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北泗中心卫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项目工作计划
2012年北泗中心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项目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和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推动全区规范实施传染病报告与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卫生部《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等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并完善我院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建立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辖区内的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使用统一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卡》,《传染病登记本》、门诊登记本、入院登记本、实验室检验登记本等各种登记本项目均达到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的相关要求。
(三)对辖区内符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各类用户进行档案登记。
二、工作计划
1、定期对本单位医护人员定期进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对辖区内乡村医生每年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信息报告规则和传染病统计规则技能培训。积极参加自治区、市、县疾控机构对医师的传染病病例诊断标准的培训。
2、发现、登记:责任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次报告)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诊断变更或因传染病死亡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严格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如发现和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照要求填写《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写时要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3、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网络直报人员应及时收集、检查报告卡,发现填写不完
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应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报告卡内容;而后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录入网络直报系统。无网络直报的乡村医生应在规定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属地医疗机构代报,同时对报出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核对,并签字确认。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和补报工作。
4、协助是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重大传染病治疗管理,协助管理辖区内病例。
5、资料保存:按时将传染病信息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纳入档案管理。
第二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项目
即墨市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项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和处理工作手册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项目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组织机构设置
1.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小组(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
二、规章制度建设
(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及化验室登记制度(分别制定)。
(三)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包括化验室和影像科室,制度执行情况看反馈记录,以纸质版记录为准)。
(四)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有制度、有流程图)。
(五)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六)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包括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账号管理规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的规定)。
(七)院内自查与奖惩制度。
(八)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规定。对新上岗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技术培训以及对全院医生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的要点:
1.制度的题目准确,与内容相符。
2.制定此项制度的目的、目标、作用等。
3.明确该制度在哪些科室与部门执行,具体由什么人负责领导,什么人负责执行。
4.此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是怎样的。
5.要根据国家最新文件要求,及时修订制度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能照搬照抄。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和报告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1.人员和设备(专门领导负责,指定2名专/兼职疫情报告员,有专用计算机和疫情电话,保证网络畅通)。
2.相关登记簿齐全(包括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簿、化验室/影像科室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自查记录、疫情分析报告等)。
门诊日志填写要求: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
出/入院登记填写要求: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化验室和影像科室登记簿填写要求: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等6项基本内容。
各种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不得缺项漏项,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人必须签名。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记录须保存3年,传染病信息资料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化验室登记簿、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
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其它痕迹资料
(1)培训:通知、签到、讲义、总结、影像资料等。培训内容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系统相关要求、上级下发的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等方面的文件等。
(2)疫情分析报告(可到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信息反馈下
载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测月报做参考)。
(3)传染病疫情自查记录(每周1次)。
(4)传染病报告奖惩记录。
四、重点传染病社区管理
1.艾滋病(根据专业机构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2.肺结核(根据专业机构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3.其它重点防控传染病(手足口病、流感/人禽流感等)。社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②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③流行病学调查④疫点疫区处理⑤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⑥宣传教育等。
以上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及专业机构有关要求开展,要有详细的记录并辅以影像资料。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要会正确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按照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预警机制、处臵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评估的基本框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预案内容要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臵工作培训与演练
每年至少1次针对某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臵工作开展培训与演练,医院及辖区卫生室工作人员均要求参加,有通知、签到、讲义、演练方案、总结和影像资料。
4.应急物资储备
卫生院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个人防护应急包(按服务人口每万人2套或按本单位应急队员人数配备,应急包内物品包括:N95口罩2个,防护眼镜1只,工作帽1只,一次性反穿衣1套,猴式防护服1套,医用手套3副,一次性黄黑塑料袋足量,雨靴1双,鞋套,一次性拖鞋,碘伏,一次性毛巾、香皂,手电筒等用品),以及必要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和消杀药械,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物资详细清单和使用记录,并按照用品保质期要求及时更换。
六、村卫生室工作要求
村卫生室要建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各项制度(见模板),建立门诊登记本并按要求详细登记,要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本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卫生院统一制定,参与病人随访、管理和相关信息日报告等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有记录存档。
附:各种制度及预案模板,供参考
第三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一、严格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办法》。
二、凡是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报告卡放在科室指定的地点,由预防保健科及时收取,经网络或电话向城西社区中心报告。
三、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患者、SARS、禽流感、甲乙类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城西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作好记录,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白天报预防保健科,夜间报院总值班。
四、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在24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如发现多发、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在2小时之内向城西社区报告,做好登记及交班记录,随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卡片,未经医院职能科室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新闻媒体透露疫情。
五、填写传染病卡片应字迹清楚逐项填写,不得漏项,凡已报者在病历诊断中注明“已报”字样。
六、死亡病例报告卡、食物中毒报告卡也同甲、乙、丙类卡填写方式相同,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漏项。
七、预防保健科每天(包括节假日)必须到科室收取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并按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填写旬报表,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城西社区报告。
八、预防保健科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率的调查,保证疫情报告做到全、快、准。任何人不得隐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报、谎报疫情。保证传染病报告率为100%。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科室目标管理挂钩,若因传染病迟报、漏报或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或引起严重后果者,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试题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我国把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种,丙类()种。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新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小时内报告。
3、()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4、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各项制度,包括:传染病诊断制度、网络直报制度、登记与报告制度、()、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等开展培训制度。
二、判断题:
1、《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的计算公式是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 /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订正和补报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包括漏报、填卡错误、病例诊断变化、病例死亡。()
4、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为公民、医务人员、社区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5、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 人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6、对于14岁及以下孩子发生传染病时,除了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外,还须填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名称。()
第五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计划
龙华镇卫生院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
(二).使2012年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报告及时率达到95%、报告准备率达到95%以上。
二、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的计划、协调、落实及督查工作。
(二).具体内容:
1.培训:由专人负责定期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及报告管理的培训。
2.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簿、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簿。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并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使用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按时间及病种顺序整理归档,作为医院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同级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建立传染病报告自查机制,每天由专人负责对传染病漏报、迟报进行查补,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和补报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4)传染病病种报告、报告卡填写等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执行。
(5)建立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对于漏报、错报、迟报的相关责任人依据奖惩制度进行处罚。
4.处理
(1)病例处置及转诊。对传染病患者,应就地隔离治疗,对于严重的传染病患者,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
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对医院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疾病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疾病控制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龙华卫生院
201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