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哲学模型
企业哲学模型 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转化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5-12-13 9:44:27 点击数:
1536
评论本文企业家文化是不是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是不是老板文化,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就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努力想将他个人文化转变成企业文化,而所有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凝聚了企业家文化的精髓,这是辩证的,而且是企业文化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经盛咨询的研究,企业家文化能否转变成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内涵真正有多少是企业家文化的代表,这取决于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哲学。什么是企业哲学
什么是企业哲学,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业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企业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又决定了企业对于各种事物的偏好,所以企业文化是个性化的,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业哲学是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是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哲学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思维,而不是某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它可能包括了企业几任企业家文化的高度凝炼;二是企业哲学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家阶层,也包括了企业核心团队的智慧。要深刻理解这个原因,就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1.1 企业存在的三大命题,企业哲学结构
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那就是“为什么存在”“成为什么”“如何存在”。
第一层,即核心层是“企业为什么存在?”。问题是解决企业存在的价值,即“我是谁,who”的问题,就是企业的使命(mission)、企业生存的价值或者说意义。它是跟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精神密切相关的。这个结论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相吻合的。当一个企业刚刚成立时,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生存问题,就是如何去赚钱,即需求层次中最底层的生存需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生存价值也就慢慢提升,到了最高一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的哲学境界了。杜拉克认为,创办企业第一问题就是“本企业是个什么样企业?”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企业哲学的第二层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什么,what”,即愿景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愿景(vision)是全体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必须是前瞻性的、挑战性的,而又必须是宏伟的,就是说它具有艰苦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也是激励人心的,有“气吞河山”的功效。
企业哲学的第三层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怎样,how”,即经营理念(motto)的问题,这一层次涉及的内容最为广泛,它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域、关注点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哲学三大层次企业哲学的形成根据我们的研究,企业哲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企业家文化联系非常密切,同时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中的地位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中所占位置两个维度划分,企业哲学的形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哲学幼稚期。此时的企业哲学正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且反映企业家文化的途径一般比较直接,企业家文化在本阶段是最强势的,因此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所占的比例几乎是百分之百。在这个阶段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企业主要甚至是所有管理决策及行为基本上都是老板行为,其它成员由于相对很少,或者很弱势,所以也绝大部分围绕企业家意志办事,一言堂是这个 阶段企业哲学的象征,企业哲学还没有真正形成。
中国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企业家文化的不成熟、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授权不充分、产权制度不完善都影响了企业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哲学发展期。这个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核心团队不断融入新的团队成员,他们的加入对企业家文化带来新的内容和冲击,通常伴随而来的是由于企业规模增大而带来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企业家文化在管理过程中会受到挑战或质疑,但因为长期的文化惯性,企业家文化的强势依然持续,所以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所占的比例仍然古50%以上,也就是绝对的优势。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华为,据说有一次华为高层正在讨论人事问题,说到其中某个人的任职问题时,任正非恰好路过,就走进去说此人不能胜任这个岗位,此时身兼华为总裁的孙亚芳就说:“老板,你不了解某某人,他是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作为公司第一把手的任正非也就没有说什么,结果此人以后为华为升迁为副总裁。从这个事例可以知道,象华为这样规模的企业,企业家对于公司的管理已经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实现,企业家文化可以通过企业家在核心团队的影响力渗透出来,但却无法全部体现,因为企业哲学的内涵已经融入了其它公司领导的哲学理念了。但任正非对华为文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我们相信通用的韦尔奇在任职期间,他突然的辞职并不会对公司有太大的影响,尽管他对通用的企业文化也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通用董事会不需太长时间就可以确定新的最佳人选来代替他的位置,最多是在报纸上多了一些新闻而已。但假设华为如果有一天任正非突然辞职,相信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没有任正非的华为到底会怎么样?这不仅仅是我们所想知道的,也是任正非本人想知道的!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哲学反思期。此时的企业家文化往往有两种主要的情况,一种是企业家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反思,他们会思考如何在新的不确定性环境下提高自己适应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而这强迫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做出变革,对公司战略重新进行审视,因此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所占的比例处于低谷。一般企业中会出现例如职业经理人等空降兵,或者咨询公司的介入,在某种程度上会在局部改变企业哲学。第二种是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化,公司战略属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要高层变化而导致了企业家文化的变革,这时的企业哲学可能会出现低谷的状态。这个阶段的典型案例应该当数目前的联想集团,当年柳传志在选择接班人时,思想的接班人是当选人的第一必备要素,但在公司战略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就算是柳传志本人的经营哲学也受到了质疑,而杨元庆及敦为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更加成为文化批判的焦点,可以说,现阶段的联想集团文化正受到企业哲学的严峻考验,能否重新确实企业哲学已经成为联想文化和重塑的核心。
第四个阶段是企业哲学稳定期。这时经过外来文化或者自省之后的企业家文化融入了团队和外来文化的洗礼,开放性的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家文化逐渐成为企业核心团队文化的综合体,企业家文化在企业哲学所占比例又上升到一半以上的水平,具体比例根据不同企业体制及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另外这还取决于企业家的心胸。
中国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企业哲学还没有一家是处于这个阶段,它并不是十几年企业发展时间就可以轻意达到的状态,更加不用说中国企业家们几乎没有人愿意为此而放弃自己在企业的权力与地位,当然,这和现在中国企业两大主体,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不成熟有关,更加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成熟有关。
应该强调的是,这四个阶段是周期性轮转的,它伴随企业的发展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循环,但一般第一个阶段的重复率会比较低,除非出现重要的文化变革例外。就象在IT界久负盛名的惠普公司,在经过长期文化的沉淀后,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旧的惠普文化需要重新变革,而此时的惠普企业哲学在新的领导人上任之后,就要重新确实企业哲学的内涵,这也使得惠普哲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企业哲学的修复,这就是企业哲学的反思期了。
企业哲学形成图企业哲学的类型
除企业家文化外,企业哲学的形成还将受到外在环境和员工行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三大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由此划分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形成模型图
3.1 企业家型的企业哲学
这种类型的企业哲学,一般是处于企业哲学的发展初期,它是以企业家文化影响为主的企业哲学,主要以企业家文化决定企业哲学的内容。其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老板文化、独断性强。老板事必亲恭,员工主动性差,一切以听从老板指挥为主。企业代表类型:初创型的中小型企业。
企业家型企业哲学
3.2 环境型的企业哲学
在对企业哲学起重要影响因素中,外在环境是除企业家文化的第二大关键性因素,在这种类型中,企业对于内外部矛盾的解决方式主要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因为企业家文化在其重要的决策及其它管理行为中,也不能改变环境对于公司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其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变化式的企业文化、依赖性强。企业代表类型:受泡沫经济影响后的IT行业企业。特点:人员流动性大,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决定企业成败的企业文化模式。
依赖型企业哲学
3.3 团队型的企业哲学
在许多成熟的中,企业的重大决策及管理行为基本上都必需经过核心团队的讨论才能通过,而团队的决策效率及水平,取决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上,企业家文化必须通过集体决策及团队执行才可能成功。以员工行为影响为主的企业哲学,主要员工的自我学习、协作为主影响企业哲学的主流。其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为:协作式的企业文化、沟通渠道畅通。强调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团队凝聚力较强。企业代表类型:稳步发展型的大中型企业。
团队型企业哲学
通过分析了解以上三种不同的企业哲学模式,可以看出企业哲学、企业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内外张力的核心基因,围绕企业哲学建立企业文化的手段更易于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通过核心理念的具体阐述与表达;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的规范与落实;通过VI系统的导入与传播„„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方式方法如果不是建立在以企业哲学为核心的基础之上,可能会造成企业为了文化而文化,步入形而上学的误区。从另一角度来看,企业哲学好比是人内心深处的潜在世界观思维,企业文化则好比是由人内心世界观思维决定和反映出来的气质与言行,企业的组织规模与机构即是人的身体各部分机能构造,企业的经济利润即是人体追求自我价值与解决生存需要的目的与方法。企业哲学应用之案例
案例一:很多人觉得,企业文化的产生完全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决定的。他决定的基础是由于在企业创立的开始,就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和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和文化的价值取向。因此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
我们认为企业家文化影响企业文化是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家文化的确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且无法动摇的地位,具有强势的引导和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高级人才的陆续引进也必然带来了对以企业家文化为主的“原味”企业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企业家文化的影响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开始逐渐减弱,甚至有的企业里可以说是企业家本身在刻意减弱这种对于企业文化的控制性作用,但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家文化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平均还是占有一半以上。
具体分析为,创业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其哲学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型与培育。
高速发展期企业家更是强势主导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在企业步伐放慢、停滞甚至遭受失败挫折的时候,企业家以及企业会进入一个反思期。这个时期企业家会反思是否应该改变个人决策的领导风格,并逐渐走向民主与开放,这是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影响的弱势期,并因此使企业文化走向一个稳定期,即在企业家哲学的基础上,融入更为集体的智慧。一个企业的基业长青,不能仅仅单靠企业家个人的能量,他只是起到领导者应为的主导作用,并基于权力或者产权的控制而使经过实践验证并得到大部分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体系化、制度化,成为指导企业运行的基本原则。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企业文化缔造发展中企业家所起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价值观是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员工接受认可并能够指导企业取得成功。
案例二:当一个企业更换领导人的时候,企业文化也就适当地改变了,有可能出现后者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前者是完全相反的情况。
A企业是一个集团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换过两任老总,前者跟后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倾向人性化管理,后者是倾向严厉制度管理,每事必要考核追究。那么在员工心目中,就会因为领导风格不同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或者说文化方向发生了偏向,那么又回到这种现状: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可能随着组织的变革,引进了另一个最高领导者,从而导致了新的制度、行为规范、领导风格的产生,那么企业文化就会产生变异。
这个观点分析讲的是企业家更换会不会全部更改企业文化,我们认一个企业文化本身建立并不是短期的,它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缓慢的形成,它的形成本身就凝聚了领导者的文化和组织的文化,它是优于领导者的文化,同时形成了集体式的统一价值观,所以领导者的改变只能是在整体的企业文化模式存在的基础上,得以创新;企业文化具有沉淀作用,领导者的价值观、管理风格、行为规范、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可能改变其主流部分。
案例中的内容是属于企业文化表面层次的内容,根据斯恩的企业文化基本假设理论,企业文化是从基本假设、价值观、行为人为饰物三大层次进行由深到浅的划分。不能将领导个人的领导艺术、个性差异作为一个企业文化改变的依据。企业文化是有沉淀的,每一个领导者在任的时候,他所带给企业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他个人。在他管理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公司员工会对于他们能够认同的、对于实际工作能起积极作用的文化进行学习和规范,这样就形成了文化的沉淀。当下一任领导上任之后,他无非对于前任影响的企业文化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承认,第二种是部分认同,第一种是推翻重来。那么他要改变的是对于企业发展不利的文化影响因素,如果说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已经为员工所承认的东西,他为什么要推翻重来呢?如果企业文化只是属于领导人,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可能换数十个领导人,那是否这个企业就存在数十个企业文化呢?显然不是,领导人对企业文化有影响,但企业文化并非只属于领导人。企业文化传承的关键之处就在于领导人应当是在吸收继承企业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除非其接手时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劣势文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否则全盘推翻重起炉灶将使企业一撅不振。就象高露洁一样,在被收购后,由于收购方无法理解高露洁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而盲目变革,违反原有价值观从事,甚至导致供应商的集体反抗,从而使高露洁从此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宝洁公司,再也无力追上。
案例三: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既然由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者的领导文化制定和约束的,那么当企业发展下去,规模扩展之后,企业组织层次的扩张,有可能形成了中层管理文化、或者是团体组织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可能优于目前的企业文化,那么就这个变化概念来说,企业文化不是逐步的弱化和取代了吗?
我们认为文化与战略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基业长青之本,文化决定战略的基本假设,而战略又决定了公司发展方向,这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而规模扩展、组织结构变革等等问题都是第二个层面的资源配置的问题。当公司规模扩张,组织结构变革的时候,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必然要在其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之下进行上述活动,否则,企业将面临无法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困境。企业文化分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部门文化(职能层文化)隶属于主流文化之中,其将受到主流文化的高度控制;而亚文化则是在统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更为独立的子文化系统。如果一个企业因为部门文化或者亚文化的发展而弱化主流文化,那么这家企业也已经走到四分五裂的地步了。企业文化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特殊文化,它具有阶段性,随着企业的壮大发展,它只会不断地完善,创新,但创新改变的基础是不会变的,变的是外延,内在的本质还是由初始文化决定的。
由此可以知道,企业家文化能否转变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企业哲学,而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所有核心团队的基本假设,如果企业家文化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核心团队对于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解决思维,那企业哲学就会一直处于散漫的状态,而企业文化也就只能停留在老板文化的阶段了。
第二篇:什么是企业哲学
什么是企业哲学
什么是企业哲学,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以企业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哲理性思维,它是一种人本哲学,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以及企业内部如何共同生活的哲学,是企业对内外部的一种辨证式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又决定了企业对于各种事物的偏好,所以企业文化是个性化的,这就是其根本原因所在。
企业哲学是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转化器,是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哲学应该是一个群体的思维,而不是某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它可能包括了企业几任企业家文化的高度凝炼;二是企业哲学不只是停留在企业家阶层,也包括了企业核心团队的智慧。要深刻理解这个原因,就必须认真分析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存在的三大命题,企业哲学结构
企业哲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那就是“为什么存在”“成为什么”“如何存在”。
第一层,即核心层是“企业为什么存在?”。问题是解决企业存在的价值,即“我是谁,who”的问题,就是企业的使命(mission)、企业生存的价值或者说意义。它是跟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精神密切相关的。这个结论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是相吻合的。当一个企业刚刚成立时,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生存问题,就是如何去赚钱,即需求层次中最底层的生存需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生存价值也就慢慢提升,到了最高一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的哲学境界了。杜拉克认为,创办企业第一问题就是“本企业是个什么样企业?”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但回答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企业哲学的第二层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什么,what”,即愿景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愿景(vision)是全体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必须是前瞻性的、挑战性的,而又必须是
宏伟的,就是说它具有艰苦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也是激励人心的,有“气吞河山”的功效。
企业哲学的第三层是“企业如何生存”,即“怎样,how”,即经营理念(motto)的问题,这一层次涉及的内容最为广泛,它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域、关注点的不同而不同,大致上可包括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哲学三大层次 MVM
层次 内涵 名称 包涵的内容
第一层 企业存在的意义who 使命 MISSION 为了谁(民族、股东、顾客、员工)而存在第二层 企业存在的目标what 愿景 VISION 什么是最重要的(产品、技术、人才、市场份额、顾客满意)
第三层 企业如何生存how 核心理念MOTTO 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对产品、对管理意识等方面的价值观
我们认为: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层次的思考模式,是处理企业矛盾的价值观及方法论。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只有在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企业发展的内外矛盾的前提下,企业才能确立其核心价值观以及围绕价值观的辨证方法论。核心价值观是处理企业种种矛盾的指导原则,是企业哲学思想的最集中体现。
企业哲学是一种存在,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现象;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哲学辨证思考之后确立的基本假设,并由此产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其中包含了行为实施影响下的物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外在表达,企业哲学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通常,企业会在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系统部分,详细地阐述其关于企业哲学的三大命题:那就是“是什么,成为什么”“为什么存在”“如何存在”,也就是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三个概念。
支撑上述企业文化三大哲学概念的是处理企业矛盾的辨证思维模式,不掌握这样的辨证思维
模式,就难以运用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来指导企业运作,三大哲学概念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不站在这样的哲学高度看问题,就难以突破企业文化研究的瓶颈,要不就是就文化表层而论文化,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装饰得非常漂亮而摆设于企业一角的盆花——这样的视觉最大的例子就是仅仅从CI企业形象战略来看文化;要不就是陷入组织行为学的怪圈,就行为而论行为,企业文化永远都只是那些缺乏足够支撑的数据模型,只能是拿着西方企业的量化指标对着中国企业往里套;要不就是以点带面的文化实操方式,只局限于价值观、愿景或者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这样的方式更无助于真正构建企业文化战略管理的体系,当然,他们可以认为那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企业哲学理论对于企业文化业界的最大贡献在于占据了高度、突破了瓶颈、跳出了文化、构建了体系,并且在哲学的终极核心的指引下整合哲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术资源,以综合的视觉和研究方法为企业运行提供借鉴。
在中西文化进一步交融的今天,文化融合并不是消灭差异,而是更多地显示个性、发展独立的文化系统。企业文化亦然,我们一贯主张中国本土企业必须在吸收消化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时,坚持我们博大精深文化命脉的精髓,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以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为主体来吸纳西方优秀的管理制度。
本文是经盛咨询公司12月份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种管理模式-中国企业文化战略》书中的部分内容连载之五,它是经盛管理咨询文库中企业文化实操系列的第二本。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论述企业文化战略的专著,它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全方位对企业文化战略的定义、流程、规范、实操做了介绍,书中配合经盛咨询公司的许多案例,帮忙读者理解和操作企业文化战略。
第三篇:企业品牌战略选择模型研究
企业品牌战略选择模型研究
内容摘要:现代企业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以品牌来建立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树立企业形象,是企业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因此如何选择企业的品牌战略是许多企业非常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在选择品牌战略时应当考虑的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并建立了企业品牌战略的选择模型,有助于企业顺利确定品牌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等。关键词:品牌 品牌战略 企业 战略选择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生理的﹑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人和风景,艺术家,企业,产品,商标等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品牌对应物。我们在市场营销中说的品牌,则指的是狭义的商业性品牌,即是公众对于某一特定商业人物,包括产品﹑商标﹑企业家﹑企业四大类型商业人物的综合感受和评价结晶物。(——摘自 兰晓华著《品牌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一些意识超前的企业纷纷运用品牌战略的利器,取得了竞争优势并逐渐发展壮大。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产品、技术及管理诀窍等容易被对手模仿,难以成为核心专长,而品牌一旦树立,则不但有价值并且不可模仿,因为品牌是一种消费者认知,是一种心理感觉,这种认知和感觉不能被轻易模仿。
品牌战略的关键点是管理好消费者的大脑,在深入研究消费者内心世界、购买此类产品时的主要驱动力、行业特征、竞争品牌的品牌联想的基础上,定位好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然后以品牌识别系统统帅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来源(翁向东《本土品牌战略》)品牌战略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品牌战略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对其中四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综合各自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实施战略。
(一)品牌外部环境分析
行业成熟度:成熟度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低;技术更新的可能性较低,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买方市场形成,细分市场成熟,消费者消费具有倾向性;行业比较集中等。成熟度低行业的特点则相反。
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位置:领导者,在资金、规模、技术、市场等方面占有优势;有领导潮流的能力;抗风险性能力高等。非领导者,在产品、技术等某个方面有一定专长;组织有相当的灵活性;具有良好的开发细分市场的能力等。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资源状况:包括人、财、物等硬资源和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等软资源。资源状况良好的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比较倾向于品牌价值的增长,资源状况不好的企业倾向于保守、稳定地制定自己的品牌战略。
当前竞争战略的类型。偏进攻:战略态势积极,合理利用当前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可能打破现有的竞争平衡,甚至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偏防守:战略态势消极,可确保当前的地位,减小对手进攻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拖垮对手企业。
企业品牌战略及其选择
企业在规划品牌战略时不仅要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选择不同的品牌战略,还要考虑品牌战略的层次、原有特点等因素。品牌战略可供选择的模式多种多样,现将可供选择的品牌战略及其使用条件简单介绍如下 :
创造同级新品牌:当企业试图进入一个新的产业、市场或产品类别,母品牌不能对新产业、市场或产品类别提供品质承诺或规模、实力等象征。因而有必要创造同级新品牌以全新的公司形象来开拓新的市场,进入新的产业。
创造次级品牌:母品牌形象和资产足够强大,但仍需要为母品牌增加形象、个性、市场细分。
更换当前品牌:原有品牌已经不具有竞争力,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仍然旺盛;企业拥有建设新品牌、树立新形象的资源。
剥离子品牌:子品牌的市场承认度不足,威胁到社会对其母品牌的评价;子品牌成为母品牌的累赘,市场前景暗淡。
品牌联想:当前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有必要加大宣传投资,竖立品牌的核心价值、独特的情感。
放弃品牌:当前品牌几乎无可继续利用的价值,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正持续走低;行业退出壁垒较低,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转向新市场。
品牌重新定位:因竞争者的出现导致企业市场占有率降低,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品牌联合战略:企业品牌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当有行业竞争者对企业发动进攻时,联盟对象拥有企业急需的核心能力。
扩大规模:企业拥有继续扩大市场规模的生产和营销能力;目标市场尚有未开发的部分,值得企业去拓展。
增加新内容:当前品牌仍有继续开发的潜力;品牌的市场认同度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正在发生变化;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或服务创新。
本文利用四分格法建立选择模型,如图
1、图2所示。图2中的序号与图1中品牌战略相对应。品牌价值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为了确定品牌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本文中给出的品牌价值指标及计算方法如表1。
对表1中各个指标进行调研、计算、统计后,通过与当前行业内其它品牌的相关指标的横向比较和与自身品牌历史相关指标的纵向对比,分析后可以了解到企业自身品牌在哪些地方具有优势,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后采取适当的品牌战略弥补不足,扩大优势。
企业选择品牌战略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考虑企业面临的各种多变的外部环境,更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拥有的资源。行业成熟度、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位置、企业资源状况、当前竞争战略的类型是企业在选择战略时应当考虑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以此为基准建立模型,即确定核心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列举可选择的品牌战略—利用四分格法选定战略—制定评价指标、建立控制体系。企业可参照相关的模型,通过调研、计算、统计后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然后根据品牌战略的相关内容进行品牌战略的推广实施。参考文献:
1.曹洪军.中外品牌战略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评论,2003-08
2.小阿瑟·托马森.战略管理学—概念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
第四篇: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黄、老”——我想大家都知道“黄”是谁,“黄”是黄帝,就是我们的开国祖先,是指的轩辕皇帝。他有一本经叫《阴符经》,334字,这本经不太流传,在唐朝的时候很有名,可是后来很少人提到这个《阴符经》。“老”就是老子李耳,他著了一本书叫《道德经》,这本书流传得很广。《道德经》里五千八百字都是老子的话,都是“老子说”。黄老哲学的精髓是什么?现在理解就是三点:
1、唯物论;
2、辩证法;
3、社会主义。黄老哲学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就是“和”,有了“太和”,不论人际关系、社会、国家、企业和民族的形态都会是和谐的。
这个“老子说”很时髦,美国总统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也提到“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美国纽约时报作过一个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是《圣经》和《道德经》排在前两位。为什么黄老哲学这么受到世人的关注呢?这和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其理论对于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中国历史上有“汉唐盛世”,“汉唐盛世”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汉朝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刘彻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文景之治”,唐朝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由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使汉唐两个朝代当时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使在世界上的地位空前高。当时叫我们中国人“唐人”,世界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各国学者到中国留学,做生意,学习中国的管理方法,例如日本、韩国,其管理方法,机构的设置,文化等到目前为止,还到处保留着唐朝时遗迹。那时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为什么能这样,当时统治者用的就是“黄老哲学”作为治国理论。所以说“黄老哲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样,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把这种文化带到了欧洲,当时别人都看不懂,于是拿给欧洲最有学问的人莱布尼兹看,他看了后对中国人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他的继承者大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受“黄老哲学”的深远影响,黑格尔当时用来治理德国,就在德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新德国,德国之所以后来强盛了,全靠黑格尔,黑格尔是德国的大圣人、大恩人,而且能轰动所有的青年,所以称黑格尔是德国青年的导师。为什么他能替德国立功呢?就是运用了老子学说中的辩证法!
那么,既然“黄老哲学”这么有名,他跟企业和谐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黄老哲学”中讲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现代意义就是人的躯体和精神是合一的,是不可分离的。不论是国家、企业、个人,都要有精神,否则是行尸走肉。企业精神是什么,他不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吗?精神也可以当魂魄,国有国魂,企业有企业的生命和文化,一个企业只知道挣钱,没有生命文化,那个企业是个死的企业,做不长的,做大了也得垮。
第二,“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是说在思想上要洗掉很多东西,拿现在这个电脑来说,你天天用完了以后,就要洗掉一些东西,删掉一些东西,有很多废掉的东西不要了,如果你不舍得删掉、洗掉的话,很多有用的东西进不来了,你再打开啊电脑死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掉了。电脑如此,我们的脑子也如此,天天要换新东西,天天“涤除”,删掉不要的东西,让新的东西可以进来,保持头脑的新鲜。强调了学习创新的重要性。
再说“天门开合,能无疵乎”。“天门”是什么?历代解老子的都有很多讲究,可是老子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人生。有人说天门是头顶上的一个门,叫做百会穴,百会穴是灵魂出入的地方,这么说就扯远了,扯玄了,什么灵魂出入呢?“天门”是嘴巴,开五脏的门户。鬼谷子说嘴巴可以吃,不可以说,你多吃一点没关系,不要多说,多说就糟糕了。老子一直强调一个人说话要很小心,“言善信”,说话要有信用,不多说,说出来的话肯定做到,绝对不去乱答应别人,不要轻诺寡信。“无疵乎”,就是退一步,你保守点,不要讲大话,做人要脚踏实地。
最后一句是“明白事达,能无知乎”,明白事理,通人情,四面八方都要能顾得到,你能够没有知识么!学识不够是不行的,所以要学。所以,强调了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总之,“黄老哲学”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以上几句话概括了我们作为企业,作为企业中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提倡什么,不应该提倡什么。讲到了企业文化、企业学习、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中的人的做人之道。这些做好了,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企业就能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目标就会实现,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一切。
最后,用老子 “既以为人,己越有,既以与人,己越多”这句话奉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围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共同合奏四大乐章,实施四新战略,再铸企业辉煌。
以上是本人通过学习,对企业和谐发展的一点粗浅认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五篇: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浅谈黄老哲学与企业和谐
“黄、老”——我想大家都知道“黄”是谁,“黄”是黄帝,就是我们的开国祖先,是指的轩辕皇帝。他有一本经叫《阴符经》,334字,这本经不太流传,在唐朝的时候很有名,可是后来很少人提到这个《阴符经》。“老”就是老子李耳,他著了一本书叫《道德经》,这本书流传得
很广。《道德经》里五千八百字都是老子的话,都是“老子说”。黄老哲学的精髓是什么?现在理解就是三点:
1、唯物论;
2、辩证法;
3、社会主义。黄老哲学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就是“和”,有了“太和”,不论人际关系、社会、国家、企业和民族的形态都会是和谐的。
这个“老子说”很时髦,美国总统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也提到“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美国纽约时报作过一个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是《圣经》和《道德经》排在前两位。为什么黄老哲学这么受到世人的关注呢?这和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其理论对于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中国历史上有“汉唐盛世”,“汉唐盛世”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汉朝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刘彻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文景之治”,唐朝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叫“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由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使汉唐两个朝代当时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使在世界上的地位空前高。当时叫我们中国人“唐人”,世界各国学者到中国留学,做生意,学习中国的管理方法,例如日本、韩国,其管理方法,机构的设置,文化等到目前为止,还到处保留着唐朝时遗迹。那时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为什么能这样,当时统治者用的就是“黄老哲学”作为治国理论。所以说“黄老哲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样,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把这种文化带到了欧洲,当时别人都看不懂,于是拿给欧洲最有学问的人莱布尼兹看,他看了后对中国人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他的继承者大哲学家康德、黑格尔都受“黄老哲学”的深远影响,黑格尔当时用来治理德国,就在德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新德国,德国之所以后来强盛了,全靠黑格尔,黑格尔是德国的大圣人、大恩人,而且能轰动所有的青年,所以称黑格尔是德国青年的导师。为什么他能替德国立功呢?就是运用了老子学说中的辩证法!
那么,既然“黄老哲学”这么有名,他跟企业和谐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黄老哲学”中讲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现代意义就是人的躯体和精神是合一的,是不可分离的。不论是国家、企业、个人,都要有精神,否则是行尸走肉。企业精神是什么,他不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吗?精神也可以当魂魄,国有国魂,企业有企业的生命和文化,一个企业只知道挣钱,没有生命文化,那个企业是个死的企业,做不长的,做大了也得垮。
第二,“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是说在思想上要洗掉很多东西,拿现在这个电脑来说,你天天用完了以后,就要洗掉一些东西,删掉一些东西,有很多废掉的东西不要了,如果你不舍得删掉、洗掉的话,很多有用的东西进不来了,你再打开啊电脑死掉了。电脑如此,我们的脑子也如此,天天要换新东西,天天“涤除”,删掉不要的东西,让新的东西可以进来,保持头脑的新鲜。强调了学习创新的重要性。
再说“天门开合,能无疵乎”。“天门”是什么?历代解老子的都有很多讲究,可是老子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人生。有人说天门是头顶上的一个门,叫做百会穴,百会穴是灵魂出入的地方,这么说就扯远了,扯玄了,什么灵魂出入呢?“天门”是嘴巴,开五脏的门户。鬼谷子说嘴巴可以吃,不可以说,你多吃一点没关系,不要多说,多说就糟糕了。老子一直强调一个人说话要很小心,“言善信”,说话要有信用,不多说,说出来的话肯定做到,绝对不去乱答应别人,不要轻诺寡信。“无疵乎”,就是退一步,你保守点,不要讲大话,做人要脚踏实地。好范文版权所有
最后一句是“明白事达,能无知乎”,明白事理,通人情,四面八方都要能顾得到,你能够没有知识么!学识不够是不行的,所以要学。所以,强调了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总之,“黄老哲学”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以上几句话概括了我们作为企业,作为企业中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提倡什么,不应该提倡什么。讲到了企业文化、企业学习、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中的人的做人之道。这些做好了,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企业就能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我们企业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目标就会实现,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一切。
最后,用老子“既以为人,己越有,既以与人,己越多”这句话奉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围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共同合奏四大乐章,实施四新战略,再铸企业辉煌。
以上是本人通过学习,对企业和谐发展的一点粗浅认
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