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黄、老”——我想大家都知道“黄”是谁,“黄”是黄帝,就是我们的开国祖先,是指的轩辕皇帝。他有一本经叫《阴符经》,334字,这本经不太流传,在唐朝的时候很有名,可是后来很少人提到这个《阴符经》。“老”就是老子李耳,他著了一本书叫《道德经》,这本书流传得
很广。《道德经》里五千八百字都是老子的话,都是“老子说”。黄老哲学的精髓是什么?现在理解就是三点:
1、唯物论;
2、辩证法;
3、社会主义。黄老哲学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就是“和”,有了“太和”,不论人际关系、社会、国家、企业和民族的形态都会是和谐的。
这个“老子说”很时髦,美国总统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也提到“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美国纽约时报作过一个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是《圣经》和《道德经》排在前两位。为什么黄老哲学这么受到世人的关注呢?这和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其理论对于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中国历史上有“汉唐盛世”,“汉唐盛世”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汉朝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刘彻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文景之治”,唐朝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由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使汉唐两个朝代当时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使在世界上的地位空前高。当时叫我们中国人“唐人”,世界各国学者到中国留学,做生意,学习中国的管理方法,例如日本、韩国,其管理方法,机构的设置,文化等到目前为止,还到处保留着唐朝时遗迹。那时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为什么能这样,当时统治者用的就是“黄老哲学”作为治国理论。所以说“黄老哲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样,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把这种文化带到了欧洲,当时别人都看不懂,于是拿给欧洲最有学问的人莱布尼兹看,他看了后对中国人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他的继承者大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受“黄老哲学”的深远影响,黑格尔当时用来治理德国,就在德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新德国,德国之所以后来强盛了,全靠黑格尔,黑格尔是德国的大圣人、大恩人,而且能轰动所有的青年,所以称黑格尔是德国青年的导师。为什么他能替德国立功呢?就是运用了老子学说中的辩证法!
那么,既然“黄老哲学”这么有名,他跟企业和谐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黄老哲学”中讲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现代意义就是人的躯体和精神是合一的,是不可分离的。不论是国家、企业、个人,都要有精神,否则是行尸走肉。企业精神是什么,他不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吗?精神也可以当魂魄,国有国魂,企业有企业的生命和文化,一个企业只知道挣钱,没有生命文化,那个企业是个死的企业,做不长的,做大了也得垮。
第二,“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是说在思想上要洗掉很多东西,拿现在这个电脑来说,你天天用完了以后,就要洗掉一些东西,删掉一些东西,有很多废掉的东西不要了,如果你不舍得删掉、洗掉的话,很多有用的东西进不来了,你再打开啊电脑死掉了。电脑如此,我们的脑子也如此,天天要换新东西,天天“涤除”,删掉不要的东西,让新的东西可以进来,保持头脑的新鲜。强调了学习创新的重要性。
再说“天门开合,能无疵乎”。“天门”是什么?历代解老子的都有很多讲究,可是老子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人生。有人说天门是头顶上的一个门,叫做百会穴,百会穴是灵魂出入的地方,这么说就扯远了,扯玄了,什么灵魂出入呢?“天门”是嘴巴,开五脏的门户。鬼谷子说嘴巴可以吃,不可以说,你多吃一点没关系,不要多说,多说就糟糕了。老子一直强调一个人说话要很小心,“言善信”,说话要有信用,不多说,说出来的话肯定做到,绝对不去乱答应别人,不要轻诺寡信。“无疵乎”,就是退一步,你保守点,不要讲大话,做人要脚踏实地。好范文版权所有
最后一句是“明白事达,能无知乎”,明白事理,通人情,四面八方都要能顾得到,你能够没有知识么!学识不够是不行的,所以要学。所以,强调了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总之,“黄老哲学”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以上几句话概括了我们作为企业,作为企业中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提倡什么,不应该提倡什么。讲到了企业文化、企业学习、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中的人的做人之道。这些做好了,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企业就能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目标就会实现,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一切。
最后,用老子“既以为人,己越有,既以与人,己越多”这句话奉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围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共同合奏四大乐章,实施四新战略,再铸企业辉煌。
以上是本人通过学习,对企业和谐发展的一点粗浅认
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二篇: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黄、老”——我想大家都知道“黄”是谁,“黄”是黄帝,就是我们的开国祖先,是指的轩辕皇帝。他有一本经叫《阴符经》,334字,这本经不太流传,在唐朝的时候很有名,可是后来很少人提到这个《阴符经》。“老”就是老子李耳,他著了一本书叫《道德经》,这本书流传得很广。《道德经》里五千八百字都是老子的话,都是“老子说”。黄老哲学的精髓是什么?现在理解就是三点:
1、唯物论;
2、辩证法;
3、社会主义。黄老哲学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就是“和”,有了“太和”,不论人际关系、社会、国家、企业和民族的形态都会是和谐的。
这个“老子说”很时髦,美国总统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也提到“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美国纽约时报作过一个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是《圣经》和《道德经》排在前两位。为什么黄老哲学这么受到世人的关注呢?这和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其理论对于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中国历史上有“汉唐盛世”,“汉唐盛世”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汉朝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刘彻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文景之治”,唐朝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由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使汉唐两个朝代当时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使在世界上的地位空前高。当时叫我们中国人“唐人”,世界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各国学者到中国留学,做生意,学习中国的管理方法,例如日本、韩国,其管理方法,机构的设置,文化等到目前为止,还到处保留着唐朝时遗迹。那时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为什么能这样,当时统治者用的就是“黄老哲学”作为治国理论。所以说“黄老哲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样,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把这种文化带到了欧洲,当时别人都看不懂,于是拿给欧洲最有学问的人莱布尼兹看,他看了后对中国人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他的继承者大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受“黄老哲学”的深远影响,黑格尔当时用来治理德国,就在德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新德国,德国之所以后来强盛了,全靠黑格尔,黑格尔是德国的大圣人、大恩人,而且能轰动所有的青年,所以称黑格尔是德国青年的导师。为什么他能替德国立功呢?就是运用了老子学说中的辩证法!
那么,既然“黄老哲学”这么有名,他跟企业和谐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黄老哲学”中讲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现代意义就是人的躯体和精神是合一的,是不可分离的。不论是国家、企业、个人,都要有精神,否则是行尸走肉。企业精神是什么,他不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吗?精神也可以当魂魄,国有国魂,企业有企业的生命和文化,一个企业只知道挣钱,没有生命文化,那个企业是个死的企业,做不长的,做大了也得垮。
第二,“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是说在思想上要洗掉很多东西,拿现在这个电脑来说,你天天用完了以后,就要洗掉一些东西,删掉一些东西,有很多废掉的东西不要了,如果你不舍得删掉、洗掉的话,很多有用的东西进不来了,你再打开啊电脑死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掉了。电脑如此,我们的脑子也如此,天天要换新东西,天天“涤除”,删掉不要的东西,让新的东西可以进来,保持头脑的新鲜。强调了学习创新的重要性。
再说“天门开合,能无疵乎”。“天门”是什么?历代解老子的都有很多讲究,可是老子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人生。有人说天门是头顶上的一个门,叫做百会穴,百会穴是灵魂出入的地方,这么说就扯远了,扯玄了,什么灵魂出入呢?“天门”是嘴巴,开五脏的门户。鬼谷子说嘴巴可以吃,不可以说,你多吃一点没关系,不要多说,多说就糟糕了。老子一直强调一个人说话要很小心,“言善信”,说话要有信用,不多说,说出来的话肯定做到,绝对不去乱答应别人,不要轻诺寡信。“无疵乎”,就是退一步,你保守点,不要讲大话,做人要脚踏实地。
最后一句是“明白事达,能无知乎”,明白事理,通人情,四面八方都要能顾得到,你能够没有知识么!学识不够是不行的,所以要学。所以,强调了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总之,“黄老哲学”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以上几句话概括了我们作为企业,作为企业中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提倡什么,不应该提倡什么。讲到了企业文化、企业学习、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中的人的做人之道。这些做好了,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企业就能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目标就会实现,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一切。
最后,用老子 “既以为人,己越有,既以与人,己越多”这句话奉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围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共同合奏四大乐章,实施四新战略,再铸企业辉煌。
以上是本人通过学习,对企业和谐发展的一点粗浅认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三篇:浅谈和谐哲学
倡导和谐理念追求和谐发展
——浅谈和谐哲学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善于用员工能够理解的方式同员工进行交流,言词坦率而诚恳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分歧和意见,倾听员工群众的呼声,以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留给员工的是感动力和影响力。
“当两个生意人总是意见一致的时候,其中一个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和谐文化不是没有矛盾的乌托邦。《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需要我们对之作出哲学思考。可以说,弘扬和谐哲学,就是尊重辩证法,讲求正确认识矛盾、积极化解矛盾。
马克思认为,“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过程。而正确认识和不断化解工作矛盾,则是和谐环境的建设过程。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统一关系普遍地客观地存在于事物自身,而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过渡使得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不断呈现上升和前进。也就是说,斗争性(否
1定面)于同一性(肯定面)共同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斗争性不断打破平衡而打造新的平衡,同一性不仅承认“对立—矛盾”,而且有能力化解“对立—矛盾”。这种平衡的不断打破和不断建立,昭示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和谐。
辩证法是大智慧。敬重“对方”,在“相反相成”中实现“和解—和谐”,这正是自我存在和发展的契机。视他者为敌,斩尽杀绝,最终是两败俱伤。弘扬和谐哲学,就是要敬重“对方”,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弘扬和谐哲学,不是模糊或取消矛盾,也不是不讲矛盾的斗争性,而是区别矛盾斗争的不同性质和具体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掌握不同的“火候”和“分寸”,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只见矛盾斗争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不见具体矛盾斗争的相对性,甚至只讲斗争性不讲统一性,搞“斗争崇拜”,是片面的,也是有害的。
辩证法是方法也是道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弘扬和谐哲学,就是善于从对立的事物中看到统一性,看到它们怎样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进而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目前我项目部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和利益上的冲突,存在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要用和谐的思维去认识,用和谐的态度去对待,用和谐的方式去处理—从始至终贯之以和谐理念、和谐精
神,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企业,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重在教育,养成即使是对犯有错误的同志,在给予相应的处罚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坚持协商和解。项目部内容出现的矛盾,都是工作上的矛盾,是可以和解的非对抗性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人与人之间应以和为贵,互谅互让、友好相处。交流也是一种和谐。出现矛盾和冲突,尽可能协商和互谅,使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实事求是。如实认识和反映矛盾,是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对事不对人”,矛盾在哪里出现就在哪里解决,不能夸大和炒作矛盾,导致矛盾升级。一时不能解决的矛盾,也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坚持内心修养。如果说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支撑,那么社会和谐则是心理和谐的坚实保障。基本权利被尊重、现实利益被满足,对于人们的心理和谐至关重要。心理和谐还要靠修养。我国先圣重内心修养,养浩然之气,有
很多心得和教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乐观、豁达、宽容、与人为善的教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的品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是和谐理念、和谐哲学灌溉出来的精神之花。
——坚持重在建设。各种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靠建设来解决。处理和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广开才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危难之中如磐石带来稳定,在困惑时送去仁慈宽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充满活力、企强工富、内和外顺、和而不同的局面,不断推动项目施工生产和全面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达成项目部)
第四篇:和谐人际关系(哲学分析)
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是指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要求和表现出来的协调得当的关系或融洽和睦的关系。它在形式或基本要求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团结共进的关系,而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这一矛盾的解决,同时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来看,矛盾普遍存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和谐体现的是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
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此处可以联系视频内容)
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是通过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得以实现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绝对的,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不断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从而努力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处也可联系视频内容)
(若感觉内容不足,可加一段,专谈视频观感)
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就要有求同存异、相互谅解、不求全责备的宽广胸怀。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或脾气,也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创造,就会有风险,也就可能失败。然而,正是个性差异不同,优点和缺点相伴,成功和失败相随,才使人成为个人,才使创造变得格外可贵,才使整个社会既和谐又充满活力。因此,有个性、缺点、失败是正常,是真实。这并非放纵缺点或失败,而是要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具备包容和宽容的胸怀,坚持“严以责己,宽以待人”的原则,以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和谐。有容乃大,我们常讲,大海所以壮阔,是因为她不拒涓涓细流;高山所以雄伟,是因为她不嫌细土;我们中华文化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它具有包容万物的精神和品格。其实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凡事斤斤计较,争个你死我活,这样的人就不可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如果金要足赤,人要完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就会使人失去真实,使创造无从谈起,使社会大花园百花凋零。如果一心想抓人“辫子”,进而一棍子打死,这样的地方和单位就没有希望。我们需要的是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关爱宽容、团结进步。
第五篇:什么是企业哲学
什么是企业哲学
什么是企业哲学,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业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企业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又决定了企业对于各种事物的偏好,所以企业文化是个性化的,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业哲学是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是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哲学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思维,而不是某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它可能包括了企业几任企业家文化的高度凝炼;二是企业哲学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家阶层,也包括了企业核心团队的智慧。要深刻理解这个原因,就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存在的三大命题,企业哲学结构
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那就是“为什么存在”“成为什么”“如何存在”。
第一层,即核心层是“企业为什么存在?”。问题是解决企业存在的价值,即“我是谁,who”的问题,就是企业的使命(mission)、企业生存的价值或者说意义。它是跟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精神密切相关的。这个结论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相吻合的。当一个企业刚刚成立时,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生存问题,就是如何去赚钱,即需求层次中最底层的生存需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生存价值也就慢慢提升,到了最高一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的哲学境界了。杜拉克认为,创办企业第一问题就是“本企业是个什么样企业?”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企业哲学的第二层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什么,what”,即愿景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愿景(vision)是全体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必须是前瞻性的、挑战性的,而又必须是
宏伟的,就是说它具有艰苦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也是激励人心的,有“气吞河山”的功效。
企业哲学的第三层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怎样,how”,即经营理念(motto)的问题,这一层次涉及的内容最为广泛,它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域、关注点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哲学三大层次 MVM
层次 内涵 名称 包涵的内容
第一层 企业存在的意义who 使命 MISSION 为了谁(民族、股东、顾客、员工)而存在第二层 企业存在的目标what 愿景 VISION 什么是最重要的(产品、技术、人才、市场份额、顾客满意)
第三层 企业如何生存how 核心理念MOTTO 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价值观
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企业发展的内外矛盾的前提下,企业才能确立其核心价值观以及围绕价值观的辨证方法论。核心价值观是处理企业种种矛盾的指导原则,是企业哲学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那就是“是什么,成为什么”“为什么存在”“如何存在”,也就是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三个概念。
支撑上述企业文化三大哲学概念的是处理企业矛盾的辨证思维模式,不掌握这样的辨证思维
模式,就难以运用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来指导企业运作,三大哲学概念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不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看问题,就难以突破企业文化研究的瓶颈,要不就是就文化表层而论文化,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装饰得非常漂亮而摆设于企业一角的盆花——这样的视觉最大的例子就是仅仅从CI企业形象战略来看文化;要不就是陷入组织行为学的怪圈,就行为而论行为,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那些缺乏足够支撑的数据模型,只能是拿着西方企业的量化指标对着中国企业往里套;要不就是以点带面的文化实操方式,只局限于价值观、愿景或者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这样的方式更无助于真正构建企业文化战略管理的体系,当然,他们可以认为那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企业哲学理论对于企业文化业界的最大贡献在于占据了高度、突破了瓶颈、跳出了文化、构建了体系,并且在哲学的终极核心的指引下整合哲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术资源,以综合的视觉和研究方法为企业运行提供借鉴。
在中西文化进一步交融的今天,文化融合并不是消灭差异,而是更多地显示个性、发展独立的文化系统。企业文化亦然,我们一贯主张中国本土企业必须在吸收消化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时,坚持我们博大精深文化命脉的精髓,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以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为主体来吸纳西方优秀的管理制度。
本文是经盛咨询公司12月份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种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文化战略》书中的部分内容连载之五,它是经盛管理咨询文库中企业文化实操系列的第二本。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论述企业文化战略的专著,它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全方位对企业文化战略的定义、流程、规范、实操做了介绍,书中配合经盛咨询公司的许多案例,帮忙读者理解和操作企业文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