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青岛)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时间:2019-05-12 12:0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36期(青岛)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36期(青岛)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第一篇:第36期(青岛)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简027]

山东地税情况

税收调研专刊(36)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2011年5月5日-----------

按:全省地税系统各级税源管理部门成立以来,积极落实省局关于做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要求,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纳税服务,强化风险防控,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现将青岛市地税局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的做法转发,供交流参考。

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的探索

省局税源管理处 青岛市地税局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已经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的前十名,落户青岛的大企业集团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超过270家,其中青岛本地大企业有9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大企业集团总部聚集青岛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做好大企业税 1

收服务与管理工作成为青岛市地税局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岛市地税局以税务风险管理基础较好的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啤集团)为试点,采取在企业政策解读环节引入税务风险管理、在跨区域经营环节加强税源监控两方面措施,在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通过审核税务手册帮助化解税收风险

按照省局提出的“合作遵从”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方向和征纳双方共同防范税收风险、降低征纳双方涉税资源投入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理念,青岛市局筛选了部分符合大企业特征的企业集团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青啤集团税务风险管理基础较好,该集团建立了集成制造、供销、财务及决策模块的ERP信息管理系统,专设了承担税务风险管理职责的税务管理部门,并制定了《青啤集团税务手册》(以下简称《税务手册》),形成了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所要求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雏形。结合青啤集团上述情况,市局以该集团税务管理部门为桥梁,以ERP系统为依托,以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打开征纳双方共同防范税收风险的工作局面。

《税务手册》涉及流转税、所得税及财产税等9个主体税种,内容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等原文引用、政策解读及实务操作两个部分。市局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该手册涉及税种税目的逐项审核,共补充修改40处。一是对原文引用部分进行修补,主要以总局税收法规库为依据,补充2010年以来新的税收政策25项,补充手册中遗漏的政策9项;二是对实务操作部分进行重点审核,查找因政策解读错误形成的潜在税收风险6项。市局对发现的税收风险点及时与企业沟通,研究风险点化解对策,向企业送达了自查建议书,青啤集团总部组织各成员企业按照规

范意见开展自查工作。对青啤集团《税务手册》的审核修改,确保了《税务手册》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既宣传了企业尚未掌握的新政策,又对企业政策理解错误或执行不到位的环节提出了规范意见,帮助企业化解了税收风险,受到企业欢迎。

二、加强跨区域经营税源监控

青啤集团以ERP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对母公司、分公司和所有控股子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质量管理、财务6大类业务流程施行统一管理。全国各地成员企业均作为终端,与总部共享同一个软件平台,使子公司所有运营程序完全处在总部的监管之下,实现各类信息迅捷、集中、实时处理。借助青啤集团ERP管理信息系统,市局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强跨区域经营税源监控:

(一)摸清组织架构。以ERP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结合企业报送的《关联交易同期资料》,全面了解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包括股权结构、成员企业及享受优惠税率情况,为分析集团整体关联交易、实施跨区域税源监控奠定基础。

(二)收集涉税信息。通过管理员采集、企业报送、第三方信息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大企业信息,建立以集团为单位的个性化档案,为案头分析、监控大企业税收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控关联交易。通过分析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利润转移动机,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对原材料采购、产成品收购及共耗材料分摊的监控措施。一是监控原材料采购环节,对生产型子公司的大宗原材料采购,跟踪高价位原材料的流向,监控采购地和使用地是否一致;二是监控产成品收购环节,对营销系统向生产型子公司的收购价格实施重点监控,分析其是否通过调整收购价格转移利润;三是监控共耗材料分摊环节,根据各成员企业享受税收

优惠政策的不同情况,分析共耗材料分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止利用材料分配进行利润转移。

(四)关注改变分支机构性质。根据总局《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关注企业因改变分支机构性质造成的税收转移情况。

(五)跟踪资金运营。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来源、用途、归还三个环节的跟踪,判断企业会计账面是否真实反映经营情况,是否存在隐瞒银行账户、虚假利润、帐外经营等问题。

(六)重要事项备案。通过实施备案制度,提前介入企业重大交易事项,进行事中监控,从而防止发生对股权转让两头在外等交易事项事后追缴税款的被动局面。

(七)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通过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参与了青啤集团在股权投资等方面的经营决策,为企业预先提供决策的税收后果。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引导青啤完善税收风险内控机制。一方面协助青啤集团开展税收风险日常管理工作,除协助继续维护税务手册外,进一步落实涉税诉求受理与答复、《税收遵从协议》签订与实施、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协助青啤集团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督促集团各部门、各成员企业共同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二)推广应用试点经验。把青啤的管理做法推广应用到其他大企业,继续挖掘大企业税收管理经验,进一步丰富完善,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

(三)深化订单式服务。继续完善订单式服务方式,对特定企业集团、特定行业的特定的需求,由税源管理部门牵头,整合各业务部门的资源,一并妥善解决。

(四)密切区域间税收协作。一是划分各层级管理职责,整合资源形成征管合力,多层次、全方位监控大企业;二是推动区域税收协作,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要在市局层面组织对企业集团的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三是总结好经验做法,待成熟后建立制度和机制。

(五)搭建个性化管理平台。一是提高现有征管数据质量和应用手段,对已纳入大集中系统的涉税信息进行理顺,并增加大企业集团信息查询分析功能;二是广泛采集大企业涉税信息,采集渠道包括新闻媒体、相关职能部门等第三方信息;三是建立分户(集团)个性化档案,克服目前一户式档案仅限于独立法人,没有集团信息的缺陷。

本期报:省委政研室,省人大财经委、预算委,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协经济委,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科研所,省局领导、总会计师、总经济师

发:局机关各单位,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编本期编辑:张 丹印25份

第二篇: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 构建和谐地税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升税收执法质效,保障税收职能的充分实现和执法安全稳定,有效防范和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切实提高依法治税和纳税服务水平,根据省局《关于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的意见》(鲁地税发〔2009〕9号)的工作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地税系统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局《关于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的意见》工作要求,根据地税系统执法的性质和特点,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各个部门协调运作为纽带,以自我完善为特征,以纳税服务为动力,以量化考核和责任落实为保障,通过对税收执法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规范,努力提升税收征管质效和执法水平。

(二)工作目标。当前我市地税系统内控机制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力争用一年时间,整合、建立和健全各类内控制度,初步形成系统内部权力运行比较严密的自我约束机制、切实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坚强有力的监督防范机制,初步达到各类决策、各项业务流程、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岗位的执法行为都处于缜密的内部制约与监控之下,将各种执法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避免执法失职、渎职问题的发生,切实防止征纳矛盾激化,推进征纳和谐,确保地税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

(三)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控机制建设应涵盖税收执法各个层级、环节、部门和岗位,覆盖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2.重点性原则。内控机制建设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税收执法风险的重点控制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实现对税收执法关键环节和关键点的有效控制与监督。

3.持续性原则。内控机制建设应当随着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变化,税收政策的调整及税收执法管理要求的提高持续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对税收执法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

4.制衡性原则。内控机制建设应当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权限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执法效率。

5.成本效益原则。内控机制建设应当权衡税收成本与执法效果、社会反响,在不增加执法成本和纳税人法定义务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执法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二、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的主要内容

地税系统内控机制建设应包括组织体系建设、信息采集与反馈、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监督检查与改进五项内容:

(一)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合理的组织体系建设是搞好内部控制的基础。要以现有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为前提,按照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相互协调和平衡制约的原则,健全兼顾地税执法效率与公平的组织体系,以期实现控制目标。

一是健全执法议事规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为此,市局成立威海市地税局税收执法内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执法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同时,成立税收执法内控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相关内控机制管理制度,明确组织机构、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和配合办法,建立横向与纵向相互分离、制约的内控配套机制。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充分履行职责。要面向社会公开各级执法机构名称,明确机构职责权限,增加透明度,保证不越权执法;要按照《执法责任制度》规定,对依托大集中系统设置的执法岗位进行理顺、规范,确保所有的地税执法人员都能够各自承担不同的防范执法风险的责任;要建立执法岗位、执法人员备案制度,及时公示岗位及人员变动情况。

(二)信息采集与反馈。

一是建立信息采集机制。结合省局大集中系统上线和执法责任制软件运行工作,依托地方税收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数据比对,查找税收执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对执法检查、执法监察、审计、案卷评查、行政复议及诉讼、审查通报、税收政策反馈、重大案件审理、纳税服务等过程中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全面反映税收执法活动情况;通过行风评议、行风热线、来信来访、媒体报送等渠道,关注、识别外部风险。

二是实行风险信息定期、有效传递。在对收集的各种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的基础上,对执法风险信息提出整改意见,传递给各责任机构、责任岗位、责任人员、相关环节,并视情况将有关风险信息与纳税人、举报人、媒体机构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与反馈。有关责任单位应制定具体纠正措施并予以落实。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信息技术在沟通与反馈中的作用。要利用好执法责任制考核这个平台,通过执法责任制考核月通报制度,确保风险信息及时沟通。对重要风险信息应及时传递给领导小组所有成员。

(三)风险评估。地税机关应根据内控机制建设目标,及时识别、系统分析执法活动中与实现内控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

一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发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增强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根据税收执法风险的不断变动情况及时收集税收执法风险的各种信息,开展持续性风险评估,适时更新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二是建立风险控制机制。要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制作内部控制风险报告,确定重点风险内控项目、重点风险岗位以及关键风险点,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群体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将风险控制在承受度之内。

(四)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建设,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做基础。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发挥机制保障作用。要在前期清理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等不靠,本着该建立的建立、该补充的补充、该废止的废止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形成一整套适合地税执法特点的、统一规范的制度框架。要按照省局部署,推进纳税服务各项制度的完善、落实和考评。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不能以任何理由拒不执行或另搞一套,如执行中确实有困难,可以逐级反映,但不能随意更改制度。二是建立完善税收执法人员学习制度。要切实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保证课时,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源励机制,确保风险控制在人员层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监督检查。

一是进一步规范内部监督检查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控管理机构应当对内控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控缺陷,应当及时向内控领导小组报告,做到以监督促规范,以规范化解风险;对各职能科室进行的内部执法监督检查要统一调度,提倡联合检查、重点检查,防止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减少对基层执法的干扰。对常见性风险环节要定期进行自查自纠,不断减少工作差错和失误,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二是开展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计算机辅助审查为手段,以业务运行全程监控为依托的内控监督、检查工作。可采取实地抽查和系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对税收执法行为的有效监督。

三是充分利用执法监督检查结果,对执法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奖惩。将执法监督检查结果作为绩效评定、评比、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应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维护内部控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的时间安排

(一)组织建设(2月16日至2月27日)

成立税收执法内控领导小组和税收执法内控办公室,制定《威海市地税局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管理办法》。

(二)制度建设(3月1日至4月30日)

税收执法内控办公室牵头,组织各内控工作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和完善内控机制相关配套工作制度。包括执法风险采集与管理、信息反馈、执法风险预警、内控监督检查以及纳税服务等配套工作制度。

(三)全面实施税收执法内控管理工作(5月1日起)

按照本实施意见及《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管理办法》的有关工作要求开展税收执法内控管理工作。对执法部门、岗位、人员及执法权限、法律依据进行梳理明确;按照权力制衡的原则,依据税收执法业务操作流程的要求,对不相容岗位职责采取分离措施;查找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四)总结完善(8月1目至年底)

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长效内控机制的实践经验,对长效内控机制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完善,不断总结与创新。

四、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的工作要求

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是一项涉及多层面、多部门的全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及和谐地税建设顺利运行并取得实效。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税收执法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必要的调度、分析和报告制度,对推行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构建和谐地税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确保顺利推行。

二是要严格工作标准。在推行过程中,从拟定方案、建立制度到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力求创新,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三是要强化教育引导。加强税收执法风险教育,引导税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对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理解和认同。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法律和税收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知法、懂法,不断增强严格遵纪守法、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各市地税局、稽查局、各分局、纳税服务中心要根据本意见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地税。

二OO九年三月十七日

第三篇:加强税务机关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基层税收征管工作风险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防范基层税收征管工作风险

地方税务基层征收管理工作,既是为国家财政组织收入,也是体现国家税收调节作用的重要职能。税款征收涉及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税收法律、法规的公平原则在基层征管一线体现,所以基层一线税收管理员工作中存在受贿、渎职风险相当严峻。怎样有效防范基层受贿、渎职风险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进行探索的课题。

一、基层执法风险现状。

成立税务局至今,由于内控机制不完善,发生了不少显性的贪污、挪用和窃取税款案件,在税款征收和纳税人管理环节还有隐性的受贿和渎职风险。深入进行剖析这些显性案件和隐性风险,主要表现如下:

㈠ 贪污、挪用、窃取税款案件。

一是贪污税款,主要是税收征管人员手工开具完税证,在征收现金税款时采取完税证头大尾小,直接对税款进行贪污。二是挪用税款,税收征管人员大量领取征收凭证,在征收税款后利用手中征收凭证较多的有利条件,采取少缴税款的方式滚动积压税款在手中,在此过程中将税款挪作其它私人用途。三是窃取税款,税收征管人员在挪用税款的过程中

携款潜逃,甚至某县局的征管人员在收到一笔大额税款时直接携款潜逃。

以上这三类现象在实行计算机开具完税凭证,不再现金征收大额税款,并规范了税款解缴以后基本绝迹,税款由此损失的风险也在降低。

㈡ 受贿风险。

经调查,现有部分税务所的税收征管模式仍是采用以前的税收专管员模式,依旧是一个专管员管理一个片区或一税务所中指定行业的一人负责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专管员一个人对所管片区或行业进行负责制,就是通常所讲的专管员权力大于税务所长,税务所长权力大于局长。纳税人从开业时的基础信息调查、税收定额核定及调整建议、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变动信息采集、以及对纳税进行的巡查等工作均由一个税收专管员完成。是否按要求进行采集、巡查和汇报就完全由该专管员说了算,有例外的情况就是税务所长插手管理的时候。

专管员的管理模式导致了税收专管员有足够大的自由裁量权,部分不法纳税人也乐得以小赙大,向税收专管员行贿以换取不缴或少缴税款的非法利益,也就增大了税收管理人员的受贿风险。

笔者曾亲历一个事件,某税务所A专管员负责一个片区内新开业户、临时经营户(包括电子游戏店)以及烧烤店等

行业的税收征收管理。经笔者亲自查访该片区,长期经营的电子游戏店不下十户,于是问A对电子游戏店是否进行了税款的征收以及管理,A非常流利的回答该片区有多少户,全部按期征收了税款,管理怎样严格等。结果是笔者到该所会计处调阅了该所近半年的征收和解库凭证,均无任何电子游戏店、烧烤店的税收征收和缴库纪录。

㈢ 渎职风险。

随着税收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渎职的概念也越来越明晰,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我这里要谈的是人员能力原因造成的渎职。

税务管理人员也是资源。地税系统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税务机关工作岗位的设臵和人员安排没能作到人尽其用,合理配臵征管资源。

笔者曾遇到征管员B性格比较懦弱,税务所由于人手的原因在分工时又将某一片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安排由B进行,B在征管工作中,每年年终评比时档案也比较齐全完整,B也是理所当然的是连年优秀。结果是,笔者带队进行巡查时发现B所负责片区的漏管率相当高,特别是房产税以及商业户纳税人的漏管率相当的高。通过与B进行沟通后,究其原因竟是营业税纳税人有购买发票需求,较易接受税务管理。但对商业户纳税人和房产税纳税人B就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管理,又不敢向上级分管所长或所长汇报,只有把管好的纳税户资料充实完整交差了事。这种因人员能力原因导致国家税款受到损失的情况在多数税务机关都存在,税务执法人员的渎职风险加大。

二、受贿、渎职风险的形成因素分析。

㈠是干部职工思想意识形态上没有认真对待。虽然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很多要求有规定,但是仍有个别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上不力,在执行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上注重于形式多一些。

㈡是现有的对基层税务行政执法工作考评制度有欠缺。现有的考评工作无论是考评干部个人还是考评税务机关本身都是以抽查为主,查出一个问题扣分多少,从这种考评方式看来考评者本身的想法就可以决定被考评者的考评结果。

税务所或税收管理员工作量越大的被查出问题的机率也就越大,查出的问题会越多,一税务所或税收管理员有10000个工作量,二税务所或管理员有1000个工作量,在现有考评制度下都被检查出10个应扣分的工作问题,结果是一、二税务所或管理员考评的得分情况相同,现有考评制度不能充分体现实际工作成绩,导致很多工作金玉其外,都将面上的工作做得很好。

㈢是责任追究不严。有的单位领导一味的做好人,对下属出了问题,怕影响单位荣誉不进行责任追究,该由纪检监察立案的不采取立案措施,该调离涉及税款岗位的不调离。

我州地税某局有一起携税款潜逃案的涉案人员之前曾报丢失过大量完税证及发票,主管领导只对其进行罚款了事,没有调其离开该岗位。某局两起贪污税款的人在之前都在税款上出过问题,但均未对这两人进行行政处理或处分。责任追究不严让当事人侥幸心理严重彭胀,再次向国家税款伸手。

㈣是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税收专管员制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产物,一个人管理一方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早已不适应现在经济发展和廉政建设的要求。

㈤是执行力建设薄弱。很多税务机构着重于完成面上的工作任务,忽略了内部执行力的建设,导致工作任务交待下去下面执行结果不得而知。

三、探索完善地税内控机制,防范风险于未然。

㈠是着力加强干部职工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干部职工个人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的提高培训。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地位、利益观,基层执法人员树立较强的工作责任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抓好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各项制度不在停留于形式上。

㈡是对现有的考评制度进行完善。建立科学完善的对基层、对个人的工作考评制度,使考评结果充分体现工作成绩,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的问题,通过考评促进管理,解决管理员漏管严重却隐瞒实际工作问题的情况。

㈢是改变保护干部型心态,严格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保护干部不是对出了问题的人进行坦护,是对出了问题的人和事进行责任追究,该立案的立案,该调离的调离,让干部职工明白犯错的后果。斩断伸国家税款的手。

㈣是以上线工作为契机,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将一专管员就是一方诸候的管理方式改变为透明的流水线工作流程,使征收、管理、检查和巡查分离,使管理工作环节相扣,防范税收管理人员收人情税、以税谋私,全面公开私营个体业户税收定额核定及调整情况,以及房产税纳税情况,促进地税机关依法征税,维护国家税收的公平原则。

㈤是强化地税机关执行力建设。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要进行惩处,杜绝执行不力的问题。并结合总局、省局、州局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等等要求,形成合力实现权力责任的有效结合,合理配臵资源,规范工作流程,严格运行程序,形成环环相扣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防范地税机关贪污、受贿现象的发生,做到国家税款应收尽收,维护一方国家税法的公平。

第四篇: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

内 容 提 要

多年来商业银行发展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以获得生存空间,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健康的发展。市场经济规律变幻莫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靠自身的稳健经营和快速发展来应对挑战。如何稳健而快速发展,这就要加强风险内控机制来确保商业银行健康的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决策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乏而造成的。必须采取针对措施予以解决。目前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还有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风险内控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完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风险内控体系是系统全面金融防范的有效手段,需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加强。

写作提纲

一、目前形式下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势在必行。

二、突出写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表现出的四个方面:

(1)信用风险(2)决策风险(3)操作风险(4)道德风险

三、商业银行内控建设方面制约因素有;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二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人为的因素;三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与经济相矛盾的因素。

四、着重从八个方面写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1、2、3、4、5、6、7、8、要从预防入手,以预防为主。重视制度的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

加强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控制力度。完善信贷决策体系和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完善资金调控体系。加强内部稽核监督体系。

加大技术手段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加强内控意识在员工中的培养。

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

多年来银行业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保护和约束以获得生存空间和竞争地位,并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除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外,商业银行自身更应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和改善内部建设,已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相互制约和内部稽核等方法、措施程序的总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和制约的控制系统,是一种全面控制内部金融风险的机制。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定资产仍然较高,也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二决策风险,由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各责任追究制度而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造成了经营中的风险和损失;三是操作风险,近几年来银行会计、储蓄、出纳等业务岗位由于客观操作失误而引发的风险对银行的经营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和损失;四是道德风险,目前由于内部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案件呈现出了高发势头。上述几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内控管理缺陷而造成的,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制约因素有: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包括内控建设在体制改革并未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传统的经营意识和行为方式,还有较大的惯性,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冒险违规经营视风险为羁绊的想法和做法依然存在;二内控系统建立和执行都需要成本,所以在宏观考虑其适当的度,要兼顾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内控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时,容易被以强调业务发展为名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三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结构陈旧,对内部控制建设 2 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强调建立事前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重点;逐步实现补救型控制向预防型控制的转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立足于预防,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突出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百密难免一疏”,商业银行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风险损失,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经营效益。严重的经营风险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由于商业银行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枢纽地位。一旦出现风险,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影响力极大。因此,要在各级人员当中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内部控制意识,“抓内控、防风险、保安全”,不仅要在领导中而且要在全体职工中经常灌输,当发现端倪时就要敲警钟,使所有人员始终绷紧风险这根弦。同时要把内部控制的建设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基层的检查和考核。防止出现上、下级行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对称,下级行执行上级行要求敷衍、走形式的现象。

二、重视制度的设计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设计、执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制度设计作为这个循环系统中的起点和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内部控制落实在各项业务制度之中,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商业银行应对内控制度进行充分研究,建立起全面内控制度体系。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体系框架至少应该涵盖以下系统:授权管理系统、人事监察系统、安全保卫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授信管理系统、清算风险系统、中间业务系统、柜员操作系统、计算机风险系统等。同时对内控制度的制定、评价、修改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要规范程序,明确权限,以增强制度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制度的制定上,应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系牵制原则。在设计诸如授信“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业务与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控制环节的漏洞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磨擦;二是程序牵制原则。对业务流程不同的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的合理设计达到岗位牵制目的,杜绝任何人独揽业务全过程的现象,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控制度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承担的相应责任。基层行在建立自己的内控制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统一性和可操作 3 性,即要与上级行制度建设协调一致,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实现岗位、工序时间的制约。我认为可行的办法是,在对上级行制定的制度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操作性强的内控制度体系。

三、加强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控制力度。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机构。通过良好的治理机制建立,从运行体制上保障内部控制的健康实施,要制定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健全法人授权体系,各级经营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强化基层行应该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民主决策,合理设置内部机构,调整内部机构职责范围等手段,充分发挥前、中、后台的协调配合和互相制约作用。

四、完善信贷决策体系和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要健全信贷决策体系。纵向应由省行、二级分行和支行三级资产组成,横向由本行信贷决策委员会、贷款审查部门、贷款经营部门和贷款稽核部门组成。精心构筑“三道防线”、“制度防线”,推行纵横制约的审贷分离制度和三查分离制度;经常向主管部门和企业宣传信贷决策、原则。宣传信贷支持的重点与控制对象。以增强信贷工作的透明度,减少行政性干预,“法律防线”严格依法放贷,对担保方的担保资格及偿还能力进行认真审查,防止无效担保和虚假担保,通过法律武器保护信贷资产的安全。打击那些企图以破产或转移资产为目的的企业健全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推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贷款投向,加强系统调整,重点抓存贷款比例管理,拆入短期资金比例核算,三项不良贷款占比等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中要坚持责任到人,明确严惩发生风险损失的条款,并坚决贯彻落实。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将风险转移减少自身经营风险。风险转移是指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方式,将经营风险转移出去,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尤其是贷款而言,风险转移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将贷款的风险转移给客户;二是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担保人;三是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客户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一定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由借款人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将贷款风险转移给客户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抵押 4 贷款。银行采取抵押贷款方式发放贷款时,客户必须提供一些特定资财作为抵押品。当客户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如数归还贷款时,银行可以从客户提供的抵押品中得到可靠的保障。二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担保人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贷款担保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转移出去。由贷款的担保人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商业银行采取担保方式发放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信誉较高、经济实力雄厚、具有承担能力的经济担保人。当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如数归还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要求负有连带责任的担保人代为归还。这样,银行的贷款风险就转移给了贷款担保人,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商业银行还可以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贷款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转移出去。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从而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

五、完善资金调控体系。一是改革资金的管理办法。建立压力、动力并存的运营机制。在统一对外资金融通、集中清算的前提下,各分支机构按照“实贷实存,自匡头寸,自主经营”的原则,在统一划分资金范围内“分灶吃饭”,使集约经营打破资金供给上的大锅饭结合起来;二是实行内部资金计价,有偿调拨;三是建立合理的规模分配和比例核定机制。把规模和比例的核定同经济效益、存款、汇差清缴紧密结合起来,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使资金规模向效益好的地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倾斜。四是在资金运用上有意识地加大发展中间业务,代收付业务、住房信贷业务的力度,以提高防范资产风险能力。

六、加强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建立应能及时发现和揭露风险内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技术、自然、文化、人为等风险因素的影响。政局变动、政府行为、特别是有关法令的制定和实施:贸易、税收、财政等到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经营方式,并且具体影响商业负债数额及结构。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否全面、及时发现、揭露、纠正偏差,使风险管理更符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揭发问题堵塞漏洞,总结经验,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不仅要揭发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堵塞漏洞,减少风险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锦州市中行联行员胡某在 5 2002年到2003年1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采用自制进帐单,偷盖印章,空提票据交换等手法,先后十几次将1440.3万元资金转出提现,用于个人炒股的挥霍,后经过全面稽核检查出来,及时追回剩余款。为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稽核监督就是抓住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弊端,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危害性能,吸取经验教训,严格法律和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提高决策水平,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商业银行自我约束的能力。稽核监督的还在于向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好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提出建议加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既要查明原因,分清是非责任,为决策部门提出建设性的处理意见,以指导商业银行下一步的风险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稽核部分组织体系上应当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对查处工作具有权威性。应当有通畅的渠道,让其真实反映问题,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同时应当扩大内部稽核监督工作的范围、内容和权限,不仅对业务部门监督,也应对其它部门进行稽核监察,围绕怎样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问题开展绩效稽核,稽核监察的内容要由单一的合规性稽核监督,扩大为合规性的稽核、风险稽核、经济效益稽核、人事稽核、制度稽核并重。

七、加大技术手段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技术手段是一种量化、科学的模型和公式,它能充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对风险识别、判断的失误,正确和充分地运用技术手段,对诸如财会风险的预警和快速反映能够起到好的作用。例如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最近新上的RBS9000系统,用于全省的二级分行及各县支行和分理处的电子稽核,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稽核各个行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大大提高稽核的正确性、快速性。对于人事监察、安全保卫等管理性风险的识别判断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的大银行创造了很多先进的风险预警技术手段,我们应当取众家之长,创造符合我们特点的模式,主动地加以运用,使之成为一种在我们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标准明确的内部控制手段,尽量减少人为控制的不统一性。

最后,还需要培育支持商业银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所要求内控制度的思想文化环境,这需要把它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来做,这一工程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员工品质的培养。文化以人为本,银行员工是商业银行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因素。商业银行 6 内控制度是否有效运作,首先取决于人。为此,要从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良品质和传统出发,塑造员工优秀品质;(2)商业银行的价值观与自律意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群体,其价值观是这一群体的共同信念,它可以调节整体和个人的目标与方向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方式,进而对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运作产生深远影响。为此,一要塑造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管理的科学理念;二要造就一批职业金融专家;三要培养商业银行员工的责任感;四要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3)商业银行的企业组织性,商业银行员工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人,其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要受社会的评判。如果一个社会道德规范是非正义的、误导的,那么处于这个社会的企业和个人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污染,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构成威胁。这一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也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这方面问题。重塑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加强商业银行风险内控机制势在必行。随着商业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大量开发,并且更新速度尤为惊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提高,更好的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进行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参考资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运作全书>> 主编:王启人、刘廷焕、何林祥、苏文川;

2、参考资料:<<国际金融>>第2004年1期、4期、8期。

第五篇:加强廉政风险防范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廉政风险防范

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甘肃省平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年来,平凉市工商局把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积极探索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完善内控机制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全面查找、准确评析、有效防控和检查评估的方式方法,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控就跟踪到哪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狠抓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先后召开党组会议和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和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增强了大家参与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局(分局)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明确“一把手”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并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工商系统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细则》、《平凉市工商局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暂行办法》和《平凉市工商局廉政风险点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统一了干部职工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三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防范廉政风险,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我们加大对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讲风险”廉政宣传活动,在办公楼走廊设置了反腐倡廉灯箱,在政务网站开设了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在系统内印发了廉政风险防范简报,引导干部职工了解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要求、目标等,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意识。

二、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科学排查廉政风险点 一是梳理职权。根据新“三定”方案核定的职责,围绕工商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行使,对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法定权限进行认真梳理,绘制成工作流程图,逐一确认权力行使的法律政策依据、界限和责任,并对权力运行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配置,保证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二是查找风险点。根据个人岗位、机关科(室)两个层面,按照“人人参与查找,人人找出风险”的要求,广泛开展个人自查、部门评查、交叉互查、评估审查的“四查”活动,重点从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个方面查找,截止目前,全市系统共查找出530个风险点,涉及工作岗位268个,涉及工作人员562人,覆盖了工商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干部管理权和财务资金管理权等多个方面。三是评估定级。对风险发生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判断,按风险发生的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界定。腐败风险发生概率高,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严重的定为三级,由各级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重点监控;腐败风险发生概率低,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较严重的定为二级,由主管领导进行监控;腐败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且风险发生后造成危害程度轻微的定为一级,由科(室)负责人进行监控。通过对530个风险点进行评估,评定一级风险点81个,二级风险点134个,三级风险点315个。同时,针对各科(室)的实际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定期进行风险等级动态分析评定。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教育防范。大力开展风险防范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醒、文化渗透、党纪条规学习等方式,增强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最大限度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使干部自觉坚持廉洁从政、规范执法。二是岗位防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岗位体系,定岗定责,实施规范化的岗位管理。为克服干部在一个地方长期工作容易产生腐败的弊端,定期对系统内干部进行交流,通过竞争上岗、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达到以动防腐的目的。三是流程规范。注重工商业务和廉政风险防范的调研,深入基层工商所(分局)和服务窗口了解工作流程,排查出权力运行中易存在的风险事项和风险环节,根据工作环节和业务特点,将决策与执行、审核与审批、执行与监督等工作流程和职责分离,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防止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四是制度防范。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找准制度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盲点,通过合理授权,明晰职责,细化自由裁量标准,完善罚缴分离、一审一核制等措施,健全权力运行制度,形成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内部管理等一整套防范廉政风险的“制度控制链条”。针对查找到的风险点,共制定了389条防范措施,在市局机关用廉政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制作了屏幕保护程序,修订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党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制定》等制度42项,新出台《企业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等制度11项。

四、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全面落实风险防范监控 一是明确监督责任。明确监督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在前,预防为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构建风险监督网络。通过强化党务政务局务公开、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基层站所、问卷调查、政风行风评议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综合运用已有的监察手段,定期汇总分析信访举报、行政投诉、政风行风热线的相关情况,将一些线索和反映突出的问题视为廉政风险,进行跟踪调查。三是建立风险处置程序。汇总分析阶段性检查和风险管理监控情况,研究讨论反映集中的风险表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廉政谈话提醒、诫勉谈话、重点观察、岗位调整等,避免苗头性问题演化为违纪违法行为。

五、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建立风险点防范长效机制 一是检查考核。我们把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纳入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范畴,在制定考核细则和问责办法的基础上,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监管服务对象和义务监督员、民主评议、向基层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各县(区)局(分局)开展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二是监督防范。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队伍建设现状,着重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干部队伍和财务资金管理等工作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监控,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遏制、清除风险源,逐步建立以人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岗位为面,以制度为支撑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效监督、规范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权力运行。三是修正完善。按照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必须持续发展、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和工作特点,我们注意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提高,对已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根据整改落实情况,不断修正和优化防范措施,跟踪检查落实效果,对新出现的风险点,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性和连续性。目前,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已经渗透到全市系统的各个岗位和领域,渗透到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中,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了腐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下载第36期(青岛)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36期(青岛)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调研分析

    税收执法权是国家赋予税务部门的一项公权,税收执法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实施、国家宏观调控以及财政职能的实现,直接影响征纳双方权利义务的兑......

    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制度测试工作指引

    南京市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 内控制度测试工作指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协助大企业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与企业税务风险控制能......

    “三结合”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三结合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长春市双阳区国家税务局 何志伟内容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建立起高效、长效运行的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才是......

    内控机制建设报告

    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

    内控机制建设心得

    内控机制建设心得 内控机制建设心得范文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高税务机关工作质效,南平市地税局把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作为依法行政工作重点,组织......

    内控机制建设思路

    一、机制管人、信息管税、内控促廉 在构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建设上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上下功夫。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和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积极启动了内......

    内控机制建设汇报会

    我校召开权力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会2012年11月15日下午,我校在办公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二级学院......

    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机制

    都匀客运总站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机制 紧紧围绕总公司党委党建工作规划和公司改革发展,为加强车站支部建设,贯彻方针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民主科学决定,用理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