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企业文化与管理的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与管理的若干问题
一、企业文化与管理问题
大家都知道,管理是工具,是方法论;而文化是,也只能是意识存在;二者是属于完全不同领域的。当然,由于其存在于同一个活体——企业之内,必然的有着种种联系。其结合点一是“领导”,二是“制度”。但不应因此而将二者等同。
每个企业的文化是不同的,但大多数企业所援用的“管理”却大同小异(如目标管理等)。相同(相似)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导致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结果和效用,何故?文化使然也!
我国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原生态文化存在”与高度概念化的“理念化文化存在”共存,“紊乱”、“干扰”、“抵触”、“相互否定”可以说是这种脱节的必然。(相关问题见本人《模式化的企业文化》和《与环境、策略需要耦合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本源角度分析:文化究竟是什么?有关研究告诉我们,最原始的文化是所谓“吭哟文化”,这是文化的根。从这根上,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所在:其一是协调(最根本的),调整和规范个体与群体的行为,以获取效率;其二是维持——保持和维护(主干的),个体与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调整与规范——个体的和群体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形成一个(些)标准(体系),从而保障个体或群体存在的形态得以持续、传承;然后才是其他的(枝叶)„„企业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也应是如此。从此不难看出,企业文化不是所谓“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能力(当然包含核心能力)构件内含的“软件”,换言之,企业文化通过企业能力构件——器质的(产品、装备等)、制度的(流程的、结构的规范以及目标取向等)和理念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等)——作用过程而发挥作用,即企业能力构件构成企业能力存在与作用的“形”,而企业文化则构成企业能力存在与作用的“神”。
“形”与“神”不合(更不说抵触或矛盾了),势必导致企业能力存在弱化而效果难彰;反之,如果“形”“神”合一企业能力存在的强化则应是势在必然,能力的发挥和良好的效果自是呼之而出。
三、关于中国传统管理问题
中国传统管理包括这样一些要素:行为规范的“礼”,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之所致,不得稍有逾越;严格形式规范的层级结构,尊卑有序,容不得半点差错;儒家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法家的方法(治理手段和标准)、佛家的理念调节„„
中国传统管理源于周礼,讲究的是“形式管理”,制式和仪式(程序)为其核心,基本上是不考虑“人”的,对变化和具体对象也是基本不与考虑的。“一元化”大概应该算是中国传统管理基本特征和标志吧?
中国传统管理根本的讲究是“稳定”,在自然经济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管理功效,故中国得以数千年的相对稳定和繁荣昌盛。但其在变化繁复的环境条件下就失去了魔力,也就导致了中国在工业时代百年的落后。中国式管理在工业化时代也是弊端百出,功效全失,在当代变化万千、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去重拾其衣钵,除了牵强附会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现实的积极意义。
四、中国企业管理发展问题
终极化的目标现实化的表达,这在理论上已被论证,并已被历史所证实必然会导致“独裁”——一元化的治理结构和人治(二者互为表里)。中国的传统管理其实质就是如此:高度抽象的理念(道、法、天、人„„)用于现实治理实践,必然导致可操作性的严重缺失,使实际操作者(管理者)自由裁量过度泛化,于是人治成为普遍,独裁应运而生。
从本质角度考量,中国传统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理”,围绕理这个核心,辅以严格的系统结构(首先是层级,然后是权力区划,以及具体的管理角色等)并予以固化即形成相当稳定的“一元化”治理结构。
这样的管理系统,在变化频率与变化幅度均相对较小的自然经济环境条件下,是有效率的,因此造就了中国数千年的稳定和繁荣昌。但在进入了变化频率和变化幅度均较大的工业经济时代,就明显的力不从心,故而将中国导入了百年的贫困落后。
所谓的现代管理,其实质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系统的方法,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就事论事,因其高度的形而上学而具有易于认知和可操作性,现代管理具有高度的工具性质;其二是倾向于微观的具体的目标诉求,即高度的管理针对性,由于其同时面对“事”与“人”,故有广泛的适用性,这样的管理系统在以变化为主体的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具有高度的能动力,有利于效率的创造和保持;其三是讲究多元结构和机制作用,通过预设充分保障公平,有效协调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与整体的规范要求间的矛盾冲突,而有利于稳定与效率的有效平衡。
与时俱进是必须的,管理亦不例外,与时俱进的本质是“融会贯通”,而不应该是否定变化,更不应该是“抱残守缺”。人们经常在说“体育无国界”,管理作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方法论和工具,有必要区分清其“知识产权”属于谁的吗?断言只有张扬了国粹管理才有前途,恐怕难免有失于武断吧?!
五、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管理,尤其是在西方颇有成效的绩效管理,在我国却多无绩效,其原因虽然很多,但根本原因可能是出在水土不服上吧?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我们知道法与文化冲突,必然会导致法在实施过程中宽严借失: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在我国几成一景其源应于于此。
现代管理的基础是标准、定量、清晰,多元化、公平性、机制作用亦为其价值,功能和作用的关键要素,没有这些,现代管理就无从管理,其效用也就无从说起。而我国的文化具有极大的兼容性,这一根本属性导致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兼容性本身可能就意味着量的不清晰。其实“定性”“抽象”„„等特质本身就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基本属性,这种文化环境必然放大管理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而导致人治的必然出现。是否能人,有否能人治理,是为成败得失的根本。中国企业管理的问题就在于纯粹的法治(现代管理)治理绩效不彰,人治治理难治一世。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一两难问题,我认为这才是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发展的机会和方向.
六、企业文化就是为了有利于企业赚钱吗
不错,然不敢完全苟同.
诚然,企业存在的主观目的当然是赚钱,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内化存在其意义也当然要服务于赚钱的需要,这是毋容置疑的。问题是:企业凭什么赚钱?企业文化如何才能使企业赚钱?这就使问题不能简单化了。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别的什么,完全凭主观臆断,闭门造车,结果就可能是完全的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客观而论,企业之所以能够赚钱,是因为企业的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实现,社会因为需求得到了满足而给予了回报.就此而论,企业赚钱其实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甚至不是目的.企业的过程和目的应该是如何获得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怎么样去有效满足社会需要.因此,企业文化也只有保证和支持了企业运作的过程和目的,才是积极有意义的.
如果企业试图通过“创新”去实现价值,去满足社会需要,相应的文化应该是“鼓励探索和尝试”,同时“接受和宽容错误和失败”,惟此才可能促成创新,才能够创新,也才能够有效实现价值,有效满足社会需要,企业也才有可能赚到钱,否则,创新只可能成为空谈;如果企业试图通过“优质服务”
去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社会需要,相应的文化应该“鼓励精益求精和注重细节”,同时“接受和宽容守旧和平凡”,惟此才可能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也才能够有效实现价值,有效满足社会需要,企业也才可能赚到钱,否则优质服务就只能是空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七、企业文化就是为了将人(员工)变成狗吗
文化经过数千年社会活动的积累和发展,已经成为人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说,凡是人都是文化人。企业是人的集合,客观的也就是文化的集合,因为文化是人的内化存在,不可能先天一致,一旦集合冲突、游离、融会„„即成为必然——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驱力;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个体的社会存在)一旦形成,与其他社会个体(客户、供应商、协作者、竞争者„„)同样的冲突、游离、融会„„亦会成为必然——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外作用力。健康的企业文化就是在这些力量的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可是,企业是经济体,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其文化亦难脱俗。于是,很多老板、经营者、管理者就有了种种冲动,为了“方便管理”、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树立权威”、为了„„就去试图将人变成狗。
文化的基本功能和价值在于协调、稳定和传承,优秀的文化势必导致人和社会的活动更有效率和效率的保持,所以说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正因为文化在企业活动中重要属性,其被功利化的运用(“建设”、“发展”乃至“革命”)也就成为了必然。
对于一个具体的社会存在,其行为和活动过程中,法——制度性规范和约束是刚性的,强制性的要求为了社会整体(企业整体)利益需要而放弃(乃至于剥夺)个体需要——个人行为规范的外部作用力;文化——非制度性规范和约束是柔性的,其导致的“价值合乎理性行为”要求为了社会整体(企业整体)利益需要而放弃(乃至于积极调整)个体需要——个人行为规范的内驱力。
“将人变为狗”的企图,实质是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极端的功利化,是有悖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如果真的将人变成了狗,实质就是极大的降低了最为宝贵资源的“人”的功能、价值和作用。不但不会创造和保持效率,还必然会导致更深层次的冲突和破坏。极端例证就是“文化大革命”。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与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
作者华仔
摘要:企业文化是个比较新的概念,东西方对此有着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它是企业的基础和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不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结合中国企业的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研究的某些成果,我国的企业应该建设有我国特色的企业的文化,以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竞争力
Abstract: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base ,an enterprise soul and core competence of the Business.No matter how large or small,an enterpris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culture.However,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Only if these problems should be solved can our enterprise compete in the market.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ort to build enterprise culture in many ways.KEY WORDS:engterprise culture;construction;competitiveness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其中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基础。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首先及精神风貌,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企业文化主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对 “人”的管理中,既重视制度和经委的规范作用,又强调充分发挥人的精神因素和能动作用。把“硬管理”和“软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管理内部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协调发展,实现企业的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
一、现代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是现代思想观念,科学思维方法与现代企业管理和运作的一种综合观念形态的复合体,是深层的文化内涵与多元文化基
1因的有机融合,其内容涵盖十分广泛,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企业文化在思想观念上崇尚集体主义精神
企业是一个由不同业务部门及员工组成的经济实体,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正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迈进,企业员工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越来越重要。我国许多企业的职工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员工对企业整体性认同的缺乏,使得整个企业如同一盘散沙。这已成为我国企业向集团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羁绊,也是我国本土很难培植出类似可口可乐、诺基亚、微软苹果、麦当劳等大型跨国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构建中国现代企业文化,须学习西方文化的集体主义传统,扬弃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所带有的自私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及团体意识。
(二)现代企业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注重改革与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创新是企业思维的根本要求。然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表现的恰恰是一种典型的保守型文化,只醉心于对传统的沿袭,而拒绝开拓与创新。从汉武时代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可以充分说明。中国人在自我封闭、自我圆通的儒学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因循守旧、随遇而安、缺乏创新等性格特征,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是个不利的影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应不断调整,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应对快速发展的急速变幻的市场形势。尤其是某些技术型的企业。科学的创新精神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企业应该学习西方的创新精神,不断改革自身的不足,树立崭新的企业形象,用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现代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要提倡民主与监督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办法,就不可能协调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现代知名企业在管理上无一不是通过注重民主与监督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然而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实际上还在“人治”的误区中徘徊,认为人可以通过修身达到尽善尽美的绝对理智状态,从而忽视了对现实中人的种种缺陷的认识,以至在政治思考方面从未对统治权力的制衡问题。“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成了谋利的工具”。国有企业领导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许多企业因
此而纷纷倒闭,这与中国企业“人治”的劣根性是不无关联的。而西方企业在管理上十分强调科学的民主与监督。因此如何向西方现代企业学习民主与监督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职工共同参与民主管理与权力监督也是现代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现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坚持以人为本
被誉为“德国经济之父”、社会市场经济设计艾哈德先生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即发挥个人的企业的作用。所以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因为只有有了人才,先进企业文化的构建才成为可能。
我国传统的文化虽有其保守的一面,但也有值得肯定的人本思想。最突出的是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种肯定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承认,对任何人都是一种鼓励。
传统企业的人事管理是一个“管”字,其核心是怎么把人管住,而现化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怎么把这个人激活,这有着本质区别。首先现代化企业强调引导性,而传统企业强调强制性,其次表现为管理内容不一样,传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人雇进来管住,不听管就辞退,如同买卖关系。而现代企业则招人、留人、开发人、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员工培训、薪酬计划等。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理念。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本土企业只有冲刺国际市场,突破传统企业文化的羁绊,在发挥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以博大的胸怀,与西方对话交流,汲取西方文化中富有生命力且可为我们所用的成份,构建先进的、富有生机的现代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企业间的竞争更集中于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的竞争。因此一个企业是否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吸引人才并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良好氛围,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的企业能否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能否获得竞争优势,也与企业是否有一个开放的、适应性强的、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临时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制约,迫使中国在21世纪只能走一条依靠科技、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生态协调的持续发展之路。这就对企业的价值准则、道德准则,更确切地说,对企业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有战略发展眼光的企业,以“敬业报国,造福人类与社会”为企业精神的企业,就会是节约资源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浪费资源,保护环境而不是只图近利破坏环境的企业。
(三)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的需要
中国进入WTO后,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何站稳脚跟,谋求生存和发展,为成为企业家们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最能体现企业价值和生命力,使企业发展的就是企业文化。海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最大的成功就是建设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思想,塑造了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海尔文化,靠着这一“法宝”,海化成功地进行了企业兼并和扩张,成功地打入了国际市场,有了长足发展的后劲,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无不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今后得以发展的基础。其他如企业形象的树立、企业员工的培训、企业文化水平的开发等,都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解决的问题。
三、建设中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实践和运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涌现出一批像“海尔”“长虹”等优秀企业,特别是“海尔文化”更是作为我国企业文化的典范引起西方文化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打造适应中国的企业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任何具有前瞻性企业自觉的选择。结合中国的实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采取“以人为本”的对策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应注意克服
自我封闭、因循守旧、不求变革、以政代企等与市场经济相抵触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最活跃的要素。因此,坚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合理使用人、全方位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地培育职工的现代企业价值观。
(二)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
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对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是企业文化中极具张力的要素。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能够领导企业文化的维持,其更大价值在于能够使企业文化的再造、创新成为事实。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竞争观念,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并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地发展。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首先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使企业不同个性的人凝聚一起,朝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组织成员不断地学习,其次,学习是全方位的,不但注重员工的个体学习,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组织智力的开发。第三,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其决策权往往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这样组织上下的交流更为直接,信息传递也更为准确,易形成协调合作,整体互动的群体,产生巨大持久的创造力。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能够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味到生命的意义,引导出一种创新—进步—创新的观念,建立起为公司—客户—竞争对手而学习的价值观,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长久的活力。
(四)坚持人情和法情的统一
讲人性、重感情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特征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人情和法情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通过人情关系,得到升职或免于厂规厂纪处罚,这势必影响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但人情本身未必一定是坏事,只要在不违反企业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就能充分发挥人情的正面作用。同时,通过严肃企
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就必然能在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局面,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仕辉.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2、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3、王延中.中外企业文化差异.企业改革,2001(3).4、姜学敏.山东企业文化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马士伟.企业文化建设刍议.财经问题研究,2003,(11).6、肖艳芳.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培育关系之研究.现代财经,2003,(10).7、刘素梅.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3).
第三篇:浅谈企业文化与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与管理
介绍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国内外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实践经验;探讨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剖析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变革的思路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也称企业精神,也有人称之为组织文化或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经营理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是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1]
过去人们常常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片面的观点。它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管理思想,它包括了有效实施文化管理所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工具、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另外,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杭州胡庆余堂“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还有,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许昌农行的“存入一缕阳光,还您一个太阳”等都提炼得很好,好就好在既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从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齐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得整个企业上下团结,具有团对精神;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主要有:
(1)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
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忧患意识,严重者可能导致离心现象。
(2)文化愚民现象。此类现象常见于那些领导人专权或者经营出现问题的企业。表现为领导人极端强调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推广教育手段过激。它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个人崇拜或者希望掩盖某种事实真相。该类企业通常易产生盲目崇拜或者对企业领导人噤若寒蝉的情况。
(3)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求实的工作精神。该类企业员工多数表现为激昂澎湃,但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三、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管理社会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失效时,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靠社会道德。管理企业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当管理制度失效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企业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靠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必须与现代经济相适应,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四、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
(1)不同的行业应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像商业企业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工业企业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2)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
(3)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开放的民主气氛会影响企业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一体感。此外,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也有很大的影响。进行专门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
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行动的反映,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己者用”的效用。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在给员工行为实施强化时,应具有针对性,注意强化的时效性,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效用最佳。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以提升企业精神、员工风貌、价值理念、核心凝聚力、竞争力,最终提升的是一些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产值、利润等。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高级管理手段。小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领导者权威,中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大型企业的管理靠的则是企业文化。企业要做大做强,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根本不行。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与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与管理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也称企业精神,也有人称之为组织文化或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经营理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是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
过去人们常常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片面的观点。它只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管理思想,它包括了有效实施文化管理所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工具、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另外,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
二、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企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缩影,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与错误现象,主要有:
(1)无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此类现象多产生于工业制造企业,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本身素质不高,或对企业文化缺乏认识。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忧患意识,严重者可能导致离心现象。
(2)文化理想现象。它常见于那些有年轻人作为创业主体力量的新兴企业。表现症状为这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中会有超出企业范围、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宏伟、统一的崇高目标往往缺乏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领导人具有过于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缺乏求实的工作精神。该类企业员工多数表现为激昂澎湃,但忽略了眼前的险恶形势和今天该干什么。
三、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现在如不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工程是我国企业的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管理社会依靠法律管理,但法律也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失效时,靠什么维持社会秩序?靠社会道德。管理企业主要靠管理制度,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当管理制度失效时靠什么管理企业?靠企业文化。社会法律是与社会道德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因此,对企业的管理,不能仅仅靠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必须与现代经济相适应,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四、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1.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
(1)不同的行业应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像商业企业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IT行业则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可以“追求卓越”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工业企业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等等。
(2)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企业成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与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影响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好的成员对企业文化形成的作用就比较大。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
(3)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开放的民主气氛会影响企业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和一体感。此外,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观念、接受新价值观念也有很大的影响。进行专门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达到渐入员工心中。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以提升企业精神、员工风貌、价值理念、核心凝聚力、竞争力,最终提升的是一些可以用数字表达的产值、利润等。企业文化实际是一种高级管理手段。小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领导者权威,中型企业的管理靠的是制度,大型企业的管理靠的则是企业文化。企业要做大做强,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根本不行。
第五篇:企业文化与管理
企业文化与管理
在一个企业的建设过程中,文化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或者说,管理就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建设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精神。
在《易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也就是说,文化统治着天下,这句古语也道出了以文化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文化管理具有控制力。文化管理是企业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它以人为中心,由里到外的驱动,狠抓组织统一的价值、统一的愿景、统一的宗旨、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根本精神„„从塑造组织灵魂着手抓管理,抓到了管理的根本。有了统一的认识,统一的价值观就能调动士气就能体现根本的企业精神规范„„
文化弱、则企业弱。文化决定着战略的根本思考;文化决定着管理的根本思想;文化决定着经营的根本思路;文化决定着品牌的根本内核。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就没有正确的发展、运作思路,也无法正常运行,更不可能做强做大。
企业文化要深入。文化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只有意识到它的内在规律,才能驾驭它、使用它、运作它。企业文化表现在员工共同的行为习惯、传统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共同的意愿之中。所以仅仅在形式外壳上做文章,是不能产生正果,必须把文化透析根植于每个员工的脑海,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才能用思想指导工作,把文化化成工作能力。
用文化管理人,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规范人们的看法(价值观)、想法(思维方式)。与制度管理相比,可以说,文化管理的力量和作用无法比及。企业文化的实施或者建设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它形成当代人的品格,还要形成传统并传承下去,这样企业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
正因为企业文化这种核心重要性,我们公司始终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首位一如既往地去坚持、去发展、去创新,并将文化与管理有机融合,打造了一条公司的特色发展之路,屡创传奇性的佳绩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