方面:很多管理者因忙于日常事务,从而对新员工思想工作及
平时的关心、体贴不够,只有工作上的批评及扣款,很少有精神上鼓
励与奖励,缺乏对新员工的工作指导及引导;对新员工的工作安排没
有做到因人而异,而是笼统安排(如新进员工适应期的工作,有些新
员工表面温顺一点,就会随意安排其工作,一天下来搞得身体难受之
极,心理产生不公平或被欺负感,如果他不是在这里举目无亲或者是
走投无路的话,他就会选择离开),所以我认为新进员工的工作安排
也是导致人员流失的原因之一。
2、员工方面:在对待新进员工往往是以负面宣传和排挤的方式去沟通
(如:我都不想在这里做了你还进来、这个公司管得严、活又累等)这样的话语,可想而知一个刚进入公司的人听到在职的老员工给他灌
输这样的思想,他(她)的心灵深处对公司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七、老员工流失:
1、一部分确实是家里有事,必须回家去处理,却又请不到长假,而选
择辞工,等事情处理完了想回来的时候却没有了合适的岗位安排。
2、另一部分是家里本来没有非得辞工的事因,而去编造理由或办理假的证明来做辞工理由,经过部门领导了解后没有批准辞工,其心理
上产生了对工作的对立、消极心态而选择了自动离厂。
3、还有就是有些老员工长期在一个工位工作,管理人员如对其岗位调换
或部门调动时,情绪失常大有倚老卖老的架势,不予服从工作调动,一旦管理人员从大局出发作出强制安排后,员工不能够客观的去认识
问题时,就会对管理人员和现在从事工作以主观的思维方式去对待
(工作质量下降、语言上也会出现负面说词),在这种态势下如果没
有及时的为其做思想开导的话,一旦有待遇与之平衡的企业向他招手
他就会选择离开,当然他离开后的言语(负面宣传)也是对公司人才
引进造成影响的一个因素。
八、人才储备制度不完善,缺人招人的原始招工模式使得人事工作处于
被动,有合适人选的时候车间处于人员饱和的状态无法引进,当没有人员报名的时候车间出现缺人就会急需要人,这种缺人招人的招工模式也是影响人员紧缺的因素。
以上几点都是影响公司人才流失和引进困难的因素;
通过与之交谈后发现该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对所处现在比较清晰,但在解决问题方面思路比较模糊,经过对人力资源现状了解,可以说还处于企业发展的中级起步阶段,在人才引进方面还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对引进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个人对人事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意见:
一、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部应加强人事管理,把好招工质量第一关,根据
用工部门,合理招人,新老结合,做好对新老员工企业文化宣传和
思想培训,提高成功率。
二、加强对新员工进入岗位后的关心及思想跟踪,消除他们在新环境中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多与新员工谈心,给他们留下和善、友好、亲
近的印象,在沟通中适时的表达出对他的信任和重视,同时了解他
们的内心想法和岗位适应情况,消除新员工在公司内的陌生感和孤
独感。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育人意识和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掌握技巧沟通方式,合理处理生产现象,让员工清楚了解
他的具体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要尊重人,关心人,建立和谐
共存工作关系,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亲近感、依赖感和归属感。
四、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对车间内部一些同工不同酬(班组管
理严重失衡)的问题作出客观分析、进行合理化调整,同时还要善
于聆听和分析、采纳别人提出的好的问题和意见;
五、合理调动内部管理人员积极性,不定期的对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管
理部门作出横行调整,让管理者对工作产生新鲜思维,从而提高和
改进管理思路,同时也可改变员工受单一管理思路的疲劳性心理,从而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六、管理内部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杜绝“任人唯
亲”现象,要建立健全的干部晋升考核机制,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
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选拔人才时,即要考其对本岗位业务精
通程度和实干精神,更要注重人才的思想品质、管理能力和创新意
识。
七、管理人员要改变差别化对人心态,一定要以工作成绩说话,“过去好
不等于现在好,过去差不等于永远差”,评价他人不搞个人主观臆
断;同时在工作中管理者与员工要形成正常的工作关系,不能形成人身依附关系和主仆关系。
八、制定完整、长远的员工培训计划,填充公司目前单一技能培训模式,定期对员工做心理素质培训和企业文化宣传;完善公司宣传制度,对公司新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到位,消除员工对新的制度方针出台
后的瞎想和猜疑。
九、设立宣传专栏,让公司员工了解公司发展动态,进一步了解公司、认识公司、从厂为家,与公司融为一体。
十、建立内部健全的管理体制,让管理横向协调化、纵向统一化、部门层
次规范化、分工明确化,杜绝管理停留在表面的现象,避免出现责
任推诿的现象。
十一、设立员工文化娱乐场所,丰富员工工作之余的娱乐文化,如(图书
资料室、棋牌室、电脑培训室(网吧)、桌球室、K歌厅、电视厅)
等娱乐场所,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充实和改善目前员工单一的工作
生活方式。
十二、给员工一些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机会,让员工发表个人对自己工
作及公司的看法;一方面可以让员工享受参与、增强责任心;另一方面可以更充分的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以便发现需要完善或改进的地方(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内部管理质量。
十三、改善奖罚制度,以表彰立标为主,肯定他人工作成绩,增加员工个
人成就感;坚持以批评扣款为辅、说服教育为主的原则,提高员工工作士气,消除员工偏激和消极心理。
当然应该明确的、清晰的认识到,企业人员正常流动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引进人才和改善人员流失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充当数量,而是希望能够使人才为企业所用,为企业创造其存在的价值;应该正面去对待人员的流失,认识当前人员流失和引进困难的根本之所在——尊重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者组织、协调能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2012年4月27日
第二篇: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报告基本提纲
一、人力资源基础状况分析
1、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2、员工流动情况分析。
3、员工人数、年龄构成情况分析。
4、员工年龄、学历情况分析。
5、职称及职业资格证情况分析。
二、薪酬福利分析
1、薪酬福利现状(含人工成本分析)
2、存在的问题
3、改进措施
三、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现状
2、存在的问题
3、改进措施
四、绩效考核情况分析
1、绩效考核现状
2、存在的问题
3、改进措施
五、招聘情况分析
1、招聘工作现状
2、存在的问题
3、改进措施
六、管理团队及员工思想动态(含满意度)分析。
七、其他
第三篇:人力资源现状调查问卷
调 查 问 卷
尊敬的领导、同事:
您好!
为了确切地了解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了解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评价和真实想法,从而进行对相关方面进行改善,特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
这份问卷不需要提供您的姓名,也不评分。本问卷所搜集的相关信息只供人力资源部门日后改善作为参考,这关系到公司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发展,请您务必认真填写问卷。您的意见至关重要!
一、填写要求:
1、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前的 □ 内画√。
2、未注明是多选的,请按单选来做。
3、请根据您自己的感受和实际情况来回答问卷中的问题,而不是根据您认为别人将会怎么想来回答问题。答案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二、参与调查者信息
1、您在公司任职年限:
□小于3个月(包含)□3个月—1年(包含)□1年—2年(包含)□2年以上
2、您所在职等:
□1—2职等□3职等□4—11职等
3、所在职类
□管理类□生产类□营销类□经济类 □技术类□设计类□后勤类□研发类
三、调查问卷部分
第一部分
1、您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
□十分清楚□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2、您对公司的计划、目标:
□十分清楚□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3、您认为公司的整体氛围:
□非常积极□积极□不太积极□不积极
4、您对公司的发展前景:
□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信心不足□毫无信心
5、您作为一名xx公司的员工,您感到:
□非常自豪□自豪□有点自豪□没有感觉□生怕别人知道
第二部分
1、您认为公司的规章制度:
□十分合理□合理□不太合理□不合理
2、您对公司规章制度的内容:
□十分清楚□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3、您认为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
□十分到位□到位□不太到位□不到位
第三部分
1、部门之间的分工明确,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2、您向上级或公司领导反映的事情,总能够妥善解决并及时反馈。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3、向直接上级请示工作,上级经常对您说“需要向我的上级请示”后才能给予答复。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4、工作中,您对您的上下级汇报关系:
□十分明确□明确□不太明确□不明确
第四部分
1、您对本部门的年(月)度计划、目标:
□十分清楚□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2、您的上级每年(月)都与您分析并制定我的工作目标: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3、您的上级()对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总是□大多数情况□偶尔□从不
第五部分
1、您认为公司的岗位说明书:
□十分完备□完备□不太完备□不完备□没见过
2、您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十分清楚□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3、您的实际工作与您的岗位说明书:
□十分一致□一致□不太一致□不一致
4、您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为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十分清楚□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5、我的直接上级对我的工作要求:
□十分明确□明确□不太明确□没有要求
第六部分
1、与您的工作能力和付出相比,您对目前的总体收入:
□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
2、与本地同行业其他公司的相同性质岗位相比,您对目前的收入水平:
□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
3、您对公司所提供的福利:
□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
4、除了工资奖金,我对以下非物质激励形式较为关注:(可多选,限选两项)
□岗位轮换机会
□优秀员工评比
□技能提升培训
□改善工作环境
□晋升机会
□其他:
第七部分
注:未涉及到考核的部门主管和员工不必填写本部分内容。
1、您对公司对您的考核内容及标准:
□十分清楚□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2、您能通过绩效考评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3、绩效考评后,您的上级主管会就考评结果与您:
□总是交流□大多数情况交流□偶尔交流□从不交流
4、您认为公司对您的考核:
□十分合理□合理□不太合理□不合理
第八部分
1、您认为公司近年来招聘的人员:
□十分能够胜任岗位□能够胜任岗位□不太胜任岗位□不能胜任岗位
2、您认为公司的面试流程:
□十分规范□规范□不太规范□不规范
3、您认为公司招聘的人员()到岗。
□总是及时□大多数及时□少数能够及时□不能及时
4、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
□总是有合格人选接替□多数情况有合格人选接替□经常需要进行招聘
5、您入职以来,您一直在从事您最擅长的工作: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极不同意
第九部分
1、您认为公司的培训形式:
□十分丰富□丰富□单调□十分单调
2、每次您参加的培训内容与您的工作内容:
□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小部分符合□毫无关系
3、您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对您的工作:
□十分有帮助□有帮助□帮助不大□毫无帮助
4、培训结束后,您的上级或培训部门()会对您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总是□大多数情况□偶尔□从不
5、您认为目前您个人最需要的的培训是:(可多选,限选两项)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的培训
□岗位技能、专业技术培训
□管理技能培训
□素质提升培训
□组织、协调、沟通方面培训
□其他:
第十部分
1、您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方向: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2、您认为公司员工晋升有既定的标准和能力要求: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3、在同等条件下,公司总是优先考虑提拔或调动使用内部人员: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4、在公司中存在表现好的人没有发展空间的现象:
□非常同意□同意□不太同意□不同意
第十一部分
1、您认为公司的风险可能来自哪些方面(可多选,先选三项):
□关键技工人员流失,技工队伍力量变弱
□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开发不力,销路不畅
□产品品种有限,新产品不能及时跟上
□工资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员工满意度不高
□产品品质有所下降
□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
□其他:
2、您认为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设备先进
□加工技术、工艺领先
□行业内较高的知名度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市场前景看好
□领导人高瞻远瞩
□良好的政府关系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
□其他: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第四篇: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湖南移动通信公司人力资源现状与分析
1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目前湖南移动公司的人员总量和学历、年龄结构见以下各表。
表1
湖南移动公司员工学历构成情况
硕士以上
本科
大专
高中/中专
初中及以下
合计
2002年6月
698
1149
1097
124
3100
2001年底
652
1153
2067
3903
2000年底
626
1049
2333
4037
图1
湖南移发动工学历构成情况
表2
湖南移动公司年龄构成情况
30岁以下
31-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合计
2002年6月
1502
833
655
3100
2001年底
25岁以下
26-35岁
1064
325
3903
659
1815
2000年底
615
1895
1066
414
4037
图1-6
湖南移发动工年龄构成情况
表3
湖南移动公司员工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表
高级
中级
初级
无职称
合计
2002年6月
360
943
1366
2718
2001年4月
492
1122
2253
3941
图1-7
湖南移发动工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现状
表4
湖南移动公司员工岗位分布情况
从事移动通信员工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管理人员
185
218
228
227
工程技术人员
857
1009
1012
1032
营销和推销人员
1367
2029
1735
1591
财务和会计人员
220
259
281
304
一般行政人员
1108
881
781
749
总
数
3737
4396
4037
3903
员工平均年龄
36.44
34.55
33.82
32.75
图1-8湖南移发动工岗位分布情况
【分析】从总体上来看,湖南移动公司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裁减和分流,员工总数从4037人降到3100人左右,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本钱,同时年龄结构和学历、职称结构趋于合理,以中青年和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体的员工占了公司员工的一半以上,充分表达了一个年轻的成长型公司对员工的根本要求。按照目前的人员结构和公司业务量的要求,同时考虑未来3年业务开展的需要,湖南移动公司的员工人数应该根本保持目前的规模,不需要再进行大的裁减,但是低学历和年纪偏大的员工应进一步压缩,可以通过吸收更多的年轻知识型员工来逐渐顶替淘汰老员工的方法实现这一总量不变、结构调整的目标。从员工岗位的分布情况来看,营销和推销人员占了公司员工总数的41%,是最大的一个岗位群体,充分表达了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针,也说明市场竞争在湖南的剧烈程度,其次是工程技术人员,占了26%左右,是公司网络运维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主力,是公司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再往下是一般行政人员和财会、管理人员。通过近四年的岗位分布变动情况来看,在公司总人员数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营销和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大的变动,说明这是业务开展需要对人员要求的一个根本表达,一般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略有下降,财会人员略有增加,说明公司在精干高效的同时对资金的运作使用以及财务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力度在加强,表达了公司逐渐注重效益的管理方向。
2人力资源变动
湖南移动公司近两年人员的流动情况见下。
表5
湖南移动公司人员流入情况
2000年
2001年
招聘大学毕业生
从外系统引进人才
接收军转干部
接收退伍军人
总计
164
表6湖南移动公司人员流出情况
渠道
年
份
2000年
2001年
外单位工作
辞职
开除或除名
其中:到联通的人数
0
小计
当年年底在职员工数
3973
3903
离职员工占当年在职员工的比例
0.40%
0.56%
【分析】
通过对员工流动性的分析,我们认为湖南移动公司员工流动性很小,客观上这与移动公司目前在行业中处于较高利润的垄断地位有关,员工不必做出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说明湖南移动公司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员工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作为一个不断追求成长的公司而言,创新是其开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需要公司不断涌现创新型的人才,这类人才一靠公司内部的培养,二靠外部新鲜血液的补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应该是湖南移动公司开展的重要保证。所以目前较低的人才流动对公司而言也是一种带有负面作用的影响因素。
3人力资源效能
我们主要运用劳产率,每人效劳用户数,每人效劳分钟数这三个指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分析湖南移动的人力资源效能。从静态的角度讲,主要是根据湖南移动这几个指标值的相对上下来进行判断;从动态的角度讲,主要是从过去几年里湖南移动在这几个指标方面变化的趋势来进行判断。
〔一〕劳产率
表7湖南移动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总收入〔万〕
286963
368939
483148
增长率
——
28.5%
30.9%
人员总数
4352
3903
3100
增长率
——
-7%
-23.36%
劳产率
65.938189
93.681708
155.854193
增长率
——
43.36%
66.36%
从静态来讲,2001年集团公司的劳产率为155.6万元,而湖南移动2001年的劳产率仅为93.7万元多一点,虽然劳产率指标和各个省的具体的经济开展状况以及相应的公司用人制度〔社会用工规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从大体上判断湖南移动的人力资源还是存在较大的开发潜力的。从动态来讲,2001年集团公司的劳产率增长28.9%,而湖南移动2001年的劳产率增长率43.4%,说明湖南移动目前的开展速度和趋势是显著的、快速的。
〔二〕每人效劳用户数
表8
湖南移动人均效劳用户数变化情况
年份
2000
2001
2002
用户数
227.6
457.4
500
人员总数
4352
3903
3100
增长率
0
-7%
-23.36%
每人效劳用户数
523
1171
1612
增长率
——
116.1%
37.7%
从静态来讲,2001年集团公司的人均效劳顾客数到达990户,而湖南移动2001年的人均效劳顾客数为1171户,这说明公司在这个指标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而且,从动态的角度讲,增加的比例也非常的大,趋势是很好的。不过与劳产率对照起来看,很可能是由于湖南移动开发的客户的消费值较低造成的。
〔三〕每人效劳分钟数
表8
湖南移动人均效劳分钟数情况
2001年
2002年预计
主被叫通话分钟数〔万〕
924691
1039497
人员总数
3903
3100
增长率
-7%
-23.36%
每人效劳分钟数〔万〕
236
335
增长率
42%
每人效劳分钟数作为一个比拟客观的员工业务量的指标以后是香港公司考核分公司的主要人力资源效能指标,因此,湖南移动一定要在这个指标上加大控制力度。目前公司的这个指标在集团公司的相对位置也不太乐观,不过增长的速度还是不错的。要想改善这个指标,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通过开发市场,增加客户数,从而相应地带来业务量的增加;二是通过开发现有客户的通话数量,提高客户价值,也能带来业务总量的增加。当然,一般来说,公司对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努力,各个公司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侧重于哪一个方面来运作。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湖南移动由于在2001年大力精简人员〔由4352到3903,减少449人〕,人力资源效能得到大力提高,但是与国内和世界先进通信公司相比,人力资源效能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以提高整个公司的业绩为导向,加大对内部员工管理和培训,为企业整体的业绩提高做好根底工作。
4人力资源管理根底工作现状
员工使用情况
湖南移动公司建立了市州分公司副经理以上管理人员交流制及末位淘汰制;开展了全省市州分公司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调整、充实和任免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各级领导班子战斗力;引进了局部企业急需的人才,保持了员工正常有序合理流动;实现人员总量控制,加大了退养工作力度,企业人才结构逐步改善。
员工培训情况
全省移动通信企业员工每年送出培训率25%以上;复退军人和新调入人员岗前培训率100%;转岗人员培训率100%;中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在学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2%;生产人员参加岗位练功活动面98%。
湖南移动公司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开展岗位练功活动、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多层面灵活多样有效的培训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员工素质的提高。另外在培训费用上公司实际开支额为工资总额的5%,远大于集团公司规定的工资总额的1.5%的界限,说明湖南移动公司在员工培训上是舍得花本钱的,也说明公司对员工素质的重视。
薪酬情况
1、员工奖金与工作绩效挂钩
省公司按照与集团公司相同的考核指标对下属各单位进行考评,按照考评成绩对各单位进行奖励。
下属各单位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后,按各岗位的工资、奖金标准核发每个员工的工资和奖金。
2、与岗位级别挂钩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经营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奖金标准。各单位分为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管理岗一般分为经理、副经理、部门主任、部门副主任、办事员等岗位,按其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工效挂钩和奖励;生产岗按工作量进行考核奖励。
3、2001年公司员工人均年收入为8.9万元。
4、2001年公司离退休人员人均支出2.35万元。
人员的选拔和合约管理
湖南移动公司近几年在人员的选拔、引进上根本是坚持以下标准:对于新聘应届毕业生要求是专业对口、本科以上、成绩优秀、人品好;对于从外单位引进的人才要求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特别优秀者可以放宽到大学专科学历〕,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在外单位工作业绩突出、是移动通信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通过全国职称外语水平测试和全省计算机水平考试并取得不同专业高、中、初三个等级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全省管理人员均签订了固定的合约。各市州分公司及省公司直属单位的经理与省公司签订固定合约,经省公司总经理授权,各市州分公司及省公司直属单位员工与本单位签订固定合约,所有合约都按规定送交当地劳动部门进行劳动合同鉴证。我司全体员工均签订了劳动合同,没有借调、借用的情况。
员工的福利及劳工关系情况
湖南移动公司在员工退休金、根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费用等方面都是严格按照国家及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1999年公司成立以来,严格遵循国家相关劳动法规,与员工及各劳工团体关系良好。
总之,湖南移动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十分有效的,随着公司的开展逐步标准和完善,能吸引优秀的员工,留住核心的员工,企业具有很高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湖南移动公司是一个从原先电信企业别离出来的一个公司,其中难免会存在较多的国企管理的痕迹,面对公司的迅速开展和目前的海外上市,以及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更好地贯彻集团公司提出的业务与效劳领先战略,都会要求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必要的变动和改革。在有些方面,湖南移动虽然能够借鉴别的比拟好的兄弟公司的先进经验,但是,作为人事工作来讲,是一种量身裁衣的工作,各个公司的人员和经营状况都是很不一样的,各地的文化特点也相差很大,必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去自己再开发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文化。
第五篇: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
人
力
资
源
现
状
分
析
绪论
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战略性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结。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4亿人口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实现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口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自中国的进入21世纪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的战屡,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力资源逐渐减少,国人力资源式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人力资源数量指的是构成劳动力人口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者“人”。劳动力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人力资源数量是指被考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来表示: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可用被考察范围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量计量。人力资源的相对量表示被考察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人力资源拥有量。总之,人力资源的数量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总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劳动人口数也逐年增加。简单的就2008年与2009年的人力资源而谈,2008 年底我国的总人口约为132802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105789 万人,非劳动力资源27013 万人。劳动力资源中的非经济活动人口26546 万人(包括16 岁以上的在校学生、无就
业意愿的离退休人员、料理家务人员和其他无就业意愿人员),经济活动人口79243 万人。经济活动人口中就业人员约77480 万人。就业人员中城镇人口约为30210 万人,乡村人口47270 万人。截至2009 年底,我国的总人口达到133474 万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其中,劳动力资源106969 万人,比2000 年增加11267 万人;就业人员77995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5910 万人和7969 万人。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丰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劳动力基础。
二、人力资源质量分析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或企业等)的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它是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意愿,一般体现在劳动力人口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的积极性上。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能力质量和人力资源精神质量。人力资源能力质量,即推动物质资源、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水平高低,体现在知识(一般知识与号业职业知识)、工作技能、创造能力、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流动能力、管理能力等能力水平。人力资源精神质量,即思想素质、心理状态,它是人力资源质量总体中极为重要又常常被人们忽视和遗漏的方面。
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2009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434.2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195.1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144.66万人,在校研究生140.49万人。截至2009年底,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接近8.9年,受过高等教育比例为9.9%。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政府或各级各类组织都将人力资本投入放在了优先的战略位置,特别是加大了基础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的投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形成遍及城乡的职能教育网络,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积累人力资本,使之成为了贡献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三、人力资源分布结构分析
对国家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进行分析,主要针对现实的人力资源,即从事劳动的人口,可考察的指标有:(1)年龄构成。指各年龄段的劳动人口在整个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2)产业分布。指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人口在整个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3)此外国家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还有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学历构成等多种指标。
(一)年龄构成。
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64 年为3.56%,1982 年为4.91%,1990 年为5.57%,2000年为6.96%,2001 年达到7.1%,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从1982 年开始,我国在不到20 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跑步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稳定中略有增大。16—59 岁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在1990—1996 年期间一直在61%—62% 之间徘徊,随后提高到1999 年的63.2%。人口总抚养比从1982 年的62.6% 下降到2007 年的38.0%。2005 年后,人口总抚养比一直保持在40% 以下。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使得社会抚养系数降低,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人口红利期”。
结构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儿童与老年人口比重较少,抚养赡养负担均
相对较轻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也被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也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首先,这一时期劳动力负担较轻;其次,有较高的储蓄率和较强的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表明我国具有巨大的待开发的人力资源,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非常有利。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保持高比例,也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不能使劳动年龄人口实现充分的就业,那么大量的劳动年龄人口将成为(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二)产业分布
由2001--2010年的三大产业就业分布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较大提高。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稳定中略有增大。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的基本国策由于第三产业比第一、第二产业容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成为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都达到了60%-80% 之间,其中,2006 年美国为77.7%,日本为67.7%,俄罗斯为60.7%,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45%-60%,而2006 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仅为32.2%。我国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就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对吸纳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实施大力发展的战略,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大力支持与鼓励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提高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总结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源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不能称为人力资源强国,目前仍然面临着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源结
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所以要大力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养、吸引、使用和保障
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法制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开
发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