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管理概论_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企业: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得利润,实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第三方物流商: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27、麦肯锡矩阵分析法:这是以战略经营合性指标进行组合,形成矩阵,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
28、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的性质、经营目的、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力活动过程。其工作性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的工作,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延续。
52、生产观念。这种观念是以企业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为进行有关决策提供
依据所开展的一项工作。77、成本和费用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预测、计划、使用、核算以及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即物流商)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3、联合公司:由若干个彼此存在一定生类产品的工厂联合组成的公司。
4、企业联合体: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自愿结合、谋求共同发展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经济联合组织,也称企业群体、经济联合体。
5、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指的是两个或两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6、虚拟企业: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7、企业集团的含义: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它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联合体。
8、网络化趋势:从等级管理向网络管理一,我们称之为网络化。网络化是管理理论人本化、整体化、战略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9、股东大会是一种定期或临时举行的由同时又是一种非常设的由全体股东所组成的公司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10、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根据企业经营立、制约又相互联结、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关系的一种企业领导制度。
11、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所组成的一个集体领导班子。
1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直接指有效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下级人员的恰当数量。
13、学习型组织,这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对顾客负责的组织系统。
14、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15、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6、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根据劳动者向社会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社会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17、浮动工资制:把员工基本工资的一部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员工劳动成果的大小而上下浮动计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18、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根据内外环境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19、战略目标:企业以战略思想为指导,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20、战略重点: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加强的方面。
21、战略方针: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战略方针可分为:综合性方针和单项性方针;目的性方针和手段性方针。
22、战略对策: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它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
23、战略控制:在战略计划实施过程中,营活动,所采用的不断评审实际工作、将反馈回来的实际成效信息与计划目标比较,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的活动。
24、企业内部环境也叫企业内部条件,主作情况。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
25、战略环境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外部来所进行的分析。
26、波士顿矩阵分析法:这是将需求增长矩阵图形,然后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
社会进步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29、稳定型战略,就是维持现有水平的战后,需要进行调整和提高,积蓄力量,以便继续前进。这是一种积极型和建设型的稳定战略,也叫“稳中待进”战略。30、紧缩型战略。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市产品已进入衰退期,或者资源枯竭,已不能正常供应时,企业则可果断地实施减量经营战略,即该产品逐年减产最后停产的战略。
31、资本流动战略方案。这是指企业在拥对资本流动的方向、流动的领域作出的总体性谋划与方略。
31、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在对内外环境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企业实力、国家政策、资源状况和社会要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指导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谋划和方略。
32、企业经营单位战略,是指大企业或集(如事业部、分公司或子公司),为贯彻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经营战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对所选择的经营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3、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4、综合型的技术开发途径是指技术的综由此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或新的产品。
35、综合评价法。这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综合各种因素的评价方法。
36、价值工程的定义:价值工程是通过各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37、生产管理是对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的生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组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等管理工作。
38、混合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一个企业用,又称“混合原则”,即既有工艺专业化的组织形式又有对象专业化的组织形式。这样可以结合两种专业化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
39、流水线生产,又叫流水生产、流水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40、企业定员是指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对配备各类人员所规定的限额,也称人员定额或用人标准。
41、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42、工时测定法:它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组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和分析研究确定定额的方法。
43、综合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出量、库存和所需劳动力等作出总量安排,相对于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具体的执行性计划来说,综合生产计划是一种概括性的、决策性的计划。
44、生产作业控制,通常又称生产调度,有关产品生产数量和进度的控制。
45、设备综合管理:它是以提高设备综合目标,采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46、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以计同时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生产运作管理方式。
47、工作质量包括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稳定地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48、质量职能可以说是为了保证产品具有或者说,质量职能就是在实现产品的适用性过程中各部门应发挥的作用或应承担的职责。
49、产品的使用过程是考验产品实际质量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出发点。50、质量体系认证,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51、市场营销: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为满
品。
53、现代市场经营观念:企业以市场需求就开发和生产什么产品,销售什么产品。完全把顾客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按顾客的需要和要求去组织产品开发、安排生产和销售。
54、市场细分是指根据众多用户或众多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特点,把企业某一产品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用户群或消费者群,即细小市场的分类过程。
55、产品的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上客对该产品的态度,有目的地树立本企业产品的形象,确立其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
56、提早进入市场。在掌握对手开发新产情况下,可抢在对手之前,把本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先入为主,抢占市场。
57、较晚进入市场。在掌握对手迟迟拿不本企业又有大批老产品且销路较好时,本企业的新产品可以晚一点投放市场,以便延长老产品的寿命周期,尽量为企业多作贡献。
58、顾客满意营销:这是指企业以顾客为营销活动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59、文化营销:指企业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以确立品牌文化寻求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念为立业之本,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60、绿色营销: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计、生产、营销、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到产品消费过程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61、整合营销:这是使企业在努力兼顾企驱动下,为更好地协调企业内、外系统的关系和活动,在总结成功经验、综合现代市场成功经营理念的基础上,以动态的观念,针对整个行业经营进入综合价值阶段,更加重视顾客的特点,努力把各种营销技巧、营销手段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细心地去发现潜在的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62、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以因特网为核心,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营销情报检索、物流流程管理、辅助营销决策,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营销目标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63、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64、渠道开通战略就是以营销渠道为主,65、促销开路战略,是指以促销要素为主,66、名牌是指经市场检验,众多顾客所公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适用性、高效益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67、名牌累积效应。企业品牌经过人员推营业推广等一系列的投资和投入,打开了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从无名到有名;从小有名气到大有名气,创出了牌子,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实现了价值的增值。68、品牌战略。这是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 69、名牌战略。这是指企业以创建和运用获得相关顾客所公认的,达到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70、国际市场营销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跨出国门开展市场营销所进行的商务活动。71、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和金融机构贷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借款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72、企业投资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一种经济用新投入的资本建立各种生产经营条件和开展某种生产经营的活动。73、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它由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短期投资五个项目组成。74、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等。75、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费用。76、财务分析是指企业经营者或利益相关统计资料等提供的会计信息,利用专门的方法来了解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掌握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揭示
78、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的各项费用。79、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和银行手续费等。
80、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81、因素分析预测法,是根据计划期影响低数额和降低程度的方法。82、成本与费用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对构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计划范围内。8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在生产经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等所必不可少的工作。84、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经营资源,所规定的消耗标准与占用标准。85、在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中,一般把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分析、技术经济情报、科技档案工作以及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传递、储存等管理工作,统称为信息工作。对规定,是全体职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87、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组织竞争能力为目传播和利用知识(资源)的过程。88、流程管理以满足最终顾客的需要为目流程管理的目的是把流程上所有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要超越每个活动实现的单个目标,共同指向流程的最终目标——满足顾客的需要。
第二篇:企业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企业: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得利润,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第三方物流商: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即物流商)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3、联合公司:由若干个彼此存在一定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不同行业或生产不同类产品的工厂联合组成的公司。
4、企业联合体: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自愿结合、谋求共同发展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经济联合组织,也称企业群体、经济联合体。
5、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某种具有战略性的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6、虚拟企业: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7、企业集团的含义: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它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联合体。
8、网络化趋势:从等级管理向网络管理的转变,也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之一,我们称之为网络化。网络化是管理理论人本化、整体化、战略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9、股东大会是一种定期或临时举行的由全体股东出席的会议,同时又是一种非常设的由全体股东所组成的公司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10、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彼此既分立、制约又相互联结、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
制衡、相互协调关系的一种企业领导制度。
11、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由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的由董事所组成的一个集体领导班子。
1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直接指挥的下级人员的人数。有效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下级人员的恰当数量。
13、学习型组织,这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根本特征,对顾客负责的组织系统。
14、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15、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6、按劳分配原则是指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社会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17、浮动工资制:把员工基本工资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奖金等结合在一起,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员工劳动成果的大小而上下浮动计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18、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根据内外环境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19、战略目标:企业以战略思想为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20、战略重点: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
21、战略方针: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战略方针可分为:综合性方针和单项性
方针;目的性方针和手段性方针。
22、战略对策: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它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
23、战略控制:在战略计划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按战略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采用的不断评审实际工作、将反馈回来的实际成效信息与计划目标比较,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的活动。
24、企业内部环境也叫企业内部条件,主要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工作情况。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
25、战略环境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所进行的分析。
26、波士顿矩阵分析法:这是将需求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标准形成矩阵图形,然后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27、麦肯锡矩阵分析法:这是以战略经营领域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两个综合性指标进行组合,形成矩阵,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
28、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的性质、经营目的、经营任务和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29、稳定型战略,就是维持现有水平的战略。有些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后,需要进行调整和提高,积蓄力量,以便继续前进。这是一种积极型和建设型的稳定战略,也叫“稳中待进”战略。
30、紧缩型战略。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逐年下降,产品已进入衰退期,或者资源枯竭,已不能正常供应时,企业则可果断地实施减量经营战略,即该产品逐年减产最后停产的战略。
31、资本流动战略方案。这是指企业在拥有比较雄厚的资本条件下,对资本流动的方向、流动的领域作出的总体性谋划与方略。
31、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在对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企业实力、国家政策、资源状况和社会
要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指导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谋划和方略。
32、企业经营单位战略,是指大企业或集团性公司中的第二层次的经营单位(如事业部、分公司或子公司),为贯彻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经营战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对所选择的经营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3、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4、综合型的技术开发途径是指技术的综合,即把两项或多项现有技术组合起来,由此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或新的产品。
35、综合评价法。这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的整体概念出发,综合各种因素的评价方法。
36、价值工程的定义: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37、生产管理是对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的生产过程所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组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等管理工作。
38、混合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一个企业往往是将以上两种专业化结合在一起使用,又称“混合原则”,即既有工艺专业化的组织形式又有对象专业化的组织形式。这样可以结合两种专业化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
39、流水线生产,又叫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40、企业定员是指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各类人员所规定的限额,也称人员定额或用人标准。
41、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42、工时测定法:它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
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和分析研究确定定额的方法。
43、综合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用户订单和企业生产能力,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产出量、库存和所需劳动力等作出总量安排,相对于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具体的执行性计划来说,综合生产计划是一种概括性的、决策性的计划。
44、生产作业控制,通常又称生产调度,它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关产品生产数量和进度的控制。
45、设备综合管理:它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采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46、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生产运作管理方式。
47、工作质量包括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是指企业中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于稳定地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48、质量职能可以说是为了保证产品具有一定适用性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称。或者说,质量职能就是在实现产品的适用性过程中各部门应发挥的作用或应承担的职责。
49、产品的使用过程是考验产品实际质量的过程。它既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归宿点,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出发点。
50、质量体系认证,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注册。这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51、市场营销: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力活动过程。其工作性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的工作,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延续。
52、生产观念。这种观念是以企业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
53、现代市场经营观念: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顾客需要什么产品,就开发和生产什么产品,销售什么产品。完全把顾客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按顾客的需要和要求去组织产品开发、安排生产和销售。
54、市场细分是指根据众多用户或众多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特点,把企业某一产品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用户群或消费者群,即细小市场的分类过程。
55、产品的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上针对竞争对手产品在该市场的地位和顾客对该产品的态度,有目的地树立本企业产品的形象,确立其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
56、提早进入市场。在掌握对手开发新产品能力比较强,也将有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可抢在对手之前,把本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先入为主,抢占市场。
57、较晚进入市场。在掌握对手迟迟拿不出新产品的情况下,本企业又有大批老产品且销路较好时,本企业的新产品可以晚一点投放市场,以便延长老产品的寿命周期,尽量为企业多作贡献。
58、顾客满意营销:这是指企业以顾客为中心,以达到顾客满意为目标而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59、文化营销:指企业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追求,以员工共识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确立品牌文化寻求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念为立业之本,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60、绿色营销: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确立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到产品消费过程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61、整合营销:这是使企业在努力兼顾企业、顾客和社会三方共同利益这一目标的驱动下,为更好地协调企业内、外系统的关系和活动,在总结成功经验、综合现代市场成功经营理念的基础上,以动态的观念,针对整个行业经营进入综合价值阶段,更加重视顾客的特点,努力把各种营销技巧、营销手段
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细心地去发现潜在的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62、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以因特网为核心,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营销情报检索、物流流程管理、辅助营销决策,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营销目标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63、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64、渠道开通战略就是以营销渠道为主,其他要素为辅的营销组合战略。
65、促销开路战略,是指以促销要素为主,其他要素配合的营销组合战略。
66、名牌是指经市场检验,众多顾客所公认的、具有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适用性、高效益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
67、名牌累积效应。企业品牌经过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关促销、营业推广等一系列的投资和投入,打开了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从无名到有名;从小有名气到大有名气,创出了牌子,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68、品牌战略。这是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69、名牌战略。这是指企业以创建和运用商标和商号,使产品或服务在相关市场上获得相关顾客所公认的,达到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70、国际市场营销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发、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为目标,跨出国门开展市场营销所进行的商务活动。71、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这是指通过向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借款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
72、企业投资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即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用新
投入的资本建立各种生产经营条件和开展某种生产经营的活动。
73、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它由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短期投资五个项目组成。
74、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等。
75、递延资产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费用。
76、财务分析是指企业经营者或利益相关者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统计资料等提供的会计信息,利用专门的方法来了解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掌握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揭示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为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依据所开展的一项工作。
77、成本和费用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对企业各种劳动耗费即费用的预测、计划、使用、核算以及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78、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的各项费用。
79、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和银行手续费等。
80、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81、因素分析预测法,是根据计划期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各种因素来预测成本降低数额和降低程度的方法。
82、成本与费用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与费用的计划,对构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计划范围内。
8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等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84、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经营资源,所规定的消耗标准与占用标准。
85、在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中,一般把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分析、技术经济情报、科技档案工作以及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传递、储存等管理工作,统称为信息工作。86、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作业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职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
87、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组织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知识(资源)的过程。
88、流程管理以满足最终顾客的需要为目标。业务流程本身并不是目的。流程管理的目的是把流程上所有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要超越每个活动实现的单个目标,共同指向流程的最终目标——满足顾客的需要。
第三篇:自考企业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题归纳
第一章: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跨国公司: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市场机会,以最适宜的方式在最适宜的地区进行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实现全球性的经营战略目标。当今全球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角色,是西方发达国家最有影响、最活跃的经济力量。
3、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承担这种物流服务管理活动的企业就是第三方物流商。
4、第四方物流: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合作团队,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集成商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体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一过程集成。
5、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和组织形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6、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了某种具有战略性的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7、虚拟企业: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8、现代企业制度:指以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内容,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9、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
10、企业经营方式: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也可称为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第二章:
1、管理:有意识地协调人们的共同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系统的工作过程。
2、计划职能:是确定企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资源配置等的管理工作。计划职能是首要职能。
3、组织职能: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与计划,确定企业成员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相一致,彼此协调,以保证企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4、用人职能:也称人事职能,指人员的选拔,使用,考核,奖惩和培养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5、指挥职能:指企业各级领导人为了贯彻实施企业计划,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通过下达指示,命令和任务,使员工在统一的目标下,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6、控制职能:按既定计划和其他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或改变和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第三章:
1、法人治理结构: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彼此既分立,制约又相互联结,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关系的一种企业领导制度。
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直接指挥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3、有效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下级人员的恰当数量。
4、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根本特征,对顾客负责的组织系统。
5、扁平化:是指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加强横向联系,使企业组织机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扁平形发展。
第四章:
1、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
2、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和思想境界。
3、经营管理风格:是企业为实现目标在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坚持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经营方针,管理风格的哲学思考和抽象概括。
4、企业风气: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和共同的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
5、企业道德:调整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各部门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第五章:
1、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通过科学地预测、分析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力资源,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利益的过程。
4、职务扩大化:增加单个职务中的任务数量,以克服由于分工过细而导致的工作枯燥的问题。
5、职务轮换:让员工在长期内接触多种专项任务。
6、彼得原理:在企业中经常存在着这种现象:当某位管理者在某岗位上取得突出成就之后,就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上,但是他并不具备从事这一职务的才能。
第六章:
1、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根据内外环境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计划和方略。
2、战略思想:是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战略思想起着统帅作用、灵魂作用和导向作用。
3、战略目标:是指企业以战略思想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
4、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
5、战略方针:是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
6、战略阶段: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在规定的战略期内所划分的若干阶段,以便分期去实现总的战略目标的要求。
7、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
第七章:
1、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以需求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为衡量标准形成矩阵图形,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2、麦肯锡矩阵分析法:是以战略经营领域的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两个综合性指标进行组合,形成矩阵,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
第八章:
1、企业使命:指企业的性质,经营目的,经营任务和和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做出的规定。
2、企业总体战略:是企业在对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企业实力、国家政策、资源状况和社会要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指导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谋划与方略。
3、资本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而对资本的筹措,投资,生产,交换和重组等所进行的谋划与方略。
4、企业经营单位战略:是指大企业或集团性公司中的第二层次的经营单位,为贯彻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经营战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对所选择的经营事业的发展做出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5、竞争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争取比竞争对手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经营效益,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6、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二级经营单位建立起有效规模的生产高州,全力以赴降低生产成本,控制管理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不合理费用,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7、差异化战略,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采用独特技术或采用专利技术,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提供特色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或采用与对手不同的营销手段,满足顾客需要,形成竞争优势的谋划与方略。
8、集中化战略,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把经营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上,满足其特殊需要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9、进攻型战略方案:这是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凭借自己拥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或拥有的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同对手较量,以争夺市场,赢得顾客所做出的谋划与方略。
10、赶超型战略方案:是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实力虽不如竞争对手,但经营得法使自身经营形势处于上升势头,因而努力追赶强手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11、防御型战略方案:是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实力很弱,在强手进攻下无还手之力,准备退出某些市场以固守最后一个或几个市场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12、转移型战略方案:是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由于实力不断衰退,在从事的经营领域中,连最后一个细分市场都无法固守,准备退出这一经营领域,转移到一个新的经营领域所做的谋划与方略。
13、企业职能战略也叫分战略,是指按不同专业职能对总体经营战略和二级经营单位战略进行落实和具体化的战略。
第九章:
1、价值: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简述之,价值是功能与费用之比。V=F/C.(V表示价值,F表示功能,C费用或成本),价值随功能的增加而增加,价值随成本的减少而增加。
2、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3、价值工程的对象:凡为获取功能而发生费用的事物,均可作为价值工程的对象,如产品,工艺,工程,服务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等。
4、功能: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
第十章:
1、生产管理是对企业每天都在进行的生产过程所开发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组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等管理工作。
2、生产过程:广义而言是从准备生产该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狭义而言是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3、工艺专业化也称工艺原则,指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也就是将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每个生产单位只能完成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艺加工工序,不能独立地完成产品的全部加工任务和出产产品。
4、对象专业化也称对象原则,指以产品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也就是将制造某种产品所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其所负责的产品进行不同工艺方法的加工,工艺过程封闭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完成,不用跨越其他生产单位。
5、流水线生产:也叫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6、企业定员: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各类人员所规定的限额,也称人员定额或用人标准。是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配备的一定素质要求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
7、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8、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及车间内部各个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每月、每旬、每周、每日以至每个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9、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联贯起来的网链结构,这一网链结构围绕核心企业,以能力互补与资源整合为基础,把上下游企业组织起来,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面控制,优化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体功能和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与变化,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
10、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的结构与运行进行系统设计,展开运营管理和监督控制,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以比单个企业更经济、更适时、更准确、更持久的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供应链企业与用户的利益最大化。
11、设备综合管理: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采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和手段,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12、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生产运作管理方式。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确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期,编制所有构成最终产品的装配件、部件、零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内确定各生产部分进行加工生产的数量和时间,对外安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数量和时间。
13、适时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适时生产方式简称JIT,是以只在需要时,按照所需的数量,为顾客生产提供所需要的完美质量的产品为基本原则,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同,而建立起来的包括从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原则到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及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较完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体系。
14、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思想,借助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构建运行平台,对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的全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涵盖整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新型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
1、质量: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质量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过程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可统称为工作质量。
2、产品质量:指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适合一定用途,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
3、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各因素,结合改善生产技术,经济地研制和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4、质量标准:通过某些技术参数或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来间接反映产品和工作的质量特性,把这些反映产品和工作质量特性的技术参数、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明确规定下来,形成文件,成为衡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技术依据,考核依据。
第十二章:
1、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过程。
2、客户关系管理工作(CRM):指企业对客户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通过分析研究,区分出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调整企业业务流程,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为他们提供优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保证客户较高满意度和忠诚度所进行的协同销售,协同市场,协同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3、市场营销观念: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专业职能部门,特别是市场营销人员在开展商务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它是指导人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处理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矛盾所持有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表现为营销观念或叫商业观。
4、市场细分:是指根据众多用户或众多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特点,把企业某一产品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用户群或消费者群。
5、直复营销:指企业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达成交易,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扩大市场做出的谋划和方略。
6、关系营销:指企业把顾客看做是有多重利益关系,多层需要,存在潜在价值的对象,不断发现和满足顾客新的需求,帮助顾客实现和扩大价值,与顾客建立一种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基础,培育长远市场所做出的谋划和方略。
7、绿色营销: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确立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到产品消费过程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8、整合营销:使企业在努力兼顾企业、顾客和社会三方共同利益这一目标的驱动下,为更好的协调企业内、外系统的关系和活动,在总结成功经验,综合现代市场成功经营理念的基础上,以动态的观念,针对整个行业经营进入综合价值阶段,更加重视顾客的特点,努力把各种营销技巧,营销手段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细心发现潜在市场,创造新的市场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第十三章:
1、市场营销组合: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2、品牌:即商品的牌子,名字,是卖者的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其基本功能在于把不同企业间同类产品区别开来。
3、名牌:是指经市场检验,众多顾客所公认的,具有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适用性,高效益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
4、品牌战略:是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5、名牌战略:是指企业以创建和运用商标和商号,使产品或服务在相关市场上获得相关顾客所公认的,达到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6、名牌商标战略就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使产品或服务的商标成为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第十五章:
1、成本:是指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付出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2、费用: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也叫生产经营费用。
第十六章:
1、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经营资源,所规定的消耗标准与占用标准。
2、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组织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共享性、收益递增性和永恒变化性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3、流程管理:是系统地识别、理解和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追求组织整体绩效改善的管理活动。
第四篇:企业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6*5个单选4*5个简答10*3个论述10*2个
什么是管理?
整合和优化配置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管理这一定义有四层含义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管理的有效性指管理工作对投入后的产出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的影响。
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余产出的关系的影响。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是相互联系的,管理只讲有效性不讲效率,或者只讲效率不讲有效性都是应当避免的,良好的管理是应该既是有效的又是高效率的,既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又充分的利用企业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既定的有效产出。
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
四种职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某一职能的完成情况会受到其他职能完成情况的影
响。
什么事企业管理
企业组织结构主要形式五种
什么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的特征
SWOT分析法
波特的竞争战略
三个管理体系分别代表什么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公司财务
能看懂资产负债表
几种不同的财务分析法
股利分配管理
什么事管理信息系统
MIS
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
产品整体概念示意图
常用的价格策略
新产品的定价方法
生产运作流程分析
什么是生产运作流程
产品的定义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质量管理
库存商品结构的确定
结合你所学的采矿工程专业谈谈对学习企业管理的认识
第五篇:企业管理概论
《企业管理概论》模拟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管理 2.盈亏平衡分析法 3.工艺专业化 4.企业文化 5.营运资本
二、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职能职权的运用最可能造成()
A. 削弱直线职权。
B. 多头领导。
C. 沟通障碍。
D. 无人负责。
2.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数量很多且很重要,在决策时受到的限制很少,则可以认为该企业()
A. 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
B. 高层主管比较开明。
C. 组织集权程度较高。
D. 组织分权程度较高。
3.行为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A泰罗
B梅奥
C西蒙
D巴纳德
4.“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A. 上下级之间的友情。
B. 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 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D. 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5.许多企业和研究院(所)都设有免费咖啡厅,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形成非正式组织
B.促进信息沟通
C.增强企业凝聚力
D.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6.受决策者个性影响最大的决策类型是()
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型决策
D.业务决策
7.企业生产能力不变, 当其产量为Q时, 每件分摊的固定成本为2元;若产量变为2Q时, 其每件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应为()
A.0.5元
B.4元
C.2元
D.1元
8.下述关于决策的描述中,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愿意冒险。
B.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讨厌冒险。
C. 对风险的态度因人而异。
D. 应用定量决策方式可以排除决策中的人为因素。
9.作为企业的总裁,王晶在近几个月里一直都在寻找时间来思考一下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个星期他加班加点把手里的一些琐事都处理完了,从今天开始他准备不受干扰地集中考虑重大问题。一大早他就坐在办公室考虑这个问题。但好景不长,正常上班时间一到,大约每隔二十分钟左右就有人进来签字或者请示。王晶非常恼火。你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今天企业中出现了紧急情况
B.王晶可能比较集权
C.企业中的企业管理者都不能负起责任来
D.企业中没有良好的计划
10.某电视机厂厂长从报纸上看到某地某农民持币待购电视机的消息,立即打破正常销售渠道,果断地组织车辆把本厂产品送到各个村就地销售,很快这个地区成为“电视村”,结果不但直接扩大了销售额,还通过记者报道作了一次不花钱的宣传。这一销售方式属于()
A. 非程序化决策。
B. 程序化决策。
C. 战略决策。
D. 业务决策。
11.某厂长这样说:“走得正,行得端,领导才有威信,说话才有影响,员工才能信服,才能对我行使权力颁发‘通行证’。”这位厂长在这时强调了领导的影响力来源于()
A. 法定权力。
B. 奖惩权力。
C. 专家权力。
D. 感召权力。
12.当一个组织的政策稳定性差,工作的明确程度也较低时,应该()A加大管理幅度
B减少管理人员
C减少管理层次
D缩小管理幅度
13.某公司高层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部提出目标,要求经过努力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为公司各关键岗位提供合格的人才。对于这一要求,你认为哪个评价最有道理?()
A. 时间不明确,在实际中难以操作。
B. 关键岗位提法欠具体,范围认定困难。
C. 合格人才的标准不清楚,需详加说明。
D. 需综合考虑以上说法所反映的问题。
14.某公司新从基层选拔了一基层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上岗之前,公司委托你对他们进行培训,你认为,这种培训的重点应当放在()
A. 总结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
B. 熟悉公司有关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
C. 促进他们重新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所在。
D. 帮助他们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
15.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A.自尊需要
B.情感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精神需要
16.对大多数企业主管来说,最令他们困惑的不是如何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而是如何找到、留住和培训优秀的员工,对高技术企业尤其如此。请你为这些主管在以下几项中找出最佳的一种方法:()
A. 提供诱人的薪水和福利。
B. 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C.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D. 提供自由工作的便利。
17.面临日益激烈竞争形势的企业,有不少改变了传统终身雇用员工的做法,开始大幅度裁减人员,并声称公司只向那些有上佳表现的员工提供职位。此举意味着什么?()
A. 由于工作的不稳定,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会随之下降。
B. 尽管公司弱化了员工就业所承担的义务,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感不会下降,竞争意识反而会增强,实际上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C. 为对付当前竞争压力而采取的上述措施,既有利于公司压缩成本开支,同时还会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主动性,所以是一项有利无弊的举措。
D. 那些工作有卓越表现的员工,在成就感的激励下会自然地产生对公司的忠诚感,这样即便裁员造成了人心的不稳定,也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促进作用。
18.某政府预招聘一名副秘书长,前进区副区长是大家瞩目的人选,可他自己却觉得副秘书长工作没什么意思,就是不去报名,这是()。
A. 期望值低的表现。
B. 效价低的缘故。
C. 期望值和效价均低。
D. 期望低、效价高。
19.中国古代名相管仲治理齐国时,指令三十户为一邑,每一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一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一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一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一属设一大夫;全国共五属,设五大夫,直接归中央指挥。这种组织设计为何种形式,其管理层次多少?()
A. 直线制,管理层次为7。
B. 直线制,管理层次为8。
C. 直线职能制,管理层次为7。
D. 直线职能制,管理层次为8。
20.预测是从事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预测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对地区、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这种预测是属于()
A. 社会环境预测,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诸多因素。B. 技术环境预测,因为新技术的发展,必然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C. 经济环境预测,因为它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环境进行预测。D. 销售预测,因为该项预测能直接为企业制定销售计划提供依据。
三、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区别
2.简述市场调查的基本步骤。
3.影响资产组合的因素?
4.模仿创新(二次创新)模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5.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四、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某厂开发梳棉机的失误
某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下属修配厂有大型车间10个,职工200多人。但近年来经济效益不理想,一直苦于没有出路。这时一乡镇企业的厂长带领北京某咨询公司的三个人员来商谈合作。梳棉机是纺线机前配套机器,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行情看好。北京公司愿意转让梳棉机全套制造技术,该乡镇企业愿意与在修配厂合作研制梳棉机。北京公司负责包销产品。修配厂技术负责人夏工提出没有看过图纸心里没底。但北京某咨询公司的人员却表示,未签合同之前要看图纸必须另交5000元,而且只能看半小时,修配厂樊厂长只好作罢。
一建公司领导见修配厂樊厂长决心大,就批准了上这个项目。立即组织谈判,签订了合同,并进行了公证。合同大致内容:北京某公司为甲方,一建修配厂与乡镇厂共同为乙方,甲方向乙方提供梳棉机图纸一套,乙方付技术转让费14万元,甲方包销产品,价格每台35 000元。6月底交货5台,7月底交货10台,8月底交货20台,9月底交货20台。甲方负责产品验收和运输,乙方负责包装,费用另定。另有违约责任条款若干。
研制梳棉机不久,主管技术的夏工就发现,每张图纸的标题栏都没有设计单位和个人签字,又发现一些零件图漏标尺寸和公差,连工艺要求的说明也没有。厂里只好组织技术人员研究补齐所缺数据。距整机交货还差40天了,可开工刚达到五分之一,关键的部件还没有开工。超过合同交货期就算违约,包销协议就作废了。现在投入的资金才30万元,停还是不停?
樊厂长的决心没有动摇,因为他没有退路,一无法向职工交待,二无法向公司领导交待,三无法向厂领导班子交待。到了6月底,投入资金达50多万元,可关键性难度大的部件还没有完成。厂里决定,还是继续干。到了9月底,累计投入资金达100万元,可整机一台也没出来。车间有几个人干脆跑到附近城市的纺纱厂去看,结果大为震动,认识到制造轻工机械不那么容易,自己造的机器即使装好了也无法使用。在职工强烈的呼声下,梳棉机的开发与生产终于停了下来。思考题:该厂开发新产品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2.盈亏平衡分析法:研究产品的产量(销量)、成本(费用)和利润三者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收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量本利分析法。
3.工艺专业化是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工艺、同类型的设备和相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生产单位,组织相同工艺的生产。
4.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本。
二、单选题
1.B 6.B 11.D 16.C 2.D 7.D 12.C 17.A 3.B 4.D 5.B 8.C 13.D
18.B 9.B 14.D 19.A 10.A 15.C 20.C
三、简答题
1.母公司:是指拥有另一公司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对另一公司实行实际控制的公司。母公司也称为控股公司。
子公司:是指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所拥有或通过协议方式受到另一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
(1)子公司受母公司的实际控制。
(2)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基于股权的占有或控制协议。
(3)母公司、子公司各为独立的法人。
2.市场调查的基本步骤
(1)市场调查方案制定阶段①确定调查目标、明确调查题目。
②制定调查计划。人员、时间、经费。
③设计调查问卷。
④进行试验调查。
(2)实际调查阶段
(3)资料处理阶段
①资料处理。
②撰写调查报告。
3.(1)风险与收益
(2)企业所属的行业
(3)经营规模
(4)利息率
4.(1)择好先进适用的技术;
(2)选择最经济合适的方式引进所选的适用技术;
(3)通过仿制、反求工程作好消化吸收;
(4)在研制的基础上改进所引进的技术,作到创造性的模仿;
(5)在消化吸收和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新。
5.(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比例性(协调性)
(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6.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组织形式等。但是与固定资产自身有关的因素只有三个:(1)同类固定资产的数量;(2)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3)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
四、案例分析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