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2 12: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县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县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某县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某县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10〕8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安徽省试点工作市实施方案》(六政〔2010〕43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我县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自主创新),实施一个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三体建设(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主攻七大产业(高新铸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构建三大平台(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农业科技),实现倍增目标。

我县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亿元,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20家,专利申请总量达500件,授权量达30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达5亿元,均较增长两倍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筑牢科技创新基础。

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立企业专利制度,设立工作机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专利联络员制度,明确职责。县设立专利技术申报与专利技术转化激励资金,推动专利技术的申报、实施与产业化,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

(二)强化三体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以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为突破口,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企业主体。分批选择2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健全研发机构、培育创新人才,实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扶持10家骨干企业,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努力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以上。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使其单项产品规模和效益达到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2、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对接,推进创新要素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落儿岭工业集中区、大沙埂现代农业科技园和高桥湾科技园区的功能,推进科技政策、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中介服务、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入园区,提高园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将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以应流集团为主体的省级铸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通过1–2年的努力,升格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围绕光伏产业、新型电光源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2家。

3、强化产学研一体。扩大范围,加强高校与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开展技术难题和需求征集,有针对性地遴选一批技术攻关课题,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功能,建设一批研究生实习基地,推进科技人才向我县流动。创造条件,建立院士工作站。大力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特聘员)创业行动,建立特派员与企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到2015年,在铸造业、光伏产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分别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主攻七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针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提升四大优势产业。

①高新铸造产业。加快推进 “超奥不锈钢”技术创新项目,重点发展陶瓷壳消失模精密铸件、核电精密铸件产品,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沈阳铸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亿元。

②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联合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重点推进刨切微薄竹片、重竹地板技术研发、碳化高密度竹材产品开发、圆形生丝产品开发、桑红茶系列开发、环保型双车低衡·还原复制水洗羽绒加工工艺改造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初

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③食品饮料产业。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江南大学等技术力量,加快新产品研发,重点在冰红茶系列产品、蕨菜饮品、百合深加工、酯化黄油工艺技术开发、茶叶冷泡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开发健康食品饮料新产品,不断提升

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④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推进石斛产业化,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药物研究所、皖西学院等高校院所,加快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开发蕨菜黄酮提取颗粒、食用蛋白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石斛保健饮品和生物制药、动物生物疫苗生物添加剂等。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2、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①新能源产业。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扶持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及设备的生产与制造,加大技术研发和引进的力度,推进新能源产业的提档升级。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②新光源产业。加强与东南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总参63所电光源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合作,重点发展led固体光源及其照明、显示器件,开展以增强照明用led光效和寿命的技术攻关,研制开发更高效和可靠的驱动电路,促进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电子节能灯、照明电光源设备、新型灯用玻璃材料等产品。强化对生产动力系统的变频技术改造,应用节能技术节能降耗,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亿元。

③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年产一万吨军民融合铝镁钛合金项目、高档铁氧体软磁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广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应用示范,加快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重点开发硅碳材料、竹木塑复合材料、核电材料及电子元器件产品。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

(四)构建三大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立足现有基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1、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县经济开发区,把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抓手,增强功能,提高质量,使之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招才引智的窗口。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库,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对接。支持在孵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通过项目带动,孵化高新技术,形成产业集群。到2015年孵化器面积达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40家以上。

2、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组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在转化科技成果、申报项目、申请专利、技术交流、信息服务、品牌策划等方面提供服务。建立“科技路路通”服务站,逐步形成“运作市场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3、农业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科技专家大院服务模式,构建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体系。到2015年,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总数达到100人,建立示范基地10个,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总数达到10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项,获重大科技成果10项。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统筹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各自职能,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形成协调一致的组织领导机制,为全县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投入,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县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的增长逐年增加。科技创新基金是政府引导性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以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奖励自主创新企业和优秀科技人才。重点包括对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关键技术并实施成果转化给予无偿资助,对企业从事技术研发、联合高校院所从事重大技术攻关并取得成果的给予无偿资助,对争取并实施的国家科技项目给予配套支持,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给予资助,对专利发明人(专利联络员)给予奖励,对企业成功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给予奖励,对在全县范围内从事科技创新并获得省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等。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切实发挥杠杆作用。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重点落实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民营科技企业所得税奖励等激励政策。

(三)营造环境,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鼓励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创办职工大学,组建研发中心。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创造条件开展院士工作站试点工作。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快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和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企业就业,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四)加强引导,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纳入工业企业考评。对企业的考核评价加大科技创新的权重,增加科技创新的指标,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成效作为企业综合考评排名的重要内容。完善科技奖励评定制度,对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专利发明进行分类评价,发挥导向作用,促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第二篇:02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科发政〔2009〕2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局)、国资委、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代表处,各有关行业协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共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现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

附件: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等,导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原则。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现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二、主要任务

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以下方面入手,着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一)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

统筹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围绕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形成工作布局。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促进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立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整合资源建立技术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指导和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构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联盟的构建。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通过科技计划委托联盟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推动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依托联盟探索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二)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明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突出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创新机制、盘活存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明确权益、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采取部门和地方联动的方式,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转制院所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基础性工作。

提高平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人员保障与激励政策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绩效评价,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纲要》实施的要求,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加强分工协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突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

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支持创新型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内在机制。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命名,发挥评价对全社会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强创新型企业动态管理,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通过科技奖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推动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信息网,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群众基础,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技术交流与协作,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

(四)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

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

推动高等学校、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将开放工作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开放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高级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研究工作,或兼职教学。

引导高等学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吸引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工作。鼓励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吸引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引导博士后和研究生工作站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

协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实施“千人计划”为重点,采取特殊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吸引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师徒帮教、技术培训等活动。把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起来,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六)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发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引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发挥驻外科技、教育等机构的作用,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研发,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的态势,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通过科技援外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扩大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

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

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

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应用开发类项目应有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强项目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持续安排项目支持。

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发挥已有科技计划成果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发挥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引导作用。

(二)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专项)的投入结构,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保障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

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

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应用开发类研究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评价标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明确对科

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发挥业绩考核引导作用,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内部各层级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与政策,调动发挥骨干技术人员积极性。

(四)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抓好政策落实。加快开展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

不断完善政策。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及时掌握新的政策需求,促进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等政策措施。

(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扩大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推动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程实施。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创新资源,督促检查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情况。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协调指导小组的议定事项,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联络协调,组织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指导地方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同,完善分工负责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三)发挥地方作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集成相关资源,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措施;各级科技、财政、教育、国资监管、工会、开发银行等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第三篇: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省试点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0】18号)和《XX市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办法【2011】3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XX创新发展能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XX建

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综合实力重镇、灾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样板、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围绕发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成功转化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技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现科技强市,成为我省重要的创新型城市。

(一)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以上;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

(二)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以上。

(三)到2015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1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形成超10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家,超1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家,过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家。

(四)到2015年,构建以我市企业为主体,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使我市成为全省县(市)级依靠技术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样板。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我市食品、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以项目为载体,政府加强引导性资金的投 入,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创新项目、产学研结合项目。在全市分批选择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推动试点企业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支持20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工作,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一批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协作,实施联合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强化产学研一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北京对口后援建和东部产业转移等契机,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突破重大产业技术为目标,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建立2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快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与技术为支撑、以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平台,“产、学、研、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建设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

照聚集创新要素、交易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产业的主体功能,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研发、交易、转化服务平台。

1.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围绕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技术需求,在已有的9家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强化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激励,通过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奖励、财政科技投入资助、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专项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建设产业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新培育5家国、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

2.科技创业服务平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园区,通过实行政府引导、政府和社会化建设并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技术、人才、闲置房产、设施,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高起点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孵化经济,形成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到2015年,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 万平方米以上,有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有一支职业化的孵化服务队伍,孵化企业达到 家,创造就业机会达 个,引进高层次人才 名以上,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转化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3.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建立企业主导、研究机构加入、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技术经纪、技术转移、技术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加快知识服务业、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科技中介机构,开展科技服务;大力扶持科技投融资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4.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市内各类研究实验资源,营造开放的、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完善共享渠道。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源库和网络的建设,开辟利用国家和国际科技文献资源的各种渠道。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挥XX市经济开发区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全市创新资源,以点带面、拓展产业、梯次推进,为建设创新型XX提供支撑。重点实施“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按照“关联发展、成链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依托产业链引进和企业优化布局,强化政策和要素资源支持,围绕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15年,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三个产值超百亿的企业,培植5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形成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集群凸显、产业结构合理的格局。

1、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以高效节能半导体(LED)照明产品、节能环保门窗等为主的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抓好申安照明、嘉寓门窗宝航建设等企业的发展壮大。重点发展磷石膏综合利用、钼铜锌废渣稀有金属提取、废旧家电回收、食用菌渣处理、工业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及其他“三废”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和相关环保设备制造业,支持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同佳机械、利森集团、泰山石膏等企业快速成长。

2、生物产业。培育和扶持生物医药及医用材料产业,引导美大康药业、玉鑫药业、同人泰药业、三高生化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制剂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品质,提升现代医药产业水平。组织川渝中烟、蓝剑饮品、宏发科技等企业利用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精深加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处于产业链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重点抓好明日宇航(飞行器零部件)、蓝星机械(合金钢组合辙叉芯轨及高铁配套部件)、威德福石化装备(石油开采装备)、慧丰采油机械(石油开采装备)等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4、新能源产业。重点抓好科新机电重型压力容器(含核级)12800吨/年制造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升级,促进与东电、东汽、二重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我市中小型机械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宏达集团锌空电池的研发和对外合作,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5、新材料产业。以宏达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合金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以亭江新材料、金路高新、晨光塑胶、四川宝利丰等为依托,加快发展制革化学品、高端装饰、工程塑料、特殊超功能材料等新型材料。以蓝剑化工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磷酸盐新材料产品。

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四川腾中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节能专用车。引进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四)巩固和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等农业新形态为导向,以新品种创制与引进为核心,强化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构建技术链,延长产业链,巩固和培育特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种植业。依托四川邡牌各业有限公司、XX宏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粮油、果蔬、晒烟、中药材等种植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改良,培育双低优质油菜、优质猕猴桃等新品种,加强技术集成与配套,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

2、养殖业。依托XX市三和养殖有限责任公司、XX市穗丰水产良种繁殖场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生猪(猪仔)、珍稀水产大鲵、北京油鸡等养殖业,通过地方资源保种选育和引进改良,培育优质、高产的生猪、肉鸡、水产等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和集成养殖配套技术,发展优势特色养殖业。

(五)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

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注重人才应用,达到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与人才发展互动。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投入,达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重点投入,实现创新人才与产业互动;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高园区孵化器的建设和利用水平,为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在初创阶段提供信息、中介、培训、资金、市场等综合服务,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地社会经济环境。

(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和XX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有关要求,加大《XX市专利授权资助和专利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力度,积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到2015年,实现专利申请量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0%。专利质量显著提高,授权专利逐年增长,专利产业化成效上新水平。

在科技计划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拥有量和专利转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保护发明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技术标准研究,争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XX市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具体负责落实协调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联络协调,组织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

市级有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要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技术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依法落实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将科学事业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科研基本建设费、科技专项费、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增幅要高于同级财政预算的增幅。保证基本科技计划的投入,稳定加大对应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的有力支持。创新科技投入管理模式,强化政府的激励与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拓宽投融资渠道,对科技产业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拉动一批产业投资,切实发挥杠杆作用。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培育和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

建立XX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及鼓励引导创业投资机构、银行和担保机构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投融资服务。选择部分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设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统筹考虑项目、人才和平台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科技计划中给予持续支持,并试行委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组织实施

(三)完善创新政策,激励自主创新

加大落实现有支持技术创新政策的力度,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落实好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创新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人才队伍、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加大技术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成效的宣传力度,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发展步伐

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校市(院、所)科技合作,鼓励支持产学研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出口,推动我市优势企业到科技水平高的人才聚集地区设立研发基地,搭建我市企业利用外地科技资源、开拓市场的平台。支持开展共性技术合作联动,建立互利互惠、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多赢格局。

(五)建立考评机制,确保目标实现

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将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XX市示范试点的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实施情况,纳入市级相关部门目标绩效考核,纳入镇(街道办)、经济开发区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发挥导向作用。完善科技奖励和职称评定制度,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促进我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第四篇: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等,导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原则。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现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二、主要任务

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以下方面入手,着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一)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统筹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围绕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形成工作布局。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促进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立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整合资源建立技术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指导和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构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联盟的构建。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通过科技计划委托联盟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推动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依托联盟探索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二)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明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突出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创新机制、盘活存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明确权益、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采取部门和地方联动的方式,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转制院所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基础性工作。

提高平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人员保障与激励政策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绩效评价,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纲要》实施的要求,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加强分工协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突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

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支持创新型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内在机制。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命名,发挥评价对全社会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强创新型企业动态管理,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通过科技奖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推动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信息网,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群众基础,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技术交流与协作,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

(四)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

推动高等学校、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将开放工作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开放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高级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研究工作,或兼职教学。

引导高等学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吸引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工作。鼓励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吸引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引导博士后和研究生工作站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

协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实施“千人计划”为重点,采取特殊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吸引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师徒帮教、技术培训等活动。把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起来,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六)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发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引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发挥驻外科技、教育等机构的作用,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研发,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的态势,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通过科技援外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扩大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

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

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

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应用开发类项目应有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强项目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持续安排项目支持。

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发挥已有科技计划成果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发挥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引导作用。

(二)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专项)的投入结构,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保障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

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应用开发类研究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评价标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明确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发挥业绩考核引导作用,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内部各层级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与政策,调动发挥骨干技术人员积极性。

(四)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抓好政策落实。加快开展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

不断完善政策。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及时掌握新的政策需求,促进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等政策措施。

(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扩大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推动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程实施。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创新资源,督促检查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情况。

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协调指导小组的议定事项,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联络协调,组织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指导地方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同,完善分工负责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三)发挥地方作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集成相关资源,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措施;各级科技、财政、教育、国资监管、工会、开发银行等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第五篇:万钢部长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万钢部长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2010年7月30日,上海)

尊敬的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此隆重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这是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上海世博会以及“后世博”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亲自出席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共同推进的各有关部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获得授牌的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祝贺!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上海市各级领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方面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党的十七大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要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力求突破更多重要关键技术、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确保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刘延东同志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启动大会上指出,要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就是要着力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和发展,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体制与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支持公共科技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突出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开放服务功能,在重点产业领域确定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示范试点;着眼于推动企业 1

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在企业中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创新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启动以来,在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努力下,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重点省市启动了试点,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效。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相对明显。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相继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部署和推动上海科技工作。在培育创新源泉、增强科技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开展科学普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社会各方力量,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亮点纷呈,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稳定快速协调发展,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电子标签票务系统等科技成果在世博会上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大规模集中示范运营了新能源汽车,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示范、先进汽车技术新的里程碑。同时,上海在服务国家战略,承接、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级科研计划任务中取得重要进展,大飞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核高基、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陆续落户上海,进展顺利。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培养和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切实做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一重大背景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全市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重要决策,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实现上海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的试点工作,既是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部署,又是建设上海创新型城市的内在要求。上海市的试点方案,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统筹全市创新资源,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体现了产学

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现了全市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配合。总体思路明确,地方特色鲜明,重点任务突出,保障措施有力。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希望上海要以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契机,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要聚焦优势。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瞄准行业高端,聚焦重点领域优势力量,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构筑产业高地,破解发展瓶颈,推进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要集成资源。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发各类要素的创新活力,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在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打破围墙、发挥优势上下功夫,充分释放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潜力。尤其是要集成好“后世博”科技成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要创新机制。上海发展的优势在于创新,通过改革开放,上海创建了浦东新区,创造了新区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上海发展的转型也在于创新,上海世博会成为创新的集中地,成为展现世界各国创新成果的大舞台;上海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在于创新,而机制的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上海世博会后成果的转移与扩散需要更多灵活的机制。做好试点工作事关全局,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组织机制上要加大探索力度。不断地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资源组织的新模式,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四是要强化示范。上海市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既要为全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要为全国各地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探索路子,要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产学研用更加有效结合,在落实政策、加大投入、优化环境,调动各方面创新活力方面做出示范。

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集成各方面优势,围绕“世博后”科技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上海市做好试点工作。一是支持上海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担、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二是支持上海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技术信息、标准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是支持上海建设和完善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优化研发基地布局,深化应用型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加强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整合,探索建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奖励机制。四是支持上海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引导科研人员服务投身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强化人才的引进与激励。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五是支持上海加快促进科技与金融

紧密融合,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鼓励股权投资发展,加强和改善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建设柜台交易市场,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发展担保机构。六是支持上海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城区。支持上海张江高新区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上海张江高新区创新能级,加快杨浦创新型城区建设试点,探索三区联动的有效机制。在这里,我还想强调的是技术创新需要市场的拉动,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需要市场的牵引。在推广重大创新产品方面,上海已经成为推动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三网融合等的试点城市,最近又成为了推广电动汽车个人消费补贴试点的五个城市之一。今后,我们还将大力支持上海在推广清洁燃气、数字化医疗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志们,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经迈上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热切地希望上海市以本次试点工作为契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同时,我们也希望上海能准确把握形势,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聚焦重大产业化项目,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带领下,全市齐心合力、共同推动,上海市试点工作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成效,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某县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县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精神,全面落实镇党委、政府2015年工作目标,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

    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方案五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方案 二〇一〇年八月五日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部署,落实《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深......

    工程监管预防腐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工程监管预防腐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宽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新......

    工程监管预防腐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选5篇)

    工程监管预防腐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宽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doc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2013年1月15日) 1995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组织实施了旨在培养造就中青......

    创新工程变更签证标后监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工程变更签证标后监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市纪委三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同时,更加注重治本,做到管理与监督,规范与效率性的协调统一,为创新工程变更标后试点工作任务......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济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加速提升我市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