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
关于开展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
扬州市司法局:
根据扬司基(2004)6号文《关于开展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市及时进行了布置,并组织相关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我市目前各类型企业,如合资、股份制、民营及未改制的集体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企业人民调解基本概况
我市工业基础雄厚,各类企业密集,散布于城乡,其规模和效益遥遥领先于友邻县市。全市现有200人以上大中型企业55家,其中200~300人的有7家,300~1000人的有41家,1000~2000人的有5家,2000人以上的有2家,职工数与企业数基本呈正态分布。55家企业中,建有调委会的有29家,约占52.7%,其余26家一方面是新建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资产重组后未建。
二、当前我市企业矛盾纠纷类型
新的时期,企业的矛盾纠纷的内容和形式呈现集中性与多元化交错的新特点,新的矛盾纠纷不断产生,矛盾纠纷的对象也在不断外扩。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矛盾纠纷中家庭、婚姻、邻里等纠纷占较大比重。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不断被调整,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其利益驱动和利益诉求日益尖锐而显复杂化。通过纵横向的比较、梳理,我们发现,当前企业矛盾纠纷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企业用工形式的转变带来的矛盾,如职工与业主的合同用工、劳动保险等各类劳资纠纷等;二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转变后,直接遗留下的伤残、下岗、待岗的补偿安置以及集资分红问题;三是企业为壮大资金实力采取向职工集资入股带来的矛盾;四是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噪声、废气、污水排放引发的与周边群众的矛盾;五是在招商引资征用土地过程中产生的拆迁补偿问题等。上述五类矛盾因其涉及面广、易激化、社会反响大,容易扩大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成为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三、经验与做法
经过两轮的企业所有制结构改革,绝大多数企业由国营、集体转型为民营或合资企业。改制前,老字号大中型企业均建有调委会,在计划经济时代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发挥了积极的职能作用,维护了企业的生产、生活秩序,调整职工与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各企业单位民主和法制建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原企业调委会的作用已逐渐弱化,原企业调委会组织基本萎缩殆尽。目前,我市企业的人民调解工作可以简单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尚存有调委会这一组织形式,并发挥着自身职能作用的,如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大化纤)和未改制的化纤纺织厂(小化纤)。二是大多数企业在产权和经营权改革中,与之俱来的人事“重组、优化”逐步使调委会“人间蒸发”的,其职能无从谈起。基层调委会和司法所在调解企业矛盾纠纷中挑起了大梁,一方面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法制讲座,另一方面以会代训,减少各企业的管理压力。三是个别企业特色做法,如上汽公司援引上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成立了以党办为牵头,以信访、工会、宣传、共青团以及纪检等部门负责人为主体,各车间班组负责人协同合作的矛盾纠纷调解应急组织,采取分流调处和直接调处的方式,化解企业内部矛盾,从而做到小矛盾不出班组,中矛盾不出车间,大矛盾不出工厂。同时,应急组织以其领导有力、运作灵活、效果明显成为我市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独特的风景线。
四、建议与对策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一直被国外誉为“东方之花”。长期以来,它以其简便、快捷的手段,在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调解的内涵进一步延伸。如何加强企业的人民调解工作,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成为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摆在我们司法行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适应新的形势,解决新的问题,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方式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针对我市实际,我们认为: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建设进程。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民调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建立企业调解组织符合中国国情和优良传统,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副作用小,社会效应大,使当事人免除了讼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国、于家、于当事人有百利而无一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以及苏司基(1998)第02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全市大中型企业中科学、合理、合法地设置人民调解组织。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一是建立以司法行政牵头,各企业党组、相关部门领导为主体,各车间班组负责人共同协助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一张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党组、工会协管,车间调解小组、班组调解员组成的三级调解网络。二是配齐配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调解员,优先选拔懂法律、熟悉企业情况的人员充实进来,逐步稳定调解员队伍。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员、联络员制度,按照职工数20%的比例配备信息员、联络员队伍,建立通畅、快捷的纠纷信息反馈网络。
(三)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工作实效。在新时期,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求企业人民调解工作在运行质态上求升华,在机制上求创新,在工作实效上求提高。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服务经济发展不动摇,大力推进自身的改革进程。一是在网络外延上拓展,将企业内部的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走联合调解之路,积极开展外向型调解工作。与公司相邻的街道、村以及兄弟企业单位建立联合调解网络。二是在企业内部“强强联合”,密切与工会劳调委的联系,与当前的大调解工作机制有机结合,与“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相结合,优化整合调解资源,凝聚调解力量。三是工作范围再扩容,针对本企业实际,突破固有调解范围的拘囿,尝试和探索新领域的矛盾纠纷。四是工作方式、方法力求突破,务实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五是以人为本,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建设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调解队伍。把握主动权,提高发现、控制、化解和处置企业矛盾纠纷的能力。协调、引导各企业落实工作人员的待遇,促进企业调解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
(四)强化制度建设,健全责任体系。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按照“七、六、五”的要求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调委会运作,放大企业调委会工作实效。一是对照落实“七项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责任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排查制度、登记制度、学习制度以及奖惩制度。二是做到“六个上墙”:三级调解人员名单上墙、调委会主任职责上墙、调委会任务和工作责任上墙、调解工作的原则和纪律上墙、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上墙以及调解的纠纷进度上墙。三是建立“五簿台帐”:有纠纷调解登记簿、有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析登记簿、有法制宣传登记簿、有信息反馈登记簿、有先进个人事迹登记簿。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方面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大量涌现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矛盾的主流,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刻不容缓,当前我们要做到“三个立足,三个强化”:
……立足于防范,强化排查分析工作。严格排查分析制度,及早发现,及时介入,将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立足于治本,强化法制宣传工作。采取法制宣传与具体事例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干部职工进行了多层次的法律常识教育,先培训业务骨干,然后由业务骨干下车间进行宣传,提高普及率和覆盖面;办好法制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台等,对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各类学法普法活动,让法律贴近每一位基层职工。结合企业治安形势和生产经营者的实际情况,约请政法部门的同志到公司来作法制专题讲座,组织职工收看法制节目,促使广大职工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立足于提高,强化服务经济意识。已建的企业调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真正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快规范化调委会的建设步伐。未建调委会的,要制订创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筹建规范化调委会,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成为服务经济的最有力的保障。
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关于开展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
扬州市司法局:
根据扬司基(2004)6号文《关于开展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市及时进行了布置,并组织相关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我市目前各类型企业,如合资、股份制、民营及未改制的集体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企业人民调解基本概况
我市工业基础雄厚,各类企业密集,散布于城乡,其规模和效益遥遥领先于友邻县市。全市现有200人以上大中型企业55家,其中200~300人的有7家,300~1000人的有41家,1000~2000人的有5家,2000人以上的有2家,职工数与企业数基本呈正态分布。55家企业中,建有调委会的有29家,约占52.7%,其余26家一方面是新建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资产重组后未建。
二、当前我市企业矛盾纠纷类型
新的时期,企业的矛盾纠纷的内容和形式呈现集中性与多元化交错的新特点,新的矛盾纠纷不断产生,矛盾纠纷的对象也在不断外扩。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矛盾纠纷中家庭、婚姻、邻里等纠纷占较大比重。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不断被调整,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其利益驱动和利益诉求日益尖锐而显复杂化。通过纵横向的比较、梳理,我们发现,当前企业矛盾纠纷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企业用工形式的转变带来的矛盾,如职工与业主的合同用工、劳动保险等各类劳资纠纷等;二是企业资产所有权的转变后,直接遗留下的伤残、下岗、待岗的补偿安置以及集资分红问题;三是企业为壮大资金实力采取向职工集资入股带来的矛盾;四是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噪声、废气、污水排放引发的与周边群众的矛盾;五是在招商引资征用土地过程中产生的拆迁补偿问题等。上述五类矛盾因其涉及面广、易激化、社会反响大,容易扩大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成为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三、经验与做法
经过两轮的企业所有制结构改革,绝大多数企业由国营、集体转型为民营或合资企业。改制前,老字号大中型企业均建有调委会,在计划经济时代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发挥了积极的职能作用,维护了企业的生产、生活秩序,调整职工与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各企业单位民主和法制建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原企业调委会的作用已逐渐弱化,原企业调委会组织基本萎缩殆荆目前,我市企业的人民调解工作可以简单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尚存有调委会这一组织形式,并发挥着自身职能作用的,如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大化纤)和未改制的化纤纺织厂(小化纤)。二是大多数企业在产权和经营权改革中,与之俱来的人事“重组、优化”逐步使调委会“人间蒸发”的,其职能无从谈起。基层调委会和司法所在调解企业矛盾纠纷中挑起了大梁,一方面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法制讲座,另一方面以会代训,减少各企业的管理压力。三是个别企业特色做法,如上汽公司援引上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成立了以党办为牵头,以信访、工会、宣传、共青团以及纪检等部门负责人为主体,各车间班组负责人协同合作的矛盾纠纷调解应急组织,采取分流调处和直接调处的方式,化解企业内部矛盾,从而做到小矛盾不出班组,中矛盾不出车间,大矛盾不出工厂。同时,应急组织以其领导有力、运作灵活、效果明显成为我市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独特的风景线。
四、建议与对策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一直被国外誉为“东方之花”。长期以来,它以其简便、快捷的手段,在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调解的内涵进一步延伸。如何加强企业的人民调解工作,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成为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摆在我们司法行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适应新的形势,解决新的问题,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方式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针对我市实际,我们认为: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建设进程。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民调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建立企业调解组织符合中国国情和优良传统,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副作用小,社会效应大,使当事人免除了讼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国、于家、于当事人有百利而无一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以及苏司基(1998)第02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
第三篇:关于开展铁矿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
关于开展铁矿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
根据县司法局的要求,我所对关于开展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调研及时进行了布置,并组织相关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我乡两个铁矿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乡铁矿企业矛盾纠纷类型
新的时期,企业的矛盾纠纷的内容和形式呈现集中性与多元化交错的新特点,新的矛盾纠纷不断产生,矛盾纠纷的对象也在不断外扩。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矛盾纠纷中家庭、婚姻、邻里等纠纷占较大比重。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不断被调整,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其利益驱动和利益诉求日益尖锐而显复杂化。通过纵横向的比较、梳理,我们发现,当前铁矿企业矛盾纠纷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企业用工形式的转变带来的矛盾,如职工与业主的合同用工、劳动保险等各类劳资纠纷等;二是在征用土地过程中产生的拆迁补偿问题等;三是铁矿企业在矿石的运输问题带来的矛盾;四是铁矿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噪声、污水排放引发的与周边群众的矛盾。上述四类矛盾因其涉及面广、易激化、社会反响大,容易扩大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成为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二、建议与对策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一直被国外誉为“东方之花”。长期以来,它以其简便、快捷的手段,在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城乡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调解的内涵进一步延伸。如何加强企业的人民调解工作,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成为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摆在我们司法行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适应新的形势,解决新的问题,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方式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针对我乡实际,我们认为: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建设进程。铁矿企业是我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民调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识到建立企业调解组织符合中国国情和优良传统,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副作用小,社会效应大,使当事人免除了讼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国、于家、于当事人有百利而无一害。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在铁矿企业中科学、合理、合法地设置人民调解组织。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一是建立以司法所牵头,各企业负责人、相关部门主管为主体,各车间班组负责人共同协助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一张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工会协管,车间调解小组、班组调解员组成的三级调解网络。二是配齐配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职调解员,优先选拔懂法律、熟悉企业情况的人员充实进来,逐步稳定调解员队伍。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员、联络员制度,按照职工数20%的比例配备信息员、联络员队伍,建立通畅、快捷的纠纷信息反馈网络。
(三)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工作实效。在新时期,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求企业人民调解工作在运行质态上求升华,在机制上求创新,在工作实效上求提高。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服务经济发展不动摇,大力推进自身的改革进程。一是在网络外延上拓展,将企业内部的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走联合调解之路,积极开展外向型调解工作。与公司相邻的村以及司法所建立联合调解网络。二是在企业内部“强强联合”,密切与工会劳调委的联系,与当前的大调解工作机制有机结合,与“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县相结合,优化整合调解资源,凝聚调解力量。三是工作范围再扩容,针对本企业实际,突破固有调解范围的拘囿,尝试和探索新领域的矛盾纠纷。四是工作方式、方法力求突破,务实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五是以人为本,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建设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调解队伍。把握主动权,提高发现、控制、化解和处置企业矛盾纠纷的能力。协调、引导各企业落实工作人员的待遇,促进企业调解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
(四)强化制度建设,健全责任体系。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按照“七、六、五”的要求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调委会运作,放大企业调委会工作实效。一是对照落实“七项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责任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排查制度、登记制度、学习制度以及奖惩制度。二是做到“六个上墙”:三级调解人员名单上墙、调委会主任职责上墙、调委会任务和工作责任上墙、调解工作的原则和纪律上墙、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上墙以及调解的纠纷进度上墙。三是建立“五簿台帐”:有纠纷调解登记簿、有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析登记簿、有法制宣传登记簿、有信息反馈登记簿、有先进个人事迹登记簿。
xxx司法所 20xx年7月12日
第四篇:政协调研人民调解汇报材料
翁旗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我旗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和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根据市局要求,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旗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这些纠纷容易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为解决传统调解模式的弊端,我旗先行先试,创新工作,以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设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试点工作。于2013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翁牛特旗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于2014年10月成立了翁牛特旗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12月成立了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截止到今年8月份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医患纠纷53起,涉案金额1030万元,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50件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91起,涉案金额3121万元,已全部调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物业纠纷16起,已全部调处,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13件。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虽成立不久,但职能也已日趋完善。六个专业性调委会所受理调解成功的案件,无一例双方当事人反悔现象。今年又与土地部门联合参与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专业性调委会的建立,在化解特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进一步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旗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认识到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推动人民调解向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相关行业领域正常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我旗根据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多发的实际和特点,重点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规范组织名称和标牌、标识,健全各项制度,有效开展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我旗根据矛盾纠纷的行业、专业特点,选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及专家学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人民调解员。目前,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共22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员共5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员共9人。三是建立健全专家库。目前,我旗已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医学专家库共22人,法学专家库共7人。
(三)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013年8月,我旗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五落实、六统一”工作规范化要求,从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人员组成,纠纷受理、调解、统计、归档,工作制度、工作场所标识标牌、工作经费补贴等方面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调解制度规范化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纠纷排查、登记、调处、培训、考评、统计、文书档案、回访、奖惩、信息报送、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保障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运行。二是积极推进调解业务规范化建设。统一使用司法行政部门印制的人民调解文书,口头调解的纠纷也进行书面记录。统一案件质量审查标准,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和群众的满意率。三是积极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三调合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基础保障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精神,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五年以来,全旗共落实人民调解“三项经费”50万元,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促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和公信力不高。医患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纠纷当事人,发生纠纷以后,一般直接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寻求解决,通过行政调解来解决纠纷,行政调解不达成协议的,就选择向法院提出诉讼来解决纠纷,基本没有向有管辖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二)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专业调委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充分地看到专业调委会在及时化解行业性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特别是负有组建主体责任的少数行业主管部门,没有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一项硬指标,而把它当作是一项软任务,在落实党委政府要求和上级文件精神上,行动不够积极。
(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经费保障上不够到位。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没有把专业调委会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行业主管部门在经费上的支持力度也不够,挫伤了调解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专业调委会作用的发挥。
(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作用的发挥上不够到位。少数行业主管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专业调委会建设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舍不得投入,有的专业调委会只有一间房;有的专业调委会只有一个人;有的甚至只有一个空架子,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均没有到位,致使专业调委会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与
时
代
同
行
-------翁旗人民调解工作调研分析
旗人民调解工作是“赤峰模式”中的精品工程,赤峰市的人民调解工作被自治区誉为“赤峰模式”,而我旗的人民调解工作则是“赤峰模式”中最重要的基石。2007年,我旗成立了全区第一家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下设22个乡级调委会,229村级调委会,中心下设办公室设在司法局,是协调指挥中心的办事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司法局长兼任,并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各乡镇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乡镇苏木场行政一把手担任,副主任由分管领导担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具体负责调委会的日常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人民调解员组成结构 翁旗人口47.3万人,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6个农牧场,229村,现有 22 个乡级调委会,229个村级调委会。二十二个镇(乡)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有116名调解员。占全旗人民调解员总数的 13.7%,这一级调委会的调解员是均由镇(乡)的综治办、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和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等相关单位的公职人员组成。镇(乡)级的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的平均人数为5人。229个村(居、社区)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有调解员729名,占人民调解员总数的 86.3 %,这一级的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人数平均为4人。全旗人民调解员的文化结构为:本科文化4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0.5%,大专文化25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3.4%,中专、中师文化共27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 3.8%。高中文化 298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40.8 %。初中以下文化375人,占村级调解员总数的51.4%,全旗人民调解员的待遇情况:十八个镇(乡)级的调解员全部属兼职公职人员。229个村(居、社区)级调解员以案卷补贴计酬。
(二)全旗近三年各类纠纷发生调处情况
1、纠纷发生情况:全旗2013年、2014年、2015年一共发各类矛盾纠纷9682 件,(其中13年发生3375件,14年发生3385件,15 共发生2922件)。
2、纠纷调处情况:镇(乡)级人民调委会三年共调处纠纷182件,村(居、社区)三年来共调处纠纷 9500件,镇(乡)、村(居、社区)纠纷调解成功率为98%。
3、各类纠纷的案发比例为:婚姻家庭类2167件占纠纷总数的22%;邻里纠纷1950件占纠纷总数的 20 %;房屋宅基地258占纠纷总数的2.7 %;合同纠纷575件占纠纷总数的5.9%;生产经营804 件占纠纷总数的8.3 %;损害赔偿960 占纠纷总数的9.9 %;劳动争议531占纠纷总数的5.5%;林地1217 占纠纷总数的 12.6%;道路交通300 占纠纷总数的3.1 %;其他920占纠纷总数的9.5%。
4、引导诉讼情况:三年来镇(乡)、村(居、社区)两级调委会调处后因当事人反悔诉讼到人民法院的总件数为36件,占纠纷总数的0.3%。
5、调处信访隐患及群体性事件情况。三年来镇(乡)、村(居、社区)两级调委会调处信访隐患及群体性事件情况 155起,占纠纷总数的1.6%。
二、翁旗人民调解工作成功的经验和作法
(一)抓“三化建设”,全力打造反应灵敏的网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由“事后调解”向“事前防范”转变
乡(镇)、村调解组织处在防范和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发挥着龙头作用,只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才能确保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按照高标准、高素质、高效能的要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抓了机构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制度规范化建设。
一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搭建调解平台。乡镇司法所是人民调解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平台。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我们从理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制入手,率先对司法所实行了定编定员管理。乡镇司法所各项经费由旗财政纳入统一预算;部分优秀司法所长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以达标调委会建设为重点,按照场所、人员、经费、设备、制度“五落实”的要求,为乡、村调委会统一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统一制成版面上墙公示,并统一规范调委会的名称,统一制作牌匾和刻制印章。乡(镇)调解室配备有关调解人席、记录员席、监督席、纠纷当事人席、听众席等专门席位,工作人员工还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
二是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配强调解队伍。我们以村委会调解员为主体,大力推行调解员资格认定制度,并由旗司法局进行统一考核后持证上岗并在司法局存档。针对过去存在的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狠抓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由司法部门负责牵头,经常举办以调解方法与技巧、常用法律和法规教程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依法、以德调解的技巧。村调解委会下设村民调解小组,配备有纠纷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在全旗共配有调解员729人,初步形成了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基层调解网络。
三是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完善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总结和完善调解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现已建立和完善了调解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岗位责任制、调解记录登记制度、纠纷排查反馈制度、处理纠纷回访制度、纠纷首问责任制度、调处承诺制度、对口督办制度、联合接访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调解规范制度。设立了“四簿”(会议学习记录簿、普法宣传登记簿、回访登记簿、安置帮教登记簿)、“三册”(调委会花名册、调解员花名册、专职调解员花名册),形成了一套自行调控的运行机制。去年,还印制了1000多套制式调解文书,下发乡(镇)、村两级调委会,实现了调解文书统一使用、制作、归档的工作要求。
(二)创新“三项机制”,着力探索运转有序的管理模式,推进人民调解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不仅数量众多、涉及面广,而且每一起纠纷中诸多复杂因素交织缠绕在一起,单凭一两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及时调处化解到位。为此,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由各方参与、通力合作的调解管理新模式,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渗透,提高了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一是快速联动机制。为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种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了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严格依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处。重大纠纷发生后,当即由分管旗领导出面接访或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研究处理意见,公、检、法、司、信访、综治办、共青团、妇联、工会及调解涉及的有关部门都必须联合参与。由领导挂帅、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既加强调解力量,又快速解决了过去由单个部门难以处理到位的大量问题,并且促进了调解法律效力的发挥,提高了调解的效率和效果。二是统筹协调机制。旗司法局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村调委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协调会议,着重做好“三个一”工作,即一季度(月)一排查、一季(月)一交办、一季(月)一督办,认真研究处理急、大、难矛盾纠纷的措施,并对当月、当季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点评,表扬做得好的,黄牌警告工作不到位的。每次协调都记载排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落实调处责任,注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重点排调机制,强化重点排调。为保障四大节日和其它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确立了解决、稳控遗留、疑难和重点矛盾纠纷的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反馈。认真执行每月一报,一季度一汇报,每年两次集中排查时作专题情况报告,重大矛盾纠纷随时报告,敏感时期防护值班制度和坚持“零报告”制度,落实“五个一”(一起矛盾纠纷,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套调处方案,一个解决期限)调处机制,强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确保有控制事态发展的相应对策和方法以及落实责任人。
(三)坚持“三个结合”,致力提高排查调处的工作实效推进人民调解由“小服务”向“大服务”转变
我们把化解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基石,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地段大力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解。
一是坚持经常性调解与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经常性调解由旗司法局指导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根据民调工作责任制具体实施,实行专业调解员随时排查调处民间纠纷;集中性的排查调处活动由各乡镇民调委统一组织调解小组实施,实行村(居)调委会“一周一排一回访”,乡(镇)“一月一排一梳理”,旗调解中心“一季一排一督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梳理归类和定性分析,集中时间和力量进行“挂号”调处,跟踪督办,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杜绝“民转刑”案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坚持调处纠纷与消除隐患相结合。在抓好民事纠纷调处的同时,针对个别村组存在账目不清、合同管理混乱、民事经济纠纷较多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项治理。为集体收回欠款,兑现集体拖欠群众的款项。审查、修订、公证各类承包合同,并在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一个公道、一个满意的结果。积极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人际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三是坚持调解工作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调解人员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调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旗还将部分调解员成功调解纠纷的典型事例以简报形式下发,以供调解员学习、借鉴,将一些常用法律法规收集汇编成册,《农民法律读本》印发给广大群众自学法律。
三、存在的问题
(一)翁旗独立运行的工作模式虽已建立,但实际运行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翁旗于二○○七年六月在全自治区率先成立了人民调解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司法局,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果没有达到最好。原因是:一是思想观念上,人民调解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大调解”格局下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办公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各界对大调解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有的工作定式上,很多群众有了纷争总是找信访部门,领导也习惯将纷争交信访处理。二是处理方式上,信访部门为求一事的暂时解决,往往突破政策和法律底线,通过行政手段迫使有关单位、部门或当事人进行妥协,让上访人取得一些本不应得到的利益;而调解组织在处理纠纷时,要根据当事人意愿并依法进行调解,对当事人不合理的要求大都不予支持。因此,群众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更愿意到信访局上访。三是职能配置上,与信访部门“四权能”的雷同、纠纷和事件受理范围上的交叉,且调处中心只能解决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争议,受理范围相对更窄,这也对独立运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四调对接机制虽已建立,但工作效果与大调解目标尚有差距。一是四调对接机制是大调解部分对接体现形式,不是对接工作的全部。片面强调这四种对接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全面开展。如安全生产、村民自治、劳动争议类纠纷往往易激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却没有要求建立相应对接机制。二是对接机制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够。对接机制内容大多为基层各自制定,各地、各部门之间对大调解工作的认识上的分歧,造成对接机制在地区上的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性。三是四调对接中,个别对接机制没有较大的实际运行效果。
(三)基层基础建设成效虽明显,但依然存在不平衡性。一是调处中心建设上的不平衡。我旗基层调处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都按上级要求建设到位,但整体水平不一,个别调处中心出现了办公条件得不到改善,专职调解人员不能实际到位,专职人员工资待遇低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基层调处工作的开展。在新成立的行业、企事业单位中建立调解组织较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发展缓慢,适应不同领域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调解组织工作网络还没有形成。二是调解员素质上的不平衡。旗、镇、村调解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上差距明显,处理纠纷最多、数量最大的基层村民调解员中普遍存在着文化层次低、法律知识缺乏、年龄结构老化、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差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纠纷的调解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旗、镇级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才刚刚起步,有专业知识、有较强调解能力、热爱调解工作的专职调解还相对缺乏。
四、面临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及其建议
人民调解是社会矛盾防范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不具有惩罚性、强制执行性。长期以来,全旗镇(乡)、村(居、社区)的调解员和信息员由于随时处在各类矛盾纠纷的第一线,特别是在调处化解突发性矛盾纠纷时,他们具有不可回避性和预见性。同时,在自我人身安全方面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伤害等潜在危险。他们在任务重、待遇低、办公设施简陋和办公经费不落实的状况下,仍然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无私奉献,及时大量的、成功的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他们在担负着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还肩负着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辖区内五类人员(闲散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邪教人员、流动人员)的帮教、管理、监控、信息传递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重任。同时他们不能向纠纷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工作难度很大。
建议:
(一)联调联处方面
一是成立联片调解组织。为解决区域内几个周边乡镇的各类纠纷,在全旗三个区域内建立了联片调解组织。二是深入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建设。按照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 人员专职化、工作规范化、待遇工薪化、组织网络化“四化”标准,并对已经达到标准化要求的调委会采取动态管理,对工作不到位的,采取了摘牌或降低等级等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标准化建设成果。
(二)队伍建设方面
要想提高调处民间纠纷的办案质量,增强纠纷调解的社会效果,提高调解队伍的素质是关键。为此,我们应紧紧抓住农村区域调整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调委会工作人员的调整和充实工作,使调解队伍的力量日趋壮大。同时,我们按照“三懂一会”(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目标要求,对全旗调解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对全体调解人员,由镇乡为主进行每年一度的普遍轮训。对合格人员进行注册,并实行持证上岗,佩证调解,使调解队伍综合素质不断优化。同时探索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方式,基本形成专兼结合的人民调解体系。
(三)试点工作
一是在派出所建立了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联合接待室,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的联动。二是建立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显著提高人民调解专业化水平。三是完善“四调对接”工作。四是在农村建立了法律服务室,搭建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农村建设新平台。五是在农村开展了综合法律服务工作试点。六是启动人民调解与劳动仲裁调解的衔接试点。七是设立翁牛特旗人民调解基金。八是组织部门从体制上进一步完善。九是完善领导包案制度。
(四)应对突发性事件
为进一步加强对突发性事件处置的工作力度,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基层,在按照旗委、政府的要求,并借鉴公安、信访等部门对事件现场处置工作预案的基础上,草拟突发性事件(纠纷)处置工作预案,并将此项工作的试点放在重点乡镇。
(五)激励机制
不断强化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员工作等级制度。近年来,我旗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大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及时有效地调解民间纠纷,化解了大量的矛盾,发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了更好地激发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开展了人民调解员等工作级制度试点非常重要。
五、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要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发展中存在的阻碍,积极探索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的新思路。“在思想解放中发展,在发展中解放思想”。
(一)切实解决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发挥与矛盾纠纷解决工作任务繁重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民调解组织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功能:一是要练好“耳功”,强化信息功能。做到“耳聪目明”,切实增强纠纷信息的捕捉功能,从而为矛盾纠纷“治早”、“治小”和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发生提供前提和保障。二是要练好“嘴功”,强化调处功能。“嘴功”关键在“三讲”:一讲政策,二讲法律,三讲道理。三是要练好“腿功”,强化预防功能。人民调解员要把腿伸长一些,经常“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去做“一对一”、“一对十”、“一对百”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二)切实解决人民调解手段方法单一与社会矛盾纠纷多样性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要勇于尝试。调解组织都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从而不断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求得工作的新突破。二是要勤于总结。要不断总结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实现调解手段与方法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调解成功率。三是要善于研究。要根据城镇与农村不同地域特点以及矛盾纠纷的不同种类,在准确掌握矛盾纠纷状况的基础上,把握纠纷产生的规律,研究分析每一个时期矛盾纠纷的特点,提出预防纠纷产生的对策和措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切实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任务繁重与体制不顺、素质不高、经费困难等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重点是要搞好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方面是组织保障。调整人民调解指挥中心运行体制不顺的现状,一方面是经费保障。解决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报酬和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相关问题。
翁牛特旗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办公室
汇 报 材 料
(2016年9月6日)
2007年,我旗成立了自治区第一家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该中心隶属于旗人民政府,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办公室有工作人员3名。下设19个乡级调委会,2个街道调委会,253个村级调委会,6个行业性、专业性纠纷调委会,全旗共聘任1055名调解员。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旗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手段互相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初步建立。
一、抓“三化建设”,全力打造反应灵敏的网络体系,推进人民调解由“事后调解”向“事前防范”转变
我们按照高标准、高素质、高效能的要求,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抓了机构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和制度规范化建设。
一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搭建调解平台。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我们从理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体制入手,以达标调委会建设为重点,按照场所、人员、经费、设备、制度“五落实”的要求,为乡调委会统一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程序、工作制度等统一制成版面上墙公示,并统一规范调委会的名称,统一制作牌匾和刻制印章。乡(镇)调解室配备有关调解人席、记录员席、监督席、纠纷当事人席、听众席等专门席位,工作人员工还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
二是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配强调解队伍。我们以村委会调解员为主体,大力推行调解员资格认定制度,并由旗司法局进行统一考核后持证上岗并在司法局存档。针对过去存在的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调解程序不规范、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狠抓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形式的队伍专业化建设,由司法部门负责牵头,经常举办以调解方法与技巧、常用法律和法规教程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依法、以德调解的技巧。为保证调解员知识化、专业化,我们每年都对调解员进行集中培训,人民调解培训工作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举办培训班66期,培训调解员5800余人次,人民调解员培训覆盖面达90%,三是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完善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总结和完善调解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现已建立和完善了调解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岗位责任制、调解记录登记制度、纠纷排查反馈制度、处理纠纷回访制度、纠纷首问责任制度、调处承诺制度、对口督办制度、联合接访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调解规范制度。设立了“四簿”(会议学习记录簿、普法宣传登记簿、回访登记簿、安置帮教登记簿)、“三册”(调委会花名册、调解员花名册、专职调解员花名册),形成了一套自行调控的运行机制。去年,还印制了1000多套制式调解文书,下发乡(镇)、村两级调委会,实现了调解文书统一使用、制作、归档的工作要求。
二、创新“三项机制”,着力探索运转有序的管理模式,推进人民调解由“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种利益冲突、矛盾纠纷不仅数量众多、涉及面广,而且每一起纠纷中诸多复杂因素交织缠绕在一起,单凭一两个部门的力量难以及时调处化解到位。为此,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由各方参与、通力合作的调解管理新模式,推动调解工作向多层次、宽领域渗透,提高了防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
一是快速联动机制。为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种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了党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严格依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处。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实行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和限期处理的“五理”机制,依托“四调对接”工作机制建立了与信访部门的信息联网、与乡镇及旗政府主要职能部门的案件联动、与人民法院诉讼制度相衔接的条块联合、与公安部门案件移送的部门联手等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机制重大纠纷发生后,当即由分管旗领导出面接访或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研究处理意见,公、检、法、司、信访、综治办、共青团、妇联、工会及调解涉及的有关部门都必须联合参与。由领导挂帅、各方参与的联动协调制度,既加强调解力量,又快速解决了过去由单个部门难以处理到位的大量问题,并且促进了调解法律效力的发挥,提高了调解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统筹协调机制。旗司法局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村调委每月召开一次调解工作协调会议,着重做好“三个一”工作,即一季度(月)一排查、一季(月)一交办、一季(月)一督办,认真研究处理急、大、难矛盾纠纷的措施,并对当月、当季人民调解工作进行点评,表扬做得好的,黄牌警告工作不到位的。每次协调都记载排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落实调处责任,注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是重点排调机制,强化重点排调。为保障四大节日和其它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确立了解决、稳控遗留、疑难和重点矛盾纠纷的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反馈。认真执行每月一报,一季度一汇报,每年两次集中排查时作专题情况报告,重大矛盾纠纷随时报告,敏感时期防护值班制度和坚持“零报告”制度,落实“五个一”(一起矛盾纠纷,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调处班子,一套调处方案,一个解决期限)调处机制,强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确保有控制事态发展的相应对策和方法以及落实责任人。同时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人民调解案卷地方财政补贴,按照“以案定补”的原则对人民调解卷宗经评查合格后进行分类补贴。其中一般性民间纠纷调解案卷补贴40-80元、重点矛盾纠纷调解案卷补贴80-100 元、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案卷补贴100-200元。同时,从2011年开始苏木乡镇场、街道党委政府在旗发放案卷补贴的基础上给调解员配套发放相同额度的“双重补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坚持“三个结合”,致力提高排查调处的工作实效推进人民调解由“小服务”向“大服务”转变
我们把化解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重要基石,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地段大力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解。
一是坚持经常性调解与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经常性调解由旗司法局指导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根据民调工作责任制具体实施,实行专业调解员随时排查调处民间纠纷;集中性的排查调处活动由各乡镇民调委统一组织调解小组实施,实行村(居)调委会“一周一排一回访”,乡(镇)“一月一排一梳理”,旗调解中心“一季一排一督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梳理归类和定性分析,集中时间和力量进行“挂号”调处,跟踪督办,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杜绝“民转刑”案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坚持调处纠纷与消除隐患相结合。在抓好民事纠纷调处的同时,针对个别村组存在账目不清、合同管理混乱、民事经济纠纷较多的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项治理。为集体收回欠款,兑现集体拖欠群众的款项。审查、修订、公证各类承包合同,并在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一个公道、一个满意的结果。积极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人际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三是坚持调解工作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调解人员广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调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工作方法,提高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旗还将部分调解员成功调解纠纷的典型事例以简报形式下发,以供调解员学习、借鉴,将一些常用法律法规收集汇编成册,《农民法律读本》印发给广大群众自学法律。
四、坚持专项推进,紧紧围绕旗委中心工作开展人民调解。
每年旗人民调解指挥中心都确定一个人民调解专项推进主题,以旗委、政府两办文件形式下发。2008年主题是“树双百、创四无”活动;2009年主题是“人民调解进万家”活动;2010年主题是“人民调解进万家‘四比四看’活动”;2011年主题是“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推进人民调解进万家”专项活动;2012年的主题是“促和谐保稳定,迎接党的十八大,深入推进人民调解进万家专项活动”;2013年主题是“人民调解进万家‘大排查、大调解’活动”;2014年的主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人民调解进万家”专项活动;今年的主题是:“深入开展人民调解进万家,创建法治翁牛特”。
五、以专业性调委会建设为契机,继续拓宽人民调解的覆盖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旗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这些纠纷容易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为解决传统调解模式的弊端,我旗先行先试,创新工作,以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设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试点工作。于2013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翁牛特旗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于2014年10月成立了翁牛特旗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4月成立了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15年12月成立了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截止到今年8月份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医患纠纷53起,涉案金额1030万元,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50件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91起,涉案金额3121万元,已全部调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物业纠纷16起,已全部调处,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13件。翁牛特旗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环保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虽成立不久,但职能也已日趋完善。六个专业性调委会所受理调解成功的案件,无一例双方当事人反悔现象。今年又与土地部门联合参与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专业性调委会的建立,在化解特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进一步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旗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认识到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推动人民调解向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领域延伸,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相关行业领域正常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我旗根据医患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多发的实际和特点,重点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规范组织名称和标牌、标识,健全各项制度,有效开展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我旗根据矛盾纠纷的行业、专业特点,选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及专家学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人民调解员。目前,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共22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员共5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员共9人。三是建立健全专家库。目前,我旗已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医学专家库共22人,法学专家库共7人。
(三)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013年8月,我旗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开展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五落实、六统一”工作规范化要求,从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人员组成,纠纷受理、调解、统计、归档,工作制度、工作场所标识标牌、工作经费补贴等方面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调解制度规范化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纠纷排查、登记、调处、培训、考评、统计、文书档案、回访、奖惩、信息报送、资金管理等规章制度,保障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运行。二是积极推进调解业务规范化建设。统一使用司法行政部门印制的人民调解文书,口头调解的纠纷也进行书面记录。统一案件质量审查标准,提高人民调解的成功率和群众的满意率。三是积极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三调合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基础保障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精神,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五年以来,全旗共落实人民调解“三项经费”50万元,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促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中心成立以来,全旗共排查出纠纷22825件,调处成功22560件,有力的维护了全旗的社会稳定。
第五篇:改制企业如何创新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汇报
改制企业如何创新开展党建工作调研汇报
面对企业重组、改制等新情况,公司党委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自觉地把党委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去思考,找准党建工作的定位,做到“围绕中心、服从中心、服务中心”,从思想、组织、作风上加强党组织建设,较好的发挥了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着眼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1、坚持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党委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大事紧抓不放,从党委中心组学习做起,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通过学习增强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在理论学习工作中,一是完善制度作保证。建立了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自学制度;二是采取有效形式求质量。在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同时,结合学习计划,有重点的聘请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召开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加深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与此同时,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三是围绕中心工作确主题,按照上级有关学习要求,围绕中心工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结合实际进行学习讨论,研讨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四是检查考核促落实,建立了由党委书记为主要责任人的检查考核工作机制,调阅笔记、撰写体会,检查各人的自学情况,把理论的学习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创文明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反馈。
2、坚持以整风的精神开好民主生活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工作实际情况查找和剖析思想认识、领导方法、廉政建设、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差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工作中,把整改提高作为做好民主生活会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把干部是否受到了教育、企业的发展是否得到体现、职工的实惠是否得到增加,组织是否得到加强,通过民主生活会实际效果来体现出来。党委在做好自身民主生活会工作的同时,督促指导检查各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工作。
3、坚持抓好作风建设。一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做好工作;二是改进领导作风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发挥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三是从制度建设入手,持久抓好作风建设,建立了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党政碰头会、联席会、专题会等例会制度。
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力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在重大问题上,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了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工作氛围。
5、坚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一是抓好教育,制定《邳州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实施办法》。二是突出重点,针对“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彻底杜绝了使用购物券现象。三是认真加大人民来信来访的查处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有结果。
二、着眼于第一要务,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者、股级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优化班子结构。二是着力提高班子整体工作水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实现领导方法、方式的创新,通过《邳州港党组织工作条例》、《邳州港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等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保证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改进中层管理者的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公司党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基本精神,按照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力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和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实现新突破。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有本事的同志选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上来,使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崭露头角。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进行中层管理者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四是逐步理顺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工作和股级人员的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评聘分开、量化考核”的方针,逐步理顺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和考核工作,四是逐步理顺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工作和股级人员的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评聘分开、量化考核”的方针,逐步理顺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和考核工作;三是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做好发展工作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不断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创新活动载体,不断赋予党建工作的时代内涵。两年来,党委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工作中,坚持短期活动与长期活动,全面性活动与单项性活动相结合,做到活动符合实际,有的放矢,便于操作,具有实效。
四、着眼于中心工作,为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1、围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发展中,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针对职工落后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对策,循循善诱,做好疏导、引导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力。特别在两次改制过程中,党委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研讨会,广泛组织职工座谈讨论,及时了解职工思想、理顺情况,将职工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整理。一方面做好向上反映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保证改制工作稳步推进
2、围绕生产经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突出发挥企业报《邳州港报》的宣教作用,围绕港口的中心工作,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企业制度、法律等知识的宣传,把职工的思想凝聚到各项工作任务上来。二是发挥宣传阵地等作用,利用橱窗、画廊、板报、标语等形式,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三是发挥外宣作用,培育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展示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新成果,提高了港口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推进创文明行业活动活动。
根据省厅、集团公司关于创文明行业活动的要求,党委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条工作主线来抓,把创文明活动摆到“三个结合,三个提高”高度去认识,即把文明创建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促进港口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把思想道德建设与知识素养培育紧密结合,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把港口形象塑造,文明服务水平与职工的收入紧密结合,促进职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完善考评标准和办法,统一规范了台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考评体系,在创建工作中,本着“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具体量化、一并考核”的原则,分别制定了文明单位、文明部室、文明经营公司、红旗班组考核细则,在创建工作中,始终做到,一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二是明确目标、完善细则;三是完善机制,严格考核。
六、着眼于文明优质服务,着力解决行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优化软环境建设,以整顿行风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窗口服务人员素质为重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行风建设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坚持做好一年两次的业务人员考核评议工作,严格按照评议办法的规定,表彰先进,优胜劣汰,对行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敢于碰撞,加大查处力度,七、着眼于发挥工青妇、人武保卫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工会以《工会法》为指导,充分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履行维护职能,坚持职代会制度,通过企务公开制度、举办民主管理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扩大民主、搞好群众监督、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基层工会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展示职工的精神面貌,党委始终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纽带作用,支持共青团依照《团章》规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团委发挥组织优势,结合青年特点,以“服务中心、服务团员青年”为主题,积极开展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人武保卫工作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法,搞好港区的治安保卫,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工作,为港口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并做好普法教育和征兵、民兵训练等工作。
面对民营公司的新情况,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需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文明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懈地努力,在以后工作中,邳州港党建工作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改制企业如何开展党建工作调研
目前,我们改制,已完成了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经营机制转换三个方面的到位,这是一次“脱胎换骨”式大变革。由国营到民营的转换过程中,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不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如何在企业改制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摆在我们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政工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迫切急需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迫切要求党建工作要用改革的精神,积极开拓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力度,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下面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改制党建工作的调研要求,结合我们邳州港的实际情况,谈谈几点意见:
一、企业改制后,目前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延续过去的一些老的做法,党建工作的开展上处于被动的一面,在党建工作的创新力度上不够。
2、党建工作同生产经营有机结合上,往往出现二张皮的现象,虽然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生产经营中实际问题的出现,党员干部和职工思想呈现出多无化,基层党组织工作量加大,有时党务干部思想有畏难情绪,感到力不从心。
4、基层政工人员队伍的配备上,素质参差不齐,对政工人员队伍建设上,出现重度不够的现象。
5、党建工作的氛围不浓,一些行政领导从思想上结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党建工作由离于生产经营管理之外,党务干部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有政工人员队伍,自己看不起自己,思想有被动,工作不主动。党建工作的力度减弱。从而使党组织形象在职工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三、创新开展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组织的活力
首先要明确党组织、党员在改制企业中的位置和重要作用;结合改制后特点,建立完善和执行本企业的党建制度及党组织工作条例;应本着有利于生产经营,有利于政治核心作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党的建设的宗旨,按照和体现“政治方向不能偏、核心作用不能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丢” 的方针,认真落实和加强改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管理工作。
对企业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要进行量化和细化,实行目标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绩效考评、奖罚工作。建立健全以基层党支部为轴心,以党员责任区为网点的党建目标责任体系,结合每月的全员性绩效考评,配套制定党员月绩考核管理办法。
我们企业改制后,虽为民营但公有制的性质未变,效果和方式不同,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目标、任务是一致的,应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都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对基层领导班子的配备上要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办法完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实行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的双重责任制。积极采取经济指标与党建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的措施,二者有效结合,协调发展,共同促进。
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纵横交织、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党建网络,确保“抓一个点、包一个片、带动一个面”的目的。建立健全以基层党支部为轴心,以党员责任区为网点的党建目标责任体系,结合每月的党员目标管理配套制定党员月绩效考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