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企业管理创新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论企业管理创新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为企业增强竞争力、推进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基础设旆1 引言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统计论文发表/tjxlwfabiao/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2.1 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2.3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幼师论文发表/yjlwfabiao/
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教育论文发表
/jylwfabiao/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篇:论企业管理创新
论企业管理实务
通过一学期企业管理实务的学习,我发现企业管理实务最重要的是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就是指对企业生产要素和管理职能在质与量上实现新的变化或新的组合,以提高管理整体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被陆续引入,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创新应该涵盖以下多个方面。
第一是思维模式上的创新。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即浓重的小生产意识、经营理念上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组织管理上的“等”、“靠”、“要”,意识、管理决策上的“一言堂”、“家长制”作用。其次
1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建构全新的思维观念,即着眼世界振兴民族经济的使命感和机遇感、培育和维护企业形象的CIS意识、严格成本观念和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确立名牌战略意识、强化危机管理观念、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顾客即上帝”的现代文明经商观念等等。
第二是组织上的创新。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它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企业的组织创新,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要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及时做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组合,开发人力资源;在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形态管理,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等。
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在组织创新中应注重柔性与和谐管理。柔性管理是以严格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自我管理为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来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它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而和谐管理要求领导者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 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关心体谅员工。
第三是技术上的创新。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如今,企业之间的分工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由于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这都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另外,企业通过建立网络营销系统,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不仅从网上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在网上进行,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是制度上的创新。它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管理制度是受企业制度决定的一整套管理行为规范,包括企业领导制度、经济责任制及内部管理制度。如今,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要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对原有的建立在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已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的制度、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第五是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应是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进行。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途
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企业通过发现、挖掘、整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核心能力,企业只有具有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和立于不败之地;三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把外界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并入企业内部,经过资产重组和企业结构调整,可以将被兼并企业的技术专长整合成企业自身的专长和核心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应是一项包括管理思维变革、管理行为改造和管理效果追求三大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管理思维变革是前提,管理行为改造是主体,管理效果追求是标志。这三项内容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紧密联系,形成有机体系共同作用于整个管理创新过程。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特点,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创新,创造新价值,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第三篇:浅析我国企业管理与创新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与创新 摘要: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而管理的创新则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是管理观念创新、战略方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竞争力创新。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创新 理念 途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又称为信息社会。这是一个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接收和显示为主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并开始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兴起,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处在信息社会中,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使人们感到应接不暇,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作用引导着企业,而市场信息是千变万化、非常活跃的,企业要适应市场并谋求领先,就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不断调整,创新管理。因此,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为企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向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新课题。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内部环境也必然随之变化,以应对随时而来的市场挑战,企业内部管理如何创新,以跟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迎接新的市场挑战,成为摆在众多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加强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1.1管理创新的含义管理创新是指在掌握和创造新的管理知识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的技能,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发生新变化和新组合的过程。
1.2加强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深了企业问竞争的激烈程度,给管理创新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在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逐渐形成,市场体系得到确立,政府职能的转变,都有了开创性的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体制给我国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经济环境,产供销、人财物的运作,同以往的计划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企业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经营体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市场经济体制 给企业的管理创新打下制度基础。
1.2.2卖方市场淘汰,买方市场确立,给管理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就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这时的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生产的能力过剩、产品过剩、有些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市场没有热点。当时许多专家呼吁,只有创新品牌、打 造品牌才是企业的核心,企业必须要转变固有的观念,目光要转到品牌竞争上未。这就表明对资源和劳动能力的占有不再是竞争的关键,主要是在价格、品质、品牌、服务等诸多方面。实质上,竞争主要表现在生产、科术和市场营销等几个方面。那些仍然依靠稀缺市场,从而 导致盲目开发的企业,是适应不了这种环境的。而那些最先进行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术创新、观念创新、业务创新的企业,都得到了新生。买方市场的形成,加速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因此只有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生存下去。
1.2.3 自我国加入WT0后,已进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之中,竞争的对象已不仅仅是和自己一同发展的企业,而是拥有高技术、高质素、高管理水平的国际性大企业,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加入世贸后,我国企业的市场会扩大,但是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 为国外的大型企业,比我们发展的时间长,看待问题的眼光更加独到,处理问题的手法更成熟。如果我们不加强自身的发展,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只能坐失良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去开拓国外市场,我们也会遇到国内少遇的习俗、文化、政治、宗教等障碍。因此,我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企业,必须要进行一场具有国际化标准的管理制度的创新。
1.2.4知识经济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创新。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使用、分配基础上的经济。信息技术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无时无刻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对公司来说,它已经成为公司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被灵活的信息服务所取代。所以企业只有更加深入探究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信息化电子化问题的改造,才能懂得管理创新的方向。
2、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员工创新意识不强。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过程中,员工普遍对创新产生抵触情绪,而终其原因,在于人的懒惰心理,即在思维和行为上存在着对固有的形式的依赖。管理创新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现行或是沿用多年的管理模式的超越,因此员工有抵触心理就不足为奇。然而不是所有人对创新抵制态度都是一样的,有些人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克制这种抵触情绪,用积极、正面的眼光来对待变革;而另一些人则固步自封,将改革的坏处放大,形成了消极情绪,通常情形下,如果不处理这些抵触情绪将会增加企业管理 创新的难度。
2.2利益失调。只有员工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满足,才能让企业管理的创新性能继续下去。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管理创新所营造的新利益格局将会改变固有的利益分配关系,这样的变革,存在着机会也存在着威胁,有些员工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比如地位、权利,便会对改革产生巨大的抵触情绪。同时改革也有可能增加个别员工的工作强度,一旦员工的自由度减小或对他们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对管理创新的反对程度就会大大加强。
3、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途径
3.1企业战略构想创新。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著作《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中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是险恶气候中飞行的飞机一最后很有可能迷失方向。不管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地位有多稳固,都会将在市场浪潮的推动下,最终在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的条件,因此企业的战略发展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设计出适合市场规律的战略构想。一般来说,企业战略构想有以下几大方面:一是企业即定行业内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二是选择最具发展力的行业为目标;三是产业创新。新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加速,企业欲在战略上创新必然具备前瞻性与预知性,要求企业管理层对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的发展了解非常透彻。
3.2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创新。
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创新应打破传统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组织架构,而着眼于企业发展的要求,调整各部门的组织架构,以岗定人而非以人定岗。其关键就在于明确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职能部门完成,而这些职责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操作。建立明晰的各部门组织之
时应明确每岗每人的工作内容,即明晰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能与工作权限,使在岗人员与职位相符,权责相当,分配得当。建立企业内部沟通管理机制,使信息公开化、畅通化,减少相应的管理层级,实行分散决策,以达到企业管理上下级、平级间的顺畅。这种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使企业上下沟通顺畅,同时权责明晰,尤其是对于家庭企业来说,更是一种借鉴,它是未来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趋势。
3.3企业人才架构创新。
打破企业传统的任人唯亲的制度改为任人难贤似乎已被喊了很多年,但部分家庭式企业仍存在亲情管理因素,使“外来人”感到束手束脚,难以发挥所长。事实上,任人唯贤不仪表现在企业管理的用人方面,还体现在人员成长方面,即企业培训,这也是企业人员长期保有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现代企业发展已开始转向人才的竞争,建立市场化的选人与用人制度,广泛招聘大量社会有用之才,同时在内部形成人才竞争的局面,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与发展平台。同时,对所有人员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与在职提升教育。员工在走入企业之时便形成学习、成长、成功的理念,使其不断为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同 时,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也相匹配,从而达到人员流失率降低。
3.4员工管理创新——员工持股。
这是一种有效的人员激励制度。传统人员激励以加薪等为手段,几十年的企业发展,企业已开始将薪资与绩效相挂钩。在分配上将企业股份与员工薪资挂钩,可使员工个人财富增 长与企业发展相连通,使二者成为口利益共同体王,以达到激励与保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4、总结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过程。企业刨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管理创新则是整个企业创新的重要环节。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管理科学也在竞争中不断发展。毋庸置疑,现代的管理科学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类正面对着管理创新发展的挑战。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最终促进管理的刨新,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第四篇: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①
左 峰
(内蒙古财经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内涵极为丰富, 包括观念创新、经营战略
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规范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为推动国有企业
管理创新, 需要完善企业伦理观念和市场观念, 当进行管理定位, 分析影响创新的因素, 加强
以名牌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关键词: 系统工程;创新内涵;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2176X(1999)122006520
321 世纪是管理世纪, 更是管理创新世纪。我国国有企业陷入严重困境最本质的表现是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企业外部环境突变所造成的冲击只暴露和加剧了这种落后管理水平的程度与破坏性。随着新世纪的逼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革的深化, 面对资源的有限、环境的污染、竞争的加剧、信息的爆炸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要谋求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加强管理, 实施管理创新。有关部门1996 年对我国2585 家亏损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达到2112 家, 占总数的8117 % , 这说明这些企业不思进取, 少有创新, 管理守旧, 不能适应环境(曾先端, 1997)。相反, 河北的邯钢、青岛的海尔、无锡的小天鹅、重庆的嘉陵、深圳的华为却因不断实施管理创新, 而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由此可见, 国有企业只有在管理创新上成功,才能取得战略突破。下面笔者就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这一广泛而又深刻的命题进行阐述, 以期能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提供一些可取的思路。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 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 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范式, 以适应和创造市场, 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 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经济史表明: 企业产权结构的每一次变迁, 都相应伴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革命。市场经济下公司制的企业管理已经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下工厂制的企业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强大的竞争压力‚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江泽民, 1995),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应能涵盖市场经济要求充实的新的管理层面和内容。这不仅体现在对科学管理的继承和完善上需要更新岗位设计和工作流程, 更体现在对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及企业文化整合上进行的系统性调整。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至少应包括以下6 个方面的内容。管理理念创新
从国际环境看, 自90 年代以来, 世界企业开始掀起新一轮的管理变革浪潮, 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学说应运而生。从国内环境看, 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期, 政企分开的制度环境正在建设过程之中, 企业制度双轨制并存并呈胶着状态, 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式方法还在顽强地发生作用。但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科学的高度看, 必须摒弃越来越不适宜的经营管理思想, 完成以下转变。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是否遵循长官意志转变为综合效益的完成量;管理的内容要从管理方式是否需要强化、管理形式是否需要更加严格转向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质的使用效率的实质性控制;管理方式要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转向基于广泛咨询的、遵循决策程序的科学管理,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管理的机制要从对企业员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的目的要从单纯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转向对内维持和谐稳定的一致性, 对外增强持续不断的适应性;管理的心态也要从追求一劳永逸转向动态和持续创新。凡此种种, 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理念的革命性转变。管理理念的创新重在用新的策划、新的技巧、新的形式打破陈旧平衡, 敢于标新立异, 贵在围绕社会效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形成管理特色。经营战略创新
经营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谋划。在早期的企业管理中没有经营战略, 它是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战略管理应该是企业的自主行为,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故没有自己的经营战略和战略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填补这个空白。经营战略是一种以变革为实质的概念。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通过不断革新来创造性地经营企业。也就是要通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 使企业实现内部和谐运作与外部持续适应的双重目标。经营战略创新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1)应该创新什么?(2)应该向什么方向创新?(3)应该创新到什么程度?(4)如何实现这些创新? 国有企业经营战略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部门战略。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树立‚战略随着环境走, 能力跟着战略行‛的观念, 采取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等步骤, 通过采用SWOT 法“这里S 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rtengths), W是指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 T 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ereats)”对企业经营收益、风险、利润相关者的反应、市场前景等做出评价, 并领导、组织、管理好
经营战略创新的过程。管理组织创新
企业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迄今为止, 最成熟、最有影响的管理组织形式是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科层组织结构, 这种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职能部门制, 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 但也带来了部门间互相割裂、难以协调的弊端, 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迟缓, 压抑组织成员全面发展。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 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与此相适应,企业组织就势必专业化的职能部门转变为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 从而使企业组织形态从高耸型向扁平型转变。顺应第二次管理革命的潮流, 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增加组织的柔性, 探讨更高效更灵活的组织结构方式, 如建立跨职能机动团队。此外, 还要认识到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控股公司结构、矩阵结构、集团组织结构等等都是具体组织结构形式, 均各有所长, 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公司形态和规模变化加以选择。
4管理规范创新
有了良好的组织结构, 还需要有科学的规章、严密的程序作保障。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职责设计比较粗糙, 管理环节之间缺乏明确的程序,规章制度常常停留在纸面上, 职工民主管理往往流于形式, 决策随意、制度不严、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 既需要对基础管理进行补课, 又需要根据经营战略, 对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动态更新, 使企业在采购、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以及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都建立起合理的规范和工作流程, 把创新渗透于各个环节, 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 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要积极借鉴国外企业现代管理规范, 探索和形成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从目前看, 需以ISO 系列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为契机, 创新管理规范。管理技术与方法创新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大系统, 在企业内流动着劳务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等资源。要提高竞争能力, 必须使所有资源处于一种科学、合理并且先进的管理模式下运行, 这种模式实质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系统观念工程为指导、以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支撑的综合的、系统集成的、整体优化的管理系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条件。要重视和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来加强管理, 把在建设国有企业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逐渐扬弃并改变以前的管理方法, 从市场预测、成本分析、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库存物流、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从根本上动摇了20 世纪的管理技术, 有关生产的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工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以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精益生产为代表的现代管理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所以当务之急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企业文化创新
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 企业文化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整体改革的前奏和量化积累。就企业本身而言,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 是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审美理念的集合反映。中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有形资产已初具规模, 企业文化建设面临一场革命。明智的企业家应将视野扩展到文化领域, 将企业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深层背景和操作方式, 努力将文化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中国的国有企业与外国企业有很大不同, 它们脱胎于政府机构的行政附属物, 承担着许多社会功能,是一个特殊的小社会。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 ‚企业办社会‛的功能是必须剥离出来的, 但是这种剥离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原有的浓厚的行政色彩却并未因此而消失, 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氛围以及人际关系仍在起作用, 尽管它们有不合理之处, 但是在构建新型企业文化时, 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文化具有传承性, 由旧文化转型为新文化, 一方面必须重新整合赋予旧的企业文化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 必须紧紧盯住世界企业文化创新的趋势。对我国国有企业来说, 企业文化创新的关
键是把东方儒家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管理科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创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文化。笔者在此强调三点:(1)企业文化应该是有个性的, 不仅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文化应该各具特色, 而且同一行业的企业文化也应有所不同。(2)在一定意义上讲,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 所以不能把企业文化作狭义理解。时代要求中国国企职工要自觉进行企业文化意识培养, 实现自身文化革命, 成为企业文明的代表。(3)过去的企业文化模式, 它们都产生于过去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 并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日趋人道化社会和人性化的产品发展方向, 企业必须寻找更高形态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模式。就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必须拥有最高尚的人格理想、最高级的社会理想和最道德的行为理想, 企业应该成为新文化的开拓者。
二、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完善企业伦理观念和市场观念
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利润持续增加。但是利润的持续增加取决于两个条件:(1)企业对外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认为自身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所以,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完善企业管理伦理观念, 把企业的管理思想真正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基点上来, 解决好对企业的主体———人的有效管理问题, 并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伦理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企业的市场观念不断增加, 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管理创新方面, 也应树立起市场观念。企业管理创新的起点永远是市场, 不从市场出发, 不能经受住市场检验的创新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的任务, 就在于不断整合其内部要素, 使其处于最佳组合, 最大限度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创造新的市场, 以期占领市场, 获取较为丰厚的利润, 创造市场和适应市场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两个重要方向。恰当进行管理定位
管理定位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定位是指企业以什么样的系统性管理来达到企业的基本目的, 即通过满足市场要求来获得经济效益。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 而纠正效率不高的途径在于系统性管理。管理是资源, 管理出效益。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伟大的心理革命, 即在企业内创造出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文化氛围, 用增加劳动知识含量办法, 改进操作机器和工具, 改进管理工作方法, 通过让企业员工更聪明的工作而不完全是更勤奋的工作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管理定位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包括目标定位、方法定位和要素定位等等。根据市场经济要求, 应把管理目标重新定位于保证企业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上,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追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比追求短期利润增长更重要。企业管理应围绕市场变动来进行和调度, 并随着市场态势的变化实现企业管理的动态组合, 保证企业灵活地开拓市场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分析影响管理创新的因素
影响管理创新的有两大因素: 一个是外部因素,另一个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变化要素和社会政治变化要素。市场变化要素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取向的管理创新强调一方面要满足现实需求, 另一方面要努力满足潜在需求。为适应竞争的变化, 竞争激烈时适合采用改进型创新, 以创造市场;竞争不太尖锐时适合采用发明型创新, 以创造市场。社会政治变化要素是推动管理创新的另一个外部因素。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有效管理机制。因此, 要兼收并蓄国外先进的管理为我所用, 并在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 创造出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根基地。内部因素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 它包括资本、人才、科技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科技要素与成本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管理创新的效益模式;科技要素与人才要素的结构构成了管理创新文化模式;而成本要素与人才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管理创新的制度模式。三要素在企业内部的组合特征既受到市场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又反作用于市场和社会, 以完成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目标。4 加强以名牌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最终需要依赖人去实现, 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具体来说, 要培育三支队伍:(1)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创新理论先驱熊彼特说: ‚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学院院长托马斯〃格瑞提也指出: ‚末来企业精英最重要的条件, 或许应该是管理‘持续变革’的能力。‛从新一轮国有企业竞争形势来看, 应主要培养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 组织指挥协调合作能力和预测决策水平。(2)培育一支有学识的科技队伍, 主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洞察力、想象力, 能根据科技发展态势和市场变化不失时机地开发设计新产品, 真正做到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3)培育一支具有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营销队伍, 主要培养和提高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谈判与营销能力、维系原有顾客发现潜在顾客的能力。营销人员要改变以往企业推销员的形象, 努力把自己塑造成能代表企业良好形象、传播现代企业文明的使者。
参考文献:
[1 ]辛华.开创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 ]于中宁.现代管理新视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3 ]赵云喜.企业设计家[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4 ]岑衍强,孟浩.试论现代企业发展的强动力——管理创新[J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9 ,(1).[5 ]李兆熙.国际管理趋势和我国企业管理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199926(6).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索
摘要: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管理,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抓基础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创造适应自身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效益稳步上升。
一 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必要性
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一般地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属性,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和必然结果。
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可以从对管理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探讨。
从需求方面看,首先,管理薄弱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不到40%,管理水平高低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1995年与1985年比较,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耗指标中,上升的占50.9%。管理约束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次,新的经济格局和市场环境要求国有企业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同时,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已经导致了结构性的买方市场的形成。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历史包袱更使其在竞争中处境不妙。提高管理水平是国有企业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从供给方面看。首先,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出台,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其次,现代科技的进步既对管理创新带来了需求上的压力,如技术的进步使得规模经济效应成为可能,从而增加了对管理的需求和依赖,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工具,如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的管理方法成为可能,如CIMS、EBP、MIS等等,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对产出的贡献率。
二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基本途径
2.1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
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管理行为都不过是管理者思想的外在表现。据资料,我国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家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不熟悉甚至还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不理解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企业家不赞成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认为设董事会是使经理多了一个“婆婆”。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仍不重视市场问题,不认真调查分析市场状况。很多企业家不熟悉、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资本经营,尤其不熟悉国外市场,不善于改进营销管理,不关心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大力在国有企业内部倡导管理观念的转变,通过培训教育或引入新的管理人才,来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要广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提高管理者的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使管理创新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2.2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管理组织创新
国有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合理设计管理组织,改变传统的单一行政式职能型组织结构,按照精简高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来构架新的内部组织结构;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十分繁多,而且也不合理,非生产性组织(如党工团和后勤服务部门)占了企业相当多的编制和人员,同时,真正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机构和人员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编制限制也很紧;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就需要精简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市场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机构的力量,引入如矩阵制、事业部制等新的组织设计模式。
2.3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日益复杂化,同时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形势的变化又要求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要解决这两者问的冲突和矛盾,只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尤其是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管理信息是管理中的基本要素和中介。管理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管理信息的处理过程。运用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我国企业推行CIMS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CIMS是建立在现代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企业管理系统。它带来的典型管理模式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 II)、准时生产模式(JIT)、按类个别生产模式(OKP)、优化生产技术(OPT)、精良生产方式(LP)、基于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与生产管理模式等。尤其近10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开展了CIMS应用示范工程,其中国有企业超过半数。CIMS应用示范工程10多年的实践证明,它不仅给新产品、新
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经营思想,促进了企业管理的高度集约化和信息的共享。
2.4要重视企业主要经营者在管理创新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改进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讲,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主要经营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风格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具有创新精神的熊彼特意义上的国企经营者,对于管理创新的推进,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反之,就会阻碍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我国现阶段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仍是通过行政任命或行政选拔的,不但缺少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训练,也缺少管理实践,因此,这不能不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管理素质的高低不一。面对国有企业全面走向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逐步改革国企主要经营者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机制,使得一大批真正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政治素质好的人才走上国企的管理岗位,把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新的高度,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2.5还要大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管理技术和方法工具创新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保障
基础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基本流程的规定、基本信息资料的储备传送以及管理队伍的建立等等。只有搞好了基础管理,理顺了内部基本的生产协作关系,才可能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效率,否则,管理创新只会适得其反,使得企业更为混乱无序。比如在实行信息化管理上,就需要很高的基础管理水平。据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实施企业管理软件的条件参差不齐,大多数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还较低,处于国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我国大多数企业完整实施ERP的条件并不成熟。此外,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管理,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抓基础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中创造适应自身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的效益稳步上升。
第五篇:企业管理创新小论
企业管理创新小论
(综合管理部——南春云)
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日常运营的各种具体制度总称。它的主要作用是规定企业如何取得和运用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创新的重要作用是使资源使用向创新倾斜,使企业敢于冒风险,勇于创新。同时还保证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利益,以激发创新者的热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管理制度创新的关注可谓与日俱增,这与此段时间内整个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导致的许多变化有关,这些变化导致了管理环境的变化,对管理制度创新提出了要求。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企业管理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管理已由单纯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在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被推入市场,正在向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转变,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切都已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加强,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发育不断完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因此,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把企业建成一个信息密集、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综合体。
3、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传递速度的明显加快,一些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会由某国经济的汇率、利率变动而受到影响。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证明。近年来,随着外商对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主体跨国化,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多样化,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复杂态势。这些都要求企业相应地改革那些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未来企业管理创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的利润最大化,它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促使企业倒闭,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知识、技术、产品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2、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虚拟企业、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仅仅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技术专长与核心能力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3、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知识将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被认为是和资金、人力等并列的资源。企业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时,需要更多地通过加强协作、知识管理、组织学习能力,将现有知识、组织、人员和流程与协作和知识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4、从传统的单一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估来确定奖惩,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品价的活动。但过程缺乏控制,不能保证绩效达到改善的目的,甚至在推行绩效考核时会遇到员工的反对等。因而,近年来的绩效管理已经走向了结合公司战略和绩效管理,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的趋势。
三、管理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制度的功能是协调和规范人的行为。企
业的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这种规范的存在在一个多变的风险社会中尤其重要,因为规范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科学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如果组织已经习惯了某些规范或从中获利而不愿放弃固有的规范的话,这种规范有时也可能成为组织发展和创新的一种障碍。在快速变化、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保持动态性。因此,管理制度应把规范和创新性很好地结合起来。2、管理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建立在传统管理思维基础上的管理制度侧重于组织的稳定、规范和效率,主要使用一系列详细制定的规则来管束员工,使员工被动地、有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这种制度强调的是组织的整体性,却忽略了员工的个性和员工的创造性。在管理制度创新中,要突破以物资资本为主的传统,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在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付诸实施。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在组织整体发展的前提下承认和鼓励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营造个体能发挥创新精神的组织情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对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文化所形成的对员工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这种软约束与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一样,都形成了企业的员工的行为规范。虽然这
种文化软约束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但常易被忽视。另一方面,一个组织的文化决定了组织在哪些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本会比较小,而这种选择又会强化文化在这方面的发展,即产生所谓的路径依赖。因此,文化可以决定制度创新的方向,但又可能阻碍创新活动的发展,成为文化陷阱,使组织长期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创新就成为企业创新必需的先决条件。
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重视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就是要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才有更有效地推动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创新