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摘)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个系统工程正常运转,实现高效、优质、高产、低耗,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原理,按照一定的运营框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要素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设计,然后形成有
效的管理运营机制,即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企业规范化管理概念
1.1企业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规范化,是指依据企业开展管理事务的规范运营框架或流程,(包括战略、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框架,也可以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流程)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工作中按照这些组织框架和运营流程进行实施,以期达到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
调高效。
1.2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依照企业的运营流程或框架对组织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要求对企业运营的流程形成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以及数据化。要求企业建立以
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管理框架,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
率,达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的目的。
2.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规范化管理在企业运作上涉及到多个方面:战略规划与决策程序、组织机构、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规范化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
2.1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规范化
在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里,企业的人员从上到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途,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认识,对企业发展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规范、务实的企业战略分析系统,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威胁、弱势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经营定位、行业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的定位,以此来明确公司战略,随后“量体裁衣”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各职能层战略。
决策程序化,不仅意味着要在内容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且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并把决策活动约束在既定的程序中,避免企业决策受决策人的知识结构、情绪波动、感
情冲动、价值偏好的影响,使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一种推动企
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2.2运营流程的规范化
一般企业在对某个部门内部的管控体系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但对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却很难有较好的管控方法,所以,越是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就越多。这时就需要对企业运营的流程进行明确,使部门纳入到流程中,成为企业流程中的一个结点;流程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流程、系统业务流程、企业组织流程;在进行流程规范化的时候,必须先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识别流程及其现状,然后确定企业的各个流程,并对流
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企业运营达到效率最优。
2.3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组织结构是关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描述等。目的在于协调好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公司中应有的权、责、利,以及工作形式、考核标准,有效
地保证组织活动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组织结构决定着组织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所以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与其相匹配的组织结
构,达到顺畅的发挥企业能力的目的。组织结构规范化强调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各单位、部门和岗位,都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应于企业的目标来界定自己工作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获得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
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2.4规章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是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行为准则界定的规范化、绩
效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违规行为处罚的规范化等。
2.5资料信息体系规范化
从有利于信息化、有利于信息共享、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出发,根据新流程、新制度的要求,按照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统一、资料共享及归档要求统一、检查指导要求统一、评分考核要求统一、绩效兑现要求统一的标准,完善台账、记录、报表,完善内部共享资料数据库,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推进
流程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为量化考核、追溯责任和绩效考核提供
依据。
2.6管理控制的规范化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难度就越大。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套规范化的系统,对企业的战略、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开发、供应链、产品的品质等模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管理者的意图。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通过对企业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规范化,最终使得企业的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
过程化。
编审: 申伯勋
第二篇: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烟草专卖管理工作,是烟草行业和烟草专卖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需要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在目前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烟草专卖管理面临怎么样的形势和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烟草专卖管理措施和应对方法,才能保证烟草专卖管理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不断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一、烟草专卖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主要指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定程序对涉烟事务的处理。其工作任务包括:对烟草专卖许可证依法管理、打假、打击走私与市场监管、涉烟案件的处理、内部监督管理等工作。目前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中主要面临反吸烟运动、烟草专卖法不尽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以及出现了不法分子化整为零储存运输烟草产品、违法者找人分摊被查获的烟草专卖产品以减轻处罚等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烟草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烟草专业管理队伍建设、烟草打假和联合执法、烟草许可证与市场监管等老的难点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烟草专卖管理面临烟草销售监管困难、假烟冲击烟草行业和市场、销售和利税下降、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失等诸多冲击。抓好烟草行业规范化管理可有效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散、乱、低”等诟病,对行业发展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烟草行业规范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与烟草零售监管现状
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管理和市场监督是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中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基层烟草专卖管理的重点工作,在实际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无证经营烟草户难以根除和有效监督管理
无证经营是烟草专卖零售管理中的顽疾,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物流运输和商品流通日益快速化、多样化。在城市、城镇和城郊、农村、新工业区、公路、铁路、及各类小型超市、便利店、百货店、加油站及建筑工地都出现了从事卷烟产品零售的人员,只要有人有商店的地方,就会出现卷烟销售,其经营活动无处不在。而其中无证经营卷烟和假烟的现象经常发生,成为烟草专卖基层管理工作中的顽疾。其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一是多头管理,管理沟通困难。无证经营行为的管理烟草专卖部门和工商部门都有管理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为无证经营主要应该由烟草专卖部门管理,但国家的《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表明无证经营烟草行为的处理权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烟草专卖部门对查扣的烟草需依法移交工商行政部门处理,而在实际工作中工商部门往往因为涉案烟草数量少,不大愿意接受移交案件(因为很多时候只有一二条卷烟)。烟草专卖部门对无证经营烟草数量较少的当事人通常只能进行教育处理,效果不好,也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二是基层的烟草专卖稽查工作由于编制的问题,人手较少,存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和城效、临时的建筑工地及工程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且在检查后因无证经营卷烟数量少、专卖法规定处罚权在工商管理部门而造成难处罚的尴尬局面,同时由于在广大农村中开店的随意性较大,很难彻底解决农村中每个商店无证经营的问题;三是农村或郊区无证经营商户特别是偏远地方的交通极不方便,很多开店商户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在守店售烟,语言交流及思想沟通困难,专卖稽查人员一旦离开,其往往继续无证经营。而且经营商户认为销售卷烟数量少,检查又不经常,即使是罚没相对于收益也较轻,所以屡查屡犯,形成顽症。
2、烟草专卖零售商店店面因频繁转让所产生的许可证管理问题
在当前的商业经营中,很多店面尤其是个体商户新开店面和店面转让是经常性发生的。且店铺转让的随意性较大,转让后通常会出现无证经营或者经营者证照不符的现象,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人员在检查时要求新的经营者暂停收存转让过来烟草产品并申请新办证时,接手的商户与转让的商户不配合,往往串通为合伙经营,为转借转让许可证案件取证带来困难,给专卖管理工作造成麻烦并浪费很多时间,提高了执法成本。
3、专卖零售许可证有效期限的问题
许可证有效期限应尾随营业执照和租房协议期限,如有的租用店铺商户因其所有权人只愿意签订一年一次的租房期限,使得一部分烟草零售商户的许可证每年皆需办理延期手续等。
4、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与烟草零售网点盲区办理的矛盾问题
在当前的城郊、小城填和农村区域,从烟草零售市场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从而扩大有效管理区域,消除烟草零售网点盲区,但其办证条件因不符合经营烟草零售业务所需的资金要求,不能发放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从而造成网点盲区无法消除。由于烟草销售部门与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在专卖办证、营销入网、物流送货问题上的不协调,从而造成“疏堵并举,欲疏无法”的现象,也给烟草无证经营销售造成了有利的条件。
(二)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和商品流通手段日益增加,对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对学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方面是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素质的要求。而当前在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队伍中,尤其是基层管理队伍中因为编制及经济效益问题,导致工作队伍中存在多种不同用工方式人员,如一类、二类员工的区分等。管理队伍中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水平、社会阅历,个人素质、以及对法律法规、专卖政策的认识水平各异,综合素质不一,对烟草专卖队伍稳定性及战斗力有一定影响。部分烟草专卖管理工作人员因为员工类别导致的身份问题,抱怨福利待遇低、工作要求高,因此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强,有得过且过的混日子现象,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岗敬业的作风不强,制约了专卖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创造性和开拓性。
(三)烟草专卖工作中打击假烟、走私与烟草市场监管问题
从当前专卖管理工作的情况来看,打击假烟、走私和烟草市场监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法分子或违规商户非法建立运、贩、卖渠道和假冒、走私卷烟的行为更加隐秘,部分有许可证的烟草零售商户将非法的烟草制品藏在非执法检查区域,有熟人购买或购买一条以上时才出售,造成监管困难。
2、部分烟草零售商户和不法分子利用轿车、公车运输非法卷烟和烟叶,在运输中将卷烟进行夹带,分多次运输并有放风人员,不直接采用成箱或整车运输,且一次性运输数量为49条,运输的车辆和运输手段日趋先进;进行非法收购和运输烟叶被查获时,运输的货主会找人分摊烟叶数量,导致擅自收购烟叶定性、取证难,办理的难度较大。
3、非法分子利用熟人或高额利润,骗取烟草零售户的信任,出售走私和假冒的高档卷烟;或者是采用“掉包计”,在购买卷烟时用假烟调换真品卷烟,因调包和兜售假烟手段不断变换,且成群四处流窜作案,难以被查获,使得市场监管成为难点。
三、建立烟草行业规范化管理对策
以上的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问题必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出好的措施和方案,及时推广、灵活运用,以提高专卖管理工作水平。
(一)规范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及加强市场普法教育
1、需要加大专卖法律法规宣传和讲座。可采用联合广电部门制作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的媒体短片进行播放,在农村赶集日或大的节假日活动进行专卖管理宣传活动和传单发放,增加宣传经费,设立考核目标,以达到专卖管理法规宣传的普及性和到位性。
2、要采用试点推广和逐步推进的方式,解决无证经营行为。可适当放宽许可证经营条件,只要不与合理布局相冲突,满足基本的经营要求,不引起其它社会和法律问题,就可以
发放许可证,消除经营盲点,将其纳入销售网络进行管理,规范其进货渠道和经营,从根本上解决无证经营和销售假烟问题;在试点取得成效后,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3、积极和工商管理行政部门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协商,取得对非法销售和无证经营的处罚权,定期进行联合执法,对主要非法经营大户和惯犯,取消其营业执照,对情节恶劣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队伍建设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共同协调发展
1、管理队伍制度化建设
需要加强队伍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良好的奖罚激励制度,加强烟草专卖管理法规、执行方法的学习交流。从抓队伍考核、制度建设、学习培训、破格提拔等方面入手,建设业务熟练、作风优秀、执法公平和公正、管理服务规范科学的烟草专卖队伍,不断提高烟草专卖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团队精神。
2、管理人员的内涵培养
就烟草专卖管理工作讲,烟草专卖管理人员的管理就是按照《烟草专卖法》要求和目标管理的要求,给予专卖管理人员充分的自主权,各尽所能,自由发挥,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要尊重专卖管理人员的人格和要求,积极为专卖管理人员创造参与民主管理的环境,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的。烟草专卖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时间管理、行为管理、素质管理与绩效管理。
3、树立创新管理意识
创新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要素,烟草企业同样如此。创新是对现有制度的突破、变革和完善,必然会受到旧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阻碍,这就要求烟草商业企业冲破思想禁锢,大胆改革创新。目前,买方市场的形成使烟草商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烟草商业企业必须顺势而动,在管理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打击假烟与走私烟草以规范市场秩序
机动开展市场检查行动,打破只在正常工作时间开展检查的规律,实行正常查、午查、夜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不定点、不定期地开展突击检查,使不规矩的无证户抓不住稽查执法规律,从而收敛甚至消除非法经营活动。建立应急召唤制度由于违章违法案件的突发性,专卖管理人员在接到信息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接到通知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指定地点,否则会错过最好的办案时机。
打假要重视基层管理、加强走访、落实责任。围绕打无证、打假烟、控大户,编制和健全分类档案。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无证经营档案”、“打假网络档案”、“经营大户档案”。在分类档案建立的基础上,专卖管理人员要立足本片区,全面掌握片区每月进货销售大户、无证销售和销售假烟的经营名单和地址,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卷烟经营大户和无证经营、假冒经营的实际销量和流动范围,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实施监控、定期分析,杜绝烟草销售大户低价转批或向无证经营供货及销售假冒卷烟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取得地方工商、公安等部门支持,不定期进行突袭检查和各部门联合执法,将打假罚没金额用于奖励联合执法各部门及有突出表现的专卖管理人员,加强专卖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重奖举报和提供真实假冒走私线索人员,重点打击主要非法经营大户和惯犯,以儆效尤。
(四)烟草专卖内部监督管理
内部监督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作的重要基石。一个行业只有拥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团队,才能发挥出其核心价值。
1、增强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加大对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普及,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懈怠工作就是纵容违法行为,同时就是自身的违法。必须严格律己,提升行业管理风气,树立良好口碑。
2、必须熟练掌握专卖行政管理所使用的各种法律法规。其中包括:烟草专卖法规方面的《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符合行政方法的《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民事权益方面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于这些法律的掌握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准确地区分各种时间界限和数量界限、准确地界定各种行为的性质和法定的处理措施。加强专卖管理的学习和培训,严格执法,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要加强人员的监督管理和奖罚措施,形成执法与监督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对于工作总的不负责任等现象起到有效监督,杜绝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总之,烟草专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重大、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综合性管理工程,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不断提高和改进,最终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更有力地维护国家烟草专卖管理制度,更有力地支持烟草行业面对国际烟草产品剧烈的市场竞争,更有力的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第三篇: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摘)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个系统工程正常运转,实现高效、优质、高产、低耗,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原理,按照一定的运营框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要素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设计,然后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即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企业规范化管理概念
1.1企业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规范化,是指依据企业开展管理事务的规范运营框架或流程,(包括战略、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框架,也可以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流程)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工作中按照这些组织框架和运营流程进行实施,以期达到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
调高效。
1.2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依照企业的运营流程或框架对组织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要求对企业运营的流程形成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以及数据化。要求企业建立以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管理框架,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的目的。
2.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规范化管理在企业运作上涉及到多个方面:战略规划与决策程序、组织机构、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规范化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
2.1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规范化
在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里,企业的人员从上到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途,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认识,对企业发展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规范、务实的企业战略分析系统,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威胁、弱势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经营定位、行业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的定位,以此来明确公司战略,随后“量体裁衣”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各职能层战略。
决策程序化,不仅意味着要在内容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且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并把决策活动约束在既定的程序中,避免企业决策受决策人的知识结构、情绪波动、感情冲动、价值偏好的影响,使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一种推动企
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2.2运营流程的规范化
一般企业在对某个部门内部的管控体系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但对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却很难有较好的管控方法,所以,越是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就越多。这时就需要对企业运营的流程进行明确,使部门纳入到流程中,成为企业流程中的一个结点;流程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流程、系统业务流程、企业组织流程;在进行流程规范化的时候,必须先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识别流程及其现状,然后确定企业的各个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企业运营达到效率最优。
2.3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组织结构是关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描述等。目的在于协调好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公司中应有的权、责、利,以及工作形式、考核标准,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组织结构决定着组织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所以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与其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达到顺畅的发挥企业能力的目的。组织结构规范化强调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各单位、部门和岗位,都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应于企业的目标来界定自己工作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获得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2.4规章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是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行为准则界定的规范化、绩效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违规行为处罚的规范化等。
2.5资料信息体系规范化
从有利于信息化、有利于信息共享、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出发,根据新流程、新制度的要求,按照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统一、资料共享及归档要求统一、检查指导要求统一、评分考核要求统一、绩效兑现要求统一的标准,完善台账、记录、报表,完善内部共享资料数据库,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推进流程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为量化考核、追溯责任和绩效考核提供
依据。
2.6管理控制的规范化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难度就越大。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套规范化的系统,对企业的战略、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开发、供应链、产品的品质等模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管理者的意图。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通过对企业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规范化,最终使得企业的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
过程化。
编审: 申伯勋
第四篇: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流程的规范化
流程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流程、系统业务流程、企业组织流程;对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企业运营达到效率最优。
规章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是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行为准则界定的规范化、绩效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违规行为处罚的规范化等。
资料信息体系规范化
从有利于信息化、有利于信息共享、减轻重复劳动出发,按照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统一、资料共享及归档要求统一、检,完善台账、记录、报表,完善内部共享资料数据库,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推进流程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为量化考核、追溯责任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第五篇:企业规范化管理意义
企业规范化管理意义 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个系统工程正常运转,实现高效、优质、高产、低耗,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原理,按照一定的运营框架,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要素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设计,然后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即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企业规范化管理概念
1.1企业管理规范化
企业管理规范化,是指依据企业开展管理事务的规范运营框架或流程,(包括战略、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框架,也可以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流程)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工作中按照这些组织框架和运营流程进行实施,以期达到管理动作的井然有序和协调高效。
1.2企业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依照企业的运营流程或框架对组织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要求对企业运营的流程形成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以及数据化。要求企业建立以责、权、利对等为基础的管理框架,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建设,使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制度化、数据化、流程化的管理,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的目的。
2.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规范化管理在企业运作上涉及到多个方面:战略规划与决策程序、组织机构、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和管理控制等方面;规范化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
2.1战略规划和决策的规范化
在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里,企业的人员从上到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前途,没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认识,对企业发展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规范、务实的企业战略分析系统,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威胁、弱势和优势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进行经营定位、行业定位、产品定位和市场的定位,以此来明确公司战略,随后“量体裁衣”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各职能层战略。
决策程序化,不仅意味着要在内容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而且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并把决策活动约束在既定的程序中,避免企业决策受决策人的知识结构、情绪波动、感情冲动、价值偏好的影响,使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2.2运营流程的规范化
一般企业在对某个部门内部的管控体系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但对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却很难有较好的管控方法,所以,越是界定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就越多。这时就需要对企业运营的流程进行明确,使部门纳入到流程中,成为企业流程中的一个结点;流程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流程、系统业务流程、企业组织流程;在进行流程规范化的时候,必须先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识别流程及其现状,然后确定企业的各个流程,并对流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企业运营达到效率最优。
2.3组织结构的规范化
组织结构是关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以及岗位描述等。目的在于协调好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公司中应有的权、责、利,以及工作形式、考核标准,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组织结构决定着组织行为,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执行,所以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设计与其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达到顺畅的发挥企业能力的目的。组织结构规范化强调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各单位、部门和岗位,都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应于企业的目标来界定自己工作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使之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对所获得的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选择,行使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决策的责任。
2.4规章制度的规范化
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的运行准则进行很好的界定,它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更加规范,是每个员工的行为受到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其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行为准则界定的规范化、绩效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违规行为处罚的规范化等。
2.5资料信息体系规范化
从有利于信息化、有利于信息共享、有利于减轻基层负担出发,根据新流程、新制度的要求,按照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统一、资料共享及归档要求统一、检查指导要求统一、评分考核要求统一、绩效兑现要求统一的标准,完善台账、记录、报表,完善内部共享资料
数据库,推进基础资料信息化管理,推进流程关键点的过程控制,为量化考核、追溯责任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2.6管理控制的规范化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难度就越大。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这套规范化的系统,对企业的战略、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开发、供应链、产品的品质等模块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管理者的意图。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通过对企业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规范化,最终使得企业的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组织系统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业务流程化、措施具体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3.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3.1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一种自觉的“内功修炼”
通过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方法和手段,使企业的管理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从而增强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规范化管理具有整合功能
在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自觉地扬弃陈旧的东西和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吸纳积极因素,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朝着企业发展的目标迈进。
3.3规范化管理具有约束的功能
规范化管理下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都是开放式的,特别是它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都是公开的,也是公正的。在这种氛围里,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善的东西将得到张扬,而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则无处藏身,因而弃恶从善、追求进步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3.4规范化管理具有激励员工的功能
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企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重新整合,通过对管理制度的调整,使其达到最合理的状态,让能者有用武之地,使庸者自奋,从而激发企业员工以主人翁的意识,认真负责并创造性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4.实施企业规范化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4.1规范化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
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范化管理模板,因为实际和理论之间需要匹配,理论只是一个框架,框架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实际情况来填充。而实际中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一,所以具体内容也就不一样。所谓的“规范”是要求在意识上、系统性上、操作行为上要规范,而在企业文化、经营思想以及企业决策等定性方面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此,引入规范化管理系统后,高层管理者应注重系统的完善、优化和创新。要把规范化管理的“普遍规律”与各自企业的“特殊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
4.2用统一的价值观念促进规范化管理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人,而主导人的意志行为的却直接是他的价值观念。一套在企业内部广泛认同的、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所以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从人的价值观念出发形成一套企业内部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企业组织运行和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企业有了这样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为企业的运行提供指导思想,那些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行为和作法,就可能被及时纠正。
4.3规范化不能随心所欲
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概念是规范,规范为人们提供了相对稳定、可以预测、可以期待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从而为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企业与外部的协作提供了基础。规范意味着不能随心所欲,意味着人为地制造一些“限制”。而许多成长型企业规范化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正是企业的核心人物自己,这些核心人物经常会用“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规范化管理,其随意性极大。
5.总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依法治企,己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按照时代的要求、探索和制订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预见性的经营管理方法,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来实现企业可持续的、良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管理者和员工“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更好地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