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音乐教案
初一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的一段歌词,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小提琴、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初步了解有关吉他的音乐知识。
(四)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
二、教 材 分 析
(一)《桑塔·露琪亚》 1.《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又称“那坡里”)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 那不勒斯是个很美丽的海港。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桑塔·露琪亚和玛莱卡莱。桑塔·露琪亚海滩前是一片绿色的平静海洋。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会驾着小船在这里荡漾,或许还高唱着这里的船歌。至于“桑塔·露琪亚”这一名字的由来,有人说她是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女神的名字;也有人说她是当地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总之,这名字是美好幸福的象征。 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难以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单二部曲式)构成。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的伴奏模仿着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是一首雅欲共赏的、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三位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为这首歌大大增色。 2.船歌 船歌这种音乐体裁的产生与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重要的关系。贡都拉的船身狭长,首尾均都翘起,适宜在狭窄的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艄公喜欢穿黑白相间的服装,头上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用单桨划船。船家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这就是威尼斯船歌。这种歌曲的特点是:多采用3/8拍、6/8拍或12/8拍,给人以摇晃的感觉。其情感色彩也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现代意义的船歌,也包括与威尼斯船歌相类似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如:舒伯特的歌曲《在水上歌唱》;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二重唱《船歌》;肖邦的钢琴曲Op.60;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六月》等。 3.帕瓦罗蒂(1935-)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晶莹、明亮、富有穿透力。4.多明戈(1941-)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5.卡雷拉斯(194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其音色流畅抒情、清峻柔美。
(二)《伏尔加船夫曲》1.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这种种因素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处理方法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2.夏里亚宾(1873-1938)俄国男低音歌唱家。擅唱《伏尔加船夫曲》、《两个掷弹兵》等歌
曲;擅演苏萨宁、鲍里斯等角色。
(三)《伦敦德里小调》 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个小城。 《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为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 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下两行)。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以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小提琴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强的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四)《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1.中世纪时,由阿拉伯及北非侵入西班牙的摩尔人,在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城建立了格拉纳达王国。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山丘上盖起了阿尔罕布拉宫。在这座中世纪的宫殿里,珍藏着闻名于世的壁画——这是古代伊斯兰文化的宝贵遗产。15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展复国运动,摩尔统治者被赶出了西班牙。但是,格拉纳达王国的遗址及阿尔罕布拉宫中珍藏的壁画却成为后世旅游的胜地和观光的对象。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1852-1909)曾到阿尔罕布拉宫游览过,他对那古老的宫殿建筑和华丽的壁画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而在1896年创作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传世之作。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结构形式是:A+B+尾声(即单二部曲式带尾声)。其第一乐段为a小调、3/4拍、行板。旋律优美,采用轮指的手法奏出;其伴奏音型为分解和弦。 这段音乐带有柔和、清幽、沉思的意境,仿佛在描绘落日余晖下的阿尔罕布拉宫,它金碧辉煌、庄重肃穆。其第二乐段为A大调。旋律显得高雅、深沉,在丰满的大三和弦衬托下,表现出王宫及壁画的豪华气派。乐曲的两个乐段交替重复后,引出了尾声 它由高潮趋向平静,好像阿尔罕布拉宫在夜幕中逐渐隐去,又好像“回忆者”进入了完全沉思的状态。 2.吉他。中世纪时,摩尔人将一种拨弦乐器传入西班牙。随后,逐步定型为今天的西班牙吉他(简称吉他)。与它同类的乐器还有意大利吉他、班杜里亚琴、西滕琴、班卓琴、夏威夷吉他(横置在膝上演奏的吉他。用金属按弦器代替手指按弦并在琴弦上滑动奏出旋律)。(参见下图)
三、教 学 建 议(3课时)
(一)学唱《桑塔·露琪亚》 1.要把唱好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为教学的重点。 2.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以下手段: ⑴ 聆听帕瓦罗蒂、多明戈及卡雷拉斯的演唱录音。也可以聆听我国歌唱家的演唱录音。目的是激发起学生的歌唱兴趣,并为学生体验与掌握歌曲的风格、进一步分析认识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做好准备。 ⑵ 歌曲中的变化音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些困难,可以采用先直接唱歌词、而后再唱歌谱的方法或伴随琴声歌唱的方法予以解决。但切忌脱离艺术表现的专业性技能训练将学生束缚住。歌曲的二、三声部,可让音乐基础较强的学生演唱。唱合唱时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演唱中要有一些摇荡的律动感。必要时,可鼓励学生将身体随着歌曲的节拍自然地活动起来。 ⑶ 要求学生背唱歌词,至少要背唱一段。条件允许的学校,可用英文演唱歌曲。 ⑷ 要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演唱形式并试验其演唱效果。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本歌有联系的相关文化。如:船歌、意大利的地理情况、威尼斯水城、贡都拉船、著名歌唱家及斯卡拉蒂歌剧院等。其中,有的内容可由学生在课上或在课下进行交流。
(二)聆听《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1.对每个作品都应完整地聆听,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整体留有深刻的印象。2.关于《伏尔加船夫曲》,要抓住以下重点: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如:力度层次的演变特点、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男低音的音色……),歌曲的主题思想(踏平世上的不平路)。聆听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 完整地聆听、复听。
⑵ 聆听中,随着录音之力度变化,要求学生用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伴唱。 ⑶ 参照列宾的油画,讨论歌曲的内容。 ⑷ 利用歌曲片段引导学生做即兴表演。 3.聆听《伦敦德里小调》时,可先唱一唱原曲。在此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其结构形式,高潮在哪里,最富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为聆听完整的乐曲打下基础。在聆听全曲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原曲重复了几遍;每次出现时音乐的表现方式如何(是哪个音区?是单旋律还是有和音?是连音奏法还是有断奏?)。4.聆听《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⑴ 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⑵ 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音乐情绪、乐曲结构等。其中,应注意两段旋律呈现的次数,尾声与前两段旋律有什么联系,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轮指奏法、分解和弦伴奏)。 ⑶ 引导学生检索、讨论有关吉他的文化知识。
第二篇:初一音乐教案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天山之春
第二单元 天山之春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二)聆听《喀什的春天》、《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认识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
(三)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这首歌。
(四)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二、教 材 分 析
(一)《喀什的春天》
1.《喀什的春天》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它采用比兴的手法写成歌词,采用变化重复的方法形成旋律,采用分节歌及热瓦甫弹唱的形式表现音乐,从而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赞美家乡、颂扬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思想感情表现得热情洋溢、淋漓尽致。
《喀什的春天》不仅具有新疆音乐文化本土的种种特色,还带有波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明显特征,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色彩。例如:这首歌应用了波斯——阿拉伯音乐中的库尔德调式构成旋律。其旋律以la、si、do、re四个音形成其四音列,而si音则呈现微降现象。这说明它融进了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内涵。
2.“热瓦甫”是一种弹拨乐器。这种乐器被我国新疆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人民广泛使用,流行地区颇为广泛。因乐器的形制、流行地区及定弦方法之不同,通常又分为喀什热瓦甫、乌孜别克热瓦甫和多朗热瓦甫等种类。
热瓦甫常用于独奏、合奏及伴奏。
3.在我国音乐史上,新疆音乐有着辉煌的成就,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早在隋、唐时期,在宫廷宴乐的十部乐中就有源于新疆的“龟兹乐”、“疏勒乐”和“高昌乐”存在。所谓龟兹乐,即发源于今天新疆之库车地区的音乐;而疏勒乐则是发源于今天新疆之喀什噶尔及疏勒地区的音乐;至于高昌乐,则是发源于今天新疆之吐鲁番地区的音乐。在那时,新疆地区的一些音乐家(如:苏祗婆、曹妙达、康昆仑、曹刚、尉迟璋„„)都曾到中原地区进行过文化交流。这不仅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是对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
1.木卡姆是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聚居地区的一种具有统一调式体系的,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它多用于民间的习俗节日、喜庆婚礼和娱乐晚会等场合。其歌词多反映爱情生活、痛恨黑暗势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容。
维吾尔族木卡姆可分为:“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及“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因为整个大曲有12套之多,故又称之为“十二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系喀什木卡姆中的一套。这套大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大曲(即:琼乃额麦);第二部分为3~4首叙事歌曲及3~4首间奏曲组成叙事性套曲;第三部分是由2~7首歌曲组合而成的歌舞组曲。其中的叙事歌曲称作“达斯坦”。
《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是一首器乐曲。它的开头是一个极为简短的引子,由扬琴奏出。随后是一个较长的慢板部分,由胡西塔尔独奏。这段音乐好像在叙述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音乐中带有冥想、憧憬的意境。随着手鼓的过渡性节奏,音乐进入一种热烈、欢快、充满激情的意境之中。这段音乐是用笛子、扬琴、胡西塔尔、大提琴、手鼓等乐器合奏的。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2.“胡西塔尔”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是根据久已失传的古乐器“艾西塔尔”改革研制成功的。维吾尔话中,“胡西塔尔”是“欢喜琴”的意思。这种乐器的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合奏及伴奏。
3.“手鼓”是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它的原名是“达卜”,主要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由于民族的不同,他们所使用的手鼓在形制上、演奏方法上都有差别。维吾尔族手鼓在框内周边都缀有小铁环,且有大小两种。大手鼓主要用于乐队和舞蹈伴奏,小手鼓用于木卡姆乐队。塔吉克族手鼓的鼓框较深,内框不缀小铁环,有的却装有三对小钹。通常,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都由男子敲击手鼓,而塔吉克族几乎全由妇女演奏。由于携带方便,它不仅在一般场合可以使用,就是骑在马上或骆驼上也能用来自娱。
(三)《褐色的鹅》
1.哈萨克族人民一直把天鹅视为吉祥的动物。因此,在哈萨克民歌中歌唱天鹅的内容就比较多。《褐色的鹅》(也有人将其歌名译为《天鹅》)就是其中颇为典型的一首。
《褐色的鹅》是一首冬布拉弹唱。它借用天鹅自由飞翔、凌波戏水、高唱赞美之歌的形象,抒发了哈萨克人民歌唱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歌曲为A大调,以3/8拍为主的混合拍子(3/
8、4/
8、5/
8、6/8),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写成,冬布拉为主要伴奏乐器。
2.“冬布拉弹唱”是哈萨克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唱者多自弹自唱,用冬布拉伴奏。从音乐上看,它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歌唱性的弹唱。其唱词固定,旋律优扬、宽广。其二是说唱性的弹唱。其唱词往往由演唱者即兴编唱;其旋律多是简洁、明快的。由于冬布拉的弹奏方法基本上是弹、挑,故而经常运用一弹一挑、一弹两挑、两弹一挑的方法为歌曲伴奏,从而形成冬布拉弹唱艺术在节奏上的特征——以3/8拍为主的混合拍子。
(四)《新疆之春》
《新疆之春》作于1956年。乐曲采用维吾尔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乐观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
《新疆之春》单三部曲式结构。乐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由疏而密,继而疏密交替,其旋律多用同音重复和级进的方法,加上钢琴铿锵有力的伴奏音型、小提琴的多种演奏技法(如:连弓、分弓、跳弓、装饰音、重音„„),表现出一种热烈、欢快、酣畅、富于激情的音乐情绪。其中的第二乐句,使用了切分的短促音型以及原位mi与降mi的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风味。乐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新疆舞蹈中手鼓的伴奏节奏为素材,小提琴用双音奏出舞曲性的旋律:
这段旋律先后在D大调和A大调上展现后进入高潮。可以说,第二部分乐曲给人以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强烈印象。经过一个华彩段(由小提琴独奏),乐曲进入第三部分。这部分音乐基本上再现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但在结束部分却有所不同。即:结束部分有一个尾奏。
这首乐曲除有独奏的形式外,还有小提琴重奏、齐奏等多种形式。
(五)《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头。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这首歌为f
小调,4/4拍,单乐段结构后缀补充段。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及衍化动机的手法写成。整个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受。
(六)器乐曲《青春舞曲》
器乐曲《青春舞曲》是根据歌曲《青春舞曲》改编而成的。它的主旋律就是歌曲原来的曲调,用竖笛来吹奏。只不过它从原来的f小调移至了现在的d小调。手鼓和碰铃两个声部只给了乐段主体部分的节奏谱,而补充段则要由学生来设计补充。手鼓部分的节奏采用了新疆舞蹈的典型节奏:
碰铃的节奏基本上是每拍一击,只在乐段主体的最后部分稍有变化:
三、教 学 建 议(3课时)
(一)聆听《喀什的春天》、《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
1.对欣赏作品要完整地聆听,以便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整体性的印象。
2.初听音乐前,最好给学生设置一些引导性的或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聆听。如:
⑴《喀什的春天》这首歌具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征?演唱者属于人声分类中的哪种音色?它使用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⑵《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使用了哪些乐器?整个乐曲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⑶ 演唱《褐色的鹅》的歌手,其音色属于人声分类的哪一类?其伴奏乐器是什么?这首歌的音乐情绪如何?„„
⑷《新疆之春》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伴奏乐器又是什么?其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演奏形式属于哪一种?„„
3.复听音乐时,要有目的地探索音乐要素、音乐风格、音乐文化方面的问题。如: ⑴《喀什的春天》的旋律,在乐句的节奏上往往是前紧后松的,构成旋律的方法多用同音重复和级进,句尾比较悠长。在调式上具有波斯——阿拉伯音乐的风格特征。演唱形式属于热瓦甫弹唱一类。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热瓦甫、热瓦甫弹唱、维吾尔族 歌舞一类的音乐文化知识。 ⑵《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慢板与快板部分,在音乐情绪上不同的原因;在音乐风格上与汉族音乐不同的地方。探索中应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速度、力度、表演形式等要素上录找根据。教学过程中,可将十二木卡姆、达斯坦知识介绍给学生。
⑶《褐色的鹅》可探索歌曲显现出来的混合拍子现象及其旋律特征。也可将冬布拉、热瓦甫两种乐器的音色加以对比。还可介绍冬布拉弹唱这种艺术形式。
⑷ 应该对《新疆之春》的结构形式进行探索。还应探索每部分音乐的情绪特征及其表现方法。细致些,可探索音乐的第二部分之转调现象。
4.聆听过程中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引导学生补足乐谱中的旋律线;判断乐器音色;边聆听边做律动(甚至舞蹈)。
(二)学唱《青春舞曲》:
1.学唱前应让学生聆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唱过程中应侧重于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在此基础上,应要求学生用适当的歌唱方法及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3.歌曲中重复的或相近的旋律较多。因此,要注意歌唱的准确性。如:第1小节的第二拍与第2、第4、第5小节的第二拍就有细微的差别。
此外,不易唱准,它很容易唱成或其它的样子。因此在教唱时可提出来专门练习。但要注意:不要陷入机械性训练的轨道之中。
(三)演奏《青春舞曲》时,记谱方法与歌曲有些区别,要引导学生在演奏中适应。练习合奏时,打击乐声部的人数不宜过多,要注意声部间在音量上的均衡问题。
(四)在聆听《新疆之春》和演奏《青春舞曲》的过程中,都有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篇:初一音乐教案
初一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轻歌曼屋》欣赏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共二课时)教学内容:
(1)器乐舞曲:<<蓝色的探戈>> <<雷鸣电闪波尔卡>> <<格特鲁德的梦之圆舞曲>>(2)音乐知识: 舞曲 探戈 波尔卡 轻音乐 教学目标:
(1)感受舞曲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产生进一步去发现和鉴赏舞曲的愿望,同时认识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2)体验舞曲的音乐情绪,初步激发、培养表现舞曲音乐的能力。
(3)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不同体裁,题材的舞曲及音乐风格。教学重点: 欣赏舞曲,体验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教学理念:
增进音乐兴趣,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是此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目标。本课以舞曲为主线,通过欣赏感受表现音乐的要素。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把知识技能技巧贯穿于学生的情感参与中,如音乐体裁、探戈、波尔卡等。艺术实践活动引发对音乐的创造欲望,即从官能、感情和理智三方面全面的鉴赏,同时,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设计意图:
(1)在内容安排上从外国到中国,从西洋管弦乐曲到民族管弦乐曲,从器乐舞曲到声乐舞曲,逐步加强对舞曲的深入了解。
(2)创设情境,体现音乐的非语性“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歌不足舞之蹈之”。
(3)体现音乐课程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提供音乐素材,让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提供表达和表现自我的平台,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和即兴表现。教学方法:
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伙伴。通过听、唱、奏、律动、欣赏表演等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使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从感知美,体验美上升到创造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舞曲进教室 师生问好 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
二.情感引入综合学习:劲舞音乐引发学习兴趣,通过律动引发学习动机。
师:播《蝴蝶舞》舞曲片段,问:情绪?节奏?听到这段音乐你最想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和学生一起律动,跳探戈基本舞步,讲解舞曲、表现形式、探戈体裁及相关内容。
生:节奏练习三.情感体验欣赏乐曲 :音乐要素知识,技能,在欣赏乐曲的情感情绪中学习渗透。
师:播放舞曲《蓝色的探戈》
生:边听边为乐曲配合适的节奏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舞曲吗?
生:(自由回答)
师:导语,简介波尔卡
生:律动波尔卡节奏
师:简介标题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生:分段欣赏,完整欣赏
四.情感拓展探究学习:相关知识的链接学习,培养鉴赏能力。
师:独奏《格特鲁德的梦之圆舞曲》设疑:节拍?情绪?
生:讨论回答
师:提供音乐题目
生:集体完成
五.情感升华 情境创设:逐步培养即兴创作、合作、情感沟通能力,使学生善于表现自我。
师:提供创作素材《天山之春》 《采茶舞曲》 《大家一起来》
生:自由组合讨论,创作学习
师:组织
生:分组表演
师生:互评学习评价是创作的源泉
六.情感延伸课后学习:音乐人文文化的涵盖,体现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师:唱《难忘今宵》
生:初步体验歌曲,学习舞台谢幕 七.结束本课。
附:本单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难忘今宵》
2.进一步欣赏舞曲,初步了解曲式,复三部曲式,及有关管弦乐队知识。
第四篇:初一音乐《茉莉花》教案
《茉莉花》教案
教案背景
“弘扬民族音乐”是《课标》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案课题
《茉莉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精选我国名歌中的一朵奇葩——《茉莉花》作为新学段学习各民族民歌的开端,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江苏风格,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茉莉花》
(一)源于江苏《鲜花调》,曲调接近于1804年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的《中国旅行》一书中的记载,是最早传播到国外的版本,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茉莉花》
(一)曲调流畅抒情,旋律婉转优美,为徵调式,结构为乐段。第一乐句强调徵音的核心作用。第二乐句落到宫音,出现新的色彩。第三句又回到徵音,并以一个补充乐句的结束。教学方法
说唱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
二、情景导入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 生:想(师播放音乐):现在让我们一起听赏歌曲!师:我们听完了歌曲,请你们猜猜是什么歌吗? 生:茉莉花
师:非常好!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生:回答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了纯洁。代表了纯洁的中国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茉莉花》!
三、学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P32,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茉莉花》,听听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师播放音乐)
师:歌曲听完了,它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生:(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好了!真棒!那你们见过茉莉花吗? 生:(答)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你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茉莉花图片),茉莉花也叫茉莉,为白色的小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原产于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它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用来制茶。我这里有一些茉莉花和几杯茉莉花茶,请同学们看一看。百度图片搜索_茉莉花的搜索结果
2、师:我们看完了茉莉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歌曲的歌词,我请一位同学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诵一遍。下面就让我们轻声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哼唱完以后请同学们说出歌曲中不会的地方。
师提示:身体坐正,书本拿起来。生:唱
师:同学们唱的不错,请同学们说出歌曲中不会的地方。生:(答)
师:就让我们一起学唱这几句吧!(师带声范唱)生:唱(学唱)师提示:同学们在唱第二遍的最后一句要逐渐变慢,这是告诉我们歌曲要结束了,给人一种结束感。
生:唱(再次演唱)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歌曲为我们展示了娇小玲珑,芬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丽的花朵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力度和语气来演唱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组讨论。
生:(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表扬。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抒情优美的情绪去演唱歌曲吧!再唱,然后分组唱。我们将班分为两组:一组唱第一遍,二组唱第二遍,看看哪组唱的好?(跟着伴奏唱)
生:唱
师:两组唱的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唱歌时的表情能够再微笑点,那就更好了!师:歌曲《茉莉花》是一首中国民歌,那什么是民歌呢?请同学们看黑板。(师出示提前写在黑板上的民歌概念)
师读完以后:而茉莉花就是一首民间小调!
四、延伸拓展 师:茉莉花不仅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而且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歌,听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师播放音乐)茉莉花---宋祖英悉尼歌剧院个人独唱音乐会优酷视频-在线观看
生:„„„„
师:骄傲,自豪,除了歌曲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欢这首《茉莉花》,而且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的更加优美,动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由中国“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师播放音乐)
《茉莉花》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阿兰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你的心呢?为什么?
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师:乐器:二胡、古筝、扬琴、笛子„都是中国乐器。具有什么性? 生:民族
教学反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世界。《茉莉花》_在线视频观看_优酷视频宋祖英
板书:
民歌是人民反映生活、表达情感而集体创作的,在群众的口头传唱中不断得到加工,音乐语言简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绚丽多彩。主要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民间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曲都和民歌有密切的关系。《茉莉花》就是一首民间小调。
第五篇:初一上册音乐教案
初一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课题: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
板书:《新世纪的新一代》
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以有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认证阅读材料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的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用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课时: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飞来的花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认真聆听两首欣赏去,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遗精等方面的异同。
板书:《飞来的花瓣》
教学过程: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那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给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令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 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寻声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和变化。学会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学生活动:展示猜疑,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赵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
课题:歌曲《歌唱祖国》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唱的目的。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曲时,要与唱谱联系。第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板书:《歌唱祖国》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行进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3)典型节奏型;(4)旋律进行特点;(5)音乐结构,乐段和乐句;(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乐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难点:(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板书:《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烈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化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9、请听《祖国颂》。
10、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同样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11、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板书:《伏尔塔瓦河》
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
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 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6、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作曲家通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我爱你,中国》、《芬兰颂》等。)
在本单元中,我们学唱了歌曲《歌唱祖国》,欣赏了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交响乐作品《伏尔塔瓦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交响乐,体验了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同学们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唤起同学们热爱自己祖国的热情。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课题:唱歌《西风的话》、欣赏《金色的秋天》、《四季――秋》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和协奏曲《四季――秋》的区别和不同感受。
教学方法:讲解法、体验、欣赏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钢琴等。
板书:《金色的秋天》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西风的话》
教学内容:
一、歌曲《西风的话》
(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大调:四四拍;音域为d1――e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抑,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展开,完成了全曲的转折,式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二、协奏曲《四季――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四季》是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每首乐曲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乎一应,绕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秋》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合奏组所奏出的粗犷的舞曲(3 3 3 4 3 3 3 │3 3 3 4 3 3 3 │3 2 3 4 3 2 0 ∣)与独奏小提琴活跃快速的旋律、颤音交替出现。第二乐章独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绘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乐队奏出附点音符为特征的曲调表现猎人狩猎的情景。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间相关的主题词。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2、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出示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同学们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请同学们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生活场景的音乐作品的例子,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引发其对于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5、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教唱《西风的话》,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6、设计提问: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希望?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
7、经过讨论总结,再次由表情的演唱,可分为男女声轮唱,着重要求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课题:《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了解音乐如何
描绘秋景以及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打击乐合奏、节奏律动训练等活动,实现音乐实践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节奏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板书:《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
教学内容:
1、《庆丰收》著名打击乐合奏曲。
2、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编曲,1972年创作。乐曲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民族打击乐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乐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G大调,用由慢到快的鼓声,引出雄壮的引子,随之出现的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缠绵机。主题中音程的大跳,使乐曲形成活跃、明快的风格。
第二部分:C大调转b小调,清亮的竹笛声吹出质朴优美、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表现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这部分的抒情性与前后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全曲的高潮。打击乐器的演奏气势磅礴,节奏不断加快,高亢明亮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力度与管弦声部形成强烈的对比,乐曲情绪愈益激昂,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3、笛子独奏曲《扬鞭崔马运粮忙》,魏显忠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乐曲表现丰收后的农民,不忘国家、喜送爱国粮的情景。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引子:用笛子演奏长颤音,模仿马的嘶叫声,表现一队满载粮食的马车在大路上疾驰。
第一乐段:四二拍,快板,模仿马蹄的节奏频繁出现,音乐情绪欢快热烈。
第二乐段:中板,速度上与前后段落形成对比。音乐主题是第一段主题音调的变奏。
旋律富于歌唱性,舒展明朗,表达了送粮群众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音乐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全曲充分发挥了笛子的表现特性,旋律风格鲜明,深受听众喜爱。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体裁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呢?
2、播放乐曲《庆丰收》,介绍讲解乐曲;再次欣赏。
分组训练:讲解八分音符;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打击乐训练。
3、介绍、欣赏《丰收锣鼓》,注意打击乐主奏乐器的演奏。
再次欣赏,做填空练习。下列乐器作为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如下:(3)笛子(1)
堂鼓(2)唢呐(5)云锣(4)二胡(见教材中的练习)
4、介绍、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讨论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象征什么?(送粮车队的马蹄声)乐曲表达何种音乐情绪?
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律动动作,扮演角色(如赶车人、送粮人等),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模仿马蹄声节奏,为乐曲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律动。
要求调动学生以热烈欢快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课题:配乐诗朗诵《秋》、欣赏中国画《深秋》
课时: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竖笛吹奏《秋声》、《秋收》两首小曲。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重点:用竖笛演奏音乐,注意音乐的表现情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的表现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多媒体光盘、相关风景图片等。
板书:《秋声》《秋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配乐诗朗诵《秋》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引导学生默读抒情散文《秋》,体会音乐与文学作品 的意境。
2、以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秋天主题时的共性与特点。如艺术范畴: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艺术形式:钢琴与乐队、散文。
表现特征:【文学】以语言为媒体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抒情散文具有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的特点,要求作者把浓郁的思想感情融入生动的生活画面中,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常采用托物言志、借镜抒情等手法,运用比喻、象征等技巧,在含蓄蕴籍中启迪读者,引入深思,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
3、播放背景音乐《秋的私语》,组织集体表演配乐诗朗诵。
4、请有表演基础的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并组织其他同学观赏中国画《深秋》
(二)欣赏中国画《深秋》(让绘画好的学生做一些作品展示)
1、介绍画家傅抱石简况。
2、组织讨论:观赏《深秋》(作品表现内容、情绪、形象、色彩等)。
美术作品的特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型、构成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色彩、解剖、透视等造型手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像,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中国绘画的特征是融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为一体,强调意境的表现。
3、请同学们讨论、为本单元的各音乐作品构思画面、造型形象、色彩等。
4、讨论完成教科书中的表格。
5、请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写一首咏秋的小诗或散文;画一幅秋景图;选一段背景音乐,在下节课上展示(亦可自选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章节: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
课题: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板书:《牧歌》《万马奔腾》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示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
1、2小节,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巨结肠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概念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变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族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他没有伴奏乐器,但有人生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小结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课题:
1、欣赏教学---《我们的新毡房》《北京水草茂盛的家乡》、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哈萨克族,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冬不拉乐器的音色。
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下野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
3.结合中国地图上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区域以及本单元涉及到的几个少数民族(蒙、哈、藏)风土人情方面的文字材料和照片,让学生讨论音乐玉溪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板书:《我们的新毡房》《北京水草茂盛的家乡》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
(1)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
(2)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1)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
(2)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
(3)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
3.冬不拉弹唱《金色的阿勒泰》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分组讨论:看课本上的图,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你们想去哪儿旅游吗?如果去那里,需要做哪些准备?你们会有哪些准备?
(四)小结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章节:第五单元《环球之旅》(1)——亚洲之声
课题: 亚洲之声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
2、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重点与难点:
1、各国音乐特征。
2、日本及朝鲜音乐。
板书:日本著名民歌《樱花》
教学过程:
(一)结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简说亚洲和亚洲音乐。导入本课的方法,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
(二)介绍《樱花》
1、由歌名——花名——名花——日本国花;春日赏樱的民俗,民间名歌、国之名歌;歌词内容与风格。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2、旋律特色。都节调式的特色:五声、两个半音,三种级进:大二度67(76);小二度34(43),71(17);大三度64(46),31(13)。音与音连接的特色:乐句内各音级进的连接;乐句之间连接要么级进式连接,要么大跳连接。C大调,4拍子。
3、一字对一音为主。质朴的语言与简单的词曲结合、从容不迫的节奏。
(三)学唱《樱花》
1、教师播放《樱花》的录音和VCD,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户外活动。
2、学生可边打拍子边听唱,注意句末长音的长度。
3、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朗诵诗歌,启发形象,注意情景;而后注意诗歌与旋律对应的长度、念读。
4、可先由女生唱旋律或唱歌,清澈的女声与这首歌的情景更吻合。然后,全体同学合唱。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先后歌唱组合。歌唱熟了,尽量在课内背唱。
(四)听赏《春之声》
(五)欣赏朝鲜半岛音乐
听歌曲《清津浦船歌》。注意这首歌的6/8拍特色,采用这种节拍起到描写行船、渔业劳动的具体形象的作用。歌曲中的衬词模仿锣鼓乐的声响,使歌曲增添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反映了渔人的快乐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
组织学生配合歌曲打出其中的锣鼓乐节奏。
让学生听伽倻琴音乐片段。
(六)小结朝鲜音乐。
(七)以“小竞赛”内容做练习,看谁做得更快、更准确。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
1.播放音乐的设备:影碟机或三用机或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3.更具不同学校的情况作相应的准备。
重点与难点:1.各国音乐特征。2.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会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学唱《划船曲》。
2.了解印度音乐的主要特征。
3.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的语言形式做不同的表达。
板书:各国音乐特征《划船曲》《祖**亲让我上前线》
教学过程:
(一)间接印度与印尼音乐。听印尼民歌《划船曲》,体会海上行船的情景,并作相应的舞蹈,表演动作。
(二)听甘美兰音乐。
(三)欣赏泰国民间乐曲竹板琴合奏。
(四)欣赏孟加拉民歌《祖**亲让我上前线》,从中体会优美的歌乐声与上前线的情景之间的联系。
(五)间接印度与印度音乐。
看图听乐。听西塔尔琴音乐、印度古乐。谈印度音乐特色独特的律制、异常丰富的旋律、即兴演奏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弹乐器在乐器与器乐中的突出地位。
(六)小结南亚音乐、亚洲音乐的特点。
(七)组织学生进行“小竞赛”活动,从竞赛中增强对亚洲音乐的进一步了解与记忆。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六单元 旋转舞台
教学目标:
(一)、监测与评价本学期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效果
(二)、反馈与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作为调控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三)、为学生展示其艺术才能,参与音乐艺术实践,创设空间和舞台,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组织才能。
教学重点:新星擂台
教学难点:新年音乐会的个人准备,音乐会集体节目的组织和编排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
板书:新年音乐会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向学生说明举办“擂台赛”的目的、意义和参赛办法。组织和指导有关选举及参赛的工作,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竞赛轰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此项活动做好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出节目主持人和评为
3、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每个小组若干人组成
4、全班学生分工合作,布置好“擂台赛”的各项设施
(二)、赛前提示
1、教师参与赛前准备工作
2、主持人宣告竞赛贵俄和具体要求
3、选手按序号入座
4、评为及有关成员入座
5、会场要求做到秩序严明,井然有序,生动活泼
(三)、竞赛开始
1、演唱
① 教师参与组织,观察和评价活动
② 节目主持人提示演唱要求
③ 歌曲要完整,由表情的演唱
④ 唱完后,评委评价学生参与,宣告得分
⑤ 监测评价学生的表现能力
⑥ 分数不得低于80分,满分为100分
2、听音乐写曲目
① 节目主持人提示竞赛内容和要求
② 教师负责播放本册课本中的五首欣赏曲的音像
3、听辨演奏乐器的名称和序号
① 节目主持人提示竞赛内容和要求
② 参赛队选派一人抢答和填写序号及相应乐器的名称
③ 教师负责不按课本安排的顺序,任意播放五首器乐曲的一首印象,请学生抢答
4、看剧照答表演形式
① 把课本的八幅剧照,制作成软件和图片
② 提示抢答的项目和要求
③ 参赛队抽签
④ 开始答题
⑤ 宣告得分
4、点平总结
①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活动
② 在点评和总结中肯定成绩,鼓励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进步
③ 对教师自生进行反馈和自我评估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课题: 《新年音乐会》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新年音乐会》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
重点:新年音乐会
难点:音乐会集体节目的组织和编排
板书:《新年音乐会》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① 教师向学生说明举办“新年音乐会”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组织办法。主持有关选举活动。
② 学生选举产生“支持人”“组委会”和“评委”,要求做到分工合作
③ 组委会负责节目报告表、节目单编排,排练的组织,以及有关乐器、音响和音响设备,服装、道具、舞美设计、摄影等工作。
④ 学生分别排练节目
2、新年音乐会开始
① 组委会、评委、演员按指定座位就座
② 学生按节目顺序依次登台演出
③ 摄影师拍摄演出剧照
④ 评委进行口头评价,等级评定
⑤ 节目形式与内容范围广泛,自选体现特长的内容和形式
3、采访
① 节目主持人面向全体学生采访参加音乐会的感受
② 采访教师,谈音乐会取得的成果,表扬优秀演员和节目,进行活动小结
4、音乐会结束:全体齐唱《新年好》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