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严抓严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体现
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解放思想大讨
论思想论文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企业基石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很广,像我们局所在的国网公司的公司宗旨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奋斗方向以及以投资理念、学习理念、人才理念等为核心内容构建的一个概念群。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思维创新是整个创新工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过去几十年,电力企业一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各层各级已习惯于固定化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维模式,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自身的弊端便逐步凸现出来。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经济的迫近使人们悟出“有智者事竟成”的道理,人们真切地感到了“知识就是力量”。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尽快摒弃陈旧的思维方法。构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迫切需要电力企业必须以创新为灵魂,必须坚持不懈地全方位创新,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要通过经营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战略目标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企业形象的创新,不断造就新的市场需求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开展“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解放思想大讨论,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又是维护和重振我局“老局大局”形象的迫切需要。要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诸多因素的衍化、寻找、变革、创新,去增强企业的活力,去体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去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思维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才能实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
1.通过“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中比较易察觉的层面是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风格,大体可理解为企业形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形象愈来愈成为广大企业的制胜法宝。就电力企业而言,在短缺经济时代,“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电力企业从干部到职工曾有过深深的体验。但当电力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企业的形象如何,便显得十分重
要,这时电力企业不仅要为用电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还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一是电力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开始重视起企业形象的塑造、设计以及用电营销策略、服务创新等。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完全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和个体素质,因此企业形象建设又反作用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文明程度的提升。我局的严抓严管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局职工的精神面貌和个人素质有了一个大的提高,从上下班签到制度到严格的会议纪律制度,从反违章的力度到自身工作态度的转变,每时每刻都在体现着严抓严管给我们企业带来的好处。
通过精心培育企业精神强化精神和道德作用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如果仅依赖产权、物质利益等方面的纽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的东西来支撑和维系,这方面的作用虽是无形的,但其效力却是巨大的,它的作用在于能极大地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黏合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动力。因此构建电力企业文化,首先必须精心培养企业精神,强化企业乃至员工的精神道德纽带。作为企业之魂的企业精神,应是整个企业所遵循的主导精神,而且是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精神。它应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精华所在,既不是某个领导和个人思想的简单集合或杜撰,也不是分散的各种先进思想的叠加,更不是某些企业成功经验的组合和拼盘。企业精神应体现为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全体员工积极的精神因素和思想成分的集中概括和升华。企业需要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培植和锻造,经过能够体现本企业个性特色的精神文化、思想成分的长期积累,达到相当程度以后较为准确而科学地概括出来。所以我们的严抓严管并不能一下子就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努力的去做了,它就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而是将成为我们迈向新时代,开创新纪元的一个契机
2.通过“深化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提升企业实力 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的累积、共享和交流,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应变、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管理思想,其要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共享和利用知识这个重要的资源,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速前进。目前,电力企业随着微机应用面的不断扩大和信息网络的普遍使用,知识共享、信息共享已能实现,关键是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一资源,使其产生应有的效益。知识经济表明只有掌握技术和拥有人
才才是真正的优势,因此,人才的资源开发和使用将是电力企业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就是对员工的激励,其中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就是根据人才的价值给予相应的报酬,精神激励就是个人在满足了其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外而产生的高层次的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当前首先应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具有“十年树人”的耐心,具有灵活实在的激励机制,具有“人尽其才”的用人方略,具有“良禽择木而栖”的良好环境;其次应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三是开展多元化文化管理,通过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建立起既有电力企业自身特色又充分吸收。
同样在管理层面上我们必须重对视决策层文化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是企业家,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决策层(或称领导层),这个层面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企业行为是企业领导层行为选择的结果,同时,其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经营活动中的管理风格和领导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左右或影响着企业的各个成员。因此,要培育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决策层文化的培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通过“深化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完善特色企业文化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主要包含安全文化、制度文化和服务文化。
1安全文化
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电力企业必须具备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而第一位的就是“安全文化”,这是电力企业的最大特色,分析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含义,包括四大安全:
一是生产安全。生产安全是电力行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由电力行 业的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因为电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直接相连,一旦生产安全保证不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如调度中心,从这里出去的电一定要与生产的用电频率相平衡,如果误差较大,那么从社会其他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全部都是残次品,而在维操队,如果是因为违章引起了人身事故或是电网事故,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对我们的企业,对社会都是一次不可想象的损失。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只有突出“严”字,认真做到“严抓、严管、严考
核”处处都从工作的细节入手,严于细节,管于细节,考核细节,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安全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落实“严”字,关注细节,阻击事故,保证安全。
二是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企业稳定发展、员 因为一旦企业经营管理出现危机,员工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社会安定企业发展将成为空谈。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开展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多,如何很好地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成了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电力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多元经营,提高收益,不断增加员工收入,减轻自身负担,真正做到减员增效。
三是形象安全。企业希望长治久安,希望给人一种可持续发展、稳定 的印象,对企业自身的形象建设与形象维护提出了要求。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使员工真正以企业为家,高度认同企业形象;对外则是一种社会形象,对树立自身行业信用起着积极作用。电力企业应始终注意自己的形象安全。对内关怀员工生活、体恤员工温暖,同时开展“六好职工”“优秀集体”“五好家庭”评比活动,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与高度认同,形成争先恐后创优秀的良好氛围。对外,企业不忘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用自身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口碑。四是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企业稳定的基础。电力企业只有领导班 子稳定,才能做到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才能取得生产和精神文明工作的双丰收。领导班子的安定团结不仅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着很大作用,同时也是给员工信心的前提。
以上四点充分说明安全工作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控制事故只是安全生产的起码要求,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才是安全生产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四个方面的安全,都存在着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大大小小的危险源。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各层面安全生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机制,构建有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工亡事故、职业病及其他损失,使生产经营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况,使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二制度文化
电力行业规程严密、要求严格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活动中来不得半点偏差和失误。电力企业必须形成严格、严密的工作作风和传统,制度文化是其重要体现。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既规范了员工与企业领导的行为,又规范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运作程序。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企业,提高全员的职业道德。应在思想政治、安全生产、惩戒赏罚等方面制定规章制度,并成立专门的制度落实监督考核小组。通过制度来补充和强化法律所触及不到的范围,以此规范员工行为。条例要严格细化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而扎实推进,使之慢慢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企业决策层要从自我做起,不徇私舞弊;对一些特殊部门(如调度中心),他们掌握着供电大权,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公开、公平、公正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良做法,立即处理。只有通过常年的、持久的制度文化建设,才能使我们的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守约、诚信、遵守规则应成为电力员工的基本素质。
三 服务文化
真诚的服务是电力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电力企业文化的又 一大特色。电力服务文化应推行“客户代表制”,即电力企业职工要具备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将代表客户向企业相关部门提出问题,并索要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他们代表电力企业为提供优质服务,坚决杜绝“电老虎”作风,减少中间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电力企业应着重在管理规范,普及企业文化理论,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建立健康和谐、团结向上的企业人际关系,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立科学的对人的评价、激励和监督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等方面去加大管理的力度。同时,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通过“深化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文化含量。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和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并渗透到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生产经营过程和各项具体工作之中,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去构建电力企业文化。
4.通过“深化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加速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创造---发展---成功 电力企业要保持永久的创造力, 必须建立起才能激发机制。将调动职工积极性当成电力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 在企业中养成一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 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事业成就感。企业文化因素是永存的。技术可以外借而文化只能自生, 有了文
化力的支持, 企业的生命力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软支持, 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弹性。高增长时企业一路高歌, 电力企业处于发展转型期时就可以顺利过渡。
电力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把经营者集团的设计和企业运行机制的思路转变成全体职工的共同认识, 并通过像我们的“深化严抓严管反违章,强化管理创特色“”等一系列制度文化来保证其顺利进行, 就可以克服现有职能组织机构的缺点, 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并把职工的个人目标调整到与企业的未来的最终目标相一致,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诚然,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拥有良好企业形象与优秀企业文化无疑将是电力企业迎接未来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在知识经济端倪初现的今天, 创建高素质人本主义的员工团队更是所有具有远见卓识企业家共同的心声。长缨在手缚苍龙, 只有构建一个人本主义文化团队, 才是我们电力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只有知识资本打造的旗舰企业才会在商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
湘潭县局生产技术部党支
部
第二篇: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民族文化
高校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民族文化,并发挥教育引导的功能作用
[摘要] 高校校园文化,担负着使人类文化最新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潜能、知识、品质、立场、观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担负着传递科学精神,阐述到学时,解决科研与实践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并推动观念以更新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应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所处的时代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校园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改变着高校师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垂涎方式和价值观念,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挑战。本文从校园文化反映现代大学办学的理念,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分析校园文化定位如何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校园网络文化、校园主体文化、定位、建设与发展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日益普及,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同时,由此形成的网络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未有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师生们的思维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建设中只有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对民族院校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重要性,使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一、网络文化对校园传统文化的冲击
1、校园网络文化改变着大学传统的办学观念
高校信息网迅速发展,改变大学的办学观念,大学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才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以及普及和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培养专门人才和多能型人才。
2、校园网络改变着校园
对现代网络技术,教育观念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使用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根据教学发展,师生可以进行多种有利教学双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教学组合,从而划破僵化的限制。教师以师生生活自由的传统格局,根据学习需要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兴趣,使网络对学习环境和手段的改变,将会打破以传统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教育模式为主流。
3、校园主流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威胁
网络的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产生传播文明,又产生信息垃圾。开放性给广大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
二、校园文化的定位
不仅是一个技术,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文化,在未来信息化校园中,网络价值的影响更大,校园文化与网络产生冲突、对抗、相碰,要使网络文化成为校园主流文化,在建设中,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其明确定位,以便建设信息化校园,使网络文化步如健康、文明的发展轨道。
1、校园文化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
2、校园文化网络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3、校园文化网络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4、校园文化网络的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
三、校园网络建设与发展
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新形态、新趋势,是大学革命的新表现,因此,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就忽视、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而是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文化的挑战,提高我们的认识,持变观念的基础上,从思想队伍、软件、硬件、学科等方面入手,以多种方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1、提高我们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认识;
2、引导校园网络建设发展进程中经营者的自律与网络者的自律;
3、加强软件、硬件、网建站、学科的建设;
4、加强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
通过科学管理,与多渠道,校园网络将为教学服务科学研究,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各个系统连接起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学科、专业界限打破,不同学科之间互相供签、渗透,不同学科的发展师生共同研讨多学科问题,不同专业的同学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学分制,将会真正实现双学历、双学位。学校管理愈趋科学化、透明化,管理者全方位地掌握各种教学信息、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不同的院系和不同的学科,才使科研资源实现共享。
四、结合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来思考和教育引导功能和作用
1、民族院校应大力提倡培养民族干部和优秀学生干部,因为学生干部是一面旗帜,一面镜子,好与坏直接体现一个院校的形象,对内是集体的学习榜样,对外是一个集体精神面貌。
2、学生干部建设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通过实践认真学习,把真理带到实践中去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造就内优外秀的综合素质的学生干部,以理想新年教育为根本,正确伸入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校风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风趣,营造和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以民族教育为根本,培养高素质的民族人才。
第三篇: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坚持以实现干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从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励干部、调动干部、鼓舞干部和凝聚干部,促进干部快速成长、尽快成熟、早日成才,保证干部资源得以科学、持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在干部选配上,最大广度地实现干部的人岗相适。始终坚持为发展选配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向发展一线倾斜的干部政策,紧紧围绕发展需要选配干部,真正将发展意识强烈、发展思路清晰、发展能力突出的干部选配到发展最需要、最关键的岗位“挑大梁”,真正让勤于发展、敢于发展、善于发展的干部有干事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重点地选拔开拓精神强、敢于面对挑战的干部到园区、乡镇、经济一线勇挑重担,选拔具有现代执政理念、善于驾驭和处理复杂局面的干部到困难和矛盾一线攻坚克难,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具有丰富市场经济知识的干部到沿江开发主战场锤炼打磨,引导更多更优秀的干部向沿江开发、园区建设一线集聚,激励广大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争发展。同时,充分考虑干部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把干部选配到最能发挥特长、最能展现优势的岗位上,确保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在干部使用上,最大深度地挖掘干部的内在潜能。对干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激发干部的创业热情、敬业精神和勤业动力,让最宝贵的干部资源在事业发展中实现最大价值。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成长型”干部,多引导、多培训、多压担,让他们在实践中加以磨砺、增长才干,促使他们尽快成熟;对“成熟型”干部,放手使用、委以重任,多把他们放在急难险重的重要岗位,多让他们承担更富挑战性、更具开拓性的工作,让他们在责任和压力的双重负荷下释放出最大能量;对“过渡型”干部,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充分信任他们的同时传压力、给任务,帮助他们消除到站思想、克服“50岁现象”,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工作劲头、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继续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对发展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更要大胆起用、放手使用、给予重用,真正让想发展的有舞台、敢发展的有前途、会发展的有地位,使广大干部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发挥。
在干部管理上,最大限度地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变事后惩处为提前预防,体现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真正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警示教育,督促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不断提升干部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切实提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能力,在群众中树立起形象威信。坚持科学考核、动态管理。加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制定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逐步增加能源消耗、资源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考核指标,完善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群众生活满意度等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强化“绿色gdp”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实绩考核记载和公示制度,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制度在先、规范行为。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等各项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引导干部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干部的行为,尽量避免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失误、挫折、走弯路,让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使干部真正成为干净干事的“常青树”。
在干部评价上,最大程度地保护干部的干事热情。要辩证地看待干部的成绩和不足,客观地分析干部身上的优缺点。不简单地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敢闯敢试、勇于探索的干部给予理解和支持,宽容探索中的失误,允许创新中的挫折,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广大干部敢于负责、不回避矛盾、不规避风险;对长期严格要求自己、表现一直较好的干部,不因一时一事之过而“一棍子打死”,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大方向,更多地看到干部身上的积极因素,更多地看到干部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充满感情地关心干部。对一些挑战性大、工作负荷重的领导干部,要与他们经常交心交流,缓解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帮助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对在副职岗位上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政治待遇,对特别优秀的可以实行职级高配。
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始终凸显“以人为本”,不仅是干部自身成长进步的内在需要,更是激发干部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外在要求。只有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管理、评价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干部的个性适度彰显、能力全面发展、潜能无限释放、活力充分迸发。
第四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员工处于主体地位,而企业家则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家倡导的企业核心群体对于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理性思维,主要包括:企业“为什么存在”、“成为什么”、“如何生存”等问题。
第一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为什么存在”; 第二层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即“成为什么”; 第三层是经营理念,即:“如何生存”。
这些都是任何一个企业家经营企业时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其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型和培育。
如:张瑞敏倡导的海尔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创民族工业的辉煌;企业愿景:进入世界500强;生存理念:一切为了用户,让用户满意。
同时,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成熟的经营理念也不可能使企业发展壮大。如:双星集团是从原青岛橡胶九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什么青岛市9个橡胶企业唯独双星发展成为知名的大企业,并且成功地创建了“双星”企业文化,这与双星总裁汪海的价值观念是密不可分的。同样,海尔集团的前身企业先后换了四五届企业领导人,企业不但没有发展反而成为亏损企业,是张瑞敏缔造了海尔文化,使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为国际著名品牌企业。此种事例不胜枚举,真乃成也企业家败也企业家。
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倡导者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合。在企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企业家精神起着积极的倡导和示范作用。正如一支军队是否能打硬仗,关键要看指挥员作风是否过硬。企业家对企业精神的倡导主要体现在企业家精神上。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业拼搏精神。永不衰竭的创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的效应是鼓舞士气。如:韦尔奇在CE竭力消除员工中普遍存在的满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营造了CE人争强好胜、“数一数二”的性格。又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自来水精神”,就是由松下幸之助的创业精神延伸而来,让松下的产品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社会。再如:澳柯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等,都树立了企业的拼搏向上、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奉献社会精神。企业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家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关系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我国著名民族企业家范旭东早在1914年就提出了四项基础信念的企业精神:
第一,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 第二,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
第三,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第四,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而顾全集体。
实业报国历来是我国企业家的报负,这种干事业的精神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试想一个狭隘的、没有远大报负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企业家,又怎么可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改革创新精神。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创新能力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是现代企业制度对经理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着各种机遇和风险,没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带领企业抓住机遇战胜风险。改革创新主要指两方面:管理变革和技术创新。管理变革能使企业运作高效、严谨,技术创新能使企业产品推陈出新,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但创新的核心还在于观念的创新,没有创新的观念意识就没有创新改革的能力。同时,就企业文化建设本身而言也存在创新的问题,其一,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
其二,企业为适应环境所发生的战略及组织变革引起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动; 其三,企业内部人员结构的改变带来管理上诸多变化等。
企业家要以这些变化的情况为转移,破除旧的、传统的管理思想、观念、方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努力创建使企业和员工自我更好发展的企业文化。
诚实守信精神。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企业通过舆论和信念调整和影响员工道德意识的行为手段。主要表现在如何对待集体和功利两个方面。企业是否做到诚实守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精神境界及道德水准。试想一个竭力推销假货的人,其企业还有什么诚信可言。日本日立公司的企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诚信:“日立精神——和、诚与开拓者精神”中,“和”体现了企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个性,“诚”则体现了企业讲信用,使顾客信赖其产品和服务。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组织者
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周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由企业家组织协调的结果。其一是缩短上下级距离,形成员工和企业家的良性沟通,不仅可以产生更多的创意,同时增进了上下之间的信赖关系,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企业家并不是站在群体的后面推动和激励,而是要置身于群体之中,鼓舞群体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一名乐队的指挥即是一个恰当的例子,他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乐师共同一致的努力,演奏乐曲。一个管弦乐队取决于指挥者的素质。”其二,要进行沟通和传播。
企业家要将理念传播给员工,需要特定的载体和顺畅的渠道。韦尔奇认为:重要的是要将企业家的理念传达到每一个员工。他花费4 500万美元用于克顿维尔管理发展中心的建设,每月至少一次去演说和回答问题。在最繁忙的时候,韦尔奇承担这里四门课的教学,每次授课都在3个小时以上,一年学员约有1 000名。韦尔奇接任CE的CEO之后的19年里只缺席过一次讲课。在这期间,他将理念传播给每一个员工,从而对GE企业文化的营造和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定的载体是互动的,企业家的理念只有被员工理解和认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韦尔奇的接任者伊梅尔特说:“我的任务只有两项,一是传播思想,二是培养人才。”
企业家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
倡导“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真谛所在。我们知道,在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中,行为管理理论也是重视人的因素和精神作用的,但它与企业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利用人的精神和需求达到赢利目的,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因素,以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在质量趋同、技术趋同、服务趋同的竞争形势下,一切物质手段的开发和挖掘趋向极限,而只有人的潜质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纵观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企业家都抓住了提升“人”这个根本。如:海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阶段:OEC(日清日高)——SST(市场链)——SUB(策略事业单位)。第一阶段:日清日高,是对员工的行为养成,即规范个人行为;第二阶段:建立市场链,使每个岗位都进入市场,提升个人素质,充分体现人人是人才的用人理念;第三阶段:使每个岗位都成为一个事业单位,人人都是老板,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提升员工素质的机制。
“以人为本”是用“法治”而不是“人治”。“法治”就是机制,要求将“以人为本”的机制融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建立制度管理的平台,把人力资源上升为人才资源。GE为世界500强企业培养输送了70余名CEO,成为培养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摇篮,这在国际大企业间成为佳话。在这里企业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企业,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
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设计者和指挥,而且是实践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家的言谈举止使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人格化,凡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要身体力行,为人表率。优秀的企业家具有极强的人格感染力和渗透力,其胆识、能力、人品、作风、修养等诸多方面,吸引、影响、维系企业员工形成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并在社会上树立起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更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做到终身学习,才能够保持团队成为学习型组织。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角,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市场经济呼唤企业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企业家,同样建设企业文化也需要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来引领,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蓬勃发展。
第五篇:浅谈在工程项目上如何体现企业文化
浅谈在工程项目上如何体现企业文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集团公司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企业文化对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构建企业文化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我集团工程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各工程项目在文化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达到了宣传企业、凝聚员工、塑造企业形象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企业精神和“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但由于历史沿革和地域的原因,承担施工任务的队伍,对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理解得不够、体现得不够、落实得不够。没有把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作为自主的行为要求,而更多的是被动地满足业主和市场的需要。
(二)在硬件建设上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我们企业的文化特色。作为现代的大型企业集团,各类设施应该有统一配备要求。但是在现实中,实力强的单位在机械的配臵、职工住地建设等方面与集团在国内所处的地位相匹配,而有的单位就显得十分不相适应。以致于外界说我们是国家大型企业,设备却与包工队差不多。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的教育管理粗放、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忽视安全、劳动保护不落实、对员工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关心员工的生存条件、管卡压严重等等,这种差距更多地反映在项目管理上,但根源是出在企业文化上。不能在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长期以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必然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着之间的裂隙,影响企业的稳定。集团公司留住人才的战略必将经受严峻挑战。
(四)在对员工的价值取向、人生观的教育上尚显不足。市场经济本身会引导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社会大潮的影响下,出现了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金钱、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现象。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不同程度地被磨灭。在我们的一些干部和年轻同志中出现了只讲待遇高低,不讲奉献大小;只讲个人目标实现不讲国家和企业利益;只讲组织照顾不讲组织纪律,严重偏离国家和企业的要求的价值观。
(五)各个工程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项目主要管理者横向交流缺乏,建立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识别文化很难达到统一。如一个子公司在自己承担的工程项目上,制作的企业标牌规格尺寸随意,不符合规范,有损集团公司形象。
上述存在的几个问题,应该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制约和消极的影响,与中铁隧道集团这个品牌不相适应。
二、建设适应工程项目特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否有意识地去建立和完善它,它都会客观的存在于企业之中,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精神。作为施工企业,我们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建设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更好地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服务。
(一)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与导致的统一行为,因此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和奋斗目标就是全集团的共同价值观,因此要建立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母子公司均为市场上的竞争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要有多个不同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都要遵从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以此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在这个大前提下,鼓励各子公司在其企业文化建设上个性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要在全集团上下加强对企业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员工真正理解企业精神,而不是停留在对企业精神的表面理解上。要通过宣传教育把企业精神融入到每个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中,成为自觉的行为。这样就能使每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具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不断创新。从而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谋求企业的更快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加强对工程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因为企业文化是由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两部分组成,企业文化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部分组成。“外显”文化指企业的硬件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文化指企业总目标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点。无论只注重哪一个方面都会使企业文化建设失之偏颇。根据观察和了解,工程项目的外显文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基本能够适应市场需要。但在内隐文化建设上却参差不齐,一些领导对其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但在实践中企业的内隐文化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改变这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是规范硬件建设,比如厂房、宿舍、生产办公设备等,应尽量达到规格、尺寸、材料、标识等整齐划一。要对集团公司的A类项目和作业层设备的配臵有一个最低配备标准,各种配臵应不低于略高于同行业的标准,对作业层不能满足最低配臵的单位不能承担施工任务。二是进一步规范软件建设,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操作规程、服务承诺标准等。通过规范员工的言谈举止,使企业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是为了摆阔,而是市场发展和展现企业实力的要求。
(三)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企业的员工队伍。我们的工程项目多数在偏远的山区,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差,如果不在忠诚企业的教育上有所突破,人员流失将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留住人才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一些新分配的大学生从城市来到偏远工程项目上,不仅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存在巨大反差,就是成家立业等个人生活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部首先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和爱护员工,诚心诚意地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其次要加强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爱企业、忠诚企业的教育;三要创造条件使员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企业最大利益的有机结合,为员工创造一个可以充分表演的人生舞台;四要赋予项目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养的权利和义务,提高项目部员工的待遇,增强凝聚力、吸引力;五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任何唯精神或物质刺激的倾向,或忽视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倾向都是有缺陷的文化;六要畅通项目部推荐人才的渠道,真正形成一个“赛马”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企业活力。要力争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工作,真正建设一支忠诚企业的员工队伍,使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成为
自主行为。
(四)下大力气抓好企业文化手册的落实。集团公司制定的VI等企业文化手册内容全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下大力气在全集团进行强制推行。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应该组织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企业文化手册的有效实施仅靠某一级职能部门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各类工程项目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个项目的形象识别系统真正得到有效运转,推向社会,这样有利于不断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中铁隧集团这个品牌深入人心。
工程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给形成一致的企业文化造成困难,但正是由于项目分布面广,如果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VI手册,必将使集团公司的形象迅速地在全国各地树立起来,建立一个具有中铁隧道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