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神曲》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2: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但丁《神曲》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但丁《神曲》读后感》。

第一篇:但丁《神曲》读后感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象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第二篇:但丁神曲读后感三篇

但丁神曲读后感三篇

你知道吗,《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我们来看看读者们的读后感,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吧。

篇一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基础情节架构看似简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拜托,率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遇不同的处分,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尽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呈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位置,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差错作一番告白后,亲身领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政治偏向。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他震怒地叱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恶,“你们的贪心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地步,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选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而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发布他必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现实的揭露方式,个别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有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朽;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检举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露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信任,只有通过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干感动人心,促使改造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情赫然,栩栩如生,构成一座丰盛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对于《神曲》的造诣评论部门。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便是爱情与政治,但丁的最大写作念头亦在歌唱贝亚德而作的。但是咱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表现的高度技能来看,它的重要成绩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绚丽的河山,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维,丰硕了生活经验,视线从佛罗伦斯扩展到意大利全国乃至全部基督教世界。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况,摸索了祸乱的本源和拨乱反正的道路,意识到自己担当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振兴之路的历史使命。以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宏大沾染力的作品,能力实现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涯经验、宗教热忱、爱国思惟和政治文明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会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切是十分胜利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声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不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亚表示出人类感情的最大宽度,而但丁表现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篇二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篇三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然而,由于《神曲》大量地运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因而初读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对读者的西方文学功底有较大的要求。

一部伟大的诗篇,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法。《神曲》的语言一承西方文学的理性辩论的风格,而与我们熟悉的中国诗歌的语言截然不同。

在《神曲》中,最大的神人讨论莫过于对于信仰和德行的讨论,在这两个讨论中,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表现这两个问题,而言语本身已经透露了西式语言本身的辩论意味。

“信仰是所有事物之本质/也是未见的事物之证据„„”

这种语言与中国注重情感是诗歌语言是多么的不同。也许这就是西方诗学与东方诗学的区别吧。

第三篇:(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

九重天,无间狱,在地面仰望天堂

从最开始的死海文书,到之后的神曲,属于神的荣光照耀着文人们的笔。

文人们总喜欢将一切假托于神祇的名,于是文字就蒙上了神圣的色彩。好像这样他们所书写的东西就成为了不朽的神圣,带着不朽的思绪。

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在寄托于信仰或者称不上信仰仅仅是某种崇拜或者象征之后,文人们的文字就会被充斥某种韵味,如泰戈尔最令人震惊的作品是《吉檀迦利》,也如但丁的《神曲》,借神的名义洞察了人世。

森林,洼地,漏斗,高山。这是但丁的世界,他在诗中所说的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常人眼中的世界或许没有多少不同,然而又有着那么多不同。在这个世界里,充溢了圣灵的光辉,神,圣灵,魔鬼,他们共同存在于此,而他走过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和他们对话,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这或许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具现化,美好的,神圣的成为神灵和圣人,丑陋的,阴暗的成为魔鬼幽魂,他们共存在这个世界,同时和但丁产生了交集。

且不说地狱的漏斗形状,当但丁将地狱的中心放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是多么大胆?神圣的耶路撒冷,居然被作为了象征罪恶的地狱的中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罪恶的批判,对那些被忽视的罪恶的批判?但丁隐晦地在说话,他说:赎罪劵是不能真正赎罪的,对宗教的崇拜不是对神职人员的崇拜,神职人员借神的名义,或许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罪责。宗教理应是神圣的,然而掌管宗教的人未必是神圣的。我始终笃信这或许是从圣经被修改就遗留下来的隐患,当旧约告诉人们,切莫用偶像符号来塑造神的身体,不要这样虚伪的崇拜的时候,新约却为大家准备了十字架。另一方面,当神圣的宗教介入世俗,介入翡冷翠的时候,世俗便污染了宗教。

这或许是诗中无比重要的精神之一。因为但丁说,宗教不应干扰世俗,他怀抱对神祇圣灵的热爱,却并不愿看到以维护神祇名义产生的迫害和干涉。

这是自由的时代,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在资本主义缓慢萌芽发展的时刻,思想的世界乞求着独立和自由,这样的思想就好像是神的赐予,被但丁所表达。

贪色,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人间的罪责在地狱和炼狱中理应受到惩罚,然而在资本主义的大时代来到的时候,这些罪责不断在人间发生,甚至发生得更为频繁。从一个诗人的眼光,但丁或许无法看透这一切直接看透生产力的本质,然而就如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我们所希望的无非是惩恶扬善。如果说在人世间看不见罪恶受到惩罚,善良得到褒扬,那么就将一切寄托在死亡之后的世界如何?于是他看见在地狱和炼狱之中,那些人受苦,就如同中国文化中十八层地狱一样——即使是相隔万里的两种文化,它们微妙地巧合了。这或许是出于人类共同的想法,罪恶应当受到惩罚,而什么是罪恶也有类似的判定。因为无论是和东方还是西方,佐指出这一切想象的都是“人”。是每一个微小的单位,是芸芸众生。作为这浩大世界中渺小的一员,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类似的观点,而这些思想的精髓后来被人们称为人文主义。

渴求自由,渴求独立,渴求尊重,渴求善恶有报。如此简单。

地狱是阴暗的,而走过阴暗,是宁静的炼狱。炼狱的宁静或许代表着悔过的色彩,因为他们已经接近了神。

作为一个道教信徒,对于但丁的神,自始至终我未必有多少敬意。这或许是源于他并不是我的信仰的缘故,但另一方面,则是他有太多说不清的地方。这些说不清的地方或许是宗教改革的后遗症,从信仰耶和华到信仰所谓三位一体,人们始终相信他们笃信的就只是那一位神,从未变化,但我却觉得,信仰已经改变。在一神教的背景之下,神祇或许已经被代替,但终究有的东西没有变——人们理所应当信神,敬神,爱神。这是一种已经融入文化的理所应当,即使是但丁也无法摆脱,不管他是不是所谓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神学的光辉照耀着那时的人们,那时候哲学属于神学,而无论什么时候,哲学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维,甚至是最尖端的技术。

资本主义的大时代就要来了,新的思潮就要来了,神学就快要成为束缚了,该如何做?那个诗人分明看清了神学的逐渐没落,信仰的逐渐消逝,然而他不说。他不敢说。多少年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的虔诚让他将之归于人间,未曾敢想是否是神学本身已经落后,或许已经需要旧约到新约的再一次革新了。

然而真的有这么一次革新吗?虔诚的信徒怎么敢怀疑神祇。

神当是光辉荣耀的,在九重天之上,他所处的地方,无忧无虑,神圣而欢愉,那就是人们在世之时死去之时一直所希望到达的地方。那是至善之地,至圣之地,至高之地。

但丁如此笃定,将自己束缚入这样的思想里,或许他只是这样故意?即使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果没有实行神的洗礼,也必将落入地狱。如此的判断方式,也只有一神教能够做出,只有一个选择——信我!这个世上,唯有信神!他将整个世界放在了地狱,将天堂放在大地的另一面。以人的脚程永远无法到达那令人渴慕的天堂,唯有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方能去到那里。在这个即将引来道德沦丧的大时代,他埋下一颗种子,祈求美好生根发芽。在地狱渴慕天堂,到底,这是凡人的心态。

但丁只不过写出了凡人的心而已。

第四篇:从《神曲》看但丁的文论思想

从《神曲》看但丁的文论思想

摘要:但丁的《神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他因此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个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个诗人”。他所提出的“俗语观”和“四义说”,在《神曲》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推动意大利乃至世界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试从《神曲》着眼对其所体现的文论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但丁;《神曲》;俗语观;四义说。

《神曲》是但丁在文艺复兴之前写作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品,也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他在创作中对俗语的应用,使他成为意大利民族语言之父。他对四义说即: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万古长青。俗语观与四义说究竟如何?又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但丁的《神曲》为我们的困惑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一、俗语观

作为意人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和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 但丁不但身体力行, 在文学实践中运用俗语创作, 以自由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思想, 写下了《新生》、《神曲》这样垂为后世典范的作品, 而比在理论上大力倡导俗语, 要求在俗语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统一的意大利语。但丁的“论俗语”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建立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同时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丁的俗语观主要体现在其作品《论俗语》中,该书用拉丁文撰写,目的在引起知识界对于民族语言的注意。这是最早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其文体和诗律的著作。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但丁提出统一语言的必要, 主张对各地方的语言进行“筛选”。经过筛选和提炼的语言是“属于意大利一切城市而又不专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城市的那种语言, 意大利一切城市的方言都以此来计量、权衡和比较”(4).。俗语在意大利的概念, 但丁这样指出:“所谓俗语, 就是孩提在起初解语之时从周围的人们听惯而且熟习的那种语言, 简而言之, 俗语乃是我们不凭任何规律, 从模仿乳母而学来的那种语言。”(1)但丁又在民族语言中发掘纯正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 就是民族性的意大利语, 他把这种语言具有的特点标示了出来: 光辉的, 中枢的, 法庭的, 宫廷的。但丁在《论俗语》卷二第四章中说道: “我们记得, 我们往往把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2)

但丁称得上是伟大的诗人,他的《神曲》用通俗的、最平凡的语言表达出了最不平凡的思想和内容,这才是真正的“诗一般”的语言。他作品中使俗语不因为“俗”而流失它的艺术含量, 从而保持了“俗”中之“雅”。他的俗语观在《神曲》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我们来看《神曲》地狱篇第三章的开始“通过我,进入痛苦之城,/ 通过我,进入永世凄苦之深坑,/ 通过我,进入万劫不复之人群。/ 正义促动我那崇高的造物主;/ 神灵的威力、最高的智慧和无上的慈爱,/ 这三位一体把我塑造出来。/ 在我之前,/ 创造出的东西没有别的,/ 只有万物不朽之物,/ 而我也同样是万古不朽,/ 与世长存,/ 抛弃一切希望吧,/ 你们这些由此进入的人。”(3)《神曲》中的大部分用词都是沿用至今的普通用词时,尽管但丁的《神曲》写于1307 年至1321 年之间的中世纪,但他的文字非常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也不会觉得他的文字深涩隐晦。

俗语之所以更为可贵, 是因为对我们来说, 它是自然的, 而文言却是人为的

作家所说俗语即光辉的语言的特点:光辉的, 中枢的, 法庭的, 宫廷的,简而言之就是语言的高尚优美,既要来自民间又要规范。《神曲》中所用的语言,即是通俗的民间语言,却又不流于通俗,既是平凡的却又不失其诗意,使得《神曲》被普遍大众所接受,广为流传。可见俗语的成功运用,是《神曲》取得成功的关键。《神曲》用平淡的语言传达了无穷的、“最不平淡”的寓意,但丁是一位真正的语言大师,他把文学的表现权利第一次交还给了人民大众, 这是但丁提倡创造高贵的俗语的重大进步意义所在。二、四义说

《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难懂的作品之一。它的难懂, 一方面是由于它“百科全书”的性质, 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无所不在的寓言、象征。其以小见大的艺术特性和功力在某种程度上极具寓言的本质和神韵,这与其在语言方面的文论思想契合。

但丁提出了语言具有四重意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即所谓的“四义说”,对后代文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文艺作品的意义,不应该是简单的,而应该是复杂的,需在字面意义这一浅表层次下传达出更丰富、深厚的意蕴,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寓言性。而《神曲》就是四义说的完美表现。

但丁指出《神曲》就字面意义而论, 全部作品的主题不外是亡灵的境遇。而《神曲》作为一部亡灵们的境遇书, 作品通过诗人幻游的形式, 借助诗人叙述者的身份, 讲述了彼岸世界中亡灵们的生活情景。在《神曲》中作品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但丁做了一个梦:他人生的中途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看到一个小山的山顶有一抹阳光,想爬到山顶上去,但是前面出来了三个野兽,一狼、一豹、一狮挡住了去路。就在他往前走不了、后退也不能的时候,一个人来到他面前,这就是古罗马伟大的诗人———维吉尔。在维吉尔带领下,他游历了地狱、炼狱。然后他的女友贝亚特丽采就领着他游历了天堂。地狱、炼狱、天堂基本都是九层。在九层天上是天府,天府又被称为“幸福的玫瑰”。在这里但丁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三位一体的“上帝”。作品的字面意义非常简单,实际上《神曲》的字面义要比其他的叙述文字具有更进步的内容。

但丁曾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指出诗有字面的、寓言的、道德的、神秘的即神学意义上的四重意义, 而后面三种统而言之为寓言义, 即超越字面的象征意义。这个说法正与四义说相吻合,即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可统称为寓言义。

《神曲》的整个作品其实是一个寓言,大量采用象征、隐喻、梦幻的表现手法。整部诗就是一场白日梦,以梦始,以梦终,可谓梦幻文学的典范。《神曲》是一个庞大的象征结构,充满隐喻意味,每个意象的寓意都是多层次的。比如,“黑暗森林”它象征意大利现实,也象征个人的困惑,民族的迷惘,人类的困境,同时也象征着人性的“无明”状态。“维吉尔”象征着“理性”;“贝亚特丽采”象征着“信仰”,地狱九层,象征的是自有人类以来人所犯的九大类错误,是人类出现以来所犯的各种错误的总结和形象刻画。《神曲》中给我们最深刻印象的是:上帝其实一直陪伴着作品中的“但丁”的。“但丁”不论是在地狱中,在炼狱中还是在天堂里,他不断地认识错误,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地从低一级的天层向更高的天堂前进,永不停止,也不后退。其实在作者但丁看来,这就是上帝的精神的具体体现———上帝不在人身之外,而存在于人身之内。

然而,《神曲》这一故事所负载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 但丁曾经这样概括说:“从寓言来看全诗, 主题就是人凭自由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正的奖惩。”由此可见, 他所侧重的“寓言意义”显然是蕴涵了善恶选择及其道德指向的, 但丁带领我们游历的宇宙三界, 即是一个“通过寓意来不断建构的道德世界”。

但丁的“四义”说,最早触及到了文学作品意义上的结构层次,这个在文学理论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问题。毫无疑问,“四义”说对文学作品意义上的结构层次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意蕴层是文学作品的结构中最为深远的一层。但丁的作品“四义说”,具有超越中世纪特定时代的普遍意义,特别是在文学理论中,揭示了文学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为文学语言理论甚至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无疑具有深远影响。

总之,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他的文论思想综合体现了其学术修养。但丁不仅仅只追求诗歌的思想性,他运用俗语所形成的“诗歌化”的语言,追求的是纯粹的诗歌语言表现形式,呈现给读者一种完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他语言“四义说”的运用,使得其作品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特性和功力,在某种程度上极具寓言的本质和神韵。他的这些文论思想,在其作品《神曲》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使得他的创作在深度上也表现出了新时代的曙光!

(1)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267页(2)章安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294页

(4)论俗语(第1 卷)[ A].西方文论选(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166.

第五篇:《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神曲》——神与人共鸣的圣曲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神曲》读后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读后感《《神曲》读后感》。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然而,由于《神曲》大量地运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因而初读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对读者的西方文学功底有较大的要求。

一部伟大的诗篇,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法。《神曲》的语言一承西方文学的理性辩论的风格,而与我们熟悉的中国诗歌的语言截然不同。

在《神曲》中,最大的神人讨论莫过于对于信仰和德行的讨论,在这两个讨论中,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表现这两个问题,而言语本身已经透露了西式语言本身的辩论意味。

“信仰是所有事物之本质/也是未见的事物之证据„„”

这种语言与中国注重情感是诗歌语言是多么的不同。也许这就是西方诗学与东方诗学的区别吧。

(linqueen)

下载但丁《神曲》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但丁《神曲》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神曲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小感 初读《神曲》觉得有一些云里雾里,有晦涩难懂的感觉。觉得这个伟大的诗篇太过于梦幻,所指太多又需读者充分了解当时历史,但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后一下子就深......

    神曲 读后感(最终定稿)

    《神曲》读后感 前言 寒假的时候逛书店,偶然间看见放在世界名著书堆中的《神曲》,好奇心让我翻开了它,对于西方文学不甚了解的我,《神曲》对我来说有种很神秘的感觉,像是另一个世......

    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一):地狱人生作者:高丽涛《神曲》,原著:[意]但丁,插图:[法]杜雷,编译:黄晓宏。杜雷插图典藏名著,哈尔滨出版社。介绍中说这本书是:"史上最伟大的文图绝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

    《神曲》读后感[精选五篇]

    《神曲》读后感 就在刚刚,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读了但丁的《神曲》,但是现在我发现,一周时间读《神曲》确实太短了一些。我不得不借助简介来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巨著。 《神曲》讲了......

    《神曲》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神曲》读后感1000字但丁的《神曲》表现西方中世纪的文化特征。阿利盖利·但丁,1265年生于佛罗伦萨,年轻时爱上了美丽的贝娅特丽丝,在恋人死后,写了《新生》来抒发自己对她纯洁......

    《但丁的目光》读后感(精选五篇)

    《但丁的目光》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但丁的目光》读......

    但丁读后感600字[五篇范例]

    一部伟大的诗篇,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法。《神曲》的语言一承西方文学的理性辩论的风格,而与我们熟悉的中国诗歌的语言截然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但丁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但丁语录

    但丁语录1、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长道短!要像一座卓立的塔,不因为暴风而倾斜。2、别人后退,我不退;别人前进,我更进。要攀登这座山的人,起初在下部是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