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浅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浅析
更新日期:2010-7-9 23:09:36 | 浏览:203次
一、“民本”观念与“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
二、“和谐”观念与“关系营销”的营销理念
三、“人本”观念与“人本管理”的营销理念
四、“义利”观念与“诚信营销”的营销理念
五、“兼容”观念与“整合营销”理念
六、“变易”观念与“创新营销”的营销理念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很多现代营销理念,例如“民本”观念、“和谐”观念、“人本”观念、“变易”观念、“义利”观念、“兼容”观念等,这些观念都对现代营销理念有深刻的影。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后代,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营销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是一个包含多民族文化系统的大系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周代开始奠基的,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理性主义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和观念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到秦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大力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基本上确定了以儒家理想为主导的统一的汉民族文化。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也主要集中体现在儒家思想对现代营销理念的影响上。
一、“民本”观念与“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归纳为:其一,“仁者,爱人”,“老吾老以致人之老,幼吾幼以致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二,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三,强调个人修己、正身、明白“为君之道”、“为将之道”、“爱民之道”。
“民本”观念体现在现代营销过程中就是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追求“顾客导向”的营销理念。什么是顾客导向观念?就是突出以消费者为中心,切实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尊重顾客需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苟子》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不以仁心对待顾客.顾客何以仁回报?尊重、关怀消费者的愿望、疾苦,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为消费者创造方便,在企业、商家与消费者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企业营销人员首先要“修己、正身”,进行换位思考,强调民本、民心、民意,违背消费者意愿的事情不能做。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表现为:顾客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能卖什么,就制造什么。而不是陈旧的营销方式所表现的那种“能制造什么,就卖什么。”顾客是上帝,以顾客为中心是市场营销的主题。深刻理解并树立“民本”理念,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念,树立顾客导向观念,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处处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这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和谐”观念与“关系营销”的营销理念
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古人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天下一家”。
“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企业营销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与这些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协
调人际关系,就不能立身处世。当代商战也应遵守礼,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实现互利双赢。
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念要求我们树立关系营销观念,在追求企业自身短期利益的同时,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利益,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到社会的利益。具体讲就是:其一,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其二,企业与员工的和谐,企业应关心员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和谐,从你死我活到追求“共赢”;其四,企业与供应链之间的和谐,整合上下游关系。
三、“人本”观念与“人本管理”的营销理念
“人本”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精髓。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尊重人的价值,鲁哀公曾向孔子问政,孔子答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得到启示,对自己员工“仁爱”,让员工满意,那么他们才能以“仁爱”之心回报企业,成为企业长期的关系公众。
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在于物质条件,而且还在于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的理念应用于营销,就是发挥企业员工在营销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产品的信息通过营销人员自觉主动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传达到目标顾客,形成企业、营销人员和消费者的良好互动关系。因此,对于企业的营销管理活动来说,首先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内部顾客”的需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不单是执行计划,监督、控制,而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中来,创造一种适宜于人们充分发挥其潜能和才智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从而使“内部顾客”达到满意,将员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热爱和忠于组织;其次,经过企业营销人员的自觉努力,与竞争者展开公平竞争,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真正关心消费者利益,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达到内外沟通,占领市场;再次,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使知识的价值不断增值,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建立在以知识资本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上。
四、“义利”观念与“诚信营销”的营销理念
诚信是中国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伦理范畴之一。所谓“诚”,主要指诚实不欺,诚实无妄。所谓“信”,一般指讲信用、重信誉。要诚实守信用,反对失信和欺诈。
“诚信营销”的营销理念主要体现在:
1、诚心。即企业应具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一片诚心,一切为顾客着想,一切使顾客满意,把顾客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2)诚实。即企业经营者必须真诚老实,商品交换经营活动中必须货真价实。(3)诚恳。即企业经营者对待顾客应坦诚相见,直率待人。
2、信用。即企业经营者必须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为此必须摒弃那种肆意夸张,文过饰非,“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不正当行为。(2)信誉。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财产,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遵循诚信原则,就必须把企业信誉放在首位,以信用赢得商誉。(3)信守。即商业企业应依法经商,信守合同。
3、儒家伦理 认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信则人任焉”。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本是塑造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石.是企业获得效益、赢得市场的法宝。市场只青睐货真价实、真诚对顾客服务、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和运营者。鄙视那些不诚信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广告虚假,售后服务、质量差。
五、“兼容”观念与“整合营销”理念
中国文化自生发期始就呈现出多元状态,齐鲁、巴蜀、楚、吴越、岭南诸文化各呈异彩,是“君子以厚德载物”式的海纳百川的非凡气概,使其兼收并蓄,涵熔异质,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整合。
现代营销理念中的整合营销包括多方面的整合。首先,对企业内外部实行一体化的系统整合。
整合企业的营销管理,营销过程、营销方式及营销行为,实现一体化;整合企业的商流、物流与信息流,实现三流的一体化。其次,企业营销活动的整合,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整合营销。我国企业要积极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特别跨国公司的整合营销,为我国企业开展整合营销服务。再次,整合营销体现在整合营销传播上,主张把一切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一致信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使得一切营销活动和传播活动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六、“变易”观念与“创新营销”的营销理念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行,能因故变化致胜者,谓之神。”中国古代“变易”思想的精髓是:其一,刚健进取的自强精神。其二,革故鼎新的变易思想。牢固树立“变易”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兼收并蓄,吸收国外最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动态,敢于创新,最终形成适于我国特点的市场营销理念。可以说,现代社会中,创新就是营销的主题。从麦卡锡的4P理论说到科特勒的11P,从4C到舒尔茨的4R,绿色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各种思想层出不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角逐于国际市场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古老文化的一切都适用于今天。因为从今天的角度去鉴别和衡量我们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深刻的社会、人生哲理,给人以教益与启迪,也有许多封建糟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也应和对待西方外来文化一样,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我们生活在这个变幻奠测、竞争激烈的世界,现在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市场营销思想,为现代市场竞争服务,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从祖先的论著中寻找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主要是从古人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及从中提炼出来的思想、哲理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路,通过对这些思想、哲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来更有效地开展现代市场营销活动。
【参考文献】
1.黎敏.从传统文化看关系营销【J】.中外企业文化,2008.2.彭学宝.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市场营销【J】.商场现代化,2007.3.郝黎明.现代营销理念谈【J】.华东经济管理,1998.4.蒋才良.中国传统文化对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2007.5.姜旭平.网络整合营销传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綦正芳.孔子的人本思想与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7.马宗国.儒家文化与中国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J】.商业研究,2005.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而广博的中华正是我们中国企业借鉴的最好资源,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给我们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什么把“修身”放在最前面呢,道理是要做事,我们得先学会做人,这就说明了,如果我们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必须有人才的培养。人生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企业也是一样,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做后盾!
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和以《孙子兵法》为主的治军理论,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研究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很多大企业都把《孙子兵法》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必读之物,可想而知《孙子兵法》对现在管理的深厚影响。
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五事”乃“道、天、地、将、法”。“天”,即天时,指的是一种机遇。“地”,即为地利,这个包含了企业的地理位置与所处的竞争环境,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竞争环境,如果企业不把握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将”,指的是管理者的素质,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有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和威严等品质。“法”,就是法制、组织的结构、层级关系及相应的规范、准则等。古人有云:“天时,地利,人和,战无不胜也。”“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对现代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在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孔孟之道,还是《孙子兵法》,无不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系辞传》上说:易则易知,简则简从。易知则有亲,简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这句在话中包含了三个易,即“简易,不易,变易”。第一个“易”是简单的意思,这就说明我们企业管理的时候,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制度的时候,必须简约以便于员工理解,掌握与执行。易于理解、易于认同、就具有亲和力,这就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益。乾泉教授的《全息系统管理理论模型》 一书中,就提到简单管理的重要。
现代企业的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员工,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如何使自己的员工更好的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是管理企业最根本的问题,现代国家提倡和谐社会,企业也更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员工才能愿意为公司做业务,才能努力的工作。
中国自古有那么个说法:“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其精髓是为人处世随和谦让,当刚则刚,当让则让,绝不是匹夫之勇,这是一种心胸豁达的思想境界。现代的管理者,应当懂得“刚柔并济”的智慧来巧妙地为人处世,在什么时候该对员工严格要求,什么时候该对员工奖励,这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个人与个人之间如此,团队与团队之间也如此。柔是自然之道,柔也是养身之道,柔还是治世之道。
孔子一生都在提倡和谐,古代众圣贤们擅长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所谓“和气生财”,纵览古今,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而度量狭小者,不仅于他人没有好处,就是于己也是没有好处的。历史上睿智的哲人曾证明过,像庞涓那样忌贤妒能的小肚鸡肠者,最终兵败马陵道,贻笑天下。我们常说“以和为贵”,只有能团结员工的管理者,才会受到员工的尊重,也才能把企业管理好!
孔子日:“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中的伦理思想,是孔子思想才精髓。《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一书,很好的阐释了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扣其两端,允执其中”。中兴之所以在中国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益于他们一直秉承“牛”文化,中兴的“森林原理”和“低成本尝试”原则分别代表了中兴的企业认识论和方法论,使企业有效回避了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并抓住每个机会。这就是他们很好的运用了中庸之道,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在中国通讯行业领先于其他企业。
总而言之,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念的形成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会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对世界的管理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孔孟之道”,“儒家学说”,“孙子兵法”等等正在为世人所熟悉的时候,他们的思想也将深深的扎根在当今的管理理念当中,对21世纪甚至1000年以后的管理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的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怎样培养具有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现代人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
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我们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
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他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是说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勤于研究,听到符合道义的事,不能竭力去做,自己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啊!孔子还曾非常严厉地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说犯了错误不立即加以改正,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现代我们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成为自尊独立、自强不息、宽容大度、懂得生活、充满情趣而又能够适应激烈的竞争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现代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现代人格素养、人格精神的提高,是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以中华文化熏陶的健全、健康的人格将使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终生受益。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班级:09国金(1)班
姓名:詹茂开
学号:0904020110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
管理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包含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藏着的许多丰富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现代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借鉴意义。任何有效的管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之上的,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分析和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机契合的问题,认为我国现代化管理应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以促进我国现代管理的发展。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人为邦本”: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业的发展。“人之能群”:关于管理组织,现代管理在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事效率、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儒家的管理组织理论则集中体现在荀子所说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所谓“分”,作为组织结构、伦理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国家的管理机构等,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有序化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可以使人类的整体力量得到汇集和放大。
“正己正人”:关于指挥管理,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与以上理论同出一辙。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
“贵和持中”:关于协调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中”,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庸》将孔子所主张的持中的原则,从“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哲理高度。贵“和”持“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基本精神,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而存小异,成了人们的普遍思维原则。
“自强不息”:关于激励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力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俗谚,则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普遍化和社会化。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仁”为本、“立德”为先及“天人和谐”、“人际和谐”、“情理和谐”的全方位的和谐精神是具有世界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又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来说,并不是古老文化的一切都适用于今天。因为,从今天的角度去鉴别和衡量我们的民族文化,其中既有深刻的社会、人生哲理,给人以教育与启迪,也有许多封建糟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也应和对待外来文化一样,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第065404号 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9 第185953号 刘炳延、陈文知 《中国管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9 第19100号
潘承烈、虞祖尧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中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当然也有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甄别对待。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观念意识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杜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尤其是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管理思想
1.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和谐。另外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要注重企业团队精神。2.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要求。3.法家思想
法家继承、改造并发挥了道家的管理谋略,主张法、术、势融为一体,以法教民,以势牧民,以术察奸。法家的主张最能表现出我国的管理与世界各国管理的共性,它所提倡的严格管理、要有规矩和尺度等等做法无不与科学管理学派的主张有着共通之处。4.兵家思想
《孙子兵法》提出的“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五事”乃“道、天、地、将、法”,“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近年来,《孙子兵法》在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其对于 企业竞争实战的指导意义已为国内外的众多企业所认同,企业竞争战略本身即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兵家思想也给企业管理以启示。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视,二是对作为管理客体人的重视,在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对关系上,特别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把“民”看做成败得失的根本,高度重视百姓的需求愿望。古代“民本”思想同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一方面把人视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强调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挖掘其潜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可见,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观念,以人为中心,把面向人、尊重人、关心人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企业才能不断发展。2.中庸之道与和谐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即是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庸之道,既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辩证思路,企业管理定位的基础标准。3.以“礼”服人与管理控制
礼,通“理”,不单指礼仪,还指规范规则。中国古代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要制定一套严密的法规制度,但法家的思想毕竟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因此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制与人本思想相结合。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应该软硬结合,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运用,更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以此建立适合本企业具体背景的文化体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1.重伦理而轻科学,导致保守思想长期沉淀,不利于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传递着“大一统”的基因,形成“大而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易对现代企业管理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缓慢,企业活力个性被磨灭,竞争意识、冒险意识不强,趋向保守僵化的消极影响。2.重专制而轻民主,不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设,更不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很多企业,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出现一言堂,个人决策独断专行,个人崇拜就是明显的例证。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以权谋私,不透明,不公开,不民主现象比较严重,容易阻碍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3.重均同而轻个性,易使企业产生消极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平均主义式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管理机制上,平均主义的影子仍然出现在许许多多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些时期某些场合。从具体行为来看有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平均,不讲业绩;讲公平,不讲效率,论资排辈,忽视能力和差异,强调共性,强调大局整体,忽视甚至故意压制个性,极大地影响优秀人才的发挥发展。
4.重人情而轻法制,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导致有法不依,制度被人扭曲的现象。儒家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它强调亲情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偏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倾向往往导致重德治、轻法治,重人情、轻制度,从而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尤其严重的是,对人情观念的看重,会在整个企业甚至社会造成关系林立,极大地阻碍了制度化法治化的进程。
四、结语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资源宝库。传统文化中绝大多数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其精华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方向。但一些负面思想也已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刘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1(4).[2]陈宝良.中国的企业与文化[M].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张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现代企业管理方法[Z].2010.[4]徐珺,孙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商情,2011(5).[5]李琦.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2).[6]刘春喜.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