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曲》有感
《神曲》 有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向来是我向往而一直无时间大量拜读的。而早在上高中之时,历史课中听老师讲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早已对其作品心醉神往。抽空阅读了薄伽丘的《十日谈》,语言十分诙谐幽默,而讽刺挖苦之意也渗透在字里行间,故事是精彩的,但是不知怎么的,我并不是十分理解其中的深意,或者说,在我这个年纪,似乎只会欣赏其中那些略含“颜色”的故事。
一直听说神曲是部巨作,但是太难理解,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要去看注释。高中没有时间去读,但是这个遗憾到了大学终于补上了。
神曲是但丁写的著名的长篇史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惭愧地说,在去图书馆借书之前还不知道原来还有“天堂”的单本出版。在翻看时才发现我借的书从第一页就已然从炼狱升至天堂。
我就从但丁幻想升至天堂开始读,果然是深奥,每一句都要看后面的注释。比如序曲中的“请进到我的胸中,请赐予我灵感。就像你把马尔西亚从他的肢体的皮囊中抽出”,没有注释我实在看不懂这个原来是一个典故演化来的一句话,也看不懂原来“抽出”并不是把你弄死而是赐予你力量。
天堂,顾名思义,是个美好的境界,但丁在本篇中描写了一个灿烂,辉煌,至善,至美的地方。虽然我没有读过之前的地狱和炼狱篇,但从提要和简介可以看出,本篇和之前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是一种超脱,是一种喜悦祥和的境界。
但丁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写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封建气息,但是其人文主义却彰显得非常明显,作为当时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一本巨著实至名归,引领了文艺复兴的潮流和思想发展。目前普遍的一种认识是《神曲》诠释了人的重要性,抒发了对人性的思考,也凸显了但丁对神学的信仰,以及对佛罗伦萨政治现状的不满。
我个人能力有限,目前还无法领略到太深奥的思想,接受不了文学的洗礼和思想的变革。但是我读完神曲有种感觉,就是我在读一本百科全书,我相信作者的文字水平和思想境界已经到了一个里程碑的高度,令我读书时敬佩感油然而生,膜拜其中的思想,似乎闭上眼睛就能与但丁对话。这种灵异的感觉让我惊奇不已。
神曲不是一本琼瑶的爱情小说,可读性不在于看“我好爱好爱你哟”的烂俗,而是其中的博大精深,相信每个读过神曲的人,都会在合上书的时候感觉背心一股神气涌上脑顶,酣畅淋漓。
第二篇:《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神曲》——神与人共鸣的圣曲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神曲》读后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读后感《《神曲》读后感》。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然而,由于《神曲》大量地运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因而初读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对读者的西方文学功底有较大的要求。
一部伟大的诗篇,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法。《神曲》的语言一承西方文学的理性辩论的风格,而与我们熟悉的中国诗歌的语言截然不同。
在《神曲》中,最大的神人讨论莫过于对于信仰和德行的讨论,在这两个讨论中,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表现这两个问题,而言语本身已经透露了西式语言本身的辩论意味。
“信仰是所有事物之本质/也是未见的事物之证据„„”
这种语言与中国注重情感是诗歌语言是多么的不同。也许这就是西方诗学与东方诗学的区别吧。
(linqueen)
第三篇:神曲 读书笔记
第1页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崖幽暗的森林,啊!要说明这座森林多么荒野、艰险,难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只要一想起它,我就又觉得害怕。它的苦和死相差无几。但是为了述说我在那里遇到的福星,我要讲一下我在那里看见的其它的事物。我说不清我是怎样走进了这座森林的,因为我在离弃真理之路的时刻,充满了强烈的睡意。但是,走到使我胆战心惊的山谷的尽头,一座小山脚下之后,我向上一望,瞥见山肩已经披上了指导世人走各条正路的行星的光辉。这时,在那样悲惨可怜地度过的夜里,我的心湖中一直存在的恐怖情绪,才稍微平静下来。犹如从海里逃到岸上的人,喘息未定,回过头来凝望惊涛骇浪一样,我的仍然在奔逃的心灵,回过头来重新注视那道从来不让人生还的关口。
第16页
这里叹息,悲泣和号哭的声音响彻无星的空中,使我起初不禁为之伤心落泪。种种奇异的语言,可怕的语音,痛苦的言辞,愤怒的喊叫,洪亮的和沙哑的嗓音,同绝望的击掌声合在一起,构成一团喧嚣,在永远昏暗的空气中不住地旋转,犹如旋风刮起的沙尘。
第19页
他说完了这话,昏黑的原野就发生了那样强烈的地震,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恐怖,还使我浑身冷汗淋漓。泪水渗透的地上刮起一阵风,风中闪射出一道红彤彤的电光,使我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像睡着了的人似的倒下了。
第19页
上帝在创世之际,最大的赠品,最伟大的杰作,最为他所珍贵的,就是那自由意志。唯有智慧之造物享有此天赋。但丁:《神曲.天堂》V,19
第20页
地狱和炼狱中的灵魂所受的惩罚大都根据“一报还一报”的原则,罪与罚的方式或性质要么相似,要么相反,关系极为密切。无所作为的人和守中立的天使从来没有在任何旗帜下行动起来,因而罚他们跟在前面飞速奔驰的旗子后面永远不停地跑去;他们从来没有受过任何事物的刺澈而有所作为,因而罚他们被牛虻和黄蜂蜇来蜇去,他们怯懦卑下,只配受这些小动物折磨,泣下的血和泪,只配被蛆虫吮吸。第22页
他对我说:“这下面的人们的痛苦使我的怜悯之惜表露在脸上,你把这种表情看成了恐惧。我们走吧,因为遥远的路程在催促我们。” 第31页
“啊,来到愁苦的旅舍的人,”米诺斯瞥见我,就中断执行这样重大的职务,对我说,“你要想一想,自己是怎么进来的,依靠的是什么人;不要让宽阔的门口把你骗进来!”
第31页
善良的老师对我说:“ 你不想知道这些灵魂么?我愿意提前告诉你: 他们并没有罪过,他们中虽也有过功劳的,但仍不足,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洗礼,这一桩是达到你的信仰之门。他们因为降生在耶稣基
督之前,尊敬上帝不合乎正道,我就是其中一个。因为这两个缺点,并没有别种错处,我们便无可救药;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 听了他的话,我非常伤心,因为我知道有许多特殊的人物就派在这个“候判所”,他们的升沉还未能决定呢。但丁:《神曲.地狱》IV,31
第48页
“Pape Satan,pape Satan aleppe!”。普鲁托用嘶哑刺耳的声音开始喊道。那位洞察一切的高贵的哲人安慰我说:“不要让你的恐惧之情伤害你;因为不论他有什么权力,他都不能阻止你走下这巉岩。”随后就转身对着那副气得膨胀起来的面孔说: "住口,该死的狼!让你自己的怒火在心中把你烧毁吧。我们并不是无缘无故来到这深渊中的,这是天上的意旨,在那里米迦勒曾惩罚那狂妄的叛乱。”如同桅杆一断,被风吹胀的帆缠结在一起落下来一样,那残酷的野兽一听这话就倒在地上了。
第49页
”一切本体的形式,它和物质有别而相连,它含蓄着一种特别的能力,这种能力除非在动作上看出来,除非在它的效果上显出来,正如植物的生命要从它的绿叶上显出来一般。所以人类不知道他的最高智慧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他对于最高物的欲望从何而生,只是像蜜蜂一般,凭他们的本能酿蜜;这种智慧和欲望其初原不值得称赞和斥责的。可是在那欲望兴起的时候,你的内心便生出一种考虑的能力,表示许可或阻止; 从最高原则推出理由,作为选择爱的善恶之标准,这是
值得称赞的。凡是从根本上推出理由的人,都知道这种内心的选择自由,此所以世界上还留存着伦理学之故。总之,即使一切爱是生于必然的需要,可是阻止他的能力也在你的内心呀!贝亚德称这种能力为自由意志:将来她要对你说及的,请你记着。“ 但丁:《神曲.炼狱》X VIII,49
第58页
“世人放弃了德行,你对我说的话是真的,他们只是蒙了重重的罪恶。但是,请你明白指出他的原因,我好再转告别人。有些人把这原因归之天上,其他人则把它归之地上。” 那个灵魂先长叹了一声,然后对我说:“老兄啊!世人原是瞎子,你从那里来,你是知道得清楚的。你们一班活人,都把一切事情归之天上的星辰,似乎天在那儿摆布一切,有不可摇撼的必然性一般。事情假使是如此,则你们的自由意志将被毁灭,而劝善惩恶也就不正当了。天给我们一种原始运动,我不说一切;即使我说一切,则他也给了我们一种辨别善恶的光。还有自由意志,这种意志起初也许和星辰的影响相搏而感着痛苦,但我们若善用之则必得最后的胜利。你们虽然自由,但你们仍在一种更伟大更完备的势力之下,这种势力在你们身上创造了智慧,这不是星辰可以管辖的。假使世人果然走了邪路,这个原因是在你们,应当在你们里面找出来。但丁:《神曲.炼狱》XII,58
第67页
“希望”,我说道,“是对将来的天福的某种期待,是圣恩和前德的产物。” 但丁:《神曲.天堂》XXV,67
第121页
于是她(弗朗塞斯加)对我说:“ 再也没有比落难之后忆起快乐之时更痛苦了;你的教师很明白这一点。” 但丁:《神曲.地狱》V,121
第四篇:神曲(读书笔记)
《神曲·地狱篇》但丁著,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2月版。
第一部分:感受随想
疑问:
1、第一歌,但丁为了“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而要去到“一处永劫的地
方”。但丁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可能一:因为那些畜牲“不让人们在她的身边经过”,而由维吉尔的引导,经过地狱、炼狱,却还是能到达天堂的。这是一种实际的考虑。前者是毫无希望的,而后者,虽然同样艰险,但至少还有结束的日子。
可能二:“他所选去的人是有福了!”可能在但丁看来“未死就漫游地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这是一种致高的荣誉。因为只有埃阿涅斯和圣保罗这样的伟人才有这种经历。
一、叙述方式
1、稍微带一点倒叙,然后就是讲故事的传统方式——正叙。和《伊利亚特》的叙述方式是一致的。
《神曲》:“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评论:这是个总结性的句子。其后,但丁叙述森林中的“荒凉、崎岖、原始”却只有寥寥数语,因为“不断地在我的心的湖里震荡着的惊惧略微平静了”,他开始了醒悟后的追求行动。《伊》开始也是先总结一句“女神啊,请歌场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致命的愤怒,那一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无数的苦难”然后开始叙述“阿基琉斯愤怒”事件的原委。二者都是以一个小的倒叙开始,而在真正的讲故事环节运用正叙,这种方式和单纯以整个事件的结局开始的单线倒叙是不同的。从整体来看,无论是《神曲》,还是《伊》,都仍是正叙的结构。
2、①故事的模型:眼前有一条通往光明的捷径,但是却有“豹”“狮子”和“狼”挡路,所以他必须经过“地狱”的旅程,才能到达光明的顶峰。②故事的主要内容就集中在旅程中一路的见闻感受。
《神曲》:为了我可以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请把我领到你刚才说过的地方去,好让我看到“圣彼得之门”,和那些你讲得那么凄惨的鬼魂。
评论:①捷径有障碍,所以必须经历苦难才能成功。这是一个普遍的人生道理。在故事中,这是作为旅程开始的由头,但丁必须为自己的“地狱之行”找个理由。动机的合法性对于整个“地狱之行”故事的合理性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这点,我并不十分清楚)。②以漫游的形式结构故事,是“公路电影”的技巧。“漫游”是一种手段,其是否真实或者怎么样都不重要,它就是一条线,把一些原本没有什么联系的事物连接起来。(参见《〈希腊的神话和传说〉读书笔记一之2》)
二、故事内容
1、第一歌,但丁为了“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而要去到“一处永劫的地方”。“他所选去的人是有福了!”
——地狱到底是个怎样的定位?
评论:但丁是“逃开这种邪恶和更大的邪恶”去看“‘圣彼得之门’,和那些你讲得那么凄惨的鬼魂。”即超离人生的苦难和诱惑而去直面精神的救赎。
俾德丽采说“凡是具有伤害力的东西,才是可怕的;其他的就不,那些东西并不可怕”,可见,地狱在但丁看来是不具有伤害力的。那么地狱具有的是什么呢?
地狱的门前写着,进入地狱,就进入了悲惨之城,进入了永恒的痛苦和永劫的人群。可见,地狱里呈现的是痛苦。但是地狱又是造物主受正义的感召建立的,是“神圣的权力”“至尊的智慧”和“本初的爱”建立起来的。那么正义为了惩罚不正义而设立的。
在地狱的各层中,人们受到的惩罚通常和他所犯的罪是有关系的。搬弄是非的就被割舌头,挑拨离间的就被撕裂,暴饮暴食的则被判承受饥渴„„总之,把你对别人做的反过来作用在你身上。这是地狱惩罚的总原则。
2、第二歌,但丁质疑自己“地狱之旅”的合理性。第四歌,但丁质疑维吉尔,“你一向是我在疑惑中的力量,当你恐惧时,我怎能追随呢?”第八歌,“我不相信自己会再回到人世,我那温和的‘父亲’就这样走了,把我留在这里,而我依然在怀疑。”第九歌“我清楚地看出他如何地用后来的话掩饰开头的话,后面的话显然和前面的不相谋合”
评论:①但丁的不自信是人的一种常态。诚如维吉尔所说,怯懦的恐惧“时常阻碍人们,使他们从光荣的事业折回,如同幻影对于一只受惊的野兽一样。”看似是质疑,其实是肯定。因为在《神曲》中,他确实以活人的身份到了地狱。但丁没有说清是怎样的功绩让他有这种殊荣,但是或许他这样虚晃一枪。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宗教真的没有那么神圣,只有罗马的始祖和圣保罗才有资格漫游地狱,他一个渺小的活人,凭借自己心中的爱,也可以做到。②虽然维吉尔是但丁的精神导师,但是他对维吉尔的怀疑却是经常的,这又显示了但丁思想不同于中世纪的地方。
人文主义者说,科学的精神的怀疑的精神。所以这两处写但丁的犹疑,也都表现出他的反中世纪精神的特点。
3、第六歌犯饕餮罪的人“你的城,现在那么地充满着妒恨以致那口袋已经装不下了,那时却把我包围在明朗的生活中。” 但丁关心的“这座分裂的城的市民要到什么地步?有没有正直的人住在哪里?他们为什么竟这样互相倾轧?”第十六歌,写佛罗伦萨的三个市民,也是关于社会政治的。
评论:《神曲》的内容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国家政治的关心。佛罗伦萨的前途和命运是但丁常常涉及的,这是这部故事的核心内容。
4、但丁和俾德丽采的关系:俾德丽采称但丁“我的朋友”,并称“爱推动了我,爱使我说话”,“玛利亚的悲悯”是因为“他那样地爱你以致他离开芸芸的众生”怎样理解但丁和俾德丽采之间的“爱”?
评论:①俾德丽采是上帝的使女,她纯洁高贵,所以他们之间的爱理所当然是圣洁的宗教之爱。②据说,俾德丽采是但丁暗恋的一位小姐,《新生》的女主角。这样,但丁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普通女孩提升到天堂的地位,可以他的浪漫情
怀,和人文主义者的精神气质。如果这样,那么他们之间的爱也就多了一点柏拉图的“精神恋爱”的味道。
我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把自己的爱人提升到无与伦比的地位,有时甚至超越了上帝,这种做法开创了先河,后来的《堂吉珂德》的思想,也可以从这方面去理解。
补充:“他们在人世过了无悔无誉的一生。和他们混和在一起的是一队卑贱的天使,他们对神不叛逆也不忠诚,只顾到自己。天堂把他们逐出,为了使自己的美不受损害;幽深的地狱也不收留他们,怕罪恶之徒还可以向他们炫耀,他们为上帝和他的敌人所痛恨”。中庸和自私是没有创意的,缺乏个性也是一种罪过。
三、在地狱篇的故事中,给我印象较深的:
1、法力那太:他把胸膛和脸孔昂挺起来,似乎对地狱表示极大的轻蔑。但愿你的后代得到安息。
萨尔摩钮斯:那个伟大的幽灵是谁,他似乎对于火毫不在乎,那么傲慢地歪扭地躺着。我活着是什么,死了还是什么,纵然„„他还不能够因此对我施以痛快的报复。
评论:从文字间也可以看出但丁的倾向:他是欣赏他们的傲慢的。这些人都有一种挑战神权的勇气和决心。即使上帝创造了地狱,他们仍然不会屈服。这两个人物形象充满了“人”的魅力!
2、变形的描写。一条六脚蛇和一个幽灵融合为一体;一条青黑色的小蛇和一个幽灵面对面地互相变化。
评论:写得惊心动魄,视觉感特别强。但是却不是用描写性的语言,而是以动词来完成的。
为什么惩罚和罪恶总是和蛇连接在一起?还是因为它引诱夏娃摘了那个苹果吗?
四、语言
1、好像为夜间的寒气所弯折和闭合的小花,一待阳光照耀,就在颈梗上直立起来,完全开放;我的萎靡的精神也像这样。
2、在酸的山梨树中间,甜蜜的无花果树是不适宜结果的。
3、现在你应该从怠惰中摆脱出来,因为坐在绒毛上面,或是睡在被窝里的人是不会成名的。
4、好像一个梦到于他有害的事情,而且在梦中但愿它是一个梦。
5、爱听斗嘴的愿望是一种庸俗的愿望。
评论:总体来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乐趣。
第二部分:材料
摘抄:《前言》
1、内容和思想
《伊利亚特》描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最悲壮的一页。展示了战争的暴
烈,和平的可贵;抒表了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描述了英雄的业绩,征战的艰难。阐释人和神的关系,审视人的属性和价值。所触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索取。
英雄世界的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time(荣誉、声誉、面子)荷马描述了一个好斗的、擅于辞令而不会或很少进行道德说教的神的群体。一人的形象、性情、心态和行为方式为原型。除神以外,人生还受到另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命运或命限的制约和摆布。
第五篇:神曲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小感
初读《神曲》觉得有一些云里雾里,有晦涩难懂的感觉。觉得这个伟大的诗篇太过于梦幻,所指太多又需读者充分了解当时历史,但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后一下子就深深地佩服起了这个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作品中的所见所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又对现实进行了很好的关照。用想象和梦幻描写现实,文章逻辑严密,富有浪漫色彩却又丝丝入扣,把中世纪意大利的黑暗现实描写的全面、深入。《神曲》记述的不是某个英雄传说获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是诗人想象中游历三界的过程,但却给读者强烈的现实感。但丁把自己之前或者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安排在作品中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中中,通过但丁与他们的对话反映出意大利多方面的现实生活,接触到当时的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如,《炼狱》第十一篇和俄台利西的谈话,反映意大利绘画发展的情况,《地狱》第十六篇,但丁碰到三个弗洛伦萨著名人士的亡灵,谈到了弗洛伦萨的失态炎凉。文章其实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实生活,哪怕穿越几百年来到今天,文中很多的描述都不觉得遥远,所以对现实生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关照作用。
文章的逻辑严密和完美的结构恐怕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作品中察觉,从章节的设置到作品内部的描写再到作品叙事内容与色调的互相渲染都表现出了作者表达艺术时的良苦用心。《神曲》共分三部分:《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而且每一部分的结尾处都出现“繁星”一
词,我想必定有不得不出现这个词的理由,或许是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吧,还有待细细品读再总结,但足以见章节的设置上作者是下了大工夫的。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景象和人物的描写巧妙地揭露了社会现实,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形象大多是通过历史上活他同时期的有代表的人物表现的,这样一来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在描绘不同场景时,但丁采用了不同的色彩和景物,地狱是惩罚恶人的地方他就通过形形色色的妖魔鬼(如,豹、狮、狼)和阴森恐怖的色调表现;炼狱是人性反思和改造的地方气氛就转为宁静也多了恬淡的对话;天堂是理想的世界自然充满了光明和欢快。这些环境和色调的描写让整个故事更真实也更吸引读者。
通过阅读和对文章结构的剖析我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疑问需要进一步学习解决:
一、题目从何而来。
二、为何在地狱篇中对欺诈的描写那么详细,有何特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