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管理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 -管理学毕业论文
通过本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能够清醒认识到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国企业应当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实现公司与社会和市场的接轨。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必须为企业服务好。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而财务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根源所在。本文简要指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第一方面,企业财务主体意识不明确;第二方面,财务会计职能混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制度的执行有偏差;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不利,执法不严。本文详细论述了以上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到三点建议:资金管理方面要规范集中,存货等资金的管理;综合管理方面要降低成本费用控制人工费用;人员管理方面要按照“统一领导、同意委派、分机管理、分机考核”的原则建立一套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模式。
通过本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能够清醒认识到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国企业应当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实现公司与社会和市场的接轨,全面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水平,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的目的。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进行综合性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跟财务管理有关,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为企业经济管理thldl.org.cn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为企业管理服务好。首先,财务活动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涉及产、供、销各个环节,为其它管理提供准确资料。其次通过核算、分析、对比发现问题,找出对策,财务管理也就是企业谋求发展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只有靠正确的财务政策,用规定的财务处理方法去规范我们的财务行为,才能以信息的反馈中找准再生产与流通领域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一、目前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企业财务主体意识不明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资金上拨下缴,分配统收统支,企业财务管理一直附属于国家财政,单纯执行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是财务会计职能相混淆。由于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混在一起,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分,往往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相互兼任。
二、当前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人员对财会制度的执行有偏差
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还不为社会所广泛承认,会计人员仍然被视为法人代表的私有财产,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会计工作没有执法独立性。加之有的财会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为讨好企业经营者,追求不正当的利益和政绩,故意制造假帐,并不惜采用各种手段逃避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检查。很多财务人员往往被动地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根本没有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参与决策和事后分析的作用,反映出部分财务人员政治素质较差、业务素质较低,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弊端。
2、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
许多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控制能力差。不少企业经营者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来临无动于衷,不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竞争对手的变化,盲目负责投资上项目,不是千方百计集中资金用到刀刃上。
3、会计信息失真
原始凭证失真。一是如虚列职工姓名,造假工资单,使用假发票代增值税发票,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假合同套取现金,虚列成本、虚报利润等比比皆是;二是会计帐目、会计报表失真。由于原始凭证的失真,反映在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数字也严重失真。
4、会计监督不利,执法不严
我国现有会计监督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还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会计监督的社会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有的经济监督部门自己不硬,虚假监督,人情监督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有增无减。
三、对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提出的几点建议
只有做好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才能出效益。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从四方面进行。
1、资金管理方面
首先,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要规范现金收支的收据管理,目前企业主要有两种收据。一种是内部收据,譬如预支差旅费的收据;另一种是业务上往来需要税务局的印制的专用收据。开具的收据存根,应有签发人负责保管,落实责任。在货币资金内部牵制制度中,钱帐分管是核心,要明确出纳与会计岗位的分工;在货币资金稽查中,要求对每一笔货币资金的收付都必须要经会计主管或指定的会计人员认真审核,审查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在货币资金盘点制度中,强调货币资金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并与银行对账,每月核对一次;在货币资金收付时,要把握每一笔收付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并经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帐薄的依据。同时坚持按规定日期报现,支付金额集中的用支票处理;严禁签发无记名无单位的空白支票,签发支票的印鉴必须有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保管,不得有出纳一人包办,尽可能减少现金支出,以堵塞货币使用过程中的漏洞。
其次,存货资金成本的管理,物资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现有市场情况下,实现真正的零库存是不可能的,但是采购部门应当与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带进行修正,逐步制定符合市场情况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存货资金占用,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采购业务工作,宜由企业采购部门负责,对重要物资需预付款时,除需经办人签字外,还应有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签字,并随订购物资合同。视其合同内容中载明需要预付款字样,才能支付预付款,否则缺一要补办说明情况书后方可付款;对重要物资的付款时,随附仓库的收料单,经核对数量、价格、质量、总金额等,由经办人和企业负责人签字,并交出纳员核查发票后,才可办理付款如转账支票、汇款等手续;向个体工商户或农民采购物资和材料,其发票除交易市场开出统一发票外,应附有详尽个人收款收据,以证明向个体工商户或农民购入物资和材料。
再次,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应当坚持严格审核、快速实施的策略,尽快使资产达到生产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一方面使资产功能更贴近市场需要,一方面避免资金长期占用带来的风险;只有尽快加入生产运行体系,才能发挥资金更新,改造的目的,为生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早日实现盈利,收回投资,为下轮的资产更新改造提供资产保障。在购买大宗固定资产时,必须经公司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后,落实设备和物资的生产地、型号功能,经企业领导部门研究决定,并经比价采购或招标采购后,签订购货合同,协商后须载明双方的责任。设备进厂后,经安装调试,符合协议或合同功能标准,才能办理验收付款手续。同时办理竣工验收、验收单上经使用部门盖章和使用人签名后,财务部门才进入固定资产帐户,与第二个月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最后,规范产品销售资金的管理。责任到人,加速销售资金的回收。财务部门应在月初及时开出产品销售增值税发票,销售部门应落实专员尽快带票上门回收货款。
2、综合管理方面
首先,降低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盈利收入减去各项成本耗费的剩余,成本耗费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借款利息、营销费用、日常管理费等其他成本费用。
一是降低材料成本。降低材料成本可以采用比价采购方法,在年初,由各部门提出各项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总需求量计划,列出清单。采购部门向供应商作实地考察或要求其报出供应价格,对比价格后采购部门确定符合采购条件的供应商若干家。通过这种方式,供应商有稳定的销售量,使企业更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容易;企业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和货源,有利于缩短采购周期和节省采购工作量,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二是控制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控制,为了发挥工资制度应有的奖励与约束作用,企业应当制定比较科学的工资奖金体系,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工资奖金分配上更注重对企业的贡献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业绩评价制度,使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贡献相配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也能使职工更能客观的人是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平稳心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益,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工成本。
三是控制费用。费用控制,是一个内容繁杂的工作,但是关键的是要树立一种“应该节约、节俭光荣”的观念。在日本三菱电机,纸张经过双方使用后才能废弃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一个规定,在很多大公司,都在推行这种节俭的观念。树立这种观念将会使职工在工作、生产中随时考虑并体现这种观念。从而降低企业耗费。在费用控制方面,严格的预算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制度严密、详细、可行的预算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费用控制中应当避免仅仅依靠财务人员进行控制的模式,充分调动各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使各部门负责人能主动控制费用,提高费用控制的有效性。
除此以外也要注重提高销售收入。在企业自身条件和地理环境、自身条件的限制下,由于提高销售收入存在很大的困难,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是企业的唯一出路。
3、人员管理方面
在企业内部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委派、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原则建立一套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模式。
首先,企业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在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和二级法人单位设立财务科,由企业财务总部向财务科统一委派财务人员,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协助各单位负责人做好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企业内部所有财务人员由企业财务总部统一领导,组织关系和劳动工资关系隶属企业财务总部,财务人员的考核、选聘、培训、委派由该部门会同人事部门负责,财务人员的工资由总部统一发放,便于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财务监督的严肃性。
其次,各财务科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同时企业财务总部负责,其奖金由企业财务总部根据其业绩考核并发放;各财务科财务人员与其财务科负责人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分层管理。
总之,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财思路贯穿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这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在实现传统思想转变的基础上,与管理者一道,在研究市场和政府的政策,在操作技巧和内容上,运用数字和电脑手段全面、正确的收集财会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动态发展的财会管理量化分析,对企业的筹资、投资、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预测的决策。为此,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要求,解决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财务工作新观念。
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经济管理,必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企业盈利。
第二篇: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
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
一、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企业财务主体意识不明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资金上拨下缴,分配统收统支,企业财务管理一直附属于国家财政,单纯执行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
二是财务会计职能相混淆。由于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混在一起,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分,往往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相互兼任。
二、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财务人员对财会制度的执行有偏差
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执法地位,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还不为社会所广泛承认,会计人员仍然被视为法人代表的私有财产,会计工作听命于单位负责人的随意指挥,会计工作没有执法独立性。加之有的财会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为讨好企业经营者,追求不正当的利益和政绩,故意制造假帐,并不惜采用各种手段逃避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检查。很多财务人员往往被动地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根本没有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参与决策和事后分析的作用,反映出部分财务人员政治素质较差、业务素质较低,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弊端。
2、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
许多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控制能力差。不少企业经营者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来临无动于衷,不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竞争对手的变化,盲目负责投资上项目,不是千方百计集中资金用到刀刃上。
3、会计信息失真
原始凭证失真。一是如虚列职工姓名,造假工资单,使用假发票代增值税发票,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假合同套取现金,虚列成本、虚报利润等比比皆是;二是 1
会计帐目、会计报表失真。由于原始凭证的失真,反映在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数字也严重失真。
4、会计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我国现有会计监督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还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会计监督的社会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有的经济监督部门自己不硬,虚假监督,人情监督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有增无减。
三、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只有做好财务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管理才能出效益。加强财务管理首先要从四方面进行。
1、资金管理方面
首先,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要规范现金收支的收据管理,目前企业主要有两种收据。一种是内部收据,譬如预支差旅费的收据;另一种是业务上往来需要税务局的印制的专用收据。开具的收据存根,应有签发人负责保管,落实责任。在货币资金内部牵制制度中,钱帐分管是核心,要明确出纳与会计岗位的分工;在货币资金稽查中,要求对每一笔货币资金的收付都必须要经会计主管或指定的会计人员认真审核,审查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在货币资金盘点制度中,强调货币资金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并与银行对账,每月核对一次;在货币资金收付时,要把握每一笔收付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并经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帐薄的依据。同时坚持按规定日期报现,支付金额集中的用支票处理;严禁签发无记名无单位的空白支票,签发支票的印鉴必须有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保管,不得有出纳一人包办,尽可能减少现金支出,以堵塞货币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其次,存货资金成本的管理,物资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现有市场情况下,实现真正的零库存是不可能的,但是采购部门应当与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带进行修正,逐步制定符合市场情况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存货资金占用,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采购业务工作,宜由企业采购部门
负责,对重要物资需预付款时,除需经办人签字外,还应有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签字,并随订购物资合同。视其合同内容中载明需要预付款字样,才能支付预付款,否则缺一要补办说明情况书后方可付款;对重要物资的付款时,随附仓库的收料单,经核对数量、价格、质量、总金额等,由经办人和企业负责人签字,并交出纳员核查发票后,才可办理付款如转账支票、汇款等手续;向个体工商户或农民采购物资和材料,其发票除交易市场开出统一发票外,应附有详尽个人收款收据,以证明向个体工商户或农民购入物资和材料。
再次,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应当坚持严格审核、快速实施的策略,尽快使资产达到生产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一方面使资产功能更贴近市场需要,一方面避免资金长期占用带来的风险;只有尽快加入生产运行体系,才能发挥资金更新,改造的目的,为生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早日实现盈利,收回投资,为下轮的资产更新改造提供资产保障。在购买大宗固定资产时,必须经公司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后,落实设备和物资的生产地、型号功能,经企业领导部门研究决定,并经比价采购或招标采购后,签订购货合同,协商后须载明双方的责任。设备进厂后,经安装调试,符合协议或合同功能标准,才能办理验收付款手续。同时办理竣工验收、验收单上经使用部门盖章和使用人签名后,财务部门才进入固定资产帐户,与第二个月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最后,规范产品销售资金的管理。责任到人,加速销售资金的回收。财务部门应在月初及时开出产品销售增值税发票,销售部门应落实专员尽快带票上门回收货款。
2、综合管理方面
首先,降低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盈利收入减去各项成本耗费的剩余,成本耗费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借款利息、营销费用、日常管理费等其他成本费用。
一是降低材料成本。降低材料成本可以采用比价采购方法,在年初,由各部门提出各项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总需求量计划,列出清单。采购部门向供应商作实地考察
或要求其报出供应价格,对比价格后采购部门确定符合采购条件的供应商若干家。通过这种方式,供应商有稳定的销售量,使企业更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容易;企业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和货源,有利于缩短采购周期和节省采购工作量,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二是控制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控制,为了发挥工资制度应有的奖励与约束作用,企业应当制定比较科学的工资奖金体系,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工资奖金分配上更注重对企业的贡献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业绩评价制度,使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贡献相配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也能使职工更能客观的人是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平稳心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益,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工成本。
三是控制费用。费用控制,是一个内容繁杂的工作,但是关键的是要树立一种“应该节约、节俭光荣”的观念。在日本三菱电机,纸张经过双方使用后才能废弃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一个规定,在很多大公司,都在推行这种节俭的观念。树立这种观念将会使职工在工作、生产中随时考虑并体现这种观念。从而降低企业耗费。在费用控制方面,严格的预算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制度严密、详细、可行的预算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费用控制中应当避免仅仅依靠财务人员进行控制的模式,充分调动各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使各部门负责人能主动控制费用,提高费用控制的有效性。
除此以外也要注重提高销售收入。在企业自身条件和地理环境、自身条件的限制下,由于提高销售收入存在很大的困难,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是企业的唯一出路。
3、人员管理方面
在企业内部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委派、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原则建立一套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模式。
首先,企业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在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和二级法人单位设立财务科,由企业财务总部向财务科统一委派财务人员,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核
算、管理和监督,协助各单位负责人做好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企业内部所有财务人员由企业财务总部统一领导,组织关系和劳动工资关系隶属企业财务总部,财务人员的考核、选聘、培训、委派由该部门会同人事部门负责,财务人员的工资由总部统一发放,便于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财务监督的严肃性。
其次,各财务科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同时企业财务总部负责,其奖金由企业财务总部根据其业绩考核并发放;各财务科财务人员与其财务科负责人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分层管理。
总之,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财思路贯穿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这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在实现传统思想转变的基础上,与管理者一道,在研究市场和政府的政策,在操作技巧和内容上,运用数字和电脑手段全面、正确的收集财会信息,进行全面综合的、动态发展的财会管理量化分析,对企业的筹资、投资、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预测的决策。为此,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要求,解决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财务工作新观念。
企业财务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经济管理,必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企业盈利。
第三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一、知识经济时代之我见
大型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和市场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通过并购、联合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的行为不断增多。而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研究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对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进行探讨。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首要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地位凸显,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在只是以往单一的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同时追求相关主体的利益,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这是因为知识资本的重要性使得单位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利益分布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要注意平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稳定企业军心,更好地促进发展。
2.资产结构变化加速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和最大竞争点,换言之,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工业经济时代,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结构,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飞速上升,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因此,必须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予以足够的忠实,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变更,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
3.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
第一,网络时代,很多经济活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虚拟化,这使得各方面信息传播、处理以及反馈的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决策风险。第二,信息传播的高速,使得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速度也得以加快,致使企业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会来不及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第三,科技技术的发展,尤其
是高新科技的发展,使得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就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的一系列风险,从而加大了存贷风险。第四,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第五,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风险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
4.现有财务管理理论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决策需要
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模式编写的,侧重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分析,较少涉猎无形资产的投资与增值,因此,其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这一问题在企业实践中越来越明显。
二、企业管理决策分析
(一)要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1.以优化固定资产降低成本
现在多数公司在生产运作时,都遵循“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原则,利用经济设备制造经济型汽车,实现投资规模和产品功能、市场定位的匹配。改进完善重大投资项目论证审批流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此外,有些公司针对不同情况,还采取产品上量、投资入股、整体出售、整体搬迁、承包经营、报废关闭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努力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2.以协同办公、矩阵式管理降成本
协同办公、矩阵式管理的优点体现在:一是既能完成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二是可将各部门专业人员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互相协调,加强组织的整体性;三是可避免各部门的重复工作,而减少了成本支出;四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进度;五是各部门专业人员可借此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以完善采购成本管理体系降成本
这种管理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导向,自觉运用价格规律、供求规律和优胜劣汰规律,处理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实现采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多因素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的价值,从而建立起相对竞争对手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4.以加强财务控制能力建设和全面预算管理降成本
这种管理是以“战略—目标利润为导向,严格执行预算刚性,做到先算后花,不算不花。”确保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同时,以此为契机,将财务管理向市场策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等业务层面全面延伸,既宏观管控,又微观指
导,助推业务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预算管理的市场对应能力,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5.以对标分析降成本
通过与行业先进企业和主要竞争对手对标的方式,采用趋势分析和问题分析等方法,在各方面找差距,确定目标学先进、赶先进。通过到竞争对手的供应商的生产和管理现场调研,与对方交流,寻找差距和问题,明确追赶目标,制定赶超措施。
6.以组织结构扁平化降成本
通过营销机构扁平化来提高营销效率,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为了推动销售分子公司和直销机制改革,对于经营业绩较好的,扶持其做大做强;对于经营业绩不好的,实行改制、商家买断或注销退出市场,通过优化物流成本,严格费用管控,实施人员分批轮换制度切实降低营销成本。
7.以加强廉政建设和审计降成本
在财务部设立内控管理处,配合审计部门健全公司和企业内部流程审计控制体系。促进规范建设、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1.改变观念和加强培训至关重要。
要对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其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资金流程控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树立财务制度创新和财务管理创新的理念,用程序来规范行为,以保证制度的执行。
2.软件技术要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紧密结合使用统一软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管理需要软件,软件需要管理,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共同研究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3.要全面部署,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制定分步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确保该管理模式符合企业管理需要,逐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目标,保证项目整体实施效果。要根据重要性原则把握不同阶段的重点和要点,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提高企业在复杂的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4.要实现信息集成,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企业结算中心制度
实现信息集成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可利用资源的最大价值,并通过接口方式与营销、生产、工程、人力资源等专业系统进行链接,保证企业信息的同步处理以及处理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结算中心制度,解决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成本高、体外循环失控和余缺调剂不畅等问题。
(三)应加强资产风险管理
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工程,所以在系统建设、运行等不同阶段应遵循不同的安全管理目标,保障网络的安全性,确保财务管理业务不间断和财务信息高度安全。
1.无形资产的识别
无形资产风险的识别是指通过密切关注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中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大经济变量变化,从定性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剖析企业经营活动可能面临的各种无形资产风险及其形成原因。它是无形资产风险全面管理的起点,无形资产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无形资产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经济决策的风险。
2.无形资产风险的评估
无形资产风险评估是在无形资产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进行评估,为选择无形资产风险管理策略做准备。从理论上讲,发生损失的概率越大,无形资产风险也越大;概率越小,无形资产风险也越小。
3.无形资产风险的控制
无形资产风险控制是依据无形资产风险管理计划以及实际发生的无形资产风险事件和随时进行的风险识别结果,在无形资产风险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的过程。
三、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多元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需要向多元化、纵深化的演进。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考虑有形资本所有者的最大化资本增值,政府社会经济贡献的最大化产出,更要关注无形资本,特别是知识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以及参与公平利润分配的权利。换言之,就是要将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转向企业“知识利益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在多元化的目标追求上
着重突出“知识”的内在作用。
1、融资管理对象实现知识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融资的对象也有了相应的重点改变,把重点从金融资本转向了知识资本,由“融资”转向了“融知”,知识资本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才储备都可以一一量化为企业产权,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的空间,也有助于实现企业多源泉、多动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2、资本结构实现优化组合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合理安排债券资本比例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发展的基础。重新优化企业的资本机构:首先,要重新确立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重关系。其次,要重新调整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层次、形式。最后,要重新确立知识资本的各种权益形式和期限结构,尤其是要确立人力本本的产权形式。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3、风险管理方法实现高效化
市场经济的机制客观上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更大,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且风险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在方法上实现创新性高效化。首先,要熟悉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并能有效予以识别与预测,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计量、分析、报告、控制系统,以便有效地进行财务的风险管理。
4、财务分析实现准确性
财务分析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分析需要重视对知识资本的分析,要客观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
5、财务分配实现公平性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而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分配方式上确立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知识作为考量和分配财务利润的要素,实现财务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同时,也可以这样的方式激励成员积极投入知识资本,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企业管理认为,记账和平账只能算企业财务人员的基本功,如果能够通过财务专业帮助业务人员做分析,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财务人员真正为整体创造价值。因此财务人员不能只懂得财务,更要懂得经营。财务人员懂得经营后,就能得心应手地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不但为产品定价,而且拥有缜密的数据分析能力,就能探询到对方的底价,为企业决策把关、算账,这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sdfsafsa
第四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引言
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如何不断降低成本,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在《新现实》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他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可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话题。
80年代以来,脱离计划经济的我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一部分企业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式——目标成本管理。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邯钢,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对成本管理进行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邯钢摆脱了产品积压卖不出去的困境,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在此之后,我国的许多企业纷纷向邯钢学习开始重视目标成本管理,国内不少企业先后采用了目标成本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目标成本管理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90年代后,中国的企业开始面临一个新的市场环境。这个新的市场环境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中国加入WTO而产生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更加强调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正是这样一个新的市场环境的产生,提出了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如果能够从分析研究中找出原有目标成本管理的弊端,并剔除它,那也就是本文的价值所在了。
二、90年代后我国市场特点分析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大多数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我国的买方市场与西方高度发达的成熟市场相对比有所不同,并没有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买方市场主要是相对于短缺经济而言,并且主要是由于目前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积累起来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我国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供给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这就出现了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错位,于是出现了产品卖不出去的现象。同时中国加入WTO,面临国外企业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造成国内企业竞争力加剧。但是,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对企业来讲新的市场条件下存在的机会也很多,应该说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
通过对90年代后我国市场特点分析,我们看到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开放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为改革旧的企业管理方法带来了机遇。下面我就从这两点切入,具体分析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改革创新的机遇。
三、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一)、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1.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缺乏应变性。
以往的目标成本管理往往只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而很少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只重视生产环节的目标成本而忽视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目标成本,这样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内外部脱节,缺乏应变性。在这个顾客导向的时代,产量不断的扩大不见得会是赢家,能够掌握竞争的动脉,制定明确的竞争策略,且能全力以赴付诸行动,才会是胜利者。当市场售价下滑的速度大过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速度时,也许这个企业将会成为市场上下一轮的被淘汰者。
2.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有目标成本管理竞争意识有待加强。
世界最大500强中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使国有企业同非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中外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传统目标成本管理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而对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
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必须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只有通过比较分析竞争对手产品与本企业产品的优劣处,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克敌制胜。
3.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传统的目标成本分析缺乏前瞻性。
在今日竞争激烈的时代,产品寿命周期更加短促,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目标成本管理不仅要研究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国内的企业往往缺乏对潜在消费需求的研究,因此出现产品积压的现象。当产品更新速度低于需求变化的速度时,所有生产活动都只是在增加成本。然而通过对潜在需求的分析,在现阶段增加合理的支出,反而可能在未来获得降低总成本的效果。如何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前瞻性,为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服务,是我们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
4.成本动因增加,传统粗放型的目标成本管理变得落后。
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现象。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考虑的都是看得见的成本,未考虑到隐含成本;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信息。然而成本的形成不见得仅仅是劳务及材料等显在成本,更多的是因为管理的粗糙或不科学等造成的浪费与损失即隐藏成本。如何认识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找出这些提高成本的动因,并加以剔除是我国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成本,如果不改革以往的成本动因分析将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出现全盘失败的局面。
5.信息化迅速发展,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将逐渐被淘汰。
过去在手工模式下,只能局限在事后分析,往往还出现大量的人为差错。加之目标成本分析日益复杂,涉及数据日益庞大,使手工操作的难度大大加强。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条件下,就能建立从目标成本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目标成本管理的工作,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力物力,有助于提高目标成本管理效率。信息化改造是企业管理改革的大趋势,因此也必须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手工模式改造。总之,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包括国际竞争,已成为目标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成为目标成本管理的难题。新的市场环境下从发展战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然,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成为各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改革的机遇
1.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必要性。
由于中国入世,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不是市场主体,企业成为了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①,于是企业以市场为依托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同时,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地在市场中独立运作,企业目标成本的确立和核算变得更加灵活,使得目标成本管理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信息化发展促进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敏捷化。
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入世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规范促进了各类软件包括管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这也为目标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提供了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计算机系统一方面快而准地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各种成本核算数据,另一方面为目标成本的逐级安排分配提供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同时,计算机系统以高精度的运算能力确保了各级目标成本的计算和汇总的准确度。目标成本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汇总—核算—分配—再汇总—再核算—再分配”,不断循环推进,实现了目标成本的动态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使之更为精良、灵活、高效。
3.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及时广阔的外部信息。
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通讯、互联网产业的国外资本将大规模涌入中国,促进国内电子商
务环境和中国企业的日渐成熟。②通讯业的发展也为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外部信息。通过与互联网络的结合,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就能够快速获得最近的市场动态和信息,使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更为开阔的系统。互连网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于目标成本的确立和变更,从而帮助目标成本管理更快更准确地对市场做出反应,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决策更科学、更灵活。
4.国内外企业进行先进技术的交流加快了国内目标成本管理技术进步。
目标成本管理在当今世界许多企业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同时也在新的环境下产生了新的管理思维,中国入世为国内企业拓展了向国外企业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入世促进了优秀企业管理人员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目标成本管理队伍。
新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激烈竞争已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企业目标成本管理面临的困难加剧,同时,对目标成本管理也提供了一种机遇,促使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引入新的管理观念,改造原有组织体系。要重视市场,重视战略的研究,重视结构调整,要在传统目标成本理念和管理方式上进行转变,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面,我进一步从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理念和加强目标成本控制两大方面提出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四、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树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理念
1.树立战略目标成本意识
艾德华?戴明认为:“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创新永恒的主题。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为了降低质量成本;适时管理和信息化是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工资解雇工人可以压缩成本,但提高工资和福利也可以压缩成本。”③可以说,企业采用何种成本管理标准,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目标成本管理也必须树立战略的思想,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服务。
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目的是不断取得产品价格优势,却很少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问题。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情况下目标成本管理应为战略目标而服务。如追求低成本先导型战略的企业,其产品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存在很少的差异性。因而在确定战略地位时,以相对高质量低价格来获得其竞争优势是很重要的。而为了达到相对高质量低价格这个目标,所要求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应该是严格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相反,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其产品相对其竞争对手产品有很大差异性,因而应以高质高价来获得其竞争优势。目标成本管理应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目标成本应当设定在确保产品高质的基础上。在日益强调产品差异化的今天,不能以纯粹的节约支出来设立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增加产品价值、促进产品竞争力为中心。只有树立这样的目标成本管理意识才能科学地进行目标成本的管理,实现成本目标与竞争战略目标的一致。
2.树立竞争意识
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确定目标成本必须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下以面做得较好的日本五十铃公司为例。
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以对其竞争对手的汽车部件详细的比较研究为基础,为其汽车部件制定出目标成本。他们采用竞争对手同类产品中的最低成本作为自己部件的目标成本。如,五十铃的汽车驾驶装置的目标成本是以其对丰田的同类部件的成本分析为基础,而其挡泥板的目标成本则基于对日产的这类部件做成本分析。日本公司经常做这种研究,将其作为目标成本计划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旦某公司发现某一个竞争对手减少了某个零部件的成本,该公司就会紧跟着削减同类部件的成本。在日本五十铃公司经过20多年的验证中,这
种方法效果宏大。
国内的企业在目标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竞争意识薄弱的现象,优胜劣汰永远是市场竞争的自然法则,因此必须积极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争取竞争优势。具体做法是:先选择若干合适的竞争对象,分解竞争对手类似产品找出对方的优点,从类似品的优点加以构想,构筑本企业产品优化模型。在型式化、组合后再选择所要使用的要素,分解再加上各种资讯,确定产品目标成本。最后再做比较分析,完备目标成本尺度。
3.树立赶超成本意识
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最为巧妙的是将其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而非今天的市场。NEC的一位财务预算专家安雄其伊说:“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NEC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赶超成本意识的体现。这种成本意识具有追求成本极限的“理想性”,也就是说与其设计合理的目标不如设计理想的目标,是一种无穷降低成本的思想。
企业的新产品都将要面临激烈的环境,因此要在现有规格上加追加预测将来的机能(成本提高的要因),而且,为了赢得市场的价格战略,于是,就要设定非常严厉的成本目标。用一个式子表示就是:目标成本=现状的市场价格+机能提高(成本提高要因)—价格战略(成本降低)。可见,树立赶超成本意识,改善成本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机能并降低价格。
4.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忧患意识
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正视现实,面向市场,以用户需要为出发点,在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占领市场,增加市场份额。而价格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又主要取决于产品成本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成本与价格、成本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经营的关系,瞄准市场,立足内部,科学管理。用于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就是要持之以恒地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要与市场目标挂钩。同时,要求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按需生产,尽可能实现“零存货”,这样可大大削减存货带来的资金成本和储存成本。
5.树立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可以理解为“为省钱而花钱”,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为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从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为未来“增效”而重购成本效益的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价值工程思想的一种体现。在传统目标成本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目标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以此实现成本效益原则。
(二)加强目标成本控制
1.目标成本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应用广阔的范畴,它从时间上包含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从管理的层次上包含了计算、核算和管理。过去在手工模式下,目标成本只能局限在事后分析,往往还出现大量的人为差错。并且,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反求法推算目标成本时出现了数据繁多管理复杂的局面。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条件下,就能建立从成本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到分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目标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
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目标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使企业的各个环节相互监督,使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以实施信息化改造成功的广州五十铃为例。
广州五十铃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生产模式必然导致每个产品的成本都会不一样。因此,无论从产品定价还是公司损益计算的角度来说,正确、及时的产品成本计算都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他们采用具有成本核算分批法的U8-ERP软件,通过销售订单与生产令对应,一个生产令对应一张订单,按生产令发料,对每台客车的,目标成本进行核算。正确的产品成本核算为销售定价、损益确认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同时,通过对产品车耗用材料明细及成本构成的比例分析,控制了不合理支出并为企业目标成本的实现打下基础。事实证明只有将相关软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并取得成功。p
2.目标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目标成本的确定很难实现财务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横向信息交流,目标成本的计划缺乏统筹性和科学性。目标成本逐级展开时又出现各部门目标不一致,相互矛盾的局面。
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传统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原有的塔型结构应当逐步向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转变。在这种结构中,一方面用计算机系统取代中层成本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成本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作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目标成本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成本管理,不仅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黑龙江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通过信息化改造和组织结构重组实现了目标成本全面管理效率的提高。原龙丹企业成本管理部门是通过各部门层层汇总上报的报表进行分析参考的,时常不同报表对同一项目的数据统计也不一致,令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决策。于是,一方面他们利用信息化工程进行企业项目改造,使各部门的所有报表以网页的形式分布。各级部门可以按其不同的权限查询相关的汇总报表和基础报表,所有报表自生产管理部门到上层领导部门都可以一目了然,所有的数据不存在汇总不一致而发生的多报少报隐瞒不报的情况发生。实现了企业目标成本管理自上而下的一致性、透明化管理。同时,改造后的目标成本管理组织由原来的“多层结构”变为“扁平”结构,由过去的5-7个管理层次减少到现在的2-3个层次,由过去的“领导和分管”角色变成“流程经理”的角色。目标成本管理人员兼职化,原副总经理兼主管部的部长,也兼了主管部核心业务科的科长。通过兼职化实现了由“多层”向“扁平”的合并,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直线挂接。不仅大大精简了原有的臃肿机构降低了成本,同时,各个目标成本管理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积极变动目标成本的确定。
3.目标成本管理过程全员化
目标成本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面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是通过成本主线,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和环节有机统一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所谓全员,是指上至企业经营者,下至每一位员工都是成本管理者、责任者,成本、费用的降低与 每个人有关。全过程,是指成本管理贯穿于从生产设计、布局、生产准备、产品生产、加工,从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到生活后勤、机关科室等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每一道工序和每一项工作。
全面,是指目标成本管理不仅包括可以控制的材料、配件费,而且包括所有与生产、辅助、生活后勤和管理工作等有关的一切成本、费用的管理,如工资、电费、设备租金、办公费以及物资采购供应、废旧物资的回收等。
目标成本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和每个员工,集中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所谓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不是物,企业管理主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推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必须从提高每一个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素质出发,层层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培养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管理网络。
目标成本管理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管理到位是保证,而尽快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成本管理队伍则是深化、细化全员目标成本管理的迫切需要。可见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每个部门和环节,关系到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利用。总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4.目标成本核算科学化
成本核算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传统的成本计算包括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而现代成本核算不仅仅局限于为产品设立成本目标,而且在开发准备、确定设计制造方针、投产准备、物流和定价各个领域均可实施。因此,计算对象应从产品部件实物对象扩展到抽象的功能对象 ;计算基础应从财务会计基础转向管理会计基础;计算内容也并非是全部成本或平均成本,而可采用部分成本或增量成本;计算方式既可采用各种成本要素逐项加计形式,也可以成本要素加以划分后,逐个以物理特征为基础进行理论的或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同时根据需要既可以概算也可以估算。
五、结束语
建立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其次,要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从本企业实情出发,创造具有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进行任何管理的创新都是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的经验中得出的,本文对于目标成本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还仅限于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汤姆?彼德斯认为,创新如果不能提供使用价值更高、相对成本更低的新产品和新方法,如果不能更快地取得这些成果,那么这个创新不是一钱不值就至少要暂时被束之高阁。④因此,在对原有目标成本管改革与创新中必须注意改造的有效性,务必要使改造后的系统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原有目标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不然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不但没有降低成本还会增加成本。落实在具体企业中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具体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具体的部署和改造。本文在如何建立与差异化相适应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如何改造原有的目标成本管理结构,根据具体业务流程增、减哪些职能部门等等这些具体运用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沈伟忠
2011-12-26
第五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近代中国农村劳动工资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相关经济史料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的形态和数量、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变化以及城乡工资水平差距等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农村工资水平的基本状况。
许多中国农村经济学者,对于农业劳动问题的研究,往往比较忽视。他们以为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不是劳动问题;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劳动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土地问题的一个极重要的关键。
一般说来,劳动力的商品化,即工资劳动者的广泛利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在农业中间,工资劳动者的利用,也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过农业生产由于它技术上的特性,尤其因为受土地私有制度的束缚,所以农业劳动的构成,往往保存下列几种特点:第一,农业中间因为小经营的广泛存在,所以家族劳动往往占有很显著的地位,甚至在数量方面压倒雇佣劳动。第二,农业中间存在许多季节工人,他们一面出卖劳力,一面自http://www.xiexiebang.com/wenzi/己经营农业;这就是农业中所特有的半无产者。第三,农业中的许多雇佣工人,往往受土地或债务的束缚,他们的出雇多少带有一点强制性质,因而成为半封建的雇役劳动。
在近代中国农村,因为农业生产的落后,上面所说几种特点自然更加显著。仅从数量方面来说,晚清、特别是民国时期,全国雇农的数量及其在农户中的比重,究竟有多大,可谓人言人殊,没有一个权威性定论。1927年谭平山在《中国农民经济状况》一文中估计农业雇佣劳动者占农业人口的6.86%,1931年由李育文所译、北平村治月刊社出版的日本学者田中忠夫的专著《国民教命与农村问题》推论全国雇农人数占农村人口的16.23%。当代学者刘克祥“根据各项调查材料综合估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雇农人数约占农业总人口的10%,户数占全国农户的11%”[1]。虽然这些雇农的数量和比重不算多,但是它们包括了相当于十分之一的中国农民,是近代中国农村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劳动者群体。雇农的工资水平变化直接影响农村雇佣劳动者生活水平的变化,所以对农村工资水平的研究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一、工资的形态和数量
中国农村中的雇佣劳动多少带有—点封建意味,这从工资的形态和数量上面也能表示出来。农业由于技术上的特性,需要较大量的季节劳动,因此农业中的雇佣工人,一般可以分为年工,季工,月工,日工等等。根据民国时期中山文化教育馆的调查,各省农业雇佣工人最高工资的平均数字如下表:
日工和年工的每日平均工资收入相差很远,首先是由于上列日工工资乃是农忙时的工资,这时劳动异常紧张,而且受雇时期又很短促;不比年工包括农闲时间、生活又比日工较有保障。其次是由于这些年工一般带着很浓厚的奴隶色彩;日工比较起来自由一点(因为上引数字全是最高工资,所以这种日工大多不是半封建的负债劳役),然而就连这种获得最高工资的自由劳动,他们所得工资一般还是低于城市中的产业工人。例如1929年上海各业工人每日的平均工资计有七角一分,就连工资比较小的棉纱工业也有五角五分;这已高于农忙时的日工工资,比较年工工资更要高出几倍。从这个对比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雇农如何过着比城市工人更惨淡的生活。
农业雇佣工人的落后,并不到此为止。在中国农村中间,除掉货币工资之外,还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实物工资。首先是谷物工资,这在各省都还相当流行。例如山东有种长工,是在农产中间抽出十分之一作为工资;河南山西等省流行着的“二八分租”,也可说是谷物工资的另一方式。谷物工资在短工中间更加流行:例如福建尤溪割稻一日给谷十斤作为工资。广东从化农忙时期做工六十日,给谷二百斤。有些地方支付一部分的货币,一部分的谷物;例如广西部林插秧女工,每日给米一升,另给毫洋一角[2]。
其次就是用土地或是耕畜的使用权来抵偿工资。例如宝山县的“脚塞”,租田一亩,每年要替地主工作二十五天到三十天;枣阳县的“赶工”,工作一年的代价,是租用四亩到六亩田地,和三四间的房屋。至于用人力夫换牛力这种工作报酬之低微,可用“三天人工交换一天牛工”这件事实很明显地表示出来[2]。
最后还有一种最特别的工资形态,就是用娶妻来代替工资,这在西南各省——尤其是云南都还相当梳行。例如云南的川江新平等县,贫苦男孩从五六岁或七八岁起始受地主们的雇佣,不支工资;到二十多岁才由地主替他娶妻成家。广西苏城等县,有些地主也同年青雇农订约,工作十年或二十年后,给他一个婢女。
工资形态也像地租形态一样,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外壳中间,包藏着许多不同的社会性质。当然,货币工资是最先进的工资形态;所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工人,全部采用这种方式。不过我们并不能够反过来说:凡是支付货币工资的,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因为在这里面,还包含着许多半封建的负债劳役。谷物工资盛行于商品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方;它是一种较落后的工资形态。用土地和耕畜的使用权来代替工资,大多是半封建的雇役劳动,比较谷物工资更加落后。至于娶妻工资更是一种奴隶性的劳动力式,这是最落后的工资形态,它的流行范围远不如前面几种普遍。
工资的数量,也同工资的形态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是愈落后的工资形态,劳动报酬也愈加微薄。这里我们虽然不能举出许多统计数字来互相比较;但从上述一切,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在这许多落后的工资形态中间,包含着怎样难以形容的悲苦生活。
二、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及其变化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指出,“劳动工资的上升,不受国民财富的实际多少的影响,它是因为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所造成的。所以,最高的劳动工资不是在最富有的国家里,而是在发展最快或者说致富最快的国家里。”斯密认为,高工资是由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是它的实际大小引起的,一个国家可能比另一个国家拥有更多的财富,但是如果这个国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它的工资就不会太高,如果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地增长,那么它的工资水平也会不断的上升。因此,根据劳动工资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正处于一种怎样的经济发展状态。如果劳动工资(实际工资)不断上升,说明该国的经济正处于增长阶段;反之反是[3]。由此可知,观察农村工资水平的变化,便可以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的变化。
反映农村中工人的工资水平变化,可以采用工资指数这一指标。工资可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即农业工人依账面记载拿到的货币工资的数量,而实际工资(又称为真实工资)是名义工资以物价或以工人的生活费为标准,并与之比较而计算出来的工资。依据上述分类,工资指数也分为名义工资指数和实际工资指数。名义工资指数由于没有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农业工人的生活水平变化,而实际工资指数揭示的才是农业工人的真实经济状况。
据张履鸾对江苏武进农工工资的调查,1908年至1932年期间名义工资呈上升的趋势,其指数由79上升为137。但如果与当地农人生活费指数比较,则是明显下降的趋势,指数由98.9下降为74.9(均以1910—1914年平均值为100)[4]。较为系统地反映全国农业工人工资指数变化的统计,是卜凯根据中国21省99个县100个地方的调查资料所编制的中国农业工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指数(见表2),据此我们可以观察近代中国农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变化情况。
如果只观察一首一尾,在1906—1933年期间,中国农村中雇工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有明显的上涨,但如果我们观察数字系列中的大部分时间,即1907—1932年期间的变动情况就会发现,农业雇工名义工资与生活费指数,几乎是同步上升的。亦实际工资基本上保持原状或略有上升。
虽然名义工资有较为明显的上升,但是因为近代农村物价水平也是在上http://www.xiexiebang.com/wenzi/升的,因此,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真实工资水平基本没有变化,说明这期间工资对于有雇佣劳动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影响,仅以真实工资所代表的生活水平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
三、工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雇农工资的增减,是由诸如商业性农业发展程度、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雇农群体的多少、商品物价水平的高低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近代中国农村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商业性农业以及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程度较小,其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甚明显。就后两种因素而言,雇工供大于求,必然导致雇农工资的下降;商品物价增涨,必然导致雇农名义工资上升,但如果名义工资上升的速度小于物价上涨,真实工资则会下降。由于近代中国人口是在不断增加的,因而雇工的供给很充足,因此雇农的工资很难有大幅度的上升;但是随着近代物价水平的上涨,雇主又不得不提高名义工资水平,至少要提高到维持工人原有的生活水平,因此,名义工资虽然在上涨,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真实工资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四、城乡工资水平比较分析
根据王玉茹先生在其著作《近代中国价格结构研究》中的分析,可知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化起步后的50年间,城乡劳动者的名义工资都在周期性的波动中程度不同的有所提高,其中近代生产部门工人的名义工资增长幅度比较大,而传统部门工人的名义工资增加较少。在用生活费指数加以折算后,所得到的结果是产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而手工业和农业工人的工资则增长不多或略有下降。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近代化起步以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程度不同,其工资差距也将扩大。即近代生产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其工资率亦增长较快,而传统生产部门则反是。因此,中国在这一时期近代生产部门的工资增长较快,而传统生产部门的工资增长较慢是理所当然的。对一个能发挥二元结构优势的后发展国家,比如日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其近代工业部门工资增长速度较慢,与传统部门的工资差距相对较小,中国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以城市中的制造业代表近代部门工人工资水平的变动趋势,而以农村雇工的工资水平代表传统部门,来进一步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用数字来说明一下日本的情况。1919年以前日本农业工人与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例虽然由于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不断变化,但总的看来比例较高,约在70%~75%之间,即如果制造业工人的工资为100,农业工人的工资则为70~75。而1931年以后工资差别扩大,约在53%(1931年)至56%(1938年)之间。
中国农村虽然也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却未能发挥二元结构的优势,近代部门工人的工资水平与农业部门工资水平的差距大于日本。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在30元左右,而郊区农村农业工人的工资每月平均只有5元(不供食)左右。前者约为后者的6倍。另据巫宝三的调查,1933年时,全国制造业工人年平均工资为178元,而农村的劳动者平均收入只有26元,前者为后者的6.8倍。而19世纪80年代据一些省份的统计,农业雇工的工资平均每年为12元左右,但供给饭食,如果将饭食计入工资,约为24元左右。同一时期城市和矿区的非熟练工人工资平均每年为72元左右,约为前者的3倍。造成工资差距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地区城市化的超前发展,那里的生存工资水平迅速上海,另一方面则由于中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极为缓慢,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甚至没有增长,当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化程度稍有发展,就造成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相比较大幅度上涨,从而使工资成本急剧上升(农产品构成工资成本的主要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主要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农业劳动主要还是家内劳动,所以农村劳动工资并未同步上升。此外,还有第三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直至20世纪30年代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所以城市近代部门的工资上涨并不能同步带动农村旧式生产部门工资的上涨。新垦区移民的工资水平提高也不能使移出地区农业工人的工资相应地提高。总的情况是城市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较快,而农村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较慢。因此,那种以中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城乡之间、各产业部门之间劳动力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为基础,用城市非熟练劳动工人的工资增长来推论农村工资也相应增长的做法是缺乏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