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实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2: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实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中华文化的认同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1年3月—5月

调查地点:***学院(***校区)

调查对象:部分在校大学生(大

一、大

二、大三)

巍巍大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历史,在这漫漫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了一种反映民族物质和民族文化,它,便是——中华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仿佛已经淡出,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我们喜欢那音律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此问题,我组对部分该校区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本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问量203份,获得有效样本200份,有效问卷率为98%。

二、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相对比较全面。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

我们的第14个问题“你对《百家讲坛》节目是否有所关注”,用于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传统文化,不出意料,有63%的同学的首选是偶尔关注,的确,相比韩剧、动漫和电影的轻松诙谐,《百家讲坛》稍微逊色些许,但是《百家讲坛》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从实际效果来看,它无疑是做得最好的节目之一,它让千千万万的观众从中了解历史,汲取知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是只有18%的人选择了关注,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已寥寥无几。

2.宣传的力度不够,但学习精神高涨

我们的第2道题是“你愿意参加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吗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高达56%的同学选择了“愿意”,24%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愿意”,看来同学们对传统文化仍是有渴求的。

再看这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必要”有42%的同学选择了“很有必要”,53%的同学选择了“必要”,说明开设这门课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而选择“不必要的”和“无所谓”的只占5%,从整体上看,不赞同的几乎很少,而不是我校在校生的不关注,是因为渠道还不够多,从教学上看,还是觉得不够完善。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认同,至少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正确引导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这样便能培养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来看第4题“你关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吗” 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对4题调查时,有15%的同学选择“非常关注”,另有39%的人选择了“关注”,“一般关注”的有38%。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的甚至不想去了解。又比如说像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受。西方辉煌的科学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西方的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借鉴,难道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照搬吗?当然不是的,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因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如果刻意去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跟随别人的文化传统,那样无疑是扼杀了自己的民族根源,是不可取的。

第12个题是“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吗”有60%的同学选择了感兴趣,但是非常感兴趣的却只有10%,说明中国的教育机制对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应该多开展一些课程,举办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曾看到一段话:“中华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像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的《古兰经》文化那样,是强迫的。”

既然中华文化的贯彻是容易的,是可以彻底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根据同学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及小组的见解,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学校应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2、多开展呼吁大学生去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

3、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并多宣传我们的精华部分

4、国家应出台更多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

另外:

(一)、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动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发有利于推传统文化保护和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收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同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义务,我们继往开来,肩负重任,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咱们的传统文化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五、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坚实载体,认同传统文化就是认同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作为中国人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一方面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文化不能得到认同和支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和重视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还是比较认同传统文化的,只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缺少弘扬传统文化的条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经过这次调查,让我们觉得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在最后,本小组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认同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认同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的社会背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人民对于党和政府的认同状况难免会发生改变。这其中,作为祖国发展生力军的青年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进行了此次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11月25日

调查对象:郑州大学学生

(调查对象中党员占4.51%,团员占91.73%,普通群众占3.01%,其他占0.75%)

调查方法:问卷式

调查地点:郑州大学图书馆三层,南2203教室,数207教室,松园18号楼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1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4份,收回率89.33%

调查内容:有无入党打算,入党动机是什么,对党有何了解,对我国的法律建设有何看法,对目前社会风气和经济发展是否满意,对国家依法治国绩效和制度化程度是否满意,是否会为党和国家牺牲,是否认为要对国家权力机关加强监督,是否信任政府颁布的制度,以及最关心我国现行的哪个政治体制

主要调查内容与简要分析:

一.对党的认识状况

调查发现,有31.34%的学生很坚定的想要入党,有56.72%的学生想过入党,只有5.22%的学生从未考虑过入党,另有6.72%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整体来说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可是在问到对党的了解程度时,只有6.98%的学生对党比较熟悉,有58.14%的学生大致了解,有33.33%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只有1.55%的学生对党完全不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入党有些盲目,不清楚真正的入党目的。

然而,当问到“大学生入党的动机”时,严重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只有16.78%的学生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才加入共产党,有69.80%的学生是为了个人发展才加入党的,另有

6.71%是盲从他人而加入,6.71%是应长辈要求而加入。由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入党的动机已经不那么纯粹,一大部分人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而入党的,这与党的宗旨完全相悖。

在接下来更深层次的问题中,我们问到“当党和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你会不会贡

献出自己的生命?”。结果有31.34%的学生完全会,有36.57%的学生表示看情况,有16.42%的学生不会,还有15.67%的学生回答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问题的严重已经不言而喻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为我们换来的安宁生活似乎在某些学生看来完全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存在于大学生的思想里,无疑会成为贻害无穷的毒瘤。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已经有些扭曲。在他们心里,党不再是一种精神信仰,反倒成了一种可以为自己谋福利的工具。长此以往,党的优良作风势必会受到影响,党员的素质势必会有所降低。因此,在大学生人群中普及党的知识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二.对政府的认同状况

在这个大框架内,我们设计了8个小问题。

首先,我们设计了属于同类的四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关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满意程度,有10.61%的的学生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十分满意,有74.24%感觉一般,有11.36%的学生不满意,另有3.79%的学生对这方面不太了解。

关于“对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绩效和制度化程度是否满意”,有15.91%的学生十分满意,58.14%感觉一般,22.73%不满意,还有7.58%的学生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

关于“对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否满意”,有1.50%的学生十分满意,有55.64%的学生感觉一般,39.85%的学生不满意,另外有3.01%对这方面不了解。

关于“改革开放至今政府的成绩评价”,有40.44%的学生认为很大,47.06%认为尚可,9.56%认为一般,只有2.94%的学生认为不理想。

从数据可以大体上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同政府的成果的,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在国家发展上成绩显著。

其次,我们问到了大学生是否信任政府颁布的政策,结果有90.30%的同学表示信任。这说明,政府的权威性扔在,大学生还是很信任政府的。同时在问到“是否需要对政府权力机关加强监督”时,有91.73%的学生选择十分需要。对比来看,这说明虽然政府的威信没有降低,可是某些不遵守纪律的政府干部已经给政府脸上抹黑了。对于这种现象,政府应该坚决打击。

最后,我们设计了两道关于制度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在问到“对我国现行的法律建设的看法”时,有6.02%的同学认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89.47%的同学认为依然任重道远,有3.76%认为基本停滞不前,只有0.75%的学生认为发生了倒退。

在问到“你最关心的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时,有14.18%选择了多党合作制,34.33%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22%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有46.27%的学生选择基层民主选举制

度。

从数据上分析,大学生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认为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小结与解决办法: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值得肯定的是在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挨冻受饿到基本小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政府颁发的政策能够让大学生信服,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度依然很高。大部分学生还是十分热爱祖国的。然而,凡事无完美,我们发现了以下两点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解决办法

1.入党目的不纯粹。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工作压力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够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党的知识,党的精神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少些铜臭味,多些学生应有的书香味。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2.爱国意识减弱。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都是永恒的主旨,并且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几十年的中坚力量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为了更好地传达爱国思想,学校可组织一些观看爱国电影或是开展爱国讲座之类的活动。

第三篇:对中华文化的思考

对中华文化的思考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当然,对“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更多的是在狭义文化的意义上使用“文化”这个概念。

以把握不同文化形态的特征。如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礼仪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根据文化的不同形态,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还可分为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等等;也可从文化的历史演变,将其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等。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具有多民族内向凝聚力,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诗经·小雅·北山》中就写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史稿·陶彝传》中:“普天率土,欢欣鼓舞。”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历代王朝总是以大国自居,并不重视在海洋的发展,在清朝时更是实施闭关自守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半封闭型的大河内陆文化。中国古代社会东部为农业区,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区,也由此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补充。东部的农耕经济又占优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宏观上主要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从而也形成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明。

而文化又包括以下特性:

文化的本土性,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不同,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承袭与照搬,而是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语言理论。其兴起的内在元素,就注定了这种本土性。虽然文化语言学的产生有西方理论的渊源所在,却决非西方原装的“舶来品”。文化语言学的人文生态环境,研究旨趣,范围和方法,都具赋浓厚的本土特色。从其产生看,本世纪初从《马氏文甬》开始形成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丢失了一些本应继承的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精华,而一头扎进西方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怀抱。而结构主义只注重描写语言的形式分析、分布分析、层次分析和分析语言内部结构的指导思想,隔断了语言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联系,从而导致语言研究越来越疏离乃至隔绝于语言的人文属性。西方语言学,是建立在与汉藏语言大相径庭的印欧语言基础上的,照般到中国,不免使中国现代语言学理论困惑重重,步履维艰。出于革新语言学的目的,建立中国自己的语言学,才有了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声音。从其旨趣看,文化语言学旨在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观照中国的语言事实,从而建立能够较好解释中国语言事实的理论,并且将语言学与别的科学结合起来。从其内容看,许多专题都围绕着中国社会文化的独特之处展开,从传统文化到风土人情到民族心理,无一不是中国式的,尤其是对方言、汉字、传统语言学文献的研究形成了主流之一。从其研究者看,除对语言理论的建构兴趣以外,更多地投身于专门问题的研究,对于许多具体的语言现象十分关注,往往属意某一个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索。因而,中国文化语言的“本土性”是始于先天,而成于后天的,混然是“土生土长”。

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旗帜之下,各人所从事的研究对象是至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身的多样性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使研究的内容呈现海纳百川之势,几乎涵盖了语言的各个方面: 语言理论、语音、语法、词汇、文字、语义、方言、音韵、训诂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军事、政治、经济、广告、翻译、交际等;文化的许多时空领域:文学、艺术、戏曲、音乐、民俗、宗教、神话、历史、地理、哲学、心理等;研究者的专业也极其广泛:语言理论、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外语、对外汉语教学等;涉及许多不同学科:语言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语言层面,不同的角度,探讨不同的问题,全方位地展开研究,使文化语言学千姿百态,欣欣向荣。这种多样性,是由文化语言学自身性质决定的,多科学交叉性的研究方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多样性也带来某种研究上的苦衷。游汝杰在《文化语言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中指出“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主要困难有:一是文化学所涉及的范围太广阔,语言学又过于专门,各方面的学识很难兼而得之。二是在人文科学中语言学的系统性最强,研究方法最精密、最特殊,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往往产生不平衡现象。尽管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可以一再深入下去,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并不需要如此深入的研究。语言学常常不得不游离出来,自成天地,其结果是语言学和文化学难以密合。在目前草创阶段似乎可以分头做成专题研究,积少成多,最后汇集成一门灿烂可观的学问。”这正说明了当代文化语言学研究中多样性有之,而系统性不足的原因。

文化的传统性,当文化语言学以恢宏的文化观照语言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精髓与民族文化的传统,在现代语言学中崭露头角。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包括音韵、训诂、文字研究,文学与语言结合的研究早就萌芽了。虽然由于对语言本体研究缺乏理性的科学分析,小学沦为“经学”之附庸,但其在研究音韵、训诂、文字中,从来都是与文学、艺术、历史、民族、音乐乃至人间万象不相疏离的。对中国现代语言学予以深刻反思的语言学学者,在矫枉过程中,对于传统语言学是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当然,这决非指语言学又将重返老路子。语言学的性质地位已有根本性改变。所谓“回归”是指在现代理论指导下,对传统语文学著作进行崭新的审视取舍。此外,文化语言学诞生之初,适逢“文化热”之时,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估传统文化遂成一时之风气。文化语言学最初的一些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如方言和移民,造词法和传统文化,专名的民族文化特征,句法和传统文化等。这种传统性,一方面使语言学开拓了新视界,另一方面也使语言所蕴涵的文化获得新生。

文化的时代性,传统性并不是排斥时代性。文化语言学没有直接的先行者,因而,它不是对中西传统的机械照抄,也不是对语言现状的简单否定,它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语言学的革新势必形成文化语言学这一新的发展视野,这首先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学术上的闪耀。跨世纪之际,世界日新月异,事事都在求取新的生存方向,语言学在21世纪的特点将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文化语言学正是符合这个时代主流的。其次,当代的语言现象、语言变化,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语言交际、语言交流与文化的研究上,时代性格外鲜明。

文化的实用性,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实用价值是双重的。首先是语言的研究不复“曲高和寡”,开始与其他学科进行接触交流,为其他学科提供服务。一方面把多种人文学科引进语言学,另一方面也把语言学引进别的人文学科,如哲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其次,现阶段的研究主动地向应用领域迈进,试图使语言学走出“不食人间烟火”的误区。这突出表现在外语界研究母语交际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中。文化语言学的影响对外语界、教学界的影响是显豁而深远的,“文化导入”、“文化揭示”、“文化融入”、“文化语言有机化合”等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之一,其成果也是十分喜人的。在翻译、广告、交际等等社会实用性十分鲜明的领域中,文化语言学也开始结出硕果。外语、对外汉语和民族语教学和翻译中的语言跨文化研究,如,英语教学中对汉语语言与文化和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研究,使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语言的跨文化研究是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引向跨时空,全方位,多视角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对于影响教学及其研究的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开始受到重视。于是,语言学与实际社会生活日益亲近,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日益提高。

文化的温和性,所谓温和性,是从文化语言学研究的精神状态而言的。现阶段的研究呈现的是一种相对的平和冷静,研究氛围难免因此会显得冷清一些。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预示着一个成熟期的到来。而这又完全得益于研究者主体精神的成熟,在主观上达到了不温不火的境地,趋向温和旷达,却又执着自信。经历过澎湃的“文化热”和“反思热”的人们,既懂得了学会拒绝依赖,自己行走,又领会了冷静思索,严谨务实,使现阶段的研究氛围趋于客观平和。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我爱中华文化,所以更要去深层次理解这属于世界,属于我们中华儿女的文化。

第四篇: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调查报告

我们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在这个高速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明显不够高,出现哈韩,哈日,崇洋媚外等现象。因此,研究调查新时期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的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并根据调查的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大学生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政治实践,有针对性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加强和改善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对提高广大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以及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调查时间: 2014年

调查地点: 洛阳理工学院

调查对象: 全校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

一、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他们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最优效用的主客观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高校学生有时候不能有效的抵御这些挑战,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倾斜,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理想信念淡薄,出现了理想失落、信仰危机、精神支柱倾斜等现象, 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认真研究调查新时期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情况,并根据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大学生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政治实践,进而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小组对洛阳理工学院各专业进行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其中,在学科方面,工科占总数的64.3%;理科占总数的21.4%;工科占总数的12.8%,其他占总数的1.5%,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占总数的37.5%,大二学生占总数的12.5%,大三学生占总数的42.%,大四占总数的17.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你认为发展应不应该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调查中,其中选择答案A.是应该的占70%,选B.我不知道的占25%,选C.不应该的占5%。

由上述数据分析表明,我校约有七成半的学生赞同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化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得益于不断地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性和希望,而其中选择不应该的只占一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2、对“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吗?”的调查中,选择答案A.不完善的有32.5%,选择答案B.完善的10%,选择答案C.比较完善的有37.5%,选择答案D说不清的有20% 这个说明对于这个问题,数据表征不是太乐观,很多同学们认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程度还是不足,选择肯定答案的人只占一成。这也能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可能过于完美。同时这也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万能的,是有它的不足之处的,我们要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去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对“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的调查中,选择A.很少的同学有20%,选择B.经常的同学有37.5%选择C.偶尔的同学有42.5%。

表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了解国家大事的人过少,一半的同学不经常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个结果是严峻的,身为大学生,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了解国家大事。

4、对“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的调查中,有20%的同学表示非常懂,有52.5%的同学表示对于此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有15%的同学表示只是知道这个概念而已,有12.5%的同学表示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从上述数据完全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何谈赞同,可是其中充分了解的同学只占两成,竟然有超过一成的同学丝毫不知道什么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见,学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程度还是不够的,这些缺少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

5、对“您是否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的调查中,选择A.一般的同学有47.5%,选择B.有的同学占总数的32.5%,选择C.没有的同学有20% 从此调查说明了我们同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够坚定,认知不够清晰有坚定信念的同学只有三成多一点,影响这项调查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宣传不到位,比如说在处理很多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时候让大学生失望。

6、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途径?”的调查中,同学们的了解途径都很多,大多同学都可以从多个途径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调查所表示的结果还是值得所有人满意的。

7、对“您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影响?”的调查中,选择A.没任何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2.5%,选择B.有促进作用的同学占总数的57.5%,选择C.有较大影响的同学占总数的20%。

这项调查的结果也是比较让人满意的,有一半的同学认为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影响,只要大学生有这种思想就会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积极的完善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同时认为没有影响的同学占两成多,这些同学的态度是消极的,不被提倡的,学校要给这些同学多多宣传社会主义积极的一面,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8、对“您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的调查中,选择A.消极的同学占总数的0%,选择B.积极的同学占总数的70%,选择C.不关心同学占总数的30%.从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前景比较乐观,他们也坚定不移地支持社会主义,也很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这个结果是难得可贵的,这表示了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是很好的,其中,有七成的同学对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抱有积极的态度,更好的是没有一个人还有消极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为数不少(30%)的同学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漠不关心。

综上所述,我校大学生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上是认同还是很高的的,但有些同学在部分具体内容上还存在认识不足,认识模糊,存在偏差等问题。有不少同学不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这些问题都是很严峻的也是不得不面对的,而且同时,学校对于社会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也是不够到位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开展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必要,也相当紧迫。这就要求我校要积极探索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思考与建议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分析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大多数大学生可以理解发展初期的不足与缺点,对于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还是很看好的,可是虽然其中的赞同居多,表扬居多,但是反对的怀疑的声音还是有的,还有很多同学的认识有一点不足与模棱两可的时候,这些都是党的教育和宣传的盲点。而在于大学生赞同的方面一定要保持甚至是做到最好,给大学生足够的信心与平台,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最中坚的力量

总的思考和建议,可分为一下几点。

(一)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表赞同,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正面态度,饮水思源,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誓言和生命做出的选择,更是当代大学生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做出的理性选择。而对于以后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也是有很大的信心的,这些结果让人很是乐观,可是也不能盲目的乐观,需要改善的还有很多。

(二)加强大学生对走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具体实施方法:

1、发挥课堂的育人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针对性。

很多大学生不够了解特色社会主义,有的学生的立场也不够坚定,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放在课堂上解决的,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键在加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主渠道。用社会主义教育大学生,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道路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必修课,坚持以社会主义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课堂、进教材,使教育深入人心。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社会主义道路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使建设社会主义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2、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注重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参与性。

(1)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品味,加强校风建设,稳定高校校园、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教育引导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道德塑造功能、智力开发功能、身心调节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对学生价值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应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手段,注重运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培养,既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教育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激励人;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鞭策人,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重点,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深入学生的思想。

3、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教育的实效性社会。

毛泽东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对于促进青少年融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加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只有被大学生所认知、所接受,并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实践中履行;大学生也只有在深入了解社会,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深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产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实践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对社会主义道路认知的教育为切人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不是太高,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很基本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不够坚定,总体情况虽然好,但是个别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对此应该要加强教育,不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到社会后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样一来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很不利的事情。这不是杞人忧天,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现代政治中大多都是以公民的政治参与为基础的民主政治,没有公民的参与,整个政治制度就无法真正有效的运行起来,无法成为有效的政治实践。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历来是政治参与中表现活跃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程度,积极宣传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各项工作给大学生们看到希望,使大学生能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从而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篇:对农村医生的实践调查报告

对农村医生的实践调查报告

班级:农医11344姓名:何雪学号:1

实践为了引导我们大学生发展观,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我们能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和它的成效以及农民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反响,我国农村的基本善总本来看,绝大部分农民基本上可以达到温饱有余,有的已经达入了小康。

农村医生虽然很穷,穷并不可怕,做出有责任心的医生就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我们生为农村医生就要做出我们的选择,以命运做斗争,为天下的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这样一个平凡的医生却做出他一辈子才能为人民服务,所以我要像他一样为祖国人民做出贡献。

怎样做好一名农村医生所具备的条件如下:

1病人所需要的我们要为他们做到最好。○

2我们要尽快的为病人、减轻痛苦。○

3我们与病人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为一名农村医生所具备的技能有:

1望诊(神、色、形态)。○

2听、看○3闻诊(听觉和嗅辨别病的事音和气味的变化)。○

4问诊(仔细的询问病人的病因)。○

5主要准确的衡量 ○

6切诊(切按病人脉膊和触按病人的皮肤,脘腹,四肢及部位)○

对农村医生的实践调查报告

班级:农医11344姓名:赵有勤学号:2

农村医学是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教育。为了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变化的卫生需求,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型全科医生。农村医学在大多数人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没有那些农村人的辛苦劳动,又怎么会解决了我们的温饱生活了。如果农村人的不健康又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问题存在,而他们的不健康关系着我们农村医生。没有了那些农村医生的劳动就没有我们现在健康的生活。但是农村医生他的医用设施不完备,这也是农村的一大缺点。

在农村常见的急症和危重症,从急诊医学的角度出发,对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创伤、急性中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加以救护。对高热、意识障碍、头痛、胸痛、腹痛、心悸、大出血等常见急症、由症状人头分析和诊断疾病。

医生就是为人民奉献,做了奉献从不抱怨,有一位著名的外国医生,他的精神和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就是白求恩大夫。他为了救护别人而牺牲自己。他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所以我们要向他那样不仅医技高,还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作为医生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医生的工作很辛苦,有时还可能二十四小时都会在手术室上,所以面对困难要努力的去克服。

下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实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实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文化小大使实践报告

    中华文化小大使实践报告文字策划 子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我姥姥的家乡就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这是一个美丽的雪乡。2014年1月20日,我和姥姥从北京坐......

    实践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2013年8月25日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统计的调查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0......

    实践调查报告

    带着一颗激动的心,带着包里存放的十份中国一拖农村农业机械调查表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xx省x县xx镇xx。像这样给一个公司作调查,作这样一个调查,我还是头一次呢。有着0%的经......

    实践调查报告

    电器销售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2011年寒假实践是在家乡宁都县四平家电超市中完成的,四平家电超市是平舆县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创办于2003年,......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1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1 一、问题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

    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1 前言:炎炎夏日,我们调查团成员怀着激情,开始了我们的调查。就有如创业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开创事业一样。我们一开始就准备面对许多困难,而实际上我们也遇到了很......

    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乡镇企业的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