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化工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呈日新月异的态势,总体发展速度、水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尤其是“九五”的前三年,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经受了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化工产品市场急剧变化的冲击,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任务益显迫切。当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本结构不合理,综合成本高,科技发展基础薄弱,在环保方面欠帐较多,企业对产品市场认识的观念亟待转变。
“十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始实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我国化学工业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化学工业发展中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将在这一时期有较大进展。
目前国家石化局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已全面启动“十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化工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如何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调整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竞争力,这是化工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发展的宏观环境
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变化和各相关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物质基础得到快速积累,一方面为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在质量、品种或数量上都有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导致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许多产品呈现出买方市场,从而使国内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牌号满足不了要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相当一部分化工产品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其它企业,而是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为此,化工企业必须开拓思路、扩大信息、调整战略、突出优势、确定本企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措施,把提高总体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发展的目标。要深刻领会和利用国家有关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如国有企业债转股,加大国家财政支持的技术改造,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有关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利用外资的政策,等等。
二、推进企业管理和改进决策层的机制
管理层和决策层是每一个企业的灵魂,一把手又是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中的灵魂。正如朱溶基总理所指出的:企业一把手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保证企业的一把手始终保持较高的综合素质,始终如一地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这个机制应能确保 3
以下几点在企业中得以落实与兑现:
(1)关键的领导岗位必须竞争上岗。因为既然存在着竞争,就必然存在着监督,对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有一个好的一把手,必须先有一个好的机制,只有好的机制才能产生好的领导,领导可以换,但机制不能变。
(2)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被监督的体系和制度。这一点对我国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来说尤为重要。
(3)对创造价值的关键人员的报酬应与其所创造的价值相适应。
三、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科技力量和装备、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对一个企业来说,真正抓好科研开发,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科研开发的投入很大,风险自然也很高,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笔者认为,当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时机。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很大一部分科研机构与政府“脱钩”,其中有一部分被“重组”进了大企业,但更多的则进入了市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装备和科技人员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很多科研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科研院所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靠拢。全靠自己于同与企业合作于相比,后者似乎更符合目前的国情,风险更低,效益也来得更快。当今知识与技术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现行的政策和法规给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国家就以高新技术作为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作出了新的规定,由原来可占注册资本的25%提高到了35%。我国北方地区有一个地区级化工研究所,以生产加工天然碱技术作为经营资本,先后兼并了数家天然碱生产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组建了集团公司,于1997年上市成功。目前,该集团公司总资产达6亿元~7亿元人民币,其中以技术为主组成的无形资产达1.2亿元。总之,“十五”期间,化工企业应致力于创立新型科研开发体系,一方面着眼于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改进和提高老产品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任何一项成熟的技术,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改造、创新的基础上的。能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新技术,都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企业应予以足够重视。
四、尽快优化现有企业的资本结构
这一问题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将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
负债率很高,有的甚至超过100%。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不加赘述。在如此高负债率下,企业是无法步入良性循环的。如某一大型化工企业,历年来经济效益一直很好,年利税达数亿元。但自从以贷款建了一个大项目后,由于贷款的利率高,大量的利润转化为成本中的财务费用,产品的成本高,使得企业不堪重负,经济效益也一落千丈。如果不改变“负债率高”这一现状,这家企业很难有出头之日。目前,国家对这一状况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若干政策,支持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工作。企业应充分抓住机会,以不让国有资产流失为前提,规范运作,尽量“轻装上阵”,早日步入“良性循环”之路。
对一些产权不明晰的中小型企业,应以多种成份的所有制并存为原则,尽快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律。
五、客观分析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和发展环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
目前正处于世纪之交,我国加入WTO恐己为期不远。国家各有关部门已开始编制“十五”发展计划,许多企业也积极进行“十五”发展的研究工作。笔者认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应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体现本企业主导产品的优势和发展条件,明确发展目标是追求最大效益,而不是最大产品规模。要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瞻前性。同时还应特别注意规划的完整性。对一个企业来说,产品的发展规划固然十分重要,但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资本扩张和资产运作、人才引进、营销机制和策略的制定与改进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与产品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分不开的,甚至是实现产品规划的重要前提。
六、正确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任何资源都应得到充分利用,但什么时候利用,怎样利用,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对本地区的资源利用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论证,切勿盲目。我国有一个地区有丰富的红薯于这一可再生资源。80年代末期,我国乙烯资源匾乏,该地区的想法就是以红薯干为原料生产乙烯及其下游产品,其路线为:红薯干一酒精一乙烯一环氧乙烷一醇醚一表面活性剂。那时由于我国的粮价还没有完全放开,相对较低,红薯干的价格为0.6~0.8元/kg,按此计算,该项目的可行度很大。但项目基本建成时,国内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粮价上涨,二是我国以乙烯工业为代表的石油化工获得发展,导致该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勘探出了天然气资源,随着“西气东输”战略的提出,如何合理开采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是当今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许多地方政府和化工企业都在积极研究本地区或企业利用天然气的方案,但由于目前我国天然气在工业领域利用的还很有限,同时也受到气价、运输方式以及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化工加工利用方案类同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不很理想。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将给我们增加财富,否则,也会给化工企业带来负担。应由市场和效益来决定如何利用资源,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七、如何看待“重复建设”
我国化工行业“重复建设”较为严重,有其历史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从“有竞争才会有发展”这一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迫使我们的企业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高新的科学技术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会出现优胜劣汰,同时也促进企业在管理、科研、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的改革力度。但是,我们绝对不赞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尤其要杜绝落后工艺、毫无竞争力的重复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支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传统和落后工艺技术,支持用高新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支持国内企业产品替代进口,同时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快我国化学工业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进程。
八、切实抓好“三废”治理
化工行业是污染环境的大户。与以往相比,大家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提高。尽管如此,距离实际要求还相差很远。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人们对环保的重要性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还没有到位,“自欺欺人,瞒天过海”的事时有发生;(2)治理技术不过关,对企业来说,能治好的用不起,用得起的治不好;(3)市场低迷,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长期摆脱不了工厂停产,职工下岗的阴影,没有余力顾及“三废”治理。
从保护环境的高度出发,人们提出了“地球材”的概念。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三废”的治理问题。国外很多厂商已把环境的好坏作为来华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国内对环保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针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也日趋严厉,“三废”治理的好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篇:化工企业持续发展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化工企业持续发展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杨旭
营口英格瓷阿斯创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简述了我国化工企业在“八五”期间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调整结构,同时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加强管理,优化资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化工企业 持续发展 第一生产力 “三废”治理 科学技术 发展规划 重复建设 化工产品 国有大中型企业 化工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呈日新月异的态势,总体发展速度、水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尤其是“九五”的前三年,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经受了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化工产品市场急剧变化的冲击,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任务益显迫切。当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本结构不合理,综合成本高,科技发展基础薄弱,在环保方面欠帐较多,企业对产品市场认识的观念亟待转变。
“十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始实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我国化学工业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化学工业发展中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将在这一时期有较大进展。
目前国家石化局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已全面启动“十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化工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发展。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如何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调整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竞争力,这是化工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发展的宏观环境
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变化和各相关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物质基础得到快速积累,一方面为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在质量、品种或数量上都有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导致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许多产品呈现出买方市场,从而使国内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牌号满足不了要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相当一部分化工产品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其它企业,而是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为此,化工企业必须开拓思路、扩大信息、调整战略、突出优势、确定本企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措施,把提高总体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发展的目标。要深刻领会和利用国家有关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如国有企业债转股,加大国家财政支持的技术改造,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有关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利用外资的政策,等等。
二、推进企业管理和改进决策层的机制
管理层和决策层是每一个企业的灵魂,一把手又是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中的灵魂。正如朱溶基总理所指出的:企业一把手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保
证企业的一把手始终保持较高的综合素质,始终如一地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呢?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个好的机制。这个机制应能确保以下几点在企业中得以落实与兑现:
(1)关键的领导岗位必须竞争上岗。因为既然存在着竞争,就必然存在着监督,对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有相当高的要求。要有一个好的一把手,必须先有一个好的机制,只有好的机制才能产生好的领导,领导可以换,但机制不能变。
(2)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被监督的体系和制度。这一点对我国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来说尤为重要。
(3)对创造价值的关键人员的报酬应与其所创造的价值相适应。
三、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科技力量和装备、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对一个企业来说,真正抓好科研开发,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科研开发的投入很大,风险自然也很高,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笔者认为,当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时机。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很大一部分科研机构与政府“脱钩”,其中有一部分被“重组”进了大企业,但更多的则进入了市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装备和科技人员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很多科研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科研院所的观念越来越向市场靠拢。全靠自己于同与企业合作于相比,后者似乎更符合目前的国情,风险更低,效益也来得更快。当今知识与技术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现行的政策和法规给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国家就以高新技术作为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作出了新的规定,由原来可占注册资本的25%提高到了35%。我国北方地区有一个地区级化工研究所,以生产加工天然碱技术作为经营资本,先后兼并了数家天然碱生产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组建了集团公司,于1997年上市成功。目前,该集团公司总资产达6亿元~7亿元人民币,其中以技术为主组成的无形资产达1.2亿元。总之,“十五”期间,化工企业应致力于创立新型科研开发体系,一方面着眼于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改进和提高老产品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任何一项成熟的技术,都是建立在无数次的改造、创新的基础上的。能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新技术,都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企业应予以足够重视。
四、尽快优化现有企业的资本结构
这一问题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将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有的甚至超过100%。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不加赘述。在如此高负债率下,企业是无法步入良性循环的。如某一大型化工企业,历年来经济效益一直很好,年利税达数亿元。但自从以贷款建了一个大项目后,由于贷款的利率高,大量的利润转化为成本中的财务费用,产品的成本高,使得企业不堪重负,经济效益也一落千丈。如果不改变“负债率高”这一现状,这家企业很难有出头之日。目前,国家对这一状况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若干政策,支持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工作。企业应充分抓住机会,以不让国有资产流失为前提,规范运作,尽量“轻装上阵”,早日步入“良性循环”之路。
对一些产权不明晰的中小型企业,应以多种成份的所有制并存为原则,尽快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律。
五、客观分析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和发展环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
目前正处于世纪之交,我国加入WTO恐己为期不远。国家各有关部门已开始编制“十五”发展计划,许多企业也积极进行“十五”发展的研究工作。笔者认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应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体现本企业主导产品的优势和发展条件,明确发展目标是追求最大效益,而不是最大产品规模。要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瞻前性。同时还应特别注意规划的完整性。对一个企业来说,产品的发展规划固然十分重要,但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资本扩张和资产运作、人才引进、营销机制和策略的制定与改进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与产品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分不开的,甚至是实现产品规划的重要前提。
六、正确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任何资源都应得到充分利用,但什么时候利用,怎样利用,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对本地区的资源利用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论证,切勿盲目。我国有一个地区有丰富的红薯于这一可再生资源。80年代末期,我国乙烯资源匾乏,该地区的想法就是以红薯干为原料生产乙烯及其下游产品,其路线为:红薯干一酒精一乙烯一环氧乙烷一醇醚一表面活性剂。那时由于我国的粮价还没有完全放开,相对较低,红薯干的价格为0.6~0.8元/kg,按此计算,该项目的可行度很大。但项目基本建成时,国内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粮价上涨,二是我国以乙烯工业为代表的石油化工获得发展,导致该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勘探出了天然气资源,随着“西气东输”战略的提出,如何合理开采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是当今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许多地方政府和化工企业都在积极研究本地区或企业利用天然气的方案,但由于目前我国天然气在工业领域利用的还很有限,同时也受到气价、运输方式以及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化工加工利用方案类同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不很理想。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利用资源,将给我们增加财富,否则,也会给化工企业带来负担。应由市场和效益来决定如何利用资源,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七、如何看待“重复建设”
我国化工行业“重复建设”较为严重,有其历史原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从“有竞争才会有发展”这一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迫使我们的企业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高新的科学技术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
产品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会出现优胜劣汰,同时也促进企业在管理、科研、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的改革力度。但是,我们绝对不赞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尤其要杜绝落后工艺、毫无竞争力的重复建设项目。要充分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支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传统和落后工艺技术,支持用高新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支持国内企业产品替代进口,同时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快我国化学工业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进程。
八、切实抓好“三废”治理
化工行业是污染环境的大户。与以往相比,大家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提高。尽管如此,距离实际要求还相差很远。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人们对环保的重要性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还没有到位,“自欺欺人,瞒天过海”的事时有发生;(2)治理技术不过关,对企业来说,能治好的用不起,用得起的治不好;(3)市场低迷,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长期摆脱不了工厂停产,职工下岗的阴影,没有余力顾及“三废”治理。
从保护环境的高度出发,人们提出了“地球材”的概念。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三废”的治理问题。国外很多厂商已把环境的好坏作为来华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国内对环保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针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也日趋严厉,“三废”治理的好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勇智、朱斌 福建省石化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
2、刘晓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杨继业 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浅谈[J],广州化工,1983年
4卢良能 化工企业中水泵的节能措施[J],山西化工,1984年
5张树功 对新乡地区化学工业产品开发的几点意见[J],河南化工,1985年
第三篇: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摘要:安全是一个化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当今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已有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安全管理混乱无序、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化工企业想要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需要明确危化品领域安全责任,全面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危险化学品存放管理,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定期组织安全技能培训等。在明确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重要性的前提下,简要介绍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促使企业重视和提升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保障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隐患;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化工企业也逐渐趋于规模化、快速化发展,化工生产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大产业,但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高温高压操作、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较大的损失,如经济、财物、生命、名誉等[1-2]。因此,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安全隐患的探析和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简要介绍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最大限度地排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1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1.1安全管理混乱无序
危险化学品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3]。据了解,有些化工企业生产需要使用易燃有毒的危险化学品,在储存、加工过程等环节,必须严格遵守防爆防毒的要求。但实际上,违规使用、堆放大量危险化学品的现象在很多化工企业较普遍,严重违反了《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等标准规范要求。在有些化工企业的厂区内,空地上堆满了各类化学药剂的空桶,按照规定,本应由专人看守,而实际上封闭式管理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却是大门敞开,无人管控。
1.2安全意识淡薄
化工生产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各种设备、物料以及如何使用先进的工艺方法等诸多问题,其中,人员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生产安全。有些化工企业仓库属于近年新建的仓库,没有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未经竣工验收便擅自投入使用。有些化工企业生产车间放置的一些维修工具并不是规定要求的铜质,而是铁质的,一旦使用,有可能会产生火花,而车间内还存在私拉电线、未按防爆要求安装管线、开关等问题。此外,用于预防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的安全淋雨、洗眼器等诸多防护设施也均处于失效状态。进一步调查发现,车间内这两台使用中的搪瓷反应釜无登记,也无检测记录,且停用已有10年之久,如今竟然被企业偷偷重新启用。在使用中,有的企业还违规改变工艺流程,擅自进行加热处理,导致危化品燃爆的概率大大提高。调查发现,有些化工企业压力容器的危险化学品加料管只固定了一半的螺栓,另一个加料口8个紧固螺栓也只拧了2个,危险化学品挥发泄露和冲出容器的风险大大提高。有些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带病运行问题严重,日常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流于形式。
1.3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企业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落实执行,带班领导未按要求在岗在位带班值守。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制度缺失,且有的制度长期未修订更新,缺乏操作性,有的制度缺少相应的记录台账等。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存在日常监管、检查、执法工作不严不实以及隐患排查、整治、跟踪、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2对策建议
2.1多措并举落实危化品领域安全责任
组织各相关单位开展安保维稳工作会议,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强化阵地管理和舆论引导,站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结合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学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切实把安全责任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强化底线思维,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以实际行动树立安全稳定发展理念。2.1.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安全许可为抓手,筑高准入门槛,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细致审查危化品企业的申请材料,从源头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外,应加强危化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专项执法、异地执法、聘请国家和省级专家等方式,对危化品企业“把脉问诊”,对重大隐患和处罚项严格查处,倒闭企业加强自查自纠,时刻警惕,落实主体责任。2.1.2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各地应制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管理条例,确定辖区内风险较高的危化品企业为驻点企业,让驻厂人员深入企业一线,准确掌握企业的基本信息,对于重点装置、重大危险源等,每日由驻厂督导员、包保专家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至少共同巡查一次,确保“盯得紧、管得细、查得严、跟得牢”[4]。明确领导包保工作的职责分工、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对危化品企业进行包保督导,每周至少一次到包保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2.1.3落实属地责任为确保危化品安全排查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各地应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对危化品和化工企业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工作,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网格化排查,每日上报巡查情况,确保问题隐患及时消除,做好闭环管理[5]。为了确保镇街区属地巡查质量,危化品专项指挥部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抽查督导,确保镇街每日巡查到位,从严、从实、从细地落实属地责任。
2.2加强危险化学品存放管理
各地要督促企业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仓库的安全管理,严禁超量储存、违规混存、超高堆放、野蛮装卸等行为。有效落实危险化学品仓库防雨、防潮、防雷电措施,特别是受潮易自燃或分解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要严格按标准规范入库储存,严禁露天存放,严禁与禁忌物混合储存[6]。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巡检和维护,按规定定期检测,确保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好有效。
2.3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
各省应以市为单位,积极开展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专项督导核查。督导核查采用量化评分方式,全面检验工作质量,推动各地区进一步落实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确保问题隐患查深查透。加强明察暗访,发现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督促相关地区依法严肃查处,确保整改闭环,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2.4持续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各地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突出重点,持续深化,不断巩固排查整治成果。采取突击检查、暗查暗访等方式组织“回头看”,突出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整改情况等,对存在不按期整改、“假把式”整改、拒不整改的企业,要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执法措施;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企业,要坚决撤出作业人员,坚决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2.5开展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严格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遵章守纪,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只有真正做好基层安全工作,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生产堡垒,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是开展化工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增强安全意识,尽可能避免或大或小的事故发生。为响应“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的主题,各化工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安全事故为教训,以增强意识为目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警示培训。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培训应以真实的典型案例为鉴,通过播放的画面,冲击职工视觉、触动职工心灵,使企业职工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充分理解“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的含义,真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下一步,化工企业安全应急管理办公室将督促企业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2.6强化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
各地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教育培训,定期开展预案演练,配足配齐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避免事态扩大。即日起,各地在接报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的事故信息后,要第一时间核实事故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派人赶赴现场指导处置。
2.7定期开展综合排查整治,加强设备检修
安全生产无小事,防患未然是关键。生产设备是化工企业正常生产的重要硬件支撑,如果生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所以,企业需要加强设备检修[6]。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应对辖区内重点化工企业集中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死角”和容易忽略、疏漏的重点环节,重点检查各化工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情况,并督促各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各类风险源的监控,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8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
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GIS等领域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安全生产、绿色制造为目标而研发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实现安全、环保、智能、高效的生产管理。大数据监测势在必行,化工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监测,就用网络化工安全物联网监测系统,做到实时化工数据监测,防患于未然。
3结语
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一行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化工安全生产问题是其中最大的难题,如原材料存储不当、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格、生产过程中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安全生产问题是企业永不过时的主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化工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影响社会和谐,更关乎社会稳定。当今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重而道远,所以一定要重视安全生产,做好安全防范,排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保险业持续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是在遵循保险、金融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建立和健全保险体制、发展和完善保险机制、提高和改善保险效率,既保证当代人对保险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利用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配置保险资源,实现保险业的资源供需平衡和良性循环。因此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表现为规模、数量的扩大、而且还必须表现为保险职能和质量的深化,从而使保险业能够长期可持久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而汽车保险业在汽车消费的增长下迅速发展,成为保险业中一支重要的队伍。
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借鉴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上分析中国汽车保险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发掘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中国汽车保险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分析汽车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保险业
可持续发展 汽车保险 保险市场秩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3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3 第二节 意义„„„„„„„„„„„„„„„„„„„„„„„3
第二章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4 第二节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
第三章 中国汽车保险业的现状„„„„„„„„„„„„„„„5 第一节 浅析中国汽车保险的现状„„„„„„„„„„„„„„5 第二节 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是当务之急„„„„„„„„„„„„5
第四章 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趋势„„„„„„„„„„„„„9 第一节 以创新推动车险发展方式转变„„„„„„„„„„„„9 第二节 关于汽车保险业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建议„„„„„„11
第五章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一 引言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的特征。在保险市场越来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视保险文化的创造和传播,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由推销向营销、由经营业务向经营文化的根本转变。通过加快保险经营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保险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来源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奠定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来源于中国发展建设中日益丰富的保险需求。只有充分发掘中国保险业的巨大发展潜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二 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我们共有明天》报告中提出的。所谓可持续发展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让后代人的利益不受当代人的侵犯。另一方面发展要讲后劲,要确保发展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在保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突出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和发展的持续性。我国是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它要求我们在制订政策、确定发展计划时,必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险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保险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的发展能力和外部发展能力的制约和影响。前者就是由保险发展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所决定的保险发展能力,它主要由保险发展系统的人力、物化劳动、科学技术和系统内的协作联合组成。后者是指保险发展系统外部的环境资源对保险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内容十分广泛,可归纳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策尤其是保险政策的宽松度、政策的连贯性、政策的稳定度等;经济和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文化方面主要指一个社会中人们的习俗、道德规范、价格观念和保险意识等。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保险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而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存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这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三 中国汽车保险业的现状
(一)浅析中国汽车保险的现状
1中国保险业市场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最核心的问题,是国内保险业的市场、法律基础等还不完善,影响了对外开放的安全与效果。再当前的市场与法律环境下,保险机构的行为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不得不进行同质恶性竞争。再这种环境下对外开放,虽然有助于推动保险业宏观环境的改革,但如果宏观环境再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或者说改革压力没有转化为改革现实,反而会成为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会使市场主体降低对风险的约束,追求规模扩张。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的国内市场竞争越充分、越有序,法律等基础设施越完善,对外开放就越能促进本国保险业的良性发展,就越能再保证金融安全的基础上发挥保险保障等功能。
具体而言:一是国内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能对新产品的开发起到良好的法律反对和指导作用。加上各类保险数据不健全,医疗体系等其余领域的限制,也影响了各类创新性保险业务的开展,甚至是某些国外传统保险品种的开拓,也面临一定挑战。二是保险市场还相当不规范,恶性竞争较为严重。三是府再社保方面的职责范围尚不明确,社会保障相关机构不段扩大承保范围,再个别地区甚至还出现再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的保险品种获得市场成功后,利用政府力量将其转为社保品种的现象。
2中国汽车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车险市场经过了许多改革,可仍旧存在许多问题。车险销售中回扣率过高;车险发案率高,导致理赔率高;车险理赔水分高等等。这些问题存在已久,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仍旧没有达到现实中需要的效果。
(二)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是当务之急
规范保险市场秩序,是防范化解保险风险的必然要求。保险持续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特性,决定了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国际经验看,保险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也是问题集中暴露时期,美国在20世纪初、日本在20世纪末都经历了保险市场由乱到治的历史阶段。我国保险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期。近年来行业没有出现大的风险,除了加强监管的原因,客观上是一些风险因素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业务和资产规模扩大过程中得到了及时化解。但是,行业风险隐患仍然存在,一遇经济周期波动,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就会逐步显现。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保险业面临的风险来源更多、传递更快、破坏力更大,全行业防范风险的责任比以往更重,任务也更加艰巨,各级保险机构的管理者对此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些年来,保监会高度重视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取得了重要的效果和经验:通过发挥偿付能力监管在风险防范中的核心作用,督促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充实资本金,改善偿付能力状况;通过把资金运用监管作为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基本维护了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稳健;通过把强化内控监管作为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督促保险公司构建更加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内控标准和流程;通过建立健全全过程的风险防控体系,推行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特别是进一步健全防范风险的应急工作机制,发挥保险保障基金作用,对发生重大风险的公司,完善风险处置和救济制度,妥善处置了个别公司的风险。总的来看,市场秩序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主流。业内外公认,“十一五”期间,是保险业面临形势最复杂、经历考验最多的时期,是发展变化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的时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瑕不掩瑜,当前保险市场秩序的确还存在很多问题。从保监会通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执行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非理性价格竞争在一定业务领域还比较突出;销售误导、理赔难的问题社会反映还比较集中;经营数据不真实,虚假列支中介代理手续费和营业费用问题比较普遍,虚假退保、虚挂应收保费、虚假赔案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分支机构还出现虚假承保农业保险问题;非法集资、保险欺诈、商业贿赂等保险领域的司法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不仅会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破坏行业形象,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对比较普遍的问题更要果断集中解决,更何况,当前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如不有效治理,已经影响到行业发展大局。这次保险业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况通气会明确提出,明年规范市场秩序,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各保险公司应该早知道,早部署,早动手,早治理。
第一项工作是,把打击虚假经营行为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财产保险领域以车险和农业保险为重点,要在巩固已有监管成果的基础上,突出整治虚假批单退费、虚挂应收保费、虚列中介代理手续费、虚列营业费用和农业保险虚假承保、虚假赔案问题。通过加强监管,逐步解决条款、费率报备与执行不一致的问题。人身保险领域以银行保险为重点,突出整治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和销售误导问题,同时对电话销售业务和团体年金业务开展集中治理。保险中介领域以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为重点,突出整治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问题,同时对保险代理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第二项工作是,把加大查处力度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对明年的现场检查工作,保监会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业务领域的检查方案,明确了检查对象、检查重点和时间安排。监管机构将按照检查方案,统筹监管力量,深入开展现场检查。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以处罚责任人、停业、吊销许可证、追究上级领导责任为主,严厉处罚违规保险机构和违规人员。对于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项工作是,把完善制度和强化执行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针对保险市场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具体监管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市场行为。一是完善中介业务管理规定。二是强化关键岗位职责。落实法律和精算责任人的问责机制,要求他们对公司的条款、费率执行情况切实负起监督检查责任。三是完善保险公司财务内控制度。四是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同时,为净化行业发展环境,中央纪委已经转发保监会文件,对违规支付手续费等涉嫌商业贿赂和违反廉政规定的行为,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保监会要求,对明年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各保险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监管要求。一是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照监管要求,查找违规经营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二是完善内控制度。针对存在的违规行为,要从激励机制、财务管理等方面认真分析原因,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三是强化制度规定的执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要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合规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确保监管规章制度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对制度执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机构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让我们统一思想,雷厉风行,迅速贯彻落实保险业情况通报会的部署,在新的一年,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为重点,举行业之力,治行业之弊,树行业形象,努力开创保险工作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四 中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一)以创新推动车险发展方式转变
以2008年保监会70号文件为起点,保险行业,特别是以车险为主的财产险进入了重要的行业转型期。经过两年多的全面整顿、全力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大为改观,以车险为代表的财产业发展速度回归理性,经营质量明显提高,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是保险行业商业化转型的关键之年,以发展为主题、转方式为主线将是经营车险的主旋律,以创新方式推动车险发展方式将是经营车险的根本方向;以实现工作上台阶、服务上水平、目标创新高、业绩争一流将是经营车险的主基调。
1要深化经营模式的改革
省、市分公司是经营车险的管理层面,在车险发展、盈利活动过程中,要按照经营管理的职能,改革经营模式,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一是要完善政策、用活政策。车险承保面广、保费量大,在经营政策贯彻上,需秉承既要体现统一性,又要平衡差异性的原则,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客户群、不同的车型,采取统一政策框架内的差异化政策。二是要制定标准、落实标准。要围绕加快发展、降低成本、提升盈利,制定直接费用、间接费用配置标准,把有限的费用资源配置到发展快、成本低、盈利能力强的地方去;要按照上线限制要求,制定手续费跟单标准,严格手续费使用范围。三是要强化管控、抓好管控。要抓住经营管控风险的关键领域,在折扣率、续保率、核保条件、出险率、市场份额等核心风险指标控制上,要把指导性管控转化为刚性化管控,细化管控内容、量化管控责任、落实管控目标。
2要深化车险承保定价改革
承保定价是保费充足和盈利的基础,要进一步深化车险承保定价改革,科学判断风险,准确细化承保定价。一是要细化ABCDE模型定价基础。以模型定价为基础,以折扣率为刚性控制手段,按照盈利价值确定承保价格,以盈利价值,确定不同的支公司、不同的客户群、不同的车型承保价格,刚性落实费率系数。二是要细化核保条件。以行业平台上线信息数据监控为基础,以赔付率R嵌入为刚性监控手段,细化承保条件、科学识别风险、提高自动核保门槛、降低环节损失率。三是要细化客户资源管理标准。在客户资源中,有续保客户、新保客户和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入客户,在已保的客户资源中又分未出险客户、出险客户和多次出险客户。细化客户资源管理标准,是差异化定价的基础,省、市分公司要深化客户资源管理,细化客户资源管理标准,以客户价值确定客户享受公司优惠价格和服务等级。3要深化考核分配制度改革
①是要量化考核内容。在考核内容上,要嵌入清晰可见、便于操作、刚性直观、界定分明的核心指标量,便于考核有依据,让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怎么做。②是要明确奖惩标准。对个性化与非个性化指标进行权重比例区分,按权重比例突出个性化指标考核。要明确奖惩的标准、确定奖励的时间、规定问责的范围,让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做什么。③是要严格兑现落实。考核分配的成效关键在于兑现承诺的及时性。每一个层级都要严格标准、严格考核,按照时间维度及时进行奖惩兑现,让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如何做。4要深化理赔管理管控改革
①是深化理赔风险流程管控改革。按照省、市集中的框架要求,以信息技术嵌入为支持,本着简捷、简便、公开、透明原则,全面梳理风险管控要点,细化风险管控流程,建立上下内外监督流程线路图,提高流程运行效能,全流程化解理赔风险。在省、市集中操作层面实现日清日结,达到零积压、零差错、零投诉;在支公司传送操作层面实现信息要素真实、全面,数据真实、完整,零延误、零差错、零失实。②是深化理赔作业团队管理改革。在持证上岗、编码管理的基础上,对理赔作业团队实行垂直管理,通过规范身份、以岗定薪、等级量化定期考核,按岗位业绩取酬的管理机制,全力打造精锐理赔作业团队。③是深化理赔过程监督改革。省、市分公司都要建立独立理赔督察制度,设置理赔督察团队,对理赔工作线多层次、全流程跟踪督察。督察内容包括:理赔流转效率、作业团队职业行为、案件处理过程、理赔查勘工具使用、投诉、举报疑难案件落实等。④是深化理赔提速增效改革。以就近服务客户满意为宗旨,以降赔增效为目标,以省市集中操作平台为基础,深入推进重点工作举措落实。5要深化工作管理团队改革
①是要提高选人用人门槛。车险和理赔工作线是公司的重要工作线,两条工作线的成效,关系着公司总体工作成效。市分支公司要从公司发展大局的角度,看待两条工作线选人用人的重要性,提高选人用人的标准,把那些品行好、素质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能干事、干成事、不误事、善团结、讲和谐的人员选到两个团队中来,打造精英和谐团队。②是要配齐配强管理团队。车险和理赔工作线肩负着公司发展、盈利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基本面。市分支公司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配齐配强两条工作线团队的必要性,把那些能力强、听招呼、讲大局、懂规矩、守纪律、敢担重任、不怕困难、善拼硬打仗的人员充实到两个团队中来,打造精锐管理团队。③是要严格工作考核。车险和理赔工作线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不在管理过程,而在管理结果,在于用数据说话。省、市分公司和区、县支公司,要重视对管理团队的量化考核,把以成效决定岗位、以岗位业绩决定薪酬贯穿管理团队每一个成员工作的全过程,以动态调整岗位和变动薪酬为杠杆,牵引每一个管理团队成员主动履职、忠诚履职、高效履职。对那些不适岗的人员要坚决转岗,不能迁就。
车险是财险公司的龙头险种,车险的发展、盈利程度决定财险公司总体目标实现的程度。加快车险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是关键,通过深化关键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发挥车险在发展、盈利上的龙头拉动作用。
(二)关于汽车保险业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保险公司和汽车保险中介组织
①增设保险公司。一方面,必须有足够多的保险公司,才能为这些中介组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采用中介组织的经济效益才能充分体现。保险公司越多,中介组织的经济效益越明显,从而保证汽车保险中介组织有足够的业务量。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竞争加剧,必然要考虑降低成本,而采用汽车保险公司中介是降低经营成本、改善服务的较好途径。
②发展汽车保险中介组织。我国汽车保险中介组织的规模和数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保险服务要求,各地应积极扶持各类去哦车保险中介组织的发展。
③引进外资保险公司和汽车保险中介组织。积极引入外资保险公司和汽车保险中介组织,特别是进入内陆地区,从而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传入我国,促进汽车保险业的发展。2加快人才培养
①开办各个学历层次的汽车保险专业。可依托已有的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程专业、交通运输等汽车相关专业,开设汽车保险专业方向的学历教育,应包括从高等职业教育到本科和研究生等各个学历层次,尤其是硕士和博士层次,形成技能到理论的丰富,完善现有的保险教育。②建立汽车保险中介的继续教育体系。3进行配套一年过节设施建设
①建立汽车产品信息共享体系,②建立汽车远程服务网,③开展直复营销。4开展汽车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服务
汽车保险中介服务创新应重点开展汽车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服务。一方面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全社会都迫切要求保证出行的安全。另一方面,汽车保险中介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汽车,以及具体的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等知识;与客户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客户自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汽车保险中介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五 结论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48091.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倍。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预计2010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将达到1.47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32%,到2015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总收入将会突破3.6万亿元,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保险的起源、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保险业的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再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保险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中介市场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资金运营分析、营销分析和行业竞争分析,最后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指导,同时也谢谢伴我一同度过这段美好时光的老师同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中山车世界 中国保险网 2011-1-7 2 赵健 中国保险报 2010-12-28 3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研究报告 2011-2-12
第五篇: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唐琪
调查时间:2009年1月18日—2009年2月5日
调查地点:铜陵市铜化有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市清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市及其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公司员工、负责人、周边地区居民
调查方法:访谈、实地勘察
调查目的:了解铜陵的化工企业“三废”污染治理的真实状况,反应铜陵人民的现实生存状况,揭露背后的真相。作为铜陵儿女,为铜陵的蓝天绿水,为铜陵的明天,为建设铜陵发出呼声。
前言:建设环保家园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和义务,获得事实真相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利用这个假日,我在也许远离人们生活的本市开发区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调查,所见所闻所知让我无法不焦虑,现在就调查事实做以下陈述和总结:
一、本市化工企业分布现状。
铜陵市的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一冶金厂、第二冶金厂磷氨厂、发电厂附近,也就是横港化工区,属于老经济区,多以国有大型资本企业为主。其他主要分布在铜陵县开发区,以大型化工企业亚邦为中心沿江分布,是合资或独资企业,比较新兴。另外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化工企业集中区。化工企业生产一直是铜陵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过去,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不少外来资本入户铜陵,但这些资本大多是“灰色资本”——带有重污染性、强资源要求、高排放
性,对铜陵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二、化工企业“三废”排放现状。
(一)废水污染治理废水危害最大,直接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不但污染江河湖海,还会渗到地下污染地下水。调查中我通过走访企业周边的群众,现场察看等方式,发现了不少环境问题和污染隐患。铜陵市大型国有化工企业铜化集团有机化工厂,主要生产苯胺、橡胶防老剂、周位酸、劳伦酸及建筑涂料等有机化工产品,是铜陵市的老牌化工企业,然而途经企业的那条小路边就有一条小河,河水令人瞠目地呈现褐红色,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河岸於堵,长长的荒草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河道,河岸两边即是人家和田地,田里种的有蔬菜和油菜,但大多叶子焦黄,土壤也呈现黄褐色。询问附近的农户,我得知还在十几年前,这条河河道还很宽,河水比较清这几年,附近周围的化工厂,包括旁边的焦化厂排污变本加厉,居民经常能看见五颜六色的化学废水通过地下排污口直接往里排污,污水导致河里的水生物几乎或已经灭绝,杂草疯长堵塞了河道,夏季更是气味难闻,蚊虫肆虐。试问种在这条河旁边的农产品还能卖出去吗?还是人可以吃的吗?我了解到,单是有机化工厂生产的化学染料剂,其毒性就非常剧烈,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使这条河惨不忍睹,酸性废水直接排进厂边大坑,任其渗漏,致使工厂周边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工厂隐藏在麦地边的废水坑,尽是红褐色的污水,刺鼻的气味四处散发,居民叙述不仅这条河被污染了,他们以前打的井里井水也慢慢变黄,沉积物逐渐增多。听完居民的讲述后,我又到有机化工厂里进行采访,向有关
人员说明来意以后,负责人以技术保密为理由拒绝就此问题让我进行深入探究。
(二)废气污染处理虽然排出的废气很快就消失在大气中,但是它会随风扩散到很远的地方,污染范围最广。化工污染的空气污浊而有刺激气味,长期吸入将给居民的健康带来损害。在走访铜陵县开发区附近居民时,群众反映“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运转,废气夜间偷排”等问题,空气中总是有难闻刺鼻的化学品气味,那些离化工厂较近的住户长年累月不敢开窗,深受其苦。我在铜陵市兴达化工厂看到浓烟就从简易烟囱里排出,颜色深,气味恶,有些排气还具有腐蚀性,旁边的树树皮早已脱落干枯,濒临死亡。这些毒气被人吸入后,危害十分严重,在采访有机化工厂时,就有职工反映,该厂近几年员工得肺病、血液病等等情况,她们直言不讳地说化工厂的废气就是直接诱因。附近的居民出门都带着口罩,我抬头看到天空是淡黄色的,因为排放气体。
(三)废渣污染治理化工废弃物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起来相当困难。一方面,它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各种途径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环境,其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甚至会危害人类健康。就它对土壤的影响,很可能是永久持续的,一小块污染就能毁了一大片良田。我在焦化厂周围看多废气碳渣堆积成小山状,垒放在田边,甚至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很大一片废渣堆积场。
(四)其它生产危害治理其他化工厂带来的危害包括有噪音污
染,光污染等多种隐形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干扰了附近的正常生活,令他们已经无法忍受。而这些危害绝不仅仅存在于周边环境,整个铜陵市的人民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挖掘原因
(一)化工业的无序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正在加剧,在选址上随心所欲,他们不考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或建在村庄的饮水源头,或建在村庄的上风向。这些现象若不加以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是工业项目规划不够完善,企业分布广,选址不合理,污染源分散;有的仍是小作坊式,规模小、工艺落后,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这将对农业生产甚至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的工业企业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部门的批准,擅自建厂,有的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有的虽然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但不按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办理,未经环保验收就擅自投产。三是老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环保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焦炭行业污染更为严重,粉尘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四、总结
(一)从试制新产品, 采用新技术开始, 抓好污染预防工作。
(二)要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新污染源。
(三)结合化学工业的调整改组, 有计划, 有步骤地解决一批污染“老大难”问题。
(四)大力改进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技术, 把“三废”最大限度地
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五)大搞综合利用, 进行深度加工, 实现“三废”资源化。
(六)加强生产管理, 消除跑冒滴漏和一切人为的污染事故。
(七)抓环保科研攻关, 净化处理“三废”,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八)搞好厂容厂貌整顿, 大力绿化厂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