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联网、云计算对于ERP行业未来发展影响及趋势
物联网、云计算对于ERP行业未来发展影响及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ERP作为最重要的管理软件为国内外各类型企业所普遍接受。在我国,ERP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推进,国内外竞争环境日益加剧,“后ERP时代”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商业智能化建设加强。经过多年运用,ERP系统中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预测而言意义重大,促使ERP软件开始涵 盖了商业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 BI)的功能。BI通过对ERP中留存的数据进行抽取、挖掘、管理、分析等,将数据转化成为对决策过程有重大意义的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 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利润的转化。第二,云计算不仅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也带来企业商业模式上的革新。云计算模式成为软件行业新的增长点,软件厂商、应用企业等均将云计算作为新的突破 和动力引擎。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例,其首要关注点是如何巩固和维系在同行业中的优势竞争地位。在上下游企业间建立“私有云”既能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先进性,又 能加强其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巩固其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私有云”模式必然成为各大生产企业的首选。
第三,物联网的兴起,加强了互联互通的需求。首先,物联网对ERP的信息同步化要求提升,必须保证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较高的信息质量。其次,网络 无缝化要求ERP软件在供应链管理上更加精进,进一步缩短企业备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再次,物联网下供应链信息含量提升,如何加速价值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成为ERP行业的新的发展机遇。
为应对以上发展趋势,ERP厂商陕西集思科技做已下策略的调整:
第一,加强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推进和BI系统的研发,提升ERP软件的商业决策分析价值;
第二,改变传统的软件许可License销售模式。采取SaaS模式是云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利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
第三,提升对兼并收购、国际化等企业发展趋势的理解。ERP的核心在于管理与技术的融合,随着外部环境推进,企业面临转型需求。ERP厂商只有跟上企业转型的步伐才能保证产品的价值。
第四,推出企业最佳ERP解决方案:采用EasyERP,企业客户通过互联网应用运行在服务器集群上的EasyERP实现全部业务集成、数据共享、流程控制,作为企业资源计划概念的真正载体ERP可以名正言顺地将CRM、HR、PDM、MRP、SCM子系统完全覆盖。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利润的转化。
项目部:罗经理
TEL:029-63355846
第二篇: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1、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2、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3、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和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
4、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
第三篇:浅谈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河北联合大学信息工程学院09通信工程一班 200911030109赵丽 [摘要]
物联网目前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内涵,描述了物联网的网络架构,概述了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国内在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努力重点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
网络架构 引言
当前物联网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发展新模式、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被看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自2009年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计划,进行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前瞻布局,国内也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本文从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归纳了物联网的架构和技术体系,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物联网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
“物联网”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Auto-ID 实验室于1999年提出,当时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一篇以物联网为标题的报告指出物联网的发展愿景是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是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计算,标志着物联网概念的真正兴起。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但是,物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技术,它是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提升、汇总和融合。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目前,比较成熟的物联网网络架构模型是将物联网分为3个层次,即感知数据的感知层、传输数据的网络层和处理数据的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网络架构模型
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包含传感器和短距离传输网络 2部分。传感器用来进行数据采集及实现控制,短距离传输网络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发送到网关或将应用平台的控制指令发送到控制器。
网络层是基于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建立起来的,主要完成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接入单元和接入网络两部分。接入单元是连接感知层的桥梁,汇聚从感知层获得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接入网络。接入网络即现有的通信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话网、有线宽带网等 通过接入网络,将数据最终传入互联网。
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应用层包括物联网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部分。物联网中间件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它将许多公用能力,如通信管理、设备控制等进行统一封装提升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效率。物联网应用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包括家庭物联网应用,也包括很多企业和行业应用。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是一种综合性应用,它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等技术领域,因此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而不是一项单一技术。目前,对物联网技术体系比较完善的划分是包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支撑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融合,其体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物联网技术体系模型
物联网关键技术是物联网架构中每一层的关键性核心技术。感知层关键技术主要是传感器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将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成可供处理的数字信号。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物联网中物体标识和属性信息的获取。根据物联网的工作范围,网络层关键技术分为两块:一块是体积小、能量低、存储容量小、运算能力弱的智能小物体的互联;另一块是智能终端的互联;应用层关键技术包括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涉及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并行计算、平台服务等。SOA是一种松耦合的软件组件技术,可提高物联网架构的扩展性,提升应用开发效率,充分整合和复用软件资源。
物联网支撑技术包括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系统、软件和算法、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等。其中,微机电系统实现对传感器、执行器、处理器、通信模块、电源系统等的高度集成,是支撑传感器节点微型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新材料技术是应用于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实现技术,包括湿敏材料、热敏材料、压敏材料、光敏材料等,可以使传感器的灵敏度、尺寸、稳定性等特性获得改善。
物联网共性技术涉及网络的不同层面,主要包括物联网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技术、安全和隐私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其中,物联网架构技术旨在形成物联网的统一架构,支持不同系统的互操作性,适应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和物联网的业务特性。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以RFID、传感器、M2M等技术应用为主,涉及交通、电力、工业等领域。美、欧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应用深度、广度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是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物联网已在其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欧盟的物联网应用大多围绕RFID和M2M展开,在电力、交通以及物流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应用。国内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已开展一系列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和示范性项目,在电网、交通、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尽管世界各国在发展物联网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全球在物联网领域的研发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核心技术尚在发展阶段。物联网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距产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特别是传感器网络基本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条件。而技术和产业化的不足又导致物联网应用成本高,加之物联网本身具有应用跨度大产业链长和技术集成性高的特点,使得规模化应用的建设周期长; 2.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虽然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整个行业目前尚未出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引领物联网发展;
国内的物联网研发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核心技术薄弱,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国家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方面远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技术上缺少从无到有的创新,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导致受制于人,成本过高,限制发展。同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存在分割,产业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导致重复建设、研究成本高、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等问题。关于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思考
自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在国内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的物联网发展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科学认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
目前全球物联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应用条件未完全成熟,因此国内的物联网发展不宜过高估计短期和直接经济效益,过早强调做大产业,而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
(2)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
应针对制约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薄弱环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物联网传输和控制技术体系。(3)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进物联网应用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还处在初级的产业启动期,因此,应优先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建立示范工程,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重点在工业、农业、电网、交通运输、医疗等关系民生,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领域中推进物联网应用。结束语
“物联网”从概念的提出,到近两年的高速发展,已走过了10 年的历程:在这期间,智慧地球、感知中国、云计算、3C 协同等先进理念、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然而当人们回首思考时,发现这一切就是物联网。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物联网会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四篇: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发展历程。对我国物 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物联网发展中的优势及劣势,以及我国 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物联网 产业发展的策略,同时对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物联网 发展现状 策略 趋势 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troduced the basic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The Internet of things to China's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scal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industry economic impact on society.By comparis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ut forward for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y,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on our industry's future prospect.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 Status Strategy Trends I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 引言 2009 年 8 月和 12 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其中都重点强 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2009 年 11 月 13 日,国务院 批复同意《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 告》,标志着“感知中国”已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并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中国物联网 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2 物联网概述 2.1 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 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 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 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2 物联网发展简介最早是在 1995 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此后在 2003 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 首。2004 年,物联网因其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即时交流,被美国《商业周 刊》评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2005 年 11 月 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 会(WSIS)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同时也拉开了物联网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序 幕。而 2008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正在试图通过发展与“物联网”概 念相关的新技术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让其成为推动经济走 出危机的重大力量,将本国的经济发展从泥沼中拉回到正轨。当今的经济形势为物联 网产业未来的大展宏图奠定了重要基础。3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早在 1999 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 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据工信部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传感网标 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在这个全 新产业未来发展中,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在传感领域目前走 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尽管如 此,今后仍需加大对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要极力避免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 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3.1 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势 3.1.1 规模优势 如果仅仅实现数字化而实现不了“物”之间的互联互通,那么数字化的“物”就 会变成信息孤岛。就物联网自身的特性而言,是必须形成规模的,否则难以形成一个 智能运作系统。而当前制约物联网产业上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价格。规模上 不去,成本就很难降下来,成本降不下来,规模也很难能扩大,如果规模达到巨额数 量以上,每只标签的成本甚至能控制在 1 美分,规模成本优势将能突破制
约物联网发 展的价格瓶颈。作为一个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长期保持着令 世界瞩目的较高的经济增速,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巨额数量规模的消费。当物 联网应用普及后,规模成本所带来的优势能更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的 推广又会驱动经济发展,为其他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一旦物联网 大规模应用,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中国在世界面前带来话语权。3.1.2 产业化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多城市都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保证经济 增长,但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资源的逐渐匮乏,亟需新能源产业或者新的高科技产 业集群来支撑下一轮的发展,物联网产业正好提供了这个契机,使整个市场的注意力 转移到虚拟网络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上来。对物联网投资的战略不仅能够保经济增 长,而且能够在新经济增长模式上获得先机。未来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传感器制 造、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网络服务、网络运营、软件开发以及服务商等环节。尽管 当前物联网产业的技术还不成熟,而且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并将之在 生产及生活中全面应用,但是国内所具有的广阔的市场规模,以及所拥有的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使得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能实现物联网完 整产业链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先选择 物联网产业的产业链环节中相对成熟的技术进行转化应用,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产业链 I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的环节嵌入到国内其他产业中进行整合应用,从而加快我国物联网产业化发展速 度。3.2 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及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3.2.1 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据相关部门统计分析,2010 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 2000 亿人民币,2015 至 年将超过 1 万亿人民币,2020 年将超过 5 万亿人民币的规模。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 展,必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生产社会化、智能 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商品市场有机结合的一种创造。这种 创造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且能够改变社会生活方式。一方面,物 联网对社会生产方式必将产生深刻影响,物联网把信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应用 于各个行业、各个产业,组成一个庞大网络,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监控处于庞大网 络中的物品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精确化管理与操作。物联网的发展不 仅能使生产确保质量、流通实现有序高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消费安全指数大大提 高,而且将催生新兴产业、新的就业岗位和职业门类。可以说,物联网的发展将使生 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发生革命性突进,使劳动产品更多地具有人的智慧,进而导致生产 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物联网对社会生活方式也将产生深刻影响。物联网 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人与物的充分沟通,在现代综合技术层面上达到人与物的 智能化交流,这对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国际电信联盟”曾在一份 报告中这样描绘物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 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的确,这些现在看来似乎不可能的事情,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也许在将来会成为平常事。而且,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3.2.2 物联网有效推动社会生产效能,改善经济结构 物联网是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 物体的连结,达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等同于物理世界与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等同于传感网、通信网和应用系统的有机组合;物联网整合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 和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从而能有效推动社会生产效能,改善经济结构。3.2.3 物联网将有效促进全社会信息化发展 3.2.3.1 政务信息化方面 在政务信息化方面,提供了便捷透明的政府服务。政府服务在网络上无处不在,II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政府效率,政府信息更加透明公正;提供高效的市政管理,物联网 带来智能化高效的水、电、燃、供热等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了智能高效、无处不在的 安全、交通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的城市规划和决策分析。3.2.3.2 产业信息化方面 产业
信息化方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渔业/林业/牧业智能应用和信息 专家服务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升农业/渔业/林业/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促 进产业集群发展,各类行业物联网应用促进新产业发展,企业应用和信息服务、人才 服务帮助新产业落地和集群。
3.2.3.3 社会信息化方面 社会信息化方面,提供智能化的便民服务。智能小区,随处随时的生活信息和多 种支付方式带来安全便捷生活方式;文教卫生资源共享,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各类 智能应用提升百姓教育和医疗质量;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享受信息时代硕 果,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寻找就业机会,加快从农民到市民转变。3.2.4 物联网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巨大蓝海 目前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费不断下降,运营商利润空间不断减小,以人为 基础的通信市场正在趋于饱和,物联网对运营商来说是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 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市场的优势将完全体现,将有越来越 多的电信运营商以各种商业模式进入物联网市场,未来几年将在物联网市场占据主导 地位。目前,我国已有超过 7.2 亿移动电话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也超过了 3.38 亿,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人际沟通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移动通信网由于具有无线覆盖的广域性、移动性、随时随地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推动 互联网快速渗透、广泛应用的重要推动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固定互联 网,成为具有成熟商业模式,推动产业商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可以说,移动通信网 络和互联网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的重要基础。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4 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高端技术缺乏,影响国际标准制定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该技术,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但用户对 RFID 的热情 似乎并没有业界期待的那么高。标准、成本和技术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阻碍 RFID 发展 的三大问题,目前在国内提供 RFID 服务的大部分都是国外厂商的代理集成商。这些 IV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公司都坚持着自己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让 RFID 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尽 管代理集成商都在极力拉拢用户,并承诺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但由于一套 RFID 系 统售价一般都在上百万元,而大型 RFID 系统售价则要几百万元,在标准尚未确立之 前,谁也不敢大规模部署某一标准的 RFID 产品体系,一旦与标准不符,投资就打了 水漂。在物联网最核心部分——传感网芯片的研发上,国内 RFID 仍以低端为主,高 端产品多为国外厂商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高端 技术缺乏无疑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 权。此外,RFID 仍属于新兴科技的一种,在一些行业应用新技术时,除了考虑实用 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外,也会特别重视同业经验,在没有其他成功经验可作参考的情 况下,对引入 RFID 的态度也就趋于保守。目前这些问题让大部分用户感到无所适从。另外,由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各企业盈利状况并不见佳,各地政府虽有 支持的声音,但没有实质的资金支持。让风险投资资金的进入也心存顾虑,这也影响 到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因此迫切需要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出台相应的 政策,并对本国物联网相关企业更多地进行资金扶持,实行产学研全面联动,在核心 技术上进行全面突破,最终将该产业的主导权控制在国内企业手中。4.2 信息安全难以保障射频识别是物联网中很重要的关键技术,由此可能将引发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问 题: 第一,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要保证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 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 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 信息。可一旦别有用心的人中途截获这些个人信息,就难保隐私的泄露,以及利用这 些信息非法牟利。第二,物联网通过实时的数据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但同时也将个人偏好 数据,更甚者是反映内心深处需要的数据暴露无遗。但对个体而言,不知道掌握这些 数据的人会拿这些数据做什么,根本无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泄露,也无法确保这些数 据不被用于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从此将难逃来
自制造商、零售商、营销者等的强制监 视之下。当然,政府和执法部门也能将该技术用于监视公民行动。第三,在物联网时代,基本的日常管理都将由人工智能处理,为了牟取利益而从 事物联网病毒的人将会更甚与互联网,一旦受到病毒的侵扰,就将可能导致工厂停产,社会秩序混乱,甚至于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虽然现在物联网所带来的威胁还没有成为现实,但不无道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 V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到真正有效的解决,物联网就只能是一个概念,无论它的市场价值有多高,那也是可 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因此,未雨绸缪对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在还未大规模推广使用之前,就从技术、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并加 强对物联网使用的监管。4.3 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目前在互联网世界中,大量无谓的信息处理,正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消耗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美国咨询研究机构 Forrester 预测,2020 到 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 30:1。物联网被看做是 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预测,到 2035 年前后,中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 千亿个;到 2050 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旦当物体能够大量的“说话”,将比现有的互联网“制造”更多的信息,需要进行巨量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因此,在 未来的物联网中,需要及时规划好、控制好信息的采集和流向,同时也要对这些数据 进行区分和筛选,弄清楚究竟哪些数据是有益的、哪些是没用的、或者哪些是非常关 键的。4.4 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有众多企业开始涉足物联网领域,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形成产业集群,产业联动效应不足。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 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运营与服务环节中,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 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4.5 创新体系不完善我国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展开了物联网技术研究,然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 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应用数量层次偏 低。虽然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 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技术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 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的对策 5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的对策 5.1 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物联网标准建立我国应该结合物联网特点,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时,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强 行业和领域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 V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应用创新,做好顶层设计,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 机制。面向重点业务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建设标准验证、测试和仿真等标准 服务平台,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 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加强 物联网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培育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物联网向产业化方面推进提 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我国物联网还处于培育期和成长期,在这个阶段技术的积累和储备是必要的,但是只有将物联网推进到大规模商业化运作 和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物联网行业才能进入成熟期和收获期。总之,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努力之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必定能抓住机遇,突破瓶颈,实 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5.2 政府政策指导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宏观规划,引导 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有序参与。对这一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高新技术 产业,政府不仅应该在信贷,税收方面予以扶持,更重要的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准入制度,保障相关信息的安全性,搭建一体化的协调平台,制定出统一的 行业技术标准,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变化制定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为国内相 关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加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5.3 整合产业链,促进产业间融合,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地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 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把引进外资进行加工贸易或积极主动地接受发达
国家企业的 外包订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在应对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努力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 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借助我国当前在物联网产业应用研发上所具有的同发 优势,从应用的角度去思考,继续从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有效利用国内市场自身的 力量去开启庞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在这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通过自身的高 技术能力和强大的品牌优势占据物联网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关键还是在一些领域的具体应用,哪怕是在最简单的 产业链环节上的应用,只要能够应用起来,技术、市场、人才都会因此而集中。通过 借助物联网技术,将生产要素和供应链进行深度的高效率的重组和融合,实现成本更 低和效率更高的发展,加速带动其他应用领域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和融合,逐渐将国 内的一些产业链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从而真正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 VI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5.4 商业模式创新目前,物联网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熟清晰的商 业发展模式。尽管有业内专家基于产业长期发展角度预测认为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设施 提供商可能最先获益,但究竟哪些公司可以从物联网产业中获益仍无法确定。物联网 产业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在当今社会,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的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的市场。物 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成功需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支撵。在全球最大的 100 家公司中,有 60 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源于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公司通过向某一类客户收取少量费 用或提供免费服务,来吸引足够数量的同类客户,然后再依靠他们来大量吸引另一类 客户,而后者贡献的收入将大大超过公司获取和服务前者的成本。“免费”就是这样 的一种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因此,当今的网络商 业模式中的免费策略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谷歌和百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旦公 司突破传统思维,接受价格并非完全取决于产品成本的观念,新的机遇就会突如其来,那么,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初期,可以先通过免费服务吸引大量用户的关注和使用,并逐渐将其中的一部分升级为付费的 VlP,以更好的增值服务作为交换。不管怎样,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否繁荣兴盛,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 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5.5 构建通道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早已成熟或 基本成熟,下游的应用也早已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以应用为 先,它需要嵌人到其他产业里共同发展,需要构建一个好的通道。正如焦点企业在产 业集群中的角色和任务一样,通道的作用不仅只是联系物联网产业的上下游,实现上 下游产业的联动,促进物联网产业链的沟通协调和发展; 更重要地是,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跨专业、跨行业的联动,真正方便终端用户的使用。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会随 着通道作用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因此,要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个 良好的通道,保证通道的持续成长,并让其带动产业链或者说推动产业链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加速产业间融合,这是物联网成功的重要保证。6 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展望当前,中国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在政府层面,在江苏无锡 以外,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信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已经着手制 VIII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定规划,部分大企业也开始进行市场进入研究。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应用牵引与技术 创新双轮驱动,即物联网产业的突破不仅仅在技术上,更在应用上。未来可能的几个 突破口主要有: 一是政府资金投入的方向。2010 年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考虑到物联网应 用中有相当多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领域,在交通、电力、环保、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将有较快发展,将引发市场快速启动。二是公众领域的相对成熟的应用方向。智能家居、感知医护等概念已经获得了长 期的市场教育,随着产品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选择 适当的细分领域切入将催生出新兴业态。三是传
统企业的应用方向。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 造。部分传统企业将物联网应用集成至自身的产品中,以实现产品升级,提升附加值 与市场竞争力,企业自发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延伸产业。7 结语尽管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很好,但由于当前物联网相关高端技术还有待突破,也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大量的应用还需时日,物联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 将涉及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层面相应配套政策。总之,在相关技术和政策的支撑指导下,相信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前景必将一片光明。IX 中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1]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和标准化,2009(12)[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3]陈锐.物联网--后 IP 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J].中国科学院院 刊,2010(1)[4]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1)[5]张群.对物联网的深度训析[J].通信企业管理,2010(1)[6]陈宝国.推进宽带传感网技术创新加速物联网应用进程[J].世界电信,2009(12)[7]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8]张南.未来两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爆发期[J].通信世界,2009(46)X
第五篇:学习心得:解读广电物联网和136云计算工程
学习心得:解读广电物联网和136云计算工程
为什么广电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而不是IDC宽带?
“因为国家要推进三网融合,电信产业的IPTV、互联网电视、在线视频等业务的发展,导致各地电视、地面、卫星电视用户大幅度流失,因此广电网络也要发展自己的EOC/CMTS/LAN/WIFI/FTTH等宽带双向网络覆盖业务,但是广电没有自己的IDC,即使建了宽带也是为电信打工,那么如果广电自己建与电信相同的IDC,建立广电IDC联盟,来吸引ICP把服务器搬到广电IDC来,构成自己的广电互联网,不要忘记了IP地址分配权和互联网国际出口都掌握在电信手中,即使该系统条件能满足,经营水平不在一个起跑线,同时国家也不允许三网融合重复建设投资?,因此自己建IDC机房这条思路走不通,但是在广电双向网络中建设以双向网宽带覆盖为基础,以广电MCC(Media Cloud Center,也就是云媒体数据中心)为中心,为各种物联网终端提供云应用服务是广电宽带未来竞争的重要部分,物联网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进的一个产业,如果各地广电齐心协力能在MCC建设,物联网云终端的发展数量领先电信一步,将会改变目前广电宽带弱势的局面。”因此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在参加上海、武汉的两次会议当中都在呼吁:“各地广电运营商,尤其是有线网络运营:双向网络改造,发展宽带运营,应该重视MCC的建设,在发展传统宽带用户和业务的同时,重视规划发展物联网用户,重视引进和开发云应用。”
什么是云计算物联网,物联网是行业数据专网?
什么是物联网?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物联网能给广电带来哪些新的利润增长点?物联网就是目前广电的数据专网业务的加强版?这些问题近期成为中国数字电视论坛的热点话题。IBM大中华区云计算机中心总经理朱近之在上海IBTC2011上指出:云计算是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它能让很多低成本的、位于不同位置的计算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典型的任务就是GOOGLE的搜索任务,为什么那么快,那就是云计算,它给出的计算结果速度对于每个人都一样,不会因为你自己计算机性能差异而速度不同,同时云计算是经济危机产物,它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和个人节省成本,不会因为软件升级,而需要升级PC,因为大多数服务都是有云计算服务在云计算中心完成了,每个云计算终端就是相当于一个浏览器,只要访问到云计算中就可以了,不会因为云端的差异而使结果有所不同,所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的核心是宽带,广泛的宽带接入条件,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宽带运营商来支撑,从目前来讲中国最有潜力的云计算物联网运营商就是广电、电信,其它如联通、移动等由于有线网络覆盖率等不足暂时都不能满足云计算物联网的运营条件,而且广电网络在每个城市是垄断的,这几年发展了CMMB,DTMB,ABS-S等无线服务,同时大力发展EOC/CMTS/WIFI/LAN/FTTH等宽带覆盖业务,可以更好的被各种物联网云端接入,您有宽带接入覆盖的条件就意味着商机,您有MCC就能为云端提供云服务,经济危机会改变未来的十年当中会有很多行业应用服务,他们都会把IT服务改成云应用,这些行业应用会涉及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他们会使用各种终端接入到MCC来,这就是广电网络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的机会,对广电来讲利润的增长点也就是以MCC为中心为各种终端提供云服务。
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136工程重点指导全国有线网络建设云计算物联网
2011年3月CCBN期间,广电总局科技司科技处处长盛志凡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了广电总局的“136工程”,在6月7日召开上海电视节的2011IBTC论坛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给大家介绍了“136工程”的概况,把“136工程”作为“广电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进工程,而在6月9日在武汉的研讨会上广电总局杜百川对“136工程”架构进行进一步的阐述:“136工程”是基于云计算的,主要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它规划如何建设MCC,如何部署NGB宽带网络,指导各地有线如何发展云端用户,如何运营商云服务等。
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指出:“136工程是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其中1是指1个内容中心;3是指3个系统,分别是安全播出监控监测系统、用户服务与运营支撑系统、通信传输和终端接入系统;6是6类基地,分别是指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集成基地、文化资源共享内容集成基地、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内容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动教育内容集成基地、综合资讯服务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联网内容集成基地”。
DVBCN网友在解读136工程指出:“1个内容中心,应该就是指MCC,因为是采用基于云计算的结构,可以把各地建设的MCC组成一个大云计算内容中心,如果把云计算比喻为RAID阵列,那么每个省市的MCC就是一块硬盘,不管是哪个节点的MCC无法正常工作,只要互联网互通,都不会影响当地用户的服务;而3个系统可形象的比喻为各地广电的NGB工程,发展和经营物联网的云端,目前各地广电发展机顶盒、一体机、CMMB手机、宽带Modem、PAD、GPS、PC等都可以理解为未来的基础云端;6类基地就是指MCC的云应用,从目前规划分类来讲还是以传统的视频应用为主,广电十二五规划期间是把机顶盒、电视机作为未来物联网的主要云端,而其它类的终端如手机、PAD、MODEM、GPS、PC没有在这次基地分类中体现。”
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在上海电视节的2011IBTC中反复指出:“云计算物联网来了,宽带互联网时代来了,各国都在开展数字宽带战略,广电运营商应该改变传统经营思路,做好战略规划,调整三网融合发展思路,不要把发展的用户局限在目前不到1亿机顶盒用户,总数不到1.9亿电视机用户上,要把发展目标定位到8.5亿的手机用户,4.57亿的互联网PC用户,还有正在迅速增长的PAD用户上,在服务上广电运营商开也不要只局限在电视上、还可以为接入的终端提供其他数据,语音等服务,三网融合的运营物联网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讲是个很好的壮大自己的机会。”
DVBCN小编认为国家推进的信息化、物联网战略,会大规模的整理各级政府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单机版、服务器版、未信息化的应用程序和业务,把这些应用和业务逐步的转化到以云计算中心为基础的IDC中,以提高信息化的水平,生产的效率,降低未来信息化运营成本,把各种战略资源的信息以云计算的物联网为中心,国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能力,能够承担这些业务运营商目前只有广电、电信、电网三个候选单位,电网信誓旦旦的要参与竞争但不成气候,目前的竞争对手只有,广电与电信,电信有IDC未必就是优势,也许是个弱点,因此利用好广电地面、卫星、有线的立体覆盖,电视内容的综合优势,推进好物联网136云计算工程,是三网融合的关键一步。
在全国各省市有线网络整合未完成之际,最后DVBCN小编借用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在上海电视节2011IBTC上的结束语:全国广电应该责无旁贷的联合起来开发云计算物联网应用,建设MCC,推进136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